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方法可以高效休息?


一天只睡6小時+半小時午休的我,來分享幾種迅速恢復精力的方法。姿勢簡單,不妨一試。我們的口號是: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

人生應該是一場接一場的短跑,而不是永不停歇的馬拉松。短跑觀意味著:當你學習/工作90~120分鐘後,你應該休息15分鐘。過多的精力消耗和過度恢復都是不好的。(《精力管理》)(具體比重自行決定,下文僅以15分鐘為例,需要休息120分鐘的胖友,恕我愚鈍、沒什麼可說的……)

暫且把里程長短視為成功標準,相信我,人生這賽道,跟長跑比起來,短跑跑得更遠、更久、更開心。

記住:學習/工作1~2小時後,必須讓自己停止,從高速運轉的軌道上脫離,將全部注意力轉移到恢復精力上去。(《精力管理》)

注意,是全身心地休息15分鐘。所以,「充電五分鐘」的姿勢有:

一、冥想

懶癌的福音,冥想應該是最有效的精力恢復方式了。其實已經被大家說爛了,不過還是具體寫一下吧…先安利一個坐姿冥想:手機倒計時15分鐘(時間可循序漸進,一開始可5分鐘,慢慢來)。坐在椅子上,可以靠在椅背上,手腳、全身都放鬆,閉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於呼吸上面,深深地、靜靜地、緩緩地呼吸,只關注自己的每一次呼氣和吸氣。「一切拋在外,唯獨我存在。」

深呼吸的頻率不必死板,讓身體感覺舒服即可。如果有雜念進來了,那些你正在考慮、擔憂的事情或者人,把注意力輕輕拉回到呼吸上就好。繼續關注你的一呼一吸。如果雜念出現的頻率很高,真的沒關係,一開始都是這樣的。能意識到自己出現雜念了,是很好的事情。拉回來……就好。

(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課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積極提倡這種方法,並安利了《精力管理》精力管理 (豆瓣)以及《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 (豆瓣)這本書,後者是冥想療法的集大成者,關於冥想的這部分知識,我應該是根據記憶,複述了《正念療法》中的方法)

二、間歇訓練(複述自《精力管理》)

間歇訓練的定義是:短時間內(每次60秒或更短)進行劇烈的無氧運動,比如短跑、步行上下樓梯、騎自行車等,然後進行徹底的休息恢復。在15分鐘(時間長短可循序漸進)內如此重複進行,有節奏地快速加快和降低心率。

間歇訓練能夠增加身體的能量儲備,使其有效恢復精力、能夠承受更多壓力。對人的情緒穩定,也有很大益處。

三、做不同的事情

靈感來自這位答主轉自網路的答案,哪些方法可以高效休息? - 故鄉的雲的回答

我沒找到出處,網上到處都是。引用一下其中的段落:

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講過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但是,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也能夠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倦了。」

先複述一下文中的方法叫做:交換使用你大腦的不同區域。所以,我們可以學一會兒知乎,累了的話再學習一下微博,又累了的話再學一下微信。想一想,高中時的課程安排,很科學啊。

對此進行了一下思考,我想,還有另一種使用不同區域的休息方法:「做新鮮的事情」。有陌生感,大腦才會更加投入,才能真正放鬆休息。

比如:

手機倒計時15分鐘,出去走一條不同的路,看看路上的風景,全身心投入其中(默默自言自語很有效);

利用15分鐘默寫古詩;

利用15分鐘聽書,前幾天發現了XXXXFM(聽書軟體),其中一個叫做「XXXX」(byXXXX)的專輯,其中《我與地壇》,聲音配合文字,真的太贊,讓人平靜,讓人沉溺,超喜歡,所以真心分享給你們。(…大小是個V,真的不敢隨便亂推薦什麼啊…不過真的很喜歡這個節目,聲控的胖友自己去找吧)

總之就是,做有一點打破常規的、不同的事情,其實很有效的。

四、午休、好好吃飯以及和朋友交談(複述以及摘錄自《精力管理》)

午間小睡20~30分鐘,這是一種戰略性恢復。吃飯、睡覺、交談這些剛需,認真對待,可以恢復精力。這時別玩手機了,手機不會讓你得到休息。這些其實是常識,但往往是常識才不去做。

【【【【2016年5月27日11點半更新:
評論區有胖友指出:一天滿足8個小時睡眠很重要,午休什麼的根本不能完全補充你腦力。除非你是世界3%的那群體 只需要6小時就能滿足所需的睡眠。

感謝提醒。之前沒注意到本答案的誤導性。

我所需睡眠少(6小時)是天生的。自小,很早自然醒。

但高中以及考研,身心狀態不佳時,很嗜睡(高中三年晚自習基本都在睡覺;考研後期,晚8早8)。最近幾年,擺脫那種「非常態」後,生物鐘已基本固定為6小時睡眠(冬天冷,6~7小時睡眠)。

本答案目的是介紹學習、工作時,恢復精力的方法,而非提倡縮減睡眠。我6小時是自然醒,非刻意培養所成,詳情見如何不痛苦地早起? - 高冷冷的回答

請大家,務必保證自己所需的充足睡眠,這才是高效的根本】

======================================

其實呢,會有很多人不情願接受短跑觀,會覺得連續學習五六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才是最牛逼的。雞血喜歡這樣說:「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還有,「你有個目標,你竭力追尋,你得竭力到讓自己變得脆弱不堪、不留餘力」。(無黑格蘭特·希爾之意……腦瓜不夠用,想不到其他恰當的例子了…)

到底跟自己有什麼仇什麼怨啊……要把自己逼到無能為力、脆弱不堪……明明可以閉眼享受的東西,為何要以奮力掙扎的姿勢完成呢?(與其奮力掙扎,不如閉眼享受。——《破產姐妹》Max

請大家,在保證晚上的充足睡眠(因人而異)的基礎上,白天學習/工作時,按照以上方法好好玩/休息,可以讓學/工作事半功倍。

方法和理論來自以上鏈接中的薦書和課,非原創。我只做了邏輯梳理、綜述整合以及抖機靈的一些微小工作。去看書吧,如果看過我其他答案,會發現我從這幾本書和課上學了太多東西,可以解決太多問題。】

請去做,別像松鼠一樣把這篇收藏起來,然後忘記。(啊,可是松鼠是不會忘的誒)

