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年樓市泡沫破裂,支撐起樓市後時代的行業會是什麼?

因為國家總歸要發展,眾所周知實業已經到了洗牌階段,那麼樓市這個龐然大物倒下以後會有什麼行業支撐起整個經濟呢?
-------------------
聽取大家意見,是我偏激的認為實業不行了。在這裡抱歉了。


本文從來沒有預測房地產會在某個時點崩潰,而是順著題目回答了一下,如果不靠房地產,我們在短期內有沒有支撐經濟的產業。只有理解了當前的經濟結構,才會理解當前的一些宏觀調控,雖然我們並不一定會認同其中的某些思路,比如下面的一個回答:


中國房價高漲為什麼會得到默許? - 程步一的回答


至於未來到底會怎樣,這是一個太大的問題,並不是本文要回答的。


——————————————————————————————————————————


看了一下上面的答案,感覺靠譜的極少,我來回答一下。

答案是沒有。即使不看數據,任何有逆向思維的人都會很容易得出這個結論。試想一下,如果真有的話,本屆政府就不會在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僅僅3年之後,就迫不及待的重新拉房地產走老路了;如果真有的話,目前實體經濟就不會存在所謂的優質資產荒從而導致民間投資出現斷崖式下跌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按照正常的邏輯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羅列一些中國經濟的事實(大家都知道的數據這裡不提,但不知道的數據會著重強調一下):


1.
投資是拉動中國經濟的關鍵力量,在經濟增長的貢獻中佔據絕對的比重。投資的主要貢獻力量包括三塊:製造業,房地產和基建。其中製造業是順周期的,所以政府往往通過房地產和基建來逆周期調控經濟。


2.
房地產的上下游產業鏈錯綜複雜,直接或者間接拉動的行業超過40個,而關聯最大的行業也在20個左右,這些行業涉及到經濟中佔比較大的金融業和製造業,因此房地產行業是典型的牽一髮而動全身。


3.
在其它情況不變的話,按照投入產出表來分析,房地產投資下滑1%,GDP在現有的水平上會下滑0.1%左右。所以,上半年GDP為6.7%,房地產投資為7.2%,如果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到0,靜態來看GDP將會下降到6.0%,遠遠低於政府6.5%的容忍線,這就是為什麼去年以來政府要大力穩定房地產的投資了。


4.
房地產投資如果崩潰,支撐經濟的力量只有三個:投資拉動的產業,主要就是製造業和基建;投資之外的產業,主要就是新經濟,比如TMT,教育,醫藥生物,電影,遊戲,網紅,等等。


5.
基建不堪大用,兩個原因:一是部分基建項目已經飽和;二是地方政府受制於財政收入下滑和債務膨脹的壓力。所以目前政府大力推行的模式是引入民間資本,即PPP。但PPP自身的問題很多,並不會形成大規模的發展。


6.
新經濟難成支柱。雖然部分新經濟的子行業增速很快,但整個新經濟在經濟中的佔比不大,高盛在去年通過細分子行業的拆解,估算這部分的比重大約只有2成,和房地產及相關產業鏈所佔的比重不可同日而語。而且新經濟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很多子行業依託於舊經濟,互聯網+不是空中樓閣。房地產若崩潰,意味實體經濟下滑,很多所謂的新經濟都會受到負面衝擊。


7.
製造業周期錯位。一方面,房地產崩潰本身也會衝擊製造業;另一方面,製造業是順周期的,但目前製造業企業的典型問題就是高槓桿和高產能,這意味著在槓桿下降和產能出清之前,企業是不會主動開啟新一輪的擴張周期的。


好了,上面就是主要的邏輯分析了,基本結論就是房地產若崩潰,短時間內是不存在所謂能穩定經濟增長的行業,實體經濟也會隨之崩潰。反過來就是說,政府是會想盡辦法不讓房地產崩潰的(況且還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債務、國有企業的高產能和槓桿以及銀行的不良資產率等問題)。所以現在政府的調控就是房地產要穩,製造業要去產能和槓桿,基建要擴張,新經濟要大力發展,多層次、全方位來穩增長、調結構。

下面就是一點延伸了:中國經濟健康的支柱應該是怎樣的?


細心的讀者很容易看出來,既然經濟增長不能依靠房地產和基建,新經濟又太小了,那麼製造業應該是中國經濟的支柱才對。所以中國經濟今日的困局,其實就是製造業的困局。我們知道中國經濟的騰飛主要是受益於全球化,而當代國際貿易的實質是各國依照比較優勢,參與全球產業鏈的分工。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其實就在於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受教育人口和最多的消費人口。所以在工業化中,我們可以通過打造全產業鏈,全面參與國際分工。理想的情況是,在低端領域,通過產業集聚和規模經濟,壓低成本(比如富士康);在高端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和進步,增加品質和差異化(比如華為)。


很可惜的是,中國一系列制度的滯後和決策的失誤,導致這種理想的情況並未發生。低端領域,各種成本的快速增長導致大量的產業外遷到東南亞。很多人一方面鼓吹中國的全產業鏈優勢,一方面又鼓吹淘汰低端產業的好處,一方面又擔憂社會失業問題,其實是很分裂的。高端領域,知識產權保護不力、鼓勵山寨精神導致很多企業不願意作長期研發投入,政府近年來在加大這方面的投入,但落後的產研一體化機制和大量的科研腐敗,導致這方面的見效尚需時日。


諷刺的是,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和房價的上漲對這一結果也起到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比如地價的上漲導致一系列價格的上漲,製造業成本飆升;比如房地產行業的人才和資金流入對其他行業形成了擠出效應,這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文獻;比如房價的飆升導致全社會賺快錢,認真做研究、做產品乃至做實業的人都開始浮躁起來。


以上分析表明當前經濟體系中存在的一些矛盾:房地產若崩潰,短期經濟則崩潰;房地產若繼續發展,長期經濟則沒有活力。這實際上顯示出我們當前的經濟結構是非常扭曲的,而想要實現新一輪的健康增長,恐怕還是需要直面陣痛,不破不立。


沒人說我生物醫藥行業么?……看來敝行業還真是無人問津啊……

作為新世紀極具潛力的行業,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錢……而且是很多很多錢……現在看著眾人都瘋狂的往房地產投錢就忍不住想這麼多錢要是都砸過來我們怎麼著也能出個羅氏強生諾華輝瑞吧……我們現在技術上真的跟國外差的不多,很多方向都是緊跟國外步伐的,就是缺錢錢錢啊……某次大會上某院士都忍不住發牢騷說給我們投資的人都想著一兩年就要掙錢,搞得我們真的很難辦啊……所以大家能不能在炒房之餘好好考慮下我們這個利潤比毒品還大的行業……感謝……

