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民」、「群眾」、「老百姓」這幾個詞語有什麼區別?


  • 人民,僅用在「共和國」之前,屬於整合營銷。
  • 公民,僅用在憲法裡面,屬於概念營銷。
  • 群眾,僅用在不明真相之後,屬於事件營銷。
  • 老百姓,僅用在歌詞裡面,屬於情感營銷。
  • 屁民: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屬於體驗營銷。

人民是需要哄你的時候用;
公民是需要你守法的時候用;
群眾是需要你幫他的時候用;
老百姓是覺得你傻的可愛的時候用。


人民一詞自古有之,在中國古籍中,人民一般泛指人生。如《管子·七法》中說道:人民鳥獸草木之生物。同時也指平民、庶民、百姓。在古希臘、古羅馬,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著作中也用過人民的概念,它通常指自由民和奴隸主,不包括奴隸。近代以後,人民的概念被廣泛使用,但通常與公民、國民等詞混用。

公民的含義是:具有一定國家的國籍依據法律規定享有政治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公民的範圍比人民要大一些。公民一般表示個體,人民一般表示群體。公民是法律概念,而人民是從群體的角度上講的。

古有百家姓之說,百姓是各種姓的統稱,現在代表人民。我國奴隸社會中只有貴族有姓,因此稱作百姓,百姓在那個時候就是貴族。古代庶民無姓,這也是等級制度帶來的文化。

群眾多用兩層含義,一是指人民大眾或居民的大多數,即與人民一詞同義。另外的一層含義則是指「未加入黨團的人」,表示黨員和群眾的區別,幹部和群眾的區別。


公民是個法律概念,法律上你是公民,那你就是了,而且很難不是。

人民是個政治概念,說你是人民,你就是人民;說你不是人民,你就是人民的敵人。

群眾跟老百姓意思差不多,表面上不具有過多的法律和政治色彩,但實際上兩個詞暗含著一層意思就是」底層「,所以也都可以」翻譯「成」草民「。


「公民和普通百姓的概念區別是什麼?」
「能獨立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卻不傲慢,對政治表示服從,卻不卑躬屈膝。能積極地參與國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惡知道憤怒,我認為他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公民。」
「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我想要憲法賦予我的那個世界。」

