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為了考慮指數的漲跌而控制新股發行的節奏?

問題來源:近日證監會瘋狂 IPO 預披露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簡單地回答,不該停。除了中國,好像全球沒有其他股票市場是說停就停說開就開的吧?(這是半個疑問句,我對其他市場不是特別了解,但是如果誰知道請補充,謝謝!)

複雜的回答,我們來分析一下暫停的原因和利弊:

1、歷史傳承

A股設立之初並不僅僅是為了建立一個幫助企業流通股份、融資,幫助公眾拓寬投資渠道的平台。它承載著幫助國企融資、改善國企治理結構的使命。所以最初它並不是一個以市場化為目標的體系。而股指,作為體現融資水平的指標,當然是越高越有利於解決國企的財務困境。所以,某種程度上,監管層認為股指是他們的責任範圍。特別是在老百姓眼中,已經形成了這種觀念股指高了,說明監管層幹得好,股指低了,說明監管層沒水平。因為監管層在做決策的時候時會考慮輿論影響的,所以這種成見又反過來對監管層造成壓力,讓監管層覺得股指是自己的親閨女,自己應該對股指的漲跌負一部分責任。實際上,隨著近些年股市的改革,上市公司已經開始以非國有的中小企業為主,並且大家對股市市場化的理解越來越深,專業的投資人和監管層自身也都認識到了指數是一種市場行為,監管層能做的只是監管保證上市公司不注水,而不應該去影響股指的高低。但是在實際行動中,還依然保留著以往的習慣。就我來看,如果監管層這次註冊制的改革能夠成功,以後應該會減少對股指的干預了。

2、重視輿論

在中國,因為金融市場是近20年幾年才逐漸發展起來的,所以新興事物層出不窮,很多時候,老百姓的參與完全取決於這個市場出現的先後順序,而不是這個市場需要的專業程度和風險程度。實際上,股市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市場,參與者應該具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分析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從這些需求來講股市&>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因為股市出現的很早,而且最初很有投機價值,這就導致了很多老百姓還沒了解就參與到這個市場裡面來,很多人完全不具備相關的知識和風險承受能力,這樣一方面導致了股市的上漲下跌不理性,另一方面又導致了許多股民有很大的損失。這些股民的理所當然的開始罵監管層了。中國的政府部門對待輿論的態度,在我看來是這樣的:他們主要看的不是這個輿論是否正確、更關注的是輿論是否會造成社會動蕩(也就是維穩)。股民們光罵不要緊,但是有些跳樓了、有些精神失常了、有些到監管層門口拉橫幅了。監管層壓力很大,於是股民說啥也就是啥了。保護股指與保護股民划上了等號,所以暫停IPO就變成了政治正確的一個選項。

另外,不要以為監管層不重視輿論。監管層真的很重視輿論,在許多地方都有體現,比如限制超募、比如限制新股發行股價、比如以前限制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等等。但是問題在於,股民的願望是好的,但是建議未必是對的,監管層對輿論的重視有些時候違反了市場化的方向和理性的改革路線,所以這種對輿論的重視反而變成了一種負擔。

再來說一下暫停IPO的利弊

3、暫停IPO的好處

(1)對投資者

對已經入市的投資者是利好,因為股指會比啟動IPO的時候高一些。首先是通過IPO的融資變成0了,另外也會有利於市場信心的提升。

(2)對發行人

對於已經上市的公司有好處,因為雖然暫停了IPO但是沒有暫停再融資,上市公司依然可以以一個相對較高的價位進行融資

4、暫停IPO的弊端

(1)對投資者

股民們一直在抱怨新股發行價格高,但是實際上新股發行價格是隨著市場估值水平波動的,市場行情好,發行價格高,行情不好,發行價格低。實際上,股指低迷的時候正是股民們可以低價購買新股的好時機,但是暫停IPO之後,反而沒有這個機會了。暫停IPO實際上損害了手持現金準備買入的投資者的利益。

