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我十幾年的問題,出家人為什麼不吃肉,佛家清規戒律中有明確規定嗎。如果有,那麼佛教對生命如何定義的?
困擾我好多年的問題,出家人為什麼不吃肉,如果說是為了不殺生的話,那麼佛教對於生命又是如何定義的。佛曰:眾生平等。難道植物就不算是生命么?
大哥,這十多年,你就沒嘗試百度下?
佛家云: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佛家提倡不殺生不肉食,只是一種戒律,也是可空之法,自然佛家可以遵循,也可以不遵循。但佛家提倡了,則說明這其中是有因果的。那因果是什麼?
其實只要假設佛家也殺生肉食會怎樣?當然不怎樣,你的口福和尚也能享用,就這樣。
於是問題來了,這行為與世俗之人有什麼區別呢?那就是沒有。但佛家與世俗人有另一個很大的區別,那就是佛家不事生產!!!佛家不事生產!!佛家不事生產!!
佛家不事生產,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沒得吃,沒得吃就得餓死。於是必須構建出一套不事生產又能活下去的方法,那就是「施捨」。通過一大堆高大上的理論,讓善男信女手中的錢糧物,轉移到佛家弟子手中,於是就有了眾多經文。
這些經文的核心就是「勸善」與「放下」。施捨是善,你不施捨就不是善,你善了就成佛,你不善就要下地獄,一邊蘿蔔一邊大棒有沒有?你拿著是空,你執著是空,不如放下,放下就去施捨。繞了一圈子,最終目的都是「施捨」。既然都是空,我善是空放下也是空,為何要善為何要放下呢?為何不隨心所欲為何不執著呢?因此勸善與放下,在佛家理論中是不自洽的,但施捨已經發生了。
無論高官達人還是平民百姓,遇到這麼多晦澀難懂、浩瀚廣袤且高大上的經文及高高在上、塑以金身的雕像,再想像一邊是昏暗幽冥遊魂餓鬼滿地的十八層地獄,一邊莊嚴肅靜七寶蓮池八功德水及黃金瑪瑙鋪路的極樂世界,除非你此刻是張飛附體、李逵撐腰、紅寶書護身、或及本堂主教唆蠱惑,早就心裡發虛的,雙腿發抖,呆若木雞了。既然發虛發抖發獃了,那就繳械跪拜掏腰包吧:施捨。
「菩薩活佛,求求您了,一定要收下我的這一點心意啊~!」「施主善哉,錢財乃身外之物,貧僧就免為其難收下了!」乞丐暴於露天橋洞頻頭求討三五塊零錢久盼不得,還遭白眼,佛家弟子隱於庭宇榻褥低眉默坐三五百塊香火唾手入囊,還受拜謝。乞討,啊不,是施捨,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啊。
而創作經文與理解經文,本身還是很好的消遣方式。「人弗為佛,僧曾是人」,和尚首先是人,然後才是和尚,無所事事必會精力過剩,讓其窮經皓首,叩頭念經,再編編稱頌佛家甚深法力、般若智慧的故事等,也是一種安撫排解方式。
若不事生產的佛家弟子還能殺生有肉吃,這算不算天下的大好事呢?
當然算了,天下最難的事,就是吃飯!你看佛家眼中那可憐兮兮的芸芸眾生,天天耕作營碌如牛似馬勞疲心神,才得一日三餐;你再看士兵別妻離子隨君王攻城掠地生死不顧,也才只得一日三餐;你還看古代北方蠻族時不時南侵拿人頭去換物資乃至屍暴荒野命喪絕嶺,仍只得一日三餐。而你一個和尚一個佛,不事生產,嘴裡念念經身子拜拜泥塑這麼輕鬆,就有飯吃有肉吃,有衣穿有禪房住(房奴要不要哭泣啊),在現代社會更是轎車手機電腦空調一應俱全,來分一杯羹者,捨我其誰?
