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爆裂鼓手》中弗萊徹的人物性格更為恰當?
希望對電影或這個人物有興趣的朋友一起討論下
遇上弗萊徹這樣的導師無疑將會面對極大的磨折,他的反覆無常,冷酷惡毒,自我中心,嚴厲要求,足以將一個涉世未深懷抱夢想的學生折磨至死。
但他的才華毋庸置疑,永遠會給你希望,然後用你的期盼親手澆滅你所有的希冀,將你推入深淵,並美其名曰逼迫你達到極限。
他就是一個極端的控制狂,非常懂得如何巧妙利用你的弱點攻擊以達到他的目的。也許他並不是那麼在乎他的事業,或是學生的成長,他心裡只有對藝術無盡而苛刻的追求,他眼中看不到一個完整的人,也許正因他永遠只專註於對音樂至高無上的感受,讓他自己與所有周圍的人都陷入地獄。
也許終有一天他會棋逢對手,但如此畸形的師生關係,無所不用其極的陰險毒辣實在讓人難以忍受。即使你最終成才,回頭會發現自己失去了那麼多卻是永遠難以彌補了。
觀影過程很震撼也很有代入感,也許是因為有過類似的經歷吧。但我始終認為最高的藝術不意味著失去人情味,喪失人性。這就是一種「你倒車入庫壓了線,而教練就坐在你旁邊」的感覺
當Fletcher從陰暗中走出來,我深深的感覺到,這裡的氣氛不對,我猜不出這會是怎樣一個故事,無論是怎樣的故事也都不會讓人驚訝,因為故事有這樣的一個開始。
很多文學影視作品,產生自一個文化圈,其他文化圈的人觀看起來會有隔閡。電影開始沒多久,我就提起了警覺,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前所未見的隔閡。
Fletcher這個人物實在太符合我們的文化了。我們崇拜的是神話、暴君、成功,Fletcher一樣不落。處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很難理性的評判這個人。
各種影評,包括知乎上大量的答案上,很多人談起了自己的相似經歷,談到自己生命中的那個「Fletcher」,覺得回過頭看受益良多。
一群被操大的人很難正確的看待Fletcher這個角色,否定了他似乎也否定了部分的自己。
王朔以前說過一段關於老師的話,大意是:誰敢說我是他教出來的,那是我自己扛操扛過來的,我要是頹了呢?Andrew和Fletcher在酒吧那番相遇後,我以為電影會朝著皆大歡喜的完滿結局發展。兩人之間的恩怨情仇隨著一場完美的演出而煙消雲散。而結果卻以悲劇收場。這部影片到此才揭開真正的面紗,它並非一部勵志片,它的重點在於對人性陰暗面的展示上,引發對人性、慾望、自我實現等方面多重的思考。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藝術,真的需要如此激進的方式才能實現嗎?
Andrew的恐怖之旅,被Fletcher毀掉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9歲的Andrew是個有天賦、有抱負的音樂夢想追尋者,和眾多的同學一樣,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幫助在音樂之路上有所斬獲。Andrew又有其獨特的一面,執著、堅毅、甚至鑽牛角尖,他對於音樂的追求像一把刀,鋒利、尖銳、咄咄逼人。而且andrew比其他同學幸運,至少他自認為如此,能在毫無預料的情況下被Fletcher選入其樂隊,看上去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隨即信心爆棚搭上漂亮軟妹。但緊接著被Fletcher放鴿子、丟椅子、扇耳光、當眾羞辱,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這個少年一陣發懵,而殊不知這才是噩夢的開始。Andrew執著地認為目前的一切都是對他的考驗,痛苦和失落是短暫的,投入和犧牲是必須的,於是他選擇放棄和父親的交流、放棄休息時間、放棄愛情,只為等一個機會。當這個機會來臨的時候,他以一種外人看起來並不那麼光彩的方式抓住了,獲得了Fletcher給予的肯定,而正是這種肯定慢慢侵蝕了這個孩子的心智。