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晚清時期英國幫助清政府和明治政府培訓海軍軍官,並出售軍艦武器,難道他們不希望東亞永遠保持弱勢嗎?

英人打開中國國門靠的就是船堅炮利,一旦中國強大了,再行閉關如何是好,日本強大以後也確實和歐美修改了當年的不平等條約。後來二戰日本打擊英軍時,英國難道不後悔嗎,畢竟是他們把日本扶上馬的


您以為他們把最好的船都賣了?
李鴻章還想買英弗來息白呢。。。
英國人把日本人扶上台是因為他們想把俄羅斯人趕下台,後來玩脫了也算是自作孽。


從清政府和日本皇室面對馬嘎爾尼和美國黑船來訪之後截然不同的態度就已經說明了,清政府的崩潰是早晚的事,而日本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

對於晚清政府:實際上阿思本艦隊以及後來晚清的北洋水師等等,大部分的指揮權並不在清政府手裡,而是牢牢掌握在英國人手裡,尤其是晚清的稅務艦隊,完全就是一支由外國人指揮,在中國替英國人收稅的艦隊。實際上,不論是英法還是美國,幫助晚清建立海軍和洋槍隊或者不建議以佔領的方式侵略中國都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一個腐敗搖搖欲墜的晚清政府遠比義和團/革命軍要好得多。不支持晚清難道還去支持革命軍或者太平天國亦或是義和團嗎?

對於日本:美國黑船艦隊的來訪給予了日本朝野上下極大的震撼,並迫使他們下定決心開始了改革,當日本皇室也拋下成見致力於改革的時候,日本的強大就已經奠定了基石,與此不同的是,清皇室的改革非但不是雷厲風行,在皇室內部對於改革還抱有極大的排斥。而當時出於要和俄國爭奪中東地區控制權的考慮,英國政府急需在東亞培養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來牽制俄國,與腐朽無能的清政府不同,明治政府顯然更適合這個任務。而且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英日是軍事同盟關係,數十年後關係破裂是不可能提前預料到的,就好像你能想到當年與美國爭霸全球的蘇聯解體後,大部分加盟國都爭先恐後與美國結盟嗎?


現在,但凡有點實力的國家都在賣軍備。
要是賣點武器就強他人之國了,那強國之路太輕鬆了點。


英國人並不覺得清朝學點皮毛就能翻了天。事實證明英國人是對的。


給你個提示:阿思本艦隊_百度百科

搬運詞條李阿合同內容:

李阿合同的主要內容有:
(一)中國建立外海水師,阿思本(英國海軍上校)允做總統四年。除阿思本外,中國不得另延外國人做總統。中國所有外國樣式船隻,或內地雇外國人管理者,或中國調用官民所置各輪船,議定嗣後均歸阿思本一律管轄調度。
(二)阿思本只執行李泰國(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轉交的中國皇帝命令。若由別人轉諭,則未能遵行。如有阿思本不便照辦之事,則李泰國未便轉諭。
(三)所有此項水師各船員弁、兵丁、水手均由阿思本選用,仍須李泰國應允,方可准行。
(四)此項水師,俱是外國水師,應掛外國樣式旗號……
當總理衙門見到李阿合同時,總理衙門諸公目瞪口呆:「其意竟思藉此一舉,將中國兵權、利權全行移於國外。

大概就是花錢給英國人在亞洲氪金了一隻艦隊的故事。


我單純從國力來談吧,粗淺之見,望輕噴。

19世紀80年代的時候,大英帝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世界霸主,兩強標準,巡洋艦巡遊整個世界,歐洲其他列強,法國不服,被幹了,俄國不服,也被幹了,世界上最強的工業國會怕你兩個東亞弱國崛起?
你看今天的美國怕不怕巴西一類的國家崛起,概念差不多。高傲的英國人根本就不相信你將來會能挑戰他們。
看看日德蘭海戰時候英國海軍的陣容,拉來五個同時期的日本也打不過吧......
你沒有相應的工業化基礎,不可能像英國一樣維持那麼大的海軍。
至於說定遠鎮遠,在鐵甲艦里無疑是優秀的,但是離讓英國看得上眼還遠遠不夠,並且十幾年以後,鐵甲艦已經被更強大的戰列艦取代了。

