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近幾年中國武器裝備發展的井噴現象?


——完全沒看到哪兒有不宜公開的。
有的話請指出來。

因為改制,而非其他。

至於錢多,看兩說,這幾年光看額度是上來一大截,但是要和99年(改組那年)比,咱們得加個係數吧,通貨膨脹你不能不算吧?

我幼年時常去父母單位玩兒,是個研究所大院,國內最大的陸戰武器研究所和實驗跑場所在地。
那會兒天天閑得很,我印象里所里娛樂設施很多,每年組織舉辦的活動也多。從排球到拱豬,年會掙獎品大概是我們這群小孩子最高興的事情了。上班閑暇時間打打牌嘮嘮嗑,我一放假就去單位寫作業,我父母的實驗台還往往是空的,烙鐵焊錫擺在一旁足夠我把一個假期的作業都放過去。
那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說實話,那會兒全國都一個德行,大家的待遇也都是不好不壞,不上不下。
呱唧一把把兵器部改成了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大家還都覺著是跟原來的五機部改兵器部那種改法,換湯不換藥呢,結果突然開始有些忙了,任務一下子多了好幾個。
這會兒才覺著是跟七十年代末那種脫軍裝的改法一樣,大動了。
但是忙也就那麼回事兒,大家該打牌的打牌該喝茶的喝茶,任務來了忙上十天半拉月,到最後該怎麼著還怎麼著。

大抵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完成最重要的那個定型任務了(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大閱兵),獨臂祝老(上個月剛剛去世)挂帥做任務,開始正經忙活起來了。
大家也都以為就奔著這事兒忙活,忙活完了完事兒,結果又一把改制刀砍了過來——改組。
軍工集團一拆拆成了十個,海陸空各自保持兩個以上的集團規模,搞競爭化(當然啦,你們也知道這個競爭其實是扯淡,就像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的競爭那樣,陸裝倆集團多快好省大幹快乾——結果一個弄輕武器一個弄重武器)。
這下好,從國家部委直屬算成降半級,歸了國企了。
原來看不起人首鋼的,現在感覺到首鋼的好了——起碼一開始人家就是奔著掙錢去的啊。
弄技術這事兒,沒一兩代積累是不可能的。但是改了企業又要瞎忙活半天,光「交地方」這一項內外進出就是筆爛賬,交了多少年也沒交割明白過,何況是部委拆分成企業呢。
(中鐵,嘿嘿,嘿嘿嘿嘿)
但是開始忙活,從九十年代末就開始了,畢竟向上邊交代得有,你企業就要有企業的做派,要不軍機處那鐵面無私一把,清查下來誰也受不了。
於是項目先咣咣一通砸,天上的和我們陸裝這邊的幾個集團溝通交流也多,大家基本上時間都是類似的忙活,海上那兩家也有相似的地方。
先忙,忙完了再說出活兒的事兒,是那會兒的現實情境。

忙過了味兒了,年輕些的、學歷高些的,開始紛紛往外跑——錢拿的少,事兒乾的多,就為了套偏遠郊區的房子和十年不漲的退休金,誰傻啊?
沒許諾下待遇的,都出去了,起碼給個處級的指望吧,博士們都盼著升副局呢。
那兩年,工作量上去了,新來的人也不少了,但好像除了排球比賽,羽毛球、籃球、乒乓球…這些項目多少都懈怠了,幾年都不搞,後來也就忘了。
這麼折騰了四五年,研究所工廠都覺著不行了,人事統計上比例也越來越難看,大學擴招的影響還沒影響到,幾個集團開始紛紛跟軍機處老大人要求提升待遇。幾個軍機處行走跑下來,最後決定兩邊改。
一個是項目上的錢,讓總Z那邊鬆鬆手,現在的軍代表制度就是那會兒沿襲下來的,把老的軍代表制度給廢了,大家一把接一把的,總算是把十大自己的腰包給揣鼓起來了。上邊的錢從手指縫流一些出來,下邊也就肥起來了。走的人少了,還有些醫療、養老的待遇比社會上好些,走的人少了,也就更有錢「養技術」了。
二一個是繳的錢和管的錢,這裡邊的彎彎繞說真的,我不敢說有多清楚,所以更不敢給諸君講個詳細,但是確實是四處出擊,開始了企業化行為。
簡單舉個例子,我們隔壁的南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這二年軍品軍備井噴了?未見得吧?但是人家的民品風生水起,世界五百強了。
企業化行為,決定了企業化生存。這話大抵不假。

