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崴腳會形成習慣?
為什麼有的人崴過一次腳之後,會經常崴腳,但是卻不會像第一次一樣嚴重,而且恢復的更快?總崴腳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傷嗎?
小編老師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吧!
一次崴腳之後,踝關節周圍組織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有兩個是對之後踝關節功能影響很大的。一個是韌帶鬆弛,另一個是本體感覺缺失。
先說第一個韌帶鬆弛。韌帶是連接固定關節的緻密結締組織,它的強度很高,但是缺乏彈性(相對於肌腱而言),並且不像肌肉一樣存在自主收縮的能力。一次損傷之後,韌帶很有可能被撕裂或者部分斷裂,那樣的話就會表現出鬆弛,如果鬆弛,那麼穩定關節的功能必然減弱。所以一次崴腳之後,從結構上講,是比之前更弱更容易再次受傷了。
在此插播一個小常識:很多人管牽拉叫拉韌帶,實際上牽拉的是肌肉和肌腱,而韌帶是不能被拉長點,或者說不應該被拉長更合適!如果你把韌帶拉長,那麼無異於給關節鬆了綁,接下來你就等著受傷吧!
那麼韌帶鬆弛之後咋辦呢?韌帶是關節周圍最直接的穩定結構,如果韌帶鬆弛,對關節的保護能力下降,那麼就要通過加強肌肉來輔助穩定關節了。當你關節周圍肌肉足夠強大,就可以代替韌帶吸收外力,關節自然也就能保持穩定了。
接下來說第二個,本體感覺缺失。我估計我得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本體感覺。簡單的說本體感覺是感受我們肢體運動狀態和空間位置的精密感覺,它不像觸覺嗅覺之類有那麼真切的體會,但是每一次舉手投足它都在參與其中。
一般來說崴腳之後第一個階段是炎症期,炎症期受迫害最大的就是本體感覺。本體感覺缺失之後你就不會那麼自如的控制自己的肢體運動了,因為失去了反饋肢體運動狀態的裝置,就像開車沒有儀錶盤一樣。
本體感覺缺失之後同樣需要訓練才能恢復,一些平衡練習就是很好的訓練手段。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人是一個整體,所以有時候崴腳不僅是踝關節功能缺陷那麼簡單,很多情況下都伴有其他關節的功能缺陷,比如說髖關節靈活性不夠,或者是腰椎穩定性不夠,所以小編老師建議大家有時間的話還是系統康復一下好,比如強化強化核心,練練臀部什麼的。下面分享一些我之前的文章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雖然是針對跑步的,但是對於踝關節康復來說絕對有普適性
http://weixin.qq.com/r/gEOFnfXEeqgFrbH_9xaS (二維碼自動識別)
歡迎大家關注古德體育微信訂閱號,哪裡啥都有!哈哈!脫臼也有習慣性的,我大學有個同學,打籃球經常胳膊脫臼,一開始嚇得不行上醫院,後來久病成醫,下場自己處理處理就行,還能上來玩,最後他自己上胳膊已經很熟練了,有次看他上籃,在空中做了一個雙手動作,下來直揉胳膊,我們問他:又掉環了? 他說,我空中感覺掉了,直接另一隻手快速給安上了…
崴腳,即是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發生第一次扭傷後,其再次扭傷的風險高達40%~70%。
但只要治療得當,是可以防止再次扭傷的,防止永久性損傷的。
通過運動康復治療踝關節扭傷,不僅可以確保踝關節扭傷完全康復,還可以防止踝關節再次扭傷。
崴腳後,
在經過24-48小時的休息和冰敷之後,傷者可以開始嘗試慢慢行走,前3-5天可以拄拐杖行走,以減輕體重對踝關節的壓力。但是:
- 如果在48~72小時內沒有消腫,或在48小時內即使拄拐杖仍無法行走,應立刻尋求醫生的幫助。
- 如果傷者可以不依賴拐杖並用正常的步態行走時,即可進行一些康復運動來慢慢恢復踝關節的靈活性、鍛煉其力量和平衡,確保踝關節扭傷的完全康復。
康復運動介紹
第一、不負重的腳踝運動
