有沒有辦法讓我自己判斷我是否有修道的資質慧根?或者說有無悟性?

Ps:那醫生說我雙相情感障礙是不是「若存若亡」呢。


無論修道、修佛、修學位還是修撩妹神功,我暫時想到三點你必須注意的

1,只要你產生了想要修道/佛/學位/撩妹的想法,你就是有資質慧根的,只不過是慧根深淺大小的問題

2,慧根資質的深淺大小是隨時變化的,不是生來就一成不變的

3,心理暗示很重要,如果你對修行只是一般感興趣,最開始的時候可以假裝自己很感興趣,如果已經很感興趣了,就可以假裝自己特別感興趣;要善用心理暗示,即:假裝的作用;最後你會發現,你對修行會越來越感興趣,慧根資質也增長了,當初假裝的都變成了真心的

人,說白了,是活在心理暗示中的動物

祝你慧根資質越來越強!

謝邀


謝邀。
這個其實還很容易判斷的,沒有什麼特別高深的技巧。

隨意拿一本道經《道德經》《南華真經》《度人經》《太平經》《清凈經》之類都可以,自己翻開讀一二段,讀得感興趣,讀得比較順暢的,多數道緣深厚,慧根深種。

有人讀佛經能讀哭的,這個我因為沒有見過,就不多展開。

還有些人讓他讀經,打開經書念不到一二句就昏昏欲睡,或者頭痛發昏的,多數是習氣太重,天門閉塞,這種人,常憂心於俗務,求仙問道也多半是為了貪慾,想獲得實際的利益。

還有一些人不喜歡讀經,喜歡念咒,喜歡一些神秘的東西,並認為道經上記載的都是很淺顯的東西,只有一些隱秘的才是最高深的法門,並以此為最大的追求,這種也是痴愚的表現。

以上三種,第一種為上,第二種和第三種,都需要好好努力。需要長期的積累,才能開啟智慧之門。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道德經》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太重視術,不要太重視一些法門,應該多用心在修鍊道心上,道心堅固,自有仙真下降傳法。

我也學 @豆曉雷 老師來推薦推薦公眾號,23333

http://weixin.qq.com/r/yXWPl0TEBRl6rQD09yDb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我不是修道之人,也不是上士,其實沒有特別多的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不過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很淺薄的見解。
我隨便說說,您當個參考就行。

道德經里有句話。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這句話已經把三種人說的明明白白了,根據這三句話就可以判斷自己是上士、中士,還是下士。

什麼叫做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呢?
聽到了真正的「道」,就趕緊身體力行,謹慎勤奮,一刻不忘。
此之謂上士。上士之人,萬中無一。

有些人聽到了這句話後,趕緊照做,可是沒兩天熱度就給忘了,過幾天又想起來了,再照做幾天,接著又忘掉了,這叫做若存若亡。
此之謂中士。中士雖不及上士,但總的來說,還是有進步的。

還有些人,聽到這些真正的「道」,或嘲諷,或譏笑。此之謂下士。基本上這輩子與道無緣。老子不是說了嘛:不笑不足以為道。這類人不嘲笑不譏諷的,那不是真道呢。

這裡再說一句,我特別喜歡的話,出自《黃帝內經》。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有很多人學了一些「道」,趕緊勤而行之,能不能成為聖人不好說,最起碼也是上文我們說的上士。
而有些人學了一些「道」,不是拿來自己用的,而是拿來佩戴在身上給別人看的,這種人就是愚者。

最典型的莫過於那些「雞湯派」,雞湯之所以不受歡迎,是因為那些天天煲雞湯的人,自己不喝,卻天天勸別人喝。
朋友圈看來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話,不是趕緊身體力行,而是轉眼就變成了一個利器,彰顯自己或搞定別人的利器。
但他們不知道道德經裡邊說過一句話「自是者不彰」,真正的牛人不會老拿這些來彰顯自己。
還有一句話」「天下神器,不可執也」,天下神器,莫過於道。
但道這個利器不能拿來搞定別人。
利器拿來搞定別人,是搞不定的,這也是道。
拿「道」這個利器勤勤懇懇搞定自己的人,叫做修身,這種人是上士。反之,就是蠢貨。

有好資質的人不一定非常聰明,但必須要有智慧。
所謂智慧,知日為智,掃心為慧。
知日是說一個人對於知識的學習能力,叫做智,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智商,你讓一個智障去修道,估計有難度。普通人的智力,只要別指得道成道,基本還是問題不大的。
慧,就不容易了。很多人有智,但無慧,註定沒什麼戲。
掃心為慧,要經常看著自己那顆心,有灰塵就要掃乾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就是這個意思。最起碼要經常看看自己這道是學來行的,還是學來佩的,別從上士變成蠢貨。

正兒八經的專業修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魄力,也需要大機緣。
君不見,古往今來修道者眾,成道者寥寥。
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朝那個方向走,因為那是真正的歸宿,至於這一生是否能走到終點,這並不重要。只要方向正確,走一步有一步不一樣的風景。更何況,理可頓悟,法需漸修。

如果僅僅是個普通人,也沒打算修道一輩子,不用管自己有沒有資質和悟性了,借用知乎某人講過一句話「以我們普通人的努力程度,遠遠還沒有達到要拼天資的地步。
這句與君共勉。

最後,再說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的聞道。
如何聞道?
《道德經》一書,可以保證聞的是真道,給你一個方向,只要方向對了,總會離目標越來越近。

另,經驗之談:不要去聽別人講的道德經,那是他們的道,未必是老子所謂的道。原文誦讀,讀著讀著,有那麼一天你會擁有別人不具備的悟性。

最後,推薦一下公眾號。系列寫作,搬到微信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2El4YDPEKG5XrXcD9xzK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謝謹之回答推薦,因為以前的文章沒有針對性,所以再啰嗦說幾句。

自判自己是否有修道、學佛的資質慧根,總結幾點:

1,自己對修道、學佛是否有興趣,這「興趣」排在人生目標的第幾位。
我認識的人裡面,有因為失戀而學佛的。有因為家庭熏陶而自小接觸佛法的;有因為「見鬼」見得多了,便對修行產生興趣的。
你呢?為什麼對修行產生了興趣呢?
隨著興趣的深入,修行是否成為你人生唯一目標或佔據了一個重要位置呢?


