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白岩松「29 歲前買房很神奇」的言論?
白岩松稱中國大陸年輕人買第一套房子的年齡約在27歲到29歲之間,「這太神奇了!美國、德國、日本、英國都做不到。」白岩松曾看到一對北漂在京買房,代價是兩人在農村的父母把房子賣掉,換了一個小的,「我說了兩個字——混蛋。」
對此大家怎麼看?白岩松:國人29歲前買房很神奇 美日做不到
其實白岩松肯定懂,就是不說,因為這個問題的核心只有一個詞:焦慮。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看到了沒房子的人是如何活著的,他們看到了最弱勢群體是如何掙扎的,他們不想自己的後代也混成那樣。房子對於中國人是一種終極的自我拯救,是當無法依賴制度的福利時,老百姓留給自己和後代的最後一點尊嚴。
一個文明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對待最弱勢群體的態度。如果有一天社會能有寬容和善待流浪漢,如果有一天政府能保障最窮困人民生活的基本質量,老百姓還何苦去拼死拼活壓榨血汗來自我拯救呢?年輕的時候,在美國看到流浪漢排隊領救濟,其中不乏身強力壯者;進一步,又聽到各種有色人種鑽法律制度空子享受福利的案例,那時我就想,美國人如此精於制度設計,又為何對這些吃福利的懶人視而不見呢?直到現在我才明白,美國之所以縱容這些懶人,是想依靠這些人來展示一個社會的下限,即向整個社會剩餘的大多數人證明:努力奮鬥吧,你混得再差,不過也就是福利懶人。一句話,福利制度設計的初衷,與其說是一種針對弱勢群體的「福利」,不如說是針對那些構成社會中堅力量的階層設計的一道保險。大家一看,原來這個社會的下限也還能夠接受,於是也就不那麼計較得失,不那麼在乎利益。和諧和好,平等也罷,表面上維繫的禮儀廉恥,蓋因為其得失還不足以觸及到焦慮的神經。故此美日居民的素質自然要「高一點」,他們自然「不著急」。
反觀國內的老百姓,看到的又是什麼?碰瓷倒地老人,你可以說是騙子,路邊磕頭長跪的殘疾人,你可以說是騙子,遷家蕩產跳樓自殺的商人,你可以說是騙子……可我們不怕嗎?我們不怕這些事終有一天發生在我們和我們的後代身上嗎?當一個社會的體制不足以維繫最弱勢群體的生活質量和人格尊嚴時,其反射給整個社會其他階層的強烈信號就是:一定要拚命搶奪一切利益,一定要拚命守住一切利益,一定要為後代留下一切利益。需要承認,這樣的「焦慮」本身就是市場發展的巨大「動能」,只不過這樣的「動能」背後,是老百姓對未來悲觀的預期,我們看到房價嗖嗖長的時候,想的不是「未來會更好」,而是「現在不出手未來只會越來越差」。一言蔽之,中國式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焦慮式」發展。這樣的焦慮體現在方方面面,從微觀的生活細節,譬如搶座碰瓷,到宏觀的以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至此,誰還會奇怪那些拚命買房的家長?那些拚命搶坐的老人?那些拚命掙扎的你我他?老百姓感受不到美日那樣生活的安逸和平穩,自然覺得不幸福,自然要拚命去「搶」那些被普遍認為可以保障幸福的產品。其實說白了,治世老百姓搶房,和亂世流民搶黃金,有異曲同工之處,都可以被視為在一個缺乏體制福利下限保障的社會,為了維繫生活和尊嚴而做出的奮鬥。
媒體不能真把觀眾當傻子忽悠:一邊中國特色,一邊美日如何,老百姓自己也能琢磨出不對勁來。既然所有的社會現象都有制度根源,為何不去挖掘?很多事我們都知道有問題,卻習慣於用「別人是如何如何」來掩蓋「我們是什麼什麼」。媒體的責任難道不是回答問題,解釋現象,發掘根源嗎?白岩松理應告訴我們中國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說因為美日如何如何,所以我們也該如何如何。
~~~~~~~~~~~~~~~~~
四月十四日更新
四千個贊了,真的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這個答案我一直沒有回複評論,是因為它本身其實是個偏頗的答案。並且如很多知友所言,西方式的福利制度的確不符合我國當前的實際條件。也許您可以說這是一種騙贊的答案,但如果我的答案能給您一點思考,我覺得您點點滑鼠賞一個贊我也當的起。
很多知友的批評很有道理,不一一列舉和感謝了。可其實我對我答案的定位就是一種思考。我想,福利制度當前的局限,不能阻止對福利制度內涵的思考。如同數學家抽象出的規律,在未來某一天就能被應用在橋樑建設上。當前,很危險的一個聲音是「因為我們做不到,所以我們不用思考,不用討論,不用了解。」其實,也許正是因為思考了,我們才更了解我們為何做不到,我們才更清楚應該如何選擇替代方法去做到。我國的政府不就是在這種曲折的探索中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實現了舉世震驚的發展騰飛嗎?
