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城市中的「廢墟」值得一看?

很早時候看到這個問題:北京有哪些被廢棄的地方值得一看?推薦理由是什麼? 覺得真是蠻有意思的,不知道還有什麼城市裡也有這樣特別的「景點」可以逛一下的?


被多次@了這個問題,克服下懶癌,算是第一次在知乎正經回答問題吧。
從2012年開始系統專註的拍攝走訪過全球近百處廢墟之地,多數為夜間探訪。通過自帶光源的光繪+長時曝光拍攝而成。
城市廢墟探險種類很多,例如:軍事、民居、宗教、工業、紀念碑、地下、屋頂登高等等,這些類型這些年都有涉及過,其中自己最喜歡的還是紀念碑、蘇聯野蠻主義建築、以及地下主題。
以下發一些自己比較滿意的作品和喜愛的地點:

更多內容可關註:
公眾號:廢墟中的幻境 (illusion-in-ruins)
weibo: inhiu
instagram: inhiu
窮游上我的多篇廢墟遊記:inhiu的旅行遊記
flickr: http://www.flickr.com/inhiu

關於拍攝效果的答疑更新:
第一次知乎回答問題,結果被大量評論P太假,看不出原始面貌。好刺激呀 XD
說明一下:
1.這些照片畫面上的不同顏色的光是通過自帶光源(手電筒、LED燈、熒光棒、激光筆以及其他各種光源工具),進行自己人工打光,通過夜間長時曝光而來。可自行搜索「光繪攝影」查看基本原理。
2.是否有P過?當然有。後期需要將多次曝光的照片進行疊加,相機也有相關的曝光疊加自帶功能,進行光的篩選、組織。以及後期有調整整體色調白平衡。
3.沒有P哪裡?畫面上沒有通過後期進行元素的增減。如評論里有人問,長時曝光,是否後期將人影P掉。答:沒有。長時曝光中進行光繪時,我是穿著黑衣服不斷在走動的,所以長曝後人影不會留在畫面上。
4.評論:「後期這麼多,看不出原始面貌了,失去了記錄還原的意義。」
答:這些廢墟之地,大多都被人走訪過,特別是在專業的urbex(城市探險)玩家群體中,所以網上有很多「記錄」體的資料和影像。這世間不缺更多一個記錄者,我的訴求也從來不是記錄。
這只是一個上癮的、私人化的遊戲。

保加利亞buzludzha紀念碑

英國謝菲爾德地下河:

英國Dover地下軍堡:

比利時廢棄冷卻塔 Cooling Tower IM:

比利時列日地下公交:

比利時廢棄教堂:

亞美尼亞Monument to the Battle of Bash Aparan:

亞美尼亞Grymri廢棄噴泉:

克羅埃西亞 Monument to the Revolution of the people of Moslavina:

克羅埃西亞 Petrova Gora Monument:

克羅埃西亞廢棄地下空軍基地隧道:

北京首鋼:

上海總商會館:

北京上儀師範學院:

喬治亞青年宮:

法國二戰時期的大西洋壁壘:

約旦佩特拉:

這個月剛去了烏克蘭的基輔和切爾諾貝利,多發幾張:

還有很多其它,先更新到這裡吧。

更多內容可關註:
weibo: inhiu
instagram: inhiu
窮游上我的多篇廢墟遊記:inhiu的旅行遊記
flickr: http://www.flickr.com/inhiu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xiaoyangphotography/

轉載請明確告知。


2016.4.14 更新高清大圖
——————————
甘肅省酒泉市玉門市老市區。一座因石油而興,也因石油而衰的半廢棄二十年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它保持著二十年前的風貌,城外是廣袤的戈壁灘和乾涸的河道,城內荒涼帶是無人居住、樓房破敗的空城。它也是中國房價最低的地方,「在一輪輪人口大遷徙後,老市區人口從原來的13萬銳減到不足3萬人。房價不斷下跌。老市區一套80平米的房子只能賣幾千元。」
附:買不起房子的請注意了!玉門市房價最低僅50元一平方
資源枯竭的城市:曾經的石油城 玉門空城記(組圖)
[轉] 我是玉門人(新市區往事)二
初到玉門老市區時走了一段路,感覺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玄乎其玄,還是很繁華的嘛,一點都沒有老城的影子。

但是轉了個拐角,就發現開始有些老城的味道了。

油城公園。出了油城公園往南坪走,已經算是無人區。

街頭商鋪。

許多空房屋都只作這種用途。

石油城的興衰。

未知場所。

玉門體育場,這是最讓我感到震撼的地方了。我想起那部叫《人類消失後的世界》的紀錄片,和關於普里皮亞季的紀錄片。玉門體育場完美呈現了人類消失後的世界,在明顯有人類活動痕迹的場所里,人類的痕迹已經破敗不堪,而本就應該生在在這一帶的荒漠植物長了一地,如果這些植物長在正常的城市裡是會有人清除的,但是這裡卻沒有。

體育場外,也許本該是商鋪的地方都被糊起來了。

不要懷疑,這棟樓上的樹的確是長在樓裡面了。

到處都被封起來。

居民樓。

一個照相館。

人行道上都是植物,還有亂長在樓房裡的樹。

醫院,門前荒草萋萋。


謝 @藺佳大大邀,每次都能邀上我回答感興趣的問題,棒極了。
感謝知乎的推薦和大家的點贊支持!

提及城市中的廢墟,或許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會第一時間想到隨著城市發展和產業升級,那些廢棄的工業文明痕迹。

我先以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的這片行將被遺棄的廠區來引入這個話題,源自我朋友小朱拍的一些圖。

破落的水泥廠,發電廠,化工廠,在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停止運作、人去樓空後,便成為了一個個遺世獨立的失樂園。

鋼筋鐵架依舊廝守在工廠的遺址上,在黃昏到來之際,銘刻著一個時代的烙印。

江門的這片工廠遺址僅僅是作為我選取的眾多工業廢墟中的一個代表,而城市廢墟當中另一個有味道、值得一看的地方,便是公園廢墟。

說到這,我不禁想起了廣州的世界大觀。這片糅雜世界多國建築景觀的園區當年曾盛極一時,尚記得童年去遊玩時的遊人如鯽。翻閱相冊的時候才發現當年還留下了不少老照片,如下圖這張,我和姐姐騎著老虎的奇幻漂流。

如今世界大觀經已倒閉,被丟棄於天河區東圃一隅,空餘下附近因其而得名的大觀路。當年人來人往如今已無人問津的建築得以保留,在雜草叢生、無人打理的園區中屹立著,以殘敗的軀體昭告著另一個世界的存在。

有天黃昏途經此地,我做了一件勇敢的事,翻鐵絲網潛入了已關停數年的城市廢墟——廣州世界大觀去拍照。

上一次來的時候我只有三四歲大,昔日人來人往的園區如今已破敗不堪。由於此處現屬於並不對外開放的私人物業,未經許可入園的話進來難出去更難,也曾聽聞前不久這裡的董事長報警抓了一批擅自闖入拍照參觀的青年人。

幸好到最後我運用自己的智慧,借著跟裡面的工作人員交談安全地逃了出去,並通過聊天套話獲知了此處的一些小內幕。雖然老了,但我還是那麼放肆。

而在世界大觀附近,還有一個名叫航天奇觀的樂園。當年由東圃鎮當地農民自行籌資興建,最牛逼哄哄的是還買下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實體,園區倒閉後依舊保留著。如今,這裡又是一片淪為廢墟的童年回憶。

說完了廣州的公園廢墟,我想說一說位於汕頭老市區的這片名叫「小公園」的廢墟,也是一個我很喜歡的地方。

小公園的地理概念,正是以中山紀念亭(文革時被毀,改革開放後復建)為原點,輻射開去的一帶民國建築群。

這裡是汕頭在民國開埠時期的CBD,但往昔繁華的百貨大廈、西洋別墅與騎樓街,早已淪為了一片缺乏保護的頹垣敗瓦。

對於這些應當保護起來的文物,汕頭市政府在此前並沒有做出太多的搶救性保護工作,反而是給這些破舊建築打上了一個個「危房勿近」的標籤,讓人深感無力。

如今政府對小公園復修的工程已提上日程,但也只是停留於圍蔽,未見有效的復修施工。真的不忍看到汕頭這片如此有價值的「城市廢墟」,在日後留給我們的只有惋惜和遺憾。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造字黑作坊。主要寫關於玩和吃的乾貨,很樂意為你們分享一些有趣的路上見聞。


鄂爾多斯100, 100位國際級建築團隊打造的爛尾樓群。。。也是當地房地產泡沫破裂和大宗商品衰落經濟衰退下的結果,令人感到惋惜。

鄂爾多斯100項目大概誕生在2008年左右, 目標是成為鄂爾多斯 「邁向國際化城市的重要標誌之一」。

是國際建築史上一次罕見的建築師集群設計,共有世界29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位著名建築師(但沒邀請中國籍建築師)在鄂爾多斯創意產業園一期E地塊完成100個以建築為主的建築設計,這其中歐洲44名、美洲37名、亞洲18名、非洲1名,這 100位建築師在國際建築界或是已成績斐然或是業界新銳,無一不是國際建築設計界的精兵強將。 」

建築師/設計團隊有Herzog de Meuron, 艾未未等等,下面是一些概念圖:

不過,鄂爾多斯後來遭遇了像迪拜那樣嚴重的泡沫破滅,它偉大的城市化進程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英國《金融時報》在去年的一篇報道中稱「鄂爾多斯原本計劃要與香港相媲美,現在這裡的房地產公司甚至沒錢支付工資」。