2,對修道學佛產生興趣之後,自己接觸到的是不是具有正見的人,是不是正確的「知識」。
正確的人與正確的知識有多重要呢?我打一個腹黑的比喻,因為看了凈空法師的開示而接觸學佛的人,那些越早發現他的說法與佛經相違背、越早跳出這個大坑卻不以推翻他為己任的人,慧根肯定比還沉淪其中的人要好得太多。

修行上正確的人,多來自各門各派的傳承;修行上正確的知識,除了這些人對機的闡述以外,就是各種經論。在沒有能力分辨孰正孰邪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自己看經論,同時不要自作聖解。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接觸到具有正見的人,也不見得會有多珍惜,一是彼此緣分淺,二是我們本身求道心並不切。求道心切的人都是師父提點了幾句,自己就會把時間投入到看經實修裡面去,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都有自己的傲慢所在,不願屈於人下。因為自己那一點自尊心而障礙了自己的修行,我從前很善長干這事。

3,對什麼是「道」是否有正確的理解、了解,對自己修行的目標是否已經明確。
道是什麼呢?佛性是什麼呢?
我與道是什麼關係?我與佛性又是什麼關係?
我修行是為了什麼?這個目標是否可以在今生達成?

如果你說修道是為了肉體長生,學佛是為了求財求福報求死後有個好去處。那麼這跟智慧的修行關係並不大。

4,對自己本來是佛,對自己本來有道是否有信心。(對修行的目標達成是否有信心。)
我在一個學佛群心有所感說過這樣一段話:

現代的人總覺得開悟是極難之事。開悟是神秘的,需要前生有慧根,需要上師步步指點,需要閉關,需要次第。
或許我接觸這方面的東西多了,跟大家的觀念不太一樣。至道從來沒有秘傳,那些古今賢聖都明明白白的說出來了形諸文字,只有技術和方法才有講究,需要對機,需要秘守。
別人做到了,為什麼我們卻做不到?學霸的思維是,我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做一件理所當然我也能完成的事情。那麼自然,那麼平常不神秘,不迷信亦不自卑。

如果說就算開悟了也不能了生死,我想說,這沒有比尋求開悟與已開悟後做功夫的人更清楚這一點。他們走在了學佛人終要走的正道上,而我們很多自詡信佛學佛的人卻並沒有。

如果一個法師說出「末法時代不要說得道,開悟的人也沒一個,業障深重如我們又怎麼可以?」類似這樣的洗腦金句,無論他是誰,都應警惕。


簡單總結幾點,其實並不是很系統,所謂的悟性、慧根哪能如此簡單就可以形諸文字表達出來。如果我們考察一個人是否值得相交,除了他本身的價值以外,就是此人的心性是否純樸質直。

所謂的慧根,在心性上的直觀體驗更是如此。

至於資質慧根是不是一成不變,就如乾柴烈火,遇合方會反應。世間萬物都在無常中流轉,書到今生讀未遲。與大家共勉。


瀉藥。這個問題,本來不想答得,但是這個問題可以延伸出一些別的問題,所以答一下。

我冒昧的揣測,題主的年紀不會超過25歲,這個問題受電視劇和小說影響很大。

回到這個問題,修行到底有沒有悟性和資質一說呢?個人以為大概是有的。

有的人天生淡泊明志、心性寡慾,我之前看楊大懶人自稱對酒色財氣都不感冒,產生深深的欽佩感,雖然,真假不知。《道德經》:信者,信之;不信者,信之;信也。

道德經里講的這個態度,對於生活在當下的我們來說,其實是很危險的,那麼你選擇信還是不信呢?

有的人天資聰慧、過目不忘。據說朱文公小時候,自己在沙地里畫畫,畫出來的圖案是八卦,這應該算是頂級的智慧了。他的成就自然也是很高的。

先天的因素非常大,雖然這個觀點很悲觀,但是不容忽視。

最後,修道不是一時一日之功,是日復一復,年復一年的修為。在於一個「勤」字。道家「無為而治」的觀念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修道的目的,絕不是修道的態度。老子說,上士聞之,勤而行之。這句話非常重要!!!如果你很懶,顯然也不適合修道。

這裡又有一個問題,每個人理解的修道不同,自然修道的方式就會不同。多勤而得,得到的結果可能也不同。

還有一點,修道需要機緣,很多人傳承不對,最後把自身修成了妖邪的鼎爐,非常的不幸。

祝好。


題外話,對於道德經的理解問題,我想作者有他的意思,作品要表達的意思和讀者最後理解的意思,三者可能是不重合的,何況讀者之間呢?這裡也側面的印證,修道是有資質的。所以關於道德經的理解問題,不作爭辯,各修己道。

——————————————————————

補充談下我師父對"勤而行之"這四個字的理解。

很多人都覺得修道是一件很瀟洒的事情吧,就像演戲一樣,穿上一身道袍,束起髮髻,打扮成高人模樣。

其實這都是誤解(當然,我不排除確實有高人這樣,嗯,大概吧)。

我師父治療附體已經十幾年了,神神鬼鬼的事情見得多了。我一直覺得,對於妖邪或者出馬仙這類,只有打趴下,他們才會向強者屈服。

這十幾年裡,師父治療附體基本不收取費用,除非你去他那,或者你請他去你那。我們是網路聽咒治療的,師父每晚9:30堅持在YY上念咒二十分鐘,給人看病。這還不談很多時候需要去別人家當面治療,經常顧不上吃晚飯…(完全不像修道,更像是救火隊的)。

