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中國人熱衷於取英文名?

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在國內外企的國人似乎都非常樂衷於取一個英文名,也很喜歡他人用英文名稱呼自己。結果就是產生了:一群中國人扎在一起互相稱呼 Peter、Paul、Frank、Eric。這種很奇怪的現象。

本人曾跟一個美國白人一起聊過這個事情,他也覺得這件事很詭異。因為大部分中國名字,在藉助拼音的情況下,其發音對於一個正常的美國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困難的事。那麼,國人為什麼非要拋棄自己的本名,選擇英文名去迎合外國人呢?

本人從沒用過英文名,在跟老美交流時從來都是本名相告。另外,據本人所知,在美國日韓兩國人也大都用自己的本名,鑒於此,我對這個問題很好奇。(台灣、香港兩地的留學生也有相同癖好,莫非中國到了國外都非得取個洋名,以為這樣就可以脫胎換骨?)

感謝這麼多人回答這個問題,看到大家的評論,我逐漸意識到自己以前的觀點過於偏激。其實取個英文名挺好的,不值得上綱上線的。


我有個女同學,她的名字叫何詩婷。這名字一看就是良家,哦不對,大家閨秀。她是一個非常開朗單純的妹子。

剛來香港的時候,她覺得她的姓在香港的拼音(Ho)比普通拼音 (He) 好念。那一天是我們的迎新會,好幾億來自各國的新生都來了。為了方便大家互相認識,校方非常貼心地讓大家把自己的名字貼在胸口。

後來,那一個晚上我們的Shiting Ho就被老外們包圍了,外國友人們紛紛都來親切握手。那一夜,初到異鄉的婷婷笑得很開心,因為她交到了很多外國朋友。

婷婷覺得自己人緣非常好,因為大家見到她都很開心。

直到有一天,不知道哪個嫉妒婷婷好人緣的倒霉孩子,告訴她,ho在英文里有表子,技女的意思,而shiting無論看起來還是念起來都很像某個大家都熟悉的動詞。

故事的後來,Shiting Ho自此在江湖上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執著的女孩,每次和人自我介紹都會很堅定地說 my name is Amy He, my last name writes HE, but it is pronounced her.

=========================
以上全是我瞎編的,千萬別當真,如有雷同,來香港我請吃飯。


中國人在英語國家,未必非要使用英文名不可,這個有時純粹是為了怕麻煩,至少當年我的同學們多數都沒有使用英文名,啊,還包括我。所以題主的問題其實挺片面的。

雖然我的名字每次都會讓老外們閱讀時腦門出一條黑線~~~但其實只是因為我比較懶,懶得挖空心思想一個英文名而已。

我不覺得取個英文名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考慮一下,那個加拿大人,經常在中國混,叫什麼『張大山』的,為什麼要取一個中文名,其實是因為,取本國名字更容易融入當地社會,更多的普通的中國人會認為張大山這名字更親和。如果我真的打算融入當地社會,那麼我會考慮取個英文名字,不至於每次他們閱讀我的名字時都在挑戰他們的語文能力。

另外,圖靈獎得主高德納也取了個中文名,雖然其實他其實僅僅只是喜歡中國文化而已。外國名人取中文名的不少,普通人就更多了,這其實毫不奇怪的事。

不過在這裡我提一下,其實很多中國企業會喜歡在內部使用英文名。這裡面的原因其實是為了避免官僚化,因為中文中習慣用職務去稱呼,這樣多了容易造成官僚作風,而如果全公司使用英文名的話,那麼所有人都是直呼其名,包括對大BOSS也是直呼其名,這樣其實會給人感覺公司氛圍更好,至少從目前的實踐表明如此。


我從來都是不照顧老外的體驗而強行使用漢語拼音的。不過最近隨著民主西雅圖政治正確的發展,我發現美國人已經開始可以使用外國發音準確讀出各種國家的人名了。

然而我已經習慣在老外面前把自己的名字交成帶美帝口音的樣子(逃


我其實一直在實名上知乎,這名字用了快20年了。小學時在校外念英文,老師規定小朋友們都要給自己取個英文名。
90年代初的小學生哪懂那麼多有的沒的,於是,大家翻開英文書,就著教材里出現的人物挑選名字,班裡瞬間多出很多Tom,Peter,Mike,John;Linda,Mary,Rose,Helen.年幼的我已經萌發了和而不同的獨立精神,於是絞盡腦汁想找個不一樣的名字。可惜當時辭彙量實在有限,斟酌了半天都覺得叫自己Winter,Banana或者Ball太不像話。於是靈機一動趁課間休息跑到了教室外面的走廊。
70,80後們一定還記得,那個年代的教學樓走廊貼滿了各種偉人的照片,通常還會配一句名人名言什麼的,當中有不少是外國人。
可惜,他們大多長這樣:(馬克思,愛因斯坦,達爾文)

或者留著中年婦女的髮型,比如這兩位:(牛頓,莫扎特)

