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思維導圖來做讀書筆記效率如何?

看到很多人都在提倡用思維導圖的方法來做讀書筆記,請問這個方法高效么?是否有相關的理論依據?


很多人收藏了這個答案,但是不點贊,幾個意思?
————————————————————

這是我以前做的CFA二級職業道德的思維導圖。自己在作圖的過程中就相當於系統且強制自己專心地學習了一遍。學習的過程中就建立了整本書的知識體系脈絡和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係。複習的時候問到什麼問題,我都能想到在哪一個章節,相關有什麼知識點,哪些是重點,整本書的脈絡一清二楚。比方說有道題是「APT是CAPM的一種特例,是否正確」,你當然可以選擇背答案「不正確」只要一秒鐘就可以背下來。但是幾個月之後如果再遇到這道題,你還是不會做。而思維導圖可以寫出這樣的邏輯:「因為APT是多因素變數模型,而CAPM只考慮風險溢價,是一種單變數模型,所以CAPM是APT的一種特例」有了這樣的邏輯,以後遇到相關的題或者其他的衍生題仍然會做。
前些時候因為工作原因沒有準備CFA 考試,只是看了一遍,匆忙做了思維導圖,根本沒有複習。然而考試的時候每道題我都能立刻想到考的是哪一章的哪一個知識點,這個知識點有什麼注意事項,和其他哪個知識點相關,整個脈絡清晰可見。如果不用思維導圖,只看一遍CFA 和沒看基本沒區別。
短期來看,寫思維導圖確實挺浪費時間的,但是在製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要求製作者把每一個知識點都記錄下來,這比心不在焉地聽課強上很多。而且掌握了推導的邏輯之後,能在各種知識之間建立清晰的邏輯關係,更加便於知識獲取、知識記憶和知識整理。長期來看,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更加牢固地記住所學的知識,真正地理解而非記住知識。這就是思維導圖的優勢。
另外再上一張圖,讓你看一下我是怎麼學習的。

學習的工具是一台電腦,一台擴展顯示器(ipad,建議橫著放,我這是為了擋住視頻logo才豎著放的)。用alt+tab可以快速在網課視頻(用空格和後退鍵控制暫停、回放)和思維導圖(空格鍵編輯、tab鍵子主題、enter鍵下一個主題)間切換,完全不需要用滑鼠,非常高效便捷。如果是讀紙質書,一台電腦+一個書架就可以了。


這個問題問的好。
我做了一年的思維導圖,私以為要講效率就不要考慮思維導圖了,但是要想將內容融會貫通,那非要做思維導圖不可。
小到一篇文章,大到一本書,都可以畫一張圖。但光畫出來是不夠的,更主要的是反覆理解,反覆修改,直到結構清晰,脈絡通順,乃臻佳境,這時樓宇已經在你心中,書就可以扔了。
這就如同練武之人,打通了任督二脈,攀上了武學巔峰,進了四兩撥千斤的瀟洒境界。
題主可自行體會下要達到這個程度還能談得上效率么。當然,也不乏能人理解力驚人,效率跟效果齊飛。。而且用的多了,邏輯思維得到鍛煉,畫起來也更快。
總結來說,初做思維導圖不求效率,但講效果。從長遠來看,它的效率也未必就低了,理解透徹了反倒不消太多時間去重複無用功。

希望我的回答與你有益


高中的時候,我的數學和物理很爛,高一高二數學基本一上課就睡覺,物理每次上課老師都說我來說你來寫,不要問為什麼,弄得我對物理完全提不起興趣。高三那年突然覺悟,覺得再這麼混不行,於是拚命啃書。才開始啃的時候沒啥方法,一股腦往腦袋裡塞,覺得很混亂,後來覺得這樣不行,就開始先看目錄,再看章,節內容,以拉框架的方式做筆記(當時還不知道這叫思維導圖),大概花了7個月的時間,把一些東西基本弄清。記得高一高二我的物理只有2/30分,滿分120分,後來再考試基本上100分,數學記不很清了。再後來考研的時候也用這種方法,專業課和政治完全沒拖我後腿,就是那個英語呀(好可惜)。到現在還受益於這種讀書方式,能夠很快抓住書中重點,弄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書中脈絡,複習時很利於梳理,而且記憶深刻。


