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孔子在今天重編《詩經》,會有多少民謠可以入選?

@宴息:原問題現在已演變成對《詩經》中,下民是否創作《詩經》(風)的質疑;以及一些可能有絲絲|惡搞嫌疑|的答案逐漸出現。實在出乎提問者預料。

原提問者會積極尋找資料驗證自己的觀點(錯誤或正確)。
該問題在某種意義上,暫時失效,可舉報舉報舉報,也歡迎回答者更理性的觀點。
感謝:)

----------
聽歌時想及。

他會好奇胖子的聲音也能如此款款深情么,

他會介意夜空中最亮的星一嘴的新式搖滾味么,

他會喜歡萬青「囿於晝夜廚房與愛」的揪心玩笑,

還是陳粒看過「沙漠下暴雨大海親鯊魚」的奇妙能力呢,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他的朋友圈,

會有怎樣的分享

----------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詳見維基:詩經)
《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為避免範圍過於廣泛模糊,可將之簡單視為民謠的精選輯推薦,回答者只須基於孔子對《詩經》的刪選做出說明或闡述想法。又,提問者可能對《詩經》和民謠的理解並不準確,歡迎異議。此題為腦洞,感恩XD)

在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日子裡,我覺得,孔子一定也在聽些什麼。
他對先王之禮的推崇,便是對現實叛道離經。

-@宴息


夫子刪詩,是為了實踐其政治理想的,和民謠沒關係。詩經也和下民沒關係,創作團體最起碼是士以上的身份。所以問題不成立。

任何扯什麼詩經是采自民間的人,先去了解下周代的社會模式、權利構成,去讀一遍《三禮》,最起碼搞清楚琴瑟鐘鼓這些玩意是什麼場合什麼身份的人用的,再來談美好的情懷和永恆的愛吧。

謝謝,請尊重知識。

你要硬說選歌來弘揚政治理想,別讓夫子來了,太磕磣。我來吧,這就給你選幾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您要不要?

  • 頌部: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像是什麼「烈文辟公,錫茲祉福,惠我無疆,子孫保之」、「於皇武王,無競維烈。允文文王,克開厥後」。不就是周代紅歌嘛。現如今沒有宗廟祭祀了,但是歌頌先烈功業還是可以的嘛。

《黨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黨頌.我們走在大路上》
《黨頌.愛我中華》
《黨頌.東方紅》
《黨頌.大海航行靠舵手》

……

您瞅瞅。

  • 雅部: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詩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不就歌頌北京嘛,這個簡單:

《大雅.拒絕黃賭毒》
《大雅.我愛北京天安門》
《大雅.北京歡迎你》
《小雅.前門情思大碗茶》
《小雅. 北京北京》
《小雅.One night in 北京》

……

您再瞅瞅。

  • 風部:風是各國的音樂,比如秦風、唐風等等等等,是當地貴族、士人們的歌詩。要搞清楚是不是民謠,先要搞清楚當時的社會環境。我來引用一個之前的答案:

《禮記.冠義》:「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文辭以行禮也。」夫子之時,辭令的表達稍有不慎即會引起紛爭,而消除紛爭的最好方式也是辭令。《左傳》有記載說:「子產有辭,諸侯賴之。」在東周之時,士階層不擅詩的情況很罕見,無論在宴會上朝堂上,往往都要以詩言志,而諸侯對官吏的考核也以賦詩以觀其志。如《左傳.昭公十六年》:「宣子曰:二三君子請皆賦,起亦以知鄭志。」


所以說無以言,在當時真的是很現實的一個問題。你不學好詩,不善辭令,是會出狀況的。

嘛嘛,總之,風詩不是什麼民謠,這個看學界的成果就知道了。實在不信,先去把文本搞明白,別跟前幾天跟我討論的那個某關同學,答不出《關雎》中為啥勞動人民逾矩用鐘鼓,又舉出一些篇目來唬人,但是不懂就是不懂,很是將一些個意思曲解了。比如《摽有梅》:「求我庶士」。庶士是眾士的意思,給理解成平民,還說:「唉呀媽呀,都求庶士了,貴族大人們真是能折節啊。」那麼庶民是啥意思呢?為啥是庶士呢?再如:「穹窒熏鼠。」本來是廣大的宮室內,老鼠經常爬在房樑上,需要熏,被理解成居住環境差,什麼:「這貴族生活條件真夠艱苦的,去拍湖南衛視《變形記》去了?」穹窒都搞不懂,您說我無奈不。

但是不妨礙我來選當代的歌嘛:

《晉風.人說山西好風光》
《秦風.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蜀風.我隨紅軍鬧革命》
《湘風.辣妹子》
《滬風.夜上海》

……

您瞅瞅,您瞅瞅。儂看看,儂看看。

相關閱讀:有哪些詩詞字面意思特別好,翻譯卻特別爛? - 夜小紫的回答


《老司機帶帶我》、《好喝不過礦泉水》、《兩個老婆一個郎》、《威寧是個好地方》等雲南山歌教的作品。


我試圖翻譯一下題主的腦洞,在很久以前,有這麼一個人,本著自己的價值判斷體系和終極理念,對當時頗有影響力的音樂歌謠類作品進行了分類收集編撰的工作,得以流傳後世。那麼,在今天假如也有這麼一個人,進行了同樣的工作,會出現什麼樣的作品入選?

應該是一個抽象的腦洞,但是題主具體到了孔子身上,結果出現了很多與腦洞無關的爭議點。嗯,既然這個腦洞是由孔子引出來的,我就不說什麼了。

還有,不知道題主對民謠的定義是什麼,是聲樂專業上的定義,還是泛指在民間流行的有影響力的歌曲,如果是後者,就包括當下的流行歌曲了。

每個人對作品的篩選都有自己的價值體系,題主出於對孔子的喜愛,拿孔子做了代入。對於以此引發出的爭論,我只想說一句,士大夫創作階層不等於歌功頌德的御用文人,那些出現在答案里的紅色經典,換了孔子也絕對看不上的。爪機碼字不便,不想在這裡說更多了。

另外,可能有些跑題,就是受前不久另一問題的啟發開的腦洞,對流行歌詞進行分類和品鑒。僅僅是舉個例子,Beyond的《歲月無聲》,創作於1989年,那一年發生什麼大事我不細說了,而beyond作詞又喜歡曲筆隱晦,對這個作品,試仿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評之,應當得起「哀寂」二字。

歌詞原文

千杯酒已喝下去都不醉 何況秋風秋雨

幾多不對說在你口裡 但也不感觸一句

淚眼已吹乾 無力再回望

山不再崎嶇 但背影伴你疲累相對

沙不怕風吹 在某天定會凝聚 若我可再留下來

逼不得已唱下去的歌里 還有多少心碎

可否不要往後再倒退 讓我不唏噓一句

白髮已滄桑 無夢再期望

山不再崎嶇 但背影伴你疲累相對

沙不怕風吹 在某天定會凝聚 若我可再留下來

試評之曰:「斯罪之積,如彼山河,斯絆之深,終莫能磨。斷我絲弦,啞我琴瑟,慨然彌哀,默以成歌。」

才疏學淺,有直接引用前人成句,看出來的大神們請不要打臉。

我只是想說明,流行歌曲並不全是如一些人以為的那樣不堪。

世間並不缺少美,悲哀的只是喧囂的時代。


@夜小紫的回答極其武斷。咱先不談「孔子刪詩」這事兒是不是真的,就沖他說《詩》的 「創作團體最起碼是士以上的身份」,我就懷疑他有沒有好好通讀過《詩經》。
他回答的武斷,在於沒分清「作詩之意」和「用詩之意」的區別,完全沒提到民間作詩而貴族「斷章取義」的可能性,也沒提到他自己標榜的《三禮》中明明記載著的「采詩」制度。
回家詳說。無意冒犯大V,不過您先把「權力構成」字打對了行咩~


.

「孔子刪詩書」.是司馬遷的臆想
¨¨¨¨¨¨¨¨¨¨¨¨¨¨¨¨¨¨¨¨¨¨¨¨¨¨¨¨¨¨¨¨¨¨¨¨¨¨¨¨¨¨¨¨¨¨

司馬遷父子最大的不幸就是沒讀到《春秋左傳》,否則,他父子的《史記》大作
的錯誤要少許多。當然,太史公司馬談的錯誤要少得多,絕大部分錯誤是司馬遷
的過失。司馬談的史學觀是恪盡職守的,司馬遷就差遠了,史官應是客觀如實記
錄歷史,不得議政,不得把個人臆測、臆想記入史冊。我個人贊同潤芝先生對司
馬遷的定位: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

我們後人有幸讀到《春秋左傳》,對「孔子刪詩書」、「孔子作春秋」等等史學大誤才
能明白《史記》中成千上萬的錯誤。今天就事論事,只言其.「孔子刪詩書」.之大誤。
我吳氏先人吳公子季札於公元前544年8月訪問魯國,其間觀賞了周樂,並作了大
段評論,評論涉及面已涵蓋《詩經》的大部分主題,而孔子其時還未出生。