追逐成功開始變得不折手段和急功近利的時候就是人背叛生命本質的時候,andrew心中那把銳利尖刀的另外一刃寒光乍現。他變得更具攻擊性,甚至暴戾,這種恐怖的征服欲貫穿全身,以至於滿身創傷血染衣襟也無法停止他的腳步。Fletcher一句冰冷的:you』re done,無疑是對其最致命的一擊。Andrew爆發出的悲壯怒吼更像是一曲輓歌歌詞,送給他被Fletcher葬送的價值觀,不過這還不算完。Andrew再次選擇放棄,想重拾自我,卻發現除了父親的關愛依舊,其餘早已無法挽回,更可怕的是自己已然陷入那種自我實現和現實處境之間的空白地帶,他迷失了。迷失的人最容易受到蠱惑,Andrew的慾望再一次被Fletcher引燃,比之前更甚,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這根救命稻草上,卻陷入了Fletcher的報復陰謀當中。當帶血的鼓槌擊出完美激昂鼓點,卻像垂死之人的吶喊,如此動人奪魄,這華麗的場面連惡魔也為之動容。鼓槌落下的時刻,Andrew的靈魂被徹底收割,19歲孩子的人生觀被徹底摧毀。影片的最後,沒有掌聲,沒有歡呼,沒有擁抱,這是一出完美的謝幕,是另一出悲劇的開始。而Fletcher就是這出悲劇始作俑者。
Fletcher攥著邪惡契約的惡魔代言人
要摧毀一個人,主題從來不是讓他失敗,而是要改變他的人生,讓他別無選擇,無從回頭。Fletcher做到了,不管他是否初衷如此,他的確做到了。Fletcher從一開始就把握住了Andrew的慾望,利用這人性的弱點,一步步引導其變成了自己想要的那個學生。他一直在給Andrew灌輸這樣一種理念: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唯有成功本身才值得關注。而成功就是獲得老師的認可,觀眾的掌聲,唱片公司的簽約。我能帶你成功,但你必須付出代價,並且以我想要的方式實現這一切。於是Andrew接受了Fletcher的暴戾、體罰、羞辱和精神折磨,以換取自己慾望的滿足。但Fletcher真正想得到的,是通過學生的成就來證明他所用的教學方式是可以獲得所謂的成功的。他偏執地認為,查理帕克的成功是因為導師拿著鈸砸他腦袋的結果。所以他罵人的時候毫不留情,丟出椅子的時候沒有半點猶豫,一切都那麼合理——這就是教育。你如果是做不好,就活該受體罰,你如果不勝任,就活該被淘汰,一切都是因為你不夠努力!將追求藝術成功打上如此功利性的標誌後,一切都變了味道。節奏不再有樂趣,音符不再有情感,練習不再是源於內心對音樂的喜愛,而變成追逐成功道路上枯燥乏味的台階攀爬賽。諸如Andrew這樣的學生內心的折磨Fletcher毫不在意,而為自己因教育行為不當導致學生自縊身亡被學校掃地出門後憤慨不已。對於他來說,每一個否定他教學方式的人都是他的敵人,他的陰暗面徹底暴露,以至於對19歲的Andrew痛下殺手。一席黑衣依舊,惡魔早已附體,看著Andrew的手足無措,報復讓他何等痛快。Andrew最後的爆發又讓他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是對的,Andrew證明了這一點。Fletcher這種極端思維在影片的最後得到了詮釋,這確實是他期待已久的完美謝幕。
極端追求自我實現的人性陰暗面
在我看來,Andrew和Fletcher其實是同一類人性的展現,都是極端追求自我實現的典型。追求自我實現這種意識本身並沒有錯,而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極端態度對於自己和他人的影響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了。Andrew作為一個心智未熟的少年,追求自己的夢想,放棄了家庭、愛情、友誼尚可解釋為少不更事,但Fletcher的思維和行為就不可原諒了。尤其作為教師的角色,Fletcher並沒有履行到引導和幫助的職責,更多的展現出極端的自負和控制欲,並且造成了對學生身體和心理的極大傷害。影片中,mets、tanner、connelly等學生都是他這種極端行為的受害者,sean casey還因此而失去了生命。Fletcher意識到了自己對於學生的影響,他清楚地知道sean casey的死自己難辭其咎,但是他不願意承認,並試圖掩蓋這一事實。從那一刻起他已經徹底背叛了人性,跌入如同他外套一樣陰暗的深淵。同時他的極端思維更甚以往,他需要的不僅僅是掩蓋真相,還要用所謂的成功來證明自己,心智已經徹底扭曲,才有了影片最後的悲劇情節。
