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材污名同性戀,女生起訴教育部」一事?

《高校教材「污名」同性戀:教育部拒公開內情》
《高校教材「污名」同性戀 女生起訴獲立案》
《教材若出錯由誰來管--社會--人民網》

  因高校教材將同性戀污名化,廣東女同性戀秋白等人今年向省教育廳等機構舉報,向教育部申請公開高校此類教材的監管信息,教育部未答覆,於是她把教育部告上法庭,目前,北京市一中院近日受理了起訴、決定立案。

  今年3月份,基於對自己性傾向的疑惑,秋白特意前往學校圖書館查閱相關教科書卻發現高校心理學類、心理健康類教材存在污名同性戀的情況。同性戀不是病。2001年中華精神科學會發布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以下簡稱CCMD-3)認定同性戀作為一種性傾向不再是病態。然而,在CCMD-3發布之後陸續出版的高校教材中,仍有不少教材將同性戀視為病態進行描述。


  秋白表示,「教材直接將同性戀病理化,不屬於學術自由,而是同性戀在被忽視的話語權下加之教育部門監管缺失,造成教材出錯無處問責的局面。」3月份開始,秋白走上了針對教材污名化同性戀的維權之路。5個月後,她的起訴最終立案。

----------中大相關微信訂閱號的新消息----------------------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AxMzcyMA==mid=208881630idx=1sn=95b38ebb6b67e12603fbd38e46b23a85scene=2srcid=jyC66ISbPlrqZXQNzjIo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願秋白同學挺住!希望有志夥伴可以幫助她。


新聞中的教材是我們大一時公共課《社會心理學》的教材。
剛好,今年暑假,我在調查我校同性戀群體生存現狀時,不少同學同樣向我表達了教材對同性戀的定義錯誤、太落後了的意思。

教材中的觀點是:原發性同性戀等同於性別認同障礙者,正常按照社會期待打扮的人都不是同性戀。
即:同性戀都是一群異裝癖,是可以矯治的。
這麼明顯的錯誤,恐怕隨便問一位異性戀網友,他也會笑著告訴你:不對,這種定義不對。

這個錯誤能被這麼多學生髮現,足以說明是一處十分明顯的錯誤。2001年,我國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中移出後,這個錯誤在我國教材上延續了15年之久。

課堂教材有問題,也許只是一本教材審查時忽略了。但是,竟然有50%以上教材出現如此明顯的定義錯誤。一個錯誤的學術術語定義如此廣泛、長期地存在於教科書上,這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是對毛澤東思想的一個定義錯誤,請問教育部會放過嗎?

學術錯誤沒有孰輕孰重。
學生髮現普遍存在的錯誤,向教育部門反映,這不僅僅十分合理,更值得被稱讚、鼓勵。
面對學生的反映,我們的教育部門是如何行動的呢?
不!回!應!

請問教育部:
1.學校是追求真理的地方,對不對?
2.中國教育要實現現代化,對不對?
3.那麼為什麼連一處落後的、錯誤的知識觀點也不願意公開回應?

一個同性戀問題,我們的教育部門也不願說真話,不願回答,這如何讓我信任?當我在學習的時候,我如何相信我學到的東西不是荒唐的錯誤?
不回應就能代表這個問題過去了嗎?
絕不可能。

按照1992年美國衛生與健康委員會的調查,每20個人中,約有一個同性戀。中國目前已有約2000萬同性戀,到2025年,將超過3000萬。
這個數據代表什麼?
人有兩個基本需求,如果不解決,將引起社會動蕩。
第一是吃飯,中國政府21世紀前最偉大的貢獻就是解決了十億人的吃飯問題。
第二是性慾。中國的性解放運動實質上已經在興起了,從你發出「約否」那一刻、從你質疑處女情結、從你在超市第一次拿起衛生棉條而不是衛生巾時,你就自覺不自覺地加入了性解放運動了。

3000萬同性戀,上億男女光棍,這些人如何解決生理需求?只能用約來解決嗎?每次都能約到嗎?強姦、性騷擾是否會因此增多?同性戀如果和異性戀結婚引發了更大的社會問題怎麼辦?
話說到這裡,我們離2025年還有10年的時間,但是,政府直到現在,同性戀三個字,連公開地提也沒提過。

我只能警告我們的政府機關:這不是30年前的中國,現在有互聯網,有手機,有微博,有知乎……不回應、不正視,將留下隱患。既對反對者交待不清,也無法向支持者交待。
如果不妥善解決同志問題,極大可能,自由從中國同志群體解放開始。

為什麼我這麼說?
新聞中的秋白,代表的不是個例。
中國同志群體有以下特徵:
1.身份認同性
2.群體認同性
3.權利意識強
這三點,實際上是非常符合自由主義思想的。
我們再看以漢娜·阿倫特為主定義的公民特徵,是否與同志群體的特徵幾乎完全吻合?
1.公民是不是認同自己的公民身份?
2.公民這個群體是否認同自己?
3.公民是否具有強烈的權利意識?

新聞中的秋白怎麼行動的?向主管政府部門反映,向法院起訴教育部。請問:這是人民的抉擇,還是公民的抉擇?
中國現在有多少同志大學生,就有多少有權利意識的同志。
中國現在有多少大學生,就有多少有權利意識到年輕人。

這不是連篇累牘的宣傳稿就能改變的,就連馬克思主義哲學也說: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規定了人們的活動要受規律性制約,而規律是一種必然趨勢。
我們連殘疾人都要關懷、都承認他們和我們是一樣平等的人,同性戀是只是喜歡同性而已,我們就要打倒他們,就不承認他們的權利,就不接受他們和我們一樣地活著,這說得過去嗎?

並非戲言。
在我的調查中,有幾點讓我震驚,第一,大學生同志的數量超乎我的想像;第二,絕大部分人因為大學的包容度、和對真理追求的背景,在大學裡認同了自己的同志身份;第三,絕大部分同志都希望社會認同自己的身份,這實際上就是在追求群體的權利了。

主流觀點認為,2025年以後,中國的社會發展程度將是中國同志婚姻立法運動的高峰,我認為是有道理的。
但同時,我也希望政府不要畏懼問題,勇敢地回應,社會不會因為你一句話就全變成同性戀。我是異性戀,我期待的,其實是政府的一個態度。歷史的前進向來不是一方的事,不是政府忍辱負重地在幕後沉默著就能完成了,秋白起訴被媒體曝光,實際上已經在發揮作用。
真正的大國心態,對內也要包容。

以及,希望大家不要一味罵政府,覺得政府腐朽得很。
我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不少同志權利組織的運營資金其實是政府撥款的。每年兩會的同志權利提案是發揮了作用的,政府已經前進了一步。
政府,別怕,相信我們的智慧,把你們做了什麼說出來,謠言就沒有力量。

最後,希望反對同志者不要直接給個結論、謾罵,這是非常低級的辯論,請翔實地寫出你為什麼批判。
我們的辯論,將為上層提供更好的行動依據。


親愛的朋友們,抱歉現在才回復。今天收到了好多朋友加油打氣的信息,心裡好感動!我突然覺得同志平等權益的實現越來越有希望了,因為有每一個人的支持和行動。希望大家繼續參與「停止教科書歧視同性戀」的行動,關注微博@同志平等權益促進會 和微信公眾號LGBT權促會


作為一個新人和小透明,真的很感謝有這麼多贊和支持嗯!
我參加學校里的演講比賽講的是同一個主題,雖然真的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比賽,可我突然覺得為自己所堅持的發聲真的是一件讓自己雞皮疙瘩滿身的事情也是真的好開心好開心(? ̄? ??  ̄??)