——————

感謝閱讀。我的其他學習類乾貨答案也很值得看~

開了個微信公眾號:高冷冷。內容包括:學霸養成丨思維丨心理丨方法論。

微信後台回復「讀書」,教你1小時讀60~100頁書的方法;回復「筆記」,教你:從哈工大化學跨考到北大中文系,我是如何做專業課筆記的;回復「早起」,教你:我如何在沒有鬧鐘的情況下,十年如一日六點起床。


關手機


1. 睡前三小時內不要吃東西,尤其忌油膩辛辣;影響消化和內分泌,直觀表現是「上火」和長痘

2. 如果你有晚上運動的習慣,以八點半前結束為宜,過度興奮影響睡眠質量,久了易失眠、早醒

3. 有增肌需求的小夥伴,加餐時間參考第一條,相應的晚餐時間也得調整

4. 午餐後不要立即午睡

5. 絕對不要趴著睡覺,尤其是工作餐後,傷胃傷神傷脊椎,請務必買個摺疊床

6. 善用耳塞。小東西,也不貴,但能給你睡眠帶來質的提升(前提是你睡眠規律,不需要鬧鐘)

7. 早睡早起。個人經驗,超過午夜後,每晚睡一小時,早上得多賴床一倍時間才會覺得「睡夠了」

---
2015.10.20更
趴著睡覺指的是趴在桌子上
趴在床上睡覺一樣不是好習慣...
耳塞這東西,仁者見仁吧
---
2016.9.3更
給你們講個笑話
從前有個A CUP的姑娘,我們叫她A,喜歡臉朝床大字擺開趴著睡
從前還有個B CUP的姑娘,我們叫她B,喜歡調侃A姑娘,「你丫趴著睡一輩子A CUP」
基年後你們猜怎麼著
A改名D了
---
過了一年再看自己當年的答案,我依然深以為然,當然除了第六條~
排斥耳塞的小夥伴
我誠意建議你們入手「隔音耳罩」,幾十塊錢的東西。
真的什!么!都!聽!不!見!地震都跟你沒關係...
擔心起不來床的各位,手機插耳機塞到耳罩里,鬧鐘定好完美解決!


你會休息嗎?
你根本不會休息

為什麼你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累?
為什 么你花了好幾萬去島國度假並沒有增加生活的熱情?
都說要去KTV,去夜店,去遊樂園就能忘掉不快,更帶勁地開始新的一天,但是盡興歸來心裡只剩空 虛?

我們真的明白休息的含義嗎?我們休息對了 嗎?
你理解的休息是什麼?一個飽覺?一陣瘋玩? 到KTV釋放飯後的一串飽嗝?
休息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是恢復疲勞,放鬆神經,當你重新投入工作與學習的時候覺得又是一個精力充沛的新人。

如 果你的休息方式並不能為你帶來這些,那麼,無論這些活動的名字聽起來有多輕鬆,看上去有多High,它都是一種錯誤。拋棄它們,來一場休息革命!

首先,來看看我們對休息有哪些誤解:
腦力勞動者,補瞌睡對你沒什麼用
你寫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會議,當一切都結束了,你嘆 到:太累了,這一天我要睡個好覺。我們的常識使得我們對疲勞的第一反應就是「去躺躺吧」。但這是一個陷阱。

睡眠的確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 要對睡眠不足著或體力勞動者適用。對體力勞動者來說,「疲勞」主要是由體內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引起,如果十分疲勞,應採取靜的休息方式。通過睡覺,可以把失 去的能量補充回來,把堆積的廢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閉目靜息,讓全身肌肉和神經完全放鬆後,再起來活動活動。

但如果 你是坐辦公室的,大腦皮層極度興奮,而身體卻處於低興奮狀態,對待這種疲勞,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除非你是熬夜加班,連正常睡眠時間都達不到)因為你
需要的不是通過「靜止」恢復體能,而是要找個事兒把神經放鬆下來。這樣你可以理解為什麼你周末兩天不出門依舊無精打采,而只需下班後游泳半小時就神采奕
奕。

不必停下來,只是換一下

既然睡覺不能幫助我們休息大腦,那什麼辦法才可以?答案是不 停止活動,而只是改變活動的內容。大腦皮質的一百多億神經細胞,功能都不一樣,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成各不相同的聯合功能區,這一區域活動,另一區域
就休息。所以,通過改換活動內容,就能使大腦的不同區域得到休息。心理生理學家謝切諾夫做過一個實驗。為了消除右手的疲勞,他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讓兩 只手靜止休息,另一種是在右手靜止的同時又讓左手適當活動,然後在疲勞測量器上對右手的握力進行測試。結果表明,在左手活動的情況下,右手的疲勞消除得更
快。這證明變換人的活動內容確實是積極的休息方式。

比如你星期五寫了5個小時的企劃案, 最好第二天去給你的盆栽們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陽曬屁股。還有一點,當你無法選擇由腦力勞動轉入體力勞動時,你不妨在腦力勞動內部轉換。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
盧梭就講過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但是,我連
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我也能夠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這一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疲勞,用不著休息一下腦筋。於是,我 就在我的治學中充分利用我所發現的這一特點,對一些問題交替進行研究。這樣,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倦了。」所以,這天你要是有好幾個問題要處理,最好 交替進行,而不要處理完一個再開始的二個,那樣會很快被耗盡。

最好的休息,是讓你重燃生活的熱情

我們的疲憊主 要來自對現有的一層不變的生活的厭倦。所以最好的休息項目就是那些讓我們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熱情的活動。如果你幹完一件事,能夠幸福地感嘆「明天又是新的 一天。」那這件事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恢復熱情,調節情緒的方法。但可惜,我們缺乏對「休息」的想像力。我們能想出來的休息方法不是痴睡就是傻玩。

我 們給你開了下面一些活動清單,基本思路是以「做」來解決「累」,用積極休息取代消極放縱。當然,最適合你的方法還是要你自己探索。事實上如果你覺得打掃衛
生比坐過山車是更好的放鬆,那麼就去吧,別管世界上的其他人都在玩什麼。

也 許你可以:
●用看兩小時讓你開懷的漫畫或小說代替去KTV唱那些一成不變的口水歌
●試著放棄在周六晚上去酒吧,10點入睡,然後在7點起
床,去沒有人的街上走走,或是看看你從來沒有機會看到的早間劇場,你會發現這一天可以和過去的千萬個周末都不相同。

●不要再去你已經去過無數次的 度假村找樂子了。找一條你你從沒去過的街道,把它走完。你會發現這個你感到膩味的城市結果你並沒有完全體會到它的妙處。

●旅行,而不是換個地方消 遣。去一個地方對那個地方本身心存好奇,對自己這趟行程心存美意,感受自己經驗範圍以外的人生樣貌。而不是坐了5小時飛機,只是換個地方打麻將,換個地方 游泳,換個地方打球......

