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應該答應 5 歲孩子的求婚嗎?

俄狄浦斯期如果渡過不好,就會產生戀父、戀母情結,到底要不要答應?看這個視頻。視頻


2016.01.12更新。
半夜和人討論俄狄浦斯情結,突然想起我還答過這樣一道題,嗯,我跑來打自己臉了。

修正一下第一條:的確沒有一個特定的時期叫做俄狄浦斯期,但是學精神分析的心理諮詢師口中的確常常會說這樣一個詞「俄狄浦斯期」。沒錯,我說的就是現在的我=x=
但這個「俄狄浦斯期」並不是特定指幾歲到幾歲的小朋友,而是指發展出俄狄浦斯情結的那段人生時期。可能有些孩子2、3歲就會發展,有些可能會持續到青春期,更甚者到成年都沒有處理好,但也有些人可能根本就不會發展處俄狄浦斯期。
先寫一下現在我對俄狄浦斯情結的理解。我覺得精神分析的理論都得抱懷著做閱讀理解「XXX代表了/隱喻了什麼」的心情來看。我的理解是:「媽媽」代表著滋養自己,給自己愛與關懷的人。「爸爸」代表著一切比自己強大有力量的人。用語文理解的思維擴大一下,所謂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有一個比自己強大的人存在,原來以為百分百愛自己屬於自己的人,也會愛他。自己要和這個強大的人競爭,以盡量多的佔有那個之前一直滋養自己的人的愛。克萊茵認為,嬰兒一出生是沒有主客體之分的,他們的概念中,媽媽和自己是完全融合沒有界限的,想喝奶一哭乳頭就進入自己嘴裡,可以盡情吮吸了。這有人稱之為「前俄狄浦斯期」:自己是完全佔有媽媽的。而俄狄浦斯情結的發展,是因為嬰兒突然發現媽媽不是完全屬於自己的,媽媽和自己是兩個人,而且中間還有個比自己強大N倍的爸爸,他也佔有媽媽的愛,自己和他是競爭關係,而且他還比自己強大很多倍。俄狄浦斯期處理的問題是,接受媽媽和自己是分開的兩個人,媽媽的愛並不是完全屬於自己的,並且,比自己強大的爸爸,也有權利佔有媽媽的一部分愛。在這個過程中,會發展出佔有慾、競爭意識等等。

俄狄浦斯期的確有度過的好不好。但這和答應不答應孩子求婚沒什麼關係,更重要的是:1,家庭中每個人都有邊界,讓孩子可以理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媽媽是獨立的個體,他自己也是。他無法完全佔有媽媽,媽媽也不能完全控制他,他被允許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考,他是一個被尊重的獨立個體。2,當他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時,他自然會意識到自己無法完全佔有某個人的愛。他會意識到媽媽可能有100%的愛,自己只能分到20%,另外30%是分給爸爸的,還有20%是分給媽媽自己的爸爸媽媽的,還有20%是媽媽分給自己的,最後10%是分給媽媽的朋友的。這個過程一定很挫折,但挫折是必要的,因為現實如此,孩子不可能一直活在幻想的美好世界中。學會這種挫折,就叫做長大。3,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孩子依然確信你的愛。他會接受,媽媽不是完全屬於他,媽媽不止愛他一個人,但是媽媽的確愛他。
以上,用大白話說,就是愛孩子,但不要一心只有孩子,更不要完全控制孩子。

另外,我們所說的俄狄浦斯期發展不好,並不是說會發展成戀父戀母或亂倫。俄狄浦斯期發展不好,常見的是過度依賴型,和父母界限不清,融合度太高,還停留在前俄狄浦斯期,如平時說的「媽寶」「爹寶」。也有可能發展成過度自戀,認為愛就是100%佔有,不能容忍除了愛自己外,對方的愛還需要分給其他項目。比如常見問題「我和你媽掉水裡你救誰」。也有可能發展出不自信,認為自己不值得愛之類的。總之,所謂「俄狄浦斯期發展不好」,我們指影響是性格層面上的,不是說行為上會亂倫。

