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只吃一種食物就可以健康存活的話,這種食物是什麼?

在有足夠水喝的前提下。
這種食物必須是一種原材料食物,比如牛肉、玉米這種。而不能是番茄炒蛋、松鼠桂魚這種。


那時候為了自己的夢想省錢,連著吃了幾個月的燕麥。沒事兒,身體依舊很健康。


做過「市場調查」,發現燕麥的優點:

  1. 省錢: 一包一公斤的燕麥才4新幣(20人民幣),夠吃好幾天。
  2. 省烹調:根據不同品種,泡開水1- 3分鐘就可以吃。
  3. 可口美味:調料都可以不加。
  4. 省時:可以盯著書本吃。
  5. 洗碗方便,無油膩。
  6. 最重要的是營養均衡,不僅有人體需要六大類營養: 糖類,蛋白質,脂類,水,維生素,無機鹽。還有現代人最缺乏的膳食纖維

---
PS 沒錢買相機我拿什麼拍電影短片,只能這樣了。

這其中最寶貴的一課就是:
為了真正值得追求的,你可以放下多少無關的慾望?
這是多少錢都學不會的。
( 以後誰再說留學生都是富二代我跟他急。 )

那些令你心酸的,總有一天你會笑著說出來。
但看到評論里的鼓勵,我還是忍不住哭出來了,謝謝大家。


海洋貝類。

相對於現代人主要吃的各種草的種子來說,哺乳動物的肉和內臟已經算是好到極好的食物了——沒有各種生物化學防禦機制促進人體炎症,各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素又豐富得多。

但我相信,有比這更好的食物,那就是海洋貝類。從進化史上看,在東非大裂谷的濱海能撿拾到的貝類,應該是促成了古猿轉化成人的食物,是使人類成為人類的食物。

從營養上看,貝類,尤其是寒冷環境下的貝類(人類是在第四季冰河期中演化來的),比哺乳動物的肉和內臟也更適合人類所需。

貝類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寒冷環境下的貝還有不少的脂肪,另外也有一些碳水化合物——這些可以說是跟哺乳動物的肉不相上下,不過我傾向於認為,其間的構成比例更好。

對人腦來說極其關鍵的營養有:DHA、EPA、AA、碘、鐵、鋅、硒、銅、維生素B12,這些都是貝類里含量豐富的。舉幾個例子:

偏肥的貝(比如蟶子、牡蠣、貽貝、花蛤)一般每100g肉含有0.2~0.3g的DHA(即使是偏瘦的扇貝,也有0.1g的水平),如果算作每天需要1gDHA的話,那麼不用一斤貝肉(帶殼的話,大概需要2~5斤)就能滿足。

哺乳動物的肉和內臟里含鐵比較多,鋅的含量也不錯,但仍然比不過貝。而像碘、硒、銅、維生素B12,貝的含量更是遠超陸獸的肉和內臟。

現代人的飲食中還容易缺鎂和錳,這些也是貝里豐富的。

草的種子容易在牙上形成殘留,形成齲齒,時間久了更會形成牙結石;而哺乳動物的肉又容易塞牙……貝對人類的牙齒則要友好得多。

貝還是已知的食物中,含甜菜鹼最多的食物(含量往往是甜菜的3倍左右),這能幫助解決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過高的問題。(貝里會產生同型半胱氨酸的蛋氨酸的水平也只有一般肉類的一半。)


肉,但是要完整的動物,含血與內臟,而且最好生吃,這樣你連維生素也許都不需要額外補充。


謝邀

沒學過營養學。我能想到的最接近的情況是因紐特人。

因為環境所限,他們的食品基本都是水生肉類:
walrus, Ringed Seal, Bearded Seal, beluga whale, caribou, polar bear, muskoxen, birds (including their eggs) and fish

此外,根據地理位置不同,有少量的干制植物食品:
Grasses, tubers, roots, stems, berries, fireweed and seaweed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uit_diet


母乳,如果題主的問題是,吃什麼物質的話,我想,我的回答就完美了。


想到了北極圈內放到海豹胃裡發酵的海燕。。


  • 今生和來世,屬於人類的最高貴的食物是肉。——先知穆罕默德

可以加工(包括加鹽、點鹵之類)的話……

黃豆吧,從飲料到零食,從主菜到調料,想吃肉素雞素牛筋,想吃菜炒豆芽豆苗,營養夠不夠均衡先不說,種類豐富吃得愉快至少心理健康hohoho~



安素腸內營養粉


只吃一種的食物的話,最適合的食物莫過於茹毛飲血,不但能維持健康存活,似乎連水都可以省去一部分。這已經被愛斯基摩人證明是可行的。

圖片來源見水印。

當然,非極寒地區必須保障肉不能帶寄生蟲、且是生鮮肉。


健康活人


根據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一個你所需的物質一定存在你體內,畢竟如果沒有就GG了……
所以吃人就好了(笑)