在《春秋左傳》中,記錄了東周禮樂共109首樂歌的歷史場合,每一首樂歌都在傳
世本《詩經》之中,沒有出現「已被孔子刪掉」的樂欹。所謂.「孔子刪詩書」,說好聽
一點,就是司馬遷的臆想;說不好聽一點,是對孔子的污衊。孔子一生.「克己復禮」,
絕不會做出這種僣禮之亊。

綜上所述,孔子不會編《詩經》、更不會刪《詩經》。周王朝一百多個諸侯國當中,
只有衛、鄭、齊、晉、秦、陳、檜、曹、魯、宋十個諸侯國僭禮作樂,而且不是每
任君侯都贊成這種僭越行為。否則,我們今天讀到的不是《詩三百》,而是《詩三
萬》。另外,需要糾正一個錯誤觀點,即.「詩經民歌說」。人類的一切藝術,皆源於
上層建築,《詩經》的108位作者,皆王、卿、君、士及其家人,與平民毫不相關。

一己之見·僅供笑閱)



民國頌:亞東開化中國早、中華雄踞天地間、卿雲歌、三民主義歌、青天白日滿地紅

黨頌:英特納雄耐爾、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義勇軍進行曲·偉大的共產黨領導我們繼續長征、社會主義好

毛頌:咱們的領袖毛澤東、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


國頌:義勇軍進行曲·起來不願作奴隸的人們、祖國頌、難忘今宵


軍頌:……


大雅
雪之什:沁園春·雪、七律·長征、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蝶戀花·答李淑一、卜運算元·詠梅、西江月·井岡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清平樂·六盤山、菩薩蠻·大柏地、憶秦娥·婁山關

八角樓之什:八角樓的燈光、紅軍戰士想念毛澤東、遵義會議放光芒、過雪山草地、黃河頌、在太行山上、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團結就是力量、到敵人後方去、游擊隊歌

我們之什: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人民軍隊忠於黨、咱們工人有力量、我為祖國獻石油、勘探隊員之歌、我們走在大路上、我要去延安、讓我們盪起雙槳、學習雷鋒好榜樣

春天之什: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走進新時代、愛我中華……


小雅
送別之什:送別、毛毛雨、天涯歌女、秋水伊人、落花飄零、同一首歌、夜來香、海燕、摩登的懶姑娘、他們不要瞎子去當兵

土琵琶之什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松花江上、十送紅軍、映山紅……

山歌之什:唱支山歌給黨聽、翻身農奴把歌唱、北京的金山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累死了...


更新:
某宴是出題者。

更新的話還是單獨整理出來。

看了接下來幾個答案,我深以為一些謳歌黨謳歌政府謳歌四個現代化之類的「頌」用來舉例不妥,就像我在原答案中所說的:

只是黨和政府所作的頌,實在沒法跟《詩經》相比啊。
這類頌,沒有文化承襲特徵,像是憑空生出的小說章節,主人公在意氣風發的時候忽然調轉了個朝代,狼狽倒地,不明所以。
在語言上,也極少文字的美感,音符的動感,朗誦的頓挫,這如何能夠與千年前勞動人民創造的歌舞青春相比。

《詩經》假如純粹是作為那個與現代文明相比不能更原始的的原始社會的執政者綱領,它是有怎樣強大的生命力死皮賴臉的在接下來每一任帝王,每一個交換的朝代里,頑強生存下來的。

或者《詩經》本應該是作為史料研究的一點依據,應該束之高閣放在博物館裡。除了戴著厚糙眼鏡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沒有人願意再去翻動它。

但是這個問題本身有更大的不妥的。
抱歉。
抱歉。
抱歉。
某宴鄭重地說道。


在撰寫問題描述時,心頭忽至的涼意,真是一「涼」成讖。
我也沒想到,目前的回答者居然缺乏幽默感和新意至此(補充/強調:當然,若是從文學紀實的角度批評這個問題,是正確並且應該得到鼓舞的)。

只是,《詩經》和下民的關係,就真的沒有一點討論的必要了嗎。
兩千多年前,那群匍匐在肉食者腳下,從事著當時看來最為恥辱的工作的「平頭老百姓」,他們對《風》真的就毫無貢獻了嗎。
我要的可不只是「毫」。
我要的也不只是你給我遞過來的三禮上劃線圈人的幾個句子(當然你也沒有)。

