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的盟會意義是什麼?
12-26
1.在周天子權威不在之日,仍然讓在華夏內部的諸侯團結在一起,抵禦外敵,同時可根據需要抬出周天子作為精神領導,所謂「尊王攘夷」。這是由華夏的地理位置特徵決定的。
2.霸主國對抗敵對國,拉攏同盟的行為。晉楚爭霸時期晉國頻繁召開會盟就是一種對抗楚國的外交手段。
3.集合力量,開展戰爭。如召陵會盟,又如晉國對鄭國打擊過程中的多次會盟。
4.搜刮小國,壓迫剝削。會盟朝見等外交活動,小國向大國表示服從,攜帶大量外交貢品,伺候霸主。春秋霸主可不只是一個旗幟,而是有許多實際利益的。
5.中二病發作,如吳王夫差。
前期:周天子權威衰減之後重建共同體的需求;
後期:對抗性集團;
更概括地說,就是一句話:
區分敵我,前期重點在於「我」的重建,後期重點在於「敵」的指定。
「參加聯盟諸國,在內可保持政府之安寧,亂臣賊子有所顧慮,不敢輕行篡弒。在外可保國際之平衡,相互間不得輕啟戰端,有事付之仲裁,以和平為職志。是為聯盟國應得之權利。其義務則如國際間之服役,一國有寇患,各國在霸主領導下會師戍守,或助城築,及共同作戰。每逢盟主出師,例得向同盟國乞師。平時則需對盟主納相當之貢幣。」
錢穆:《國史大綱》(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62—63頁。
「當時國與國間交涉往來,仍多少遵守著周公所定封建制度下的一切禮文來維繫。此種種禮,若用近代新名詞說之,實即是一種國際公法。」P71
新聞發布會,要麼是寡人(老子)打贏了,諸侯都來跟寡人(老子)一起高呼(跪舔)「周王」萬歲(老子);要麼是,寡人(老子)看昏庸(你個鄙人)無道(不順眼),告訴諸侯,伐無道(要麼跟老子干他,要麼被老子一起干)
感覺和二戰後的雅爾塔啊,德黑蘭啊這些會差不多,包括一些亞非會議差不多。
有以下集中情況:
1.瓜分世界,晉楚會盟,齊秦是看戲的。
2.亮肌肉,晉國帶著宋曹衛邢這些國家會盟,給小弟看看自己的實力,連帶著威懾齊秦楚。
3.調節小弟的矛盾。
4.大戰之後的慶功分贓,城濮之戰後的會盟。
諸侯盟會實際上可以看作為分贓會、協商會、調停會的雜糅體。諸侯與會,主要有幾個目的:一、調停各國矛盾,以期實現一段時間的和平,為各國喘息休整爭取時間。二、如果有一個國家想吞併某國,單獨屯又吞不下,於是就會召集諸侯會盟,許以利好,相約共擊某國。戰國時期,魏國就曾為了滅秦而召集各國會盟。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個國家想要滅亡另一個國家,但是這個行動威脅到了其他國家的利益。這個時候幾個諸侯國的國君就會坐在一起商討如何阻止這種行動。三、如果一個國家滅亡了另一個國家,或者是幾個國家一起滅亡了一個國家,這個時候各個諸侯國就會坐在一起,商討如何分贓。
會盟是周王室衰弱的象徵。舊的大秩序正在崩塌,雖然還沒有到強食弱肉的程度,但是已經出現萌芽了。弱小的國家被欺凌,強大的國家不敢過於造次(看鄭莊公射傷天子後的緊張程度就知道了)。
齊桓公創立會盟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在禮法之威尚在的情況下,依託現有框架,將利益最大化。一方面借著「尊王攘夷」方法為己謀得私利,一方面在諸侯之中維持正義樹立威望。推薦閱讀:
※唐朝皇帝真的是胡人嗎?
※古代的毒藥真的那麼厲害嗎,喝下去就死了?
※李斯當初如果拒絕趙高能活下去嗎?
※如何評價唐武宗?
※古代王朝為什麼不把游牧民族的馬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