以上。

坐等幾年後的自己再來打自己臉。

----------------------------原·答·案----------------------------

1. 並沒有一個時期叫做俄狄浦斯期。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階段理論將3-6歲定義為性器期(或生殖器期)。在這個時期的兒童,會通過觸摸自己的性器官獲得滿足。這個時期開始有了性別意識,能夠辨別男女。由於有了性(性別)意識,自然需要一個愛慕對象與一個競爭對象。這時,在兒童心裡被認定為全能的父母,成為第一選擇。於是異性父母成為愛慕對象,同性父母成為競爭對象,也就發展出了所謂了「俄狄浦斯情結」與「伊萊克特拉情結」。對異性父母的愛慕可以看做是兒童的性啟蒙,而對同性父母的競爭,實際上是將同性父母立為榜樣,慢慢轉為對同性父母的認同,接受他們的行為以及道德準則,慢慢內化為「超我」。
對應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3-6歲兒童體驗到的衝突是主動對內疚的衝突。在這一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
另外,兒童對於依戀需求非常高。在2歲以後,兒童開始形成交互的人際關係的概念。所以,這一時期要注意滿足兒童的依戀需求,讓兒童有足夠的安全感,避免產生被拋棄的不安全感。

2.關於俄狄浦斯情結和伊萊克特拉情結。
也就是戀母情結與戀父情結。但不要因為這個名字就認為這個情結就是要跟父母瞎搞亂倫!!!沒有這麼狹義好不好!!!所以完整起見還是叫它們俄狄浦斯情結和伊萊克特拉情結好么~!
很多正常發展的兒童甚至部分青少年或成人都有過類似經歷。戀父或戀母情結,其實是孩子和父母的三角關係的體現:孩子會試圖與一方父母結盟。
但戀母或戀父情結這樣的表述並不完整,完整的俄狄浦斯或伊萊克特拉情結還包涵「弒父」和「弒母」情結。
「弒父」和「弒母」情結在華人文化中常常被忽略甚至禁止。但其實個人認為,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來說,「弒父弒母」的意義更大。
當孩子成長為青少年,他們開始慢慢意識到,父母並不是自己小時候想像中的「全能」形象,要開始接受現實中的父母是有「限制」的。當父母從完全保護自己控制自己的神回落為凡人時,青少年也就完成了心理上的「弒父」或「弒母」——這樣孩子才敢於超越父母。這對成長為一個擁有自我意識的「成人」,有著非常大意義的。
所以俄狄浦斯或伊萊克特拉情結並沒有什麼不好,不如說,這是正常的現象。關鍵是要能完成整個情結,也就是完成心理上的「弒父」與「弒母」,最終變成獨立的成人。

3.要不要答應?
答應也好、不答應也好,其實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是孩子對異性父母親情之愛的表現。所以正常看待,溫柔地聽著孩子的表白就好。千萬不要一驚一乍覺得完了這是要亂倫了啥的。孩子想的很簡單,父母的過度緊張會把孩子嚇到。弗洛伊德最喜歡說童年陰影了,萬一陰影了,孩子這輩子都不敢自由表達情感與愛就不好了……
把孩子的求婚當做一件養育中的趣事吧,等孩子進了青春期開始叛逆後,你會無比懷念那可愛的個小小的還會和父母求婚的孩子的…………||||

總結:孩子會向異性父母求婚,是性別意識/性意識啟蒙的表現。很多孩子都會有,非常正常,不用大驚小怪。不用特別在意答應或者不答應,關鍵不是父母應對的內容,而是父母應對的態度。孩子想的很簡單,這只是他們愛的表現,他們暫時還無法分辨親情之愛與愛情之愛,所以會混為一談。千萬不要譏笑孩子或者責罵孩子,這會讓孩子受傷。溫柔地聽著就好,呵護這種表達愛的能力,這就OK啦~


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一直答應著我可愛孩子們對我的求婚。
他們幼小的內心世界,結婚是一個很美好的事情,結婚意味著可以與那個最愛的人永遠在一起。孩子們是很單純的,他們目睹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場景,當然是渴望也有一個最愛的人與他永遠不分開,他們用結婚這種方式宣告愛,宣告愛的佔有。
視頻中的孩子3歲左右的樣子,這個年紀對父母非常的依賴,有的甚至希望父母不去上班,每分每秒都待在自己的身邊。他們用結婚這個辦法宣告自己對父母的愛,並希望獨佔父母的一切。我相信在寶貝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大部分父母不是對於俄狄浦斯情節的恐慌,而是感到真正的幸福。
而等孩子們到了5歲左右,朋友圈逐漸擴大,父母的愛雖是唯一但並不是全部。寶貝們有了自己的好朋友,這個時候的孩子會告訴大人,他要與自己的好朋友結婚。(是的,我們幼兒園裡要一起結婚的孩子很多,喊著老公老婆,並且宣誓這個人是以後要結婚的人)