自上而下的引導,不能替代自下而上的思考。當思考能夠完善引導,當引導能夠促進思考,我們的發展就會有一個上下有機的結合,而不是上面忙著考慮,下面忙著焦慮。
書生意氣,很多東西想的淺,說不透,還需要各位的修正和磨練,請多多指教,謝謝!
看了答案深深感覺到我國美分黨和公知實在太牛逼了啊,連美國人都不相信的美國夢都植入到中國人腦子裡了。
就說我Redmond二線城市好了,放眼望去也就珠海那麼發達而已,晚上過了8點馬路一輛車都沒有,儼然就是一個城鄉結合部。如果你的錢沒有多到給自己所有的孩子供私立學校,又不想讓自己的小孩以後跟黑蜀黍的兒子吸大麻的話,學區房怎麼也要30年貸款的,每年大約花掉29歲那年的稅後收入的1/3,你要不是跟微軟大法相同等級的員工的話還不一定買的起。我覺得從難度上來講並沒有跟廣州有什麼太大的區別。當然比北京還是容易一點,但是沒有本質的的區別。
公立學校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就近入學,不能跟中國一樣,中學還可以靠考試拼一槍。Redmond附近的Kirkland的某一部分由於學區太好,你就算在那買房子也得搖到號才能讀上,搖不到你就白買了。
不過跟我國不一樣的是,租房子也能算學區。只是租金比月供還高,所以最後還是會買房子。那些說什麼干到哪租到哪的中產階級幾乎不存在。我認識的一些美國人都是年輕的時候趁著熱情,千里迢迢跑來西雅圖附近,現在步入中年了,就再也不走了。
有些人可能要說,你買的都是別墅啊,中國花那麼多錢也就買一個破盒子。這倒是沒錯,但是如果北京跟Redmond的人口密度一樣低的話,你也買別墅。不信的話去看紐約,啊不紐約太發達了你們肯定說不能比,不信你跑去隔壁西雅圖看看,城裡哪來的別墅。
當然超級便宜的地方也有啊,去底特律,只要你能在那裡生存下去,一千塊一座別墅也買得到。很多回答都離題了。
白岩松不是來跟你討論房子該不該買的,這不是他可以評論的領域,他也不具備相應的素養。
白岩松這句話其實是在做一個道德評判,懂嗎?他就是在Judge。
他Judge的,不是用父母的錢買房子。
而是白拿父母的錢,滿足自己需求的行為。
別說什麼父母出首付你來養老的鬼話,這話比騙女孩子上床的套話還假。
這是個大家庭崩壞的年代,未來只可能是核心家庭或者丁克家庭,沒有誰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即便他們給你付了首付,你還得想獨立生活,就算你不想,你的愛人也會要求你想。沒有例外。
也別說什麼父母投資全家受益的屁話,這話就跟國資委的文件一樣靠不住。
就算父母是投資,你把合同簽好,天使輪多少,首輪多少,股權怎麼分配,退出條款怎麼定,要不要對賭,白紙黑字寫好放在那裡。寫不來這麼多沒關係,簡單的借條總會寫吧。
買房是經濟行為,誰投資誰受益,扯那麼多幹嘛。
年輕人迫不及待地湧向北上廣,目的就是為了擺脫家庭共同體對個人自由的禁錮,而他們面臨生活與社會的雙重壓力時,又不得不向已經遠離的共同體伸手。
這種悲哀可以理解,但不能視作理所當然,否則只會鼓勵出一批又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年輕人沒有足夠的資本置產,通過借貸等方式當然合理,而且也符合經濟原則。
父母作為血肉至親,給後代資本上的幫助,也完全正常。
所以,你應該買房,也應該向父母要求幫助。
但父母給你的首付,不是你理所當然應得的。
那只是父母給你的借款。
不是他們應給付給你的欠款。
父母的撫養義務到你成年後就自動中止了,之後所有的贊助都是出於他們的自願。
房子該不該買、福利制度是不是操蛋、留在北京重要不重要,這些都是個體的自由選擇,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去詮釋,沒有標準答案。