這讓我想到這樣幾個問題,Fletcher的極端教育方式絕非一朝一夕,學校也並非在sean casey自縊之後才了解到情況,為什麼要到出現無法挽回的結果後才會對其採取措施呢?也就是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於Fletcher學校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連同事都對他畏懼幾分,顯然是因為他能帶出成績優異的樂團,為學校爭取榮譽和利益,那些可憐的學生其實是學校獲利過程中的犧牲品。有了學校的縱容,利用Andrew對於音樂的喜愛和追求,Fletcher讓他誤認為遵循師訓就是獲得成功的不二法門,而犧牲是在所難免的值得,甚至是倫理也可以不顧,在面對對Fletcher的指控時候Andrew猶豫過,如果不是要為sean casey的死做點什麼,他可能都忘了自己也幾乎命喪車輪之下。成功,利益,對於道德、人性的影響可見一斑。
拋開道德層面思考,激進的教學方式對成功的意味著什麼?作為老師這樣一個角色,到底以何種標準來評價其好壞?是讓學生獲得成功更重要還是讓其獲得快樂的體會更重要?如果學生希望達到的就是成功,那麼是否不折手段、違背本質也是可以接受的教育方式呢?我想,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在我看來,是絕不會接受這種捨本逐末的教育方式。我們努力、奮鬥是希望生活過得更好,而真正的好是內心的滿足和愉悅,如果背離了這個本質,得到的終究會是自我傷害和傷害他人。就像影片留下的懸念,誰敢保證Andrew不會是第二個sean casey呢?
他這種教育方式有他的存在的價值,我個人是認同的。
首先上面很多答案混淆了一個概念
音樂行業是金字塔行業,所以是精英精英教育,而不是通才教育。
所以通才教育中提倡的「有教無類」並不適合這片土壤。
金字塔行業為了登頂所付出的,罵兩句打兩巴掌擠兌擠兌人已經算是輕的了。
說什麼反人類自私功利的人,我就想問問
赤木剛憲腳腫了強行用繃帶纏著打球,是不是反人類?
櫻木花道背上傷了仍然在打球,是不是自私功利?
大空翼初中就打止疼針,是不是虐待兒童了?
都和劉翔似的,一傷病就棄賽是不是就和你們心意了?
這種行業的人都是萬里挑一
即便有才能,還要處在最佳年齡,各項指標的巔峰期
還要有證明他們自己的機會
這種機會稍縱即逝,處於艱苦訓練的少年是否有這個自覺性意志力能一直貫徹練習呢?
很難,因為他們本身就在挑戰自己的極限
完全靠主觀能動性就超越自己極限的,那絕對是鳳毛麟角中的鳳毛麟角。
只要他能做的,他都會為了孩子們做
包括他把那個長號胖子趕走,其實也是為了不浪費他的時間,讓他早點轉行
這看起來殘忍,實則是對這種達不到巔峰的人最負責任的做法。
因此,弗萊徹的方法並沒有什麼過錯
反而是對想要達到巔峰的樂手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推進
他也有耐心,他也會溫柔
他完全可以像國內大學老師那樣念念ppt就下課的態度看齊
但他沒有
他理解孩子們對成功的渴望
他也知道有的孩子你就是再逼他,他也成功不了,那就抓緊讓他去干別的吧
只要他能做的,他都會為了孩子們做
這樣的老師,我實在找不出理由來不喜歡他
高中時候的樂團指揮簡直是影片里的這個指揮的原型!(開玩笑啦)
首先我認為影片為了突出指揮的對完美的追求,對音樂的執著,在描寫人物性格的時候是不夠全面的,就是說他拍攝的時候只拍了罵學生凶學生,沒拍愛學生和他的幽默。
高中時候的指揮就是這樣一個人。
在他的鑒賞課上,樂團的打錯問題,打!
在他排練的時候,吹錯了音跑了調,打!
教過的那些古典音樂的知識一點沒記住,打!
