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如何學會思考?

好吧是很蠢的問題,我只是不太明白對待很多東西的態度應該是什麼,比如說天涯社區看別人八卦演技呀或者什麼東西,首先這種東西是不是當娛樂看就好呢,然後就是比如說你看一篇文章,或者聽別人講話,或者上課和學習,是如何思考的呢,是如何進行知識的獲取,理解和運用的呢,我一直以來都只會死記硬背或者對別人說的東西完全接受,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這個情況嗎


當在網路社區發表自己的評論、意見的時候,文本內容大致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事實(在不同的情境下稱之為論據、證據等),人名、地名、建築名、日期、數據等都是事實類元素,由此構成的事件、史實、統計資料等都是事實;一部分是觀點(在不同的情境下也可能稱之為論點、個人觀點、看法、評論、意見、判斷等),發表的各種評論、意見,表達的自我看法,都屬於【觀點】的範疇。事實是用來支撐觀點的,觀點需要事實的支撐。
事實是可以驗證的。 故宮在不在北京可以自己親自去觀察以驗證真偽。如果受過一定的專業訓練,當前發生的事情也可以自己去親自調查取證以獲取第一手資料以辨明真偽。而對過去發生的事實,需要可靠的間接資料。比如,有人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6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否成立於1964年我們也是可以驗證的,查閱權威的文檔、調出當時的影像資料、訪問當時參加開國大典的老人等,我們對比之後,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
事實的可靠程度。專業人士的調查取證,原始的影像資料,嚴謹的學者、機構給出的數據等一般可靠程度較高,也就是人們說的【強證據】。而網路上流傳的事實,電視劇、電影橋段,小說情節等很可能為了迎合某些受眾的心理,為了點擊量等動機篩選、扭曲甚至捏造事實。
篩選事實。人們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通常都會篩選事實。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就需要思考是否有反面事實,反面事實是否可以推翻作者的觀點。比如,網路上流傳的那個故事,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都是輟學生,以此證明高學歷對事業成功沒有作用。其實,我們稍加搜索就會發現,在美國前100名公司里的創始人和高管絕大多數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這說明高學歷比低學歷取得事業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少數個例並不能有效地支撐起自己的觀點。這裡涉及到一個概念:事實和觀點聯結之間的強度。其實,能爬上人類金字塔尖的始終是極少數人,高學歷能夠取得巨大成功仍然沒有太大的概率,不過通過統計數字我們會發現,學習高比學歷低機會還是多一些,概率大一點,也即高學歷和事業成功比低學歷和事業成功的聯結強度高一點。
扭曲事實。前幾年看過一段評論,大概是說,XX年,美國的貧困人數增加了XXX,以此來證明美國貧富差距日益加大,窮人生活日益水深火熱。美國社會如何,我們不作評論,記得有人翻出事實打臉,美國貧困人數增加主要是因為當年美國把貧困線提高導致。
捏造事實。比如,則西事件中,當事醫生聲稱的免疫療法有效率百分之八九十。基於此捏造的事實做出的判斷自然也就失去了價值。
觀點需要事實的支撐。對於只有觀點沒有事實的內容,我們需要思考一下,這個觀點背後有支撐的事實嗎,有相反的事實嗎,哪方面的事實比重更高?(沒找到合適的例子,找到了補充吧)


學會思考,這是個好的念頭,很多人沒有這種念頭,照樣活得很滋潤,但那種生活一點也不令人羨慕。
言歸正傳,你現在提出的這個問題,本質上就是一種思考。思考是人的一種本能,對於生活中碰到的人和事,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疑問,有些東西怎麼是這樣不是那樣,有些人為什麼要這樣不那樣,這些疑惑會對我們的認知和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有時候會讓我們不知所措,這就要求我們對存在疑惑的東西進行思考。
思考是本能,但這種本能需要不斷的練習和修正,才能越來越好。首先,要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凡事多動腦子,哪怕想半天想不出什麼新東西來也好;其次,要試著去對比、判斷、總結,書本上的也好,現實中的也罷,我們經過初步思考嘗試給出的答案是否能夠較好地解答我們面對的疑惑,如果行,證明我們的思考對路,如果不行,找出不行在哪裡,沿著這個思緒逐步探尋;第三,嘗試將自己思考的東西付諸實踐,看看想的和做的是否存在差距,如有,差距在哪,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針對這原因去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
簡單說了這些,我還是挺欣賞那些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並希望改進的人,不管教育水平或經濟地位,有這個念頭都是好的,祝你學會思考。