關於《詩經》,關於那個時代盤踞我們心中的殘破影像,我們真的不可以再稍微商量一下,而是直接用肯定的姿勢否定它嗎。

因此,以我個人而言,我決定,去尋找資料,考據背景,驗證我的觀點的正誤。

註:我很擔心我的說法會顯得「民科」,在刷知乎的幾個月里,我看到的某些答案使我成為了不會去寫這些答案的人。我也不希望知乎成為一個不講證據只會嘴炮的場所,起碼在我的答題和出題範圍內,我必須去維護它和我的潔癖,這也是我一再補充題目描述和此回答的原因。
因此,這篇回答,既打了某些人的臉,更是打了我自己的臉(誰叫我既是s又是m呢)。
也不論會否有人在意到我這個回答,我會認真的(誰叫我長得帥呢)。


那麼,再打臉一次。
關於民謠。
抱歉,某宴不夠慎重。
抱歉。抱歉。抱歉。

雖然問題描述中某宴引用的歌手歌詞是有一定居心的(選取的是流傳比較廣比較文藝性的),不過的確,這裡的民謠採用的是我未經根據的定義。
這裡的民謠,指的不是傳統民間音樂(民歌,包括巫樂),當然更不是範圍太寬泛的流行歌曲了。
我指的是新式的民間音樂,民謠(Folk music),包括 Folk rock。

假如此題在更為確切的方向上還有討論的必要的話,傳統民歌其實更為夠格入選。
這是我的不慎重。
寫下此題的初衷,是想提供一個稍為新穎的角度來遴選 Folk music。
雖然某宴看上去類似文藝青年(並且以此設定被嘲諷),但其實不然。所以文藝青年記得給我打錢。

那麼如今流傳漸廣的原小眾樂隊和音樂人的那些歌,不值得被入選在內了嗎。
我以為,這也是可以討論一下的。
詳細不展開說了。題目的弊病在那,現在也沒有補救的必要啦。

更新的內容到這裡,原答案見下面。


這裡說些題外的:
刷知乎,大概有一年。寫題目,只有幾個月。
開始刷知乎,其實是想逃避現實,逃避生活中的狗血橋段,逃避未必有我的未來。
後來不刷知乎在現實待著,反是為了逃避知乎了。因為在n刷之後,我發現,知乎其實是個更完整的現實,可以被列印出來的現實,有人的地方就會存在著的現實。

我明白了,逃避,真的不好。
倒並非逃避不能解決問題,許多人生問題本來就是懸而不決,疑而難斷的。
只是逃避的動作,在你的人生當中,實在欠缺一點主人翁的獻身意識。
這好比在灰姑娘的故事裡,南瓜馬車和漂亮衣服都準備好了,Cinderella 逃避了。
在求婚大作戰當中,男主一次次地逃避鑄成的大錯。

我們在不久的將來都是要死的,逃避著生,不如逃避著死。
所以我準備,死死地生著。死死地在知乎寫答案。嗯。
XD

----------
本答案主要是嘗試回答目前答案中出現的意見。感謝@夜小紫 先生的回答XD

某宴是出題者。

如問題描述所述,此題是某宴在午間聽歌時忽然想到的。

在提問題的同時,大概想到該問題的幾點不妥之處:
1. 《詩經》是否確實地由孔子刪編。
2. 民謠的確切定義。問題描述里所涉及的,都是比較知名甚至濫觴的歌曲,存在一定的誤導性。
3. 《詩經》所輯的詩歌與現今民謠,存在何種程度的對應關係。


第一點,本題描述其實已經默認孔子為詩經的編輯刪減者。這應該是史學裡比較主流的觀點,也是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普通人的既有印象。

只是直接以這樣的默認作為標題,的確會造成很大的誤導性。這也是我在寫題目描述時十分猶豫的原因。之所以想到這個問題,其實還是想提供一種民謠推薦的比較新穎的方式,如同我在描述中所說的:為避免範圍過於廣泛模糊,可將之簡單視為民謠的精選輯推薦,回答者只須基於孔子對《詩經》的刪選做出說明或闡述想法。

第二點,關於民謠,某宴只是作為一般的聽眾而言,答題者以一般的精選集推薦者的資質而言,因此,也是採用比較寬泛的概念而定義民謠。


第三點。
我基本認同夜小紫先生的答案。

我贊成《詩經》,以及包括此在內的孔子的傳道授業解惑,都是服務於他的政治理想的。

我喜歡孔子,正是因為,在我看來,他是一個浪漫主義與理想主義高度統一的人。
我的問題,也絕沒有否定過這一點。雖然在題目描述中,這是一個看起來「文藝」的期望值過大的問題。