你買房子也好,你投資房子也好,你一定要留在北京也好,這都不是問題,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斷力。
但是,你要記住,你的選擇應該由你自己承擔。
沒有人會為你埋單,也沒有人應該為你埋單。
想買房,去吧,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
首付不足,沒關係。
勇敢地去向父母開口,同時記得給他們簽個借條。
利息可以免了。29歲前買房確實很神奇,但神奇的不是年輕人,是我們生活的這個被房子綁架的國度,白總這樣把攻擊火力放在普通百姓身上,如果不是指東打西,就只能理解為站台了。
我個人買房沒有用家裡一分錢,事實是大學畢業就沒用過家裡一分錢,但我完全理解兩代人甚至三代人湊錢買房的行為,道理很簡單,在咱們這兒,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房子並不單純是房子,它可能意味著戶口,意味著小崽子的教育,意味著穩定的工作選擇,意味著丈母娘的首肯,意味著不必被房東趕來趕去半年搬一次家,意味著不必遭受小腳老太太的白眼。一套房產承擔了太多的東西,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中國家庭在動蕩的社會中穩定的基礎,已經變成了家庭必需品。
而中國社會的傳統觀念里,很難存在一家三口的「獨立家庭」,幾代同堂的生活方式讓父母老人習慣了為子女傾盡所有,我不喜歡這種觀念也不會去實踐它,但我理解它的存在,也並不認為普通年輕人個體必須要付出代價來打破這樣的傳統。在這樣美妙的大環境下,把屎盆子扣在百姓身上,很值得上一張丞相的圖。
我只反對兩件事:1,在父母不願意的情況下仍然死乞白賴甚至強逼父母掏錢買房;2,用了父母的錢,卻沒有回報給父母足夠的尊重、容讓與照顧。第二點可以展開稍微多說兩句。我一向的觀點是,父母可以出於親情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為子女免費帶孩子,可以出於親情為子女掏錢買房買車解決工作,但這些不是他們的義務。你接受了父母的幫助或贈予,至少要懂得感恩,至少要明白拿人的手軟,在某些事情上應該做出適度的容讓甚至犧牲(為防某些張嘴亂噴的,先把「適度的」這仨字標粗)。一面心安理得拿了爹娘的錢接受了爹娘的付出,一面叫囂爹娘好煩啊我要自由,天下好事還真讓你一個人佔盡了?
最後還是回到白總的話題上吧。我非白總,不知他老人家心裡所想。假如他其實是話中有話另有所指,那算是站在他的位置上盡了力,是條漢子,我唐日天服了;假如他的本意就是字面意義的話——那還能說啥呢?
我說個自己的真實往事吧。
2005年,大學畢業,在北京,當時的規劃是在那裡工作了。當時父母說,把家裡積蓄都拿出來,給我買套房子吧,以後生活、結婚都用得著。當時,回龍觀剛剛建起不久,房價普遍低於5000元/平米;在北三環附近房子,大概是1萬多/平米;軍博一帶房子,大概是2萬/平米。以我家的經濟條件,把父母積蓄拿出來,至少買一套回龍觀上百平米的房子是沒問題的。但是,我必然不願意啊!因為我覺得自己畢業了,能自己賺錢了,還要花父母半輩子的積蓄,那真是混蛋!我要自己掙錢買房!
後來北京的房價什麼情況就不用說了吧,反正如今我每次回憶此事,都覺得自己當時才真是混蛋!一年後來更新下:
非常開心地告訴大家,我家寶寶四個月了;然後非常遺憾地告訴大家,我們還沒買房,而且今年基本不可能買了——股市下跌,家庭資產縮水,房價上漲,加上父母的錢也買不起了!
不過戶口問題解決了,我老公被借調到本區另一個單位,然後戶口就落在那個單位了,所幸那個單位可以給孩子落戶。評論里有人說我是戶籍政策的受益者,某種程度上是對的,相比於沒有北京戶口的人來說,我們算是幸運的。但是如果沒有戶籍政策呢?那孩子想上學就不受戶籍所在地限制想在哪兒上就在哪兒上了吧,那我們就沒必要買房了,有錢做什麼不好?!