及至486和奔騰586時代,前期的積累有了,海外溝通買辦也有了,上邊有標準有要求了,下邊有基本模板了,自己啥都不會做,也從社會企業上買個電路板設計圖改改,或者索性把要求提完就交給他們做去,拿回來一加密,新成果也有了。

軍科的人把世界上各種研究方向拿過來一搬弄,新的研究方向怎麼研究怎麼對,開項目就要開題,開題就可以拿錢,拿錢就先分潤,幾個億的項目撥過來到經費頭上,十去其九,可就這,我們還是能給你弄出東西來。
反正考核指標那東西,從來也不考整體性——因為誰也不知道整體性咋考核,知道咋考核的人,都是做這個的。可靠度的考量倒是有(要不也不能三天兩頭的漠河、海南、青海的出差,高低溫、極寒極熱高低氣壓),但是怎麼過的關……一半手氣一半人脈吧。
99前邊那些傢伙事兒,好的那是真好,後來的新東西你再看,96A剛去世界盃上拉胯來著吧。

可技術指標夠了,上能報成果下能打招牌,名字大點,論證時候論述個幾代幾代,和世界上一接軌,齊活。你們媒體就去報道去吧,反正一個涉密,想怎麼卡怎麼卡,有時候前腳拿了許可後腳就封你期刊。我這兒掐著你命脈呢。
所以你看國內軍刊,沒靠山的社會性期刊,一家沒有。那幾個論壇你以為沒後面的能隨便說?開玩笑。
種類多了,上邊樂意看下面樂得看。
中國這事兒,最終說了算的叫領導,可是是當了領導就什麼都懂嗎?這不開玩樂嗎。從底層幹上去的一把手,現在連十大自己都沒剩下了,還指望上邊看護錢的那幾位弄明白?
所以你看,這不就井噴了嗎?
(至於出了問題後續怎麼給部隊里修,那是拿了成品錢和項目錢以後的事兒了,前後捯飭,上一任責任領導要麼高升要麼退休,追責難道還能把錢吐出來?)


因為10年前開始有錢進來了,現在正要開始出成果。有錢屌就大,這是普世真理。

現在PLA和美軍比顯然還慢很多,畢竟人家過去沒停滯(相對中國來說,相對美國自己肯定是停滯了)。不過吊打小財主問題不大。

而一直在井噴但因為資金枯竭而停滯的樣板就是俄國了。俄國是什麼?那是十月革命全國饑荒的時候還在討論載人航天的國家,沒錢以後也只能認命了。你看中國航天到現在發動機還難產,就是因為90年代資金全斷了,科研停滯10年,人才整整有2代空白,60這撥下面就是30多歲的。


重要的不是武器裝備而是軍事思想和建軍思路的與時俱進。使用武器的人永遠比武器重要,而武裝人的思想遠比具體的人重要。

話說當年286看形勢樂觀就摒棄了蟲海戰術,開始的全力採礦攢錢。蘇東一倒,發現形勢不樂觀。海灣開打,發現自己的段位差太遠。高科技比大數量牛逼!制空比大陸軍牛逼啊!飛機群完爆坦克流啊!故而從386開始進行了攀科技的建軍流。挖人,偷師,學藝,砸錢……開始了自洋務以來第二次師夷長技以制夷。為了攀科技,就得裝孫子,標準的堵門攀科技戰術。於是忍了台海,使館,撞機……這搞了十來年,終於有些成果了。到了新世紀初,終於有突破了。有了三代機,神盾艦,預警機……。
可是光有裝備有什麼用啊!當年北洋水師裝備差嗎?沒有成熟獨立而適用的建軍思想啊!光知道對標美國怎麼行啊?美國人什麼事不做,我們都不知道做什麼啊!所以近幾年來最重要的恰恰是我們有了獨立的,逐漸成熟的建軍思想。這表現在什麼地方呢?我們是典型的陸海兼備型的地緣戰略環境,以前窮都是搞陸軍。現在開始基於自己的需要在搞建軍了。

