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武俠寫得好的大都是香港台灣的作家?

金庸、梁羽生香港,古龍、諸葛青雲什麼都在台灣,沒怎麼看過內地寫武俠寫得好的作家?


其實不僅僅是武俠,這個問題可以延伸為,為什麼港台的通俗文化/學比大陸發達那麼多。
這個問題是成立的。不是靠簡單的羅列幾本書就能證明,不,大陸也有好作品。大陸有「好作品」不能改變通俗文學寫得好的都在港台,港台就是通俗文學重鎮。
這跟政策有關。原來的通俗文學中心是上海。有一些耳熟能詳的流派,比如說鴛鴦蝴蝶派。是的,現在把張恨水什麼的也當做文學家來研究,但是,當時像上海這些城市流行的,就是以通俗文學代表的。就連比如說就像新感覺派,它其實是手法很有文學性很有現代性的流派,但人家受商業文學影響很多,它在很多時候賣書都是靠一些感官刺激之類的東西來刺激讀者。更遑論武俠、言情的風靡了。小報連載神馬的非常熱門。當然,你要說北派五大家什麼的都是北方人,我也無話可說。但至少他們不是港台人。
電影也很能印證這一點。現在的香港電影什麼的,根基本上都在老上海的電影業上面。只不過是轉移。
對的,電影和通俗文學這些,都有一個轉移的過程。因為大陸的政治和政策變化,通俗文學什麼的,發展不起來。別說通俗文學了,連城市文學都發展不起來。中國大陸城市文學的弱,和鄉村文學的強勢,也不是一朝一夕了,也不是馬上能夠改變的。這其中的原因,就跟通俗文學發展不下去,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武俠什麼的,不是港台本來就強,而是轉移加上發展的產物。
為什麼內地沒有寫的好的作家?這個你要給他時間。跟中國文學一樣,我一直認為,它非常年輕,不僅年輕,甚至是稚嫩、年幼,你要給他時間。現在市場經濟發展了,改革開放了,這是一件好事,雖然還老是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政策干預,不過發展是大勢所趨。市場經濟發展了是件好事。雖然看上去是通俗文學擠壓了純文學的生存空間。但這本來就是大眾審美的常態,這兩者現在都稚嫩,都要發展。
這幾年我雖然不怎麼看網路文學、武俠小說什麼的了,也並非完全不看。雖然現在這塊看上去很火,但個人覺得實在也沒到什麼火候(這會被罵嗎?還好知乎金庸粉多。要罵的人就跟金庸比比好了。後金庸時代的,跟古龍玩玩,看有沒有完全玩過他的。)跟港台比肩,還是很難拿出一部作品的。但是看吧,這個通俗文化的轉移,隨著大陸的開放,轉回來或是後來居上的可能性非常大。
說起武俠什麼的,好似在講一個遙遠的初中時期的夢。我現在幾乎不看了。就武俠細節就不說了。但是如果有人看的話,有人對中間政策和具體過程感興趣的話,我再弄點資料補上好了,畢竟這才是重點。沒人看就算了。今天心情實在糟糕,就懶得去找資料寫長答案了。傲嬌一下。
原本答題也是為了放鬆下自己。今天心情實在糟糕。連睡都睡不著。


因為只有香港台灣才有通俗文學(準確的說是商業通俗文學,大陸都沒有資本主義,去哪發展商業通俗文學?)
不過,放心,起點才是中文通俗文學的未來


商業環境吧。現在什麼起點之類的小說網站上,武俠小說也不少。只是早已不是寫武俠小說成名的時代了。近年港台武俠小說家你能說出幾個?


網路通俗文學大陸應該是全球第一,不只是比港台強,比如是否有類似起點的英文網站,上面寫手和讀者有沒有起點十分之一?去寫手討論網站問問便知不是沒人寫武俠,而是沒人看武俠所以武俠才少。都是些架空仙俠玄幻之類,女生頻道還有宮斗之類。看小說改編電視劇也能看出,以前是瓊瑤的還珠,現在是步步驚心之類,很明顯大陸和港台是此消彼長的趨勢。


這跟文學發展史有關,新文化運動以來,現代文學蓬勃發展,文學革命之後,文學的各個支脈都有發展,誕生了很多流派,其中通俗文學方面的鴛鴦蝴蝶派在文學革命中受到批判,但到了三四十年代,鴛鴦蝴蝶派又興起了,其中以上海為中心,這主要是由於上海這座城市獨特的社會文化環境使然。武俠方面有北五家,其他的通俗作家有張恨水、張愛玲等。但三四十年代由於政治的格局,文學也分為三個區域,比如共產黨的革命根據地的革命紅色文學,國統區文學和淪陷區文學。這個時期決定了中國以後的文學走向,在抗戰勝利後,經過解放戰爭,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學方面從原來的根據地文學擴展到全國,一派歌頌新天地、歌頌革命歷史的積極向上的紅色文學(這個詞不準確),原先的通俗文學就被擠到香港和台灣,四五十年代開始,香港的環境為通俗文學的發展準備的極好的土壤,尤其是武俠小說的,以金庸、古龍等為代表。六十年代的邵氏武俠電影更大的傳播了武俠的發展。台灣由於歷史原因,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通俗文學才發展起來,比如古龍、溫瑞安等。不過最著名的還是瓊瑤式的言情小說比較興盛。而大陸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通俗文學才有了一點點發展的空間。這時候,香港台灣的武俠言情小說和影視作品湧進大陸,強勢的佔據了大陸的通俗文學市場。
所以,武俠小說等通俗文學在香港或台灣的發達主要是由於政治社會環境的不同造就了不同文學發展路程。七十年代末,武俠小說已經衰落。武俠電影也跟著走向下坡路,到了今天,武俠小說已經早早過了它發展到黃金年代。


最近這幾年,港台武俠言情及其他通俗文學恐怕很難說比起點小說質量高


有一部寫得很好的小說,江山如此多嬌,作者泥人,沒寫完作者就不告而別,據說是被抓了。這本書以情色為賣點,然而你跳過情色,本書依然非常出色,下面貼吧的一篇分析寫得很好。[轉]艱難歲月泥人與第一代大陸系寫手
你看這篇分析,就可以感覺到想寫出一些挑戰某些底線的寫手,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

大唐行鏢
武林舊事(太監,慎入)
缺月梧桐
這幾本就稍正統一些,不過絕對值得一看。


按照鍾阿城先生所說,中國的傳統小說描寫的都是中國的世俗社會,成為世俗文學。49年以後的中國政治改變了中國傳統世俗的特質,所以那時的國內沒有世俗文學。相反,香港台灣他們底層民眾自由的社會秩序並沒有打亂,所以他們的世俗文學還在明清世俗文學的根基上一路迤邐而來繁花滿眼。


反三俗唄。
武俠小說屬於媚俗吧可能,要不就是庸俗?


因為大陸八十年代才開始寫……而那個時候武俠世界的版圖已經奠定了,即使港台新銳也沒能後來居上。


大陸新武俠,還是有一批新人的


推薦閱讀:

網路小說作者的收入情況是怎樣的?
普通讀者應如何看待文學理論?
《喧嘩與騷動》第二章為什麼大段描寫了昆丁與買麵包的小女孩的故事?
韓寒和郭敬明有可比性嗎?
木心《大衛》怎麼理解?

TAG:香港 | 文學 | 武俠 | 台灣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