(2)對發行人

對於沒上市的公司來說,一方面避免了低價期間IPO,但是更重要的是剝奪了他們上市的機會。對於許多公司來說,上市的機會比IPO的融資更重要,所以即便IPO的股價低,也是願意進行的。但是一旦暫停,就只能繼續等,有些企業成長性一般,等來等去到最後可能因為不符合發行條件上不了了(比如創業板要求利潤持續增長,在會期間如果利潤下跌了,就不符合發行條件了),有些企業成長性很好,等來等去反而因為新的發行規則上不了了(比如奧賽康,被監管層暫停主要出於輿論壓力,實際上它的發行是符合新股發行規則的)。這樣給擬上市企業的規劃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從大的方面來說,如果把IPO比作一條企業融資的大動脈,本來完全可以根據人的健康情況和血液量自身調節他的寬窄。但是醫生卻有些時候人為的把動脈阻斷,對於人體是非常不利的。

人為調節IPO的節奏是一種讓企業無法預期的行為。一個企業從準備IPO到能夠申報,往往需要2-3年的時間,中間暫停1年,因為積壓審核等1-2年,最後等到上市的時候已經4-8年了,期間物是人非,企業還是原來的企業么?對資金的需求還跟原來一樣么?這些問題變得完全不可預測了,選擇境內上市無異於一種賭博,通常來講只有那些不是必須在近期融到資的企業才有可能承擔這樣一個長期且不穩定的過程。真正急需資金快速發展的企業,往往選擇在境外上市了。

舉例來說,互聯網行業最近兩年風生水起,但是我們卻發現這些互聯網巨頭居然全部在海外上市:阿里巴巴原來在香港上市現在準備去美國上市、騰訊在香港上市、百度、新浪、搜狐、網易都在美國上市。這裡面有很大的原因是他們的投資機構主要是外資的,境外上市退出更方便,另一方面也跟A股的上市規則不利於這種成長型企業和上市預期完全無法捉摸有系(企業真的缺錢需要發展,等到境內上市的時候可能都得倒閉了)。

(3)對投行

對投行簡直可以用血淚史來形容了,暫停IPO就是斷了投行的一條腿,本來IPO企業的準備時間就長,剛才說了從準備到上市可能4-8年,如果趕上企業在這段時間發展的不理想,最後在上不了,多年的辛苦就直接打水漂了。所以投行工作,完全可能飢一年飽一年,並且是飢是飽完全取決於無法控制的股指、政府調控和公司的發展水平,而不是個人的努力就可以決定的(當然,特別厲害的人除外,這個在哪個周期性行業都適用)。所以投行員工可能餓的餓死、撐的撐死,看天吃飯,從而導致職業預期和規劃都很不確定。

對於複雜的回答,總結一下:根據股指來調節IPO節奏,有利有弊,但是利在戰術,弊在戰略。主動的調節會讓整個市場失去節奏和預期,會逆向淘汰優質的企業。所以,這種事情少干為好。如果證券行業的市場化改革能夠順利進行,我希望這次最長的IPO暫停,是A股的最後一次。

重要提示:本文中對監管層的想法的分析完全是根據個人的工作中觀察產生的猜測,僅供大家參考,本人不對上述猜測負責。


一方面,嚴峻的經濟形勢急切要求社會將資金配置到有較高效率的企業(擬上市企業)中去產生效益。
在走訪大量擬上市企業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非常優秀的企業,確確實實需要資金髮展非常有前景有市場的項目。
有的是在產業的前沿與國外頂尖廠商做著分分鐘見血的決鬥。
這個時候你突然IPO給停了,不給人發子彈了。這和十二道金牌叫回岳飛有什麼區別?!
那麼多優質的好企業需要錢不給上,就把錢留在市場裡面去撐著那些表huang面yin光wu鮮dao的大國企。
暫停IPO從來都不是為市場健康發展在考慮,也不是為國家經濟發展在考慮,而是因為政治正確,因為要穩定,穩定壓倒一切!
股市下跌的話,投資者們要拉橫幅。
這是一群怎樣的投pi資min者啊,賣者自負買者有責到底懂不懂?
連公司的產品是什麼都不明白的情況下就可以殺入股市買股票,從來不把股市當作風險市場。
請參看退市長油案例:「退市長油」跌破一元 遊資仍在義無反顧買入