●從這個周末起學習一項新的技藝,比如彈電子琴,打鼓......每周末練習1小時以上。

●去社交。不要 以為它總是令人疲憊的。雖然和看書比起來,它稍有點令人緊張,但也能讓你更興奮,更有認同感。你必須每周有兩三天是和工作圈子和親戚外的人打交道。它讓你
在朝九晚五的機械運行中不至失去活潑的天性。女性朋友們尤為需要走出去和朋友聚會,這些時刻你不再是滿臉寫著「效率」的中性人,而是一個裙裾飛揚的魅力焦 點。

● 做點困難的事,如果你是精神超級緊張的人。心理學家發現解除神經緊張的方法,是去處理需要神經緊張才能解決的問題。曾經一位精神即將崩潰的總經理找到一位
醫師給出治療建議,結果他得到的處方是去動物園當馴獅師。一個月以後完全康復。所以壓力特別大的時候你可以為自己再找分工作,但不要是和你職業類似的。比 如去孤兒院做義工,或者去一個複雜的機械工廠從學徒干起,或者做一道超級複雜的數學題。

往往珍惜生命的人,會不顧任何代價,去求得一 個休息.休息十天、半個月,他們回來了.再看呀,是多麼神奇的一種變化!他們簡直是一個新生的人了.生機勃勃,精神飽滿,懷著新的希望,新的計劃,新的生 命憧憬,他們己消除疲勞,獲得了從新起航的動力---燃料。

花 些時間休息,可以使你獲得大量的精力、體力,使你取得從事任何工作,應付各種問題的力量,使你對於生命,能有一個愉快正確的認識,天下還能有別種時間的投 資對於你更加有利嗎?

當聽到有人說,他工作太 忙,沒有時間去休息,我覺得這個人有些反常。或是他的能力不夠應付他的業務,他的工作缺乏系統性;或是他不善於支配他的員工,以致自己離開時事業就無法運 行;或是他生性就太吝嗇,沒有部下或團隊.連上廁所的時間都不肯犧牲。當然,假如他工作沒有計劃、沒有系統,本人一離開崗位,一切事務就要無法運行的話, 他自然不能休息了.但是假如他是一個有組織協調能力的人,假如他的工詐有系統、有計劃,適度休息,這正是業務中的有利投資,因為休息回來,他的精力會更加 集中、精神會更加飽滿.由此他的生命會延續的更長。人生的價值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與發揮。

每一個人都應該拋棄只顧工作不顧休息的念頭。那種"生命不止,奮鬥不休".的觀念是錯誤的.應立 刻從腦海中消除掉.否則,你還沒有走完你應走完的生命旅程你就長眠於地下了.到那時你的理想、前途、事業不就都成了泡影了嗎?因此捨不得時間休息的人,絕
對不是一個聰明人.

從人性的立場上來說,休息一 事,利大於敝.古語說得好:"在患病的時候,任何人都是壞人."即使是心底最善良的人,在身體疲憊不堪、神精衰弱的時候,也會變得不通情理、脾氣暴噪.因 此,當需要休息的候,你應該休息.不然的話,你的行為正如革命導師列寧同志所指出的那樣:"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

目前不論你是學生還是從事各種職業的男女老少,都不能忽視自 然的警告,命令你適當延長你的休息時間,暫時停止你的學習或工作,否則你將受到自然規律的嚴厲處罰.無論你的地位有多高、金錢有多少、還是平頭百姓,在生 命面前是一律平等的。這是蒼天賦於自然法官的權力.是人類無法改變的自然法則.

有一種感覺我們叫它無聊,這幾天不經意間我就 在體驗無聊。

成年累月忙碌的節奏造就了頑固、可 笑的生物節律,它總是讓我無法享受休息時的些許寧靜,閑暇時總覺得生活中缺了什麼、無所事事 ,甚至還以為知道了什麼是空虛?

前些天偶然看了一篇文章,破天荒知道了還有一種說法叫「享受 無聊」。

傳統的教育告誡我們「無聊」是一種消極 的情緒,一個奮發向上的人絕對不該有這種情緒,甚至不應該留給自己產生這種情緒的機會。

背負了太多的責任,於是我們活得好累,冠冕堂皇的說壓力來自外界,但我覺得更多的壓力是我們自 找,因為在這個充滿壓力的社會我們沒有學會給自己減壓。

看 看那些靜靜躺在海灘休假的人們,我們應該懂得無聊是一種難得的境界,或許比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工作更難得。因為它需要你有好的心態、長遠的眼光,要先接 受它,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然後你才會真正的享受它。它絕不是一種頹廢,它是一種休整、一種積蓄,它會讓我們戒除「只會工作」的毒癮。

很早以前就有人告訴過我們: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可我們 由於功利的原因,早已將這一說法忘記。於是我們忙碌,我們努力,於是也就害怕無聊、害怕無事可做,甚至會因為閑暇而幾乎惶惶不可終日。

工作不應該成為生活的全部,工作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我們應 該是工作的主人,絕不是工作的奴隸。千萬不要以為無聊是消極、是不敬業。
所 以忙碌的人們應該去學會享受生活、去習慣感受無聊,習慣這一種新奇的美妙的感受!悠哉樂哉!
轉的.


16.6.18更新完畢。
高效休息首先要高效工作學習,你認識到這一點了嗎?
該休息的時候必須休息,該工作的時候專心工作,你做到這一點了嗎?
花花世界你不可能全部盡享,要會取捨擇重避輕,你理解這一點了嗎?