試問,你能堅持每晚9:30去離家10分鐘的地方買包煙嗎?估計都很難堅持下來吧。

這也是我最傾佩師父的地方。


謝邀。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我隨便談談。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第一,是天性。
如果一個人天生好靜,定力極強,耐得住寂寞,那性功就比較好練了。相反,若天生好動,跟猴子一樣,那降服心猿意馬就更加麻煩。

第二,是信心。
如何對修的法產生信心?這是一個問題。現在國內社會的情況是「迷不信」,不管你說啥,我都不信。這其實同迷信一樣,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與判斷;甚至還不如迷信,因為他無所敬畏。學道修行,將信將疑是不成的。即使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太多的義理,若是堅定信心,一心勤奮修持不懈,那性功練起來也是很快的,再得明師指點,命功也能上去。這樣的人,對大道的體悟可能不夠,但是暗合道妙,以後的修行里可以再學再領會。然而若是信歪了,那也不成,如何判斷正邪,樹立信心,就與下一點有關。

第三,是思辨與領悟能力。
如今信息時代,各種學說,各種法其實是很多的,往往令人眼花繚亂。許多人今天這個活佛,明天那個上師,一會兒佛,一會兒道,反而增添自身的煩惱。「以一人之心,兼累聖之道,神疲形倦,莫究其微。」雖說周覽以絕疑。但大多數人看得越多越迷茫。所謂「看過」一些經典,人與人是不一樣的。大家都上過高中,怎麼你就考不上清北呢?就是這個道理。如何形成自己的修行觀,非常重要。尤其是學道的人,道學在思辨上不像佛法那麼繁複,有系統而龐雜的資料可看,但自有其精妙所在,需得好生參悟。一旦自身的體系成熟,再看什麼理論都不會有疑惑了,是謂「絕疑取妙」。


轉載世有仙的文章

根器的衡量方式註:下文是以往關於根器的論述。現在想來,衡量一個人的慧根,最直接的體現是他對於「道」的領悟能力。所以在修行上,根器也可以理解為,與道相合的程度。

  什麼是根器?以及什麼是根器的表現形式?籠統的說法,根器即堪為載道之器,因眾生本有如來智慧德性,所以有靈之生命皆可載道。然則非其境界不能攝受義故,眾生心各異,是以根器之分有別。

  而根器的表現形式則說為具備大恆心、大毅力、大無畏、大精進品質的人。因為修道一事非凡輩可行,非凡輩之所能為事。

道家有三寶:道經師;佛家也有三寶:佛法僧。

三寶說法似有異實質卻無別。準確來說,根器表現的形式最重要的就是信心。

  自信與他信。以他信契入自信。

  按密宗的說法,根器有三信:

  一信師,信師是佛,佛即是師,要對上師生起無二不可動搖的信心,願捨身命。這裡有個前提,就是你的上師是悟道得道的成就者。

  二信法,信師所授法可悟道得道,對此法生起無二不可動搖的信心,如法修持,勤奮精進。

  三自信。信自心即佛,我與佛無二,所謂生起佛慢,佛並非高不可攀,佛就是自心,道在心內無需外求。

  當你遇到一個成就上師,而對他沒有生起信心,這就說明你們沒有緣分,或機緣未至。

  當你對成就上師生起了信心而不如法行持,則不能得真實受用。

  當你對上師生起信心並且如法行持,但心不內求,則百千萬劫無得道的可能。

  由他信契入自信,是修道必由之路。

但要注意,要智信不可迷信。陰陽兩面雙刃劍,不可不慎。

關於《卡拉瑪經》兩段摘錄

(一)

  一、不因為口傳、傳說,就信以為真。

  二、不因為奉行傳統、代代世襲,就信以為真。

  三、不因為正在流傳的消息,就信以為真。

  四、不因為是佛經聖典、宗教寶典,就信以為真。

  五、不因為根據邏輯推理,就信以為真。

  六、不因為根據哲理理論,就信以為真。

  七、不因為自己的常識判斷,就信以為真。

  八、不因為符合自己的預測、見解、觀念,就信以為真。

  九、不因為演說者的威信、名望,就信以為真。

  十、不因為他是我的師父、導師、法師、大師,就信以為真。

(二)

  當修行人的心意識能沒有敵意,盡除憎念、不含雜染而清淨時,他於現世已經同時獲得四種保障:

  第一種保障:如果有輪迴,如果有善惡業報,我身壞死後,則有可能往生於善處。

  第二種保障:如果沒有輪迴,如果沒有善惡業報,則至少於此生中,我活得很快樂,沒有敵意及憎念。

  第三種保障:如果惡人有惡報,因為我對他人毫無惡意,所以我就沒有煩惱痛苦。

  第四種保障:作惡者可能不受惡報,但是不管輪迴業報是否屬實,當下的我,已經獲得清淨。


謝邀 @李大嘴 。先摘一段書,給大家個鼓勵哈:

華陽禪師:「天地之間,富貴以及妻子是有定分。若大道則不然,可以苦志而得;古云:『有志者事竟成。』古來多少不該成道者,竟成之,非生來有分也。
黃元吉真人:「論近時修鍊,不拘前根,只論眼前積功累行,好道求師,亦准一劫造成。

(〃ω〃)這個問題好戳心窩啊,作為學沫的我一直很有自知之明。如果真有前生,咱上輩子一定是浪過來的。從初高中開始,帶我讀書的道友啊、先生啊、師兄啊都比我小上個兩三歲?^ω^?(當然也接觸過一些年齡三十歲左右的前輩,但是很奇怪,大多是些招搖撞騙的人)

每天都被壓制在的「小屁孩」的光芒下,只能安慰自己:寶寶只是一隻才化成人形的兔子精(? ??_??)?