突然有這麼多贊我是真的好激動呢,就突然還想跟大家說點什麼。

同性戀一直以來都是被討論的話題,也從來都不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

說來,讓我在同性戀這個話題上,真正的有了感性而非空洞的認識的,是我的一個前男友。我談過一段戀愛,我喜歡過一個人,他是一個同性戀。,故事開頭聽上去應該十分糾葛且蕩氣迴腸對嗎,但其實真的是一個有些普通的故事。他在我經常去的一家便利店裡工作,我對他一見鍾情,當然,他並沒有欺騙我他的性取向,而是在我剛剛接觸他的時候就非常直接的告訴了我他的情況。
他和男朋友分開了,他們約定都試著去過一種在這個社會普遍道德評判下相對普通一些的生活,也就是嘗試著和異性香醇。也約定著如果都失敗了,那就努力工作努力學習直到他們的能力能夠支撐他們在一起。
我剛巧遇上了他的嘗試階段,我也是真的很喜歡他,於是我們就試著在一起了。他在談戀愛的時候對女朋友是盡心儘力的溫柔,十分紳士,關心的恰到好處又面面具到,只是他可以給你一件外套,可是沒有辦法把懷抱的溫度給你,他對你很好很好,可以看得出他的努力,可是可以清楚的感覺到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很短暫的一段時間後我們就分開了,他很不好意思的告訴我他沒有辦法讓自己喜歡上女孩子。失戀的時候我有過傷心,想過責怪他,可是責怪他什麼呢,他沒有欺騙我,我也是心甘情願的和他在一起,他也並非沒有付出過努力,那麼怪什麼呢,也許應該怪的是他承認性取向時的坦然背後經受過的偏見嘲諷,也許應該怪的是他三言兩語的道出的自己的故事時輕鬆的語調之下掩蓋的那些戳著他脊梁骨的惡言。他只是和另一個人相愛了不是嗎,他溫和而紳士,可為何他需要承受這些呢?

其實知乎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平台,我也總能看見很多激勵別人的暖心貼,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以為我們國家的同性戀社會的尊重程度是很高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直到我在一個關於艾滋病的新聞下,看見很多不堪入目的對於同性戀的不理解和辱罵。
2015年,根據科學研究院的平均統計,中國大約有7000萬以上的同性戀者。這是7000萬個鮮活的生命,7000萬個獨立的人。然而二零零一年,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不再將同性戀者統稱為精神病人,但「同性戀」卻還是被歸於「性心理障礙」條目下。柴靜在看見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他們和其他人一樣工作、上學,努力活著,但他們不能公開身份,絕大多數不得不與異性結婚,大多建立感情情感的社交場所是在公廁或是浴池,但那樣的地方不大可能產生愛情,只能產生性行為,而且是在陌生人之間。 在沒有過去和未來的地方,愛活不過來,只有性。」與陌生人發生性關係在我們醫學生看來甚至普通人看來是最不安全的了,這很容易感染很多疾病。可是張北川教授,中國最早研究同性戀,也最有成就的一個教授說,「和陌生人發生性關係,對於同性戀者來說有巨大的好處,這個好處就是安全。」什麼安全?同性戀身份不被發現的安全。
艾滋病的傳播方法很多,吸毒,母體,血液,嫖娼等等等等,可同性戀性在傳播行為中連十分之一都占不到,可同性戀即會導致艾滋病這樣一個觀點卻被有意無意的放大,進而讓社會對他們似乎有了更加合理的迫害的理由,甚至在尋求醫療幫助的時候,他們情願選擇說自己染病的方式是因為嫖娼。可正是由於社會的偏見,導致他們無法擁有固定的伴侶,很多人選擇一夜情,並且因為得不到很多正規的教育導致他們也並不明白很多的安全措施,是我們把他們推入了這樣的境地,卻反過頭來用另一張嘴臉大力的譴責唾棄。
那些藉由宗教的名義,頂著上帝頭銜的人們,上帝教我們愛人,而不是灌輸仇恨。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是世界十大教堂之一,卻也是義大利犯罪率最高的景點之一,導遊告訴我們,這些人整日偷盜,禮拜天的時候去教堂做禮拜,感覺就這樣被上帝寬恕了,他們心安理得的這麼活著,上帝願意寬恕這些犯罪的人,卻要懲罰那些只因性取向是少數就被當成異類的人嗎,他們頂著上帝仁慈的光環,卻向世界輸出著人性的惡。

評論里有人說,同性戀的合法是一個很有力的行為。我發現之前可能確實我有些偏激了。可是我確實真的很擔心。在德國這樣一個人權得到極大重視的地方,那些可以合法的領證生活的同性伴侶,在社會福利上卻沒有法律的保障。2015年6月28日,同性戀婚姻被裁定合乎美國憲法,在這個50個州同性婚姻都合法的地方,他們有一句話叫今天領證明天下崗,他們租房,貸款,社會福利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著限制,忍受著不公。畢竟我們國家不管遊行還是集會都是很難實現的,我怕高舉的彩虹旗帶來的不是一呼百應的支持,而是有人藉由這個機會引發社會的暴行,進而給同性戀再潑上污水。

評論里還是有人怒斥諷刺著。其實我們都明白未來將是一條充滿荊棘的路,可是困難出現我們就想辦法解決,阻礙出現我們就努力去排除。在北京,在上海在很多地方其實都存在著多元化的同性戀平權組織,他們有的致力於公共教育普及,有的致力於家庭認同,還有新媒體等等等等。每一點每一滴,甚至於也許你說出的一句話,可能都能成為這世界上某一個角落裡正在飽受孤立無援煎熬的人的一點支撐。

其實最後最理想的狀態,並不是需要支持,需要鼓勵,需要理解,而是一切高舉的旗幟都不復存在,經常有人告訴我,他們不一樣,對,這世上尚且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又怎會有一樣的兩個人。可是又都一樣,一樣的尊嚴,一樣的權利,一樣鮮活的生命,一樣平等的愛情。不需要任何特別的對待,他只是另一個和我一樣的人。
評論里有人指出了同妻和形婚不同的錯誤,很感謝很感謝嗯!是我的錯誤,我已經改啦,也希望如果還有其他的錯處大家多多指點。真的真的很感謝有人支持我,很感謝大家願意看我這麼冗長的回復嗯!?(????ε ???? ? )
我也會加油的!
願一切都好??