這個讓100個國際建築師們充滿了希望的項目,最終自然也未能倖免。「鄂爾多斯100」中的100棟別墅,原本計劃於2009年建成,且每棟售價不低於150萬美元。但該項目後被媒體曝光「正在無窮期擱淺

建成的10來棟建築,在雜草中荒蕪:

《能源雜誌》曾刊發《黑金雙城記》一文描繪了這一項目的暗淡景象:「在一個天氣晴朗的中午,記者來到康巴什新區東郊一處名叫考考什納的蓄水庫邊—『鄂爾多斯100』的項目所在地——在低空田野間,我們看見堆積著的細沙土正漫過造型怪異的毛胚別墅垛牆。工地上空無一人,沙丘上只有幾行蠍子和蜥蜴爬行所留下的痕迹,蜿蜒著消失在沙棘叢,遠方偶爾有牧民趕著橐駝,朝著整潔同樣冒著炊煙的村莊走去。」

攝影:Raphael Olivier, Kai Caemmerer

希望有一天這些地方能夠再次開發利用,揚眉吐氣起來。

//我並沒有說康巴什或者鄂爾多斯是鬼城的意思,我說的只是這個項目,就事論事。。。

類似回答/項目,德國的:
世界上有哪些失敗的大型工程項目? - Li Carly 的回答

-----------------------

已開啟值乎,歡迎交流~~ ^_^

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多圖預警!在下是一枚廢墟控旅遊雜誌編輯,對各地廢墟毫無抵抗力。尤其當面對散發著霉味的空廠房和搖搖欲墜的公寓,已經塌陷或被吹掉的屋頂,脫落的牆皮,昏暗的走廊,危險扭曲且隨時可能坍塌的樓梯……分分鐘走進電影《大逃殺2》或真人版《進擊的巨人》里的神秘場景,而這個神秘場景就在日本漂浮的廢墟「幽靈島」——「軍艦島」上。如果你膽子夠大,就來這個「鬼島」瞧瞧!

看到知友 @無園 已提到,我這裡再補充一些。後面還有日本另一個廢墟聖地——奈良夢幻樂園(Nara Dreamland)的介紹。

「軍艦島」原名「端島」(Gunkanjima),因外形像「土佐號」軍艦而得名。1810年這裡發現煤礦,1890年被三菱集團收購。隨著產煤量的增加,大批礦工和家屬遷入,在最巔峰的1960年,軍艦島上有5300名居民,人口密度超過東京9倍。

海面上的「軍艦島」不僅像一個被人遺忘、破碎不堪的建築物,也像是一個巨大的怪物。島上除了有礦場,還有學校、醫院、百貨公司,甚至電影院都在這裡建起。每日處在生死邊緣的礦工需要心靈寄託,寺廟和神社也應運而生。原本寸草不生的小島,被填海造陸擴張了三倍面積,成為海中央的一座小型城市。

但由於日本後來主要能源逐漸變為石油,1974年這裡的煤礦關閉,全體居民遷出。同年4月,軍艦島成為無人島,直到今天。被遺忘的島嶼如幽靈一般永遠漂流在海上,所以這裡也被稱為「鬼島」。

「軍艦島」整體大部分是灰色的,只有一點點綠色散落在各處。整個島毫無生機。城鎮中任何相對可以自立不倒的建築主體仍屹立在原處,但是它們全部都被荒廢在那了,等著淪為廢墟。島上已經25年沒有人居住了,隨著每一年時光的流逝越來越來的建築坍塌成了瓦礫。

由於設施無人管理,島上的建築物又隨時有坍塌的危險,軍艦島一直被禁止進入。2009年,封印終於解除。日本政府將軍艦島納入「九州·山口的近代化產業遺產群」,作為日本產業革命的遺迹申報世界遺產,並於前不久剛剛成功被列入新世界遺產的名單,同時也開放了軍艦島的參觀。不過目前仍然不允許私人上島,上島的唯一途徑是通過政府認可的航運公司。

據說日本長崎市開放「軍艦島」之後,第一年有約7.5萬名遊客登島觀光,接近預期人數的三倍。或許是因為好天氣較多,1年中約200天可以上島。

當然,「軍艦島」也很符合日本審美中的「物哀」情結。繁華之後落入虛空的小島,跟櫻花在最絢爛的時候隨風而逝一樣,帶著無常和寂滅之美,讓人聯想到死亡。

回想當年還未荒廢的「軍艦島「,在彼時其實也並不算光彩。許多挖煤礦的勞工都是從國外強擄而來的。有一個韓國委員會聲稱有500名韓國人在二戰期間曾被強迫在「軍艦島」上生活工作。對那些自由選擇生活在那的人來說,「軍艦島」是一個擁擠不堪、污染嚴重甚至是很危險的地方,堪比香港的九龍寨城。很多人認為這也是關閉「軍艦島」的主要原因。

因為有些陰森恐怖的環境,電影《大逃殺2》,《007天幕危機》,《進擊的巨人(真人版)》都曾經在此取景。這裡也是廢墟探秘愛好者們 to-go-list上的必去地之一。

從衰敗的建築底部仰望天窗,「軍艦島」的荒涼和暗淡令人難以忘懷,它是一個高聳的混泥土「紀念碑」,也是衰落的「工業巨人」的「紀念碑」。它的存在,讓我們看到衰敗荒蕪的另一種美。

軍艦島配圖來自攝影師Haikyo,網站:Haikyo | Urban Exploration in Japan (轉載請與攝影師本人聯絡)

想去軍艦島?

地址:日本長崎半島以西約4.5公里

交通:長崎港乘船

費用:3400~4500日元

連通軍艦島和長崎港的渡船工作日每天一班,節假日為每天兩班。單程需要續50分鐘,上岸時間僅限1小時。由於島內到處是崩塌的建築物瓦礫等,因此遊覽須由安全指導員同行。

據了解目前提供軍艦島上陸周遊的公司有5家,需要事先預約。網路預約成功後會受到確認郵件。除了船費,每人還需另繳300日元的登島費,由長崎市政府收取。


1. 軍艦島上陸クルーズ:For a cruise, landing, tour why not by high-speed ferry of Gunkanjima Cruise|Gunkanjima Cruise(英文)

3100日元(含高島上陸)

出航時間:9:40~12:50 14:00~17:15


2. 軍艦島コンシェルジュ:Battleship Island Landing Tour around the Island/The Gunkanjima Concierge Company(英文)

平日3600日元 假日3900日元

出航時間:10:30~13:00 13:40~16:05


3. やまさ海運株式會社:Gunkanjima Landing Cruise(英文)

4200日元(網上提前15天預約有700日元優惠,提前10天有500日元優惠)

出航時間:09:00~11:30 13:00~15:30


4. 軍艦島ツアー:軍艦島ツアー| 軍艦島上陸?周遊(日文)

3600日元(網站上另有300日元優惠券)

出航時間:10:00~13:00 13:30~16:10


5. 馬場 広徳:http://www.7ebisumaru.com/tour.html(日文)

這家是包船形式,適合10人以上的團體


鑒於上島有安全隱患,需簽署「誓約書」,承諾遵守解說員的指引和各項規定,如有人身損害,一切自負。誓約書可以在各船運公司的網站上下載,也可現場領取。在窗口向售票人員展示確認郵件里的預約號碼,連同簽好的誓約書一併交上,用現金支付船費即可。


除了軍艦島,日本還有一個我特別想去的廢墟聖地——奈良夢幻樂園(Nara Dreamland)


奈良夢幻樂園 (奈良ドリームランド / Nara Dreamland) 建於 1961 年,幾乎全面仿照美國迪斯尼樂園興建,曾經相常當歡迎,但隨著東京迪斯尼 (1983) 及大阪環球影城 (2001) 的出現,這個夢幻樂園生意大不如前,並最終於 2006 年結業。因無人處理,漸漸變成一個巨大的廢墟。

上點照片大家感受下,喜歡這一掛的請舉手!

△圖片來自荷蘭攝影師Reginald Van de Velde, 更多他的廢墟攝影作品請戳→https://www.facebook.com/suspiciousminds

多年來這裡已吸引了無數廢墟控+攝影愛好者「到此一游」打卡拍照,我自己前年去奈良的時候就計劃要到這個廢棄的遊樂園踩個點兒。但是想要進入,必須得越過兩道圍欄及守衛,而且據說曾經有兩個美國城市探險者就因為擅自闖入在這裡被抓,所以。。。後來也是怕被遣返,我就不爭氣的打消了念頭。之後要是有哪個小夥伴想找刺激一起去的,可以再約起來!