沒想到有這麼多人關注!感謝大家的支持!其實不管怎麼樣本行業能得到這麼多關注就已經很不錯了,雖然大家普遍的印象還停留在投入高、風險大上,但畢竟有人關注也比無人問津強吧!確實這個行業高風險高投入,但是看看我們與外國的差距,咱們現在還不是山寨人家的,咱們現在是山寨人家用剩下的玩意啊!家裡有慢性病患者(比如乙肝)需要長期用藥的同學應該能明白這種花大價錢買進口葯的感覺。如果我們能自產,這要給廣大老百姓省下多少錢啊!我們之前做的一個項目,隨隨便便就能把國外同類藥品的價錢腰斬,而實際上的成本有多少?絕對比你想像的要更低。每每看到國外各大藥廠大賺特賺我就不服啊!真的不服啊!我們中國人又不是做不出來同樣牛逼的東西,可惜就是差錢啊!哎!吐槽歸吐槽,我還是堅信這個行業不能永遠被老外壟斷下去,我們遲早也要插一腳。晶元這種玩意現在不是也漸漸國產化了么?還是希望大家多多關注這個行業,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只要還有人關注,那麼就一定會好起來的!


以前我司老闆參加一個政府組織的會議,討論未來經濟發展方向,會上也有國內排名前幾的各位地產老闆。以後要發展什麼產業,才能維持經濟發展。至少是接過房地產的接力棒。

各類創業公司融資時,常常忽悠說面向一個百億甚至千億美元的市場。這話其實不算誇張,又沒說會佔多少。可房地產的盤子呢,每年直接間接創造的GDP超過一萬億美元。各行業的老闆是真想為國效力,但要接下這麼大個盤子,也真是力不從心。

總的來說,一國GDP增長的根源是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而帶動勞動生產率增長的重要因素是科技發展。但科技發展這事,在追趕發達國家的路上還好說,抄抄就是了。有個趕超的目標總比沒目標的好。當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時,那一丁點的進步都難如登天,所以各個主要發達國家的GDP增長率都很低。

再回頭說,其實每個國家都有一些極其扯淡的內耗型產業,或者說對推動社會發展毫無意義,其創造的GDP僅僅是為了維持很多人就業,維持社會穩定而已。

比如在美國,醫療和法律的支出比例極高,醫療支出中也有不小的一部分是用來打官司的。這就是明顯的內耗,零和遊戲,對推動社會發展毫無意義。而醫療上的很多支出也是毫無理性可言。人一生中,生命的最後三個月的醫療支出佔一生中總醫療支出的1/3以上。儘管花了很多錢,但效果不過是痛苦的多活了幾天而已。對美國,醫療和訴訟支出佔據了GDP的24%左右。

在德國等歐洲高福利國家,福利產業也是這麼個存在。從政府獲取巨額補助,打著關懷他人的旗號斂財。德國的福利產業提供了這個國家20%的就業崗位。所以,當敘利亞難民出現時,整個產業都瘋狂了。

對中國,這樣一個內耗型行業就是房地產。維持了大量的就業,對社會發展毫無意義,是的。

扯淡行業的存在對維持就業和社會穩定意義重大,不可能全部消滅。但問題是扯淡行業也是要佔據大量資源的。執政者如何維持扯淡行業對資源的佔用不要影響社會發展,就成了重要的問題。

推動這個社會向前發展的科學家,工程師,醫生,以及組織起這些人的經理,企業家。這些人的生產和生活資料被扯淡行業大量佔用,那就成了問題。

所以中國當前的問題是,作為扯淡行業的房地產,佔據了太多的資源,直接影響了推進社會發展的這些人的生產和生活了。這才是個大問題。

所以什麼行業接盤房地產?要看能否容納大量的就業,然後具體做啥不重要。就像是《北京摺疊》中的垃圾工一樣。把垃圾從一處挪到另一處,就給發工資。讓大部分人有工作。這就夠了。

-- 2016-10-31 補充 --

房地產也是一個行業,但是其不同的發展狀態對經濟有著不同的影響。比如在2004年以前,房地產處於落後其他行業的狀態。此時對其他行業的發展是拖後腿的。比如某個地區想要開設新的公司,開展新的業務,但是沒有足夠的住房來提供人員居住,辦公室等等的空間,對行業就是有害的。

隨著房地產的價格開始回歸正常,並開始早期變熱時,對其他很多行業有促進作用的。比如建築、裝修、銀行、鋼鐵、煤炭等等。這段時間可以認為對應著2004-2010年期間。此時房地產對部分經濟部門也開始產生了一些損害。比如抽走了部分資金,以及提高了其他行業的運營成本。

後來隨著房地產的一路高歌猛進,迅速的超越了其應該所處的位置。開始侵蝕其他行業。在侵蝕的早期,開始造成相關產業的產能過剩,大量抽走其他行業的資金。在房地產行業以及房地產投資的利潤率超越其他行業的情況下,實業開始衰落。這是對應2010-2015年。

而我們當前所處的2015年以後至今,則是進入了新的階段。除了房地產以外,其他所有行業都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盈利的機會了。於是發生了2016年7月的新增貸款幾乎全部為個人按揭貸款的情況。坦白講我之前看過的很多經濟學書籍,從來沒有考慮到房地產還能發展到這個地步。那時我還以為房地產行業也會因為吸納資金過多而開始產生嚴重的邊際利潤下降,進而回歸到正常水平。

房地產行業和房地產投資如果不崩潰,繼續發現,我相信還可以有下一個階段。就是所有其他行業大量倒閉歇業,抽出資金投入房地產。而不僅僅是其他行業停止增長這麼簡單。

當前房地產行業對其他相關行業的綁架,其實也不是那麼的牢固。以當前的狀態,房地產行業的崩潰對中國的長期發展是有利的。畢竟房價高漲已經嚴重抽取了其他行業的投資,並增加了所有行業的成本。一個我2006-2008年時觀察過的現象,就是二三線城市裡是可以有一些小店,甚至超市級別的文具店,但是一線城市就完全沒有。這就是特定時期房價對行業的影響縮影。

中國現有存量住房已經很高,一個統計數據是全國人均30平方米。但不同地區差異較大,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往往以各種行政手段控制供地,控制銷售許可證等來維持高房價。使得這些地區住房資源不平衡因素非常嚴重。這都是對經濟發展的打擊。