不按時上小課整天沒事瞎鬧不練琴學習,打!
至於他的形象。第一次上他的音樂鑒賞課,走進去的時候看到一個滿臉橫肉抽著煙皺著眉頭的人。嗯,就是他。 眼神,相信電影已經描寫的很清楚了,真的一模一樣。
還有那dala著的嘴。
所以我們指揮和影片裡面那個很像吧
但是他在排練的時候會先跟我們開玩笑,當然開始對音的時候就又皺眉頭了。 他在排類的時候會給我們講他年輕時候的事情,那自黑的等級絕對滿級了。
他給我起了個外號,馬臉。然後全團就認識我了。 他愛跟我們打牌,然後不論輸贏他都有合適的理由彈我們腦門。
我們被打的時候也包括蹺二郎腿,因為他說這樣對我們脊椎不好。也包括偷懶坐教師電梯去排練廳。談戀愛校長不管他管,學習不好沒班主任但是他管請家長。 他不打女生,專挑我們這號的打。 最後一次專場演出後他會抱拳作揖說:多謝各位,學校為你們驕傲。
一開始接觸這樣的指揮肯定不習慣,但是我們團里沒有一個不是打心底尊敬他的。
不知羞恥的自以為我的經歷和影片有幾分相像,所以說說自己的經歷。
剛入團是墊底,在審核的時候高三的學長要學習,另外一個純混事兒的,然後我就混進了樂團。
第一次排練被驚呆了,整個人被驚艷到那種。然後我就做了個乖孩子,他說什麼我做什麼,然後跟上了樂團的進度。被打被轟出去單練被罵那是家常便飯,但是真的不覺得這有什麼,感覺有種磁場似的。
然後從美國回來之後,怕他罵我,就和好朋友天天泡排練室練曲子,那一段真心是我最認真的一段。考核的時候還是出錯了,但是他沒說什麼就讓我下去了,我心裡特別高興,因為他不說什麼就已經是很好的結局了。
後來我想組一個bigband,就是影片裡面那種,他叫我去談話。他說爵士這東西不是想玩就玩的起來的。我要搞,他絕對不反對。但是要求我一定搞好學習,一定要搞好學習。他是真的擔心我的學習,怕我分心。
後來參加海淀區音樂節,但是團里不招特產生了 ,編製不齊了,才37人。
然後跟著他排,心裡有底氣。
最後面對那麼多70 80人的團我們得了二等獎。
後來他說想讓我們聽一張叫黑教堂的合唱,我就買了一張美版,然後送了他,他說:真夠朋友。
然後因為些變故再也沒能見到他。現在也聯繫不上。
後來考大學的特長生,每天學習要十個半小時,我還要練一個多小時的樂器,一天沒停過。不覺得苦,真的,反而特滿足。
如果沒有他,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樂團然後頻繁更換的指揮,我絕對不會吹到現在,也不會高三每天練一個多小時樂器。
考了四個大學中了倆的加分,沒找關係,算是對得起他了,但是都沒機會告訴他。
這種指揮是真的能獲得每個人的尊重的,包括樂手,包括觀眾。美國專場最後一曲觀眾起立鼓掌了兩分多鐘,一點不誇張。
還是那句話,影片拍的指揮太片面了,我也看的很壓抑。但是如果全面的描寫指揮的話,肯定不是這樣。但畢竟主角是鼓手。
我本身只是想關注一下爵士這個話題,但是一不小心說多了
爆裂鼓手這部電影不同與以往的勵志片,在這部電影中,上半部充滿了孤獨、不被理解、壓力、偏執和陰影,本以為車禍會將使主人公Andrew重新振作,最後完成人生夢想,但是在酒吧和Fletcher的相遇再一次將他帶入了絕望的深淵。最後在一種超現實的場景里,Andrew爆發,達到了一種升華,用自己的solo證明了自己。但是最終,沒有鼓掌,也沒有世俗的理解,只有父親在門外感動的面龐和導師Fletcher複雜的上半張笑臉。