人類思維中,存在很多謬論。譬如
1、以偏概全。總是沿襲以前的經驗,某些結論可能適應於大部分情況,但並不是所有。
2、錯把關聯當因果。
所謂的學會思考,其實是學習認識思維中的各種謬論,不要被思維定勢所影響。所以,還是需要讀經典,如《別做正常的傻瓜》,《判斷與決策》,《思考的技術與藝術》等,認識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定勢,才可以學會思考。


其實日常生活中,學會有效思考真的很重要。下面是我寫的一篇書評,裡面談到了具體的思考方法,希望有幫助。

1.什麼是真正的思考?

當看到這樣一個題目,一定會覺得莫名其妙,思考就是思考,哪來的「真正的思考」?熟不知,很多人真的不會思考。

記得之前有次和導師交流論文的想法,我一個人說了一大堆。之後導師只問了我一句話「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嗎?」我美滋滋地答道「是我自己想的!」

結果,我就被導師訓了一通,原因是他說我不會思考。當時覺得自己特別委屈,明明是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不僅沒有受到表揚,反而挨了批評。

後來過了很久,自己才想明白。我那些所謂的「自己的思考」只不過是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沒有多少科學依據。自打那以後,說話辦事開始更加動腦子了。

最近,閱讀了日本作家赤羽雄二的《零秒思考:像麥肯錫精英一樣思考》,似乎變得更加清晰,對思考、思考方法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讀過這本書後,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什麼是「真正的思考」,思考的前前後後到底需要做什麼,以及如何才能夠實現更加高效的思考。

所謂的「真正的思考」,即作者在書中提到的「零秒思考」的概念。赤羽雄二在《零秒思考:像麥肯錫精英一樣思考》這本書當中提到,所謂的「零秒」,就是瞬間便能認清現狀,瞬間便能整理問題,瞬間便能考慮出解決辦法,瞬間便能決定該如何行動。同時,進行零秒思考,也並不是憑自己想像,而是要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收集的基礎之上。

當然,這些說到容易,做起來就難了。 因此,做到真正、有效思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2.思考的前後,必須要做好兩件事

為了實現零秒思考,就需要在思考的前後,做好兩件事。一是充分地收集資料和信息,二是做好筆記,隨時記錄自己的思考。

很多人都認為,思考往往就是那麼一瞬間的事兒。因此,往往忽略了思考之前要做的一切準備工作。如果要想很好地實現有效的思考,一定是要有充分的準備,對問題的各方面有充分的了解,知曉和問題有關的各種信息,才能夠在第一時間快速地明確思考的意義。

很多人平時就注重對各類信息進行搜集,比如定時閱讀書籍、報紙,各類媒體的信息,對事物一直能夠保持較高的敏感度。因此,我們就會留意到,這類人在說話時,往往是有理有據,很有條理也很有說服力。而那些不注重搜集信息的人,說出來的話,都是「我覺得……」,毫無可信度。

當然,在思考的過程中或者思考之後,一定要把自己的結果隨時進行記錄,可以做到反覆核對和思考,從而就大大提高了思考的效率和效果。很多人不懂做筆記的好處,以為自己的腦子厲害到不行,隨口一說便出口成章,其實最終的結果卻是沒有邏輯。
正如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做筆記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理清頭緒,變得自信積極,還能夠讓我們快速成長。

