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甲骨文在我國歷史流傳中記載出現斷層的問題?

大家應該知道甲骨文獻是什麼時候怎麼發現的,詳細歷史大家都明白。我說的史料當然不是指鐵雲王羅等。而是指甲骨文重新挖掘發現之前我國古書中對此種文獻載體的記載。
古代文獻如果有過詳細記載,那麼清代學術大儒不會經過反覆考證和爭論才能確定這是一種文字,並幾經更名,多加爭論。我個人認為原因有一個,那就是當時人並沒有把這個載體當成特殊文獻載體,就像現在用紙很普遍一樣。


甲骨文並不是「文獻載體」。換句話說,甲骨文並不是「書籍」。這一點是經常的誤解。

刻寫甲骨,實際上是占卜時的特殊行為,而不是日常的書寫。甲骨文的內容,也只是卜辭,而不是文章。

形象點說,「甲骨文」就是商代的「便條」。商代應該有真正的「書」,後世的「典籍系統」記錄的只能是這些真正的「書」(只是這些商代的書今天還沒有看到)。作為「便條」的甲骨文,不可能被「典籍系統」所記錄,最多只是零零散散提到其存在。這就像你會記錄你寫了很多筆記、日記,但是不會專門記得你隨手寫的幾張便條。

PS:歷史就是這樣,很多當時婦孺皆知的事情,過後連專家都考證不清楚。文字能夠記錄的只是歷史極少的一部分。絕大部分,只是作為特定人群的集體記憶而繼承。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這些特定人群故去,這些記憶也就淹沒無考,像從來沒存在過一樣。


甲骨文的內容基本分為兩類:1.占卜卜辭;2.記事刻辭。而第二類只佔其中極少的一部分,一般見於甲橋等龜甲、獸骨的邊緣位置,而第一類卜辭則占甲骨絕大部分。而卜辭是一類極特殊的文字資料,讀過一些卜辭的人都知道,它是有固定格式的、是在特殊情況下才使用的。你所謂的文獻,殷人可能並不記載於甲骨之上的。就像西周文字只能見到金文,但不能說西周文字只出現在銅器上。


借用一句DOTA2台詞「時間的侵蝕是最殘忍的」


你可以跟你的導師討論討論,說不定可以作為學年論文的選題,研究研究蠻有意思。


推薦閱讀:

這個碗底的字,有沒朋友知道的?
疼和痛有什麼區別?
「吉他」和「吉它」哪個詞才是正確的?
為什麼一讀《項脊軒志》就有一種想要流淚的衝動?
有哪些大家耳熟能詳,好玩有趣的的文字或者台詞?類似於 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這樣的。

TAG:甲骨文 | 語言 | 漢字 | 文字 | 古文字古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