效率低,但效果好。

之前讀書都是看完就看完了,沒什麼印象深刻的知識點,也沒什麼波瀾壯闊的情節,其實也是怪我自己腦子不好使,看到的東西下一秒就忘了,記憶力都比不上一條魚。

但是這樣讀書的效果有時候和沒讀其實也沒個什麼差別,尤其是在看特別實用的工具書的時候,走馬觀花得看完不光沒有答疑解惑,反而新增了很多疑問,真是想不開得自己給自己添堵。

後來開始嘗試使用思維導圖來做讀書筆記,幫助我進行理解和記憶,我以為自己會如有神助茅塞頓開無人能及,結果,除了看書的速度慢了下來,確實也差不多吧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一般都是使用ProcessOn - 免費在線作圖,實時協作來做讀書筆記,因為這是個在線工具,不用下載煩人的客戶端,記錄之後查看方便,所以就一直在用。

下面是我做的一些讀書筆記,大家可以先簡單看一下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 精進讀書筆記

  • 精力管理讀書筆記

其實我覺得做讀書筆記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在看書的過程中標記重點,並寫明自己的想法,最後將書讀完後開始進行筆記匯總,這樣既有利於自己在讀書過程中有充分的時間思考,也可以幫助自己在讀完後有機會進行新一輪的回顧與反思。

讀書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並隨手記錄很重要,這樣才算是真正讀進去了一本書;然後努力把自己的思考應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當中,這樣也算是真正看了一本書吧。

用別人的智慧來指導自己的生活,想想多覺得賺到了。


我記得以前看過有人介紹用zotero+ Docear 來做文獻的思維導圖整理的
科研文獻資料的高效管理(原創)

作為懶癌末期,我還只停留在單獨使用zotero上


思維導圖是整理思路的工具,不能夠彌補處理接收信息慢的缺陷。比如,讀書讀的慢,就應該去學習如何閱讀,而不是想著用思維導圖就能一下子成為讀書小能手。如果本身讀書讀不明白,畫思維導圖反而是浪費時間,因為信息之間的構架的是一知半解的時候胡亂堆砌的。
所以,思維導圖用來複習,或者整理熟悉的文本,信息最佳,因為可以讓人對整體的知識結構有一個把握,還可以更直觀的連接不同的知識點,是一種有效的整合信息,而非獲取信息的方式。


我覺得效率不見得高到哪裡去,一開始不熟練反而會很慢。但是思維導圖的價值在於記憶深刻、過後更容易記憶起。


晚上答
還沒有開始答就收到了一個贊,謝謝。
晚上試著用手機答了兩次,每次寫到一半的時候就「知乎已停止」,知乎你好樣的。
電腦開答,內容不多,只是希望能讓題主增加一些了解。
首先,

手機拍得很模糊,將就著看吧,東尼·博贊的《思維導圖使用手冊》。
若是說理論依據,書中提到了不少,比如提到了羅傑·斯佩里與羅伯特·奧恩斯坦關於大腦方面的研究,還有更多的用於佐證的實驗與理論。也有一些案例,比如愛德華·休斯的成功。
大體來說,書中認為,人的大腦在記憶與思考的時候不是線性的羅列,而是通過不斷地鏈接,或者「聯想」來達到目的。就像這樣

像素太渣,請再次原諒我
「思維導圖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以動態的形狀和形式,模仿了顯微鏡下的腦細胞,目的是使大腦快速,高效,自然地處理工作」。
書中也提到了很多關於學習的方法,比如複習的技巧與理論

明天我就摔手機
這張圖意思大致是根據記憶曲線來制定個人的複習方式。
嗯,書里的內容就說到這裡。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沒有很好的學習技巧,感覺學習事倍功半,那不妨去嘗試這種學習模式,我個人感覺比較有效。
以上,不條理,但希望對你有幫助。


思維導圖雖然有用,但是效率低效低效低效,重要的話要說三遍!