來分一杯羹者,捨我其誰?歷史上為活命人們可以幹掉腦袋的事,而不用四處奔波及勞累耕作,不用擔心在六扇門裡玩躲貓貓及拳腳按摩,就有吃有喝更有肉,甚至小酬點酒都不是問題,自然眾貪懶宵小之輩,會如潮湧般進入寺院。而且,和尚的一餐飯,葷腥不斷比單一吃穀物素食會導致佛家收入的香火善款更快消耗。如此結果,就是佛家組織結構崩潰:少人生產,施捨不足,消耗過快,僧多粥少,眾人餓死。
為避免這種狀況出現,唯有制定眾多清規戒律來約束佛門中人,同時也用清規戒律來排除想進入佛門但又有搖擺思想的人,也就是不勞而獲想吃肉的人啦。想想一入沙門,雖然不用勞作而衣食無憂,但要禁肉禁酒禁美色,大多數人都要打退堂鼓啦。清規戒律中,除了禁肉禁酒禁美色之外,還有諸如午後不食、穿百納衣、剃光頭,都是為了減少物資消耗。
如此對外用「勸善」與「放下」讓眾生施捨,以保證物質補充速度增加增多,對內用清規戒律約束弟子,以保證物資消耗速度減慢減少,這真是最早的「兩手抓」啊。有了物質基礎,於是佛家就算不事生產,也能延綿久遠,信徒廣播。這就是佛家提倡不殺生不食肉的生產力根源。
吃肉我所欲也,不事生產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皆,舍不事生產而吃肉也,於是我是俗不可耐執迷不悟的庸人! 吃肉我所欲也,不事生產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皆,舍吃肉而不事生產也,於是你就是萬人膜拜般若智慧的佛!如此便有了俗佛之分。當然不殺生不吃肉,可以讓心理平靜,身體少病;而勸善放下,可以排解個人的憂愁;念念經文,拜拜菩薩,可以獲得某種心理安慰等等,附帶的好處當然也是有的。
善哉,我佛慈悲~~!
大悲寺主持妙祥大師
可以考查一下人們熟知的一些佛家清規戒律起的減少物資消耗的客觀作用:
禁肉:減少香火善款的消耗。同是一百塊香火,用來買肉只十斤,用來買米有五十斤,顯然後者吃的時間更長,也即活得更久。對於乞食為生的人們,有飯吃就不錯了,還想吃肉,更是奢談。最初佛經中記載王子乞食是不挑不撿的,菜肉皆吃,自從通過施捨方式解決生計問題,就沒有乞食行為,但肉還是要禁的。
禁酒:減少糧食的消耗。做酒要消耗很多糧食,而吃酒除了亂性增加是非,更是無畏消耗糧食。
禁美色:沾了美色就有了熾欲,傷身敗家是個人小事,生兒育女多幾張吃飯的嘴,增加物資的消耗可是組織大事。當下世俗之夫妻天天勞作養一個孩子都覺得窘迫,對於不事生產的佛家來說,養活自己就已經不錯了,是更養不起娃娃及女人的。天朝實行計劃生育的根源與之是一個道理:物資不足,不得已而為之。
午後不食:一天只吃一頓,過了午時就不吃了。一天吃一頓比吃三頓,糧食蔬菜消耗速度減慢三倍,更不論柴火、水、人手的消耗。由於佛家弟子不事生產,不用體力補充,應此也能推廣下去。要是讓農民伯伯一天只吃一頓,早就一鋤頭掀翻你~~
一天只吃一頓,是不合常理的,必為非常事所致。可以想像,在某個時期,外面兵荒馬亂導致施捨不足,而佛家物資極其短缺,弟子不得不一天只吃一頓,久而久之成習慣,就成了規定,而讓人忘了規定的起源。
穿百衲衣:百衲衣百科-僧人為了表示「苦修」,破除對穿著的貪求,常拾取別人丟棄的陳舊雜碎的布片,洗滌乾淨後,加以密縫拼綴而成衣,通稱為「衲衣」,也稱功德衣、無畏衣等,形似袈裟。
問:倒底是先「破除對穿著的貪求」,而去拾取別人丟棄的陳舊雜碎的布片縫製成衣,還是由於不事生產沒有物資可用,不得不拾取別人丟棄的陳舊雜碎的布片縫製成衣以裹身取暖遮羞,後形成習慣並冠以「破除對穿著的貪求」之名以給自己臉上貼金?這是一個問題。穿百衲衣,顯然能減少布、棉的消耗。