明明一篇稿子一個表格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完結,卻偏偏中間刷會微博聊會微信閱會朋友圈…最後一上午才搞完;

明明中午可以睡半小時左右的午覺,卻偏偏打了會手游《虛榮》…最後揉了揉眼睛拖著駝背的身軀繼續下午的工作;

明明晚上可以在十一點前睡覺,卻偏偏躺在床上用手機看美劇《權力的遊戲》至凌晨兩三點,最後你次日艱難起床,整天太陽穴爆疼;

明明可以進行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後回家洗澡睡覺,卻偏偏望著手機里keep、Nike running等各種運動app發獃,最後和朋友去擼串哈啤酒吹牛K歌;

明明可以現在就聽課件做真題,卻偏偏盲目流連於各論壇各社區的備考經驗速勝攻略,最後司考第三場就棄考了;

明明下班後你可以充電提升自己而展望前途,卻偏偏兼職出賣體力打工賺錢,來還因刷信用卡買iPhone6s plus、索尼PS4、IWC手錶、奢侈包包等等所欠下的錢,最後到頭來你還是沒有大錢沒有自己的成就,看著知乎里高知精英們「陰謀」地秀優越,然後你感嘆「我不成功,沒有錢,沒成就,原來是因為沒有好的出身背景,沒有好爹媽啊…」,漸漸地你放棄了抵抗放棄了拼搏,開始各種謾罵和抱怨。

明明你有自己重要的事情要做,有自己的愛好去做,卻偏偏看著別人做微商做蛋糕做小吃來賣,你也要去跟風去搞,看著朋友圈哥們閨蜜show港澳游日韓游歐美游且感悟各種,你也要負債去游一把,並念叨著「再不瘋狂,我就老了」,看著別人怎樣你就怎樣,你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最後你是別人的影子,跟風的傀儡;

明明你可以抓住一個問題一個目標一個理想勇往直前,卻偏偏被各種憂慮各種流言各種慾望各種瑣事纏身,終日思緒萬千,猶豫不前,遺忘或根本不知「主要矛盾解決,次要矛盾迎刃而解」的哲學道理,最後偏離軌道,忘卻曾經,一事無成。

我們都握著同樣的門票,來到人世間這座大公園,有的人搶先拿到遊覽車,有的人晚來只能步行,但風景都是一樣的,設施都是一樣的,你手裡的票物超所值了嗎?

三年前的回答,若給某些人造成困擾,在此抱歉,說聲「對不起」。
三年後修改答案,並感概遊園時間真的有限且好短,時間過得真的好快,還不能退票重新來過。

最後的最後,一句歌詞「人生是一場錯過 願你別蹉跎」(gala《驪歌》),滿腔熱血,與君共勉。16.6.18


冥想~~~
我忘了這個是我寫的還是轉載的,印象筆記的。可以讓你活得更加真實,而輕鬆。

1. 每天花上2分鐘。如果你想堅持這個習慣,那麼開頭要簡單點。如果你感覺不錯的話也可以堅持5分鐘,但是你要做的是每天保持2分鐘冥想。

2. 選擇一個時間和觸發點。不需要每天在確切的時間,大概的時間段即可,比如早晨醒來後、午飯時間等。觸發點應該是你現在已經在規律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早晨的第一杯咖啡,刷牙,午餐或者下班回家。

3.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有時候清晨是最好的,在你屋子裡的其他人還沒醒來,避免了大量的噪音。其他人可能會找一些安靜的場所比如公園、沙灘或者其他一些鎮靜的環境。只要你能坐下來幾分鐘不受打擾,就算有人從你的長椅邊走過也沒關係,那其實在哪裡真的沒有什麼關係。

4. 坐著舒適。不要過於糾結於你的坐姿、你穿著什麼、你坐在哪上面等等。像我就喜歡坐在地板的枕頭上,將背倚靠在牆上。因為我非常身體非常僵硬,不能盤腿,如果其他人可以舒服地盤起腿那就可以這麼坐。還有一些人如果覺得坐在地板上不舒服,可以坐在椅子或沙發上。禪院的修行者經常用zafu,這是一種充滿了木棉或蕎麥的圓形墊子。如果你沒有也不用出去買一個。任何墊子或者枕頭都行,有些人甚至直接在地板上也很舒服。

5. 用2分鐘來開始。這真的非常重要。大多數人認為他們能夠冥想15-30分鐘,他們確實是可以的。但是這不是測試你冥想的功力如何,我們只是想將冥想形成一個能夠長期堅持的習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2分鐘。這樣你會發現開始起來變得更簡單了。像這樣比較容易的開頭形成習慣的方法更容易獲得成功。如果你堅持了7天之後,你可以將時間延長至5-7分鐘,然後堅持14天之後你可以冥想10分鐘,21天之後你可以延長到15分鐘,堅持一個月之後,你可以冥想20分鐘。

6. 意念集中在呼吸上。當你深吸一口氣時,循著你的氣息通過你的鼻孔,穿過喉嚨,經過肺和腹部。坐直,雙眼睜開用軟焦點看著地板。如果你想閉上眼睛也可以。當你呼氣時,循著你呼的氣回到空氣中。如果你覺得有幫助的話你可以數著1吸,2呼,3吸,4呼……如此循環到10再重新開始。如果你數丟了也重新開始。如果你發現你的思維偏離了,那就集中注意力冥思,然後慢慢地回到呼吸上來。這個過程重複幾分鐘。起初你可能不太擅長,但是經過練習之後會越來越熟。
這就是冥想,非常簡單的練習,但是在每天相同的觸發之後你都要堅持做兩分鐘。堅持一個月,你就會養成這樣的冥想的習慣。


上課、開會等。


只說高效睡眠。

攝入

  • 避免興奮類或抑制類飲食。興奮類比如含咖啡因等生物鹼的食品:咖啡、巧克力、茶、紅牛等。抑制類的如酒精、海洛因。

環境

  • 純黑暗。光亮通過眼部傳到大腦,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並且改變生理節律。弱光會使人睡眠變淺,強光則會讓人醒來。所以窗帘要夠遮光,不遮光的就只能用眼罩來彌補。
  • 聲音。聲音也會使人睡眠程度變淺,尤其是周圍的噪音。推薦用降噪耳塞。
  • 溫度。太冷太熱輕則反映到夢境中,重則引起身體不適。
  • 舒適的床和枕頭。太硬太軟的床使背部不適。
  • 白天不睡覺時盡量要待在一個光線充足的地方。太陽光或燈光都可以,有助於人體的生理節律設置白天為清醒狀態。如果總是待在拉窗帘的小黑屋,就會容易有白天困,晚上睡不著的情況出現

