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論文時,要看的文獻又多又雜,請問如何快速高效的閱讀文獻?
關於學習類的話題,懇請過來人指導
必看 | 文獻閱讀方法整理與總結
2015-05-22 國家社科期刊資料庫
很多人不會閱讀文獻,在閱讀的時候為了讀明白某篇文獻,不得不先去看看參考文獻,為了看懂參考文獻不得不去看參考文獻的參考文獻,如此循環。為了打破這種狀態,能高效的閱讀文獻,理解文獻內容,小編查閱了大牛寫的一些關於閱讀文獻的經驗資料,並做了總結整理,分享給大家。
關於讀:
一、讀什麼:
1、綜述;
2、專利;
做一個課題首先是要看專利的,通過研讀專利正文,可以體會申請人的研發思路;研讀專利權要求,可以少走彎路,還可以找出未覆蓋的漏洞,進一步提出自己的專利;有的專利還有參考文獻,可以了解這個專利的來龍去脈。
3、摘要;
4、頂級的東西(TOP期刊的):
注意文章的參考價值(讀TOP期刊的東西):刊物的影響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數能反映文章的參考價值。但要注意引用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評價這篇文章的:支持還是反對,補充還是糾錯。
二、怎麼讀:
1、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點查全文的技巧,往往會以搞到全文為樂,以至於沒有時間看文章的內容,更不屑於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並不多,過分追求全文是浪費,不可走極端。當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對的。
2、集中時間看文獻:
看過總會遺忘。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繫起來,形成整體印象。
3、比較著讀:
觀點相反的論文可以參照來讀,品味一下雙方的觀點。還有就是與原著同時發表的其他專家的述評、原著發表後的讀者質疑,都應當和原著一起讀。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讀論文的時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發現「一稿兩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數據寫成相似主題的不同論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變化。這時,如果你的課題與此類似,你的好運也就來了。因為能通過深入比較這幾篇文章的異同,發現作者(或科研小組)對同一組數據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變,或者發現作者本想隱藏的「真正」方法。
做技術的要善於比較和發現,一些技術含量高文獻,不可能把要點都報道出來,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專利中有很多的Sample,而每個的條件或配方都不同,這時要多比較幾個同類文獻,看其共同點在那裡。」
關於查:
一、為什麼查:
查閱大量外文文獻,然後從文獻的文獻再去查找,如此往複循環,你的idea不知不覺中就被啟發開來。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現在世界上是個怎樣的研究現狀——做到了何種程度,還有那些關鍵問題急待解決。這一點對於自己找題目的戰友覺得尤為重要!
文獻追蹤的重要性:在現在這個信息時代,往往你的idea別人也會有不謀而和的時候,所以要特別關注這個領域的最新動向。在抓緊使自己出成果的同時,隨時根據有可能出現的「撞車」進行調整,做到心中有數。(有點功利!)和自己課題相關的文章一定要勤跟蹤,現在國外的科研做得又快又漂亮,我們在做到心中有數的情況下,可以揚長避短,作出新東西來。了解與自己研究方向有關的機構,密切關注在該研究領域和方向的頂尖group(研究團體以及牛人)所發表的論文。對於資料庫的定題、定詞地定期搜索,這樣才能保證你不丟下每一篇重要的文獻。文獻總要緊密結合自己的方向為方向服務。
二、查什麼:
特別要注意中文綜述文章後的英文參考文獻,可以用回顧性的方法查找該問題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看文獻,最重要,最有權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麼,就是你查找的文獻的文獻。
三、怎麼查:
由雜到精。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以後,對於繁雜的文獻,要有個人的判斷。追蹤某個專題、某個專家的研究進展,比較對於同一專題的論點的發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結論,或注意作者觀點的改變,探究其原因。培養個人的學術修養。對於高質量高水平的期刊,定期瀏覽,從面上了解學術進展和熱點,根據個人的興趣和工作進展,逐篇仔細閱讀新作。
關於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無論是工作中的點滴發現,思想火花,都應該寫下來。到寫作文章時,都是現成的材料。現在有了電腦,但是寫文獻綜述是一個完善知識結構的好方法。隨時記下論點,個人心得,(關鍵是要很好保存、整理和運用)會有事半功倍的成績。無論寫在紙上,還是記載在電腦內,都應該有一個記事簿,並且經常整理。