說點歷史視角的,韓國和日本是我們身邊很好的例子。一個族群內部,優勢群體對劣勢群體極盡打壓之能事,使得優勢群體獲得大量資源,劣勢群體連居住、生育、教育等基本權利都無法保證。這樣的形勢下,優勢群體自然是很爽的。但這樣的時期往往維持不了多久,幾十年過去這個族群也就完蛋了。對於日本和韓國,優勢群體就是財團、商社的富二代。導致劣勢群體生活成本高昂,生育率極低,直到這個國家和民族失去了整體的競爭優勢。這個狀況在日本尤其嚴重,年輕人太少,已經遠遠不夠維持這個國家的基本競爭力。人均GDP等指標在世界的排名也在逐步下降。

知乎上常有些問題,問如何做到財務自由。在我看這個詞本身就是個邪惡的事務。其定義就是完全不勞動,僅僅靠租金等收入足以抵償支出。說的再直接一點,這就是一個社會的蛀蟲,完全不勞動,不對社會做出貢獻,但是卻持續的從社會消耗資源。我也希望各位正在炒房者/政策制定者/房地產從業者/房價暴漲的受益者知道,中國總和生育率的最新數據是1.05,一代人以後總人口要減少一半,人口老化問題遠超人類歷史上的任何國家。你們或許可以在未來十年,二十年過的很好。但三十年以後,你們都為我們這個民族的衰落出了一份力。

或許那時的人們回憶起現在的我們時的評價就是:中國在經濟發展最有動力的時候,通過房地產政策使得勞動者被嚴重剝削,生活成本暴漲,生育率下降,最終自毀長城,成了現在這樣一個老態龍鍾,毫無競爭力的民族。尤其是面對周邊那些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幾歲的國家的進犯而毫無還手之力。這個民族和國家的衰落是他們自己造成了,與外人無關。


中國房地產在近十年有個特別有意思的特點是,房價是在某個節點上短時間內的陡漲,比如蘇州、深圳,房價這二年漲了近一倍,注意,不是五年十年內漲了一倍。
這意味著,以深圳為例,市面上的房子,只有近二年購買的房價是在六七萬一平,假設每年十萬套,二年二十萬套。而二年前的成交的房子大都在三四萬一平及以下。
假設明年萬一房地產失控,房價下跌,比如腰斬,那麼對於深圳市場,受影響的業主主要是這二年入市的一二十萬戶。相關人口六十萬。而深圳總人口是一千多萬。
所以,在中國目前,一二線的房地產市場相對於其它資產形式,至少相比於銀行存款,還是安全的。
倒是匯率這個事有點讓人不放心。
個人以為,中國的一個大生意,是養老與醫療。
因為六零七零後即將退休了,又幾乎全是一個小孩。而且,這一代人的收入水平與觀念與其父母一代完全不同。退休後更有消費力。


就倆字:沒有

中國剩餘勞動力還很多,發展任何高資本勞動比產業必然扭曲價格系統,扭曲價格體系長期必然增長低速。低資本勞動比產業發展結果必然人口聚集,人口聚集自然發房地產需求增速,因此長期看只要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必然房價高漲。

簡單地說:長期看經濟停滯和高房價是互斥事件,你只能二選一。對高房價唯一能做的,就是降低管制帶來的租金高漲,比如土地政策、城市規劃等等。當然,如果你在意糧食安全,流淚於高大上市政建築,那高房價就怨不得別人了。


殯葬業。


歐盟製造業指數開始復甦,萬一洋大人從經濟危機里緩過來了,後樓市時代還是繼續2008年以前的發展模式。

如果洋大人沒有緩過來……

首先,IPO解放軍。

然後問:蔡女士,金同志,朴女士,阮同志,大家都是姓的中國人的姓氏,有的還是同志加兄弟,所以就不見外了。你們講,找你們幾個誰借人頭一用比較合適?


軍工,就是銷售和去庫存比較麻煩


武器裝備製造業
造船業
基建行業
航空航天
公務員
應該沒了吧
敢賭的,會做長線的可以在大盤到2800左右的買軍工和基建還有中字頭,個人打算這麼干。


我們來設想一下吧。

1、中國未來十年的外部環境

所謂的世界大事,其實古往今來的幾千年,國與國之間只有三件事:戰爭,和平與發展。戰爭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經濟發展的失衡又會帶來新的戰爭。

戰爭發生,是因為國與國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需要進行再平衡,以使國與國之間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新的均衡完成之後,就會產生和平。一個和平的國際秩序,進而帶來經濟發展。有的國家發展的好些,有的國家發展的差一些,新崛起的國家,就要向舊的霸權發起挑戰,來重新劃分世界利益格局。

地緣政治,和獅王爭霸,侯王爭霸,本質都是一樣的。把世界文明史上的帝國興衰,替換成新老獅王之間的爭雄角逐,會發現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它們都遵循一個古老而恆常的法則:叢林法則。畢竟人類也是動物,脫離不了動物界的那套普世法則。

直到核威懾這個恐怖平衡的新法則,取代了一貫的叢林法則。人類的戰爭形態,發生了根本改變。核大國之間,再難以像往常那樣,擱個幾十年上百年,就要來一套侯王爭霸。因為核威懾的恐怖平衡的法則是,沒人會贏,也沒人會輸,只會兩個一起死。所以,作為再平衡手段的戰爭,對於核大國之間而言,沒有輸贏,費那麼大代價除了同歸於盡也撈不到什麼好處,作為手段的戰爭失去了意義。軍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為都是如此。

中國是一個核大國。核大國之間,在恐怖平衡新法則下,輕易不會發生戰爭。而非核國家,想要以武力挑戰中國,無異於痴人說夢以卵擊石。所以,中美之間,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俄美之間也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中俄之間也更不會爆發全面戰爭。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軍事大國,相互之間都不會發起全面戰爭,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根本就打不起來。

核戰爭意義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到來,但是不意味著一切都風平浪靜。在全面戰爭不可行的情況下,敵對國之間,技術性禍害就是新的遏制與再平衡常規手段。比如代理人戰爭,比如輸出恐怖主義,比如各種互相噁心。禍害與反禍害,遏制與反遏制,依然是世界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中的長期主題。這就是未來10年里,中國將面臨的外部環境。至於台海問題,南海問題,東海問題,本質上,都是中美關係的延伸。

2、海權的沒落與陸權的崛起

在美洲大陸上,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對手。兩邊都是大洋,縱使有強敵,也很難進犯到美國本土。而美國卻可以通過超級海軍,控制兩個大洋,一手北約,一手亞太,來控制全世界。過去的幾十年,也就是所謂的二戰秩序,便是以美國所主導的海權時代。