--------我是第一次發好激動的分割線----------------
看到微博上那個話題的時候,突然覺得有什麼梗在了胸口裡。
然後沉默了很久很久。
說來也巧,前一天剛跟一個微博上的同道人士聊過這個話題,她跟我說,性取向其實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有一些所謂的yy的cp黨,太高調,終究不是好事。
剛入腐門我記得是那個時候看網球王子,有朋友說,你看那些美型的男人在一起多有愛等等,久而久之陷入不可自拔,像花痴一般尖叫龍馬傲嬌受諸如此類,也曾和人撕過說怎麼可以歧視他們他們才是真愛之類之類,直到有一天,初中一個和我一起腐的人發了一個GV給我,裡面的兩個男主確實不是那麼的好看,那時候我突然覺得有一點噁心。我還記得那時候有一對很有名的真人同性情侶夏河和洛洛,兩個人長得都很精緻,獲得無數人的支持大抵就是你們都好帥好般配,然後我看到了普通的一對同性戀照片下長得這麼丑也好意思同性戀真是變態甚至更加惡意的話。
現在想來我是那麼的為過去那樣的自己感到唾棄。
七月中旬去了一趟歐洲,在法蘭克福的市政廳前有一個很有歷史的羅馬廣場,當我看到彩虹旗飄揚的時候,我猛然間有些熱淚盈眶。我可以想像導遊所形容的這個不大的廣場容納幾萬人為同性戀集會,遊行的場景。法蘭克福的市政廳就在廣場前,政府官員只能從後面的小門進入辦公,前門除了參觀使者來訪,更重要的作用是為了公正結婚舉辦婚禮。在這個同性戀婚姻合法的地方,他們可以穿著正裝牽著愛人的手,走進市政廳公證,再出來接受市政廳前朋友,家人,經過的行人的祝福。
當我越來越深入的了解這樣一個人群,了解LGBT,了解一些故事,我越發的明白,與其說需要我們去支持同性戀,不如說我們應該認可尊重每個人自由選擇的權利,只是同性戀恰好是那麼突出的一個矛盾點。
那些攻擊變態噁心,攻擊說不符合倫理,不符合自然法則的人,我有的時候很想問,什麼是自然法則?同性戀到底和異性戀有什麼本質的不同?我想了想,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不能夠繁衍後代吧。那麼是不是可以推定,自然給人類的法則有一條是男女必須結合繁衍出後代嗎?那麼那些選擇丁克的家庭,那麼那些因生理的殘缺而不孕不育之人,那些選擇單身終身不婚不孕之人都是不應該存在的嗎?都是應該被辱罵,被驅逐,被逼迫,被殘害的嗎?是誰給了你懲罰別人的權利,是誰給了你決定他人生命的權利?
我去了解過那些同妻(gay的老婆),同夫(les的丈夫),他們的基本的夫妻生活得不到滿足,他們長期忍受家庭的冷暴力,他們無法享受愛情,幸福,有的甚至會促生一些家庭熱暴力的發生。你以為他們是一個小群體嗎?同性戀人群中近八成都會選擇這樣的帶有欺騙式的婚姻。不可否認,這些騙婚的人真的非常可惡,應該得到譴責與懲罰,他們可恥且不負責任。
可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想想,是什麼讓他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倘使我們可以平等的看待他們,倘使我們可以祝福他們的愛情,倘使我們在街上看見他們親吻,牽手,就像看到普通的情侶一樣羨慕他們的愛情,又或是在其中一個幫另一個系鞋帶的時候可以如常的捅捅身邊的男友,撅起嘴像他撒嬌說你也想要這樣的寵愛,倘使年三十可以其樂融融的兩家人坐在一張桌上,自然的可以喊愛人的父母,爸媽。不排除那些就是道德敗壞想騙婚從而騙一個孩子的人的存在,但我想,或許他們中會有一群人有不同的選擇,可以擁有更好的人生。
這些是單純出台同性戀婚姻合法就可以改變的嗎?不是,他需要極大的人民的認可,需要思想真的達到了那個層次,所以我始終是不支持網上那些要求中國認可同性戀合法的言論,你給了他們莫大的鼓舞,讓他們興緻沖沖的跑去領了這張證?然後呢,被歧視,被排擠,被指責,被辱罵所殺害。他們需要的是一張紙嗎?如果可以自由的行走在陽光下又何須那個本子的憑證?然而思想來源於哪裡,來源於教育,當被教育者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那時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將引導著社會的走向。
可是教科書卻選擇告訴學生,同性戀是一種病,他們是畸形的,他們是等待被拯救的,不僅違背了醫學知識是一種愚蠢,更是一種愚昧。學校在秋白學姐選擇發聲的時候恐嚇,威脅,甚至私自將秋白學姐的性取向告知家人,令人噁心與悲哀。
我不清楚秋白學姐此刻的內心想法,我也不清楚她又將要面對多少的挫折,但我想,作出這樣選擇的姑娘一定是一個勇敢堅韌的人。我是那麼由衷的希望,她可以平安的度過所有的難關,贏得尊重,贏得勝利。
想起無數曾經我腦海中湧現過的何必堅持爭論爭取,只要自己不做出傷害他們的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保持沉默的想法,覺得自己可悲又可恥。
我太明白我是普通的,我是自不量力的,我是矯情的,我是幼稚的,可我始終捨棄不下心裡那個改變社會一些假醜惡的想法,哪怕改變一個人。誰又規定只有超凡者才配那些遠大的理想。
我也不知道能堅持多久,因為我太明白我似乎現在還沒有那樣強大的內心可以為捨棄一些為理想獻身。我又似乎沒有那麼強的能力可以說我不怕任何困難。我的力量也薄弱的讓我無法保證一定能做成什麼,唯願能一直守住這顆心。我還沒被強迫被逼到牆角不是嗎?何必選擇自己妥協。
願意看到這裡的人謝謝你們願意聽我亂七八糟的廢話 並非說教,只是想表達一點自己的想法。只願一切都好。??