電影中至關重要的就是F的複雜人物性格的刻畫。他完美主義,偏執、極端、暴戾、冷酷,為了自己的爵士音樂不擇手段,也有很強的報復心理。但是在電影中有兩個場景令我動容,一是在酒吧和A的相遇,對於樂手苛刻到不近人情的F對待自己的爵士音樂卻如此溫柔。隨後A和F的對話,很好地解釋了這樣的人物性格。
天才永不氣餒,只會一步步走向最終的目標,而在這條道路上,除了夢想,你需要放棄一切;你也無法期望得到俗人的理解,除了自己,只剩孤獨。
對於導師F,應該說毀譽參半,他是天使也是魔鬼。他逼迫你去達到一個又一個極限,同時也扭曲了一個人的心理。F希望用自己極端的方式,挖掘每一個人的潛力,發掘他的Charlie Parker。所以他才會以近乎變態的標準去要求學員。在他眼裡,在音樂道路上,如果你不夠傑出,沒有這樣的天分和努力,那麼只有被遺忘,只有大師才會被人記住。(另外兩位鼓手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二是最後謝幕前那張上半個笑臉。應該是對F的最好的詮釋。影片迷人之處在於他不會直接告訴你人物的價值判斷,全靠你自己怎麼看。在我看來,F是想用這樣一種方式整A,但意外是,最後A靠著自己的永不放棄的精神和技術證明了自己,最終的對眼泯去了所有的恩怨,不管F多麼變態、極端,最終還是找到了他的千里馬。
= =總覺得很多人想多了…………弗萊徹就是個超級完美主義而已,要求嚴格,精益求精,所以他在排練的時候會有那麼多過激的舉動,一切都為了兩個字——完美!
不管是抽安德魯,罵人,不聽安德魯遲到的解釋,都只是為了要有完美的演出。他記恨安德魯讓他被開了,所以擺了安德魯一道。直到安德魯回來打最後那首 Caravan 的時候還是很帶火,但是他看到安德魯這時候的完美表現,他就知道,另一個 Buddy Rich 誕生,另一個大鳥 Charlie Parker 因為另一個 Jo Jones 被砸出來了,而安德魯就是這個 Charlie Parker,他自己就是 Jo Jones。這時候私人恩怨不重要了,安德魯回來不是來砸他場子,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既然如此,那麼就繼續奉獻完美的演出吧。
想要成功自己天賦不行就必須努力,如果有人肯教我我會很感激,如果對我規格嚴格,功夫到家更要感激,真實的人生本就是殘酷的,這點小事算個屁。
恩,我希望能碰到弗萊舍這種人當老師。完美主義要求嚴格,外表嚴峻內心還有點小心思的可愛怪老頭—_—個人認為他不是不懂成為一個查理帕克需要給予什麼放棄什麼。
他那個徒弟去世的時候他哭的很悲傷,這裡哭的時候應該不僅僅只是哀嘆偏執天才的早逝吧,不然只需要哀嘆。
回放一下電影就會發現這個老頭是很喜歡男主的,因為男主晚上默默打鼓被老頭子聽到了,而老頭子是很欣賞這種後生的:不然為什麼選他作為隊里最年輕的成員。
其次,老頭對普通人是惡魔的存在,對查理帕克這種人是最完美的導師。他默默激勵男主的過程簡直像極了中國式父母的「打壓式教育」:第一次聽到他敲鼓給一個下馬威,但其實默默地告訴了他選拔考試的題目(很傲嬌),剛入選第一天作為替補就讓他作為主力試了一段,再找來另一個鼓手直接替換掉他主力的位置,之後三個鼓手輪番試什麼「xx400」逼出最強男主—_—再然後和他講「good job」一番話,乃至在台上還不忘激勵男主一把選了首他沒有鋪子而大家都有的曲子(也可能是男主又二逼睡過了),最後在台上狠狠的羞辱男主。
