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整個社會裡,最貧困的階層總是具有最高的生育率」?
貧困階層生育率高,而富人階層生育率卻很低,所謂的「富人發財,窮人養孩」到底是怎麼回事?另外,中國社會的出生率在貧困階層和富人階層之間又有著特殊性,這又是何原因?
在微觀數據中,收入和生育率之間的負相關性並不非常顯著。在沒有計劃生育的國家,收入越高,不一定生育率會越低。比如這篇文章(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n8h8651m55641216/)就發現了收入和生育率的正相關性,Gary Becker的著名文章(http://www.nber.org/chapters/c2387.pdf)也發現,控制了避孕知識之後,收入和生育率就從負相關變成了正相關,這說明原本的一些研究中,生育率和收入的負相關性有可能是由於收入較高的人有更好的避孕知識所導致的。
從中國當前的幾個數據來看,高收入的家庭生育率低這個判斷也不成立。80年代之前的數據可以從這篇文章中看到(http://www.nber.org/chapters/c2387.pdf);從2002年的CHIPS數據看,在控制住戶主年齡以及地區這兩個變數之後,看有小孩家庭的收入和子女數量關係,我們發現他們之間幾乎沒有相關性,在河南與湖北,我們甚至能觀察到富裕家庭生育率更高的現象。另一方面,中國有計劃生育的影響,這個影響在不同收入的人群中是不一樣的,所以即使有顯著性,說服力也不強。
事實上,從截面數據上(即一個時間點上的橫向數據)看,生育率和收入的關係是很弱的,這種負相關性更多地存在於宏觀的時序數據中。在一個國家逐漸富裕起來時,他的總體生育率會降低,且每個孩子的教育投資會增加。這是因為,在一個國家發展的初級階段,勞動力數量是決定產出的主要因素,此時人力投資的回報率不高,大家都會多生小孩。但隨著資本積累、科技進步,人力資本投資的回報率提高,孩子的質量的重要性便超過數量,大家就開始收縮生育率,選擇投資教育,這就是所謂的小孩質量與小孩數量的權衡(quality-quantity tradeoff)。由於勞動力回報提高的過程恰好就是收入提高的過程,所以我們可能會把收入和生育率之間建立關係。
關於這個話題可以看這篇文章(http://www.jstor.org/pss/117097)以及他的後續版本,關於經濟是如何從馬爾薩斯預言的人口停止增長的陷阱進化到現代增長的。
***************************************分割線/2012/2/12****************************************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正好講到了生育率和收入的問題(http://research.stlouisfed.org/wp/2008/2008-040.pdf),他檢驗了一個命題:子女是正常消費品嗎?所謂正常消費品,就是區別於劣質消費品,屬於收入越高就會購買得越多的消費品。如果子女是劣質消費品,那麼收入越高的人應該擁有更少的子女。
他的實證結果發現,當一個較為隨機的外部衝擊導致了一些男性的收入升高時,他們的子女數量也增加了,這證明了子女是一種正常消費品,收入越高,生育率也越高。
我認為,其實這已經不是社會學問題了,而是生物學問題。
當一個階層處於最貧困的階層,他們生活的第一要務就是生存下去。這個時候我認為不能把這個階層用人類社會的思維來分析,而應該按照動物本能來分析。當一個物種面臨嚴重的生存壓力時,提高後代數量才是保證種族存續的最有效手段。
大家可以看看動物界,那些最底層的,缺乏非常有效的生存手段的物種,往往就會擁有較高的生育率。
這裡聲明一下,我並不是貶低貧困階層,而僅僅是覺得越是貧困階層,在生存相關的事情上體現出的動物性(也可以說是本能性)就越強。要分析他們的行為,就要從動物性的角度來切入。
這個問題...不成立啊...