同志們,讓我們一起團結起來去支持一下燕子和秋白好不好?她們已經很不容易了,敢於為中國同志發出自己的聲音,這得承受多大壓力啊!我們就算不能衝鋒陷陣走在同志維權的最前沿,起碼也得支持一下她們,表示我們與她們同在!讓英雄知道她們不是在孤軍奮戰!當事人叫秋白,負責聯繫的人叫燕子,上午我給她們發了鼓勵簡訊,然後問她們有什麼需要幫助嗎,她們說我們的鼓勵對她們來說很重要,謝謝我們!她們現在也很需要支持和幫助…如果大家想為同志維權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大家可以加她們微信,有問題大家可以共同探討!到時候如果她們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我們也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她的微信號就是她的手機號。另外當事人的手機號碼是當事人自己在微博新聞上已經公開的(圖一),圖二和圖三是我和當事人今天上午的對話截圖


再一次感受到了倖存者偏差


這應該是個行政訴訟,所謂民告官,該女生是因為要求教育部提供監管信息而教育部未回復的不作為的行為起訴的。完全有理有據。

既然立案了就等著看結果。之前有一個北大女生告三部委不提供有關信息的事件,雖然沒有立案,但在那之後三部委有關人員還是把她所需的信息以各種方式給她了。

————

那些問怎麼污名化的人,你可以去法庭聽聽原告是怎麼陳述的。中國有個毛病特別突出,就是人人以為自己是法官。

記得之前有一個電擊治療同性戀的案例,原告應該是勝訴了,法院審理中也提到了同性戀並非精神疾病這一點。

不管這個案例的結果會怎麼樣,我想總會有一些教育意義。點贊!

————

看到不少回答在刻意割裂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我感到很不解。在同性戀沒有真正的取得平等權利時,往往還是一體的。我上面提到的電擊同性戀的案例是一個男同性戀告的,使得最終法院對同性戀治療機構的合理性做出了否定。難道這樣的結果對於女同性戀沒有幫助嗎?

大家如果要各自爭論到底男同還是女同在爭取權利這一塊出力更多不覺得讓人看笑話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小致
鏈接:聽秋白的女友聊聊,秋白起訴教育部是種怎樣的體驗? - Yummy女性社區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秋白進京


此時離秋白第一次公開站出來反對教科書歧視同志已經過去了8個月,中國,「中華精神科學會」也已在2001年第三版「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中,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分類中刪除。但同性戀與異裝癖、戀童癖依然被不少教材認為是「一丘之貉」,是精神疾病。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在這8個月里,這個90後的女生為了糾正目前我國教科書中存在的對同志的歧視現象,接連經歷了與廣東省教育廳、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等多個部門、機構對話的一連串過程,直到今年8月,當她向教育部申請公開其對此類教材的監管信息,但在法定期限內未獲回應後,終於把教育部告上了法庭。

在這個過程中,她個人也經歷著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自己所在高校向父母出櫃的震蕩。複雜的個人遭遇,折射的是同志議題在中國當下的尷尬,和追求平等所要面臨的重重困境。

今天,秋白及律師與教育部政策法規司、教育部辦公廳兩位工作人員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進行庭前談話。法院表示,希望藉此機會讓雙方當事人在正式開庭前進行溝通。這是秋白向教育部申請信息公開以來,與教育部首次面對面溝通。出庭的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工作人員鄺璐向秋白承諾,將把秋白的訴求轉交給教育部相關部門。

一位普通的女大學生如何進京狀告教育部?我們通過秋白的女友Janeway了解到到了這整個過程的前因後果。

Janeway是一個香港的90後女生。兩個多月前,在廣州念書的她,和秋白在一個同志權益機構的聚會上認識。兩個人都是這個機構的志願者。當時,秋白訴教育部的案件已經被法院受理,在等待著開庭的通知。當時,秋白還在因被迫出櫃而擔憂與自己父母的關係,而同樣關注著這個事件的Janeway,則早在與秋白相識前,就已經在一個「同志出櫃撐秋白」的活動中公開出櫃,和自己的爸爸一起發聲支持了秋白的行動。

觀看視頻,請點下方鏈接~

漫漫長路 同志對話教育部

QA


Q剛認識秋白的時候,你覺得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A:工作時候很認真,也很可愛的人。不怎麼八卦,靜靜的,笑起來很真。


Q被迫出櫃時,她是怎麼安撫父母的,父母支持她出櫃嗎?

A她是被學校出櫃的,父母的態度是不希望她高調,希望她走「平常路」。父母一開始反應比較大,她只能用「拖」來對應。Ta們用ta們知道的方式來愛她,只是大家的認知不一樣,這更突顯了教育和教科書資料的重要性。

我自己的出櫃沒有面對什麼壓力。在我自己還沒確定性取向的時候,我的姐妹已經有所察覺,所以她們對我的性取向都有種心知肚明的感覺。包括她們在推薦給我一些衣服的時候,也會推薦一些比較中性或者小眾審美的類型,不是那麼大眾的。而我的父母,也是在我出櫃前就從來沒有考慮過我會有男友這件事。他們也非常支持反對對同志的歧視,不論我是不是同志。所以我出櫃的時候基本沒壓力。

8月時,一個網站打算拍一個同志公開出櫃的視頻支持秋白,我考慮到當時秋白最大的壓力是來自父母,就決定邀請我爸爸一起來拍攝這個視頻,這就算是我公開對家裡出櫃了。之後11月在香港的同志游*行,我也邀請了父母一起去。

秋白在行動

Q出櫃後你和父母家人有沒有談過出櫃這件事?包括你的出櫃,秋白的「被迫出櫃」。其中父母說的話中有什麼是讓你印象比較深的?

A:之後我和父母沒有特別地去談出櫃這件事,因為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非常特別的,他們好像一早就知道了。主要還是擔心我如果談戀愛了,會不會影響學業。這種擔心無論我是不是拉拉,他們都是會有的。他們也會擔心我(出櫃)太高調,以至於影響了我未來的前程,我自己是願意去承擔這種責任(風險)的。而秋白被迫出櫃,我爸爸也理解秋白的父母一開始處於各種原因相對保守一些,暫時不能接受。

我媽媽很多年前第一次知道我喜歡一個女生,第一個反應是,會不會影響我讀書。我對她說不會,她就不再多問了。包括這一次知道我和秋白在一起,她的反應也還是一樣,希望我能夠合理分配時間。我爸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年香港同志倡導立法反歧視,他的態度是不贊成立法,但是認為政府應該提供一個無歧視的環境,讓同志的少數群體也能平等地生活,包括家暴條例、婚姻法等,都應該把同志的權益包含在內

我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說「發現自己喜歡的是同性後,嚇了一跳,趕緊交了一個異性朋友壓壓驚」,聽到時真是笑死我了。我沒有,我直接奔向新世界的大門去了。


Q你們有談過反對教科書歧視這件事幺?怎麼談的呢?