海權的象徵,便是航空母艦戰鬥群。航母的作戰範圍可以達到方圓1000海里,像一個移動的黑洞一樣巡弋在大洋上,常規的武器,很難靠近它,更不要說攻擊並摧毀它了。航母真正的天敵只有兩個,一個是用航母打航母,另一個是陸地。因為航空母艦無法在陸地上航行,艦載機對敵對大國的岸基空軍作戰,也並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所以,美國的地緣優勢,也是它的地緣劣勢。一個整合連接起來的歐亞非大陸,面積,縱深,人口,資源,經濟總量,市場規模,都對美洲大陸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就會把美洲大陸變成島嶼。整合起來的歐亞非大陸,則象徵著陸權力量的崛起。而陸權的崛起,則會把曾經興盛的海權,擠壓到歷史的故紙堆里去。陸權興,則海權廢,這是必然的。

隨著兩場反恐戰爭,08年金融海嘯,伊斯蘭文明和俄羅斯對美國的反擠壓,美國的全球統治能力,越來越力不從心。到了利比亞、敘利亞戰爭期間,作為地球實際統治者的美國,甚至連個面都不露了。石油,美元,航母,這是美國實行全球統治的三大法寶。

中東局勢越來越複雜,對於美國而言,已經快要不能掌控。不能掌控中東,則就無法掌控石油。而美元呢,則因為之前的量化寬鬆,極大的透支了美國的主權信用。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其份額漸漸的從歷史峰值的70%以上,向50%的方向下滑。如果石油和美元失控,那麼單純靠航母,根本無法實行全球統治。航母威懾小國有用,對大國並沒有什麼決定大局的價值。霸權在衰落,作為霸權之劍的海權,也隨之衰落,這就是正在形成的趨勢。

另一邊,則是一番正在上升的新趨勢,新的秩序也正在悄然到來。所謂此消彼長,地球這個大舞台,從來就不容許存在權力和秩序的真空。一方退一步,另一方必然的要進一步。

隨著美國海權力量的沒落,那麼一支新興的陸權力量,正在尋求將歐亞非三塊大陸整合併連接在一起。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它卻更符合歐亞非三塊大陸人民的利益。人心背向,不可阻擋。

3、中國經濟系統性風險可控

中國經濟,每一年都在被一些人詛咒著會崩潰。被口頭詛咒了幾十年,不僅沒有崩潰,還發展的越來越好了。一直都覺得奇怪,這些人是出於什麼心態,老詛咒著渴盼著自己的國家經濟崩潰。好像國家經濟崩潰了,他們就能過上好日子一樣。

好比一個坐船的人,老念叨著快沉船啊沉船,好像船沉了,只淹死別人,不會淹死他。

牆倒了,只砸死別人,不會砸死他。友邦的船,可並沒有多餘的船票賣給自作多情的精神外國人。友邦都是精明的生意人,他們的船上不拉只會抱怨詛咒卻沒錢買船票的人。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價值觀,那是人各有志的事。上面兩段,並不是要爭價值觀上的政治正確或者不正確。而是想說,經濟分析的一個根本前提是,不可以有心理主義傾向,而是要客觀,要超脫。唯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洞察力,找出經濟現象的問題癥結和本質。而抱怨,憤懣,情緒,詛咒,對經濟分析的價值是零。甚至可能是負價值,因為基於心理主義出發得出的判斷和結論很可能全是錯誤的,那麼根據錯誤的判斷出發,又會導致錯誤的決策。

錯誤的決策,必然的會招致損失。

中國經濟,每一個階段,都會有新的問題和風險出現。歷史上,世界上,都沒有先例,也沒有什麼模板和歷史經驗可供參考借鑒。很多現象,用既有的主流的經濟學模型,甚至連解釋都無法解釋。這導致一些照本宣科的學者們認為,不是模型錯了,而是中國經濟錯了;不是理論錯了,而是現實錯了。如同拿著張圖去找馬,發現現實中的馬和圖裡的馬不一樣,就宣布現實中的馬不是馬。按圖索驥,也是經濟分析的大忌。如果模型解釋不了現實,那顯然是模型錯了,理論錯了。在經濟分析領域,教條主義也是沒有前途的。

現階段的中國經濟,客觀存在的風險和問題在於,上一個周期遺留下來的問題需要解決,新的增長點還沒有找到和發揮引擎支柱作用。解決上一個經濟周期的問題,就要排洪排澇,自然導致流動性枯竭,於是增長失速。經濟轉型關鍵期,結構要調整就要疏浚阻礙新經濟的舊的生產關係,那就要深化改革。從上一個周期,如何平穩的過渡切換到下一個景氣周期,是V型過渡,還是U型過渡,還是L型過渡,這都是擺在當前的問題。是問題,也更是風險。

如果是V型過渡,那麼就是大破大立,一些激進的政策出台,把之前的舊模式都打的稀巴爛,劇烈的陣痛過後,然後再重生。短期內,即可過渡切換到新模式。相信,這不符合穩健的基本思路和方針。因為這個選項,是風險失控的選項。既然要穩健,那麼風險控制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未來中國的經濟,不會出現V型過渡。睡一覺,第二天天一亮就好了,這樣的事,可能性不大。

如果是U型呢,那麼就會是一個中等周期的調整。7%左右的低速增長,會持續好幾年的時間。風險會控制的更穩健。新常態,並非是指新模式和新經濟,而是指兩個景氣周期之間的調整期過渡期。解決遺留問題,尋找新的增長引擎,如何實現呢,唯有通過改革。

如果是L型,則說明,不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國內的環境,都遇到了更複雜的難題。那麼這個調整周期就會加長。在改革的政策舉措上,也會更加的深耕細作。深度上,也會更深。

無論是U型過渡,還是L型過渡,中國經濟出現崩潰的風險,可能性都很小。因為激進高風險的V型過渡選項,已經被排除。

最大的洪澇,已經安全過境。所以,後面,不會再有更大的洪澇出現,中國經濟的崩潰風險,可以認為,已經被排除。排除了三戰的外部風險,排除了經濟從內部崩潰的風險,並已經確立了高遠的新的戰略決心和使命,滿足了這三點前提,那麼才有資格有條件談後面的經濟轉型和新的經濟戰略。

中國未來10年的新的增長點在哪裡呢? 哪些產業會成為未來的發展引擎呢? 下面從具體的細分領域進行分析。

4、三農問題與農業現代化

建國以來,中國前後經歷過三次土改。第一次是把土地從地主手裡分給了農民。第二次,又從家庭裡面把土地拿走,集中到了集體裡面成立農村人民公社。第三次,解散了人民公社,又把土地以家庭為單位分給了農民。這就是現行的小崗村模式,家庭聯產承包制。