——《看見》


公僕們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希望老百姓不要成為公民,而成為群眾

讀懂這句話,就明白如上四個文字的區別了

人民是用來代表的
老百姓是用來區別干群身份的,談及老百姓,幾乎都不是自稱
群眾是泛泛的指代
公民是不存在於天朝的


人民的幸福生活,需要公民遵紀守法,需要群眾理解支持,更需要老百姓的不懈努力


誰是人民
  作者:遊走遊走繼續遊走

  (一)「民」的概念
  「民」這個詞,就是指底層老百姓,平民,庶民,屁民是也。「民」是一個與上層,精英,貴族,等概念相對的一個概念。
  「民」的主體是各種勞動者,工人,農民,小商販,服務業者,手工業者,民間藝術家,等等。
  有人說:社會根本沒有什麼下層上層、平民精英、庶民貴族的分別,這些概念都是一些野心家為了挑動人類內鬥而憑空製造出來的。
  上帝只創造了一個世界,可不同的人眼睛卻不同,於是不同的眼睛就看到了不同的世界。究竟色盲眼裡的世界與非色盲眼裡的世界哪個更真實,有透視能力的眼
睛和我們的普通眼睛哪個才正常,這是說不清的——如果全世界只有你一個非色盲,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眼睛不能透視,你一定會被送進醫院。
  說不清,我們就不說。
  如果您真心認為社會是鐵板一塊,什麼底層上層、平民精英、庶民貴族,全是無事生非的扯淡,那忙您的去吧,我說服不了你(你也說服不了我),多說也只是雞同鴨講。
  如果你認同社會不是鐵板一塊,可以分為下層上層、平民精英、庶民貴族,那咱們再來探討「人民」的概念。
  (二)「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
  政治是什麼。政治就是黨同伐異,就是各種利益集團互相鬥。
  「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就是說,「人民」是一個鬥爭的概念。有鬥爭自然有敵人,所以「人民」是一個與敵人並存的概念,敵人被消滅後,「人民」這個概念也就「失效」了。
  既然「人民」是一個與敵人並存的概念,那麼不同歷史時期敵人不同,「人民」的概念自然也隨之變化。有人指責「人民」的概念不確定,就是指這個。指責有道理,但沒意義。
  在沒有敵人的場合,也有人會使用「人民」這個詞,這時候的「人民」恐怕叫做「公民」或者其他什麼更合適。某黨認為階級鬥爭已經熄滅了,可還在使用「人民」概念,就屬於錯誤使用。
  (三)「人民」的主體
  不同時期「人民」的含義不同,抗戰期間,蔣介石如果抗日他就是人民,不抗日,他就不是人民。
  在無產階級革命中,無論蔣介石是否抗過日,他都不是人民。
  但「人民」的主體是「民」,這個不會改變。誰是「民」呢,就是底層老百姓,平民,庶民,屁民,就是各種各樣的勞動者,工人,農民,服務業者,手工業者,小商販,民間藝術家,等等。
  美國憲法的主要制訂者漢密爾頓在制憲會議上說:「所有的社會都分成了少數派和多數派。少數派包括富人和出身名門的人士,多數派包括人民大眾……應該使少數階級在政治上享受特殊永久的地位。」他還強調說:「他們可以組織多數階級的騷動……人民!人民是一個大野獸!」
  漢密爾頓把「人民」等同於「民」,這個用法是很正確的。把「人民」理解為無產階級,勞苦大眾,老百姓,什麼時候都不會錯。
  (四)「人民」的定義
  說了這麼多,「人民」的定義已經出來了:「人民」,就是面對共同敵人時的「民」,及其同盟者。
  「民」是人民的主體,這個不會變,但同盟者,是可變的。
  (五)為人民服務
  「人民」的主體是「民」,為人民服務,就是為「民」服務。
  不過我們別忘了,「人民」是個政治概念。為人民服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戰勝人民的敵人(即剝削階級),把他們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二是通過教育和實踐提高勞動者素質,讓他們能主導政治和經濟,擺脫歷史循環,建立人人平等的新社會制度。
  (六)正確理解「人民」概念
  1、「人民」是個政治概念,它不宜在政治領域以外使用。
  有人這樣指責公務員:「你什麼態度,你們就是這樣為人民服務的!」結果對方回應:「我為人民服務,可你怎麼證明你是人民?」
  某些人喜歡把什麼事情都往政治上扯,本來是生活中一個小摩擦,由於一方非要給對方扣個政治大帽子,反倒給了對方狡辯的機會。日常生活中,法律和規章足以解決的問題,就不要上綱上線。
  因為「人民」是個政治概念,所以為人民服務,絕不是不要自我,給群眾當奴才。
  有人說:你們不是說文藝要為人民服務嗎,來,給爺唱個十八摸。
  超越階級社會,追求真正的民主和平等,是為人民服務的目標,為人民服務是實現民主平等這個政治目標的手段,而迎合某些群眾的低級趣味與此目標是相背離的。
  2、「人民」是個集合概念
  有個官員不作為,面對記者質疑,他說:我是公僕,他們是人民(公民),僕人怎麼敢管主人呢?
  集合概念的使用,一定要符合語言規則。集合概念的使用規則就是:集合的特點不一定適合集合里的個體。上面這位官員就犯了這個錯誤。
  (七)人民與公民
  無產階級革命暫時勝利以後,階級鬥爭不但不會馬上熄滅,還會兇猛反撲。有些剝削階級被迫隱藏起來伺機而動,某些群眾走上領導崗位以後,也有強烈的成為新剝削階級的慾望,歷史上很多這樣的循環。
  所以在共產主義主義之前「人民」還不能完全等同於「公民」。
  可是「人民」是個政治概念,在敵人不明的情況下,不宜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日常生活,法律審判,還是應該使用「公民」這個法律概念。
  只不過我們在立法環節,我們的立法者必須明確:你是在為誰服務。隱藏的剝削階級不是你們的服務對象,而是打擊對象,必須把為人民服務的政治理念,轉換成精確的法律術語。
  (八)結尾
  有人說:「人民」的概念不清晰,誰是「人民」誰不是「人民」,還不是掌權者說了算。
  這樣說是對不對呢。
  我們必須明白,「人民」是政治術語,不是法律術語,更不是數學概念。它是一個服務於鬥爭的概念,它的內涵與外延,已經足夠精確,足夠滿足鬥爭需要。
  有鬥爭就難免犯錯誤。在人類歷史上,不同階級、不同黨派、不同路線的鬥爭中,究竟有多少人被錯殺,被誤殺,被牽連,恐怕很難計數。想靠某個精確的概念來避免這些錯誤是不可能的。
  ——人類幹嘛要鬥來鬥去呢,不鬥不行嗎,和諧相處不好嗎?
  和諧,就是沒有壓迫,或者有壓迫卻不反抗。
  翻翻歷史,讓被壓迫的人永遠不反抗是不可能的,通過洗腦讓被壓迫者不反抗只能獲得暫時和諧,真正和諧之道只能是通過鬥爭,徹底消除壓迫。
  徹底消滅壓迫之時,也就是消滅鬥爭之日。革命中的那些錯殺、誤傷、牽連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哪裡有什麼階級,根本沒有壓迫,都是馬克思虛構的!
  這就又回到了本文開頭,你一定要閉著眼睛這樣認為,我也不準備說服你。
  在共產主義實現以前,否認壓迫的聲音越大,積聚的革命力量就越大;反對鬥爭的勢力越強大,鬥爭到來時就會越殘酷;老百姓不想文革命,最後不得不進行武革命。
  有些東西,你越怕,它越要來。