A:我們在認識的時候,這件事已經處於在等待(開庭)的階段,只能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是要安撫她的父母,包括未來出庭時要曝光秋白的樣子,考慮到父母的感受,我們決定在面對媒體時不露正面。另外還有怎樣讓這個事件更受關注,比如需不需要我作為女友站出來發聲支持等等。同時還要收集更多歧視同志的「毒教材」的資料。

Q對於這件事,你自己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A:一方面覺得好驚訝。我在幫忙搜集「毒教材」的過程中,完全想不到我們的教材是可以寫成這樣子的。另一方面也看到對於這些毒教材的處理方法和香港很不一樣。香港那邊,如果教材出現那麼大的歧視性或資料性的錯誤,相關負責人一定會為此買單。

什麼叫資料性錯誤呢?比如同性戀已經在大陸的法律中去病化了,教材中卻還是把同性戀說成是疾病。還有媒體方面,教科書存在歧視和資料性錯誤,教育部被告,這麼大的事在香港會引起轟動,但是秋白這件事之前卻只有一些公益自媒體在報道,沒有進入主流媒體中。這一次也讓我對大陸教科書有了新的認識,包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材,裡面的教條式說教在香港是不會出現的,因為沒有人可以來指導大學生應該怎樣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選擇應該是自由的,受尊重的。


Q現在看到現場的圖片,許多主流媒體都很關注這個案子,因為涉及到了教育部這種國家部門。秋白之前有想到會受到那麼大的關注幺?

A:秋白做這件事當然是希望獲得更多關注,但我們都希望大家把焦點放在教科書如何去除歧視這個問題上,而不是放在她個人身上。我們希望所有的出版商都能夠更正教材中的歧視

Q現在秋白的父母知道她有女友幺?是什麼態度呢?秋白有沒有說過?

A:現在她的父母知道她在做的事情是正確的,但不希望由她們的女兒來做。他們愛她,很怕出櫃這條路會讓她走得艱難,尤其在中國普遍歧視同志的大環境下,所以他們才希望秋白走容易一點的「平常路」。


Q這個會不會給你們的關係帶來影響?什麼樣的影響呢?

A:不會啦,一開始我就知道她媽媽還沒接受。而且我個人來說,我希望自己的伴侶是願意出櫃的,而不是繼續隱瞞的,雖然我們都知道這條路是很難的,上一輩是很難接受的,但是我希望我們都能陪伴他們一起去面對

因為特別在中國這個大環境下,逼婚的情況非常嚴重,而且是不是有出櫃意願,其實代表了是否認同同志身份,是否自我認同。這種認同感對於自信、自我、親密關係的相處,都很重要。我不是要去責備許多不得不隱瞞同志身份的人,但是我自己會更期待伴侶可以出櫃。並不是伴侶出櫃對我來說很重要,而是覺得是否選擇出櫃,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願意麵對自我、自己身份的態度。

Q關於這個案子,秋白身邊的朋友同學都是什麼態度呢?她有說過嗎?

A她沒有對這個說很多,但基本沒有同學朋友是反對(她的這個做法)的。


Q你的英文名Janeway有沒有什麼特殊含義?

A:是來自Star Trek的名字,星際迷航是一部五十年開始的電視劇,背景是「未來的宇宙探索」,但很多內容都是影射社會問題,並在塑造一個平等社會的未來。Janeway 是星際迷航Voyage 系列的艦長,也是唯一 一個女艦長。她反映當時社會要面對的性別歧視問題,也狠狠的打了殖男癌的臉。我的名字就來自這個角色。之後我也許會和秋白一起,站出來反對歧視同志的「毒教材」。


Q你們都是在關注和實踐反對同志歧視的人,這樣的實踐,會給你們倆的關係帶來一些什麼普通人的關係中沒有的東西幺?

A:我們從一開始就有共同的價值觀,也有共同的目標:相信平等的社會,相信自己的行動能帶來改變,不論多大多小,也act as what we believe。「一起做某事」對伴侶關係來說是很愉快的交流,也能從中更了解對方。

更多精彩內容,來自: Yummy女性愉悅社區
請加qq:2995286831,可申請Yummy社區註冊邀請碼。


為女生點贊~
贊很多,必須再說幾句,我彷彿看到了當年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自己,擔著同道中人的屈辱,如今我已不再年輕,但我必將為這女生的行為點贊,並願意提供幫助和鼓勵.
我是直男
最新進展
如何看待中大女生為了維護lgbt權益起訴教育部反而被學校威脅不能畢業? - 法律
當事女生被威脅不能畢業


建議大家看看鏈接下的評論 哈哈哈哈哈哈
感覺回到中世紀……


只能說三個字,告得好。 這才是一個爭取權利的真正活動,這才是為自己群體權利作出真正貢獻的活動。只有這種活動搞上去了,而不是坐在鍵盤前罵異性戀,你們才能真正的獲得權利和尊重。


每每出現這種新聞底下都少不了反同者的漫罵,我覺得他們沒事做天天罵人才是真的有病吧。


這件事讓我意識到,原來同性戀和異性戀從來就不是對立的。就像城裡人和農村人從來就不是對立的一樣,只不過前者先於後者十幾年,完成了城鎮化和工業化。同理,異性戀先於同性戀幾十年,獲得了婚姻自由。

是的,異性戀也不是自古以來就合法的異性戀的合法化那是靠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其標誌是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頒布,距今只有65年而已。而在這65年裡面,為了落實這一法律,實現婚姻自由,同樣經過了無數人的努力。時至今日,我們也不敢保證,中國人的婚姻自由得到了保障。父母干涉子女婚姻情況依舊非常嚴重,甚至連不怎麼走動的親戚都能多上一嘴。

如果一群剛剛獲得自由65年的人,去阻止另外一群人獲得與自己同樣的自由,這其實是非常詭異的事情。但這樣的事情又確實存在,我們姑且稱之為「搭公交心態」。自己擠上公交車以後,就不讓後面的人上了。對此我感覺非常的困惑,我甚至需要去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說弱勢群體的目的是獲得與強勢群體一樣的權利,那麼強勢群體要做什麼呢?除了阻止弱勢群體,還能做什麼呢?」

我今天知道答案了,之所以會有搭公交心態,是建立與一個不符合事實的假設之上的。那就是公交車的容量是不變的,如果蛋糕就固定大小,公交車就固定的座位,那麼大家就只能搶座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一開始甚至都不存在公交車,是在強勢群體的努力之下,才有了公交車。既然公交車能從無到有,為什麼不能從小到大呢?其實「強勢群體」這個措辭也不準確,他只是在族群分類的角度下的稱呼,事實上他也有很多權利需要爭取,他爭取這些權利的時候,也並不強勢。或許「主流群體」這個詞更加恰當。而我們現在所享受的很多通用的權力,恰恰就是主流群體爭取而來的。

那麼,如果你是主流群體的一員,實際上你就沒必要過於關注族群分類這個角度。主流群體需要做的是,爭取那些通用的養老、醫療、教育、工傷和失業等權利。而弱勢群體,由於其情況和主流群體不太一樣,所以就要單獨組織起來,去追求一些與其特殊性相關的權利,比如女性,就需要在上述通用權利之外,爭取關於產假、哺乳等生育保障。