感興趣的小夥伴也可移步我們體驗師專欄的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20698025?refer=ethanlam 知乎專欄:一群旅行體驗師,做最會玩的集體專欄,歡迎有專欄許可權的旅行者加入我們,也歡迎大家投稿。

喜歡旅行的胖友,有任何問題也歡迎隨時來公眾號找我玩:行走的光音膠囊(或搜walkingcapsule),在膠囊與酷炫有趣的星球擦出火花。

http://weixin.qq.com/r/yENkfNTEMolNrZAf9xba (二維碼自動識別)


前年去了一趟廣西合山市。這個市誕生於1981年,和我年齡一樣大,是計劃經濟時代設置的最後一個純工礦城市。合山全境十幾萬人,市區只有三萬人一條大街,比人口,比經濟,比物產,合山都遠遠不如當年所屬的來賓縣(現興賓區)。之所以要專門划出這個縣級市,原因只有一個——煤。

從我讀初中的時候,地理課本就有一個經濟地理概念:北煤南運。即中國的工業能源基本靠煤電,煤田大多在北方。在重載鐵路和超高壓輸電尚不成熟的70-80年代,南方省份發展工業的重要限制就是煤炭指標。所以南方的煤礦無論質量好壞,儲量大小,一旦被發現就會得到重點開發。地級六盤水市就是這麼來的。合山作為廣西省手裡最可靠的煤礦,一度決定了柳州等工業重鎮的發展速度,所以能以十萬人口、縱橫幾十公里的面積建市。

當然那都是過去的輝煌了。現在隨著資源枯竭、煤價下跌,這個年齡和我一樣大的「市」已經進入瀕死狀態,實際上除了市區和電廠一小塊之外都是龐大的工礦廢墟。而且由於地處亞熱帶邊緣,降雨充沛,廢棄的鐵路、建築、機械迅速被植被覆蓋,比我熟悉的北方衰落工礦區多了幾分生機和荒廢感,好似宮崎駿的電影場景。但無論如何,這裡還是一個活著的城市,這些舊日的巨大建築尚未徹底「野化」,珠三角的朋友可以把這裡當成自駕游的一個目標:

爬滿青藤的鐵路機車

多年未用過的貨場:

曾經人流如織的火車站:

進站口看過去是稻田

當年的站房

封住的井口

重新被農田佔據的鐵路專用線,字面意思的黍離之悲:

夕陽下的工人住宅區:

分礦工人俱樂部里一片靜謐:

球場上無人奔跑:

禮堂門口的工人家屬

這座工人住宅放到80年代很潮啊

電影院簡直可以直接搬到我出生的那個北方礦區:

過去最熱鬧的商業大樓:

80年代的礦務局廣場,昔日的繁華只對前後20年的一代人很重要。之前、之後的人對這片黑色的建築群沒有任何溫情的記憶:

紅水河邊的夕陽,上游的電廠已經在用澳大利亞的進口煤了

作為一個北方礦工的兒子,我在這裡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相關回答:

80、90 年代的青少年放假是怎樣娛樂的? -馬前卒的回答

讓孩子背誦他們根本不懂的古詩詞、古文有什麼意義? - 馬前卒的回答

1999 年的大戰真的存在嗎? - 馬前卒的回答


逛知乎著么久,覺得這是最適合回答的一個問題。之前寫過一篇遊記,正好就可以貼上了。

中東鐵路上最美的遺珠--昂昂溪,散落的精緻俄式建築,還未被聽說,就已被遺棄

偶遇昂昂溪


遇到昂昂溪還要多虧了我爸的疝氣手術。


從哈爾濱到海拉爾的火車剛過了大慶,接到電話說我爸要手術了。計劃好的旅行泡湯了,立馬收拾東西趕在下一站下車。


出了站,冷冷清清的站前廣場,對面是個雜草叢生的烈士陵園。


這是什麼地方?回過頭去看站名,一個非常漂亮的粉色俄式建築頂上掛著三個大字--昂昂溪。

來不及欣賞風景,趕緊跑進火車站去買票。這個小地方,每天的火車不多,下一趟到哈爾濱的車要3個小時以後。


就是這3個小時,讓我發現了這個有著可愛名字的漂亮小城。

羅西亞大街


發現一個很少人知道的好地方是喜歡旅行的人最拿得出手的吹噓資本。


頂著烈日在只有我一個人的街道上閑逛。除了近處草叢裡螞蚱的叫聲,遠處還有幾個醉漢的嘮叨聲。這裡就像是好萊塢電影里荒廢多年的小鎮。

從火車站出來繞過烈士陵園有條大街,兩旁都是精緻的俄羅斯民居。田園式風格,花園式的獨戶庭院,黃色帶有凹凸花飾的磚牆,鐵皮的屋頂,綠色的木質門窗,更講究一點的,會設一個門廊,門廊一般是木質的,窗框會做些裝飾,雕刻些俄式的花紋。

街道旁有個報廊,其中一張畫報上講了這條街的故事。

這條街叫羅西亞大街,是以前蘇聯人群居過的地方。在幾年前,一個和俄羅斯有關的電視劇還在這裡取過景。

其實這是一條很有背景的老街。始建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海報上說這條街區保留了清末民初中東鐵路修建時的俄式住宅區與中東鐵路附屬設施,歷史格局保留完整,俄式建築群風貌特色突出,是中東鐵路附屬地建設的典型代表,是近代俄國殖民歷史的直接證據,也是近代工業文明發展的歷史見證。


昂昂溪的歷史


昂昂溪是蒙語「狩獵場」的意思。本以為這裡只是荒郊野外殘留的幾個俄羅斯老房子。回來一查資料,原來這些建築背後隱藏著一段重要的中國半屈辱半糾結的近代史。


以前我聽說過「中東鐵路」,還以為是現在打成一鍋粥的恐怖組織大本營。百度了之後,才知道這是「中國東省鐵路」的簡稱。


「中國東省鐵路」又是怎麼回事?它原名叫做「大清東省鐵路」,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鐵路,對中國近代乃至現代經濟都有著重大影響的「大人物」,我竟然一無所知。

每次看到哈爾濱歷史的時候,我都很納悶,哈爾濱是在哪一個時期來的這麼多俄國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俄國人?原來這都和這條「中東鐵路」有關。


中東鐵路在東北地區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迹,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沿線各個站點上的鐵路管理局,鐵路工人的住所,教堂,還有移民過來的俄羅斯人的民居,散落在東北的各個角落。

1891年,俄國開始修建貫穿整個國家的大動脈「西伯利亞大鐵路」。不過鐵路到了遠東這裡,要在中國的頭上繞一圈才能到達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國稱海參崴)。如果要是能從中國直接穿過去就方便了,既可以縮短里程,又可以從中國運點煤礦和木材啥的。當然最終的目的就是能把整個東北都劃歸沙皇俄國。所以俄國就提了這個建議,要從滿洲里修鐵路進來,經海拉爾-昂昂溪-哈爾濱-牡丹江-綏芬河出中國到海參崴。

當時還沒中國,那個時候叫大清國,大清國在近代史上的屈辱地位我就不多講了。那時候在位的是光緒,派去談判的是李鴻章。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里評價李鴻章談判的有限收穫就是從命名這條鐵路上找回一點尊嚴。

1897年鐵路開始修建,1903年竣工。哈爾濱和大連都是這個時候誕生的,同時誕生的還有很多很多小城市,滿洲里,海拉爾,還有昂昂溪。說白了,東北的工業文明就是從這條鐵路開始的,之前這裡一直都是滿清的後花園。哈爾濱當時是個殖民地,歷史課本上沒講過。

中東鐵路全程2258公里,呈「丁」字形,東邊起點是綏芬河,西邊是滿洲里,南邊到遼寧的旅順。這條鐵路的修建開啟了東北的經濟發展,如今的經濟帶就是沿著這個「丁」字形。


火車站和蘇軍烈士陵園


昂昂溪火車站是我見過最卡哇伊的火車站了,雄壯的戰鬥民族這麼有少女心,竟然建了一個粉色的火車站,加分!

火車站很袖珍,但是很乾凈,因為人少,所以也不嘈雜。廣場前面有幾棵大樹,都很粗壯,估計都有年頭了。


我是正午到的。大夏天,整個廣場只有樹下坐著幾個老人在聊天。旁邊有一位工作人員在清掃落葉,整個場景安靜祥和,實在是催眠安神的好地方。站前廣場上有個供銷社,供銷社後面有個大煙囪和一個大水塔,一看就是老式工業區styel,很有味道。


火車站的色彩太複雜了,粉色的牆,綠色的樹,藍色的天,白色的雲,簡直是眼花繚亂。

火車站對面是蘇軍烈士陵園,園裡長滿了大樹,是背陰的好地方。這國家間的歷史糾葛真的很有意思。前幾天還是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今天就是有著革命情誼的戰友關係了,也不給老百姓一段轉換情感的時間。


失落的工業小城


其實最吸引我的不是那些鮮艷的俄國建築,而是老城區里這些關門的店鋪,空無一人的街道,還有長滿野草的操場和被遺棄的破舊樓房。

如果是一個人像攝影師,我想他絕對喜歡那種經歷過歲月打磨的臉勝過嬰兒的細皮嫩肉。
一個衰敗的小城裡,每個角落都好像有著一個故事。每個風化退了色的招牌後面曾經都有著一段艱辛的創業歷程。

這個糧油商店關門關得挺著急的,連黑板上的貨品也沒擦下去,越是這種能看到之前活動痕迹的事物越是能讓人浮想聯翩。關門前的一段時間內,老闆和老闆娘估計會吵幾架,吵得誰都沒有心思擦黑板。

佳佳樂干點?干點是什麼?我想應該是吃的,這家不拘小節的店鋪竟然把馬桶套掛在門外,老闆定是一個極其豪爽的人,而且應該是位愛乾淨的大姐,馬桶圈這麼鮮艷。

這個理髮店關門的時候應該是準備充分的,起碼招牌拿走了,只留下了幾個字給我猜。這位會刮臉的老闆還挺有創意的,直接把字就寫在了牆上凸出的地方,我想就是因為這樣他才關的門。文物保護單位看到有利可圖,直接上門罰款,刮臉老闆算計一下,刮一百張臉才能交得起罰款,算了,還是關門大吉吧。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家店。招牌雖然很簡陋,但是老闆很有生活情調,又有創意。你看他養了這麼多的小鳥,早起遛個鳥,唱個歌,生活肯定舒坦極了。看到電線上的那個鳥籠了嗎?這得是多麼有生活熱情的人,才會想到這個花點子。