來源:誰是人民_遊走遊走繼續遊走


公民和普通百姓的區別是什麼?

能獨立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卻不傲慢。
對政治表示服從,卻不卑躬屈膝。
能積極地參與國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惡知道憤怒,我認為他才算是一個正真的公民。


郝勁松的回答。


人民是政治鬥爭用的,
公民是上法庭的時候用的,
群眾是檢舉、舉報的時候用的,比如朝陽區群眾,
老百姓是官府姥爺對屁民說的。


人民是宣傳,公民是權力,群眾是借口,老百姓是實質


在現實生活中中國老百姓聽話的時候就是任勞任怨的人民,不聽話的時候就容易變成不明真相的群眾。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都還不是理性的公民,所以公民是敏感詞,老百姓是中性詞,人民是褒義詞,群眾是很容易變成貶義詞。


人民是政治概念,與敵人相對;公民是法律概念,與外國人相對。

公民範圍大於人民,不僅包括人民,也包括敵人。

後果不同,人民所享有的權利和履行光榮的義務,而且公民不一定都有,公民中的敵人就不完全享有。


雖然現代人所用之義已明,但就我個人喜好,我認為【老百姓】一詞是最為高貴的。一非專業,二非學術,所用觀點也未有學術文獻之強證,又未多加鑿磨,只能粗提兩句。(此題雖問詞義,卻引出不少「民」意來,妙趣橫生!)

民字古義形源有多種說法,但一般不甚美好,甚至低賤。

因說文解字:民-眾萌。

郭沫若走賈子解,民-萌-盲,也是人民日報所採用之說法,是周代奴隸的一個記號,盲左目。若以郭沫若之說,民實為奴囚之遺,用民稱呼人,就我個人感受,實為侮辱。

古人民盲每通訓,如《賈子大政下篇》「民之為言萌也,萌之為言盲也。」今觀民之古文,則民盲殆是一事。然其字均作左目,而以之為奴隸之總稱,且周文有民字而殷文無之,……疑民人之制實始於周人,周人初以敵囚為民時,乃盲其左目以為奴徵。(郭)

當然,郭說的盲其目只是一說。且民又有古字象不符:

康熙字典所采之說,民-萌-懵,為說文解字注之說,民所謂萌為愚昧懵然之象。若以此說,用民稱呼人,亦是蔑視人。

《說文》衆萌也。言萌而無識也。(康)

又有:民-眾(氓),(氓)《甿《萌。氓為流亡之徒。

此說為說文解字注所駁斥,但亦列出。甿者,有田間飢凶流亡之象,此字多在先秦古書中以為氓。若以此說,用民稱呼人,則是流亡凶災之名。

此外還有民-愍,義悲痛,民-萌,義耕作利萌等。

可以看到,古字民從奴隸社會誕生時的狀義並不美好。

以民代人,是否將來有更好的選擇?