爭取通用權利,這是主流群體應該去做的事情。然而今天在知乎上的這個問題:如何看待中大女生為了維護 LGBT 權益起訴教育部反而被學校威脅不能畢業? - 法律,讓我意識到,現在正在爭取通用權利的人,也是弱勢群體。不得不說,這件事反映了,我國主流群體在政治生活中的缺位。當然,我這並不是在責怪誰,只能說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好像都不太關心政治。

可問題是,你不關心政治,政治關心你T_T

回到問題本身,我們發現,當事人起訴教育部的理由是「向教育部申請公開高校此類教材的監管信息,教育部未答覆」。這是一起行政訴訟,這本身其實就是存在著很強的普適性。把本案中涉及同性戀的教材換成其他教材,或者換成其他事項,同樣也能適用。如果能夠勝訴,其實就為所有人打開了一扇門,其他人也可以去要求教育部公開他需要的東西。

另外,我甚至推測,在此之前,就沒人提過同樣的要求。教育部對教材的監管,都沒有一個固定的制度,就像廣電一樣。這是一起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訴訟,同樣也可以附加對抽象行政行為的訴訟,也就是對監管規定的本身的詰問。當然,最後這段推測的成分比較大,我也就不再往深說了。


@木水@雨亦奇 兩位大大邀請我還真是有點緊張……剛好明天要回哈爾濱了,今天能抽時間出來給一個貌似乾貨的答案……
我好像比較擅長反駁……那就從反駁開始吧……
「每每遇到這種事,男同們就集體失聲,正如以前的同性婚姻提案,所以說中國男人怎麼就這麼多慫貨?真比不上這些勇於抗爭的中國妹子,配不上。」
這種發泄式的語句應該出現在新浪微博評論而不是知乎,女同發聲了,不代表男同失聲。如果把該文的主語換成一名男同性戀,您是不是也會得出「女同集體失聲」這個結論呢?這是個可笑的邏輯。並且吧……男同它也不需要配妹子是吧(笑)。
並且新聞配圖中抗議的依舊有男生……謝謝。
我的態度依舊是,外部矛盾沒解決的情況下咱們內部打的一塌糊塗總不是什麼好事。在這種沒有男女同衝突的問題下都能莫名其妙的爆發衝突……未免有一絲可笑。還請各位收束行為。
不過,這次得為女生點贊~
「在一個拐賣婦女兒童泛濫的國家開展同性戀運動,真是何不食肉糜。」
這就更愚蠢了……我們什麼時候會用到「何不食肉糜」?「婦女兒童被拐賣了啊?他們為什麼不向警察求助呢?」這才叫「何不食肉糜」。
當然我能理解您的意思,您的意思是,要先滿足「婦女兒童的權利」這種"基本權利",再來說「同性戀權利」的事情。但是親愛的……這兩者並不衝突啊?為何要說的像有你沒我一樣?甚至某種情況下來說,同性戀運動對於傳統婚姻,繁殖觀念的顛覆還能在某種情況下對您要保障的權利起到積極的作用。畢竟,大家都是想消滅繁殖戀人群。

然後,那兩個……或者以後更多的問「怎麼污名化」的人
1973年美國精神病學會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的診斷列表中去除。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也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
1997年美國心理學會表示,同性戀不是一種疾病,沒有必要進行治療,而且也是不能改變的。2001年中國精神病學協會的新版《精神病診斷和統計手冊》將同性戀從名單項目中取消。
那麼你們憑什麼覺得這不是一種污名
你們覺得同性戀是病,可以,這是你們個人的看法,我能做的就是儘力去說服你們。
但是,這種錯誤的判斷出現在教科書上,是很不妥當的。
此時你會告訴我,學術自由。
胡克在《學術自由原則》中如此闡述學術自由
學術自由是指專業上合格的人士在他們所勝任的學科中自由地調查、討論、發表或教授他們所認為的真理,而不接受宗教或政治的控制和權威的許可,除非這種控制是職業道德標準,除非這種權威是在有關學科中用來證明真理和結論的合理方法。
那麼,你告訴我,它對同性戀下的病態的定義,是否是科學,合理的方法論證的結論?
那麼,你告訴我,把這種未經科學,合理方法論證過的結論扔進教科書,是不是學術自由的範圍?
那麼,你告訴我,這種把涉及歧視的謬論扔進教科書的行為,是否違反職業道德?
那麼,這憑什麼不是污名,我們憑什麼不能起訴

不過,有個讓人遺憾的事實。
關於教材錯誤,現在國家在相關法律法規上是欠缺的,大多數情況下,教材出錯要麼是不了了之,要麼是在輿論的關注下象徵性地道歉了事,很少涉及產品召回等具體補救措施,更沒有建立賠償和建立黑名單等懲罰性機制,「出錯」風險過低以至於歸於零,自然就會粗製濫造無所顧忌。
所以按照我的推測……估計也就是道個歉然後不了了之的結果。
不過有人發聲,就是好事。


當納粹來抓共產黨人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
當他們來抓猶太人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來抓貿易工會主義者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貿易工會主義者;
當他們來抓天主教徒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是新教徒;
當他們來抓我時,已無人替我說話了。

——來自 波士頓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銘文

這個類比可能不太恰當。
但是如果大家都沉默,誰去爭取權益?為她點贊!
——————
作為教材,理應客觀公正,學術很難做到及其公正,但是至少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同性戀不是病已經是被聯合國承認的,同性戀一直被掛上污名。我也感到很氣憤!
李奶奶每次向國家提出同性婚姻合法化都不怎麼被理睬,其中原因是沒有觸及到根本利益,以及同性戀群體集體失聲。每個人都應該發出聲音才有用。也許聲音很小,總有一天會有用。
借用雲圖的話:(關於反叛與自由的故事)


首先說,我是異性戀。
作為一個根正苗紅的紅旗下好直女(霧),我第一次接觸到同性戀這個人群是因為我的朋友D。
D是一個邪魅狂狷的小T,聲音外形性格無一不像男人。然而她並不是男人。在我對同性戀不夠了解的時候,以為同性戀是類似入戲一般,在某一個具體的情境中過度的自我投入和自我暗示的產物。所以我異想天開的認為她或許只是對自己的性別有些認知障礙,或許某一天她會一樣美艷溫柔的穿上裙子,嫁作人婦。
後來關於這方面書(jie)看(cao)得(diao)多(jin)了,明白同性之愛也是愛,並未與異性戀的愛有任何區別。尤其是認識了其他幾位小gay之後,我發現在這條路上,這樣不被社會接受的愛情往往走的更加艱難,更加小心翼翼。我也曾想過,是不是從所謂的「人類繁衍」的角度說,同性戀是應該被禁止的。
有些人有這樣的想法,大概是因為害怕當同性戀被接受以後,會漸漸打敗異性戀成為主流。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和發育。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也不應被斥責為愚蠢。縱使同性戀的比重佔總人口數量一定,也沒有人能保證它不會增加。未來是不確定的,沒有人可以信誓旦旦的說某件事情一定或者絕不會對世界造成影響。就像沒有人可以說同性戀將要統治世界一樣,也沒有人有信心堅持一直是異性戀為主流。
但是!!!性取向本就是私人的事情,就像你喜歡蘿蔔我喜歡白菜,喜歡誰,喜歡同性還是異性,是每個人基本的人權。
規矩是死的,可人是活的。為了保護固守不變的社會環境,犧牲掉和我們一樣有愛有恨,想幸福想白首偕老的人。我並不認為這樣的選擇是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做出的。
讓相愛的人敢於光明正大的相守;讓相守的人能清晰的看見未來。
當我真的和我的gay蜜F君相識以後,別人說同性戀的壞話,我會比他還激動。大概是因為當我接近了這個群體,有了想保護的人,我切實的感受到他們對幸福的那種忐忑和期望,也希望無論如何,無論是男是女,能讓F快樂。只要他幸福,我就覺得欣慰。
還是那句話,我不是彎的,但我誓死保護同性戀的權利。
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後起。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有之,請自吾輩始。
想來噴同性戀的、go FUCK yourself
不匿@范廣宇