所以,孩子們嘴裡的結婚是一種與最愛的人永遠在一起的願望表達,為何不甜蜜而幸福的答應呢。

我還曾被小朋友說,不希望老師結婚。我問他為什麼,他沒有回答。但這其實也是體現了一種愛的獨佔,他也許認為我不結婚他就可以一直獨佔我的愛

孩子們是單純的,愛的很純粹,愛誰就跟誰結婚咯。


答:爸爸很愛媽媽,爸爸已經和媽媽結婚了,不能再和別人結婚了,爸爸媽媽都愛你,你將來也是要和別人結婚的。
那些說答應的,不要覺得孩子傻天真會忘記,孩子是不懂婚姻,但是他們說的時候是認真的,要好好回答,不要敷衍。


小時候過家家我把整條街小姑娘娶了個遍現在還不是單身一人......


你是爸爸的小情人,爸爸永遠不會娶你的。


這個時候可以開始她/他關於家庭關係的初級教育了。以前看法國兒童心理學家多爾多的書,談到這一點,她不主張家長拿這個事情和孩子開玩笑,並認為這時候需要開始給孩子傳遞家庭關係的概念。比如可以說:媽媽不能嫁給你,你長大後會有一個愛你的姑娘嫁給你,就像媽媽嫁給爸爸一樣。

這其實是讓孩子脫離父母有自我家庭概念的第一步。在這個問題上和孩子開玩笑當然好玩,但也潛在地延緩了他自我獨立意識的發展和對家庭角色的認知。

我兒子當年也說過類似的話,我如上回答了沒多久後,他開始思考他幼兒園誰能做他的老婆的問題,雖然早了點。我覺得至少他開始向外看而不是思維老圍著媽了。


爸爸已經有了媽媽啊,你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答應呀。
五歲小孩子哪裡懂得結婚的具體含義,只是純粹地以為結婚就是永遠在一起o(`ω′ )o 爸爸媽媽結婚在一起很開心 我也和爸爸媽媽結婚在一起我也很開心
小孩子不需要太複雜考慮與討論~。只要知道他們為何而產生這樣的設問,立於根源就行啦。要用小孩子的思維理解小孩子,孩子的世界哪來那麼多複雜的東西。
顧慮嘛,等到他們長大後獲得應了解的知識自然懂啦。
答應無疑是與孩子的一種浪漫行為,多可愛。
我小時候還要和我媽媽結婚,讓她踹了我爹(哦漏怪不好意思的)。


俄狄浦斯期是偽科學概念
弗洛伊德學說基本屬於偽科學,樓上還說得津津有味。


要是我直接就去拍婚紗了,
還要裱起來,
長大了過年敢不回家以此要挾,
(/≧▽≦/)。
不過你得有個女兒。
好像哪裡不對,
嗯,首先要有個女朋友。≥﹏≤


我和你媽在一起那麼久,就是為了等你這句話我的寶貝兒~


摩登家庭裡面 ,兩個爸爸都和莉莉結婚了。


這是正常的問題,家長不需要過度緊張。建議家長讀讀這本書《和孩子談談性:2-12歲性教育讀本》,書中有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和孩子談談性 (豆瓣)


後長主還宮,膠東王數歲,公主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否?」長主指左右長御百餘人,皆雲「不用」。指其女曰:「阿嬌好否?」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長主大悅。乃苦要上,遂成婚焉。——《漢武故事》
後來劉徹成了皇帝就把阿嬌廢了,所以,小孩子的話信不得


答:你是我最愛的寶貝,但是我不能對不起你媽媽


我以前說起我是我爸爸的小老婆。被我媽媽罵了一頓。然後沒有然後了。
我覺得好好和孩子說,孩子會懂的。


答應吧,這樣就可以成為他/她的初戀了!哈哈哈哈


為什麼不呢 小時候玩過的那麼多過家家我也沒當真


題主被孩子表白了?

不用太在意,孩子要真有這現象好好開導,畢竟這種戀父母的現象不是特別普遍,突出。(ps:我們是不是想多了,確定我們這幫山炮有這麼大魅力?能降住10後20後?)

我是來打醬油的……


父嫁才是贏家啊


推薦閱讀:

人類如果都沒有了情緒是怎樣一種體驗?
分享障礙已經影響到人際交往,該如何改善?
午睡醒來後心情憂鬱,感覺特別孤獨、傷感,是什麼原因?
情感和慾望淡薄,不知道是什麼問題,怎麼辦?(心理?)?
當你被關在精神病院,怎樣證明自己沒有精神病?

TAG:心理 | 親子 | 精神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