習慣

  • 睡姿。推薦側卧,平躺有可能會使人打鼾、引起睡眠麻痹(所謂的鬼壓床)。床不夠軟的話背部容易累。
  • 形成固定生物鐘。每天固定點睡覺、固定點起床,生理節律就不用天天校準,避免了各細胞內部的時鐘和大腦核心的時鐘的時差。而且到點兒就困,入睡快,效率高;
  • 睡眠時間。8小時是青年人推薦睡眠時間,至少也要保證7小時。只有6小時的話白天會明顯感覺到困。每人的最低睡眠時間有差異,但不會差距過大。年齡越大需要時間越少,進入老年後一般就只需要6-7小時睡眠。
  • 床上杜絕其他活動。上床就意味著睡覺,玩手機看書可以去別的屋子或椅子沙發上。把躺到床上的感覺變為入睡前的一個trigger。
  • 對於不容易入睡的人來說,避免白天小睡。
  • 晚飯後避免大量進食。吃完東西就睡覺對於腸胃來說屬於加班,而減少全速運轉的器官,增加待機的器官是容易入睡的一個因素。
  • 入睡前少喝水,避免中途起夜打斷睡眠。

擴展閱讀:
Twelve Simple Tips to Improve Your Sleep
https://www.azumio.com/blog/health/sleep-tips-five-ways-to-get-more-efficient-sleep
Good Sleep Habits


就個人經驗而言有以下幾點:
1、睡眠時間保持規律,周六周末不要熬夜
2、睡前兩小時不要猛吃猛喝
3、運動或健身最好在下午和傍晚
4、睡眠時避免室內光線過亮,如果無法避免帶個眼罩
5、睡前保持周圍環境安靜
6、睡眠溫度也很重要,舒適的睡眠溫度可以幫助睡眠質量
7、如果能在睡前泡個熱水腳可能有很明顯的效果


本人不是屬於鐵人體質, 身體小毛病不太少。 其實這未必是壞事, 我的老爸年輕時就藥罐子一個, 不過他因此很惜命, 現在到了中年身體反而比同齡人好。


我學習工作什麼的比較努力, 但是我也很惜命。 營養鍛煉什麼的我會比較注意。

學生時代, 考試周總是很緊張疲勞, 全科都考完一般就會感冒一場。

開始工作了六個月, 覺得好像一直都是考試周的狀態, 很緊張疲勞, 每天身體被掏空, 卻也一直沒感冒。 後來我精神上有些支持不住, 就向老闆提了延長deadline, 減輕了一點工作量。

這時我開始不舒服了。 這次發病, 癥狀來的慢, 不明顯, 但是恢復的也很慢。 以往感冒三天就好, 這次拖了一個月, 光發燒就兩個多禮拜反反覆復。 去醫院檢查也沒什麼大礙, 就是扁桃體炎。 抗生素治好了, 停了抗生素。 不過多久, 嗓子還是有點干, 還有口腔潰瘍。

我現在就一直監控體溫, 如果再發燒就去醫院檢查。

其實感冒發燒什麼的是免疫系統在工作。 如果精神很緊繃, 很勞累, 其實反而不容易感冒或發燒的。 但是這樣反而不好, 因為免疫系統不工作了, 身體的小毛病就會攢著。直到你什麼時候真的撐不住了, 身體就開始給你翻舊帳了。

過度勞累就好比欠下的債, 是一定要還的。 如果欠的不多, 就感冒一下下, 如果欠的稍微多一些, 重感冒加發燒。 如果欠的再多, 自行腦補。

做不同的事物對人的傷害程度是不一樣的。 比如人走路連續幾個小時, 其實都不是很傷氣力。看文件幾個小時也沒什麼。 寫一些文件也不算很傷。 但是講話就會很傷氣力, 尤其是和小孩子講話, 更加傷。 如果寫code, 更傷氣力的。

說話的時候要習慣控制音量, 不要因為對方不明白自己, 就提高音量或者著急。 這樣自己累, 對方也不會明白的更快。 慢慢來。

寫code的時候, 多寫注釋, 多跑程序, 多測試程序。 哪怕我多寫一行就再重跑一遍, 這樣如果報錯我知道錯哪裡出的, 不用太費腦子追蹤。

我如果之前不像老闆提出減少工作量, 我可能會繼續綳著, 暫時不會生病, 但是再撐一段時間我可能真要出大問題。

工作不像上學, 不能每周都是考試周。 壓力不是別人給的, 是自己給的。 自己要調整。我反思了工作前六個月做得不對的幾點。

每隔一段時間就精神上給自己鬆綁, 就算沒假期,就算還有外界壓力,也要想辦法鬆鬆綁。 最好在春季和秋季鬆綁, 爭取每年感冒個兩次, 就像學生時代一樣, 這樣小毛病就釋放的比較頻繁, 不會積攢。 每幾年發一次燒, 也是好事。

工作時間, 與其喝咖啡, 不如喝豆漿(椰漿, 牛奶), 裡面沖超級食品的粉末(螺旋藻, 綠藻,薑黃, 可可粉什麼的)。 如果累了困了, ,用咖啡硬頂是治標不治本。 要找原因, 是不是休息不好,是不是營養不好,是不是過勞了。 吃的那點螺旋藻什麼的不僅營養豐富, 而且是調節自己的心態, 時刻提醒自己, 我來這不是拿命換錢, 而是可持續發展。 把自己的健康照顧好, 才能更好的工作啊!