有種民智已開,愚昧無知的時代終將逝去的感覺。


沒有歧視就沒有傷害 平權路漫漫求索勿輕棄

假如子彈穿過我的頭,讓它也穿破每一扇闔上的櫃門。——《米爾克》


約定採訪秋白的時間臨時被推遲了半個小時,原因是來自秋白父母方面的施壓。當然,更詳細的原因我沒有追問,因此事情的細枝末節無法知曉。或許對於兩位普通的
中年人來說,媒體鋪天蓋地地闖入日常生活是一件過於唐突的事,但其實,這對秋白而言,又何嘗不是呢?當她決定提出起訴時,多少已做好應對各種事件的心理准
備,也明白媒體曝光以後,緊接而來的就是私生活被公開、社交關係被曝光,等等。儘管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但面對現實如此突然的公開化,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
一件不容易的事。


燕子在同性戀扭轉案得到媒體曝光之後的心理感受不得而知,但比起第一次站在鏡頭前的燕子,現在的燕子面對採訪已經能夠自然流暢地表達了。「現狀需要行動來改變,改變可以發生。」我想,是改變會發生的信念讓燕子和秋白走到公眾視野內大膽地發聲。

【沒有偏見就沒有歧視,沒有歧視就沒有傷害】


2015年8月14日,大學生秋白委託其代理律師以教育部「行政不作為」為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並成功立案。


年8月,公益組織「同城青少年資源中心」發布了《中國高校教科書中對同性戀的錯誤和污名內容及其影響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在全國被調查的90本書
中,2001年中國CCMD-3發布以後出版且含有同性戀內容的課教科書中(如《變態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等),約40%的書仍然
將同性戀作為性向視為病和變態,超過50%以上書的內容認定同性戀需要進行以成為異性戀為目的的「扭轉治療」。


基於對自己性傾向的疑惑,秋白在學校圖書館翻閱書籍以了解更多關於自我認同的知識,但得到的答案卻是負面和否定的,這些錯誤的信息給秋白帶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困擾。然而,在得到更多的信息之後,秋白逐漸認識到自己並沒有錯,錯的是教科書上的內容。在與朋友的交流中,秋白髮現並不只自己曾有這樣的經歷,許多朋友也曾和自己一樣,因為在教科書上的內容而感到自責、無措。


「大家都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擔憂,在經歷過一番糾結之後,覺得我應該就是那個人,需要站出來的那個人。」


責任心激發了秋白站出來糾錯。她先後嘗試給國家新聞出版總局、省教育廳遞交了舉報信,且信訪相關部門,均未得到實際性答覆。今年5月份,她通過挂號信的方式
向國家教育部寄送了「教育部對於高校使用教材的監管職能是什麼」、「教育部對於高校使用錯誤/不符合最新國家科學標準的教材有什麼監督措施「的信息公開申
請信函。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四條,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覆,在規定期限內秋白未等到教育部的任何答覆,於是決意
起訴教育部「行政不作為」。

【失焦的輿論,割捨不掉的親情】


北京中院立案後,媒體報道接踵而至。基於「平息風波」,不僅學校行政直接向秋白約談、施壓,而且學校基層行政亦不斷通過秋白父母向秋白施壓。學校在對媒體報
道添油加醋後轉達給秋白父母,還大談秋白的私生活。其後,不明真相的父母匆匆忙忙趕到廣州,試圖勸退秋白。此時,突然被出櫃的秋白忙於向父母解釋自己的性
傾向,而沒有時間解釋清楚這次行使公民權的意義


「父母得到的只是單項信息,這造成了很大的誤解,父母比較相信權威,會相信權威說的話。」


在採訪的當晚,父母又再次打來電話要求秋白停止行動。但在採訪的過程中,仍可以感受得到秋白對父母的在乎。「父母是傳統的,接受不了自己女兒是同性戀,之前
我有跟輔導員溝通,希望不要他們告知父母」
。最終,秋白與父母的溝通的結果無效,單方面接受信息的父母並不相信自己女兒的話,一心認為女兒是錯的。


學校的再次催促和施壓有了效果,母親再次從家中趕到廣州,將秋白帶回了家。


「今天穿起了bra,可能要被帶去看醫生檢查胸…」這是秋白回家後更新的朋友圈狀態。父母如同那些教材書上的錯誤知識一樣不認可秋白,誓要在秋白身上實驗一遍(讓秋白接受所謂的同性戀扭轉治療)。但在此之前,燕子訴訟的同性戀扭轉案得到了勝訴,而這一件事實際上已經印證,無論是在學術層面上,還是在法理層面上,同性戀扭轉治療都是不可取的。

【都成為了受傷者,集體性「被出櫃」】



媒體曝光越來越多後,學校施壓的行為受到了輿論的壓力。於是,校方出面公開撇清關係,學校的基層行政人員紛紛開微博小號進行更正和撇清關係。此時,微博里
的評論充滿了正義的,但也充滿不當的、過激的言語,其中還包括不少的人身攻擊。而在這一事件中,學校的輔導員其實成了被「犧牲」的一員,成了行政體系內的
犧牲品,但這可能是他自己沒有意識到的。


對關係的不正當處理,過分信奉潛規則,對私人空間和公民權益的忽視,等等,導致了基層行政人員做法的錯誤。這本是一場法治社會裡的普通訴訟,在學校的干預下,卻硬是演變成了私生活的大討論。


缺乏公私界限的意識,它在我們如今的社會中普遍存在。從這件事中之中,我們也許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也許可以通過這件事對自己進行反省。


