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運動員選拔機制是怎樣的?

比如美國跳水、游泳、體操、乒羽的項目,選拔出來後會不會專門高強度訓練?最後又怎麼決定誰上奧運會?


美國如何選拔奧運參賽運動員?

要了解美國奧運代表隊的組成,先要對美國運動員的培養、管理、參賽體系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美國的這個體系與許多國家大不一樣。大體上來說,美國的運動員基本上是「自生自長」的,沒有國家培養一說;代表每個不同體育項目參加比賽的所謂國家隊,大部分是臨時組成的,比賽完後就解散,到需要時再組建。

前面說過,美國運動員基本上是「自生自長」的,所謂「自生自長」,指的是在整個運動生涯中,無論是決定參與某一體育項目、成為該項目的運動員,還是聘請私人教練、平時訓練乃至參加比賽,所有的決定都是個人、家庭與教練做出的,所有的經費也是靠個人、家庭自己想辦法解決的,包括尋找贊助、爭取獎學金等(當然,一旦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比賽,在賽前的短期訓練以及參賽期間的費用,則由組織機構負責),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不會出資,更不會向運動員發「工資」。所以,除了天分、努力、機遇外,能否解決訓練、比賽經費以及日常生活所需,簡單地說,是否有足夠的錢來「玩體育」,就是一名運動員面臨的最大挑戰。

當一名運動員顯露出自己在某一項目上的興趣、才華時,他或她就會參加當地的體育俱樂部、訓練中心或學校運動隊,然後通過一系列各級比賽獲得同行的認可,由地區佼佼者成為全國翹楚。在絕大多數個人項目中,比如田徑、游泳、體操等,參加比賽是入選國家隊的不二之道;而團隊項目、比如足球、排球、籃球等,則多由國家級教練選擇、推薦隊員,奧運美國代表隊的組成也不例外

以女子體操隊的選拔為例:今年的倫敦奧運會規定各國參賽正式選手最多只有5人(另有3名替補選手),比上一屆北京奧運的6人少了一人,所以競爭更加激烈。按照美國體操協會(USA Gymnastics)的規定,奧運選手的選拔有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6月7日至10日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舉行的全國錦標賽,在這個錦標賽上獲得全能前8名的選手,以及由美國體操協會推薦的優秀個人單項選手,將有資格參加第二階段的選拔賽。

第二階段是從6月28日至7月1日在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市舉行的奧運選拔賽,在這個選拔賽中,最終產生代表美國參加倫敦奧運會的選手名單。具體規定是:選拔賽的個人全能冠軍自動成為美國代表隊成員;其餘4名選手和3名替補選手由遴選委員會在所有參賽運動員中挑選,在比賽的最後一天,也就是7月1日公布,然後由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最後批准。女子體操隊的組成如此,其他各個項目體育代表隊的組成過程也大同小異,可以類推。

來自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中文博客「霧谷飛鴻」http://blogs.america.gov/mgck/2012/07/23/olympic/


這個要分項目。集體項目比如籃球,都是早早就進入校隊,然後逐漸長大逐漸淘汰,有天賦成績好的可以申請大學獎學金,然後進入大學校隊。對於某些運動,比如籃球來說,大學校隊的水平就非常高了,拉一支強校隊到奧運會上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當然,美國籃球隊主要還是從NBA球員選。

個人項目一般都是自己練,至少在上大學之前是這樣的。比如游泳,通常都是從興趣開始,然後如果教練覺得有天賦會建議你進行更專業的訓練。如果家長孩子都樂意,就可以進行更加專業的訓練,同時開始在全國各地參加比賽。這個過程,對家長和孩子都是極其挑戰的。關鍵是孩子還要正常上課,因為大多數孩子不會靠體育吃飯,還是要回歸普通人。比如我有個同事,他的孩子每天早晨4:30起床,去訓練,練到6:30回家,吃飯上學。下學還要去練很久。基本上每天除了訓練,上學,寫作業沒有任何其他時間,所以也需要極強的自控能力。如果有比賽的話,他就需要請假或者遠程工作,帶著孩子全國跑。一切都是自掏腰包。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時間上都是非常大的付出。剛開始是不會有任何贊助的。等在地區性比賽湛露頭角之後,可能會有公司願與資助機票旅費什麼的。在全國有了一定的名氣,可能會有大公司贊助,但是充其量也就是打平,想賺大錢是不可能的。等到孩子成年上大學之後,一方面可以靠獎學金了,另一方面比賽可以自己參加了,家長經濟和時間的壓力才會減小。有的家長見孩子的興趣和天賦都不錯,辭職專心支持孩子練體育也不少見。