小崗模式,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卻無法解決農業現代化的問題,因為這個模式,是小農經濟,是原始農業的生產組織方式。三農問題,從其本質來看,就是中國經濟基本完成了現代化,但是農業卻仍處於前現代化的水平。正是因為農業的塌陷,才導致了三農問題。而不是三農問題,導致了農業現代化的滯後。

現在,農村土地已經開始出現了經營權流轉和規模農業。這是生產力自下而上的倒逼出來的農業現代化嘗試。現在的土地制度,已經無法滿足現實的生產力發展,更無法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歷史使命。第四次土地改革,呼之欲出。

土地制度,是一個國家制度架構里最底層的制度,它遠僅僅是非三農問題和農業現代化的問題,而是一個可以左右和影響中國未來幾十年的基本制度。從目前看,中國現階段的制度改革,已經不是給上一代系統打補丁那麼簡單了,而是要徹底的更換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統。不然也不會頻繁提到頂層設計這個概念。

如果要自上而下的重新設計中國經濟的操作系統,那麼這個新系統的架構設計里,土地制度,則是最最底層的一層。它是其他各層的基礎。比如,所有的人都知道房子值錢,其實房子之所以值錢,房地產之所以紅火,究其根本,它不過就是當前土地制度所衍生的經濟現象。有什麼樣的土地制度,才會演生出來什麼樣的房地產業態。

第四次土改,牽涉到的歷史和政策包袱比較大。所以一直遲遲不見實質性的動靜。都知道這麼拖著不是辦法,但是也一直沒有更好的解答。因為,如果響應生產力的需求,那麼就要再次把土地從農民手裡拿出來,集中起來規模經營,這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延續條塊分割效率低下的原始農業,就永遠不可能實現農業現代化。

但問題是,一旦給農村土地確權,可以自由流動和買賣,那麼必然的會導致大規模的土地兼并。這會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而如果不給農村土地確權,很多農村人口已經在城市定居和生活,土地也處於流轉承包狀態,甚至是失耕。農村成立股份制公司,把土地集中到公司名下,這實質上是現代版本的人民公社。並且,股份能不能轉讓,又如何繼承,如果像私產那樣,可以自由買賣和流動,又會出現大規模的土地兼并問題。

可見,當前的土改問題,不是不想改,而是對制度設計者,要求太高。看上去有點像個無解的題。但是一旦這個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答,那麼所釋放出來的制度紅利,將對未來幾十年的中國經濟,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三農問題,也不再是個問題,農業現代化也將補上拖欠的一課。全面實現現代化,不提農業現代化,那是說不過去的。這個問題可以往後拖,但是早晚總得要面對它。一個新版的操作系統,也無法直接跳過最底層的設計。

5、中國版的工業4.0

工業1.0是蒸汽化,工業2.0是電氣化,工業3.0是自動化。中國當前處在工業3.0的中後期。表現為,完全的自動化和部分的信息化。

工業4.0,就是完全的自動化加完全的信息化,生產系統,和業務系統,集成為一個整體的信息系統。徹底解決工廠內系統斷層問題,把所有的部門和環節,流程都連接起來,消滅信息孤島。

把一切都連接起來,給工廠設計並安裝一個操作系統,這件事,德國叫工業4.0,美國叫工業互聯網,我們工信部稱之為兩化融合,物聯網的粉絲們把它叫做萬物互聯。或者通俗的講,這樣的工廠,是一種智能工廠,它的生產方式叫智能生產。

連接靠什麼呢,靠通訊。通訊又靠什麼呢,靠協議。所以,這在未來將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整個建設周期,會以十年為計。

工業互聯網,和現行的互聯網相比,對速度,精度,安全,魯棒性等各方面的要求,都遠遠高於互聯網。所以它需要有新的標準。未來關於工業4.0,競爭的焦點,就是標準之爭。中國所提出的標準是什麼呢,它有一個名字叫做「中國製造2025」。中國的競爭對手,一個是美國,另一個是德國。

從工業3.0開始,產能的過剩,就已經成為了常態。因為生產效率,極大的提高了。到了工業4.0時代,生產效率還會進一步的得到極大的提高。到了工業5.0時代,可能人作為工業生產的勞動者,應該要退出歷史舞台了。很可能會出現一個新型的社會圖景:機器為人類勞動,產品平均分配。這句話,是英國思想家羅素的一個烏托邦之夢。

經常會看到產業或財經新聞說,哪個哪個廠破產倒閉了。然後推斷,國民經濟運行出了問題,社會即將崩潰。如果從事工業行業,在工業4.0的衝擊下,沒有趕上潮流,及時的對企業進行信息化改造和升級,那麼未來的生存處境,會比較艱難一些。舊的生態,被新的生態取代,這是一種必然。不能因為看到舊事物的消亡,就推測天下也要亡了。但凡有舊事物消亡的時候,也一定有新事物在野蠻生長。

6、服務業將迎來暴漲期

農業現代化,解放了農業工作者。工業4.0,解放了工業勞動者。但是轉念一想,他們豈不是都要失業了呢。這樣大規模的失業潮,可如何是好。可能會有人頓時覺得寢食難安,這個社會一下子要灰暗了起來。

農業被解放出來的勞動者,會遷徙到工業。工業中被解放出來的勞動者,會被遷徙到服務業。就好比說,馬車這個行業消亡了,馬車夫們會在新興的行業里,重新找到工作。他們並不會因為馬車行業的消亡,而終生失業把自己餓死。

任何行業,都不是永恆興旺的,所以任何就業都不是終生就業,那麼任何失業,也都不是終生失業。這就是行業遷徙與就業遷徙。未來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滿足全國人民需要的農業需求,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滿足全國人民的工業品需求。而剩下來的勞動者呢,都會遷徙到服務業。

由於中國的特殊國情,農業現代化可能會趕著和工業4.0差不多時期完成。那麼一下子遷徙出來的人口和勞動者,會將第三產業擠爆。服務業將會迎來大面積的爆發。

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的大爆發,將催生出來為第三產業服務的第四產業,甚至是第五產業。第四產業,可以稱之為數字產業,知識產業或信息產業。而到了第五產業,則是一個象徵性消費的產業,它將徹底的把消費者的人格也數字化,並把他們的人格也接入媒介和信息的汪洋之網。

7、比黑科技還要黑的新科技

未來的5G網路,將會把帶寬變的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而且免費。速度,也將達到足夠的充裕。也就是說,以後上網,隨便怎麼用,都不要錢,隨便怎麼用,都不會卡。

5G網路是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產業化的技術前提。未來的汽車行業,將會出現超級革命。