曾通過朋友,接觸一群義務教育畢業後,就直接被父母送去讀私塾的孩子們。各個家裡有財有勢,家長又極開明,根本不稀得什麼學歷證明。請的老師也是一等一的大牛,全方位培養,何止琴棋書畫,人家的目的就是學貫古今。只要老師一封信,就能把孩子送到北大教授那裡當助手。那裡6、7歲的旁聽生,就能跟背誦簡單的經書了。

更別提什麼出生伴有異象,天生有神奇技能的孩紙。總之,一山更比一山高,天外有天

啊,你問我根器到底好不好?利不利?有沒有慧根?有沒有悟性?
那些高山仰止的先賢,我就是心嚮往之。管他根器好不好?!想做就拼啊少年!!!

《道德經》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按這個標準,愚蠢的我反而是「上士」。你一巴掌抽過來,別搞笑了!

是的,我修行開始的晚,讀書又少,但是我真的努力去學啊喂!
無論什麼蛛絲馬跡,都會去刨根問底;不論對方如何,只要是有道之士,都會去不恥下問。

難道只有自己根器利了、資糧足了、有悟性了才修行?
手頭能做到什麼就做什麼,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密在汝邊,要對自己有信心哈。


如果你看了十本書都看不懂,那你再看十萬本都是然並卵。

大部分的初學者不適合修智慧,根本沒到那個水平。
我看到許多人,不願意吃苦,不願意積累福報,不斷造業,身體不夠清凈,腦袋充滿濁氣。
然後過來和我說:"大師,我想成佛,我該怎麼做?"我往往不知如何回答他,讓他回去睡覺了。
佛曰:「不可說,一說便錯。」不是佛不肯說,也不是佛文化水平低表達不了,是沒辦法說,一說出來慧根不夠的眾生總會曲解真意。由此可知,很多真理已經超越了語言和思維,不可思,不可議。
《金剛經》里須菩提總是在問佛問題,但是佛從來不正面回答。須菩提問:我怎麼才能見到您啊?佛不會說,你只要好好修行,怎樣怎樣巴拉巴拉你就一定能見到我,佛不會這樣說。佛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不能見如來。"要是你見到我的外表或者聽到我的聲音,那不能算見到我。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這裡摘自金剛經很經典的部分,「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並不是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只是名字叫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而已」。有人第一次讀金剛經,就說,哎呀,簡直莫名其妙嘛!說半天到底是什麼呀!初學者一頭霧水地發牢騷。後來佛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還是有人不明白,什麼是無相?可能連佛都說不明白,為什麼佛叫如來?好像來過的意思,好像又沒來過,到底來沒來過?就是不正面告訴你,但是須菩提後來懂了就沒提問了。


我們就像一個杯子,裝滿了很多髒水,智慧就是乾淨的水,有些人業障沒清,然後往裡倒多少乾淨的水都會變髒,只有把髒水倒空,再往裡面倒水才能是乾淨的。

我常常認為一些老外更容易理解修道的精髓,或者和生活壓力小,觀念更開放平等,思維更簡單直線有關,實際上能投身在發達國家多少也屬於前世福報大,所以福報從根本上就奠定了修行的根基,也能說明為什麼修藏密的修行者要持續苦行,以及祭祀曼陀羅。在國內的好處,我們往往處於競爭和壓力的狀態下,更容易絕望和反思,不至於樂不思蜀,加上相對開放的網路環境,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我們需要的知識。

修行者具有一顆「溫柔」的心很重要,在必要的情況下放下一些難以覺察的「執著」。


凡夫俗子常有兩種所謂的「根器好」:
一者,慧根好,不會隨意取信所聽聞的知識,而是要自己證實想通了才去信,通常邏輯思維能力強,很容易看破事物的本質和關鍵的異同點,才思敏捷,不容易執著於片面之辭,亦不容易被語言文字迷惑。
這類人的弱點:定力略差,容易自大,容易執著於看書等途徑獲取善知識的喜悅感而忽略打坐,容易過度關心一些其實對修行本身不太重要的知識,造成博而不精,很難堅持一種按部就班的精進,這類人對佛法產生信心是因為其能看出佛法和世界之間隱秘而實在的聯繫。適合執空修行。

二者,定力好,一接觸佛法中的某些教義便生起很強的信心,心念純凈,甚至會把社交網路的頭像直接改成和佛教相關的圖片,對善法的虔誠以至於對反覆行禮、跪拜都毫無厭倦之感,在生活中通常人格化和個性化特徵較弱,表情也較不豐富,尤其是照相會給人一種呆板的感覺。
這類人的弱點:慧根略差,辨別能力不強,對文字背後的本質理解能力較差。容易過於拘泥於禮拜等形式,容易過於執著於教條和死道理。適合先執相修行。

而兩者具足的人很少。這兩種類別只針對大多數對宗教生起信心的普通人,而至於一個人修行的根器等那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通常要靠自己的老師點破,無法用一般性規律去闡述。


眾生都有,只是應該判斷自己是否具足信授的福報,您相信因果嗎?如果信,就堅持六度萬行。


不修的話,百年後,你還是你
修的話,百年後,你還是你
問:如果修不成你還修嗎?