為政府考慮考慮,市場受到新募資金較大的壓力而大幅殺跌,影響市場信心。
溫總曾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政治正確永遠是領導們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談到政治正確也不能不再次提到當期的市場環境:

引自:中國的新股 IPO 定價機制經歷了哪些變化和發展?

以美國為例的成熟資本市場,參與詢價的機構及個人投資者有著較強的風險定價能力;
2008年前赴美國上市的57家內地企業:IPO市盈率高者超過600倍,低者不足10倍, 有的公司發行市盈率甚至只有2-3倍。
由於市場對不同的企業、好公司壞公司帶來的不同風險能較為準確的定價,所以上市審核不必承擔較大的壓力,採取註冊制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企業造假可以採取集體訴訟獲得補償;法制環境遠遠更成熟,暫不細表)

價格是市場經濟的核心,而我國由於資本市場不成熟(市場環境、信用環境、法制環境),目前市場資源相對偏少(此處是一個雞生蛋的關係),為保障有限的資源優先供應較好的企業,就有必要對企業發行上市做一個實質性的審核;
實質性審核來帶上市資源的階段性、暫時性稀缺,由於制度帶來的供需不平衡又更加導致了一、二級市場的市盈率偏高的問題。
如果不管是什麼樣的公司,隨便一發就是20、30倍的市盈率,那麼就無法通過價格機制區分公司的好壞,資本市場就成了一個圈錢場,各路企業都削減了腦袋往裡面擠,上市了就是勝利,哪怕身後洪水滔天。
這樣的環境是不可忽視的當前現狀,法制不健全、市場不成熟的情況下妄談一步到位的註冊制是幼稚的。

「新股發行管制」 與 "以定價區分企業優劣「 是雞與蛋的關係。

新股發行管制的情況下,新股存在管制溢價,炒新讓新股有不斷上漲的動力,無法實現準確定價。
無法準確定價就無法以價格區分企業優劣,反正市盈率高,高到20還是高到30我都賣,無所謂,那這樣就越來越多的企業準備著上市圈錢,就更加需要發行管制。

一方面是市場信心,一方面是經濟發展。
新股發行到底是要傾向投資者?還是融資者?

如果狠狠的殺投資者一刀,放開發行,短暫疼痛之後,市場將迎來健康發展的良性循環。
交易所每每提到12年新股破發潮就很惋惜,出現新股破發就意味著改革取得了成果,趨勢向好…… 可惜……又改回去了。

為什麼要改回去?法律制度不完善,造假屢禁不絕、層出不窮的情況下,誰敢放任企業註冊制去上市?
這裡稽查執法成了關鍵點,所以有了稽查執法隊伍大擴張:證監會稽查執法力量將擴編 600名調查人員充實一線
希望能在短時間內提高稽查執法水平,遏製造假上市、內幕交易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為註冊制發展鋪路。

在政治正確的大前提下,監管層拖延IPO,無形中殺了需要資金髮展的企業一刀。
就好像,繼續抗金,則民bu聊生,不抗金,民不會更好,但是不會比現在更差。
那麼就發十二道金牌吧,不準抗金了,至少慢慢抗,要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
比喻的不那麼恰當,實際上」抗金「(發新股)和」民不聊生「(市場下跌)沒有相關關係。

我們也不能說保護中小投資者不重要,中小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基石;
這一來一去,就看平衡的工夫。
我們急也急不來的。
幸運的是,證監會重視稽查執法,大力發展稽查執法力量、提高威懾力,註冊制改革的方向也已經確定,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一切都會好的。

