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中如花後來為什麼會討厭十二少?
這是一個小眾的問題,大致內容是: 張國榮在香港中文大學講座,內容是有關《胭脂扣》中的演技,期間有一個大學生提問:為什麼殉情後的如花變成鬼魂再次回到人間後,看到並沒有跟自己殉情的十二少依然活著,變得窮困潦倒並且相貌醜陋無比,會嗤之對他以鼻甚至心生厭惡?他們不是相愛過嗎??哥哥的回答是這個大學生一定沒有戀愛過,所以才不會懂。我也沒戀愛過,請問這具體是怎麼回事~
「我來的時候在想,我靠你這麼近,你會不會躲開?如果你躲開,就絕非我要的女人。」
那麼近的距離,非真愛難以接受。當最後如花離蒼老的振邦那麼近,而兩人都沒有躲開,當她唱起曾經的歌,換來的不是茫然,這時候,她才真正釋然了,沒有怨恨沒有後悔心甘情願地轉世,與他相忘於江湖。沒有討厭,只是失望了,然後決絕的離開。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如畫和十二少都是把愛情看做比命還重的人,他們的濃烈的像一杯烈酒,沉醉其中無法自拔。為愛殉情在現在看來是多麼不明智的選擇,不是不明智而是傻,現代人講究的是好死不如賴活,這就是時代背景賦予的色彩,他們的死需要勇氣。
為什麼如花等了50年來尋找十二少,但是尋找到之後卻心如死灰呢? 我想最終這是因為心中的執念。 執念即執著的信念,因為愛的深,戀的切,如花殉情,打算死後相見,那種相見的信念一直在心中,即使化成女鬼,她也不是厲鬼,她因愛而死,是美麗的鬼。即使成了鬼,如花仍然沒有放棄尋找自己的愛人,即使時間過去了很久很久,她想十二少仍然是那個十二少,我們都沒有變。這是一種尋找,一種執著與心的偏執,所以這愛情的烈酒,侵入心脾沁入骨肉,如花醉的太深,哪怕只是一面,她付出一切也願意,即使她沒有一切,只有心中的他。
十二少出現了,已經不是當年風度翩翩的少年,她仍然愛他,只是如花愛的是當年的他,愛的還是心目中的他,卻不是現在的他,她獨自而去,喝下那孟婆湯忘掉一切,忘掉心中的執念。
誰告訴你如花最後討厭十二少呢
因為,電影有一定美化修飾十二少和如花的故事。
李碧華原著里是這樣寫的:
「在與十二少半夕歡娛之後,如花殷勤勸飲,連盡三杯,是的,最後三杯。
然後,如花當著十二少面前吞下鴉片。她且分了一份給他,不等任何回話,以肅穆的神情來交代後事:
「如果,你也有一點真心——」
以後的情節,可以想像:十二少,他並沒有為如花而死,他顫抖著,倒退,至門前,門已上鎖,花布簾還沒有掀起,整個人也倒地昏迷。」
如花本以為十二少有那麼一些真心,會吃了鴉片,就算沒有也會中安眠藥的毒。
可惜最後十二少落荒而逃,安眠藥的毒也被救治。如花機關算盡,卻什麼都沒得到,還一腔熱忱的上來尋他。
「如果,你也有那麼一點真心」字字泣血,只是如花以為的陳十二少的真心也不過如此。
所以,最後如花對他再無期望。
我們以為的風塵之中必有性情中人的故事,不過是一個想要佔有,一個怯懦逃脫。
其實如花在知道十二少苟且偷生的時候,心就已經被傷了,卻還是愛他,期盼能跟他重聚,但真的看到十二少,才真正夢醒,被背叛之後她根本不可能還像以前一樣,心安理得的跟十二少在一起了,所以她哀莫大於心死,重新開始
因為如花愛的是記憶中的十二少,只是她看到了如今的十二大爺實在無法跟美好相提並論。曾經十二少是風度翩翩的英俊少年,而且滿足了她曾經的種種虛榮心。而現在的大爺迎風尿尿濕一鞋。
還是如花偏激的戀愛觀造和控制欲佔有慾導致這一悲劇,想徹底得到一個人就是在相愛時殉情。
當然這樣的偏激導出了這樣凄美的人鬼戀。
而現實中要對自己的佔有慾剎住車,從熱戀到平淡很多人無法適應的就是這種感覺,以至於給對方壓力太大。
深夜看完,結尾痛哭流涕。
不認為是討厭,應該是因愛生恨
我認為是釋然。濃烈的愛情驅使如花53年尋找十二少。終於見到他時,雖是落魄的,但是那一句[你睇斜陽照住個對雙飛燕],讓如花確定十二少不僅記得而且還愛著她。最後,如花的笑容里的釋然和輕鬆,讓我相信如花是決定放下前生的一切,轉世去過得更好。
願我們的梅姑和哥哥亦是如此。
如花愛的不是十二少這個人,她愛的只是她記憶里體面又英俊的十二少。
沒見到十二少真人前,她想像中的十二少是那個在戲台上唱戲的老戲子的模樣,她眼睛裡是濃濃的愛慕和思念。
十二少失約她沒有放棄,得知十二少沒有自殺她沒有放棄,而當親眼看見十二少已經不是她記憶里的模樣的時候,她放棄了。
到頭來,如花傾注了一腔深情的人,只是活在她心裡的一個幻影。
不是討厭也不是恨而是對一個人失望至極的絕望
石塘咀不也不復當年模樣了
且不談原著或電影中如花是否心生厭惡,只是分析下張國榮先生的這個回答。
愛情這件事,林夕的《相愛很難》寫得極直白,本就是各有各寄望的事。愛的越「無私」的人,心底寄望越大、藏的越深。如花是投入了她的今生來世的命運來愛十二少的,她的失望必然也恨毒百倍。戀愛過的人,才會知道愛情背後那些心底的計較、猜疑、權衡與不堪,並不只是愛與恨的涇渭分明。如花與十二少,到底不是什麼靈魂伴侶,他愛她如夢如幻的百變,若即若離的挑逗,她愛他風流倜儻一副好皮囊,兼能提供遮風避雨的從良出路。暮年人與女鬼重逢,這一點值得愛的也沒有了。那些是靈魂伴侶的,在一起又怕在柴米油鹽上撕逼,瑰麗下面一般地有醜陋。
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彩祥雲來娶我
不是厭倦,跟外貌關係不大。
只是失望至絕望,最後只是尋求一個理由給自己的一段痴妄划下一個句號而已。
花盡心思找到的又有什麼用呢…
十二少沒有跟她殉情,在苟延殘喘的社會中也早已不是原來的模樣。走下理想中的聖壇,和很多人一樣,會變老,變俗氣,生活邋遢,五十年前的故事化作灰燼,被風刮連渣滓都不剩。那時候你就會知道,物是人非事事休,前事休再提。
所以,再見就是災難,執著似乎也沒有那麼必要。認清了,就該走了。
覺得和這個有些相同之處吧。
不過如花應該是不愛了,也不恨了,沒有執念也沒有厭惡,有的或許是失望吧。
因為自己執念了這麼多年,最後發現就是一個人自導自演的笑話,那個人還好好活著,而我做了鬼,歷經半個世界來找他,最後他還活著,娶妻生子!是對自己對愛情的絕望吧!