這家老闆走的時候準備也很充分,能拿走的東西都拿走了,除了招牌沒留下什麼痕迹。


結語

東北夏天的雲彩實在是太漂亮,一點不亞於西藏。厚厚的雲彩壓得特別低,就像在飛機上俯瞰一樣,如果是大風天,你還能看到滾滾翻騰的場景。


昂昂溪,今年夏天我還要再去一趟。


廣州冼村。

這裡像極了電影《盜夢空間》中最後一層夢境。城中村廢墟與摩天大樓的相映,是冼村最吸引我的地方。

冼村,一個藏在廣州CBD裡面被遺忘的古村落。陰暗、潮濕、霉味、嘈雜,它具有城中村均有的
特性。雖然身處CBD,但在這裡你完全感受不到自己已經站在廣州城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地方。周圍的現代高樓使它變得低調,也是因為它的低調,使人們把它遺忘在城市最繁華的角落。

冼村並非如切爾諾貝利一樣的「鬼城」,而是由於各種原因和阻力,只拆遷了一半的城中村,因此形成了「一半是廢墟、一半有住人」的獨特現象。

和其他城中村的特徵一樣:頭頂一線天、握手樓、陰暗狹窄的過道,還有一口池塘。但是,冼村的地理價值是得天獨厚的。隔三岔五就有拆遷的報道見諸報端,可是,村子裡生活依舊,店照開,房照租,完全沒有搬遷的跡象,整個拆遷進展緩慢,很緩慢。冼村拆遷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自留地物業的收益透明度問題。這個城中村最普遍的難題在冼村尤其突出。

廣州,珠江新城CBD東北側、地圖中紅框部分即為冼村,距離CBD僅隔了一條馬路。

如此高密度的城中村很難不讓人聯想起香港曾經的九龍城寨。

第一次看到冼村的照片之後,有種無法言狀的震撼。於是當即定下了第二天去廣州的火車票,帶著兩台相機,一秒都沒耽誤。

以下照片均為本人於2014年10月所拍,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廢墟與人共存,人與廢墟同在。
轉眼一年過去,冼村至今仍未拆乾淨。


北極--Pyramiden
(忽然看到這個問題,搶答一個應該很少有人去過的城市哈)
我是15年10月趕在極夜之前去的,作為北極研究課題前往的三個城市之一。以下的照片也都是自己拍的。
--------------------------------------------------------------------------------
Pyramiden是斯堪的納維亞語言中金字塔的意思。北緯78°,1910年被瑞典國所發現,在1927年之後因為前蘇聯煤礦公司的開發進而成為工業性小城而發展。1998年煤礦被開採完畢,居民們的全部遷移,如此整個小城成為了名副其實的ghost town. 直到近些年,小鎮的旅遊價值才逐漸被發掘。但到目前為止長期居住的人僅為個位數(帶領我們的導遊小夥子幾乎包辦小鎮全部!整個小城僅僅有一棟房子作為遊客中心有電可以使用,要打電話與外界聯繫也需要到特定有信號的地點)

到Pyramiden需要從Svalbard島的中心城市出發乘特定的船隻幾小時才能到達,船也是唯一的途徑了吧。隨著船隻的往北,海面上漸漸出現浮冰。因為來北極之前我個人特地研究了海洋浮冰,所以特別雞凍!當然後凍成狗啊啊啊啊!

苦逼的課題小組除了觀看外邊很慢很慢移動的景色,還要完成額外的任務在和老師討論,等自己快暈船的時候忽然整個船隻熱鬧了起來。然後是甲板上的BBQ,排隊領取加冰威士忌+現烤鯨魚肉。然後時間就很快地打發了。

這個船著陸時的碼頭,和其他地方一樣,覆蓋著皚皚白雪。這些金屬構架是多年前用來把煤從煤礦道里直接運輸煤下來到船上的。

這個是小城入口矗立著的標記。好吧,進城了。此處便可看見遠處從山上延續下來的煤礦運輸道。

這張照片拍攝區小城的中心廣場。沒錯,濃濃的社會主義特色啊,整齊嚴謹的軸線對稱布局,中間是列寧雕像。從導遊小伙砸口中得知小城曾經擁有,現在也保存著一個小城規模所具有的各種功能建築,食堂,宿舍等等。只不過現在都沒有人居住使用罷了。

我們進入了其中最大的一幢綜合樓(其實就是大會堂,超級有社會主義特色)。這個是遺留的室內籃球場。在我們四處走動參觀時,導遊小伙砸一個人在裡面打起了籃球,在一個沒有居民的城市,不知道他是如何度過在這裡一年的365天的。

這個是音樂室吧,琴譜還擺在鋼琴上。用手敲擊琴鍵,整個音樂聲可以響徹空蕩蕩的綜合樓。其他房間還有晾曬沒有收走的衣服,生活家居等等。或許是因為在北極,微生物降解的速度特別慢,空氣也尤其乾淨,物件很新只是攢了少量的灰,一切的擺設似乎是剛剛被人留下的,然而正確的時間是人們離開快20年了。

因為沒有電來照明,我們探尋某些房間的時候是用隨身帶來的頭戴探照燈照明的。下邊是在牆上的照片,各種社會主義國家的集體活動,人們的音容笑貌都在,只是城市空了。(幸好和組員一起行動,一個人我肯定嚇尿了!&> &<)

貌似試了幾次圖片都上傳失敗了,那就到此為止吧。
------------------------------------------------------------------------------------------
其實在Pyramiden來回也就短短一天,但是彷彿在另外一個安靜的世界呆了很久。極端的安靜。風聲海水聲踩雪的聲音。

100年前人們發現了這個城市,於是開採建設,沒有煤了,於是離去,城市棄置。

------------------------------------------------------------------------------------------
結尾更新一張北極狐照片哈,同學看到拍的,我就只看到雪地上腳印了。


作為一個不務正業的不良少女,也沒有什麼買包包的愛好,唯獨就想買樓,每天除了開房這點事情就想自己開酒店,所以平時除了刷酒店之外還喜歡刷樓,尤其喜歡各種跳樓價出售的那種不良資產。這裡勉強說一個我專業(葡萄牙語語言文學)相關的不良資產,這貨在葡萄牙也算是小有名氣,但是至今沒人當接盤俠。

先上幾張藝術照供各位欣賞,站在酒店觀景台上角度看到的那片叫做Visto do Rei(國王景觀),就是因為18世紀末的時候葡萄牙的國王往後站上去覺得美呆了,然後就取了這麼個名字。

看結構大家應該就能知道了,這是家度假村。這家度假村名叫Hotel Monte Palace,位於葡萄牙亞速爾群島的S?o Miguel島上,是島上當時第一家超奢華酒店,1989年夏天開業,當時與其一起開業的還有一家名叫Bahia Palace Hotel,這兩家酒店由葡萄牙兩家本地銀行Banco Nacional Ultramarino 和 Banco Pinto e Sotto Mayor提供短期貸款合計500萬葡幣(謝謝 @johnson 提醒指正~)才得以建造,業主是葡萄牙本國的SIRAM集團,而擔保方則是BANIF銀行(後來BANIF又西班牙的Santander Totta給收購了,關係還挺複雜的,所以後來買賣也一直不順利)。建造這家酒店時本地的政府充滿了雄心壯志,還說要把聖米格爾島發展成和阿聯酋迪拜、卡達或者約旦那種超豪華度假島一樣的存在,總之計劃里各種宏偉。
酒店建築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共計五層,總佔地面積631,860 sqm,建築佔地面積2,396 sqm,總建築面積13,104 sqm,其中共設有88間客房(52間小型套房,27間雙人房,4小客廳的雙人房,4間豪華套房和1間總統套房),2間餐廳,3間會議室,1個夜總會以及1家銀行和1家商店,共聘有130名酒店全職員工(人房比接近1.5),按照當時的匯率大家可以算算這均房成本有多高。幾乎所有建材和傢具包括水晶杯刺繡絲巾啥的都是義大利和法國進口,所以當時這家酒店的宣傳語也是Hotel Frances(法式酒店)。

然鵝,我給你們港,夢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的。

這酒店可謂是佔盡了景觀上的地利,前靠水後仰山,但是天時和人和沒占上。開業當時還是挺紅火的,剛開沒多久葡萄牙的President就攜夫人過去住了,各種名流貴族什麼的也紛紛跑去刷臉,但是幸福總是轉瞬即逝!啊~就像該死的愛情!除了像總理和商人這些腐朽的資本主義,島上為數不多的村民本身是沒啥消費能力的(樸實的農業大島),所以完全指不上自產自銷,那咋整嘞,只能指望外地土豪過來咯~但是好死不死,這個島的基建和各種配套又跟不上酒店的這個奢華水平,當時去亞速爾的航班少之又少(現在也不多),所以名流貴族們住在島上能做的所有事情也就是在酒店裡賞(嘿)風(嘿)景(嘿),總的來說,客人們的消費重複率並不高。除了周末和節假日,酒店裡連個鬼影都沒有。