所以到了最後男主和老爸完成擁抱以後毅然決然的返回台上公開和佛萊切叫板,完成一段令人驚艷的solo。從那時起男主就不再需要佛萊切的指揮了,然後拋出「I」ll cue you in」的句子,至此精神上的新老交替完成,佛萊切也終於實現了自己對自己的定位:「誰都可以在台上揮揮手指揮」,而很少有人能get到他的精神。
佛萊切不是不懂人與人的感情,包括男主偷看他用手安撫朋友的女兒時的動作都可以透露出他是有真感情的。
我們弗萊切對男主和男主身上的精神不是不愛,而是愛的深沉,大愛無言,大愛無疆啊!這種故事情節放在中國的武俠小說上又可以是一個精彩的故事—_—
自己拋磚引玉
----------------------------------------------------------------
1、首先,個人覺得演員對於弗萊徹這個角色的演繹很成功,人物性格很飽滿,並非單一的殘暴,從獲悉得意門生車禍身亡後的表現可以看出;
2、其次,對於包括豆瓣和百度貼吧很多人說「弗萊徹純粹是為了激發內曼的潛力才那樣嚴格,包括最後演出調包(個人更願意認為是弗萊徹故意提前製造假象,讓內曼誤以為演出曲目為Whiplash)樂譜,也是用心良苦」。。似乎很多人掉入一個怪圈,更願意相信這是作為一個音樂天才(弗萊徹)為覓得一個知音或是天才苦心「經營」的一個徹底激發內曼小宇宙的計劃,委實不容易;
3、最後,個人覺得弗萊徹作為魔鬼導師,求賢若渴,雖教育方式有待商榷(不在此討論),但人物性格其實描繪的很生動。拋去音樂導師這層關係,他的人物個性特徵與常人並無明顯不同。
貫穿全片,關於和內曼的對手戲過程中, 弗萊徹的內心活動經歷過幾次重要波折:
第一次,內曼取代核心鼓手參加比賽拿了第一讓弗萊徹眼前一亮,決定好好培養他,以致找來平庸的鼓手威脅他核心鼓手位置來激勵他,於是三人輪番排練上演精彩一幕,最終內曼憑藉瘋魔般的表現得到了弗萊徹的認可,也是他第一次覺得孺子可教也,期間弗萊徹摔鼓踢椅,嘶吼著faster,可以看出,在他眼中,內曼離他想要他成為的天才很接近了,所以他激動,興奮;
(期間,內曼由於遲到問題惹怒了弗萊徹, 弗萊徹覺得內曼態度不端正,沒有給予比賽非常重視。 這段覺得交代的稍顯唐突,考慮到劇情緊湊,可能為引出下文的衝突不宜鋪展,)
第二次,就是「調包」事件,JVC音樂節對於內曼來說,絕逼是發跡的最佳機會。然而,正是由於眾多業內大咖在,弗萊徹才因舉報問題懷恨在心,想藉此機會打擊報復內曼,讓內曼名譽掃地,在圈內混不下去,而此前酒吧內的對話也不能完全說是陷阱,關於激發內曼潛力這一段話,弗萊徹沒有欺騙內曼,只是這都是為了鋪墊,讓內曼進入這個陷阱。
比賽過程慘不忍睹,內曼手足無措,丟盡臉面,無地自容,弗萊徹得逞一笑說明一切。所以說,從這裡來看,弗萊徹的性格特點同常人無兩樣,有點睚眥必報的感覺,而非有些人說這都在激發內曼的潛力(都這樣了,還激發個毛啊,弗萊徹給你多少錢哇)
第三次,就是「調包」事件後內曼小宇宙爆發,弗萊徹態度的轉變。內曼當真到了「不瘋魔不成活」的境界,罔顧外界環境,為了證明自己,重回賽場打起了熟悉的Whisplash,對的,就是弗萊徹教的曲子,並將它演繹的淋漓盡致,弗萊徹看的目瞪口呆,他知道,內曼就是那個天才,識英雄重英雄!弗萊徹一改之前小人嘴臉,給內曼做起了嫁衣:扶正腳踏鈸,指揮打節拍等等,自此,弗萊徹態度完成360°大轉彎,為發現天才而欣慰,為自己培養、激發出天才而欣慰。
片尾收的很微妙,同全片劇情一樣,一點不拖沓,幹練,僅僅以內曼和弗萊徹會心對視結束。
整部電影黑色基調濃厚,沒有尿點,第一遍看完總有點不舒服,回顧了幾遍後覺得導演(兼編劇)蠻牛逼,還是85年的,還有,看出了點同志味道了,倒胃~