在茫茫眾丑中,一個長相娟秀髮型正常的男子進入了我的眼帘,是的,他就是偉大的電燈泡發明家,用鏡子反射燭光幫媽媽做闌尾炎手術的,愛迪生先生。

於是我激動了,高潮了,忙不迭抄下他的名字Edison,跑回教室報給了老師。。。很多年後我才知道,那個是老外的姓,其實是不應該用來做英文名的。
來美國後沒多久,大約就是7年不到前吧,隨著數碼技術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的名字也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這茬具體我就不說了,知友們懂的自然懂的,反正至今都有人拿這事在評論區調戲我,感覺無比心塞。當時我其實考慮過改回原來的中文拼音名,因為如一些知友所說,其實即使在美國,包括亞洲人在內的外國人也絕大多數用自己的羅馬拼音作為名字。可是,另一件悲催的事情發生了。
我的中文名叫"XI",這個字對老外來說無比難讀,「賽」,「克塞」,「在」。。。。多難聽的我都聽過,最離譜的以為我叫「Eleven",因為那個是羅馬字」11「的意思。
好不容易碰到個會讀的或者記得住我名字的,逢人就介紹「Hey, she(Xi) is a great partner, she(Xi) is awesome......"
你(N)忙(M)吧(B)。。。還好不是姓Xi,不然改都沒得改。
於是我放棄了,把原來的英文名字用了回來,直到今天。
以上。


我原來統計過,我在一周內至少糾正洋人如何正確喊我名字二十次,後來我放棄了,我真的累了…於是我起了個英文名,用來自我介紹,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周里,他們開始問我的Chinese name是什麼…

我就草了…

所謂的英文名再也不用了,愛咋咋地。


因為沒一個英國佬把我漢語拼音名字讀對過。


在國外取個外國名方便大家念也就罷了,這我理解,畢竟周圍都是老外,他們記中國人的名字挺費勁的。我周圍的印度越南泰國人也都起英文名,因為他們的名字我真心記不住,念了十遍都記不住。老長老長的,拼寫規則又不符合我們從小學習的拼音或英文。

可是在國內的外企取英文名是鬧哪樣?!我在幾個國內的外企實習過,發現這個外文名風氣很蛋疼。外籍上司基本和中低層員工沒什麼太多交集,一個辦公室都是中國人,大家全用英文名,還好幾個重複的,中國人姓氏重複的概率也高,根本分不清。當時一個辦公室倆Susan Liu, 一個Susan Fu, 一個Susan Lu,中國人自己都容易搞混,外籍上司就能分的清誰是誰?!再進一步吐槽下,國內外企說話中英夾雜的腔調。PPT,deadline,project什麼的也就罷了。好多完全沒必要加英文的也全夾英文--------
「把這個document里的標紅色title的幾頁copy一下,把workpaper裡面的問題highlight出來,然後把那幾個excel表tie一下。tie完趕緊交,明天就deadline了,manager催了好幾天了。」 就不能好好說話么???吐血三升有木有!


中國人熱衷取英文名,難道不是指的中國各大理髮店的理髮師嗎?

「Jack」(傑克),Tony(托尼)、Mike(麥克)、Jim(吉姆)、Daniel(丹尼爾)、Kevin(凱文)、Peter(彼得)。常見的女生英文名有Lucy(露西)、Selina(塞琳娜)、Aimee(艾米)、Hellen(海倫)————


為了申請企業郵箱


1. 在一個國際化的工作環境中,英文名是大家最好辨識、記憶以及最不容易發錯的。不止中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印度人、泰國人、韓國人等等都會對自己的名字進行處理;他們或者會縮寫自己的名字,或者會允許別人用英語英標發他們的姓名(有些人可能只是一個姓),亦或者乾脆起一個英文名。無他,方便而已。當然如果你能夠用他們本國語言標準的發音稱呼他們,任誰都會覺得舒服。

2. 中國人之間彼此用英文名稱呼,只有一個原因,彼此之間並不想真正進入對方的生活圈子,而英文名是一個再方便不過的符號。你且看,人去茶涼之後,你去問另一個人:「當時你關係很好的Mary最近如何啊?」,他多半會說「哪個Mary?」;而不是認真的回答你的問題。反正Mary,Kevin,Lucy,Sarah遍地都是,幾年後,誰知道哪個是誰?
而如果真正成為朋友的同事,彼此之間多半會使用中文名或者外號,如果用到英文名,那不是開玩笑就是在生氣。

3. 如果是兩個中國好友在中文語境下認識,仍然還用英文名相稱,沒有特殊原因,就是在裝逼擺范沒錯了。

4. 我在工作環境中曾經試圖讓外籍同事以中文名稱呼我,但是屢次聽到他們把 [xiāo] 發成 [??] 都十分抓狂,最後還是放棄了……

5. 至於在網路環境中使用英文名,這和使用網名的性質一樣;互聯網環境如此複雜,有一層薄薄的保護膜也是好的。

6. 其實這個ID配這個回答,還蠻有效果的。果然是高端黑!