認知科學家研究了類似思維導圖的方法:概念圖。結果發現,概念圖法非常低效。120名被試中有101名(84%)被試的測試成績均為提取練習優於概念圖。非常有意思的是,人類的元認知錯覺又欺騙了多數學習者。75%的學習者認為,概念圖學習方法優於其他方法。實際效果差,但人人偏偏以為「概念圖」方法學習高效。

這是一個極其經典的認知科學研究,所以發了頂級期刊Science。這個研究出乎所有人意料地證明了,我們與其在輸入端,反覆浪費時間,比如從小習得的學習迷思:精讀課本,反而不如在輸出端浪費時間。


參考來源:陽志平 開智對談四十講


用思維導圖來做讀書筆記,剛開始是一個比較麻煩,同時效率比較低下的一件事。但是一旦學會,上手之後,做起來就比較簡單了。即便是製作思維導圖有一定的困難和麻煩,但是做好之後,會讓你對你閱讀的這本書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甚至會激發你的一些靈感。

下面簡單的說說我的一般思路,如果有幫助,可以參考:

首先是讀書,一般讀完一章之後進行一次整理,如果是整體性較強的書籍,並且在短時間內可以閱讀完成,可以讀完全書,然後再製作思維導圖。(你可以一章就做一個思維導圖,也可以一本書做一個思維導圖,具體根據書籍的質量和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第一步:根據你的需求(比如:了解作者的思路、記憶書本的主要知識、閱讀感悟整理等等),有目標、有側重點的構建思維導圖。也就是確定思維導圖的主要風格,你將做一個怎麼樣的思維導圖。

第二步:構建思維導圖的基本框架。書名、或者書籍的中心思想就是這個思維導圖的主題(可以用圖畫的形式展現)。然後你可以參考書籍各章節的標題(不一定非要按作者的章節順序,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收穫,自行整理處你自己的思路),自己總結提煉出對應的主要關鍵詞,作為思維導圖的一級主題。

第三步:錄入各章節重點內容。在閱讀的時候,你應該已經發現、勾畫和批註了一些重點。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知識點,理解再提煉,以最精鍊的文字或圖畫,鏈接對應的一級主題。後面的細化分支也是一樣,可以一步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細化。

注意,製作讀書筆記,不能只是一味的照搬書本、作者的內容,一定要學會理解、整合成自己的知識。製作讀書筆記的思維導圖一定要學會提煉關鍵詞。

思維導圖不是簡單的做好就算完事了,就可以丟到一邊了,大腦不是計算機,遺忘是難免的,要定期的進行回顧、複習。

關於思維導圖的簡單學習(比如如何構建思維導圖、提煉關鍵詞等),可以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裡面有思維導圖的簡單訓練。也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速讀記憶),後面我會系統的講講關於思維導圖的內容


