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竇唯在2015東海音樂節上的表演?


不敢「評價」,說說而已。

前後都要上班,周六去的東海音樂節,聽了頂馬、Lenka和竇唯,吃了東海帶魚,梭子蟹,青花魚和海鮮面,哈哈。

竇唯之前是Lenka,音樂才一停,鼓手都沒放下鼓棒,本應是「搖滾老炮」們大叫牛逼的時候,底下就開始集體呼喊竇唯的名字。當時我真的,打心眼裡覺得噁心,Lenka在台上認真地表演,真心地大喊"love China", 原來我們就這樣回答他們。

等了一會兒,在舞台導演說了很多次「海邊潮漲上來了,大家小心」之後,竇唯來了。
序音,主義第一。樂手很專業,演奏很穩定。不過人太多,進進出出,吵吵鬧鬧,我們打算擠回到後面去。一路上,看到好些人抱著女朋友,很滿足的樣子。也有人看著很焦慮,不停地左顧右盼,更多人可憐地看著我們,笑著,「怎麼出來了」。當時就跟朋友說,如果我拿一台DV,一邊走一邊錄,看著藍色的燈光照在人們臉上,丑的、美的,背景是竇唯低沉的吟唱和稍許的混亂的嘈雜,眾生煩擾,餘韻悠長,一個長鏡頭,一定是很棒的作品。朋友的回答簡潔有力,「對的」。

之後到了台階上面,朋友們不知去向。我站在一輛消防車旁邊,一個可以遠遠看到屏幕的地方,一邊抽煙一邊聽。竇唯淺吟低唱,每一個篇章聽似極其相似,卻又在結構和曲調上富於變化。並沒有偏重任何一種樂器,包括人聲,卻又讓各個區域的聲音交融在一起,此消彼消,此漲彼漲。譬如東海一篇,並沒有刻意地使用器樂營造出「海」的感覺,卻在靈動和深沉之間遊刃有餘,再加上竇唯語音中時而發出的「海」音和海浪沖刷般的輕重處理,自然是扎紮實實的「東海第五」。

後來聽的時候也有些出神,沒能完全沉浸在這」背景音樂「中,就看著海灘邊乘涼的人走來走去。
看到一個人牽著一隻狗,狗的頭上帶著一個發著綠色光的牛魔王頭飾,他們走到消防車後面,人抽了一根煙,狗撒了一泡尿,走了。
看到一個擺地攤的小姑娘,賣牛魔王頭飾和熒光棒,頭上戴了兩幅熒光棒眼鏡,不停笑著招攬生意。旁邊一個男孩子用熒光棒在編稀奇古怪的東西,後來編了一個盪著四個環兒的王冠給小姑娘戴上,貼心地把環兒擺正位置。
看到一個騎電瓶車載著兒子的光頭,在擺地攤的小姑娘面前駐足。車燈照亮了小姑娘的裙底,我看著光頭,光頭看著裙底。男孩子一個箭步上前,光頭走了,我換了一個位子。

竇唯一直在低吟著。時而伴有背景中戲曲般的念白,整場演出融貫一體,非常完整,不似音樂節有些樂隊隨意的風格。歌聲穩定而有力,像是海邊一塊堅定的磐石。
這時候我剛跟前女友分手一個月,聽的時候也不斷地走神,想起她,有些不捨得。貝司韻律很好聽,好聽地有要哭的感覺。

一個小時很快,臨近尾聲,朋友來找我,於是離開了現場。路上經過另一個舞台,是類似流行搖滾的風格,一起停下來聽了幾分鐘,問起同伴,說「還是這個好聽」。出門的時候旁邊幾個人在評論,「這麼多人來看,看得真失望」。
我不說話,朋友問我怎麼了,「是餓還是累」。我回答,「累」。另一個緊接道,「心累」。後來一起去吃了一大桌海鮮,一個西瓜,我吃了兩個三色杯,就各自回去睡覺了。
第二天早起吃了海鮮面,坐船去了桃花島,回來又吃了一桌海鮮,開車回家,路上堵了四個小時。

圖片均選改自網路,侵刪。

也許音樂就是這樣,有人高唱宏大的理想與抱負,有人訴說平凡的生活酸甜。每個人聽的感覺也不盡相同,你說南朝四百八十寺,我說風馬牛羊不相及。本來沒有情感的音樂,你有了情感便有共鳴;本來沒有情感的瑣事,你有共鳴就因緣會聚,大慟不已。

且不評價風流事,但聽後庭三兩聲。


我並不是很懂音樂,只是像一般人那樣把音樂當做取悅自已的一種東西。如食物,音樂也有許多區分,有的是零食,有的是甜品,有的是盛宴,有的是土特產。也有分大眾口味和個人偏好等等。