大乘佛教講,人人本具佛性,只因妄想分別而遮蓋,所以,眾生必將成佛, 只是所需路徑和時間不同。

建議您看幾本經書,一般講,喜歡讀《金剛經》的,較適合學禪宗;喜歡念誦《阿彌陀經》,喜歡念佛的適合學凈土;喜歡誦《楞嚴經》並持誦楞嚴咒的,適合持咒,等等。

修道,成佛的方法有很多,佛說法四十九年,講了很多成佛的方法,我們常用八萬四千法門來形容。

開始時, 不要急,多去寺廟轉轉, 有機會多跟出家師父交流。只要有信心, 會找到適合你的方法的。


推薦一本經典:

《占察善惡業報經》。

題主如果真的對自己的根器特別感興趣,可以修地藏占察法門。

這個法門修成了,想知道自己的根器,還是別人的根器,都可以知道。


一悟眾生即佛,不悟佛亦眾生


就問一個:覺得生而為人苦不苦?

-------------------------------------------

時夜摩天王告諸天眾。
我能宣說一切生死無量諸苦。今當為汝略說少分。令億千劫不復放逸。常行人天二種善道。
若斷放逸。是為智慧。若放逸緣來。即應遠離。
若不為放逸之所使役。則不墮地獄餓鬼畜生。

復告天眾。
今當為汝說三惡道。二種善道。二善道者天之與人。三惡道者。所謂地獄餓鬼畜生。如是五道。大勢力苦。我能宣說。不可廣說。今當略說。

以要言之。於天人中。有十六苦。何等十六。
天人之中。善道所攝。
一者 中陰苦
二者 住胎苦
三者 出胎苦
四者 希求食苦
五者 怨憎會苦
六者 愛別離苦
七者 寒熱等苦
八者 病苦
九者 他給使苦
十者 追求營作苦
十一者 近惡知識苦
十二者 妻子親里衰惱苦
十三者 饑渴苦
十四者 為他輕毀苦
十五者 老苦
十六者 死苦

如是十六。人中大苦。於人世間乃至命終。及餘眾苦。於生死中。不可堪忍。於有為中。無有少樂。一切無常。一切皆盡。一切敗壞。

初生中陰。識如香氣。有何等苦。業風所吹。非肉眼見。天眼所見。而無所礙。
若生人中。生種姓家。有下中上。
以布施持戒智慧果報而欲生者此識香氣中陰。亦得如是之食。
若欲生於貧窮種姓。所食粗澀。色香味觸。皆悉粗惡。身量減劣。少布施故。不得勝報。
是名人中生初中陰苦。

複次第二苦。若生胎中。以業煩惱因緣故住。生貧窮家。母食粗澀。苦酢之食。膜衣筒中。薄少食味。入其臍中。令胎中子。身羸惡色。氣力劣弱。母疲極故。子於胎中。則受大苦。轉向兩脅。走避苦惱。母食冷熱。則受痛苦。無力無救。不能叫喚。沒屎尿中。受無量苦。
是為善道人中第二大苦。何況地獄餓鬼畜生。

複次第三苦。從胎出生。胎藏逼迫。猶如壓油。嬰兒出胎。欲墮逼迫。亦復如是。是為大苦。
複次以初生時。其身柔軟如生酥搏。亦如芭蕉。又如熟果。母人瞻產。以手捉之。其手堅澀。皴裂劈坼。厭惡蹙面。指甲長利。面目醜惡。以手捉之。猶如火燒。亦如刀割。如是嬰兒。身體細軟。母人觸之。得大苦惱。

若得新衣。粗澀厚重。或得故衣。補納破裂。孔穴穿露。狹小單薄。止於草蓐。寒時大冷。受大寒苦。熱則大熱。猶如火燒。以本布施不清凈故。受斯苦惱。從胎而出。受大苦惱。

復以不凈布施因緣。令母少乳。所食苦澀。母食劣故。其乳則少。或母食粗惡。故令乳少。羸瘦惡色。唯筋皮骨。以為其身。饑渴病故。身體無力。

若無所食啖。從他乞求。人所輕賤。少得飲食。色香味薄。依他而食。辛苦繼命。如是乏食。令身苦惱。以本所行不善施故。乃至命盡。常不充足。以乏食故。常受苦惱。

複次第四苦惱。以悕望食而得苦惱。飢餓所惱。或作盜賊。作諸惡業。作無利益。或作勇健。因致失命或次死苦。諸苦之重。所謂饑渴。

爾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諸天眾。以偈頌曰
生死大苦惱 無與饑渴等
眾生以飢苦 作諸不善業
從自身起火 故名饑渴苦
饑渴燒三處 如劫火燒林
世間大焰火 不能至後世
饑渴火難斷 至於百千劫
愚人造不善 行於嶮惡道
皆為飲食故 智者如是說
饑渴有大力 過於大猛火
一切三界中 以食因緣轉
若於人世間 有種種財物
一切以食故 成就三有海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諸天說。
複次天眾於人世間。有第五苦。謂怨憎會。
有六種苦。何等為六。謂
眼見怨等。心不愛樂。心不憐愍。
見其身色。心意惱亂。於心心數而起怖畏。生不利益。
心心數中。而生苦惱。
一切惡中。初第一惡。所謂見怨家色。及惡知識。

複次第二怨憎會苦。
若聞其聲。不得利益。不愛不順。心生惱亂。是為怨憎會苦。
第一惡聲。謂所聞攝不正法聲。憎惡聲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聞不愛不利益聲。聞已生於噁心惱亂。不愛不樂。心不憐愍。是為人中怨憎不愛合會之苦。

複次第三怨憎不愛會苦。謂鼻聞香。不愛不樂。心不隨順。聞之心惱。或生深苦。是為大惡。不愛合會。
諸天子等。是名人中不愛合會。
若人愚痴。無有智慧。或行或住。心生貪著。輕慢不敬。
若人以香。供養法僧。其人便以欲心嗅之。身壞命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如是惡人。以身因緣。以貪身故。身心不凈。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諸天子。是為人中不愛怨憎合會之苦。