就算是二戰的時候,如果日本人不是慌不擇路,用起飛了飛機炸威爾士親王和反擊,單純用戰艦迎戰,整個日本海軍也只有長門和陸奧可堪一用吧?可是這兩艘艦在日本本土。
那可真是過去多少沉多少了。
這還是經歷過大蕭條,削弱過的英國海軍。
如果說英國人輸了,那也是輸在驕傲和觀念,絕不是海軍實力。那個年代,飛機殲滅活動著的艦隊似乎還沒有先例。
如果單純拼水面艦艇,就算是二戰時期,英國似乎也沒有想過自己會輸。

至於說戰略博弈,個人認為,原因有,但是在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時期,英國想要扶植兩個東亞小國來對付強大的俄國,似乎是不現實的。
並且扶植也不是這麼個扶植法啊,如果真的是戰略扶植,看看英日同盟那會,英國人借錢賣東西。但是洋務和明治那時候,英國人可是哄抬物價的好手......不得不說定鎮二艦在德國訂造省了不少銀子。
個人感覺,英國那時候的想法大概是,把我用不著的破船高價賣給你,我撈一筆回去接著發展工業造船......


幫你建立了一隻艦隊,並幫你建立了造船廠。
但你只能建輕巡洋艦和驅逐艦。關鍵的重型戰艦所需要用的器材一律禁止出口。(零件可以賣,但製造零件的器械不會賣。)
而日本也只是在一戰後,大蕭條時期,淘到了一些英國的舊式大型器械,才有了完全製造大型軍艦的能力。


在無法分割殖民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代理人政治,即利用現政府。多國競爭的結果就是強弱同盟。


你賣不賣人家都是要買的,只不過換成了買別人家的…


市場不是壟斷的,你不做有別人來做。


照這思路,英國直接出兵50萬把清朝和日本徵服算了。

還記得當年的三國干涉還遼么?


我只知道英國大量賣了各種破船給中國


制衡日本人


要征服中國、日本這樣的成熟的並有一定抵抗力的國家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正是因為武力試著打過,不能把這種國家變成徹底的殖民地,還是要和清政府、日本政府打交道,才不得不做些買賣,列強之間也互相牽制不想讓一家獨吞的,就像冷戰中蘇幫越南、美國幫阿富汗一樣,先進武器都可以白送給弱國打代理人戰爭搞垮對頭,這個利益更大。當時能直接武力征服的地方早就全直接變成殖民地了,印度非洲越南緬甸那種,歐洲列強可以直接統治壓榨,政府都是他們的,哪裡還需要什麼討價還價做買賣。


兄弟搞笑?日俄剛完薩摩號就開造了好不。。。


政治軍事上統治和支配當時東亞最大的國家,不好么?


這就是軍售啊,好處太多了,1,賣你武器我賺一筆,後面配套彈藥,配件更是細水長流一直有錢賺。這是經濟賬。2,我賣你武器,咱們兩國關係就密切了吧,我說話你要聽了吧,再通過維護保養,人員培訓對你的軍事力量有一定的掌控。你和我關係不好,我就賣武器給你的敵對鄰國,給你施壓,通過這種手段我可以在一個地區幾個國家都有很大話語權。這是政治賬。3,我賣你的武器都不是我最先進的,有些是我淘汰的,配件和配套彈藥的供應都在我手上,你要是不聽話,我切斷供應,你的這些武器不用多久就變廢鐵。當然軍售軍援也有玩脫的,美國就經常玩脫了,伊朗,伊拉克,阿富汗,他都軍售或者軍援過。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是整體實力的一部分,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不提升也是沒用的,日本近代的崛起是通過明治維新整個國家的實力得到了極大提高,和英國賣他點武器沒什麼關係。


現在武大流氓也在賣軍備。沙特,台灣等買軍備大戶也沒有成為新的武大流氓。


你要知道,如果有可能,我們甚至會願意把武器賣到印度去。可惜……
買了武器要維護吧?買了武器要訓練吧?買了武器買彈藥不?買了武器中間的軟體開個後門?你看……更何況就依你的那軍隊素質和政治體制,你是準備當冤大頭呢?還是準備當冤大頭呢?


因為能掙錢。。。


推薦閱讀:

戊辰戰爭中,幕府軍如果選擇退守江戶而不是進攻京都,有可能抵擋住倒幕軍嗎?
如何評價木戶孝允(桂小五郎)?

TAG:英國 | 晚清 | 海軍 | 明治維新 | 甲午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