參加奧運的最終選拔賽是在在內布拉斯加的奧馬哈(就是巴菲特老家)。經過一層層各種比賽選上來的運動員,在奧馬哈決定誰去奧運。這個選拔賽基本就是成績說話。可能也有例外,比如得到世錦賽冠軍的自動入選,就不清楚了。

另外,不同的個人項目也有不同的傳統。比如自行車,有些世界大賽名次會自動入選。還有些名額是由奧運會帶隊教練選擇。相對於游泳以成績說話,這個選擇過程就比較主觀,所以落選選手不高興,甚至上法庭的事都有出現。

個人項目的教練,如果有一定的知名度,能收到足夠數量的學生。都會開個學校或者club,把它當作生意來做。比如上次北京奧運大出風頭的Shawn Johnson的教練喬良,一炮走紅。頓時排長隊報名,甚至有家長從外州搬家過來。對於體操這樣深受美國人民喜愛的項目,如果教練在世界大賽出了名,就會有機會收很多的學生。

總的來說,大多數體育項目比如跑步,游泳,自行車,體操,各種球類,在美國有極其龐大的群眾基礎。但是如果想達到世界水平,那付出的經濟和精力也是極為可觀的。從功利的角度講,某項體育出色可以在上大學的時候增加競爭力。不過總的來說,很多項目即使練習到了世界水平甚至拿到世界冠軍也不會有多少經濟回報。考慮到競技體育的金字塔特點,想通過體育來獲得什麼好處,付出和回報遠遠不成正比,所以絕大多數人的內在驅動力還是興趣所在。


美國運動員除籃球排球這種集體項目平常都是各自訓練,有專門得訓練師,營養師。奧運會前會有國內選拔賽,通過成績選拔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賽前應該會有全隊的合訓,但不會是像中國這樣集體封閉訓練。


NCAA想必你應該有所了解吧,今天2016里約奧運美國代表團有超過400名運動員就來自NCAA,換句話說,這些獎牌、金牌得主,訓練之外也就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大學生,也要擠校車,上課,做作業,寫paper,等等等等,只不過可能學校給了他們最好的學習環境和訓練環境,讓他們能夠兩方兼顧。

更多的信息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一篇專欄文章:美國的小夥伴們!快要開學了,快看看你身邊有沒有奧運冠軍 - Endofmay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美國佬太熱愛體育了,真是天然地喜歡搞運動。

簡單類比就好像中國的dota一樣,也沒什麼獎金,一大幫人為了喜歡打去打,然後出了一幫高手。

美國一樣,把中國人打dota的熱情拿去搞體育,除了北美四大球,還特別喜歡搞健美、田徑、游泳、體操等等非常基礎的項目,他們就是喜歡搞,大堆家長願意往裡投入時間金錢和小孩的前途。

跟中國人當年叫小孩學奧數練鋼琴一個路子。

社會氛圍也很好,體育好的人永遠被高看一眼,讀書找工作都有優勢。

---------------------------------
但是真正讓美國在奧運牛逼的是美國有錢。
不是單純的有錢,如同高曉松那個胖子評論美國阿拉維加斯的show說的一樣。
【維度美國能單憑綠卡,就吸引一大批天賦極高又非常努力的人跑過去】
體育也一樣。