在大陸的資產超億元的人群里,從我認識的人來說,至少3個娃,最多的5個娃。Chenqin 老師在另一個問題里分享過一個有價值的資料(兩個問題我都加「生育率」話題:http://www.zhihu.com/topic/%E7%94%9F%E8%82%B2%E7%8E%87),我想最好在這裡再說一下:為什麼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少數沒有出現人口負增長的國家?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98340
講了稅率和生育率的關係。
但同時中國的情況可能和國外的分析有差異,希望有更好的回答。
人類的存在的本質是維持基因的延續,如果沒有這點,人類根本不可能現在存在。
生活狀況不好的個體,對其本身近期死亡的可能性估計更高,所以傾向於多製造延續自身基因的個體,從而使在個體本身死亡的情況下,基因還是可以延續。
對窮人來說,多生和粗養是收益/成本最高的一個(養老)策略,而中產階級則相反。
看了半天都沒答到點上……有些答案自身固然正確,但卻無法解決樓主的疑問
這不是什麼社會學或者文化價值觀的問題(或者說這些是結果不是原因)
這是一個經濟學問題,其他的社會文化價值傾向什麼的都是由這個經濟學問題引發的
從統計數據看收入和生育率的相關性確實並不顯著,然而近幾十年來工業化國家的人口出生率急劇的下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與此同時,社會上最富有的一部分人依然樂於生養許多孩子。這樣凌亂的結果恰恰說明了這是一個典型的由經濟學問題引發的社會現象——
現在撫養一個孩子比五十年前要昂貴的多。這並不是因為食品或衣物變得更加昂貴(事實上這些成本都在下降,因為我們的生產效率提高了),今天撫養孩子的主要成本是:孩子的父母,尤其是母親為了照顧小孩而放棄或減少工作時間從而放棄工作收入的成本。因為與以前相比,現在的女性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有了更好的就業機會,所以她們放棄工作機會的成本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擁有大家庭而產生的經濟效益在工業化國家消失了。年幼的小孩不會幫助家庭在外務農或者為家庭提供額外收入,人們也不再需要許多孩子以保證他們中的一些能夠活過童年並為自己在退休後提供足夠的生活保障。所以現在對於那些父母都接受過完整義務教育的家庭而言,擁有一大堆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效益越來越低。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解釋各種奇怪的現象了。
為什麼在社會中最貧困的階層的生育率總是很高?
因為收入差異的地域分化嚴重,在最貧窮的地區,婦女的教育水平低造成女性的平均生產效率低下,女性放棄工作養育孩子的成本亦十分低廉。同樣由於教育水平的低下,貧困地區的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要幫助家裡幹活為家族帶來經濟效益。
為什麼最有錢的人也會養許多孩子?
因為最有錢的人不用考慮養育孩子的成本,更不需要孩子為家庭帶來什麼經濟效益。同時優越的經濟條件可以保證自己的每一個子女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要孩子能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樂趣,自然想生就生。
那麼都有什麼辦法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首先要承認人口問題是一個經濟學問題,之後很多問題就好理解了。強制女童接受義務教育是最有效的手段,女性生產效率的提高是增加生育成本、提高人口素質最直接也最經濟的方法。聯合國《世界生育研究》報告也證實了這一結論。報告指出:「教育有助於降低生育率,但並不普遍如此,它們之間的關係不是直線型的單一關係,而是一種曲線,其中包含一個教育閾值。在這一閾值前,生育保持穩定或隨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這種曲線形式在發展中國家很普遍,閾值消失,教育直接起作用是在中等收入和識字率較高的國家」。(為什麼會有一個教育閥值?因為貧困地區的兒童從事體力勞動產生的經濟效益趨向於一個固定值,在女性的教育水平能夠轉化為的生產力低於這個固定值之前一直是「生孩子」比「去工作」更加經濟。)這一研究還指出,女性教育對人口控制的影響要比男性強三倍;中等收入國家應重視女童教育在降低人口出生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
曾看過一部 道蘭紀錄片《為什麼貧窮》(《Why Poverty》) ,第二集是「人之初性本窮」,其中的衣索比亞婦女說過的一句話,印象很深刻:
-
根據我前女友的說法,最貧困的人就是能力最差的人,能力最差的人,則即沒有能力創造和獲得財富,也沒有能力保有和維護既得到的財富,
所以,對他們來說,唯有通過血緣關係而固定下來的東西,才是他們能真正擁有的,是他們能放心的持有而不必擔心失去的。
所以,他們不買房子不買車,不想辦法提高生活水準,有能力就生孩子,並且,以最低的標準養育孩子。
以前看過一個深圳的新聞,起因是著火,順便說到這對事主,一對夫婦,在深圳十幾年了,十幾年裡面,他們租住著同樣的房子,干著同樣的行當(好像是賣早點),生活沒有任何變化,唯一的變化是,他們來深圳的時候,剛結婚,沒有孩子,現在他們有了五個孩子,跟他們住在一起。就一條 女性受教育程度決定生育率
為什麼魚一次要繁衍那麼多?因為它們不容易活下來啊。
十個屌絲的繁殖潛力還抵不過一個高富帥,要是屌絲父母不多多地生,就沒有後代了。以上答案都比較科學,我來說個感性的一家之言:因為對於生活的期待不同
物質生活比較貧乏的有了孩子想怎麼養?——能養活就行,長大後還能幫襯家裡。
又有了第二個呢?——養的成本比第一個還低(衣服課本都可以用原來的),為什麼不生?