經常走動(喝水上廁所)。 久坐傷身。 上廁所喝水可以不走最短路線。

如果發燒了一定去醫院檢查, 因為很多大病癥狀, 早期就只有發燒。 而且一定別帶燒工作。小病發燒的最好辦法就是允許身體燒一燒, 這是免疫系統在工作。 用退燒藥頂著硬撐, 是治標不治本。

吃飯時間不得討論工作相關, 尤其是技術性話題。 如果真的有人問我工作上的事, 我就講吃飯時間不方便。 最好是離開辦公桌吃飯, 手機關提醒。 要細嚼慢咽, 仔細品味每一口飯, 不著急, 不狼吞虎咽。 不然真的很傷胃。 愛鬧胃疼的小朋友們, 好好反思下你們是不是不好好吃飯? 吃完飯的話稍微溜達溜達, 不然也是很傷消化系統。雖然說這樣看起來是耽誤時間, 但是別忘了, 胃疼工作效率會降低! 我真的和同齡人比, 屬於基本沒鬧過胃疼的, 我覺得原因就在於我特別看重吃飯, 再忙吃飯都特別的專註。我吃飯很素, 就連清炒西蘭花我都慢慢咀嚼享受它的清香。

洗衣服, 做衛生什麼的最好在工作日的晚上都搞定, 如果堆到周末, 就會感覺周末不完全是自己的。

周末的話,必須不想幹什麼就不用幹什麼。 不能有任何任務式的東西要做。 應酬類的, 想去就去, 不想去的早早推掉。

周末好好給自己做飯也是很好的一種休息。 做飯的時候要洗菜切菜, 必須要全神貫注, 沒力氣想任何不開心的事。 而且吃自己的飯, 不管自己做飯技術好不好, 都是很幸福的事! 雖說就是簡單的做飯, 其實也能消耗一些卡路里, 算是小小的運動了。

周末還會幹的事就是給自己買些東西, 出去逛逛。 我是泡不動健身房的, 逛逛是我最喜歡的運動了。 逛whole food買買吃的, 或者商店買買新包包, 新項鏈。 未必見得買貴的, 但是總有新東西哄自己開心。

我覺得走路是滿適合我的運動。 如果跑步我可能能跑10分鐘, 但是我可以很輕易溜達三四個小時, 還不覺得累。 所以我的鍛煉方式就是多溜達, 找一切理由溜達。 頻繁去超市買東西, 一次就買一點點。 為的不是買東西而是理由溜達。

周末早上吃早茶,喝咖啡也是很好的。 其實咖啡是蠻健康的一種東西, 我不排斥喝咖啡。 但是咖啡在工作日就不適合,就是一種透支能量的行為。 周末喝了咖啡, 也不會因此過勞, 也是一天休休閑閑的, 所以喝了咖啡也不會傷害自己。

繼續更新。。。


通過靜坐冥想快速恢復精神,高效的休息。


當你感到疲勞,但又無法睡覺時,就可以馬上使用,一般10-20分鐘就能恢復一定的體力、精力。

比如以下場景:
1,午飯後,辦公室的環境無法午睡。
2,晚上下班後,要趕去聚會吃飯的路上或上菜前。
3,外出辦完事後出現疲勞感時。
4,前天晚上熬夜晚睡,在白天上課前,或課間休息時間。


靜坐冥想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卻沒怎麼試過,我給出的方法是屬於簡化的易學版本,要想高級更專業的請自行搜索。

冥想恢復精力只需要3步:

step 1——時間
拿出手機,根據你的個人情況和喜好定時鬧鐘,5、10、20分鐘都隨意。
一般新手的忍耐時間較短,可以先5分鐘體驗一下。
我一般是10分鐘,時間結束了,如果發現還意猶未盡,就會稍事調整一下姿勢,再來一發,哦不,是再來10分鐘。

step 2——姿勢
由於你是在人較多場合,不太適合盤腿式冥想,避免你會被誤以為在練XX功,而被保安抬走。而且由於你沒練過可能會容易腿麻難受。

建議就坐在椅子上,可根據你的喜好,坐一半也可,靠椅背也可以。
雙腿平行也可,雙腳踝交叉放也可(我比較喜歡這種姿勢)。
雙手放兩腿上也可,雙手相扣放在要害部位上也可以(我比較喜歡這種手勢)。

step 3——呼吸
姿勢擺好後,就閉目,開始關注自己的呼吸,去感覺氣息在你身體的流動後又呼出的每個細節。
慢~~呼~~慢~~吸~~~~~~~。
慢~~呼~~慢~~吸~~~~~~~。
慢~~呼~~慢~~吸~~~~~~~。
鼻子慢吸,嘴吧慢呼。。。。。。。

由於一般人的大腦是不會停止思考的,你不用管大腦現在出現的任何思維,只要繼續關注自己的呼吸,並靜靜的等待鬧鐘的響起。
你甚至可以在關注呼吸的同時,想像你自己靈魂出竅了,飄著你身體的後上方,看著自己的肉身,並靜靜的等待鬧鐘的響起。

通過以上簡單易學的方式,靜坐冥想完,會有明顯感覺自身的狀態的變化,會明顯精神好很多,但又不同於小睡一會的感覺。

打個比方,類似於手機本來只剩10%的紅色電量,用充電寶快速充,恢復到了讓人安心的綠色電量60%的感覺。

本方法可能對從來沒試過的朋友會感到不適應,建議多試幾次看看,也許你就會上癮。
如果你是個心浮氣躁的朋友,覺得實在做不來,那說明你更需要靜坐冥想來幫助你靜下心來。
還有一種情況,新手容易在冥想的時候睡著,也不要緊,睡著了也算是得到了休息,就當自然放鬆就好,多試幾次可以慢慢找到冥想那種似睡非睡的感覺。

瞬間肉體充電神器!~~我,屢試不爽;你,值得擁有!


現如今,什麼才叫休息?

BBC 和英國杜倫大學曾經聯手做過一次關於「休息」的調查,他們共收到了來自 134 個國家的 18000 份反饋。 結果表明,人們對「休息」的定義通常是「大腦休息」而不是「身體休息」,他們對每天休息時間的期望值在 3 小時左右,其中,有 68% 的人認為自己的休息時間是不足的。

一個好笑的結論是,男性更喜歡抱怨自己「太忙了沒空休息」以營造一種總裁日理萬機 style,但實際上男性平均每天的休息時間比女性還要多 10 分鐘。

這份調查還列出了一份「最放鬆活動排名表」(結果由多選產生),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看書(57%)、擁抱大自然(53%)、一個人呆著(52%)。

通過選項我們可以看出,人們覺得放鬆的休息方式通常都是一個人的、比較安靜的,只有 20% 的人覺得約親朋好友一起 high 是一種很棒的休息方式。

這和好奇心研究所此前關於「休息」的調查結果趨同。好奇心研究所曾經做過一次關於「你覺得什麼叫做「真正的休息?」的調查, 共收穫了 5902 次表態,其中,排名前三的選項分別是:

  • 睡到自然醒(1463 票);
  • 周末一個朋友也不要見,一個人看電影逛街才覺得放鬆(660 票);
  • 一杯熱飲一本書,沒有煩人的消息電話(626 票)。