別的不知道 乒乓球是奧運會之前會有選拔賽 前幾名入選國家隊


以體操為例。美國有很多體操俱樂部,很多小女孩三四歲就會去參加培訓,最開始可能是一周一小時,每小時12刀的那一種。有天賦有興趣的孩子會進行更嚴肅的訓練。美國體操有分級,從level1開始,層層晉陞到level10。
不同level在各自州都有比賽,俱樂部們一般會帶著小女孩們到處比賽。在比賽中表現出色的,會被選入美國各年齡段的奧運希望之星的短期集訓(也可以說是夏令營)。一般這些從小比賽出色,從小被美國體操協會重點培養的,早早上難度的體操運動員才有希望參加奧運會的。過了12歲一般就會開始全國性的青年體操賽事(Junior組),而到了16歲就可以參加全國性的成年體操賽事(Senior組)。在奧運年,美國會指定一些特定賽事(National Trials為主)作為奧運選拔賽事,然後挑選表現優異者參加美國奧運體操集訓。根據集訓期間的隊內測試以及之前的特定賽事成績綜合評定,並考慮團體賽的人員分配(今年的Kocian和Douglas基本就是因為擅長美國弱項高低杠而得以進入奧運隊),決定參賽的五人陣容,以及替補三人。這些女孩被稱為elite gymnasts,一般她們會通過商業贊助得到錢, 並被認定為職業體操運動員,是不能參加業餘的NCAA(全美大學生體育聯合會)賽事的。當然,2012倫敦奧運冠軍隊成員Kyla Ross保持了業餘身份(沒有接受任何與體育相關的捐贈),現已經從elite gymanstics退役,即將入學UCLA並代表UCLA體操隊。
稍微普通些的女孩子可能就會按部就班成為level10的體操隊員,參加高中間的體操賽事,如果表現優異,可以參加NCAA,獲得體操獎學金。NCAA的體操賽事10分封頂,不注重難度更注重完成質量,所以普通level10的女孩子會比elite gymnasts傷病少一些,當然能力也弱一些。


美國也有舉國體制嗎
鵬媒體趙鵬 2016-08-11 21:57:38 舉報
閱讀數:3054
(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鵬媒體微信公眾號:pengmedia)

作者:陳興傑,來源:菁城子

逛體育論壇看到一篇文章,談美國金牌戰略的失誤。作者認為,美國代表團的奪金項目大量集中在田徑和游泳。雖說這兩項是金牌倉庫,然而競爭激烈,突破太難,還有被削弱的危險。肯亞和牙買加就在長短跑兩端,不斷地分搶傳統上屬於美國的金牌。東亞游泳近幾年強勢崛起,也對美國泳界構成威脅。菲爾普斯退役後,美國泳壇是否後繼有人,還具有統治力嗎?真是不好說。

有鑒於此,作者提出看法:美國要保持在奧運會的霸主地位,應加強在「小項目」的投入,比如現代五項、蹦床、舉重、競走以及一些女子項目。美國應當減少在集體項目投入,因為集體項目競爭激烈,偶然性太大,金牌回報率實在太低了。

讀到這裡,你能感受到一種熟悉的思維方式。我在論壇留言,滿腦子金牌夢的舉國體制主義者才這樣想問題吧。很快就有人和我辯論:你以為美國人不喜歡金牌?舉國體制沒什麼不好,美國也有舉國體制,只是另一種形式。(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鵬媒體微信公眾號:pengmedia)

他們所說的美國「舉國體制」,是指體育教育系統。美國學校從小學到中學,都十分重視體育成績,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各年級、學校都有運動隊或聯賽,體育能力是學生非常重要的加分項,競爭激烈。各大學通過獎學金、降低分數線、優先入取等形式,吸引、選拔運動員。

進入大學,學校會有體育協會,校際之間有體育聯盟,還有激烈的大學聯賽。很多大學生運動員已是頂尖選手,他們參加大賽,接受商業贊助,和職業運動員已經沒有太大區別。黃金時期的菲爾普斯也是一年到頭苦練,和職業運動員沒什麼兩樣。