群眾一詞,兩字古義也不甚美好。

群字是羣的俗字,古義為輩。輩為軍隊發有兵車百乘,所為聚集之義。然衍生羣字,從羊,是以羊性作聚集之義。羊性,合群,盲從,無主見,容易受人指揮控制,發怒時又愚莽。此字之「美」,亦猶若民也。

眾字,也是眾、衆(俗字)。眾字容易理解。古字下三人,上一目,多也,載物。但又與寡有對,寡字對眾字,人上人也。眾字對寡字,人下人也。

又有說認為,上一目為烈日當空,或為人所監視,下三人為奴隸,指奴隸社會中成群作業的奴隸苦工。此字之慘,可見一斑。

以群眾代人,是否將來有更好的選擇?

老百姓者,老為傳家繼代,百為各脈續延,姓字學問最是有趣。姓為上古母系社會之遺,實為其母血統之字,而母系社會又是所謂「平等」貧苦之期。以姓溯源,各家無論是達官富貴也好,貧窮落魄也罷,原始時期俱為親族,如此平等可愛之字,豈不美哉?

又當今之姓實為氏也,氏在先秦前實為貴族所有,也是保留一份貴族精神與氣質。

而又於秦漢際被普及至小人庶民,可謂發展之象。

又有女性在古代出嫁,常拿其名字,只在家譜中留書其氏,感哀憐。所謂百姓,父系母系具是血脈,也算是從古至今留下來的一點點女性的足跡。

如今女子以無需入門改氏,更有子女同時以父母姓氏相冠。好個老百姓,非常可愛!老百姓這詞甚親切,無論將來風云何變,還是心愛百姓,以百姓自居。

所謂滿腹牢騷愁容怨口,還是不如家裡人一絲挂念意味的訓斥讓人溫暖。

若能讓我們的老百姓有好日子過,對得起自己閑不下來的嘴啊。


一個絕不能參與政治事務的人,不能稱為公民。


方便戴高帽。打擊政敵。整治區分,引起內訌


本質沒區別,都是同一種人,即被統治的對象。


人民,一個政治概念,群體概念,無形概念


  1. 公民國民減掉敵人就等於人民,群眾+幹部=人民。在階級鬥爭時期跟人民相對立的是敵人。有一個詞叫做敵性內處,就是敵我矛盾按照人民內部矛盾處理。
  2. 「應該首先弄清楚什麼是人民,什麼是敵人。人民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拿我國的情況來說,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切抗日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於人民的範疇,日本帝國主義、漢奸、親日派都是人民的敵人。在解放戰爭時期,美帝國主義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以及代表這些級階的國民黨反動派,都是人民的敵人;一切反對這些敵人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於人民的範圍。在現階段,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於人民的範圍;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選自《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3. 由此可見,在不同的時期,人民敵人的構成成份在一直的變化,這是一個相對彈性的概念。

公民,一個法律概念,有形概念,固定概念


  1. 公民是一個法律概念,是指具有一個國家的國籍,並根據該國憲法和法律,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人。從另一個角度說,凡具有一個國家國籍的人就是這個國家的公民。公民這個概念反映了個人與國家之間的固定的法律關係,屬於某一國的公民,就享有該國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可以請求國家保護其權利;同時也負有該國法律所規定的義務,並接受國家的管理。
  2. 一個被剝奪了政治權利的人,依然是一個公民,不然無法給其判刑。

群眾,跟群眾相對應的是幹部,現在一般填政治面貌的時候,不是黨員或者共青團員的人,會用到群眾這個詞。黨領導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概念範疇不同:公民是法律確認的,是一個法律概念;人民是個政治概念,相對敵人而言。
範圍不同:公民包括一個國家的全體社會成員,人民則不包括全體社會成員,人民不包括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和敵對分子。


這個問題非常不宜公開討論


人民高尚的,公民平等的,群眾一般,老百姓平民,中國的基本上是群眾和老百姓,公民和中國的商人差不多!公共才產只是施捨,百姓拿到一根黃瓜,差距越來越大,其實這可以改變,不需要本質!


群眾,給我的感覺就是反動派。


政治老師:
公民=人民+階級鬥爭對象
群眾是政治面貌填的吧。。
老百姓就是不是當官的人。。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稱為公民?
春秋時期的「國人」和「野人」是單指當時無貴族身份的自由民,還是低等貴族「士」也可以包括在內?
如何看待台灣的公民之不服從?

TAG:公民 | 社會 | 人民 | 群眾 | 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