最近忙畢業論文開題答辯,最深的感觸是一個人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真的很重要。因為你能否用精鍊的語言把想說的清晰、明了地說出來,讓聽眾明白,就決定著整件事的最終結果。

有些同學,什麼都不準備,只帶著一張嘴,上去想到哪兒說到哪兒,自己本來就沒有表達清楚,老師一問,更加回答不上來。而有些同學,提前準備好演講稿,把自己的要說的按照邏輯梳理清楚,再表達出來。老師都不用追問,就都明白了。這就是有沒有思考的差別。

這一件小事就能看出這麼明顯的差異,時間久了,人和人的差距自然也就出來了。

3.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你就是人生贏家

《零秒思考》這本書告訴讀者,掌握了正確的思考方法,不斷練習,一定會有很大的效果。其中,最要提到的就是「做筆記」。

作者提倡的「A4紙筆記法」,在另外一本書《零秒工作》中也有介紹過。具體來說,就是將想到及時記錄,同時做到定時整理,重複翻閱。作者堅持說一定要用到A4紙,還特別提到不能用筆記本、日記本的原因。

但其實在我看來,並沒有那麼絕對。用到筆記本也好,A4紙也好,只是形式,只要掌握了方法和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堅持做到高效的思考,真正的思考。總結下來就是,有根據、有記錄,才會有速度和效果。


不知您所謂的思考是什麼,思考有很多種,有的人想事情可以想到一兩步,有的人可以想到幾步甚至更多,而有的人想事情可以跳出想事情的這個圈子,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來想是否需要思考而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而在日常生活如果要有畢竟有效的話,應該是找一個懂得「思考」的人學習,即可


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如何學會獨立思考?同時,當能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是提問者意識到它的力量。本人也是其中的一員,深知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卻未能夠學會思考和勤于思考。現在來說一下本人對「思考」這一問題的一些想法和體會。獨立思考一般指的是對事物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注意:這裡的獨特見解指的並不是多麼華麗或牛逼的答案,而是你不通過參考其他答案而是單從自己想出來的答案。但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遇到疑問或問題時,第一反應是想到搜索引擎,也就是想先Google或百度一下,卻往往沒有先把問題從自己的腦子過濾一遍。一般地,通過搜索出來再給出問題的答案會削弱你獨立思考以及勤于思考的能力,結合搜索再給出答案往往成為了「總結性」的答案,即你對問題給出的答案是基於你搜索得到期望信息的基礎上的。並不是說遇到問題不能去搜索,搜索肯定是必須的,不然去到一個陌生地方我還不是得依賴搜索引擎的幫助?所以只是說「思考」一個習慣,當我們能將思考養成一個習慣,將其習慣成自然的話,它帶來的力量確實會是無限和驚人的。因此,我覺得要學會思考首先得養成獨立想問題的習慣,對於遇到的各種問題,首先你要去想一下,可以想的不周全甚至想錯了,但是必須堅持這個行為,堅持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並且敢於向「正確答案」問why,甚至可以質疑其正確性。學會怎麼思考的前提是勤于思考,而勤于思考便是在於你的堅持思考。keep going!


自己每天也在想這個問題,我說說我自己想到的一些吧
1,要獨立思考,就是自己想。面對這個東西自己是怎麼想的,而不是看別人的答案或搜索
2,要多思考,即多想。比如一句話,你要想想這句話說的什麼意思,有沒有邏輯,和上文有什麼聯繫。。。
3,最後,要自我檢測
總之多想(有依據的想),還有就是自己想!想,思考也是一門大學問,要注意的很多
多做事才是真的


推薦閱讀: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的一些疑惑?
要想在國學文史方面有點修行,應該按照什麼順序讀哪些書?
iPad上的閱讀app一定要做成翻頁形式的嗎?除了可以模擬翻書的感覺,還有什麼好處?
怎樣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點上?

TAG:閱讀 | 學習 | 思考方法 | 獨立思考 | 思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