很多人因此把美國這套體育機制也稱為「舉國體制」,和中國挑選苗子、層層選拔,封閉訓練,競爭參賽這一套相提並論。中國的舉國體制看起來還更高效呢——畢竟,只用了二十幾年,中國就在金牌榜上和美國相匹敵。中國的舉國體制不只沒問題,簡直還很優越呢。

話題纏繞在里,完全是雞對鴨講,主旨混亂。奧運會是精英聚會,運動員想參加奧運會,一定是全國範圍內淘汰晉級,獲得比賽資格。奧運金牌的獲得者,都是長期訓練的職業運動員。一個國家在奧運會長盛不衷,一定有精英運動員的選拔和淘汰機制。從這意義說,任何奧運選手參賽,都是某種程度的舉全國之力,這也符合競技體育的規律。舉國體制的真正問題,不是選拔體育人才,而是「以國家榮譽為目標,舉國家力量辦體育」。

舉國體制的集大成者是蘇聯和東德,中國只是繼承者,這種體制在全世界很普遍。競技體育被政府包養起來,擔負起為國爭光的任務。運動員拿薪水,代表團從衣食住行,到訓練比賽,一切費用都由納稅人承擔。政府部門下達金牌指標,民眾期待運動員出好成績,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很多人批評奧運會,說民眾每四年都有民族主義狂歡,在我看來,不如說是樸素的「績效考核」。

除了使民眾獲得四年一次的幸福幻覺,舉國體制下,競技體育基本和大眾無關。運動員形同特權階層,領取工資和獎金——只要獲得奧運會金牌,其命運瞬間翻轉,從艱苦貧寒的運動員一下躋身富豪行列,過上人上人的生活。奧運會事關個人榮辱,家族期望,甚至和團隊利益緊緊捆綁在一起。這也是一些教練員逼迫運動員服用禁藥的原因。重壓之下,無怪很多運動員難以享受比賽。(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鵬媒體微信公眾號:pengmedia)

美國式「舉國體制」,表面上也是運動員選拔淘汰,層層晉級,最終高手出征奧運會。各個環節,卻很少有人將奧運會作為終級目標。在年輕人那裡,體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意味著形體改善、身體素質提高。體育是美國教育的重要部分,對個人而言則是展示形象,收穫崇拜,提高社交優勢的重要方式。在中國,不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有很多學霸;而在美國,這類人通常是 nerd (冒傻氣的書獃子)。若是具備天賦,成為職業運動員,那更是名利雙收的大好事。美國社會有體育崇拜的氛圍,體育商業足夠發達,體育明星通常收入豐厚,這就吸引年輕人不斷投身其中。

美國大學吸收運動員,他們不像中國體校那樣備戰省市運動會,也不為國家的奧運戰略儲備人才,建立梯隊。大學比賽本身就是目的。對學校而言,體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出色的聯賽和運動隊,這些都是學校的資產和品牌。運動員從大學脫穎而出,可以依靠商業資助,在體育事業繼續前進——這就要靠天賦和成績來說話。

四年一次的奧運會,雖然打著國家代表團名義,實際上各路運動員都是臨時徵召,自由報名。奧運會是屬於運動員的個人舞台,成功了之後,職業生涯就更加順利,如果失敗了,誰也不虧欠誰。

經常看到有人說,美國奧委會對金牌運動員也有獎金。其實,美國奧委會的經費來自於國際奧委會收入分成,以及民間捐款,政府沒有撥款。美國奧委會給予金牌獲得者獎勵,也只有幾萬多美金。在訓練費用高昂的美國社會,這筆錢只有象徵性的意義。運動員絕大多數利益要從企業和市場那裡獲得。(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鵬媒體微信公眾號:pengmedia)