通常踝關節扭傷後,跑者應先進行不負重的腳踝運動以提高腳踝的靈活性,增加腳踝的活動範圍,如:
1、屈背運動
- 坐在地面上,左腿屈曲90度,右腿完全伸直;
- 只移動右腳腳踝,保持膝蓋平直,彎腰用力將腳趾指向鼻子。直到感到不舒服,或者不能再進一步屈曲;
- 保持這個姿勢15秒;
- 返回到起始位置,交換腿重複動作;
- 練習10次。
2、劃字母運動
- 坐在椅子上,雙腳腳掌平放在地面;
- 抬高受傷的腳踝並用腳趾劃字母;
- 劃10個字母。
第二、抗阻運動刺激肌肉收縮
當跑者練習「不負重的踝關節運動」時感到完全無壓力,即可進行刺激肌肉收縮的抗阻運動。能刺激踝關節周圍的肌肉收縮,增強肌肉力量,為踝關節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1、內翻運動
- 靠近牆壁,保持站立姿勢;
- 傷腳的腳掌內翻靠近沙髮腳,保持腳踝不動,用力推沙發直至肌肉有收縮感;
- 保持15秒;
- 放鬆10秒;
- 重複5?10次。
2、外翻運動
- 靠近牆壁,保持站立姿勢;
- 傷腳的腳掌外翻靠近沙髮腳,保持腳踝不動,用力推沙發直至肌肉有收縮感;
- 保持15秒;
- 放鬆10秒;
- 重複5?10次。
注意,進行抗阻運動時,保持踝關節不動。且運動要輕微緩慢,不可強烈快速拉伸,並要慢慢增加次數。
第三、負重的腳踝運動
最後,可通過負重運動增加受傷踝關節的承重能力,並加強周圍肌肉的力量。確保踝關節能承受之後恢復的運動量。
1、坐姿抬腿運動
- 坐在椅子上,雙腳著地;
- 儘可能提高傷腳的腳跟,身體慢慢往前傾,使身體重心偏向傷腳,同時保持腳趾不能離開地面;
- 保持15秒;
- 將腳跟返回地面;
- 重複10次。
2、站立墊腳運動
- 雙腳合併站立;
- 慢慢抬起腳跟;
- 慢慢地向前抬起右腿,將身體重心轉移至左腿,注意膝蓋不彎曲,
- 慢慢放下左腿,交換腿重複動作;
- 重複10次。
注意:
- 抬腿時,保持膝蓋不能彎曲。
- 必要時,可以通過扶牆來保持身體平衡。
第四、平衡運動
在進行所有上述康復運動的同時,跑者應該同時進行單腳站立運動,可幫助恢復身體的平衡感,防止踝關節的二次損傷。
注意:此動作應在踝關節消腫後,在疼痛可忍受範圍之內進行。
單腳站立運動
- 毛巾折成矩形狀,平放在地面上;
- 雙腳保持站姿,傷腳站在毛巾上面;
- 慢慢抬起另一條腿,保持傷腳單腳站立姿勢,
- 保持姿勢15秒;
- 慢慢放下抬起的腳。
隨著平衡感的改善,持續時間可慢慢增加至45秒,並且跑者開始慢慢增加運動難度:
- 站在枕頭上練習此動作;
- 閉上眼睛練習此動作,慢慢練習直到能閉上眼睛維持此動作1分鐘為最佳。
注意,如果在訓練過程中或者第二天出現疼痛或癥狀加重的情況,應該停止運動,並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幫助。
更多的康復運動請下載【WELL健康】APP進行諮詢和定製。
常崴腳的來回答一下。
高中時候有一次很嚴重的崴腳,腫得很厲害,當時沒特別注意,過了幾天一直沒好,才去醫院看,大夫說韌帶部分撕裂,要避免受力。但是高中時候比較調皮,沒多久就繼續打球了。結果沒恢復好。後來再去醫院,大夫說關節變形了,再加上韌帶也沒長好,所以更容易崴腳。
所以就是這樣了。崴腳導致韌帶損傷、關節變形、腳踝結構不穩定,要是恢復不好,當然容易再次崴腳。
應力記憶。。
高中的時候打中鋒,也經常崴腳,後來只要打球,必穿高幫鞋,這樣大大降低崴腳的傷害,還有就是時間一長崴腳的瞬間已經本能的收力,這兩項已經基本讓我沒有崴腳的煩惱了
折過的紙,下次也容易在那個地方折下去。
庫里在場上經常扭到腳踝,因為之前韌帶鬆了,沒法有效保護的腳踝。增強肌肉可以減少受傷。
對於4個學期崴了三次腳的我來說。。。。。
正常站著都能不由自主的崴。。。。
關於崴腳這件事,許多小夥伴們會發現——一旦有了第一次崴了之後,這個腳踝就會經常性的崴到,根本停不下來。甚至在平坦的地面上走路都會崴腳,頻率之高實在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這不是錯覺也不是妄想症、迫害狂,而的的確確是一個運動解剖學上的現象。