藍後,這家酒店開了一年半的時候,銀行就開開心心就來要錢了(已經提到了是短期貸款),然鵝,每個月有20多天連個鬼影都沒有的酒店怎麼可能賺到錢還賬嘞!借方銀行就坐不住了,說你這樣不行啊,你得關門清算了把樓賣了還錢了,嗯,然後酒店就關門了。1990年11月21日,酒店正式關門大吉,隨後酒店整棟物業由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安保人員和警犬看守,守了一個十年又一個十年,期間包括葡萄牙國家航空公司TAP在內的眾多大型集團都傳出有意向拿下這個物業,但最後真的也就是僅僅有意向。最終,2010年,看門的狗要老死了都,保安和狗還有銀行就一起徹底放棄了這塊曾經風光無限的風水寶地,曾經光鮮亮麗的奢華度假酒店在被拋棄的轉眼間變成了當地村民和外來遊客的遊樂園,所有的不管多少價值的還能不能用的東西被洗劫一空,玻璃也被打碎,外牆開始有了各色塗鴉和標語。

然後這裡變成了葡萄牙PSP(public security police)訓練基地,後來還變成電影片場拍了兩個驚悚片Hotel de Noiva(新娘的酒店)和Dharma Guns。再然後,就成了島上的免費景點,後來也一直掛在網上賣(標價38萬歐,真可憐...),不過估計一時半會也是賣不出去的(蜜汁微笑),所以大家還是可以趁著這幾年沒賣出去去參觀參觀。

隨著知道這地方的人越來越多,也有藝術家開始心動開始想為這棟沉睡了二十幾年的房子做點什麼,在今年7月底,Walk Talk Azores組織的藝術家們決定在酒店的大堂作畫,他們把地板清掃乾淨就開始利用提前預製好的模板來做噴繪,歷時接近一周,他們完成了大堂正中的全部噴塗,活動發起人Javier de Riba希望用城市藝術的方式讓奢侈和美回歸到這家已經放棄自己生命的酒店中去。

最後是兩學一做時間,作為一隻酒店狗,通過這個例子也想告訴諸位幾個道理:
不要看到好山好水就覺得適合開酒店搞民宿!!!!!!!!!!!!
做得再好消費者懶得去是沒個卵用的!!!!!!!
你是要吃土的!!!!!!!!!!!
請不要沒有做好資產評估和風控就找銀行借錢搞搞搞!!!!!!!!
有些地方政府你也看好了!!!!!!!
不要當納稅人的錢不是錢!!!!!!!!!!
瞎搞大建設是要吃土的!!!!!!!!!!!!
不管是集體還是個人,沒腦子都是要吃土的 : )

本期節目完,各位觀眾朋友們,下期我們再會(等到了動物交配的季節)


所有圖片來自於Google和Flickr,參考資料及參考視頻地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YGilA8B58U
Vis?o | O luxo está de volta ao Hotel Monte Palace, nos A?ores
還想看葡萄牙其他城市廢墟的可以追一檔葡萄牙的電視節目,但是最好是你聽得懂葡語,因為沒有英文字幕:SIC Notícias


重慶十八梯
被稱作「山城貧民窟」,離最繁華的解放碑只有一站路。

「重慶城分為上半城和下半城,十八梯是從上半城(山頂)通到下半城(山腳)的一條老街道。這條老街道全部由石階鋪成,把山頂的繁華商業區和山下江邊的老城區連起來。」------百度百科


石階路本來就狹窄,兩邊還擠滿了80年代感的裁縫店、理髮店、小賣部、蒼蠅館子。到處散發著老舊建築和木材的潮濕味道。


下圖是我拍的路邊理髮店:

我見過很多城中村,也見過很多建在山上的居民樓,卻罕見到這樣從山頂到山腳沿著路兩邊鋪開的店面。
一家挨著一家,卻又沒有哪兩家是相鄰的,因為沿著山勢而建,每家店鋪的水平面都不一樣高。

放幾張大眾點評的圖,用戶名在左上角,有些是自帶的,有些是我給打的水印,侵刪。

有這種髒亂吵的街道:

也有這種幽靜美的角落:

從大眾點評的情況來看,十八梯已經在拆,算是真正的廢墟了。


當年我去拍的照片:

大眾點評最新照片:

旅行就是和時間賽跑啊~


重慶,燕子岩

這是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隱藏關卡,一個隱藏在城區江邊的懸崖上,連地圖上也沒有記載,只在快拆遷後才引來小部分人關注的吊腳樓片區。

某一次沿著枇杷山后街掃街,無意走進了一條小巷,竟然徑直走到了山崖背後傳說中的燕子岩。

在燕子岩被更多的重慶人知道的時候,她已經只剩下大量的殘垣斷壁了。

沿著崖邊的一條僅能容人通過的小道,吊腳樓沿著山崖而建。

在寫著「此路不通」、「禁止通行」的廢墟中穿行,猜測著這裡舊時發生的故事。

遇見圖裡這位小時候就住在燕子岩的大哥,他說因為這裡離菜園壩老火車站近,當年也曾熱鬧過。

燕子旅館已經開了三十多年,馬賽克拼貼的瓷磚也掉了許多,到處張貼著拆遷徵收的標語。

整個燕子岩的門牌一個也不見了,都被重慶許多文藝圈子的人悄悄藏起來了,畫畫的沱沱哥、婺月書院的老闆,山城步道的茶館裡都是掛滿了老重慶的門牌。也是為了紀念即將拆遷的老街道,好過在拆遷中不知所蹤。

從寫著「閑人免進」的這條路下來,走到了江邊。腳下是陡峭的山坡,下面是濱江路,還能看到樓房與濱江路平行的屋頂。這座城市從最高處一層層往下走,最上層是繁華的高樓大廈,最下面是寬闊的長濱路,而燕子岩這樣的小巷夾在山崖之間,似乎永遠被遺忘了,與繁華的重慶城平行而不相交,各自過著各自的生活。

平時回重慶都在努力拍重慶那些要消失的地方,歡迎關注微博@過兒gor,還會經常發其他地方的。

有人提到我就多說幾句吧,我也覺得這種房子太破了,但是比起完全的推翻重建,我更希望把他們修復、改善,更好地利用起來,而不是一個個都修成新的仿古建築;我覺得廣州老城區的那些騎樓老街就都做得很好。


(多圖預警)

河南總修院。

這棟建築位於開封東郊,我去年春天去開封轉悠的時候順帶探訪了一下。

根據網上的資料,這所修院是一所專門為培養天主教中國神職人員而設立的特殊高級學校,創建於1930年,1958年停辦,河南天主教神職人員多系該院畢業。建築是義大利人的設計,羅馬教廷傳信部直接撥款。後來因為某個眾所周知的原因,修院停辦,成為民宅,後被廢棄,再後來又變成了一所文保單位(並不是旅遊景點那種),所以現在的景象很是慘烈。

從鼓樓坐車四十分鐘左右就可以到這地方。修院被鐵皮圍住,從正面是進不去的。不過這種鐵皮不會圍得很嚴,我們可以挑個空子鑽進去。注意腳下,這裡全是屎。強烈不建議夏天去,除非你想正面接受生化武器的洗禮。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希臘神廟式樣的大門,再往裡面走就是總修院了。可以看到,這個大門雖然破敗,但時間上並不久遠——這就是12年修的。雖然總修院已經不用了,但這地方還是教產,歸開封天主教委員會管理。12年這幫人不知出於什麼考慮,在外面修了個大門,在裡面又修了個酒窖,似乎準備把這地方開發利用一下;然而這些附加建築對文物本身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於是項目被緊急制止,留下這個爛攤子。

穿過這個大門,我們就可以看見那個酒窖了。

雖然還沒完工,但可以看出確實很醜。並不知道設計者是怎麼想的……

左邊有一棟二層小樓,早已人去樓空。裡面住的或許是天主教徒,或許這房子本身就是教產。

小樓背面

當然啦,這附近住了很多新教徒,所以光看這副對聯並不能判斷這裡是新教還是天主教……我們接著往裡走。

雖然看起來很是破敗,但主體建築保存的還算完好。修院大門沒鎖,我們可以直接進去。

修院門廊兩側的兩個房間似乎曾經被政府用過,但不知道為什麼匆匆撤走,人去樓空……

修院裡面是一個長方形的場地,四面小樓,一層有迴廊。幾乎所有的房間都可以進去,但看起來空置了很久的樣子。中間的空地上被人種了菜……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雖然修院早就沒了當初的熱鬧,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一些細節中勾勒出往日的影子的。修院的後身有一座小教堂,無奈鐵將軍把門進不去。據前輩說,裡面還是有一些當年保留下的桌椅板凳之類的東西的。

臨走的時候在附近的地上發現了一個深坑……拿手機照也是黑洞洞的一片,我估計起碼得有兩三米深吧。我家妹子推斷可能是當年用的酒窖。

附近的人家至少有四五戶貼著新教的對聯,但並沒有看見現代天主教的一點影子,不禁讓人有種悲哀感啊=。=

出來的時候可以從左手邊小路繞過去,避開來時的屎路。這條路應該是當年修院的側門,還保留著一個牌坊。

網上可以搜到其他人早些時候的遊記,那時候修院整體比現在看上去更有歷史感,牆上刷著「毛澤東思想萬歲」的標語,樓道里貼著「我兔賽高」的紙條,有可能是從六七十年代一直保留至今的。11年的時候說是要對修院進行整修,於是大動干戈清理了一番,這些東西也就沒剩下。不過後來不知為什麼這個整修計劃就不了了之了。我去的時候正好趕上半新不舊的檔口,很是可惜。但願未來能保護起來吧……


黑水城遺址(圖片不是同一次修的,只能讓大家將就看了)