複次第四不愛會苦。所謂
世間愚痴惡人。因於味故。而作惡業。以惡業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若非沙門現沙門像。內懷腐爛。猶如[彖/蟲]聲。
或在僧寺。或白衣舍。實非沙門。著沙門服。常貪美食。為味所縛。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復有懈怠比丘。舍離禪味。為美食故。處處遊行。心常樂食。以懈怠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諸天子。是為人中以著味故不愛合會而生苦惱。

複次諸天子。人中第五不愛會苦。所謂身體。以此縛心。不善思惟。不順法行。意不正念。如是惡人。惡境所縛。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諸天子。是為人中不愛合會而生苦惱。

複次天眾。人中第六不愛合會而生苦惱。所謂有人。心意躁動。不能止住。心意不正多有散亂。常思惡業。不樂善法。樂不善法無利益事。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
諸天子。是為人中不愛合會而生苦惱。及余種種無量諸苦。人中具受。

復有三種怨憎會苦。謂
近怨家。怨害其命。如眼中刺。常不隨順。是為第一怨憎會苦。

複次第二怨憎會苦。與惡知識。共同事業。是名第二怨憎會苦。

複次第三怨憎會苦。內懷嗔恚。得便傷害。是名第三不愛怨憎會苦。

諸天子。是為人中無量種苦。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復為天眾得厭離故。說於第六人中大苦。所謂愛別離苦。
二世利益。是名為愛。善友別離。是為大苦。
若離父母兄弟姊妹妻子親里。及余所愛有恩之人。別離大苦。如墮刀火燒其身心受大苦惱。是為愛別離苦。

夜摩天王為利天眾。演說此法。

時夜摩天王復為天眾。說於第七人中大苦。所謂寒熱二苦。

諸天子。云何人中寒熱二苦。以於人中飲食不調。應冷而熱。應熱而冷。久坐則苦。久立亦苦。多飲亦苦。不睡亦苦。若於昏夜右脅而卧。久眠亦苦。左脅亦爾。初樂後苦。於人世間。以貪樂故。為樂所誑。而修善業。以樂誑故。入於地獄。
諸天子。人中之樂。如苦無異。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利益諸天眾。說如是法。
汝等天眾。勿生此意。謂人中樂應生厭離。為離生死說法利益。除天放逸故。

複次夜摩天王為夜摩天眾。復說第八人中大苦。所謂病苦。
無量差別。無量病起。所謂熱病。下痢上氣欬逆。四百四病。害諸眾生。

復有病苦。害諸眾生。憂悲愁惱等病。人中大苦。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利益天眾。復說第九大苦。令離生死。示於人中生死大苦。所謂
人中為他所使。是為大苦。
同道同生。同根同歲同力。以業劣故。為他所使。若晝若夜。不得自在。常受大苦。
是名人中使役之苦。

複次為他使苦。若人第一種姓。精勤色力。讀誦智慧。具足無乏。以貧窮故。為下賤人之所使役。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夜摩天眾得利益故。復為說法。
以業下劣。無布施業。人所輕毀。晝夜辛苦。為人所使。
無施因緣。常受苦惱。手足破裂。貧窮無食。衣服垢壞。饑渴所惱。寒熱辛苦。如是無量苦惱。不可堪忍。晝夜使役。不斷不絕。

人中復有種姓色貌。勢力下劣。而多財富。
復有種姓。色力智慧一切皆勝。而常貧窮。以貧窮故。親近賤人。為業所誑。為心誑故。受大劇苦。

諸天子。是為人中使役之苦。

複次為他使苦。若貧窮人順法而行。以貧窮故。親近惡行不善之人。近不善故。同其惡業。雖不喜樂。為他所使而造惡業。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為他使故。二世受苦。

複次天眾。人世界中。受大苦惱。所謂第十追求大苦。
無量苦惱。為求財故。入於大海。入敵斗戰。經營造作。言辭辯說。親近下賤。耕田種殖。商賈販賣。畜養畜生。遊方行使。為貨所使。升大山岩。處處遊行。依附他人。如此所作。一切追求。皆為財物。
嚴飾衣服。或貧窮人。或愛著人。如是追求。愛網所縛。乃至命盡。或作惡業。或作妄語。誑惑他人。輕稱小斗。欺誑於人。沽酒販賣。糶賣胡麻。及以賣毒。作如是等惡律儀行。治生販賣。或破國土。城邑聚落。軍營人眾。及余種種眾惡之業。以妻子飲食敷具財物故。追求之苦無量百千。乃至千歲說不可盡。

諸天子。是名人中追求之苦。

如是夜摩天王。為利益天眾厭離有故。說究竟法。
諸天子。勿於人中起悕望心。當生厭離。若貪諸有不得利益。以是因緣。說於人中一切衰惱。
若生人中。以追求故。作不善業。以是因緣。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墮餓鬼。既生惡道。受種種苦。

如是夜摩天王。復說十一人中大苦。告諸天眾。
人中大苦。所謂近惡知識。皆無利益。一切苦因。
近惡知識。無惡不得。造身口意一切惡業。
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受無量苦。於未來世。或墮餓鬼畜生之中。受無量苦。
觀於人中地獄餓鬼畜生過已。遮於天眾。悕望人有。說一涅槃寂滅之處。

複次夜摩天王。為欲利益夜摩天眾。說人中苦。所謂人中第十二妻子親里衰惱大苦。所謂
妻子親里殺縛鞕打。饑渴貧窮。種種苦惱。所愛之人受苦惱故。亦得苦惱。
是名衰惱於人道中以妻子親里眷屬因緣而得苦惱。以是勿樂生於人中。