但我不認為《詩經》與民謠毫無關係。
我也不認為《詩經》與所謂下民毫無關係。

講真,《詩經》並不是什麼詰屈聱牙的武林秘籍,藏在深山老林中不可一世。
雖然當今天朝國民的平均國學素養都不太好,但對於《詩經》,應該都是略知不止一二的。
它有沒有反映出那個時代那些群眾的訴求、慾望、生長方式和被奴役的姿態,盡可以去翻一翻。

《詩經》當然也不止民謠。
160篇《風》,是民間歌手的ktv量販集。(Noted)
《大雅》《小雅》總105篇,是上位者和肉食者站在食物鏈的頂層最愛聽的,有政治理想,也有針砭諷刺。
《頌》有40篇,顧名思義,是對執政者的歌功頌德,當然,假如我們有幸見到唱誦時的舞蹈,大概還可以看到鬼神祭祀,對大自然之力的宗教崇拜。


目前的回答者,許多以當朝的頌來比喻。
假如當朝的頌可以與《詩經》相提的話,我相信,《詩經》與當今的民謠,也是可以相類比的。

只是黨和政府所作的頌,實在沒法跟《詩經》相比啊。
這類頌,沒有文化承襲特徵,像是憑空生出的小說章節,主人公在意氣風發的時候忽然調轉了個朝代,狼狽倒地,不明所以。
在語言上,也極少文字的美感,音符的動感,朗誦的頓挫,這如何能夠與千年前勞動人民創造的歌舞青春相比。


《詩經》假如純粹是作為那個與現代文明相比不能更原始的的原始社會的執政者綱領,它是有怎樣強大的生命力死皮賴臉的在接下來每一任帝王,每一個交換的朝代里,頑強生存下來的。

或者《詩經》本應該是作為史料研究的一點依據,應該束之高閣放在博物館裡。除了戴著厚糙眼鏡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沒有人願意再去翻動它。


還有,孔子。
我想,大概在知乎的每一個人,都是讀過些論語的吧,再不濟也在讀書期間被迫啃過。
難道只有我在讀論語時,感受到孔子的可愛么。
在字裡行間,感受到這其實是一個被高度神話卻可能永不被真正理解的可憐人。


我甚至在高中,讀到子路的章節,設想過 子路X孔子 的CP文。
難道我真的是一個人么。

在孔子的日常語錄和極有可能是他編修的詩歌集裡面,難道只有我覺得是相當有趣的嗎。
以至於我在連續幾日的失眠後,聽著民謠,忽然就想起那個對子路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高個子,然後有些熱淚盈眶嗎。

----------
抱歉,說遠了。

還有些內容在評論當中。


既然收錄的是經人們傳頌的,表現民族風情的話。。。

君為吾之果,愛你不嫌多

日日思君昏天黑地,恨君恨君心如血滴

君為閑雲兮,以心相留。且歌且行兮,愛不染塵。

套馬郎,套馬郎,威武雄壯去流浪。
在心上,在心上,一個眼神熱辣滾燙。


。。。。。


粵風
難念的經
神話情話
刀劍若夢

古風
黛眉
綠袖子
好夢如舊

圖風
傾盡天下
上邪

普風
如果這都不算愛

樣板戲之什
大海航行靠舵手
一人一個女學生


詩經,是孔子編的嗎?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據現在的學術研究,孔子貌似沒有刪詩


看了大家的答案感覺還真是禮崩樂壞了。。。


馬恩列斯一條龍
一直傳到毛澤東
小平理論又發展
才有今天大繁榮


《老司機帶帶我》這種優秀的民謠一定會收錄吧


一首也不會入選,題主太看得起民謠了


國風必須包括野合萬事興!


十餘年前有民謠曰:三*個*代*表三匹狼,一天一隻雞,三天一隻羊,村村都有丈母娘。


周雲鵬,《盲人影院》。

「他愛過一個姑娘,那姑娘不愛他」,
「他恨過一個姑娘,那姑娘也恨他」。


看到沒有人提南山南我就放心了


蒼茫的天涯是我滴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兒正開。


推薦閱讀:

《詩經》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的「說」到底應讀何音?是否為「悅」的通假字?
讀長恨歌時我有個疑問,就是詩經里出現了楊貴妃為什麼?
怎樣在30天內寫好特定的幾個毛筆字?
關於詩經樛木的一個問題,《詩·周南·樛木》:「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求這裡的 綏 字解釋與讀音?
古人渡河有什麼方法?

TAG:歌曲 | 歌詞 | 民謠 | 詩經書籍 | 帶有假設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