需要的是,時間。希望大家對資本市場有信心。

其他的,樓上樓下各位經說得非常完整了,支持 @劉斌-邦比快跑 、 @PhilippeS 、匿名用戶、 @彭牧 的答案……
向大家致敬。
大家再怎麼吐槽都是希望資本市場能好。


中國股民和輿論都是屁股決定腦袋的貨。市場漲了,沒見它吭聲。市場跌了,它就開始罵證監會。
去年創業板牛市,不少人都翻倍了,也沒見他們天天嚷嚷著趕緊開ipo。道理很簡單,散戶,包括那幫媒體記者,都是為自己的腰包考慮呢。

要我看,IPO就不該停。不光IPO不停,還應該儘快把t+0和賣空開放,股指期貨降低准入門檻,兩個方向都能賺錢,這樣他們是不是就不罵了?
當然不是,他們會罵的更狠,因為他們賠的更快,他們肯定會抱怨證監會不考慮散戶的風險承受能力,複雜的業務應該階段性的逐步放開等等。這個時候,證監會再出台政策,提高資本市場准入門檻,要求做股票需要參加資格考試等等,不同級別的考試有不同的資金流和業務種類限制,這樣干算充分考慮散戶的風險承受能力了吧?散戶又該罵了,你們把資本市場變成權貴遊戲,不讓我們散戶玩,最後富人越富,窮人越窮,都怪證監會。總之,很多散戶賠錢了,不去反思自己,只會去指責別人,證監會沒治的,這是人性。

那為什麼要這麼干呢,因為這樣可以讓沒腦子的散戶死的快一點,離市場遠一點,最後就不罵了。


這是中國特色而已。。。有效的證監會應該是看門狗和橡皮圖章,指數漲跌沒半毛錢關係。

好公司發股票是為了融資投入項目生產,投資者買股票是為了回報,健全的金融市場都是供需決定新股發不發的出,公司自行選擇什麼時候發發多少,監管控制一下公司沒有欺詐和虛報財務狀況而已。

極端點說,理智的投資者在指數跌成馬的時候也會投資好公司的IPO,雖然實際上公司會力求在市場還不錯的時候發行保證估值。


指數漲跌是市場冷暖問題,是經濟盛衰的指針。新股發行本來也是市場行為,隨股市波動而增減。但是,這樣做有一個基本前提,即新股發行的主動權在市場與企業手裡,沒有證監會這個閘門。證監會的做法是模擬市場,不倫不類,將市場搞亂了。


這個本來就是政府行為的問題和經濟發展有啥關係都沒有.

理論上,公司上市時機應由公司自己決定, 指數再低的時候也有公司在上漲. 證監會顧名思義, 搞好監督, 嚴抓披露不實, 欺騙投資者和老鼠倉就可以了. 股市再低, 他自己也沒錢, 難道還可能把大盤買起來么?


(1)一邊呼籲要市場化,一邊抗議每天新股預披露、430要開發審會,說zjh不呵護市場。這都是什麼邏輯?

(2)最近預披露出來、ipo開閘。我認為市場跌上幾天,自然就琢磨過味來,預披露又不掉皮肉又不抽血,原來跟過去在審企業名單一個意思。

(3)我覺得zjh目前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預披露的進度,也就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把幾百家已報會企業全部都披露出來,當然不願意披露的相當於自行退出。

(4)然後就可以開發審了,同樣也保持速度,當然也保證一定的門檻,過一大批,斃掉一小部分。對於企業而言,肯定是前一兩批最佔便宜,越往後政策微調能鑽的空子越小,當然空子千萬別使勁鑽,參見奧賽康。對市場而言,實質的抽血到來,肯定有一波血雨腥風。

(5)市場一看抽血尼瑪趕緊暴跌相迎。有的企業心一橫,尼瑪管他價格融資額我先上了再說。有的企業一看,批文有效期一年,現在價格低,我先拖拖,可是發審可不停,企業鄧等於是前有豺狼(大盤跌跌不休),後有追兵(新拿到批文企業),拖也不是回事。這樣碰巧,就是市場化的形成過程。