一、記什麼:
1、摘抄
2、心得
3、自己的評註
看文章時作筆記閱讀筆記本可按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摘錄,如進展,研究方法,實驗方法,研究結果等,並可加上自己的批註。另外,有的時候想到的思路,閃過的想法,作筆記記下來,隨時查一查,可能時間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二、怎麼記:
1、分類的記
「對於下載的文獻,要以其內容建立以專題雜誌按時間先後的專門分類。哪些需要仔細閱讀並保存,哪些用處不大,待刪除,哪些需要閱讀卻尚未閱讀。以後想到時,還能及時找到。」
2、定期總結
總結過去已經做過什麼--做到心中有數;現在進展到什麼程度--做到知己知彼;從中發現別人的優點和不足。預測將來的熱點和發展方向,才能準確出擊,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我們要著眼於將自己的成果往好的期刊上發,所以對一些經典的陳述,要有選擇性的標記並記下來。
MIT人工智慧(AI)實驗室的教授和學生總結的如何讀論文,還不錯,拿來分享一下:
閱讀論文是需要練習的技能。不可能完整地閱讀所有的論文。
讀論文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看論文中是否有感興趣的東西。AI論文含有摘要,其中可能有內容的介紹,但是也有可能沒有或者總結得不好,因此需要你跳讀,這看一點那看一點,了解作者究竟做了些什麼。內容目錄(the table of contents)、結論部分(conclusion)和簡介(introduction)是三個重點。如果這些方法都不行,就只好順序快速瀏覽了。一旦搞清楚了論文的大概和創新點,就可以決定是否需要進行第二階段了。
第二階段,要找出論文真正具有內容的部分。很多15頁的論文可以重寫為一頁左右的篇幅;因此需要你尋找那些真正激動人心的地方,這經常隱藏於某個地方。(Key)論文作者從其工作中所發現的感興趣的地方,未必是你感興趣的,反之亦然。
最後,如果覺得該論文確實有價值,返回去通篇精讀。讀論文時要牢記幾個問題:「我應該如何利用該論文?」「真的像作者宣稱的那樣么?」「如果……會發生什麼?」。理解論文得到了什麼結論並不等同於理解了該論文。理解論文,就要了解論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選擇(很多都是隱含的),假設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論文指出了怎樣的方向,論文所涉及領域都有哪些問題,作者的研究中持續出現的難點模式是什麼,論文所表達的策略觀點是什麼,諸如此類。
為了撰寫論文而看文獻
相信這種情況是大部分文獻小白們被迫閱讀文獻的動力。為了寫論文而看,那就需要注重兩個字——高效。
無論是寫中文論文還是英文論文,建議文獻都從中文看起。閱讀順序如下:
中文學位論文——近幾年英文高引論文——十年前英文高引論文——其它論文
中文學位論文(碩士博士畢業論文),對於文獻小白來說,最大的好處在於——雖然稀爛,但是全面。尤其是背景綜述和材料方法部分,一般都會為了湊字數而寫得十分詳盡,反觀英文期刊文獻,由於字數限制,引言和材料與方法往往被極大壓縮。另一方面,學位論文的結果與討論部分,更容易讓讀者學習作者的分析邏輯。論文的水平,很重一部分在於邏輯是否合理。若是為了撰寫論文而閱讀文獻,那麼學習嚴密合理的分析邏輯則是必不可少的。而閱讀高引英文文獻,自然是西瓜撿個兒大的拿。高引文獻,意思就是引用頻次較高的文獻。這類文獻其成果的權威性和準確性自不必說,而他們的寫作邏輯和分析方法才是最值得借鑒的。
最後再提一個投機取巧的損招,想寫中文論文結題報告卻又苦於文筆太差邏輯捉急……那就只能「扒文獻」了,官方叫「仿寫」。仿寫有很多種,最容易的就是中文仿英文,說白了就是把英文文獻翻譯過來當做自己寫的,再在右上角加上個「引用」。中仿中和英仿英,相對而言難度要大很多,需要對中文英文的文字、辭彙、句子結構、語法等都能靈活運用。否則直接複製粘貼豈不羞羞?但說實話,仿寫也是很不恥的下三流手段。諸君最好還是量力而行,先獨立思考,再自由撰寫。
如何找文獻、讀文獻?
來吧讓我手把手教你們釣魚。(授人以漁)
1) 如何找文獻?
專業滴來講,自然是首推web of science。聽名字就覺得很屌對不對,很科研對不對。web of science 的權威性在學術領域自不必說,但講真,做這個網站UI的技術人員確實是不怎麼走心的,用戶體驗就如同亞馬遜官方網站一樣……很多熱鍵讓人摸不著頭腦,搜索條件又對格式要求嚴格的一逼……我也是用了一段時間才勉強適應。但如果是搜索英文文獻,尤其是只有關鍵詞而沒有具體題目的,還是建議到web of science搜索(但千萬別忘了先看一下怎麼在搜索框里用空格、*、/、等等符號)。
最方便也最高效的方法,自然是「XX學術」,比如谷歌學術和百度學術。谷歌學術你懂的,沒有VPN自然是白扯。然鵝……有個瀏覽器叫「XXX極速瀏覽器」(為避免廣告嫌疑,你們自己猜吧),自帶VPN,其中有個「谷歌助手」的小應用,載入之後就能夠暢通使用谷歌類網站而且不收費。各位可以試試。
嫌麻煩的話,
百度學術其實也已經足夠解決你的問題了。這類「XX學術」網站,最大的好處就是整合多個資料庫的搜索結果,讓你省去在中國知網找不到又去萬方、找不到又去超星、找不到又去NCBS……而且在搜索結果中可選「期刊、學位、會議」等等分類,查詢學位論文十分方便。
2) 如何讀文獻?