如花從未討厭過十二少,即便後來得知十二少苟且偷生。
只是既然一心向死的只有自己,再去重提這份情已全然沒有意義。
愛因執念而有力,執念開始流失,愛便不復存在。
樓主,我猜你應該是看到了鏡頭中蒼老的十二少,以及最後如花毅然地選擇了離開,所以覺得如花厭惡十二少了吧?哈哈,還是那句老話,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也只能是說一點點個人的看法。
佛家有言,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所以想弄懂結果,就要梳理清原因。不得不承認,最初的如花是冷艷的,高傲的,即使是對風華絕代的哥哥所扮演的十二少,也是若即若離,不冷不熱。可在隨後風流倜儻十二少撩撥心弦的糖衣炮彈狂轟濫炸下,她漸漸招架不住了,接著在和他的卿卿我我中越陷越深。她愛的義無反顧,甚至以殉情來實現兩人長久在一起的願望。可惜造化弄人,現實總不如理想豐滿,當年的十二少因為被人救下而未能在黃泉路上如約而至,只留如花一人在地下苦苦等了53年(滿腦子都是那句經典,誰若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等人是最痛苦的煎熬,等待的時候,時間往往過得出奇的慢,相必這53年對於如花來說,簡直比凌遲還要殘忍吧。她痛苦,煩躁,疑惑,不安,他怎麼忍心讓自己苦等這麼久?為什麼他還遲遲不出現?會不會是他在尋找自己的路上迷失了方向?相必,53年來,這幾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如花,也一直支撐著她。所幸最後她選擇了用尋找來替代等待,尋找自己撕心裂肺般愛著的他,亦尋找縈繞自己心頭53年之久的答案。然而,最後等著她的卻是他依然活在人世間的消息,此刻的她在五雷轟頂般震驚之餘又會是怎樣的心情呢?我們可以得出的是困擾她53年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也算是對她千辛萬苦來到人世間,幾經波折的艱苦尋找有了一個交代,按理說她這時候已經可以回陰間輪迴投胎了,可是與此同時又有了新的問題羈絆住了她,依舊活在人間的他身處何方?現在的他又過的怎麼樣呢?他是否也一直挂念著自己?於是,這些問題又成為了她繼續尋找的動力,終於在一處戲台的不起眼角落她看到了風燭殘年的他,眼前的他再無俊秀的臉龐和錦衣玉食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頹顏白髮、衣衫襤褸的窘迫。她俯身向前哼起了那熟悉的旋律,他艱難地的開雙眼,激動地望著這難以置信地場景,顫顫巍巍地抬起枯槁的雙手,試圖去觸摸那無數次出現在自己夢中熟悉而又陌生的臉龐。她把懸掛在自己胸前一起等待了53年的胭脂盒交還給了他,望著四周一棟棟陌生的建築,她知道了人生如戲,曾屬於自己和他的那些美好時光早已不復存在,她一直以來所執著的不過是當初那個深愛自己的他和那一段迴腸盪氣卻永遠回不去的曾經。現在,她親眼見到了沒有自己參與後他的人生軌跡,知道了一直以來他也從未忘記過自己,這些對她來說已經足夠了。
愛他也好,恨他也罷,此時此刻都已是過眼雲煙,她釋懷了,微笑著轉身離去,喝掉那三碗孟婆湯,然後,投身於下一段夢幻泡影……
她發現她更愛的是自己的執念
理想破滅了吧 畢竟曾經捧心尖上的人 如今看清 竟然這麼無能 這麼不值一提
哀莫大於心死.
推薦閱讀:
※梅艷芳逝世十周年紀念演唱會為什麼謝霆鋒沒有參加?
※為什麼13年張學友為梅艷芳舉辦紀念演唱會時說,梅艷芳沒有得到應有的榮耀?
※如何評價梅艷芳在1982年新秀歌唱大賽上演唱的風的季節?
※為什麼林青霞和梅艷芳沒有過任何合作哩?畢竟兩人合作的明星大多都相同。?
※為什麼國外評價梅艷芳是「東方麥當娜」和「中國樂壇葛麗泰嘉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