退一百步說,即便美國實行「國家包養運動員奪金牌」的體制,正如很多國家也在這麼干,這並不能說明有什麼正當性。

美國人沒有真正的金牌戰略,美式「舉國體制」,本質上是市場化的體育產業。運動員各憑天分,成功就回報巨大,失敗了也談不上可憐。在金牌統計癖者看來,眾多好手湧入田徑和游泳,真是很不明智。站在運動員的角度看,這些運動值得熱愛,同時大有市場,即使在奧運會沒有斬獲,照樣也能名利雙收(田徑就有就有獎金可觀的黃金大獎賽),為什麼要練什麼冷門奪金牌的項目?對NBA球員而言,他們職業生涯的重點是聯賽戰績,是總冠軍獎盃,是一次次刷新紀錄。至於奧運金牌,實在無足輕重。


推薦一個美劇:體操公主,描述幾個女子體操運動員如何努力獲得奧運參賽權的過程,對於美國運動員的訓練成長過程和選拔過程有很詳盡的展示。看了這部片子就會明白美國為何時體育強國,體制非常完備和公開透明。


就拿體操來說,美國的選拔人才機制和俄羅斯完全不同。美國基本是以賽代練,用成績說話,從少年隊開始就有一系列的杯賽錦標賽,成績好的可以有機會進入國家隊,舉個例子來說,今年倫敦奧運會,美國隊女子個人全能預賽的成績是道格拉斯隊內第一,萊斯曼隊內第二,2011年世錦賽個人全能冠軍韋伯第三,按照一國兩隊員的賽制,韋伯無法進入決賽,韋伯因此哭的稀里嘩啦。個人再想這要是放在天朝或者說俄羅斯,估計就是韋伯上了。像俄羅斯還有天朝都是基本上是培養某個隊員成為某某項目或單項的種子,比如俄羅斯美眉科莫娃,來自體操世家,一開始就是為了將來奧運奪冠而培養的,這樣子出來的選手,技術不能不說一流,但是有一點就是比不上美國鋼炮的超強心理素質,沒有無數次失敗磨練出來的意志,看看美國鋼炮(個人雖然覺得他們讓體操趨於力量,一點美感都沒了),越是大賽越興奮,往往超長發揮,而羅剎國和天朝,這方面就明顯不足了。最重要的一點是,美國的這種培養方式使得他們的後備力量很足,一人上不了後面一堆人能補上,很少會發愁用人捉襟見肘的問題。


美國是高度商業化的國家。有天賦的會被挖掘,被商業機構贊助。個人付出金錢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他們也是一樣要全力訓練,請專業的教練和營養師匹配)
還有一條是學校路線。其實國家也有相關撥款給到大學,大學招這些體育生進來也不是讓他們讀書,其實也就是讓他們好好鍛煉:)大家看看各種高校聯盟。
這個機制確實好啊,就是很多國家根本玩不起啊。全民經濟基礎實力不夠,國民體育也達不到這個程度。


別的不清楚,但是體操還算了解。在美國,體操運動員大多是分屬各個俱樂部。平時訓練在俱樂部,然後隔一段時間會有國家隊的大集訓。要參加世界大賽,就要經過層層選拔。不過也不排除給開後門的事情(不過這是極少極少的)。體操是她們以後上大學拿獎學金的一個籌碼。就算學得不夠好,沒辦法作為特長拿獎學金。在美國中學大學都會有各種拉拉隊。學過體操,進拉拉隊比較容易。在美國,拉拉隊長可是很多女孩都想成為的人,而男孩又最想追求的。在電影里拉拉隊長都是和橄欖球隊長組CP的。


好多答案重在談美國的體育和競賽機制。
奧運會這樣的比賽,大多數項目並不是由各國自由決定參賽人員的,都有各個單項的選拔機制,有的是靠國際排名,有的是單項杯賽名次等等。
所以拿這個問題來對比中國舉國體制,有點不合邏輯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媒體拿「青奧會上當日本選手失誤時全場禮儀性鼓掌」這個事件做文章?
體操雜技舞蹈中男女穿緊身衣進行肢體接觸,難道男的不會起反應,支起小帳篷么?這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啊?
為什麼中國體操有很多動作被禁了?

TAG:美國 | 游泳 | 羽毛球 | 乒乓球 | 運動員 | 跳水 | 奧林匹克運動會? | 體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