司機這個職業,會消亡。汽車擺脫交通工具的屬性,升級成為超級移動終端。也就是說,以後開車,很可能不需要考駕照了。無人駕駛汽車,隨喊隨到,而且它可以自己給自己加油,跑壞了,還可以自己開到維修店給自己修理。最重要的是,未來可是實現車禍零傷亡。車禍,作為一個令人聞之色變的詞,將為成為古董詞。可能2015年後出生的人,應該難以理解車禍是什麼。

隨著5G網路的成熟和新的通訊技術的進步,萬物互聯,在下一個十年,也將基本完成。

一切都被連接了起來。這將孕育出一個超級生態,在這個生態里,也將創生出來無盡的機遇。在一個一切都連接起來的世界裡,想像力卓越的人,將獲得最終統治權。不會開腦洞的人,將成為新形態社會裡的搬磚工。

因為未來的社會,將成為一個整體。就如同一個操作系統一樣。它的迭代,不再是單個商品的黑科技升級進步和創新,它的升級和迭代,將是整個系統的升級和迭代。而且它迭代的速度會非常快,快到只有想像力發達的人,才能跟得上它的步伐。單純的靠理解力,已經慢了。因為等你剛理解它,它已經又有了新變化。

黑科技為什麼黑,因為它是產品的顛覆式迭代和創新。或者是小生態系統的局部顛覆式迭代和創新。而萬物互聯時代,它是以整個世界這個大系統為單位,進行全系統迭代和顛覆式創新。所以說,它所產生出來的爆炸式整體顛覆,將比黑科技還要黑。信息和創新的傳導,獲得了比以往任何社會都更加快和低成本的傳播。一個革命式的創新,幾乎會在短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系統。並驅動整個系統進行全系統顛覆。

8、碼農們的黃金時代還將持續

把世界翻譯成數字和信息的信息化建設浪潮,還遠沒有結束。全面信息化改造,目前還只是鋪設了一些基建工程。建設好基建,還要蓋房子,蓋完房子,還要裝修。等等等。所以,碼農們的黃金時代,還將持續。可能這個黃金時代,才剛剛過去了三分之一。

在農業社會,社會建設的主體生產者,是農民,俗稱勞力。在工業時代,社會建設的主體生產者,是工人。在後現代化的信息化時代,它的主體生產者,就是碼農,俗稱程序員。

碼農們的黃金時代,也就是信息化的建設時代。這個時代,可以大約分為三段,基建階段,城建階段,裝修階段。基建是信息時代的公路鐵路和機場等,它將新媒介搭建了起來,將生態系統也搭建了起來。華為和BAT們就是第一階段的基建三大包工頭。包工頭們,還有一塊更大的基建生意等著它們,萬物互聯。

萬物互聯完成,標誌著基建階段的結束。基建階段結束後,信息化社會,將迎來城建階段。要建紙上城市,紙上帝國。要建很多很多的烏托邦。BAT們更多的是基建者,城建方面只是副業。在未來真正的城建階段,很可能會出現新的超過BAT的更大的城建巨頭。

在裝修階段,也就是說,基建結束了,城建也結束了。信息化社會,硬的方面的塑造,已經完成,這兩個階段,追求的就是標準,生態和共性。剩下來的,就是軟的方面的精細化塑造。裝修階段,體現的就是個性,特殊性,非標性,強調的是表達,細節塑造和表現。裝修階段,將是創業產業的黃金時代。

9、文化工程師們的超白金時代到來

信息化建設完成,寬闊的馬路,現代化的城市,漂亮的大房子,躺在舒適的大床上,接下來自然的就是要做夢了。碼農們退場,造夢工程師,開始進場。

科技的終極目標是什麼,等科技做到極致,會發現,人文才是它最終極的目的地。碼農再能幹,可惜他們不會編製夢,它們只會造公路,造房子,搞裝修。幫人做夢這種事,當然要交給文化工程師們來做了。

在一個完全信息化的社會,一切都連接了起來。每個人都盯著電視,盯著手機,盯著各種顯示屏。媒介把每個人都延伸了,延伸的很長很長,並且讓他們互相交織。在這種社會裡,媒介賦予人新的人格。如果他掉線了,成為信息孤島,那就意味著,新人格的死亡。所以,象徵性人格,就催生了象徵性消費的新浪潮。

象徵性消費,簡單的說,就是做夢。有人不善於做夢的,那麼就會有人幫著他們做夢。

這個幫人做夢的人,他們就會憑空的製造出來一個個的夢,這就是傳說中的最近火的不能再火的新興熱詞:IP。

IP,說白了,就是象徵性消費。就是做夢。而能幫別人做夢的人,則會迎來他們的超白金時代。

10、金融業的新舞台和新使命

在新的十年里,資本賬戶的管制將會被解除。人民幣國際化,將迎來它最關鍵的時期。

金融業的舞台,也隨之從國內的區域網舞台,切換到全球性的互聯網舞台。通道全球化,資產配置和流動全球化。這是一個十分大的機遇和挑戰,也是一個放大了很多倍的市場。

從A股啟動註冊制,不難看出,金融業的改革,是向著自由流動,去摩擦成本,以便讓企業可以更便捷的獲得融資這個思路去的。這背後更深層的意圖,是為了給全民創業,全面創新,提供一個良性的金融生態環境。

中國經濟,未來要啟用新版的操作系統,金融在這個新的操作系統里,將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任何生意做到最後,都是金融:融資,風險,流動性。

萬物互聯,當然也包括一切資產的互聯。所以,之前的互聯網金融,只是小試牛刀。當一切資產都被連接了起來,那會是一個金融版本的互聯網。就像工業4.0也叫工業互聯網一樣,金融業,也將會出現一個金融互聯網。也可以稱之為,金融2.0。

金融2.0的基本特徵,就在於全面信息化。一切藩籬和壁壘都將被拆除。資產將獲得空前的自由和流動性。這是金融業的新浪潮。

這個新浪潮,也是它的使命所在。連接全球市場,向全世界輸出中國資本。通過輸出中國資本這個手段,來實現輸出中國意志,和收穫中國利益。這不僅是個生意場,更是一個戰場。

11、階層焦慮的抒困與善政

再回到羅素的那句話:機器為人類勞動,產品平均分配。他認為,這就是他所能想像出來的最完美的社會類型。他的這句話,既暗含了科技樂觀主義,也暗含了終極的社會關懷。

他雖然是個英國人,他說的後半句,和中國人常說的「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道理差不多。