通過分析廣大所員們的心聲,我們總結了 4 個當代年輕人休息關鍵詞。

一個人

從選項內容被提及次數和得票數來看,「一個人」是當代青年最看重的「休息要素」,共有 73 個 UGC 選項提到了自己休息時偏愛「一個人」。

也對,相比於選擇和(一聊就是一下午還旁敲側擊問你為啥不找對象的)家人聊天、和(糾結八百遍對象到底愛不愛自己的)朋友聚會、和(總是因為馬桶蓋歸位方式起爭執的)對象約會,「一個人呆著」才是假期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你可以看電影看書聽音樂假模假樣「陶冶情操」,還可以想去哪兒去哪兒想幹嘛幹嘛毫不顧忌地放飛自我,比如:

一個人無聊到發獃。@ a七九桃桃

一個人安靜地發獃,沒有人問怎麼了。@ 彭高琳涵

一個人去寺廟裡面發獃。@ 小白鴿

一個人安心地玩遊戲。@ 絲灬愁

一個人去足療。@ 小米

一個人演戲。@AcousticJourney

一個人暴飲暴食。@ 哆啦 A 夢

一個人一路走,走到哪算哪 。@HL_1117

一個人跑步跑到自己笑出聲。@ 狂熱瘋子

關機

手機讓人心累的點在於,你總覺得有人在找你,總覺得手機那頭老闆正在給你寫郵件說「這個方案還得再改一改」······什麼的。

一項基於美國大學生的調查發現,近 90% 的人會產生震動幻覺綜合症(Phantom vibration syndrome),他們心裡一直篤定地認為有人會來找自己,懷著期待又怕錯過的心態等待一聲震動,催生了超多焦慮。

在我所的調查中,許多人將「手機」視為「休息」的一大勁敵,他們強烈希望自己在休息時能夠關掉手機不 social 不接電話不回郵件不看微信,忍不住發出了這樣的吶喊:

  • 沒有手機,才會有真正的休息!@ 嚴融冰
  • 關掉手機,不惦記不擔憂不期待!@ 小呼妞
  • 不如,把電器都關了!@ 阿毛

這群人喜歡把「關機」視為一種儀式感十足的「數碼排毒」,彷彿只有關掉手機才能關掉自己大腦中的焦慮,關機之後隨便做點什麼都覺得渾身放鬆:

  • 關掉手機拔掉電話線在家鎖上門,吃吃吃/發獃/看書/澆花/唱歌/打掃自己嗨。@ 王小樂
  • 把手機放家什麼都不去想,出門走一走兜里只裝著 10 元買水錢足矣!@ 遲來

自然醒

大多數人理想中的自然醒狀態是晚上一困就馬上睡,早上自然醒發現也才八九點,一覺醒來沒有任何預定要做的事催著你去干。

我們發現,只要用了「自然醒」這個萬能開頭句式,一個完美休息日就成功了一半,後面不管接什麼都顯得無比美妙,比如:

睡到自然醒,出門買菜做飯,吃個 brunch 然後迷迷糊糊看一部電影看到一半睡覺,下午可以去玉淵潭或萊太或宜家或三里屯並且都只需步行 10mins 左右,晚上吃個簡餐,回家看電視吃零食,不需要健身也不會胖並且不需要刷牙洗臉也美美的;@nee

睡到自然醒,洗澡,打扮,叫上好友,出門吃精品菜,然後逛街,晚上回家之後打幾局 LOL,累了躺到床上玩一會陰陽師,睡覺;@ 大藝術家

睡到自然醒,餓了就吃,傍晚的時候去趟超市買些食材和零食,為自己做一頓飯,之後可以關掉所有的燈,窩在沙發上刷劇。@ 婧婧歐尼 L

廢宅

一個事實是:比起聚會轟趴,年輕人更喜歡擁抱「廢宅式」休息。

微博用戶 @ 小野妹子學吐槽曾經這樣描述過自己對休息的理解:真正的「休息」,必須是買好一大袋子零食,關緊房門,天王老子呼叫也不見,放著音樂追著劇吃著辣條摳著腳捧著手機刷微博,整整兩天不洗頭才行。

熱愛花式癱的所員們也在表態區開啟了一場「廢宅式休息大賞」:

  • 他們的口號是——自然醒,廢一天。@ ? Furlong
  • 裝備是——睡衣。因為不用擔心會有事情發生所以可以在白天放心地換上睡衣。@ Dictator
  • 神態是——安靜,癱軟,不用腦子。@ 雕鑿
  • 姿勢是——癱在床上,與被子和床融為一體。@ bai 白 bei 菜的白
  • or ——躺/窩/癱在沙發上。@ 徐 CHEN 耕
  • 日常活動是——在家睡到餓極了,緩緩從被窩伸出手,打開手機,點份外賣,吃完繼續睡,如此循環。@ 小賤喵喵
  • or ——在床上癱一天,吃喝玩都在床上,時間長了下床上個廁所。@ 晨兒 Serena
  • 領悟到的人生哲學是——真正的休息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 小黃豆

平躺,閉目,打哈欠十五分鐘。


讓你的父母相信路由器有輻射不能常開


換個姿勢,再來一次!

看電影累了怎麼辦?

睡覺?

看小說累了怎麼辦?

睡覺?

寫作業累了怎麼辦?

睡覺?

讀書累了怎麼辦?

睡覺?

工作累了怎麼辦?

睡覺?

睡覺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嗎?

我們一定要思考,睡覺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嗎?

當然不是!

讀書累了怎麼辦?

看會電影。

看電影累了怎麼辦?

出去逛逛街、散散步,

散步累了怎麼辦?

回來休息一下,處理一下手頭工作。

工作累了怎麼辦?

跑跑步、聽聽音樂,放鬆一下。

睡覺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睡覺絕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當我們說「我累了」,其實更準確地是說,「我厭倦了」,

我乏味了,我無聊了。

我大腦的某一塊區域需要休息了,

而不是全部區域都需要休息了,

因為有些區域一直都在休息,力氣足著呢,

這時候正在躍躍欲試,蓄勢待發呢,

這時候跑去睡覺,豈不是對腦力資源的大大浪費。

何況不困的時候睡覺,還會越睡越昏沉。

所以,累了,怎麼辦?