----------------原答案-------------------------
本人今年28,已婚,打算和老公在最晚明年之前買房。
我來說說,我為什麼要買房。
我和老公同一年大學畢業,我在一個企業上班,他考了北京市公務員。公務員這種職業真的什麼好處都沒有,只有一個,有戶口。
他的戶口是放在單位所在區人才市場的集體戶口。要命的是,這個集體戶口不能給孩子落戶。唯一的辦法就是落居民戶口,而獲得居民戶口的唯一辦法是買房。
說實話,我們的經濟情況並不寬裕,買房的話首付肯定要跟父母要,父母也不是什麼有錢人,攢的幾個錢到時候可能都得給我們了。說實話,想起來心裡確實很難受。
為什麼非要買房呢?先租著房子,再攢幾年錢,不是更好么?
但是生孩子這件事等不起啊,年齡越大生孩子越危險的常識不需要我再說了吧?
除了孩子,還有另外一層考慮。
我希望老公能早點從公務員裡面出來,像我前面說的,公務員收入少,環境刻板,能有什麼前途呢?但是公務員並不像企業那樣,說跳槽就能跳槽的,如果沒有單位接收,戶口怎麼辦?
所以我們現在陷入了一個死循環,要想生孩子,就必須先拿居民戶口,要想拿居民戶口,就必須先買房,要想買房就必須先攢錢,要想攢錢他最好能換一份收入高的工作,他要想換工作必須先搞定戶口,要想搞定戶口只能買房。
所以你看,如果能買房,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說到房子問題很多人扯什麼中國人愚昧的安全感,丈母娘的虛榮心,blablabla。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說真的,如果沒有戶籍制度,教育資源沒有這麼不平均,我才不管房子不房子的事的,租房子挺舒服的,我想在哪個城市待著就在哪個城市待著,因為我不會擔心因戶口問題帶來的種種限制和不便,不會擔心孩子的教育問題。
為什麼那麼多人著急買房,就是因為在在中國許多問題都跟房子有關係,遠遠不是年輕人心態的問題。
白岩松和老百姓不是一個階層,他的說法怎麼能代表老百姓?同理,柴靜,任志強,等等這些人,都不是老百姓。他們是精英,精英就算再有同情心,再有責任感,再一臉的憂國憂民,也不能發出老百姓的聲音。
不過,老百姓又怎麼會發出自己的聲音?老百姓各自為政,內部亂成一鍋粥,他們甚至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等老百姓推舉出一個他們信任的人代表他們去爭取利益時,這個人本身也已經不是老百姓了。
不過,很諷刺的是,在那個歷史上老百姓真的能發出自己聲音的時代,中華大地一片黑暗,生靈塗炭,人性劣根性盡顯無餘。
正確的發聲這件事,本身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我就是在29歲前生了娃,買了房,北京北三環邊,二手的老樓,不到六十平,買時房價已開始漲的很快了,入手時平均下來一萬一每平,如今四萬一平,如果當時沒有父母的30萬幫忙首付,我們根本買不起,如果當時沒有買,還是租房的話,有可能我們現在還是租房,而房租從當時的二居1700元到了現在的4200元,這幾年,我們的收入並不理想,工作一直努力,不斷學習,但錢沒掙到,不敢想如果當時沒有這房子,現在我們的生活會是個什麼質量。
當然,我也看到真有很多朋友白手起家,完全沒依父母自己買了房,這努力又懂得抓機遇的人們的確佩服。
2017再來看看這個貼,現在的小區租房的價一個月已六千多,二手的房價一平已到六萬了.
