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惠卿和章惇為啥入了奸臣傳?
這倆都是行政能力過人,且開邊或守土有功的,而且人品也沒啥大缺陷。比方說呂惠卿和王
安石不和,純屬誣陷,人家後來好得很,中間有誤會也是政見分歧。
瀉藥,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歸納就是一句話:意識形態鬥爭不是請客吃飯
=================================================================
說這個問題以前推薦一本書:【鏈接總匯】王安石變法研究史
我下面說的大部分觀點的史料支撐主要也來自於這本書。
王安石的新黨主要成員為什麼基本都落進《宋史》這本書的奸臣傳,本質就是意識形態鬥爭的結果。儒學發展到北宋中葉有了很大的發展,逐漸出現王安石的新學、二程的理學、三蘇的蜀學、張載的關學等等儒家學派,各學派一方面各自發展自己的理論,一方面也相互摩擦(說難聽點就是相互攻擊)。這玩意和當年歐洲幾個教派互毆或者近現代某兩大陣營的意識形態角力的唯一區別可能就是沒有出現過大規模宗教屠殺事件,但這不代表你死我活的鬥爭會文明一些,證據之一就是:我們現在除了程朱理學的註疏和論著,其他學派的觀點和文章基本已經不多見了。
在這場意識形態角力中首先拔得頭籌的是王安石的新學。王安石通過變法得到了宋神宗的默許,讓自己的學術主張(也就是新學)成為了官方唯一承認的主流學術觀點,說白了就是「以後考試只考新學」。宋神宗之所以這麼做我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15043/answer/94133866)之中提到過,這裡不展開了,這裡只說下文。
南宋建立以後,宋高宗為了洗脫父兄和自己(其實主要是自己)的亡國責任,強行把北宋滅亡的鍋套在王安石頭上。(宋高宗對王安石變法的徹底否定)所以今天那些聲稱「北宋滅亡責任在王安石」的人,你們最好好好考慮一下自己說這話的立場。南宋皇帝這麼說是因為人家有政治任務,你們把一個王朝的滅亡強行歸結在一個朝代滅亡六十年前的歷史事件合適不合適?!
宋高宗聲稱自己「最愛元祐」,對王安石變法進行了全方位的否定,其中包括重修宋神宗實錄。兩宋重修先帝實錄的情況很多,其中尤以宋神宗實錄最喜感,先後重修多次,每次都與上一次的觀點完全相反,用今天的話就是今天「東風壓倒西風」,明天「西風壓倒東風」,而宋高宗這次重修是最後一次,其對王安石變法整體是持反對態度的。
「凡論人章疏,皆檜自操以授言者,識之者曰:『此老秦筆也』」
「自(紹興)八年冬,檜接既監修國史,岳飛每有捷奏,檜輒欲沒其實,至形於色。其間如潤略其姓名,隱匿其功狀考,殆不可一、二數。」
以至於
岳飛身後二十多年,宋孝宗為岳飛冤案平反、按照慣例給岳飛賜謚之時,卻遇到因秦檜及其黨羽篡改歷史所造成的困難:一方面,「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金佗稡編》卷十四 《忠愍謚議》);另一方面,在議賜「武穆」謚號時,「因博詢公平生之所以著威望,系安危,與夫立功之實,其非常可喜之太略,雖所習聞,而國史秘內,無所考質」。
還有一個細節,岳霖在岳飛平反後上疏請求歸還當年所賜岳飛的御札、手詔、南宋朝廷發給岳飛的省札以及岳飛的部分奏章,宋孝宗隨即「詔令准左藏南庫還之」,但是數量和內容都是不全的(一半都不到)。這些材料後來都編入岳珂的金佗雙編中,可以說秦檜篡改史料的事是鐵證如山。(周常任務完成)
說完宋高宗,我們來說另一股詆毀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力量:程朱理學。
由於宋高宗對王安石變法的全面否定,新學作為官學的地位也徹底動搖。蟄伏已久的其他學派也紛紛跳出來佔領這片意識形態的高地。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在後來的鬥爭中逐漸佔據上風。
朱熹論王安石一文中我們其實可以發現朱熹對王安石的評價不完全是單一的。一方面朱熹對於新學幾乎是完全否定的態度;但落實到新法具體措施上卻褒貶不一;對王安石的人品卻是持讚賞態度。其實這個很能反應兩宋主要學派代表人對王安石變法的態度:
王安石這個人,作為士大夫也好作為文豪來好都是第一流的。新法措施至少有一部分還是不錯的(司馬光除外),但是他搞學術壟斷、搞解釋權唯一就非常不好了,這不是欺負人嘛?!所以我們也要搞壟斷!哼╭(╯^╰)╮!!!我的解釋才是唯一正確的!!!哼╭(╯^╰)╮!!!