換個姿勢,再來一次!

換個娛樂項目、換個工作類別,換個大腦要處理的信息類型,

你看電影累了,可能創作欲正在活躍,可以去寫作業。

你寫作業累了,可能身體還想大展身手,可以去跑步、健身,

你跑步累了,可能大腦重新又處於活躍狀態,可以洗個澡,完成手頭工作。

你工作累了,可能需要一些趣味性的東西,可以看一些一直想看的書,

最後,到了晚上,一切都結束了,到了該休息的時刻,

你就可以洗個澡,躺在床上,美美地睡一覺。

明白嗎?

不要累了就睡覺,累了就睡覺,

不是的!

在不困的時候睡覺,只能越睡越昏沉!

不要浪費你的腦力,不要浪費你的大好時光!

換個姿勢!再來一次!

明白嗎?

換個姿勢!再來一次!

————————————————————————

知乎專欄: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有些技巧,只被少數人掌握,從未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新浪微博:秘傳心理學 Sina Visitor System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秘傳哲學」

秘傳哲學、心理學,為你解讀世界的元規則


別相信這種一時的科學。改天就改口了。子午覺睡好就很不錯了。


除了高質量的睡眠,短時間的靜坐也是高效休息的方式:懶人最佳健身方式,不運動也健康! 還有一種高效休息方式,就是呼吸:超級恢復技術


說到休息,每個人都會存在差異。

我的休息時間和最高贊的差不多,6小時左右+30分鐘以內的小睡。

首先,告訴大家一些關於睡眠的小知識

下圖,起始是入睡的腦電波和時間圖

1.可以發現休息的最高性價比是 4個小時 左右

來源網路

2.人的體溫也是周期性變化的。白天體溫稍高,夜晚體溫稍低

晚上睡肯定比白天睡好這話就不說了...

3.人的精力也是具有周期性的

如果困了,就應該小小地休息一下

如果強撐著,後面地工作效率會變得極端低下

方法其他回答都說了很多,我說幾個休息(小睡)的注意事項

1.像上面說的,其實睡眠可以少量多次。

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建議是3-5小時一次。

2.放鬆:

呼吸放鬆法

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先吸氣吸到頭,屏住幾秒,再呼氣到頭,停住幾秒,反覆幾次。

現代人都缺放鬆,這個方法親測有效!

3.上鬧鐘,可以睡前準備一杯水

萬一深度睡眠被打斷,會更累;一杯水,很好的喚醒腸胃,喚醒身體

4.準備些巧克力和香蕉,吃完心情會愉悅,做事也能集中些

5.拉伸運動,起身最佳運動

6.平躺休息

既然要高效休息,那就拒絕不好的休息姿勢

不要葛優躺,趴在桌面上之類的

7. 避開誘惑

把手機、電腦放在手夠不到的地方。因為你的意志力沒有想像的那麼強大。

可以選擇休息前 閱讀 有興趣但不容易上癮的書,千萬不要讀小說!!!

也可以準備一會醒來要做的事情或者物品

8.床上用品

床上用品上,應選擇力所能及內最好的

畢竟人生有近1/3的時間在床上度過

這裡安利一個枕頭

泰國皇家乳膠枕

枕芯

也是讓我
入睡穩定,起床果斷的神器
舒適度性價比賊高

在父親節的時候

給父母都買了一副
他們都覺得特別舒服

節目不知道送什麼的時候,又一選擇。

最後,不要把去喝杯咖啡,看個笑話,聽個音樂這類的當作休息。

因為都是消耗精力的事情,只是消耗的小罷了

如果困了,就應該小小地休息一下

如果強撐著,後面地工作效率會變得極端低下

其他想到再繼續更...

歡迎關注,持續輸出...

看著這篇還有個無需毅力養成早睡早起的回答會全面些

城古:如何早睡早起?


我睡覺前會把比較薄的純棉T恤對摺,然後蓋在頭上,眼睛一起蓋住,只留下鼻子以下呼吸。
不需要包著頭,蓋上就好了。
晚上翻身的時候T恤會跑掉,伸手拉拉再蓋好。

如果是天氣冷的時候,確保睡覺的時候腳是熱乎的。

蒸汽眼罩效果也不錯,但是我不太習慣一直戴著,等涼掉了會取下來。不過在用蒸汽眼罩的時候入睡很快。


現代人們的生活壓力很大,整個生活的節奏也很快。有些人並不清楚自己內心的需求,並且他們可能也是從事著自己並不感興趣的事業,所以有時人們所感覺到的疲憊極大可能性會是一種心理上對當前生活沒有明確屬性和自己今後人生道路沒有明確目標下的一種迷茫無奈以及這些負面情感所滋生出來的其他不好的情感體驗。
所以我個人對休息的理解更多的是側重於排除自己心理上積累的的負面情感。
所以要能很好的休息,使自己感覺到放鬆能夠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很期待」等類似的效果的話,最好是培養一種興趣愛好,最好還能結識一些有相同愛好的人,跳出日常生活當中工作加班的固定線路,獲得一種看待生活和思考人生的另外一種角度。比如周六周日約上球友打打球,長假期間約上好友爬爬山,去騎行之類的。
我高考那會兒,大概一月中下旬時候就要省考,二月份就有各美術院校的招生考試。當時備考可是相當緊張,但是我還是要抽出實現去練畫。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每周抽出一個晚上和一個下午去畫畫,在許多同學眼裡看來是極其」奢侈「和不講道理的,但是我倒是覺得畫畫作為我從小就堅持下來的興趣愛好,在高考那段時間裡反而起到一種」充電「和減輕壓力的作用。
休息的結果不只是自己恢復體力而已,如果僅僅只是恢復精力體力而休息,想必堅持不了多久又會累得不行。所以重要的是在正常的作息和飲食條件下,找到自己內心的精神支柱往往是讓自己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推薦閱讀:

女生減肥,為什麼要進行力量訓練?
久坐之後應該怎樣放鬆身體?快速轉腰會出現骨響,這樣做是否會傷害到身體?
漱口水可否代替早晨刷牙的過程?
肩周炎怎麼鍛煉?肩周炎怎麼治癒,至少能夠緩解很多?
騎車一小時續命一小時,靠譜嗎?

TAG:健康 | 生活 | 睡眠 | 人體 | 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