泛讀的方法,無非是篩選文獻再重點看感興趣的地方。泛讀者是無暇顧及作者的用詞、用句和寫作手法的,基本就是看個內容就完了。
下面說說如何精讀。
精讀文獻的第一步,就是沐浴齋戒焚香更衣……額……其實是找個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合適的心情。講真,不這樣的話你一開始很難讀下去的。
精讀,首先就是把文章結構搞清楚。拿最常見的理工類英文文獻舉例,摘要(abstract)、關鍵詞(key words)、引言(introduction)、材料與方法(methods and materials)、結果與討論(results and discussions)、結語或應用前景(conclusion
implication)和SI(supporting information)。各部分大致講什麼的,什麼寫作套路……不清楚不要緊,可以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下一步,目的是為了讓你讀的時候思維上有種切換。
講真,如果你一頭扎進去開始讀,讀一會兒保證迷糊。而如果帶著這些對結構的理解或疑問去讀,你就會發現:哦,原來abstract里是沒有廢話的;introduction裡面除了引出我為什麼做這個實驗以外基本都是廢話;methods and materials這人寫的這麼模糊,肯定不是為了節省字數就是自己也很模糊吧呵呵;results and discussions 這部分車軲轆話來回說肯定是實驗數據不夠或者機理挖的不夠深呵呵都是套路;conclusion implication 還說什麼有待進一步研究,呵呵純特么吹牛逼; supporting information數據這麼少你在這糊弄鬼呢啊……
其次,自然就是逐字逐句搞懂嘍。這是最痛苦的階段。建議各位用電腦閱讀文獻,同時下載個有道詞典,用屏幕取詞來進行翻譯,會省些時間,不然你左手捧個文獻,右手拿個電子詞典,一邊看一邊查還得一邊記,累都累死了。
而有的時候,為了讀懂一篇文獻,往往還需要看許多「衍生文獻」,尤其是文章中重點引用的文獻和理論。不然的話,就算你把每個詞都翻譯成中文,看起來也是「嚱嚲嚳嚵嚶嚷嚸嚹嚺嚻嚼嚽嚾嚿囀……」
最後一步,通讀全文,理解清楚意思後,回頭翻看一下,在各個章節中,作者是按照什麼套路寫的,也就是寫作邏輯和分析邏輯。這個數據他是怎麼分析的?為什麼感覺這麼高大上?這個結論他是怎麼引到下一步研究內容的?前後是如何相互印證的?研究中比較薄弱或是解釋不清的地方他是怎麼規避的?這些都是今後自己寫作中實在能用到的東西,也就是乾貨。
至於大家經常會糾結的專業辭彙啊、常用句型啊啥的,我倒認為沒必要太過糾結。抓住一個領域中的一個特定研究方向,精讀十篇。這些辭彙句型什麼的,就沒那麼神秘了。
加一條,有了下面的方法,怎麼高效呢?
就是高度集中啊,且要給自己設定讀完一篇論文的時間,比如,不能超過半個小時。
當然,這個的前提是不是每篇論文都需要精讀。事實上,需要精讀的文章,相對來說,真的沒有那麼多。
————————————————————————————————————
我的方法是:
1. 先找出自己領域的一篇最近的且引用率還可以的review paper。 只要你找到這麼一篇,其他相關大牛的文章自然會找到。
2. 找到足夠數量的文章之後,接下來還是看看摘要,通過篩選摘要可以淘汰一波。但是,有時候,摘要並沒有給很多信息。這時候,需要看intro + conclusion.
3. 經過第2步,我相信,真正有用的文章會被縮小到10-20篇之間。對我來說,我的每一篇小論文,真正有用的文章也就十篇左右。基本花兩周時間集中看完,然後寫完intro (and or literature review).
其實吧,看文獻的效率是建立在足夠的閱讀時間上的,不花時間,沒法談方法。對我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太懶。。。
我一位導師有建議我用excel表格進行文獻管理。可是我覺得並不適用我,主要是因為我不喜歡花很多時間進行複製粘貼(因為要粘貼標題啊,journal啊,主要內容啊)。唉,還是太懶。但是我一位刻苦的大師兄,就先建了表格,然後用social network的網路分析,發了一篇很牛的文獻綜述的paper。所以說天道酬勤啊。。。
讀到研三了,發現自己還不太會看文獻、寫綜述,有點辣雞的樣子,表示上面的我都會好好嘗試,等待我的文稿。
如何快速閱讀學術論文?
當個搬運工...
前期建議在名刊文獻中快速閱讀,找到關鍵/經典文獻,切閱讀時勤做筆記。
推薦閱讀:
※建築學領域有哪些值得推薦的論文?
※國外的學校里的學術論文是對外公開的么?如果是,如何檢索?或者有沒有專門的平台對外提供?
※現在的大學生沒有經過任何的論文寫作訓練,應該如何寫論文?
※求推薦Lock-Free 演算法相關論文?
※博士論文寫不下去怎麼辦?
TAG: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