崴腳是我們生活中的俗稱,它的學名叫做「踝關節扭傷」。是由於一些不可抗的外力導致的踝關節的韌帶、肌腱、關節囊撕裂、破損的傷病。在運動損傷中屬於極其容易發生的傷病。而踝關節反覆扭傷問題則稱為慢性踝關節不穩。
本篇文章我們就一起聊聊那些崴腳的姿勢。
崴腳分為內翻扭傷和外翻扭傷兩種。
由於我們骨骼的位置和形狀的原因,一般我們的崴腳都是內翻扭傷。也就是下圖中的這種扭傷。這種扭傷最容易傷害的是我們的踝關節三角韌帶,嚴重的會造成跖骨骨折。
一旦出現內翻扭傷,應立即停止運動,且在24小時之內冷敷處理,防止紅腫,24小時後進行每天5-6次的,每次5-10分鐘熱敷。一般情況下需要休息2到3周才能痊癒。
外翻崴腳很少見,但是後果很嚴重。一般來說外翻扭傷通常會伴隨著脛骨內踝的骨折。一旦發生外翻扭傷應立即固定踝關節然後迅速就醫。
很不幸的是,無論是內翻還是外翻扭傷都會降低我們韌帶和肌腱的強度,這也是為什麼一旦第一次崴腳之後,第二次崴腳就會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
此時,病情就進入了慢性踝關節不穩狀態。
慢性踝關節不穩定有機械性和功能性兩種情況。
機械性不穩:指患者踝關節有不穩定癥狀,同時表現為踝關節活動性超過正常運動範圍,大部分人認為是當一側出現超過10mm前移或者兩邊的位移超過3mm,就是力學不穩的表現;
而功能性不穩是指踝關節活動度並沒有超過正常的生理範圍,但在傷後長時間裡,能感到踝關節移位,經常出現腳打軟,易反覆扭傷等癥狀。
其中,踝關節外側韌帶斷裂鬆弛是機械性不穩定主要原因。
功能性不穩定則和很多因素有關。如來自神經的(本體感受、反射和肌肉反應時間)、肌肉的(力量、動力和耐力)和力學的(側面韌帶鬆弛),這幾個方面都會影響出現功能性不穩,如腓骨肌無力等。另外距下關節不穩定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踝關節扭傷可誘發機械性不穩,肌肉生長不足和功能性不穩。機械性不穩和功能性不穩的關聯到目前還不是很清楚。功能性不穩導致重複扭傷可能會導致力學性不穩。機械性不穩和功能性不穩可能是連續的,這兩個不適可一起發生。持續的重複發生疼痛,使這兩種不穩同時出現。不考慮臨床癥狀,慢性側副韌帶不穩綜合症多數是機械性和功能性不穩的聯合出現。
治療:
對於慢性踝關節不穩患者,可首先嘗試保守治療,如增大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肌肉力量訓練、改善平衡訓練、提高本體感覺的訓練,必要時可使用括繃帶包紮、支具等。
1、肌肉訓練
增加踝關節的關鍵活動度和其附近肌肉的肌力,以改善其不穩;
足踝的關節活動度訓練:被動踝關節背屈、跖屈、內翻、外翻練習
肌力訓練:抗阻背屈、掌屈、內翻、外翻練習,屈膝,單腿蹲起練習;
2、平衡訓練
增強本體感覺,當踝關節損傷後,本體感覺會消失,即使踝關節疼痛消失後,本體感覺也不會復原,因此我們應注重訓練本體感覺,而本體感覺的訓練在不穩定的支撐面上進行效果最好;
平衡墊、平衡板練習、瑜伽球訓練等,都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此項訓練也許不如肌力訓練簡單明了見效快,但是對於優化踝關節的穩定性至關重要,相信只要堅持下來,都會得到比較明顯的改善。
3、採用踝關節托架和貼布提供額外的穩定;
因為你感覺沒問題了,其實受傷部位還沒完全癒合。
一件耐久度只有68/100的兵器當然更容易出問題咯
我只記得我初二的時候,跳牆把腳崴了,現在31了,經常正常走路就崴一下腳,當時疼一會 之後就啥事都沒有了,是不是崴的不嚴重 還有腳的骨骼有問題
我是那種崴了還不知道。。腳踝莫名的腫了,還堅持跑了八百米
推薦閱讀:
※長時間對著電腦引起的頸椎不適怎麼辦?
※健身(騎單車)如何保護膝蓋?
※如何安全有效的去除蔬菜的農藥殘留?
※162,50kg,奈何小腿太胖,有照片!不知道知乎大神能否讓我把小腿減下來!!!求輕噴﹌○﹋?
※長期吃素對身體有何害處,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