別扯了,如果你想學怎麼樣都能做讀書筆記,如果你根本不想讀,就算讓你做什麼思維導圖,你也做不好筆記


方法不過是一種手段,重要的是要做什麼?怎麼做?
很多人就像一個故事說的,想把一幅地圖掛牆上,然後去找螺絲釘,然後又找鎚子,又找各種亂七八糟的東東,東西找齊了,忘了自己想幹什麼?
完全本末倒置嘛,我覺得方法是在實踐中獲得的,你先看書,然後看著看著就知道怎麼看了,mindmanager我用了快5年,有用,但不推崇。
說句題外話,我還是喜歡原始的讀書方式,對於電子設備學習總覺得很難深入,在豆瓣上的書一定會買一本到2本回來(特別有價值的一本邊讀邊畫另一本收藏),很少在手機上看,對視力不好是其次,主要是會逐漸讓人喪失長閱讀的能力,精神集中注意力幾分鐘,你看微博微信那些產品的設計就能理解移動互聯網對人的影響,有點像時間黑洞,你在裡面遨遊了很久,卻了無所得,看書一定是點起小檯燈,在夜裡把手機關了,電腦關了,然後靜靜的讀,讀到殊勝之處,提筆寫上幾句,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這樣。


我是如何使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

1.讀一本書時,你是從頭到尾畫一張還是多張?

(1)手繪的話,需要在家或公司,只有這些地方才有彩筆和A4紙,目前沒有隨意帶著彩筆和A4紙的習慣;

(2)手繪完一本書,要修改很多次,基本上都是多張。比如經常會畫著畫著就空間就夠了,但分支錯了。用錯筆了,內容重要程度分解不對,寫錯字了。

(3)手繪時非常花時間,有時會比我讀完一本書時間還長,必須準備2小時以上,如果書比較精彩有時會花上一天或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2.讀書讀到哪個階段開始繪製了?開始前、讀完、還是一邊讀一邊記?

除了小說只讀1、2遍,大多數的書只要做筆記最少讀2遍,先把書看完第一遍,對全書的內容和框架有個了解,閱讀第二遍或第三遍時開始做筆記。

3.你是側重梳理書的大綱、還是記錄要點,或是記錄自己聯想到的想法?

a. 整本書是思維導圖筆記,看到不錯的就放在思維導圖裡, 最後從新梳理大綱,按自己的理解從新調整。

b. 針對某個細節,書中說可能會非常精彩,這時把書中的部分內容摘錄做成讀書筆記。

c. 剛開始時是記錄要點,在後果整理時會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一般做思維導圖時,如果書非常好,我也有充分的時間會進行4、5遍的調整。

第一遍開始把書中所有的要點都做出來。

第二遍自己的理解對做出的思維導圖要點做成整合和調整。

第三遍開始進行刪減只保留對自己有用的部分。

第四遍把這個導圖按照7W3H的方式從新做一個思維導圖

第五遍把這本書的內容放到自己個人行業的知識樹,進行補充和擴展。這個知識樹通過閱讀、實踐和自己的反思積累而完成。

一般情況下,是根據實際情況和時間對這幾個部分進行相關的調整和整合,按不同情況可能保留二、三個版本。希望自己能達成目標。

4.你是用手繪的還是其他工具?

(1)剛開始學思維導圖時手繪,現在比較懶,用工具軟體多一點,目前基本上都是在電腦上,正在嘗試在平板上做思維導圖.

(2)手繪:在動手的過程中全程參與進去了,印象深,很長時間都不會忘記。如果現在手繪只會對內容非常不錯的書進行手繪。手繪不適合過於複雜和簡單的書,最好難異適中。另外手繪比較花時間,必須準備足夠的空閑時間。

(3)用軟體,便於修改、整理和保存。自己用基本上不加圖像,如果是為了培訓、開會和演示,要盡量花些時間加入合適的圖片和顏色,有時會用imandmap 導入或重畫一遍,這個軟體的效果類似手繪,比較不錯。

5.畫完後的思維導圖你如何保管?電腦文件夾?把紙張夾在書里?

(1)把最後一張比較完全的手繪放在文件夾里統一保存起來。

(2)把手繪的內容拍成照片,起個名字,分類保存

(3)完成這本書的思維導圖之後,分類保存

6.下次再看這本書之前你會馬上找以前畫的思維導圖來看嗎?