其實大多數脊椎動物,尤其是哺乳類動物都行,只是部位可能需要取捨。


需要存活,那就需要能滿足基礎營養需求,那麼,就只有一種食材被明確為,能滿足人體基礎所需的營養——藜麥。

只有一種食物和水,食物需要是食材而不能是食品,能有調味品嗎??

這種設定真的好爛………


1980年代,NASA在尋找適合人類執行長期性太空任務的閉合生態生命支持系統(CELSS)糧食作物時,藜麥在安第斯山脈被「重新發現」。

藜麥的營養元素含量都高於很多普通的食物,與人類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需求匹配。

借用一下@營養小呂在某問題的部分回答。
原鏈接在此: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151077/answer/114568306


下面是美國農業部給出的藜麥營養成分數據:(美國農業部沒有給出其VC的具體含量,經其他資料查詢,藜麥的VC含量為4.0 ~16.4 mg/100 g)[2]

【圖解:藜麥的營養成分】

從上述藜麥的營養成分我們能看出藜麥確實是一種營養非常全面的食材,無論是其蛋白質,脂肪和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含量都是非常豐富(缺點是維生素A和D含量少,VD可以晒晒太陽自身合成,VA只能吃補充劑了)。不僅如此,藜麥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非常的接近人體所需,屬於優質蛋白。

對於長期在太空中飛行的宇航員來說,這不僅僅是健康食品,更是安全的食物。NASA將藜麥列為人類未來移民外太空空間的理想「太空糧食」。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研究認為,藜麥是唯一一種【單體植物】即可以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薦藜麥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全營養食品」。

世界藜麥種植分布和主要種植區:

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生產國為玻利維亞、厄瓜多和秘魯。


北美洲:美國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區,少量。


歐洲:法國2010年大約種植面積300公頃。


澳洲:2010年開種植,少量。


亞洲:上世紀末在中國西藏等地區開始實驗種植,2008年中國、印度開始大規模種植。

【注】:以上內容來源於搜狗百科,如有錯漏,請指正。如有非客觀性內容,請告知,會及時處理。


——————味道口感分割線——————


你們都欺負我喜歡把食物的體驗說得很清楚,所以我為了不讓你們欺負,現在我自己就招了!

藜麥呢,如果當米飯煮,口感有渣子感。

不管聞起來還是吃起來,都沒什麼突出的味道,當然並不是沒有味兒,只是不突出,我無法形容,只知道那是澱粉/主食……差不多這種味道吧。

希望口感好一些的話,煮粥應該更合適,不過我沒試過藜麥粥,因為每次吃藜麥都是在沙拉店~~

所以,如果有且只能有一種食材和水,來維持人的生命,如果只有藜麥和水,連調味品都不允許給我的話。


這樣,我先死一個,你們慢慢玩兒……


讓我說的話……是黃豆。
我不確定只吃黃豆能不能活得健康,但至少生活狀態不會太差。
人體所需的基本物質,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都可以在黃豆中獲得。再加上鹽的話,應該就不缺什麼了。
主食可以是煮黃豆,炒黃豆,或者磨豆面做豆面饅頭。黃豆可以榨油,可以做醬油,可以做黃豆醬,這些作為調料。可以磨豆漿,豆漿又可以做豆腐。豆腐可以做成炸豆腐、臭豆腐、毛豆腐。豆腐渣利用前面的油和醬油做成炸豆渣。豆莢又可以用來做豆角,黃豆還可以生豆芽。豆苗也是可以吃的,這樣下飯的菜也有了。
還可以做豆花、豆沫、腐乳、納豆、豆腐腦……能吃的花樣還是不少的。


目前市面上被推崇的超級食材的種類挺多的,每個國家對超級食材的定義不一樣。

美國超級食品協會定義: 營養豐富,低卡路里,可以抗疾病、增體能, 排毒抗 衰老的天然食材;

日本超級食品協會定義: 相比一般食品含有更多維生素、礦物質、葉綠素和 氨基酸等必需營養素和健康成分、主要來源於植物的 食品;

中國,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組織界定,但是一般普遍認為:天然、有機的植物,不加工戒少加工,能有效解決現 代人營養不良和亞健康的植物源食物。