以上
反對所有認同弗蘭徹教育方法的人。
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
先把人分類,給人定一個價值:天才比普通人高等。
再定一個價值觀:變強是好的,為了變強或者讓別人變強,可以心靈扭曲,可以不擇手段,犧牲掉一群普通人也無所謂。
於是所有的辱罵,毆打都是可以接受的。你成功了,證明方法有效,你失敗了,證明你沒有天份。(這讓我想起了義和團,在人身上畫個鬼符,宣稱心誠者刀槍不入,於是被打成篩子都是心不誠的緣故。真是白痴邏輯)
總是有人把以上邏輯奉為真理,不管它有多麼功利、多麼自私、多麼反道德、法律,多麼反人類。
基於以上理由,fu*k所有贊同弗蘭徹教育方法的人。
他就是個變態啊
對成功變態地執著
對人性變態地理解
對自己教學方式變態地崇拜
而恰好,安德魯也是個慾望地奴隸,他們天生一對
最後地笑容,是惡魔和惡魔地契約,沒有掌聲,沒有鮮花,沒有愛情,就連父親地表情,也只有驚沒有喜所以結局不是大團圓,這並不是一部勵志片
他是魔鬼。
但是魔鬼是天使的陰暗面。
但是魔鬼總是能贏。場景:弗萊徹在被學校解職後在小酒吧和安德魯談話,雙方聊到弗萊徹非常嚴厲的教學,
……
(大意)
安德魯:如此嚴厲的教學,就不怕有才華的人(還沒成才)就會氣餒嗎?
弗萊徹:真正有才華的人,永遠不會氣餒。
說是勵志也不錯。但我覺得更多的是,告訴人們,在安逸的生活之外,人可以有另一種攀登高峰的生活。
就是個人渣!培養他?他明明是只欺負家裡沒有背景的學生!問好了男主家裡就一個中學老師父親,被他虐待到自殺的學生家裡也很窮,被他哄走的胖子明明沒有錯,看穿著很差家裡也一般。他就是想找個不能反抗的弱雞過癮!關認真和培養毛事!
忍不住答一發。
一百多分鐘的片子,一半是屏著氣聽禿頭佬連環炮一樣的冒髒字,一半是跟著安德魯炸裂的鼓點抖腿中度過……
對於弗萊徹的教育方法我不過多評價,不管是說他精英教育還是說他扭曲的魔鬼教學,我覺得可能行內的人能給出更中肯的評價吧。
我想說的是我身邊的一位「弗萊徹」。看到這個片子的時候我都驚呆了,簡直就是我們系主任的翻版。禿頭,苛刻,毒舌。
比起弗萊徹,v哥只罵人不動手,這點還是很好的……「太差,重做!」「你帶著腦子來上課了嗎」「你做的這東西像殯儀館的配色」「我都不知道你們怎麼想的,九零後的人能做出這麼丑的設計」「別學了別在這浪費時間」……這都算溫柔的。不知道教設計的老師是不是罵人都挺有個性的,聽聞同院一個建築的老師說過「你這個樓啊,就像在社會主義的天空豎起一根f**k的手指……」
無數次被罵的哭暈在廁所。
他在我們眼中有時候也是特別腦殘,四十好幾的人在微博整天還像個糞青一樣逮到人就噴,在他眼裡sh主義就是屎,東北就應該成立滿洲帝國,日本的一切都好,要是誰膽敢標榜自己幾句愛國,他白眼估計都能翻到禿頭後面。大一的導論課,每周都要接受他的洗腦教育,比如他說人越有出息離父母越遠,說我在學校是個人民教師,但我出了學校吃喝嫖賭你不能拿教師這個頭銜來說事。他離經叛道的價值觀有時候讓人特別難以接受,但是他自己也說了,他的話也不是全對,讓我們自己選擇吸收。
就是這樣一個貌似有點腦殘的老師,我上了大二才發現上完他的課我是真的學了很多新知識的。我們也有溫柔的女神老師,帥到逆天的男神老師,每次看完方案,「嗯,我覺得還行,但是吧就是這個小細節你還要改改」溫柔到讓你感覺自己上輩子是不是拯救了銀河系,然並卵,一個作業最終完成的時候
不禁想說wtf??幾周下來這踏馬做的個啥??