(6)待續


當然不能停。現在門戶網站上所有關於IPO重啟的新聞的評論都是罵聲一片,好像違背民意一樣。因為IPO吸引資金,投資者會賣掉其他股票來籌集自己買新股,導致他們(賠錢的股民)買的股票下跌(奇葩股民的神邏輯)。所以證監會是XX!
IPO對一個企業真的很重要,像我國竟然一年沒有IPO,對企業的發展影響很大,有時候,一時的缺乏資金,可能使企業錯過一輪發展機遇。一年時間,人家建的廠房都量產了,你剛拿到錢建廠,發展就慢了一輪。
當然,不能上市企業還是有其他辦法融資的,銀行貸款不錯,但現在貸款難度有多大各位應該知道(上市銀行的利潤佔A股半壁江山,可以想像貸款市場有多火爆);高利貸方便,但代價太大;自己慢慢賺錢,就不知等到什麼時候了。所以上市融資相對而言是成本較低效率較高的一種籌措資金方法。
I。
最後話說回來,全世界的證券市場,每年都有新股上市,沒聽說為了指數穩定不讓新股上市的。而且新股對指數影響不大,沒禁新股上市的時候,指數不也有漲有跌嗎?今年年初IPO開閘的時候,指數也是有漲有跌。最後說一下,指數就是指數,是投資者用來分析參考的數據眾多工具之一,不是官員的政績。

IPO可以促進企業發展,實體企業發展了社會才能真正的發展,這個不是指數可以反映的。

夜裡用手機打的,明天重新校對排版,有什麼錯誤歡迎私信我。
本人拙見望知乎上的大神多多指教。


IPO不該停,但是退市制度需要完善並且堅決執行,另外准入的時候不要放過那些化了妝的爛公司


我也不贊成IPO停止,但我希望證券市場制度設計更加公平些,畢竟投資者的利益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你來A股抽血融資,卻一毛不拔,這樣的企業太多了


在心理層面上,暫停IPO是給廣大散戶投資者的一種補嘗,
如果股市極度疲弱,還大量發行新股抽血,將會雪上加霜,新股可能大面積破發,投資者情緒不穩定,需要維穩,能做到短期內穩定股指的只有暫停IPO了。
A股是畸形的股市,是領導層設計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一種融資工具,為國企脫貧服務,是小川的一個套住熱錢的池子,也是給少數人謀利的工具。
A股比較嚴重的問題是監管不嚴,處罰力度不夠,造成權利尋租,2010,2011,2012年IPO大躍進,許多公司包裝業績上市,上市後業績變臉,中國石油(2008年)如今不及上市時候的尾數,中鋁,中遠,二重重裝這樣的國企,此類坑爹股票比比皆是。除了業績變臉,還有數不清的內幕交易,大資金聯合股東做莊坑害股民。
在以保護投資者的名義下造成劣質公司退市難,地方政府以上市公司為政績,造成A股只進不出的中國特色。
請別再說散戶多麼盲目,沒腦子了,就算專業的基金,機構只不過是個大散戶而已,你以為散戶走了,專業投資者就擴大了嗎?
每個市場都有大把的傻錢,無論歐美日本,如果你不能保護傻錢,你這個池子只會越來越乾涸,你自己玩自己左手倒右手的遊戲吧。


監管機構要為股市漲跌負責,這也是中國特色下的奇葩。


推薦閱讀:

2011 年可能 IPO 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你最看好那一家?不看好那一家?為什麼?
在 IPO 之前,Facebook 的股份是如何流通的?
股票數量是怎麼確定的,怎麼不少發行點,價格高點呢?
內地公司在香港上市,H 股模式和紅籌模式的區別和優劣勢分別有哪些?
IPO 註冊制的推行會對主要從事 IPO 業務的律師事務所產生怎樣的影響?

TAG:首次公開募股IPO | 中國證監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