一切有生。必歸於死。隨有死處。皆是苦惱。於生死中最大苦者。謂生老死。人中具有。

諸天子。既知人中如是大苦。不可堪忍。勿生欣樂。以如是等無量善寂滅。無上道義。示諸天眾。於人道中無利益事。種種有網。不可譬喻。況三惡道無量百千億。不可譬喻。大苦充滿。

不比人中。若天退時。少放逸天。為之說言。汝當生於人善道中。
若人臨終。親里知識。願其生天善道之中。

二種善道。猶尚如是。況三惡道受大苦惱。如是利益攝他常不放逸。

夜摩天王說無量種無量差別。無量方便。無量種法。涅槃勝法。說妻子苦已。復為夜摩天眾。說第十三人中大苦。所謂饑渴苦。
由饑渴故。作無量惡。其餘眾苦。無如饑渴。
以饑渴故。入眾惡處。
大種姓人。為飲食故。合掌垂淚。哀聲親近下賤小人。說慈愛語。如是一切皆由饑渴。
畏饑渴故。不顧其命。入危嶮處刀刃之間。及惡象敵。一切皆由饑渴苦故。
或入大海。經於無量百千由旬。無量惡魚鯷彌鯢魚。洪波惡處。自捨身命。乘於[舟*零]舟。而沈大海。如是一切。皆由畏於饑渴之苦。

復有無量種種差別。不可具說。如是諸苦。為口腹故。若人執縛。從右門出。打惡聲鼓。嚴以死鬘。災標在前。怖畏愁惱。將詣殺處。命在須臾。雖復大苦。未過饑渴。是故應當以凈善心。於福田中。以好財物而行布施。時處具足。於生死畏中。勤修精進。善心布施。
天中少飢。一切生死。皆依飲食以除饑渴。是故一切應行布施。

諸天眾。是名人中饑渴苦惱。無量差別。

於天道中。苦微而軟。天樂覆之。福德多故。飲食易得而天不覺。遍於欲界饑渴焰火之所覆蔽。畏於苦火。
諸天子。如是觀於人中種種生老病死之苦。勿生欣樂。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見夜摩天眾其心調伏。多調柔軟。
既觀察已。復為天眾說人中苦勤修利他。自利則易。牟修樓陀以不斷力。為利他故。為夜摩天眾。數數宣說無量種法。說第十四人中大苦。所謂
他輕賤苦。不可堪忍。種種差別。

於貧窮人。輕毀偏多。有十種苦。
種姓親族。兄弟富人之所輕賤。
以貧窮苦。依他而食。綺語不實。親族空語。無義之語。
依他住食衣服塵垢。他人輕毀。
若入城邑。若節會日。人見輕毀。

人道之中。有如是等無量輕毀大苦世間之人。無薪之火住在心中。謂輕毀火。
親里知識。兄弟火燒。最為尤甚。

無福德故。得此十苦。遍燒其身。大惡怖畏。以燒乾身。氣如煙起。

諸天子。應生知足勿於人中而生欣樂。人中少樂。甚大苦惱。衰惱短壽輕毀垢污。唯於人中多有輕毀。非四道中。於人道中。輕毀最重。得他輕毀。一切身分。猶如中毒。隨本所得供養之處。後更輕毀。若人先常得好供養。後得少利。得少時供。若善男子。如是輕毀。過於死苦。
諸天子。是為人中難忍大苦。

複次第十五人中大苦。所謂老苦。當為汝說。
人中老苦。老者能令一切身分羸瘦減劣。諸根皆熟。破壞少壯。拄杖而行。無有氣力。輕毀住處。背傴鼻戾。發白死使。身意減劣。雖未命終。猶如畜生。

諸天子。是則名為人中老苦。名色戲弄。不久必死。
若見老苦而不怖畏。當知是人。名為無心。猶如木石。以無心故。雖復人身。猶如畜生。

諸天子。於人道中。生為大苦。以有生故。是故老苦。既知老苦。勿於人中起欣樂心。

複次第十六人中無量種受生。生則有苦。何等苦也。所謂死苦。
死已復生。身根入壞。命根斷滅。不復見於兄弟知識。
色身滅已。復行異處。以自業果而為資糧。一切眾生。必歸終盡。命盡棄身。受中陰有。是名為死。
一切有生。皆歸於死。若死而不生。生而不死。無有是處。

諸天子。勿於人中而生樂心。

爾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以偈頌曰
於人世界中 有陰皆是苦
有生畢歸死 有死必有生
若住於中陰 自業受苦惱
長夜遠行苦 此苦不可說
沒於屎尿中 熱氣之所燒
如是住胎苦 不可得具說
常貪於食味 其心常悕望
於味受大苦 此苦不可說
小心常悕望 於欲不知足
所受諸苦惱 此苦不可說
怨憎不愛會 猶如大火毒
所生諸苦惱 此苦不可說
於恩愛別離 眾生起大苦
大惡難堪忍 此苦不可說
寒熱大苦畏 生無量種苦
大苦甚暴惡 此苦不可說
病苦害人命 病為死王使
眾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說
為他所策使 常無有自在
眾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說
愛毒燒眾生 追求受大苦
次第乃至死 此苦不可說
若近惡知識 眾苦常不斷
當受惡道苦 此苦不可說
妻子得衰惱 見則生大苦
出過於地獄 此苦不可說
饑渴自燒身 猶如猛火焰
能坏於身心 此苦不可說
常為他輕賤 親里及知識
生於憂悲苦 此苦不可說
人為老所壓 身羸心意劣
傴僂柱杖行 此苦不可說
人為死所執 從此至他世
是死為大苦 不可得宣說
眾生莫能見 諸業不能遮
能壞諸眾生 是故名為死
大力難堪忍 能令諸眾生
獨行大怖畏 是故名為死
眾生畢竟有 時火不可避
能斷眾生命 是故名為死
死王所破壞 能斷人命根
盡於陰界入 是故名為死
生必有別離 知識及兄弟
別已不複合 是故名為死
及死未至時 應當修善行
死惡無慈愍 未至應修善
是死甚卒暴 極惡無慈愍
未至能修善 乃為天中真
若法中生慧 是名善命人
若人不離法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佛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佛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法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法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僧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僧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實 是名善命人
不舍離實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道 是名善命人
不舍離道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常憶念 趣向於涅槃
爾乃得名天 非樂欲樂者
若常一心念 樂修禪定業
此樂能離有 非謂著欲樂
既知此有過 於欲生厭離
精勤求涅槃 是名真實天


13、如何知道自己是何等慧根?怎樣才能提高慧根?