據有關數據顯示:

從 2011 -2015 年,包含「超級食品」、「超級水果」、「超級穀物」等辭彙的食品和飲料類新品數量增加了202%。2014-2015年,含有奇亞籽的食品和飲料新品增加70%。

美國是全球超級食品市場的引領者,其在2015年的市場佔有率為 30%,往下依次為澳大利亞(10%)、德國(7%)、英國(6%)和加拿大 (6%)。

一般常見的超級食材有:

藍莓、枸杞、巴西莓、羽衣甘藍、藜麥、奇亞籽、辣木葉、椰子油、阿薩伊果、海藻(螺旋藻、雨生紅球藻等) 、西藍花、鷹嘴豆、薑黃、瑪咖……


蛤(clam,蛤蜊)
花蛤價格便宜,但營養價值較高,雖然低碳水對人存活是不利的,但僅限一種食材的情況下,由於花蛤具有一定的脂肪含量,湊合過是可以的。
此外花蛤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鐵、磷、碘、維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種營養成分,是一種高蛋白、低熱能食物,還是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的最佳食品。


答案很簡單,而且在動植物里似乎是唯一的:藜麥。
(剛剛忘記了螺旋藻,不過只吃螺旋藻生活略不靠譜。。)

需要營養成分精確數據的話,這裡是USDA的標準結果:1.烹制後usda.gov 的頁面 2.烹制前 Show Foods

概述:

藜麥(quinoa)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傳統食物,已有5000-7000多年的種植歷史,由於其豐富、全面的營養價值,養育了印加人民,古代印加人稱之為「糧食之母」。1980年代被美國宇航局科學家重新發現,被用於宇航員的航空食品。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藜麥是唯一一種單體植物即可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薦藜麥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的全營養食品,列為全球10大營養食品之一。

營養成分概述:

藜麥是全谷全營養完全蛋白鹼性食物,胚乳占種子的68%,且具有營養活性,蛋白質含量高達16%-22%(牛肉20%),品質與奶粉及肉類相當,富含多種氨基酸,其中有人體必需的全部9種必需氨基酸,比例適當且易於吸收,尤其富含植物中缺乏的賴氨酸,鈣、鎂、磷、鉀、鐵、鋅、硒、錳、銅等礦物質營養含量高,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類黃酮、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膽鹼、甜菜鹼、葉酸、α-亞麻酸、β-葡聚糖等多種有益化合物,膳食纖維素含量高達7.1%,膽固醇為0,不含麩質,低脂,低熱量(305kcal/100g),低升糖(GI升糖值35,低升糖標準為55),幾乎都是常見食物里最優秀的。

如上引用自百度百科詞條藜麥_百度百科。也許有商業宣傳成分,該詞條對藜麥的評價比維基更高,或有失實,所以選擇大致相同的部分粘來。


一種不太靠譜,兩種到是可以撐一段時間,就是土豆和蛋白質。


分享一篇很久以前的新聞了:美國一個家庭從98年開始僅食用肉類,而不攝入其它任何碳水化合物。


1998年,夏琳?安德森(Charlene Anderson)患上了萊姆病(Lyme),除了紅色肉類以外她吃任何食物都會產生劇烈的不適感。她的丈夫喬?安德森(Joe Anderson)接受採訪時說:「這讓我們非常驚訝。高脂的紅色肉類向來被認為是非常不健康的食物,但她卻只能吃這個。」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安德森夫婦閱讀了大量與高脂紅肉相關的、鼓勵肉類飲食的書籍和文章。最後,他們一家成了完全的肉食者。

現在,安德森一家人食用各種肉類,但他們最愛的還是牛肉。喬一天能吃掉兩三磅牛肉,夏琳和他們的孩子查理(Charlie)、喬治(George)則吃一到兩磅。對於人們的質疑,喬建議人們也來嘗試一下。他說:「餓的時候就吃肉,渴的時候就喝水,這種飲食方式振奮人心,同時使人精力充沛。至少現在56歲的我比20歲時的我更靈敏、更有活力。」

新聞鏈接http://3g.163.com/touch/article.html?channel=newsdocid=APFTTF5N00014TUH


推薦閱讀:

如何看施一公弟子去美國做博後被fire?
出賣卵子的危害是什麼?有哪些情況?如何造成的?有什麼後果?
青蛙被撬開嘴會死嗎?
生命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知乎用戶遲飛的文章《同性戀運動為什麼反智》是否符合目前科研與社會上的實際情況,如何評價?

TAG:健康 | 食物 | 飲食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