而工資,,,而物價,,,,唉,
混蛋這兩個字未免太草率了,中國人真正開始兜里有點錢不過是近幾年的事,對於很多人的而言,對貧窮的恐懼是印入骨髓的。作為一個沒房沒車的農二代,我且舉一個身邊的例子說明房子有多重要。同村有一個大我幾歲的哥哥,現在應該在二十七八左右,以前也是村裡小學,鎮上中學裡的佼佼者,也算大家羨慕的對象,當然,他最終只上了一個普通二本,畢業了找了工作在市裡的報社,那個時候報社屬於事業單位,雖然現在已經和企業差不多,但在村裡人心裡還是很棒的,畢竟拿工資吃飯,這幾年地方報社的效益怎麼樣大家也是懂的~收入真心不如民工!家裡父母也覺得終於盼出頭了,兒子找了工作,也不用出去打工掙錢了,坐等報孫子享天倫之樂~當然,憑他個人那點收入就算再節省,十年之內也只能勉強弄個首付加裝修~如果當時當時房價沒漲起來的時候,全家齊心,僅僅褲腰帶,買房還是沒問題的,可惜他沒有~到了要結婚的年紀,別人給他介紹女友,多數為教師公務員,雖然收入說不上高,但也算和他條件相當~但是對方無一例外拒絕了~原因很簡單,主要是沒房~而且自身收入也不高!於是他最後只能找了一個沒有學歷也沒有工作的女友,然後結婚生子,現在父母已經老了,雖然不用他照顧,但是也幫不上他的忙~他一個人三千多的工資要供養一家三口人,房租,奶粉………………~並且房價也翻了翻,可以預見他三十五歲之前買房都很困難!可以說從農村出來,轉了一大圈,他還是沒能改變命運~~~假如當初他工作以後,父母咬咬牙,全家齊心,在房價還沒高起來的時候買了房,也許他會找到一個之前有穩定工作的老婆~大家都是工薪階層,房子不愁~生活絕不會如此窘迫~~~~~~~~~~~~~~作為農二代,我覺得不要妄談理想,不要妄談脫離物質基礎的愛情~更不要談青春就應該去窮游什麼的,那簡直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極不付責任~
西方包括台灣已經完成城市化,農民收入相對較高,階層流動幾乎固定,所以房屋買賣市場平衡,老城區七八十年不動的多了去了(台北滿地的兩三層小樓)。但是中國處於高速城市化中,很多種地的農民辛辛苦苦一年還不如去城市工作一個月的收入,在城市定居的需求遠遠大於供應,所以白岩松比較的社會形態完全不一樣,所以買房要盡量佔位,房地產就是一個沿著城市中軸線佔位的遊戲,誰先佔位,誰先賺錢。
歐美沒有房子會小孩不能落戶沒法讀書嗎?
=====================請注意我講的是沒法讀書,不是沒法讀好學校
29歲用父母的錢在北京買房是混蛋,29歲不拿父母的錢在北京買房可能就是傻x了(仿照句式,沒有攻擊人的意思)。
easy模式當然隨便瞎玩,可你玩的都是hard模式,照著easy模式的攻略玩,自然game over。
如何評價,只能說中國的媒體人職業素質和道德素質都堪憂。
前者造成的結果是,他們不懂,但是他們還是堅持開口;後者造成的結果是,他們懂,但是他們憋著壞故意不告訴你。
如果這是在評價一個社會現象,我同意。
但如果拿這個來嘲笑中國的年輕人們,我只能說「何不食肉糜?」白岩松 , 46歲 . 這個年齡段的人是這樣的 :
當初他參加工作的時候 , 是住在單位的房裡 .
當初他結婚的時候 , 單位會給分房 .
在 1980 年代參加工作的事業單位的員工一輩子有房子住 . 壓根自己都沒租過房子 .
那時候的人口是這樣的
跟這種人有什麼好說的 !
-
我也並不在意白岩松說的29歲不該拿家裡人的錢是在其閱歷之下的真心表達還是作為既得利益者睜眼說瞎話。我不做判斷。
我只看事實。
事實就是上面那輻人口增長圖:北京面積不變,但人多了,所以人的購房/租房壓力就增大了。
畢竟新聞媒體是統治階級的喉舌。
中國人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弱者心態和極深的不安全感。傾家蕩產吃糠咽菜也要買房就是一個例子。但是要說這麼乾的人是混蛋,那也是統治階級逼得。孩子想讀書,也有人願意教,學費也教的起,但是能不能入學,卻要衙門批准,這難道也是美國,日本,德國年輕人都避不開的問題?
問題不是我們活得不如日本,德國和美國人。問題是,你把解決問題的權利收走了,卻不給我們一個結果。如果明天菜市場頒布一個制度,說英語不過四級的小販不許賣菜。那麼因此失業的小販,無奈借父母的錢去補習英語,難道白先生也要評價一句不要臉?難道不是嗎?真正靠自己能力買房的有幾個人呢?
問題在於美國年輕人不是買不起房,只是由於生活還充滿著變數,沒房也不礙什麼事,反而沒有還貸的壓力,單純的不想買罷了
等你29歲買房,其他18歲就買房的人的房子都漲了10倍了
推薦閱讀:
※二胎政策開放對一二三線樓市走向有什麼影響?
※08年房價降價後反彈的原因?
※房價都涉及了哪些人的利益,才導致那麼難降下來?
※全面開放孩對未來房價育有什麼影響?
※為什麼我覺得中國人比美國人更有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