位於內蒙古額濟納。黑水河畔,西夏故城,至明初被毀,持續數百年。上世紀初俄國人發現此廢城(當地人一直知道)並從中發現大量西夏蒙元文獻,彙編後成為重要的歷史研究資料。

我們從酒泉衛星基地出發去黑水城。當天下午的計劃是怪樹林和黑水城。據說幾年前這裡還沒人管,現在已經圈起來收費了。景區極大,區內交通需要駕車。以我的看法這兩個景點值得回門票錢。怪樹林有大量死去的或者沒死的胡楊。所謂胡楊不死不倒不朽的話聽過很多,見到才真覺得震撼。

離開怪樹林,車行很久,眼前 逐漸出現一座城堡。這時的震撼遠勝剛才。

長長的城牆依然完整,但很多地方已經被埋在沙丘里了。可以看到城堡規模不小,也有馬面(城牆上的凸起)、瓮城(道路盡頭就是瓮城)等防禦設施。右邊城角可見圓形堡壘,左邊堡壘上建了幾座佛塔,不知道何時所建。

登城需要爬沙丘,當天遊客極少,那天除了我們三個,只有三個人。一個是孤身前來的遊客(圖上那個),另外是陪送遊客的客棧老闆和老闆女兒。聊天中我問他們佛塔是什麼時候建的。他們說具體時間不明,但從小就有。因為這塔對城堡防禦有害無益,我懷疑是城廢后本地人所建,但沒有證據姑且存異。

城內平整而乾淨,散落一些碎石與碎瓷、碎陶。據客棧老闆似乎頗有些文玩的愛好,據他說以前這裡面還能撿到些頗有收藏價值的碎瓷。因為我不懂,所以也沒拿。

這是城西的城門
從城牆上看附近的沙丘

城外建築,不知何時所建。離開時已將近九點,不過夕陽微顯


【多圖預警,流量注意】
【160611】昨日接大洗消息,他這次重去廣鋼差點被大雨困住,況且東風五1311貌似馬上就會被石淹沒不知所措。另外,現在西朗道口三眼橋方向已被封死(據說留了個小門還沒鎖)他本人表示廣鋼遺址公園修好之前再也不去了……

看到有答主說廣州鋼鐵廠,的確現如今這裡已經成了大片大片的廢墟。大概十天之前【二月末】我和 @大洗的焦糖拿鐵 探訪了這片城市中僅存的、不久之後即將被房地產淹沒的廣州前工業心臟。

圖為鍊鋼高爐,13年停產後成了一堆廢鐵,根據市政府的規劃,這裡應該改建成遺址公園,但是設備建築鐵路大部分已被拆除和掩埋。

廠區里大部分軌道現已拆除,這是曾經廣鋼二號門道口的1435准軌道口,北邊一點曾經有個660mm的窄軌線路,目測已拆除。

我站的地方,距離煙囪大概一百米不到,這裡曾經停著廣鋼的兩台上游蒸汽機車,現在這裡的軌道早已不知所蹤,去年年底的衛星地圖表明機車已經被搬走,去向不明。

近兩米厚的土層下面,就是曾經的鐵軌。

新的房地產和面前破敗的廠房,尷尬和沉重。

煤斗。

我腳下行走的地方,便是曾經廣鋼站廠線路基。路旁都是拆下的軌枕。

廠區存留的唯一一台機車,編號東風5-1310,一九九四年四方出品,正是壯年卻被遺棄。車況良好,清掃並檢修一下便可啟動。

駕駛室積滿灰塵,看車身上的封條日期是一三年,大閘轉動異常靈活,所有開關都很靈活,儀錶矯正日期是一零年新換的。

我和大洗幫人家義務擦了車……

電器室還很乾凈。門把手有些錯位,扭了很久才扭開。

車已經被石頭掩埋,蓄電池組已被拆卸,兩端的鋼軌皆已切斷。
下方淤積了很多污泥,還有耗子屍體。

只有荒涼。

呆久了,你會感覺這裡有點像玉門和切爾諾貝利的結合體,當然,如果你玩過機械迷城的話,這裡簡直就是翻版。

鋼水車。檢修日期11年。

到處殘垣斷壁。

高爐核心。

曾經的中心廠區,現在已成廢墟。

跨過路左側的圍牆,到達東側的廠區。

曾經的道口

沒頂。

積滿了污水。

新廣鋼倒是挺風光。

去往碼頭的道口也已封閉。

順便一些暴走專用線的圖,現在已經被草淹沒,未經指點根本不會有人看出來這是鐵路。

這是軌道衡,旁邊小房子裡面的傢具和門鎖還很新。

右側的草里是鐵軌。

上承橋隨處可見。

花地大橋前的彎道。

軌枕下邊是空的,稍不注意就會把腳卡住。

結構很奇特。

前方的道路,更加艱難。

沿路都是破舊的信號機。

手自一體扳道機= =

出了這裡以後,正式進入三石線廣鐵管轄境內。

這一段新道砟,很可能是為廣州有軌電車延長段準備的。

這裡的信號是國鐵的,運行良好。

這個道口,是廣鋼鐵路和三石線的交點。

小墩子處也標誌了廣鋼鐵路在這裡結束。

菜地到處都是。

石圍塘站仍在辦理貨運。不時會有車經過。

=================================

這次探訪是為我的組織做的第一篇報告。原文可見:
#城客圈尋訪#第一期 · 廣州鋼鐵廠:靜悄悄的你,等誰訴說

這篇文章發出以後,很多車迷都戳給我一些廣鋼舊圖,並且前去探訪。
如果有人看的話,我將會更新一些乾貨。


關於去探訪的一些注意事項:
1.廣鋼廠區內有綠衣服的保安,他們如果見到你拍照會要求你刪除相片,不過上次運氣好一個保安也沒碰到。
2.地形崎嶇,落差較大,建築廢料尤其是鋼筋很多,此外還有廣鋼特產含硫泥,極為爽滑。可以多帶些報紙、紙巾防滑或者清潔衣物。另外,有安全帽最好帶一個防止被亂七八糟的東西爆頭,行走時注意腳下安全。
3.機車可以上去,不過上面比較臟,走廊和梯子很窄很危險。沒有經驗的請謹慎嘗試。
4.廣鋼專用線現在已經長滿了草,現在的調查報告表示從西塱道口-龍溪東路道口、花地大橋北-五眼橋道口附近已無法正常行走,尤為嚴重的是芳村花園編組站【東漖站】和五眼橋道口南側。若需暴走,請帶好足夠的飲品、注意腳下的線路,避免受傷。【腳脖子扭到現在
5.到了交匯點,建議不要往西,即三眼橋貨場方向走。如果要往那邊走也不要走過京廣高鐵橋,三眼橋改建成高速場之後在交叉口立了個崗亭,我們一行榮幸被喝茶。

大概就這麼多吧,想到再補。
需要聯繫轉載或者獲取原圖的敬請私信。

安利

  • 本期城客圈尋訪已經收錄進《平行線》日報,歡迎在讀讀日報中關注《平行線》。
  • 我們無法阻止城市的發展,但遺迹,我們必須挽留。歡迎參與#城客圈尋訪#,隨手拍身邊的城市遺迹,告訴我們,它們在哪裡。
  • 2016年藍鯨鐵路·城客圈招募正在進行中,歡迎各地在校交通愛好者聯繫我們,在當地創建城客圈公共交通組織,讓城市因為交通更精彩。詳情可以關注新浪微博@藍鯨鐵路 、私信我和 @鐵道上的藍鯨 、訪問http://ljrgc.icoc.cc 【抱歉好久沒更新了 了解。

切爾諾貝利,提醒人類自己掌握的力量有多可怕

保加利亞的圓形劇院,蘇聯陣營最輝煌的年代

蘇聯時代,各地建造的各式各樣的公交站

是不是忘了說多圖預警了?


人去樓空,滿目瘡痍;這裡的季節是【秋】。
對我來說,【底特律】是一個特別的城市。

  • 19世紀末,汽車製造商福特完成了第一個大規模流水線。底特律成為了世界的汽車工業中心。巨大的摩天大樓,眼花繚亂的街道,裝點著這座城市的財富。底特律也就成為了無數人美國夢的耀眼燈塔。無數移居者來此尋找工作,到1950年代,底特律人口上升到200萬人,躍居美國第四大城市。汽車加快了人類的步伐,高速公路改變了這個國家的格局。1950年代初,底特律周邊的工廠遷移,白人中產階級開始離開市中心到郊區落戶。限制工業化,種族隔離開始增加。1967年,社會緊張局勢爆發,帶來了美國歷史上最暴力的城市騷亂。人口加速流失,整個社區逐漸消逝。無形的力量搬空了市中心一座座建築,它們成為了廢墟。五十年內,底特律失去了超過一半的人口。

  • 作為二十世紀的工業之都,底特律在塑造現代世界發揮了重要作用。創造它的力量,同樣將它摧毀。如今,底特律的廢墟已和自然融為一體,成為這座城市的天然景觀。從繁榮到腐朽,底特律的興衰,猶如埃及金字塔,羅馬斗獸場,希臘古城。過往雲煙,偉大的帝國僅僅留下大片殘餘廢墟。

  • 整個城市遍布著廢棄的房屋大樓。站在大街上,蕭條之氣迎面而來。大樓內僅存的星點燈火,紀念著幾十年前曾經擁有過的輝煌。

  • 大部分圖片為法國攝影師 Yves Marchand 和 Romain Meffre的作品。http://www.marchandmeffre.com/

  • Michigan Central Station(密歇根中央火車站)底特律的主要火車站,1913投入使用,1988年廢棄。

  • William Livingstone House,構建於1893年,已被拆毀。

  • St. Margaret Mary School,聖瑪格麗特瑪麗學院,許多學校已經淪為一片廢墟。

  • David Broderick Tower,戴維布羅德里克塔,底特律最著名的摩天大樓,這座35層的塔樓曾經是許多醫生,律師,牙醫的辦公室。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幾乎空置至今。

  • United Artists Theater 這座壯觀的西班牙哥特風劇院,建於1928,於1970年廢棄。

  • Lee Plaza Hotel,曾經是這座城市最豪華的住宅式酒店,1990年關閉。

  • 已經面目全非的大樓

  • 地鐵站

  • 走在底特律市區,經常可以發現這類廢棄的大樓,破碎的窗玻璃,建築材料殘片鋪在路面。

  • 廢棄的工廠。

  • 實驗室的殘骸

  • 被遺棄的大廳

  • 這些位於市中心的產業業主或曾擁有過整個街區。但最終,這些產業變成了沒有價值的項目。他們在等待這些公寓擁有新的主人,已等待了30年...