「父母認為同性戀是很丟人的事,會被鄰居嘲笑、看不起。」


「被出櫃」的不只是秋白,還有她的父母。我們很難求證,學校輔導員具體是用了怎麼樣的方式和措辭告知秋白父母秋白性傾向的事情,但從父母不間斷的電話催促以及將秋白帶回家的行為可得知,他們並沒有接受秋白的性傾向,也沒有面對周遭生活圈的眼光和壓力的準備。


在這一事件之中,被忽視的不僅僅是應尊重的私人空間,還有應關注的公民權利。


南都在社論報道里寫道:「對法治的信仰,源自每一樁訴訟的較真,和對每一份權利的珍視」,這應該是所有媒體報道里最中肯的評價。


【我不願讓你一個人,獨自承受風雨】


在微信群里,關注事件的大學生們不斷討論著案件勝訴的可能性,並在得知秋白受到校方的施壓後,發起了聲援行動。


「我們的改變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從小小的行動開始。從身邊開始,從而帶動整個世界的改變。」


其後,越來越多的朋友、同學、老師加入聲援,曾受到學校施壓的學長也寫文章支持秋白,甚至還有某高校的老師以公開出櫃表示對秋白的支持。


「不管勝訴與否,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次案子的立案與曝光能夠讓大家重視LGBT群體,給予重視LGBT群體一個友善的教育環境。」

「他並不想詛咒沒有英雄的時代會如何墮落,但他希望所有人都看到,你們到底在失去什麼。」美劇《新聞編輯室》里的主角在說到自己最喜歡的小說人物——唐吉坷德時,曾這樣說。而在學校輔導員、秋白父母以及其他一些普通民眾的眼中,秋白和燕子看起來也許就像是可笑的唐吉坷德。


《唐吉坷德》的結局是唐吉坷德死了,也許你還記得他是如何充滿幻想而孤獨地死去的。

在這個時代里,公民正義如唐吉坷德一般淪為大眾的笑柄,當下英雄已經死亡,但幸好,好在還有這群理想主義者依舊在戰鬥著。


更多閱讀:微博 文章 - 【性聞】90後女大學生糾正教材 一紙起訴不作為教育部

微博 文章 - 沒有歧視就沒有傷害 平權路漫漫求索勿輕棄(採訪手記)


如何找到我們:
微博@新金賽

微信@金賽文化交流平台

新金賽官網:新金賽官網-讓健康的性愛文化深入人心、推動生殖健康產業發展,享受性福生活

知乎:小賽愛談性


知乎上第一個認真的回答。

首先,同性戀到底是不是病?

明確的回答,不是病。

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在1998及2000年的對性向治療的公開表態宣言中提到,同性戀無法定義為心理疾病,根據DSM-III-R,精神疾病的定義是:「臨床上明確的發生在某個人身上的行為或心理上的綜合征或模式,其伴有現時的苦惱(痛苦的癥狀)或無能(一項或多項重要方面功能的損害)或有著明顯的導致死亡、疼痛、傷殘或嚴重失去自由的的巨大危險」。所以,精神疾病的標準並不適用於同性戀。

而我國也早在2001年《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出版中,取消了第二版的「性變態」條目中包含同性戀的部分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

中華精神科學會在2001年對CCMD的修訂,被認為是中國同性戀非病理化的重要標誌。


教材是否存在污名化的嫌疑

我們來看一下什麼叫做污名化

污名化_百度百科


污名化:一個群體將人性的低劣強加在另一個群體之上並加以維持的動態過程,它是將群體的偏向負面的特徵刻板印象化,並由此掩蓋其他特徵,成為在本質意義上與群體特徵對應的指標物,在這個過程中,處於強勢且不具污名的一方最常採用的一種策略,即「貼標籤」。典型的污名化表現:黃禍論、「猶太人是低劣的人種」。

順便放上微博上找到的教材圖片(不保證其真實性)

在這本書的種種遣詞用句中,無不及其把同性戀刻畫成病態易怒狂躁的形象,並把同性戀形容成一種病症。

如果說這張圖片真的來源於高等學校教材的話,那污名化同性戀這個事實是基本坐實了。

既然我們前面很明確的提出了支持同性戀不是病的論據事實,那麼教材無疑是出了錯。

教材出錯了怎麼辦?

很遺憾我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法律條例。2011版的出版管理條例沒有相關條例,我翻了很多高等教科書出版網站和中國教育部官網,也沒有找到明確規定出版教材出現錯誤的解決辦法。只能與出版社進行溝通聯繫。

但是教材出錯這類事件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這裡有部分合集,我就不在此一一詳述了。各位有興趣可移步

http://www.jcrb.com/culture/jianghu/JCCW/index.html


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起訴教育部

在新聞的最後一句,給出了答覆。

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教育部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覆,如需延長答覆期限,應告知申請人,且延長答覆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5個工作日。「教育部至今未給予任何答覆。」秋白說,於是她將教育部告上法庭。

起訴教育部屬於行政訴訟,由於教育部的原因,姑娘的訴求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復,起訴教育部合情合理合法。支持!


作為教材,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傳播知識,公正客觀的評價社會現象,而不是將帶有明顯個人感情色彩的傾向性言論放在課本里誤人子弟。不禁想置問寫書審書校對都是眼睛出了毛病么。


原新聞下一群叫囂著同性戀死爹死媽滅絕人性不是病不可能的人,和微博與知乎上對此截然不同的看法讓我更加相信同性戀平權之路還很漫長,但是這漫長之路也並不是沒有光,已經有人開始行動了,也已經有人為此發出吶喊,枷鎖已經鬆動,桎梏也將破碎。勇士,始終有人與你們同在。

向秋白姑娘表示敬意


小A:咦,書上這裡好像不對,應該是這樣

小B:書上怎麼可能不對,那麼多人沒看出來,就你看出來了,就你有本事,你怎麼不去寫書啊

小C:書上不對的地方多了,就你一個人看出來了嗎,你以為別人都傻嗎?有時間找書上不對,不如關心一下國家大事,被拐婦女,沉船,飛機失事,爆炸,那麼多大事你不關心,在這關心什麼教科書啊!

小D:不對,哪裡不對?老師這麼教的,大家這麼學的,你改的那是什麼,真噁心,我看你就想出名


支持@伊呀嘛依,如圖;強勢圍觀新聞評論區中的衛道士們。

黃瓜?茄子?槍斃?火刑?還是熱門評論?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嗎?我傻傻分不清楚,難道我的手機是傳說中的時間機器?裡面的app是啟動裝置?當我使用app時分分鐘就可以進行時間旅行傳送到過去?
這手機,你值得擁有。


推薦閱讀:

性騷擾了女同學,應不應該道歉?該如何道歉?
女權主義者怎麼看待女性向男性撒嬌?
女生節是一種對女性的歧視么?
金陵十三釵里的女人應邀後到底會面對什麼?
如何看待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出現男生對女生的騷擾?

TAG:同性戀 | 女性主義 | 教育 | LGBTQIA | 平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