當時的現場,叫噓離場的人很多,甚至小範圍的形成規模,換歌換歌的叫個不停
我一時煩躁還衝他們說:不喜歡可以離開,但不要影響別人。
後來他們也的確走了。因為最後能剩下的,大概就是歌迷,裝逼的,以及有耐心的三種。
我算是一半一半,不能說能理解欣賞他的音樂。雖然那一系列樂曲在海邊的夜晚,隨著海浪和人群中的旌旗蔽空也並不是沒有一種獨特的讓人恍神的氛圍。但我還是覺得他在這樣的一個活動中,面對參差不齊的聽眾有那麼些不合時宜。而我保持安靜的留下傾聽主要還是因為他是一個值得尊敬的音樂人。我願意捧場,哪怕我聽不懂。
不過通過這件事,我仔細想了想,他為什麼不像大家所期待的唱一些大家期待或者喜歡的老歌?其實很簡單,取決於他的屬性。
他是個音樂人,而不是單純的歌手。他唱歌或者創造不是為了取悅聽眾,其實他從來都是借著音樂這個途徑在表達。
他更像是一個拿音樂做藝術的藝術家。這即是他的氣質及行為準則。不是為了迎合聽眾。當時他所做的更像是一個帶著近期新作舉辦了一個個人畫展。作品都掛在牆上,他甚至不會解釋這幅畫表達了什麼,只在門口和你笑笑說謝謝你能來。
出場費或者保持名氣不是他的需求和意義。二十年前的竇唯創作《黑夢》,二十年後帶著《天真君公》出場。這即是一個單純的創作人做的單純的事,他一直在持續。而聽眾卻希望他停滯。
哪怕不討巧,其實卻是更大的誠意和更忠於自己內心。所以他會獨自不修邊幅的坐地鐵。不在乎別人覺得他是在墮落和負面報道。這即是他舒服的方式——不為取悅他人。

我很榮幸當時能在場,更慶幸他對於音樂的執著。要知道流行樂和口水歌的數量,它們是可以量產的。沒有這首用另一首替代也沒太多差異。而有的音樂即使私房菜,只此一家,僅此一味。


沖著94年之前那個竇唯去的人只會傻眼。


竇唯太牛了,驅車兩小時到達朱家尖只為看他演出。現場的情況是觀眾人一半走了,一半睡著了(如圖九),一個小時的梵音,最後竇唯露臉說了一聲:謝謝,再見!演出的時候壓根沒看見他在哪,很多人在下面小聲嘀咕,怎麼序曲放了一個小時,人呢?其實他正在台上專心演奏。音樂形式也確實牛逼,風格不好定義,以我多年的經驗,應該算是實驗吧

,也有後搖的殼,夾雜民樂和世界音樂,不準確,音樂風格這個東西只有閑的慌的人才去歸類,謹請大家批評。在浮躁的人群中,能有幾個人聽的進去?大家都是沖著看明星來的吧。。也好,走的走,睡的睡,剩下的是鐵杆,這樣的音樂還是有人喜歡的,這一趟值了


說實在我覺得這場演出應該在音樂廳,而不是音樂節。


那時候,普陀山下的大海,是他一個人的道場。


和朋友一起去東海朝聖,就為了看竇唯。擠在前排一下午,當所有的觀眾都做好了嗨到爆的準備,竇唯並沒有用閃光燈,沒有大屏幕,把自己藏在舞台的角落,念佛經似的唱了一個小時。整個過程很安靜,之後我就走了,似乎明白了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有。坐在海邊吃了根烤腸,洗洗就睡了


觀眾大多慕名竇唯而來,但卻並沒有多少人真正聽過他什麼音樂,就算是竇唯出場前台下還在叫著王菲的名字,簡直可笑!
大多數人好像還是沉浸在黑豹時期或是魔岩三傑時期的竇唯,而在這之後竇唯的音樂又聽過多少,竇唯擺脫附加於音樂之上帶給音樂所謂形而上色彩的東西,把真正的音樂以樂音而不是歌曲呈現出來,不過少了些嘩眾取寵而已。告別那些所謂經典而要有所嘗試之時就好像惹怒觀眾一般,認為欣賞竇唯的音樂就是裝逼的人,為什麼這麼極端呢?


剛剛回來。不算竇唯粉絲,之前也沒看過竇唯現場。第一次看,沒有燈光專門打給他。台下一眾感覺是來拜仙的觀眾更多的關心到底哪個是竇唯。然而整場表演在這樣擁擠、喧囂中依然保持了很好的完成(以本人的水準來看)。不知道為何,在普陀山邊,夜晚,雖然人潮擁擠,甚至密不透風,但竇唯沉穩的發聲,像佛經頌出,一陣感動。


能看到他得現場就是一種幸福


當時結束出了一片文章,大意很多人走了還有罵罵咧咧的,應該尊重表演者演奏者云云。我當時心裡只有一個想法,所有人都往後退,我只想站到最前面。


竇唯現在的音樂不適合「音樂節」這種戶外氣氛比較狂熱的音樂節,適合音樂廳或者他自己的小空間里!


推薦閱讀:

篆刻中陽文和陰文的區別?
怎麼評價梅艷芳91-92年告別演唱會?
版畫進行創作應該注意什麼?一副好的版畫創作需要什麼?
有沒有一副畫作,你畫到中途,突然停下來,卻發現已然能成為一副很棒的作品?
如何評價青課:"小便池是藝術品嗎——奇奇怪怪的「當代藝術」與文化冷戰"?

TAG:藝術 | 音樂 | 藝術搖滾 | 竇唯 | 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