真正撕裂一個社會的,不是生產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分配。

在未來,商品不再短缺,甚至是過剩的。生產效率也會進一步的得到極大的提高。如果不把這些產品及時的分配出去,那麼反而會導致庫存和滯銷。如果把這些產能導向國外市場,則必然的會摧毀它們的本土產業,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的失衡。

羅素碰巧預想到了一個可能的未來主義式的的社會新圖景:在一個生產力超級發達的社會裡,分配比生產更重要。這和我們的立場,價值觀,政治取向並無關係,因為它是一個規律:在一個商品過度豐裕的社會裡,人反而成了稀缺資源,那麼就會導致,商品追逐人。

再進一步開腦洞。既然空氣可以免費,帶寬可以免費,為什麼商品就不能免費呢? 在商品稀缺社會,是人追逐商品,在商品極大豐裕的社會,是商品追逐人。這一切,都是因為,生產效率的不斷升級和極大提高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真正的終極的階層抒困,是在一個商品極大豐裕的社會裡,商品到處追逐著人,社會不再以掌握商品的多寡來劃分階層。就好比,沒人會以呼吸多幾口還是少幾口空氣來劃分社會階層那樣。社會階層現象消失了,並不是通過暴力革命人頭翻滾消滅的,而是,被科技進步所消滅。科技最終導向了人文關懷並與之交匯,這也是最終極的善政。

12、開腦洞一定要開的越大越好

倒退到十年前,現在的很多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你能想像得到嗎? 可能很多人都是想不到的。站在現在看十年後的未來,很多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也是很難以想像和預料的出來的。

所以,這篇文章,腦洞開的有點大。不過,既然開腦洞,不如開的越大越好。因為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快了。社會的發展被它帶著向前狂奔,也越來越快。快的用理解力追不上,只能插上想像力的翅膀。任何時候都是如此: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未來十年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圖景,將會切換到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而設計和開發這個全新操作系統所用的語言,一個是科技,一個是萬物互聯,一個是文化。

內容來自至道學宮 未來十年的中國經濟趨勢 - 至道學宮


金融和IT互聯網

中國現在的財富和資產數量太龐大了
但是總體的運行效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這些正是金融的用武之地

智能化生產的技術條件已經初步具備了
我們現在就處在一個生產力革命的前夕
IT互聯網行業以後必然吸引大量資源

未來三年內中國的樓市泡沫一定會破滅
最好的情況也要造成至少兩年經濟挫折
到時候金融和IT會逐漸誕生無數新富豪
拭目以待吧


軍工

另外,當貨幣這個梗不再好用的時候,外星人這個梗,快派上用場了。


如果僅針對這個假設,明年樓市泡沫破滅這個命題。不討論會不會破滅。我想那還真是別開生面。
1 如果這件事放在100年前的歐洲和美國,參考世界歷史,我們知道,後來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當經濟蓬勃發展,製造業生產力嚴重過剩的時候,一定是加大馬力開始軍備競賽。目前,中國和美國都有這個趨勢。美國在蘇聯解體之後,軍費曾經有過大幅的下降。在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的時候,美國軍費2900億美元,之後一路飆升,現在是6000億美元,增加了一倍。中國隨著經濟發展之後,增幅就更多了。當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政府肯定會在軍隊建設上投入更多的資金。因為人民幣幣值能否穩定,一方面是經濟因素決定的,一方面是軍事能力決定的。每次談到美元的時候,很多人都想到石油美元,而石油美元的基礎是什麼,毫無疑問是美國的軍事能力。類似的,當每一個政權經受危機的時候,首先要加強的是自己的統治基礎。
2 中國發生經濟危機相比美國的優勢在於,美國發生危機之後,政府救助金融機構,從而開始了金融機構國有化,而中國早已完成了這一個過程。那麼中國的金融機構基本上是不需要再次進行救助的,必要時直接換股和兼并重組就行了。實在不行還有神奇的債轉股,保證賬目資產持續升值。而且中國政府有發改委、國資委和央媽坐鎮,指揮大小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為國接盤。小時候就有兒歌形容央媽:央媽一指揮,沖向垃圾堆,破襪子破鞋直往兜里塞。但是,事實會是如此嗎?我感覺這會是事情的一面。經濟危機到來,不良的劣質資產沒人要,國有資本會按照行政命令入市接盤。與此同時呢?接盤的錢哪來呢?同時會發生的是,有部分優質的國有資產遭到賤賣,以促進經濟發展、國企深化改革的名義實現私有化。外資和民間資本抄底國有資產,如果這些資本,能夠真正的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其實對於我等吃瓜群眾而言也是好事。就怕。。。。
3 中國人是東方的猶太人,本身就很聰明,很勤勞,也敢闖。北方人南下,南方人出海。中國13億人,有超過三分之一人口不在自己出生地生活,有四分之一人口不在自己的戶口所在地居住,在海外的中國人更是不計其數。光上個知乎,一天24小時都能收到網友的回復。日本經濟滯脹20年,造就了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海外投資國。中國也一樣。我相信多難興邦這句話其實是有道理的。中國經濟危機,有企業破產,有人破產,同樣會造就更多的人勇敢的走出自己原有的生活,開創新的市場和新的機會。同時我相信經濟危機會促進中國更加的開放,更加自由。中國自唐朝的時候,長安城的常住人口就超過了百萬。你要知道,詩仙李白也不是純種的漢族人。唐朝的朝廷里,也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能夠參與國家政治。而今天,中國居民不能有雙重國籍,海外友人難以加入中國國籍,外匯兌換還有限額管制,出入境免簽國家屈指可數。這本身和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的身份是不相符合的。中國政府發現計劃生育會為中國未來帶來嚴重人口問題的時候,決定調整生育政策。而美國政府發現未來人口會出現人口問題的時候,則會調整移民政策。如果中國想要在未來佔領世界經濟的制高點,首先需要在科學和科技上佔領世界的制高點。中國不可能只靠中國人自己的勤勞就能完成這一個目標。自視甚高的德國人都不會羞於請一個中國人加入德國國籍,替德國征戰奧運會乒乓球比賽,而中國請一個外國人回來替中國征戰奧運,去拿金牌,恐怕會是非常有爭議的一件事情。當我們自豪於中國有56個民族的時候,有時候我們也限制死了中華民族的概念。我一直覺得這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你看美國,天天爆發種族衝突,從來也沒有美利堅民族的概念,但是這個國家卻能夠保有其自身獨特的凝聚力。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不斷向前,秦漢唐宋幾朝盛世,都是民族融合、思想交融、自由開放的時代,造就了世界最先進的文明之一。而到了元明清,一方面是受到地理原因的限制,一方面是政府思想的保守,造就了後來中國的落後。