(1)看書前不會,一般在看書的過程就會對相應的內容有個判斷。

(2)如果在電腦前,看完第一遍之後,會找出相關的思維導圖知識樹,看看以前對這方面的了解,然後更有側重的閱讀和做筆記

7.最後說一下自己對思維導圖筆記的看法:

對我自己來說思維導圖筆記的作用是幫助自己深入閱讀,在完成思維導圖筆記的過程中,整理歸納書的要點,梳理書中的整理框架。特別在建立分支時,主要是用短語和詞,而是不是句子。這時就需要考慮這段話的關鍵是什麼,怎樣用更簡練的詞和短語把給表達出來。當整理完書的要點之後,再從整體上來考慮全書的結構是否合理,按照對書的理解,從整體角度,對內容進行從新排列組合,讓這些內容更清晰、更有邏輯性。諸如以思維導圖原理製作的精英特大腦訓練法是一種展現個人智力潛能極至的方法,將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進記憶力、組織力與創造力。它與傳統筆記法和學習法有量子跳躍式的差異, 主要是因為它源自腦神經生理的學習互動模式,並且開展人人生而具有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學習特性。

對於大多數的書而言,當你完成這樣的步驟之後,多重複幾遍,會讓你理解的更深入一些。

如果說閱讀一二遍之後,只能吸收書中內容的30%,那麼做完思維導圖筆記和其它筆記後就會達到50%,完成一個大的主題閱讀之後會達到70%。再加入跟其它人分享(包括向別人講述)和實踐才能達到90%。

你一定會問:為什麼不是100%?

很簡單,任何單純而孤立的閱讀都是一種很淺薄的吸收。對我來說,不經過長時間的整理和思考。沒有形成整體的系統框架,缺少自己的觀點,無法跟實踐相結合,不能清晰而深入的表達就是一種淺閱讀。


初期效率低於普通筆記,
中期可能持平,
後期基本不用動筆,翻書時自動根據目錄,章節構建。

思維導圖的長期才有效。


能提高效率,但不見得有好結果。
思維導圖給的只是一種框架,再詳細逼真也不能完全體現書本原文要傳達的思想。
不能脫離書本研究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也不能超越書本的地位捨本逐末。


用過一段思維導圖,甚至用來做過現場重建的報告,基本理清一個兩人被殺、多人做案的過程,但用的次數並不多。
思維導圖有很明顯的好處,圖像化、非線性、脈絡清、整體觀,符合大腦這個並行處理器的運算特點,用來學習一門知識時可以快速把握基本要點,對於基本要點內二三級要點也有助於記憶。
也有缺點,因為要點永遠只是要點,並不是這門知識的全部,而且體現不同要點之間的邏輯關係的能力也不足,在這點上,感覺不如關聯圖。
制定計劃、彙報材料時,思維導圖用處更大,因為我們需要傳達的可能只有要點,又能避免普通幻燈片缺乏脈絡的缺點。
可以合用甘特圖什麼的,挺好用。


思維導圖可做歸納總結用,可作為規劃安排用。也可用於小朋友背書,寫作文,,企業經營思路規劃等等……

單說背書學習,整本書如果你用思維導圖手繪出來,那這本書你絕對已經ok。。。
已經實踐的讓我的學生用它來背課文,,ok。。。用它寫作文,ok。。當然我們家學生也很聰明咯。。。


所有的關鍵在於:用 還是 不用。。

本人已懶癌症後期,,但是工作安排什麼的就畫畫導圖,效果比一天天寫出來好。。。


主要是結構比較清晰,比較適合複習 、


很好用


令你更加專註


推薦閱讀:

如何將 Kindle 標註筆記導出到印象筆記(Evernote)?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底想告訴讀者什麼?
2015年您的讀書清單有哪些?
如何評價巫鴻的《武梁祠—中國古代藝術的思想性》?
如何評價美國女作家卡羅琳·帕克絲特的《巴別塔之犬》?它給你帶來了哪些思考?

TAG:學習 | 個人知識管理 | 認知科學 | 讀書筆記 | 認知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