剃度:就是作和尚都要剃光頭。三千青絲繞指間,要洗要理還要剪,不事生產無物資,沒盆沒湯愁煞臉,剃而光之易操作,啊哈,除卻煩惱多少年!!真的減少好多煩惱啊~~監獄中給犯人剃光頭,有相同的功效。
戒疤:順便說說談和尚頭頂上的戒疤,這種燒戒疤形式據說現在被廢除了,並且只曾在漢地佛教中流行過。呵呵,漢人的確聰明。沙門非正門,旁門左道是也,儒門才是正門,拜將入相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封妻蔭子才是大道。入非正門,必依非正心,非正心必常乖,乖則心不堅而反出我門。問題是出門弟子太多,脫下袈裟長齊頭髮就是一俗人,沒弟子了我佛教理念誰來發揚,誰還願意施捨繳香火?那就是不許退教。戒疤,就是這麼一個約束用的印記,這與古代犯人臉上刺字,馬屁股上燙印是一回事。只要有了這個戒疤,你退不退教,別人都會認為你是佛門中人,對你都會要求以佛家清規戒律來約束自己。你退教不能得到俗人的生活,反而要遭來叛徒的名聲,兩頭不討好,期間的利益得失是個正常人都能思考得出,那唯有不退教。佛門深似海,入教需謹慎,切記,切記。
說說為何佛教在中國才能生根立足,而在印度則勢微?原因仍很簡單:生產力。
佛門弟子,不事生產而有得吃穿住,本質是社會在供養。只有在社會生產力有餘之時,才能去供養這幫閑人。雖說佛家是空門,但肉體是實在的,因此也得有實物也就是錢糧等物資啦才能生存。中原自秦漢之後成為一個有統一傳統的國度,統一的好處自然是和平,從而生產力得以持續發展而不是遭受破壞,由此人們豐衣足食,養完家庭後無所事事之餘,參悟一下佛經,閑聽一下佛理,燒一柱香逛一會廟,再瞻觀一下菩薩磕幾個頭捐一點香火,結果皆大歡喜:俗人們得到了心理安慰與菩薩保佑,而佛家弟子得到了香火與善款,各得其所,雙贏,於是佛門寺院連鎖店就越開越多。
顯然印度沒這麼好事,當下印度據說都有十億人掙扎在溫飽線,更何論百千年前的生產力狀況,那成為佛門弟子,只有一條路:餓死。既然弟子都餓死了,沒人廣播佛家思想了而又受印度教打壓,在這一推一拉的作用下,佛家自然勢微。於是佛祖都感嘆:中土難生!中土絕對是眾生福地~~
由於佛家弟子不事生產,那佛家的主要財產如香火善款及寺院地產等,是歸屬於社會的,而不是佛家,佛家只是代管而已。
佛家多儲多用一分,就表明社會少用多耗一分。當下佛家如少林寺成為富甲一方的寺院,僧人們車、電腦、手機一應具全,本來這些可以用於窮人教育學費、醫療救命之用。如此不事生產而安逸,事生產而窘迫,與佛理之普渡眾生相去甚遠,到底誰在渡誰呢?
富人不知善法,不去布施情有可源,若佛家將社會施捨之物歸為己有而不是布施,更有違萬物皆空之理。因此,佛家是有義務去布施:在滿足自身生存及日常活動之外,應向各方布施,將經書佛理布施給富人以結善果,將糧錢財物布施給窮人以去惡因,而不是囤積儲蓄,及隱匿禪院不問世事,並且生活水平不應超過社會平均水平。
動物是有情眾生,植物是無情眾生,所以吃植物沒有關係
推薦閱讀:
※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可以菩堤樹下大徹大悟?
※中老年婦女在不吃葷的條件下如何調理身體?
※你們怎麼看待佛儒道三家對人三觀的影響?
※吃素就是慈悲嗎?
※如何跟吃肉的朋友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