答:慧根是指你前世修行打下的基礎,表現在自心的清靜程度以及對道的接受程度上。也可以從分別心和障礙的多少上來判斷某人的慧根。

為什麼說可以從對道的接受程度上來判斷呢?
古人講:「上士聞道,勤而習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既是說,上士聽聞大道之理及佛法,不加任何分別,沒有任何個人觀念和懷疑,毫不猶豫地,而且是很精進地完全照做;

中士聞道,當時覺得有道理,但又不會下決心立即去做,總是疑慮重重,不能誠信。即使去做,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經常停滯不前,稍遇困難或挫折則半途而廢;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僅不信,反而用自己的觀點譏諷和反駁大道之理,自己的思想觀點大多是背道而馳的。

除以上這些對道的不同態度外,在上、中、下各慧根層次中,如果細分,主要是看分別心的輕重以及思想障礙的多少。分別心越大,越不清靜,障礙越多,習氣越重,離道越遠,慧根也越低。

提高慧根又稱「增根」,增根的方法,一是主要靠悟性。

悟的過程中主要是提高對理的認識,理通法自明。有時悟通一點理,往往能使你的層次成多倍的提高。悟是提高智慧的捷徑,悟性可以彌補慧根的不足。

如果慧根又差,悟性也不高,怎麼辦呢?那麼只有把心位徹底放下,達到忘我狀態,完全徹底地把自己教給佛或明師,一絲不苟地照著佛或明師的教導去做,真能如此,無論什麼根器的人都能很快見效。

從修鍊的角度講,上根之人,閉目內視眉心時,可見一圓形光團,並可內視到體內一片光明;中根之人,閉目內視眉心時,可見米粒大小的一個白光點,平時對光、聲、氣比較敏感;下根之人,閉目無光,一片黑暗,無氣、光之感。

修鍊的增根方法,一是聚能聚光,多看太陽和燈光,看後內守,逐漸延長殘留光感的時間;二是用辟穀同時進入黑洞閉關的方法,快則幾天內即可見光;三是用長時間念咒、念佛的同時,加上長時間拜佛(小拜或大拜)的方法,達到心靜無念的境界,一至兩個月即可見效。

摘自《成佛之道》 微信號:cfzd2004


推薦《三豐全集》,宗教文化出版社,從第三卷開始看,看三遍第三卷,如果有感覺,那就有了,還是一頭霧水,那就沒有。當然,其中可以參考陳攖寧先生的《仙學精要》,參考四書,參考《道德經》等名篇巨著。
附有關張三丰論人等級的文章,看看自己落在哪裡

嶽雲壇序
昆陽先生慈悲普度者也,遇儒言儒,遇釋言釋,遇道言道。而其於道也,遇大器講天仙,遇中器講地仙,遇小器講人仙。而其於人也,遇上等講道行,遇中等講因果,遇下等講報應,因才以施巧,直欲就海內眾生而成就之,大哉!其回祖之後,獨立宏願者哉。

推薦《黃帝四經·道論》最後兩段

明者固能察極,知人之所不能知,人服人之所不能得。是胃(謂)察稽知□極。聖王用此,天下服。無好無亞(惡)。上用□□而民不麋(迷)惑。其分,而萬民不爭。授之以其名,而萬物自定。

 明哲之人能觀察到宇宙的深遠之處。他能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情,得到別人不能得到的東西。這樣的人,可以說對微妙的東西有很深的洞察力。聖人具有這種察微知末的能力,天下就會歸順他。沒有什麼好,也無所謂壞,這裡只有「道心」。聖王能運用它,百姓就不會感到迷惑。聖王能達到虛極之境,百姓就會變得靜穆。這樣,上下之人都能與道同行。

  聖明之主應無貪慾,讓百姓安身立命各得其所,那麼人們就不會因分配不公發生爭鬥。他能給事物以恰當的名稱,則萬物就各安其位。一個人,不要因為管治很嚴就勤勉用力,也不要因為發生動亂就變得鬆懈。

也可以作為一個標杆,和自己比對


文字是有口味的,不合口味不合三觀的文字是看不下去的。上士聞道,之所以能勤而行之,是因為上士從心底里認同所聞之道,也就是口味符合。只要能接受經典里的文字價值觀,從內心深處認同,就已經是有資質/慧根了。然後就能在知乎上找到相似口味的大神,閱讀他們提到的經典,搜索他們提到的大德,順藤摸瓜,勤而行之。


想想《皇帝的新裝》里騙子會說只有聰明人才能看見新裝,《功夫》里乞丐說星爺年紀輕輕就練就一身橫練的筋骨是百年難得一遇的練武奇才。得到「有資質/慧根」的評價並不重要,但提出這個問題時,其實就已經有了資質/慧根,可以開始旅程。


沒有誰天生就是修仙的命,也沒有誰天生就不是修仙的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推薦閱讀:

人的長相和性格會互相影響嗎?

TAG:命運 | 佛教 | 佛學 | 玄學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