空蕩蕩的大街上豎立著零星大樓。

  • 廢棄的金庫

被遺棄的地窖(也可能是監獄)

空蕩的大樓如吸血鬼的古堡
裡面或許再無人居住。

  • 廢棄的商場,櫥窗。

  • 廢棄的購物中心。

時鐘失去了再次行走的動力。

當然,這並不是百分之百的底特律

有時,你也能看到這樣的風景。

它是美國某些地區的縮影,外表光鮮亮麗,內心已傷痕纍纍。

?。


看了下大家的答案,都是些蠻小眾的地方,小T君要推薦的地方就比較大眾一些了,雖如此,但真正能說出個所以然的遊客卻未必多。

看——Foro Romano

Foro Romano漢語一般翻譯成古羅馬廣場,位於羅馬市中心的帕拉蒂諾山和卡比托利歐山下,是一片不折不扣的古代廢墟群,因為旁邊就是全球「網紅級」景點羅馬大斗獸場,所以來到羅馬的遊客都會從Foro Romano前帥氣地飄過,也大多會順便進去看一下(旅遊團一般會直接略過此景點),畢竟和斗獸場賣的是聯票。但大多數人可能也就順便看看,未必清楚裡面那些殘石斷柱是幹什麼用的。

簡介:Foro Romano是古羅馬時代羅馬城的中心,也是貴族和平民集會的中心,這裡有羅馬共和國最重要的建築元老院,也有數不清的神殿和紀念碑,曾是維持整個地中海世界運轉的中樞。

提圖斯凱旋門

Foro Romano入口處,是一座造型稍顯樸素的單拱凱旋門,這是羅馬城內現存最古老的凱旋門--提圖斯凱旋門。這座凱旋門修建於公元1世紀末圖密善皇帝統治時期,以紀念圖密善的父親維斯帕西安皇帝和兄長提圖斯皇帝鎮壓耶路撒冷猶太人起義取得的功績。在凱旋門拱門內側可以見到表現羅馬軍隊摧毀耶路撒冷猶太神殿場景的浮雕,由於這個原因,這座凱旋門至今不受猶太人的歡迎。

提圖斯凱旋門簡樸莊嚴的造型對後來的凱旋門建造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著名的巴黎凱旋門就是仿照提圖斯凱旋門的形制而建。

馬克森提烏斯和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走過提圖斯凱旋門向右走,是一條被稱為神聖大道的道路,神聖大道的右側有三座39米高的大型拱型結構拱廊,是Foro Romano最大的建築,名曰馬克森提烏斯和君士坦丁巴西利卡,約完工於312年君士坦丁大帝時期,是羅馬帝國的法律與財務中心。歷經數次地震之後,如今僅殘留三座拱門和少量牆體。

維斯塔貞女之家

在神聖大道左側,有一片面積很大、損壞嚴重、遺迹稀疏的廢墟——維斯塔貞女之家。維斯塔女神是古羅馬神話中的灶神,相當於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灶王爺。但在古羅馬,灶神是一位地位很高的神祇,因為她和人類的日常飲食息息相關,灶神廟內的祭司也因此受人崇敬。與其它神廟的祭司不同的是,灶神廟的祭司必須嚴格從羅馬的處女中選擇,且成為祭司後便不能結婚或與男人發生關係,因此祭祀灶神的女祭司也被成為維斯塔貞女。

維斯塔貞女在羅馬享有極高的權威,根據羅馬的習俗,維斯塔貞女不得干預政治,但她們卻可以極大地左右羅馬政治。據說凱撒被蘇拉俘獲後,凱撒的母親曾經請求維斯塔貞女要求蘇拉釋放凱撒,即使作為當時羅馬獨裁者的蘇拉也無法忽視貞女們的請求,最終釋放凱撒。

褪去神聖的光環,維斯塔貞女的個人生活卻是十分黑暗的。當把自己的生命託付給維斯塔女神,貞女就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根據羅馬的法律,貞女必須恪守貞潔,居住在神廟中,一旦貞女被發現與男人通姦,等待她們的將是活埋的酷刑。

凱撒神殿

Foro Romano的中央,是一座幾乎無法辨認出原樣的神殿。這座今天看上去有些不起眼的神殿里祭祀的不是神,而是一位凡人,或者說一位被神化的凡人——凱撒。公元前44年,凱撒在元老院遇刺後,被元老院追封為神(這是古羅馬第一例),隨後不久他的甥孫、養子兼繼承人屋大維為他建造了這座神殿,神殿建造的地點正是當年凱撒被火葬的地方。

福卡斯圓柱

從凱撒神殿向東看,會發現一座孤零零地屹立在廢墟中的圓柱,它是Foro Romano里年代最晚的建築——福卡斯圓柱。圓柱建於608年,採用華麗的柯林斯式柱頭,以紀念東羅馬帝國皇帝福卡斯。圓柱頂端曾有福卡斯皇帝的雕塑,但以暴政而聞名的福卡斯不久後被人篡奪皇位並處決,然後遭受了「除憶詛咒」。所謂除憶詛咒,就是刻意在文獻、紀念碑中抹去一個人的所有功績甚至生平,讓世人永遠遺忘一個人。於是圓柱上的雕塑也被篡位者希拉克略皇帝下令推翻了。

農神殿

儘管只剩一排孤零零的柱子,農神殿幾乎是Foro Romano最翹楚的廢墟遺迹,它最初於公元前5世紀為祭祀農業之神薩圖恩而修建,不過現在你見到的遺迹是公元3世紀末第三次重建留下的。

在以農業為主體的古代社會,農神殿被認為是古羅馬最重要的神殿之一,每年12月祭司薩圖恩期間,奴隸們會被破例允許和主人一起飲酒作樂。在農神殿殘留的橫樑上,可以見到這樣一句拉丁文銘文「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 Incendio Consumptum Restituit 」,其中「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 」意為「元老院和羅馬人民」,它是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官方名字,簡寫為S·P·Q·R,如今這四個字母在羅馬城的大街小巷、牆壁上、井蓋上、噴泉雕塑上......隨處可見。

維斯帕西安和提圖斯神殿

在農神殿一旁,可以見到3根和農神殿風格不同的圓柱,很多人會誤以為它們也是農神殿的一部分,但實際上這是公元1世紀提圖斯皇帝為了父親維斯帕西安(在提圖斯凱旋門中提到過)和自己而修建的神殿(自凱撒之後,為了彰顯皇帝的權威,皇帝死後往往會通過元老院追封為神),它的年代比現在見到的農神殿還早兩個多世紀。

塞維魯凱旋門

距離農神殿不遠,在Foro Romano靠近卡比托利歐山的出口附近,是一座修建於公元3世紀初的三拱凱旋門,為了紀念3世紀初的羅馬皇帝塞維魯的戰功。這座看上去顯得有些滄桑破舊的凱旋門背後有著一段殘忍的歷史,塞維魯皇帝有兩個兒子,卡拉卡拉和蓋塔,兩兄弟是父親的左右臂膀,老爺子對兩個兒子也都很疼愛,生前指定他死後由兩兄弟共治羅馬,凱旋門上也都鐫刻了卡拉卡拉和蓋塔的形象。211年,老爺子死在遠征不列顛的戰爭中,嫉妒心和虛榮心強的卡拉卡拉一心想獨攬大權,無法容忍有人和他分享權力,回到羅馬後不久就殺掉了自己的兄弟蓋塔,而且是在母親面前親手殺掉的。

違背先帝遺命、謀殺兄弟,這事傳出去多少有些難聽,影響不好,卡拉卡拉於是在元老院操弄了一番,最終通過元老院對蓋塔實施了羅馬人慣用的「除憶詛咒」。塞維魯凱旋門自然慘遭毒手,凱旋門浮雕上所有蓋塔的雕塑都被人工抹掉,所以今天仔細觀察塞維魯凱旋門上的浮雕,你是找不到權力的犧牲品蓋塔的。

羅馬有名的暴君卡拉卡拉,謀殺了弟弟蓋塔,而自己最後也遭到暗殺。

元老院議事堂

塞維魯凱旋門一旁一座外觀簡譜的長方形建築,是古羅馬一座重量級的建築——元老院議事堂。在漫長的羅馬共和國時期,元老院一直是古羅馬的最具政治影響力的權威機構,元老院議事堂——亦為元老們開會的場所,也一直是羅馬城內最核心的建築之一。即便公元前27年屋大維創立元首制,元老院依然在羅馬政壇上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這座建於3世紀的元老院仍可見到原來的多色鑲嵌地板、元老們並坐共商國事的台階以及議長(檢察官)的講台。

