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M6 和 M7 有什麼區別?
關於萊卡旁軸膠片機。
以下引用無忌論壇旁軸區版主okj的帖子作為回答:
● 1984—1998 M6● 1998-2003 M6TTL 回歸過去的M6和M6TTL
M5、CL儘管是LEICA實現了裝備內裝式測光表的機種,但由於機身比以前的機種增大和
變重,可以說是得失相抵。特別是外形變化,令世界各地LEICA迷大為不滿,據說當時世界各地LEICA迷的抗議書搞得LEICA公司一籌莫展。因此到了M6又開始回歸原點,以M3—M4之間的機身大小作為設計標準,將TTL測光裝進去。最後選擇了M4-P的作為母體,設計出了新的裝有TTL測光計的M6。
1984年開始銷售的M6,採用SPD測光元件直接測量快門幕簾中央貼有的白色圓,這是一種新方式的TTL測光計。測光表示不是指針式,用LED來表示。除此之外,其他的是以M4-P為基準,取景框和M4-P的一樣。
德國製造的M6受到用戶的極度期待,後來不同倍率的M6也陸續登場。
1998年,LEICA又緊鑼密鼓的推出了裝備有TTL自動控制閃光功能的M6TTL。取景器倍率從此也豐富多樣了,有0.58、0.72、0.85三種。0.58沒有135MM取景框,0.85沒有28MM取景框。看來要選全能的話就只有0.72了。
是不是可以說,正是M6TTL給M7開闢了推出的通途?
● 2002--- ????引發再度評價LEICA的M7出場
在2002年美國的PMA博覽會上,LEICA公司用M7掀開了LEICA M系列歷史上的新的一
頁。有光圈優先AE功能、TTL閃光同步達到1/1000秒高速的M7展現在我們面前。有時侯覺得LEICA真是3年不鳴,一鳴則要驚人。其實M口的AE機,KONICA RF推出的很早,但轟動效應只有LEICA能做到。
實際上自1984年M6的出場到1988年的M6TTL的開售,LEICA迷們一直在等待後續的新機出現.誰也沒有預料到等來的是一反LEICA傳統的首台電子快門機M7.
M7除了引人注目的AE曝光功能外,其他的和M6沒有太大的不同.不過LEICA還是為攝影者設想到萬一沒有電池時不影響拍攝的辦法,保留了二檔機械快門:1/60,1/125秒.測光聯動範圍也比較廣,最長曝光時間可以達到32秒.
就我個人的感受,從實用的角度看,KINOCA RF也許更好一些,不過遺憾的是RF已經停產。
其基本和M6 TTL相同,只是在其中裝備了新的功能而已.
有很多人感嘆的說LEICA終於走向光圈優先AE了,但也有的人說LEICA不能如此乾的。其實如果我們回眸LEICA M族的發展史就會發現,LEICA採用的是不緊不慢的漸進主義。LEICA這麼多年來,在如何能將旁軸照相機的特色發揮到極致上進行了不懈的摸索和實踐,那麼出現錯誤也是情有可原,畢竟是摸著石頭過河嗎!
但M7的推出,作為旁軸照相機的代表將會引發我們對旁軸照相機來個重新認識是毫無疑問的。
補充下 m7雖然是電子快門 但是有1/60和1/125兩檔機械檔位 可以在沒電的時候以備不時之需。
M7的是電子快門,有光圈先決
本質區別:
M6是帶測光的機械相機,沒有電池也能用;
M7是電子相機,沒電的話只能用一檔快門。
m6全機械快門 沒電測光 每檔也可以使用 m7不是全機械 好處就是有a檔!!!
m7有檔,你這快門只有1/125,m6手動曝光調節全機械快門
推薦閱讀:
※最近入了幾個徠卡m機。玩遍徠卡膠片機的各位大神,如果只能留一部徠卡膠片機,權衡設計與實用,你留哪一部?
※如何打消買Leica膠片機的衝動?為什麼不買?
※求推薦一款賓得膠片相機?
※「豆瓣四大神機」從性能上說都有哪些優缺點?
※賓得super program使用中有什麼技巧和需要規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