後面的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一點:程朱理學自此開始成為中國主流意識形態長達七八百年。然後,王安石作為反面典型也「受謗七百(多)年」。加上歷史記載上對王安石頗多詆毀,所以王安石及其新黨在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被各種黑。
具體到宋史的編撰前後,理學派已經基本佔據了主流意識形態,之前李燾修《長編》時,雖然有幾版宋神宗實錄相互對照,但是李燾依然主要採信舊黨的觀點(李燾筆下的王安石變法)。不過長編依然是一本很好的書,至少它的史料價值和治史態度還是非常值得肯定了,比司馬遷有節操多了。因此,在宋史編撰時,新黨核心成員幾乎一個不拉進了奸臣傳。以至於搞得宋史中,熙寧新黨開疆拓土位列奸臣,元祐舊黨蠅營狗苟皆號忠心。
而再往後,因為史料亡佚得越來越多和意識形態的壓力,王安石的新黨在元明清的歷史研究中基本就是奸臣的形象。
一直到晚清,程朱理學的地位逐步動搖,王安石才逐漸翻身。順便說一句,中國這邊最早給王安石徹底翻案的是嚴復和梁啟超(嚴復、梁啟超為王安石及其變法徹底翻案),不要什麼鍋都甩給共和國!哼╭(╯^╰)╮!!!!
PS:當然王安石變法的評價不止我說的這麼簡單,由於其中內容豐富還請看官們自行翻書。我這裡記一漏百,見諒見諒。
PS的PS:這裡答主不才,多說幾句(都只是感慨,沒有史料,不喜可以跳過。):王安石可憐嗎?文章、才華、操守千古之下都是第一流的人物,一生心血所寄的東西被後世花式黑了近千年,寫個多大的慘字都不過分。王安石當年選擇把自己學術主張拱到官方認證這件事,你可以說這是出於私心的學術霸權,也可以說是為了新法的存續採取的必要手段,對錯見仁見智。王安石及其同志的下場,其實也只能說是意識形態鬥爭中落敗者必然要承受的。想想某kuma紅旗落地後的辛酸,實在忍不住感嘆「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PS的PS的PS:發個王安石的角色歌(笑),雖然是《雍正王朝》的片頭曲,但是放在王安石身上實在合適得不行:數英雄 論成敗
古今誰能說明白
千秋功罪任評說
海雨天風獨往來
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
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
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
終不悔九死落塵埃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誰來主宰
呂惠卿了解的不夠,但是我對章惇實有很深的好感,雖然他為相時對蘇軾的做法十分不地道,但是當日朝堂上的一句「端王輕佻,不足以君天下」若能成真,應該就不會有日後兩宋那麼慘淡的收場了吧。
由於半天要不要答,還是寫幾句話吧。
《宋史》是後人修的,元祐更化發生在王安石變法之後,北宋亡國需要找人擔一下。。他們是變法派。胡言亂語幾句,題主也不必太糾結。王文公都差點進奸臣傳。。。
個人言論,供指誤。
因為元修宋史時間倉促人手不夠壓力大,所以一些史料沒有很認真得去做研究,而是參考了南宋的立場
洪承疇、錢謙益入《貳臣傳》,其庶幾乎。
歷史從來不是赤裸裸的事實。
推薦小說《新宋》,阿越寫得,裡面有對呂惠卿和章惇的描寫。不一定符合歷史事實,但作為復盤來看也有一定的道理。
黨爭 章惇上台後清算舊黨力度太大 甚至要挖司馬光的墳
後期尤其南宋舊黨為主 自然要把章惇寫進奸臣傳
呂惠卿有一段時間反王安石,不是反新法,新舊二黨都容不下他,而且王安石二次罷相後,掌權反攻倒算也太厲害,而且拉開了北宋黨爭高潮的開端 如果說黨爭毀了北宋 那麼可以說呂惠卿開了一個頭
當然北宋滅亡最大責任之一 免不了 高滔滔和司馬光相比前不久的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找到了幾乎所有士大夫的反對,再看看變法派的用人,就知道後世為什麼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那麼差。
看看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就可以了,和王安石一樣,十足小人一個。
在集權統治下,別跟我說什麼當官的有工作能力,那都是官官相護地捧臭腳。越是所謂會做官的越是不幹實事或者是很會維護統治集團利益的!皆非百姓之福!百姓的口碑才是真理,比如蘇軾!章惇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
推薦閱讀:
※白的《俠客行》一 詩到底在寫誰?
※為什麼商鞅變法能成功,而王安石和張居正都失敗了?
※如何看待「王安石是一位孤獨的政治家」這句話?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這種價值觀可以在現實中實實現嗎?
※王安石賞雪,打一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