所以說看到電影里弗萊徹說,there are no two words in English language more harmful than "good job"的時候簡直拍腿稱讚啊!比起「還行」我更喜歡v哥的「太差重做」,至少會被逼出新的東西,雖然當下會哭暈在廁所,但是永遠不會有「反正老師也不會說我,水水就過了」的想法。也可能只是自己本性欠抽,沒有老師鞭策就沒法前進。
不得不說他也是我在專業上最佩服的老師。他給我們講原研哉,講喬布斯,講他理解的設計,不僅我們愛聽,同一個院的學生一起聽他講座,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比起那些只會讀ppt靠點名留學生的老師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在被外人忽略的小院小專業,他曾經的學生有人去北漂畫漫畫,畫出了嗷大喵。也有人被保了研又在他鼓勵下退學申請到了art center。雖然慫如我並不能給v哥長臉,但是我相信v哥一定會教育出很多電影里說的大鳥的。
然後私下裡的v哥真的很萌很萌啊,朋友圈裡不是自黑就是曬娃,他寫他女兒的狀態的時候簡直跟上課的那個瘋子判若兩人。有兩個女兒的他人生理想就是當他老了左擁右抱兩個美女去大街上拉風!╭(°A°`)╮電影裡面有兩個細節也挺動人,一個是弗萊徹在後台跟小女孩約定等她長大來給他當樂隊的鋼琴手,還有一個是弗萊徹在小酒吧昏暗的燈光下彈爵士鋼琴。媽蛋溫柔的簡直眼淚掉下來。
這樣的弗萊徹還是讓人又愛又恨。
個人觀點
這個弗萊徹總體概況是 心理病態 的。
1.壓迫學員。後來有一段自述原因,美其名曰逼迫學員到極限,然後讓學員突破自己的極限。但這句話是他在想要 報復 男主角的背景下說出來的,其是否說的是內心實話,感覺上是打了折扣。
2.對音樂有苛刻追求。不可否認他是一個在音樂方面極度追求完美的人,但是音樂鑒別方面也存在很多主觀臆斷,光憑鼓手打不出自己要的感覺,就用各種非常手段要求達到自己感覺上的優秀,這就不太合理。
貪圖虛榮,過分追求學校名譽,不考慮團隊意識,不體會個人感受,當學校不能拿到第一時,既然說,你完了?!
不自我反省,當得意門生自殺了,他確告訴學員們,那人是出車禍。為什麼不去想一下對一個人造成了怎樣的傷害,才能讓一個人選擇自殺?被男主角家人報復,被校方開除(推測?!),怎麼不想想是因為什麼?
腹黑,許久未見,見面聊天就為以後的計謀鋪下了路,更是不惜毀掉一場演奏會,也要報復男主角,其目的更多的是想毀掉鼓手,而沒有發自內心的想要幫助鼓手突破極限。
表裡不一,前一秒可以和小女孩親切對話,下一秒就對學員粗口相向。
不負責,一開始讓鼓手早上6點到教室,這個時間難道是隨口說說的?!!雖然後面9點到場哪怕不差一秒不多一秒,我覺得更顯得這個人心理病態了。
這些只是個人觀點,有些片面了,不對的地方,也請大家多指點。
不過弗萊徹的專業技能多麼精湛 他依舊不能被稱為是好的導師 為了萬分之一的天才甚至不惜毀掉那些單純熱愛的普通人 教學方式可以說就是個追求極致的變態 真正好的老師是既能讓你保持專業技能過硬的情況下依舊不讓你丟失最初的那份熱愛音樂的靈魂 好的導師永遠都不會毀滅人
我希望支持弗萊徹的人可以看下這兩張圖。
——————————————————————————————————看了這兩張圖後,請問你們該怎麼給這位伏地魔洗地呢
解答一下,第一張圖是伏地魔對男主講他那個學生的死因
第二張圖是那個學生的真正死因
推薦閱讀:
※Jazzy hiphop是什麼風格?
※如何用吉他作曲?
※如何解讀薛之謙的新歌《一半》?
※魔岩三傑之於中國搖滾的意義和重要性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