第三個呢?於是一個一個……成本遞減,效益遞增(最小出生最大可以幫忙帶弟弟妹妹了)
物質生活比較好的呢?——因為想給孩子的生活,甚至很多人都是」達不到怎麼怎麼樣就不生了「。因為生就必須給孩子最好的,而這最好的往往是很多小家庭的全部
又有了第二個呢?——生第一個太難養了!養不起啊!還來第二個?難道要讓他們降低生活水平?不能苦了孩子啊……
就中國來講,我覺得
高產階級:高
中產階級:低
低產階級:高
自然界中,繁衍本來就分為不同的邏輯。
生存於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後代通常都不多,比如虎,鷹。
生存於食物鏈底部的生物,通常採用大量繁殖的方式保持種群的延續。
雖然話不中聽,但是富人和窮人是可以看成位於社會食物鏈不同位置的人,窮人生得多,以保證種群中獲得成長的機會最大化,富人生得少,是因為機會本來就很多,後代的數量過多,本身也會導致種群的分化,削弱。
人,是社會性動物。首先要承認人口問題是一個經濟學問題。
貧困人群生孩子多,是因為生育成本低。而且在貧困狀態下養活一個孩子和養活多個孩子,成本偏差不會太大。就好比在牧區,牧民們的一句諺語,「一頭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一樣的道理。
第二,窮人生得多,也是保證種群獲得成長機會最大化的一個選擇。因為窮,保不住哪個孩子得病沒錢治而亡,所以需要多生。
窮人因為佔據資源的稀缺,受教育少,而追求快樂的手段更加有限。生活水平低下時,人們除了生兒育女外再沒有其他的未來考慮」(《民族國家與經濟政策》)。
第三,多生和粗養是收益/成本最高的一個(養老)策略。女人結婚後,由於歷史或者自然原因,一年賺不了幾百元錢,這點收入對生活的改善,還不如多生幾個娃兒增加勞力划算。
第四,國家從社會公共保障全面撤退,社會保障的惟一來源就是自己的後代的時候,他們就會有時間、有意願去生更多的孩子。
看著上面的照片,心裡真的很難受。這是我們的社會現實。不得迴避,需要解決。
人口是個涉及教育、經濟發展、社會保障、醫療、公平制度等等多個方面的綜合問題。
怎麼辦?強制女童接受義務教育可以提高女性的知識程度,更可以提高生產效率,而女孩生效效率的提高是提高生育成本、提高人口素質最直接也最經濟的方法。社會公平的制度、造就平等的機會,則是良性發展所必需的。
價值觀問題。富裕階層對後代培育成本很大,因此在是否生育上也會慎重選擇。而貧困階層,更多的是出於希望後代分擔經濟壓力等考慮,或者是避孕等問題處理不當,所以很容易有很多孩子。
我覺得吧,越窮越生的原因,是因為窮人除了ML沒有更多的娛樂方式
底層的風險更大,所以盡量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
貧困的父母,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改變家庭的命運靠下一代,養老送終,也考下一代,別無他法。
在一個比較公平的社會中,富人和窮人的差別大多時候是由這兩者的理性所決定的。很多藝術家窮困潦倒,他們做的事情只有很少人在敬仰,就是一個明證。
富人的理性和經濟頭腦使得他們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嚴密。他們希望享受更多的私人空間,他們能夠意識到資源的稀缺性,然後儘可能地去自己享用。他們擁有很多稀缺資源,用來抵消性慾的衝動。
而窮人因為佔據資源的稀缺,追求快樂的手段有限, 毒品和性愛成了主要的娛樂。毒品賣的很貴卻從來不在富人圈中流傳,就是這個道理。
在河南,很多赤貧戶家中有七八個小孩子。記者問他們,養不起,為什麼還要養。大媽回答的非常實在:晚上天一黑,沒電,不造娃娃,干毛。
我個人不是很喜歡把人分成階級,而即使是富人階級也有很多人是非常理想化和感性的。這只是一種俗語,很薄弱的一層共同聯繫和特徵。LZ參考下就好了。
推薦閱讀:
※感情上,大學男生拿什麼和成熟老男人對抗?
※學生時代有艷遇的人在其他同學眼中是什麼形象?
※你有沒有遇到,改變你命運的老師?
※羨慕別人怎麼辦!?
※身為弟弟一直很想姐姐卻不聯繫姐姐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