首先陸軍方面,在西南開始做山地戰,空降快反部隊。在三北開始搞集團化綜合重裝甲流。東南方向開始搞陸軍兩棲。也開始搞陸航,搞全區域防空,搞反導。這些都是有針對性的。其次開始認真搞大海軍了,突出的就是不再觀望,而是選定052/054/056進行批量製造並開始造航母建編隊,開始做區域防空,反艦導彈體系……整個就是為美國人的航母戰鬥群,空海一體戰準備的。空軍,看神龍,看嫦娥5,看試飛的20就明白了,不是邯鄲學步亦步亦趨了,而是真正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了,要自己領著走了。所以我們要看到建軍思想的與時俱進和因地因時制宜,我們基於陸海兼備發展出了同時對俄印和美日的針對性建軍方略。既能打裝甲洪流,又能打空海一體。未來隨著介入中亞中東和非洲的深入也應該會發展反恐戰略。另外現在對美日也缺乏反潛能力。

知道誰是敵人並有明確的思想指導鬥爭才是王道啊!知己知彼,戰無不勝,弱有弱的玩法,強有強的玩法。當年還能有《論持久戰》呢!現在卻還陷入唯武器論就太low了。

另外,從經濟制度的角度來看。軍工行業要是私營為主,放開競爭的話,那噴的效率應該比現在強太多了。現在難免有官樣子形象工程的成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主戰裝備的研製周期一般都很長,稍微倒推一下,就知道什麼原因了,96年大演習,99年南斯拉夫大使館,01年王偉,銀河號。。。。。聯合起來看看,就會明白啦!現在看來當年386真是憋屈,但是該做的功課一件不落。


看了樓上的發言,贊同「有錢屌就大」這說法。軍工吃人才,更吃錢。有錢嘛都好辦,沒錢?呵呵,對不起了您吶!

美國就是個例子。老實說,我贊成美國的民主制度。但民主不能影響到軍工。隨便什麼人投票就能影響軍工建設,還要愛因斯坦幹什麼?

為黑人弄什麼醫療保障,國防開支削了1萬億美金,我就呵呵了。死幾個黑人、窮人,怎麼了?

美國必定會完蛋的。沒任何政體可以支持其這種奇怪的制度:花在每個犯人身上的錢,是花在兒童身上錢的7倍。

犯人在牢里,要這要那要人權的,我就呵呵了。

民主是個好東西。那黑人、穆斯林,生孩子佔到一定比例,比如60%,你還民主嗎?說起來非常政治不正確,但我認為,那就是美國滅亡的開始。

WASP才是美國牛逼的根源。WASP人口比例降低到一定程度,還要堅持搞「大民主」。找死吧你就。

美國有明白人。例如亨廷頓,例如Mark Steyn(America Alone 作者)。

造吧,那就。no zuo no die。

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第一強國,不是不可能。

當然,美國還能自救。最起碼,如果我是美國人,會寫很多書,振聾發聵,拯救美國同胞,不至於被封,甚至被抓起來。

中國嘛,我還是閉嘴為好,盡量只攻擊美國。

有些人,他愛國的方式就是批評。不讓愛中國,我就愛美國唄。


看看這些裝備的研製周期,往回再看看當時是個什麼情況就明白了。


386要記第一功!


因為以前是停滯狀態,沒需求,不給錢,所以新型號研究停滯,也沒多少生產任務,99年炸大使館,害怕了,有需求,有要求,給錢,各種型號,在研的預研的,全都是政治任務,就是死你也得干出來,於是乎,井噴了。


宣傳上的錯覺,工業體系逐漸健全,工業整體實力增加,科研費用增加,信息化時代獲得信息更快等等因素。


補償式發展,正常


就像玩星際,堵口攀高科憋大艦,一個道理。


原因很多,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肯定是主要方面,但我更喜歡樓上的幾個回答,局座說過一款高精尖武器的研發周期一般是15年到20年,倒推回去看看那些年中國發生了哪些事,可見,不是兔子好欺負而是兔子懂得隱忍。


一段較長的時間以及持續的資金投入造就了今天


推薦閱讀:

伊朗主力戰機有哪些,是否可以對抗F - 15?
什麼是地圖炮?
太史慈臨終所言七尺之劍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古人用的兵器,現代人拿都拿不動?
中國建35倍音速風洞有什麼目的嗎?

TAG:軍事 | 裝備 | 武器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