總結:中國要想跳出基礎建設投資拉動、製造業重複性擴張的周期循環,必須勇敢的革自己的命。要想辦法代表世界最先進生產力,其核心是吸引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的人才。如果在這個問題上,不解決。房地產崩盤之後,還會漲起來,漲起來還會崩盤。最後的結果是人民的財富被少數人掠奪;國家財富和資源被少數人控制。雖然很多人覺得,房地產崩盤就跟大家均貧富一樣,能夠降低基尼係數,其實恰恰相反。受益的會是哪些持幣待抄底的特別有錢的大資產階級。所有家庭財富捆綁在房產上的人會變窮。沒有房產的人會更窮。


先不談好的發展模式是什麼,先說最可怕的模式,大劉寫過一篇科幻小說《贍養人類》,描述了全世界所有的資源被高度壟斷在一個人手中,全球只有一個人是富人,地球上所有的財富、科技、資源都屬於他,其他所有人被無處不在的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隔離監控,被剝奪分享資源的可能,甚至連空氣、水、土壤、草地都要付費使用,完全沒有生存保障,處於自生自滅。

這是一種財富分配的馬太效應演化到極致時狀態,其實互聯網行業就很接近這種狀態,中國互聯網90%以上的流量被BAT三大體系高度壟斷,其它的創業公司和中型公司如果不依附於這三大體系,基本上沒有生存的機會。有很多做電商的老闆在抱怨,雙十一所有的電商都在賠本流血賺吆喝,只有馬老闆在賺錢。如果更進一步,BAT中的兩家倒下,整個互聯網世界不就被一人掌控了嗎?不要認為很遙遠,也許不久我們就能看到大劉小說的科幻場景在中國互聯網出現,而那時將是中國互聯網的極夜來臨,創新與分享將被壓抑,我們正處在這黑暗來臨前的最後瘋狂之夕。

反觀實體經濟,房地產泡沫下的百業凋零,社會財富迅速向極少數人手中聚集,排行榜上的富豪身家高速膨脹,而越來越多的普通人資產縮水,入不敷出、降薪失業,中產跌入底層,底層失去希望。房地產已經無法拉動經濟,相反成了壓在民眾頭上的大山,一旦傾倒,天崩地裂。而那些及時兌現利潤,資產轉移海外的既得利益者將獲得進一步大發國難財的機會,一旦如此,中國只能滑向拉美化。

中國急需的不是替代房地產的行業,因為不存在這樣的行業。相反高度依賴單一產業支撐的經濟是極度危險的,俄羅斯、委內瑞拉、希臘都向我們展示了依賴單一行業的惡果,只有複雜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才是良性的,內外環境一旦突變,單一生態必定崩潰,這是自然法則。單一產業、壟斷企業就像腫瘤,不斷地侵蝕健康領地,化神奇為腐朽。睿智的主政者應該營造開放自由的環境,維護公平競爭的秩序,鼓勵百花齊放,讓市場自行調節,優勝劣汰,演化出多樣化的經濟生態系統,當出現行業巨頭壟斷壓抑競爭的苗頭時,要果斷出手打擊,保護經濟生態系統平衡,也許經濟會進化出我們想像不到的形態。

如今能打的牌不多,但要補的漏不少。只有先止血去膿,減稅降槓桿、進一步改革開放,開放壟斷,扶持製造業,為企業減負,千方百計讓更多的就業崗位留在中國,而不是輕易放手使之轉移到海外。阻擊東南亞、南亞和南美的製造業崛起,趁低收購和控制全球的稀缺自然資源,警惕外資撤資,遏制就業崗位迴流歐美日,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和科研成果來中國落戶或融入中國產業鏈。停止高校學歷放水,教育經費應該傾斜給基礎教育和實用技能培訓,多培養高效率高素質的產業工人,要讓中國工人能與歐美日熟練工人競爭,只要製造業在,完整產業鏈在,保住就業崗位,產品有全球競爭優勢,加上中國又有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就算全球經濟都不景氣,只要跑贏對手熬過對手就是勝利。


證券


樓上@程步一和高票匿名用戶的答案很靠譜。
還有@鄧鉑鋆答的隱晦,其實道出真相。

我來補充:明年沒有,中長期看軍工軍火……


不知道,反正我現在在努力鍛煉身體,家裡也準備多備些糧食和藥品。
我看現在努力發展的電商人工智慧高新科技互聯網+什麼的,真發展好了,都是搶人工作的怪獸。

有人說我狹隘,我也不反駁,我只知道讓大家都有工作,起碼社會是穩定的,真的為了發展去掉很多冗餘職位,是會有部分人收入增長,但你也得考慮一個社會的維穩支出。如果你非要辯駁電商人工智慧能夠增加就業崗位,我也無言以對。


未來會繁榮的行業應該會有養老,老齡化和獨生直接加劇了未來家庭養老的難度,所以保險尤其是養老保險行業和養老行業和產品應該會比較繁榮。


幫助第三世界發展為我國的市場。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發達國家把中國作為市場,並且還要讓第三世界國家一直做市場下去。

這是我能想到的比較好的出路了。
或者縮小範圍簡單一點,直接東西部不均衡發展……

這就是外貿和內需了。
樓市泡沫破滅,我想也是分地方分時間的,沒看見鄂爾多斯樓市泡沫早就破了,北京還又限購了呢。還是有個過程的。

所謂要賺錢,就要自己創造價值,然後拿去交換、各取所需。要麼拿內衣內褲換蘋果,要麼自己造了自己用,有點富餘的還能拿去換黃金。


對於政府來說泡沫破了不怕,地方債過高也可以通脹,關鍵是老百姓有吃有喝不鬧事就行了。可是通脹太厲害了老百姓會買不到米的,這就是政府為難得地方。所以萬一破了,就等著買不到米吧。

但是時光倒退二十年,還不是一樣過來了?再差也不會太差。財富再次分配吧,當然僅限於中層底層。


要接盤絕非一個產業就能接的,需要高端製造業,智能化機械,養老,醫藥,嬰幼兒市場共同發力,還有農產品也該提提價格了


推薦閱讀:

四野是否在東北收編了十幾萬關東軍和十幾萬朝鮮軍?蘇聯是否大量援助四野坦克和大炮?
如何評價 CBC 主持人忘關話筒評論中國 14 歲游泳運動員艾衍含「died like a pig」?
為什麼知乎網友都在唱衰蔡英文執政能力,唱衰新南向政策?
Android 中的 Google Apps 在中國大陸可用性如何?
在中國 如何成為一名F1賽車手?

TAG:房地產 | 經濟學 | 行業 | 中國經濟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