------------------------
Foro Romano之外的其它廢墟:

帕拉蒂諾山

帕拉蒂諾山就在Foro Romano一旁,如果你購買了斗獸場和Foro Romano的門票,這個地方也是可以一同進去的。帕拉蒂諾山是羅馬的七丘之一,也是最核心的一座,和山下Foro Romano不同的是,帕拉蒂諾山是帝國時代羅馬皇帝和貴族居住的地方,而不是平民聚集的地方。山上曾經屹立著壯觀的宮殿和別墅,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建築已經化為一片廢墟,保存程度不及山下的Foro Romano,遺迹比較稀疏,很多地方種植花草彌補空白,即便如此,帕拉蒂諾山也還是在羅馬城登高鳥瞰的好地方。

金宮

看過《暴君焚城錄》的遊客對尼祿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公元64年,羅馬著名的暴君尼祿在羅馬城導演了一場大火,焚毀了幾乎整座城市。而他的目的之一便是在帕拉蒂諾山與奎利亞納爾山之間建造了一座自己期待已久的大型奢華宮殿——金宮。

初建成的金宮裡有「像海一樣的池塘」,「宮殿用寶石、珍珠和貝殼裝飾」,「餐廳裝有旋轉的象牙天花板,以便撒花,並設有空隙,以便從上面噴洒香水」(蘇維托尼烏斯《羅馬十二帝王傳》),宮殿建成後,尼祿曾感嘆道「我終於開始像人一樣生活了」。遺憾的是,這座古羅馬人修建過的最大的一個建築群不久之後即遭到摧毀,留下今天一片看似不起眼的廢墟,當初的盛況,還得靠YY。

卡拉卡拉浴場

澡堂子是古羅馬城市裡最重要的公共設施之一,這裡的活動豐富:搓泥、洗澡、下棋、會客、談論政治、互通陰謀、嫖娼......可謂一體化休閑娛樂中心。羅馬的卡拉卡拉浴場是古羅馬保存下來的最大的一座浴場,建造這座浴場的正是那位殺死自己親兄弟的卡拉卡拉皇帝。浴場內部設有更衣室、冷水池、溫水池、圖書館等多個不同功能的區域。在浴場內部,還能看到牆壁上遺留的神龕、浴池中用來玩桌游的石柱以及地面上精美的馬賽克圖案。

卡拉卡拉浴場復原圖。

亞壁古道

西方有諺:「條條大路通羅馬」,這裡的「大路」可不是說說而已,為了方便軍隊調動和物資運輸,古羅馬人以羅馬為中心修建了通往帝國各個角落的道路,亞壁古道就是其中連接羅馬塞巴斯蒂安城門和義大利南部海港他林敦的一條大道。該大道始建於公元前4世紀,可謂羅馬的「第一公路」。

公元前71年,羅馬軍隊血腥鎮壓了斯巴達克斯起義,被俘虜的數千名奴隸被用十字架釘死在亞辟大道的兩側。古道兩側是生機勃勃的義大利田園風光,稀疏分布著古羅馬的引水橋和墓地。

亞壁古道位於羅馬城外,一般來說,騎自行車時擼這條道路的最佳方式。

-------------------

碼字不易,望大家不吝賜贊。


探小二生在中國北方的農村。在這些人口逐漸稀薄而缺乏人氣的地方,總會有一些詭異的傳說流傳。據說是因為人氣不旺,導致陰氣滋生所致。


這些詭異的傳說有著不同的版本。如古代士兵穿行森林,磨盤上的無頭老者或者地方神廟裡的露出笑臉的菩薩。還有就是不可夜晚回頭搭理拍你肩膀的人,如此等等。

而在如今鄉村的空殼化越來越嚴重,山村的傳聞就愈發讓人心惶惶了。即便不會被山村的傳說嚇到,也會被寂靜的鄉野整得心悸。


不過相較於中國鄉村捕風捉影的鬼,這座日本村莊的「人」就更讓人覺得脊背發涼且汗毛豎起了。經過這個村莊唯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不要和與你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搭訕。因為當你看到他們的臉時,肯定會……


因為他們的臉大多是這樣的:

這就是日本特有的稻草人。


這些會驚嚇到你稻草人並不是憑空出現的。他們設置的地點與穿著都是有著背後的故事。


「他們」都根據這個村莊已經去世的人,或者是離開這個村莊的人的模樣刻畫的。有的還會貼上他們的真人真事……


即便我們知道這些人是稻草人,但是與他們共在一室的時候,望著那空洞的眼神,還是會不知不覺有了雞皮疙瘩與陣陣寒意。不信你感受一下:

這個村子只有37個活人。卻「住」著約350個面目奇特的稻草人……


所以作為一個探險者,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在毫無堤防的前提下,碰到那些隱藏在角落之中的稻草人,比如墓碑處……

對於探險者而言,這是一個挑戰人的地方。但是對於本地人而言,這則是寄託思念與回憶的載體。感情從肉體是消失又在稻草人身上復生。


試想下會不會在夜幕降臨後的某一刻,這些「人」開始有了呼吸。像《千與千尋》中的靈異小鎮一樣,這些「人」,掌管了夜間。或者像《博物館奇妙夜》里的展覽品一樣,在夜間開始蠢蠢欲動……


這個布滿稻草人的村莊,叫東祖谷山村,位於四國德島縣三好市,三好市是於2006年由5個當地的村莊合併而成的新市。


如今因為這些「有故事」的稻草人而使村莊聞名於外,「稻草人村」的稱呼響亮而徹底,「東祖谷山村」或已成為舊名了。


其實祖谷地區一直被盛讚為秘境,下面是度娘說。

而東祖谷山村處於三好市最裡邊,被各種山川圍繞著。所以也不難理解,在妖怪文化盛行的祖谷地區深處,會冒出這些如此慎人的稻草人。

由於東祖谷山村位置偏僻,所以很早以前很多年輕人就開始離開家鄉外出發展。而這些稻草人的締造者——綾野月美女士,也在上初中時,因父親的工作而遷至大阪生活,並在那結婚。


直到2002年,綾野女士為了照顧年邁的父親,又回到了東祖谷山村。並在回鄉的一年後,製作了一具以父親為原型的稻草人,至於作用,是為了防止田間的農作物被破壞。

所以稻草人村不可能出現在中國。你拿你一個健在的或者垂暮的,總之沒死的父親為原型做個稻草人插在田頭試試?


父身稻草人有沒有防止鳥入侵莊稼不知道,但許多村民看見它後都以為是綾野月美父親本人,經常會過去問好。這樣的情境讓綾野女士覺得非常有趣,因此綾野女士後續製作了更多的稻草人。


到現在,村裡的稻草人數在350具左右,諷刺的是,東祖谷山村目前只有不到40個村民。


稻草人的形象來源多樣,傳得最多的就是根據綾野女士記憶中已死的或者離開的村民的面貌製作成稻草人,這不假。

但綾野女士也會根據自己的面容給自己做稻草人。

綾野月美女士在製作稻草人時首先會用木片拼成骨架,然後再纏上廢棄的坐墊最後用繩子綁起來固定,頭部的部分會用大量的棉花塞填,另外靠不同的縫製方法讓表情有所變化。


至於衣服這方面的材料則是由鄰居分送的舊衣服去製作的,但目前由於人氣很旺,因此會收到來自日本各地的材料。

稻草人讓外來者看著倒吸口涼氣,但卻給這個落寞的村莊添置著生氣。

稻草人不會像人那樣長壽,最「長壽」的也撐不過三年。

談到自己的死亡,綾野女士也從未考慮過,但是到達最近的醫院至少要90分鐘,如果發生什麼事情她可能活不到醫院。

但她說,她不害怕死亡,因為她可能會永遠活著。

永遠活著,這並不指她的肉身或者這些稻草人永不腐朽。


這是一種內心契合著生活的平淡,但卻不失對生活本源渴望的處世精神。視生活平靜而又熱烈,這種態度會一直留存於世。


浙江金華建築公園,又叫艾未未公園。零幾年艾未未帶領著國內外一群牛逼轟轟的頂尖建築藝術家建的 ,或許是因為管理不善而且金華這個城市也確實帶不動這個公園,導致荒廢。建築風格迥異,確實都是大師的手筆,幾乎都是概念設計 ,地面牆面或不規則形狀或大角度傾斜。相當有風格。大一的時候去過一次寫生,當時這個公園幾乎就是荒廢狀態。一兩間結構稍平一些還勉強能平放東西的房子被流浪漢佔領,還有一間王澍做的水上別墅被做了私人工作室其他的建築都已經是積灰廢棄的狀態 ,也沒有人管理。許多人窮盡半生追求鋼筋積木里的一間一成不變的公寓套房,流浪漢卻住著世界頂尖建築師親自設計的房子,真的是很有趣的事。 幾年前拍的照片找不到了,現在不知道是怎樣一番景緻,有興趣的人可以來金華看看。圖片來源百度


推薦閱讀:

到日本旅遊需要多少花費?
旅遊電子商務市場的准入條件有哪些?
上班途中山地車爆胎,怎麼辦?
適合步行遊覽的觀光城市有哪些?
五星級酒店有哪些選擇?哪裡睡起來舒服一些?

TAG:城市 | 旅行 | 工業 | 地理 | 遺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