(回答已經全部匿名了,我叫朱純)

我的名和姓被倒過來念很尷尬而已


怒答一記。
英文是He Jiang,身為一個妹子成天被叫he簡直不能忍。
小夥伴們寫email說到我的時候要寫
He studies in Computer Science, no she studies in computer science.
現在直接放棄了改成英文名了。


沒啥大不了,也不能說熱衷,因為有時確實需要。比如我的三次取英文名。

第一次,初中上英語課,老師說大家取個英文名吧。我就取了。
第二次,本科時實習,是一家國際貿易公司,有時要有涉外交流,起個吧,起了。
第三次,來美國讀書,起了。美國人其實挺nice,你告訴他英文名,他會開玩笑說「tell me your real name」,然後你就告訴他們吧,然後你看他們念來念去那個樣子吧,真心受罪。我這個Yixing,一開始被一個老外念成了「Yi-Ge-Sing」,後來還演化出了昵稱「Yix」,念伊克斯,想想,還挺潮的。

後來在這邊實習,因為我英文名Eric和部門主管一樣,我就用了中文名入職。結果,哎馬,遭罪了。做招聘,每次應聘者問您尊姓大名啊,我就說我叫「伊shing.力」,然後那邊一陣沉寂,我就想要壞,果然,"How do you spell your name, sir?",於是我就Y-I-X-I-N-G-L-I,然後他們就記下了,有人剛寫下,被這奇葩拼寫一攪合,又忘了怎麼念了,於是又問一遍。。。
所以起名,真心就是為了方便。


讓我們來看看一個著名的熱愛中國文化的美國人遇到這種狀況會怎麼做。


為什麼很多很多韓國人,日本人都會有個漢字名字?

答:文化殖民地效應。

1、中國人中熱衷於取英文名的,多半就是被美英文化殖民了。你看那些人很少有取德國名字、剛果名字的。因為它們沒有英美文化強勢嘛。

2、國產影視劇凡是都市白領劇情的,每個角色都要取個英文名裝逼。有很多中國本土品牌,非得起個洋名裝逼。理髮師、造型師也都個個取英文名字裝逼...這就是殖民文化對中國的滲透,可見一斑。


我實習的時候,有兩個上司,一個用英文名一個用中文名。我叫英文名上司就直接叫名字,感覺很自然不會冒犯也不會有距離感。但換成中文名上司就不知道叫什麼了,不可能直接叫名字吧,叫XX老師?(幾十年代了)叫XX姐?(好像不是很熟也不是太尊重)
如果用中文名,如果不是特別的關係,人們一般都會叫全名的吧,有時候顯得比較死板生疏。但是英文名的話稱呼的時候就不會帶上姓,直接叫名,不會太親昵更不會有距離感,恰到好處。


三個原因
1、大部分都是上外語課外教讓起的。
2、上網啊什麼的有個外語名方便,若用中文名容易碰到熟人啊。
3、如果去外企工作,會被要求的。


1. 小學英語老師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英語課上大家是不是被老師一個一個記錄過英文名?

2. 前幾十年的「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理論流行。

3. 某些電視劇的引導,比如高層里工作的白領的背景下,Eric, Peter, Jessica等層出不窮,影響了無數花樣男女的模仿。

4. 部分是因為過分遷就老外發不出中文名,其實大可用相近的音節改造或者用威妥瑪拼音。

比如Shi =&> Shew/Shea/Shih/Shuh
Xi =&> Shi/Ci/Si

或者乾脆漢語拼音,誰怕誰啊!


你覺得有必要就可以取一個英文名,只要你覺得對你自己是有意義的。這個跟尊不尊重人,民族意識無關。如果這個英文名我覺得對我有意義我自己也喜歡,那麼你就應該叫我英文名,這就是對我尊重。如果非要去發音漢語拼音搞個四不像然後一臉正氣的告訴我這是對我的尊重,不好意思,這個鍋不背。

還有不要那麼玻璃心,起個英文名就是傷害民族自尊了,那麼我是少數民族起個漢語名字是不是早就數典忘祖了???按照這個邏輯,我的中文名字應該嚴格遵循自己的民族語言,叫做龍 ? 布門弗南克斯,你去上個戶口試試看???

中國有句老話,入鄉隨俗,客隨主便。懂?


主要是為了好玩,上外服遊戲方便,還有就是應付英語老師。

我的英文名隨著當時的熱點變化,比如最近一年多來我一直叫Mccree。


推薦閱讀:

數銀在線是什麼背景?
曾經在節目說要殺光中國人的那個Jimmy Kimmel現在又拿生病的兒子來作秀,這人為什麼人品這麼差?
如何看待「英國慈善機構被曝每月收日本錢 發表反華文章」?
如何看待周立波說,中國人應該幫中國人?
是什麼導致了部分中國人如此冷漠?

TAG:美國 | 英文名 | 留學生 | 中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