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優雅地用知乎大V醫生的回答與本地醫院的醫生對話?
首先我的意思並不是唯知乎唯大V,而是看病的時候許多本地醫生往往止於隻言片語,不像知乎上的回答會幫你分析前因後果。而且由於知乎平台的過濾機制能做到大V的醫生一般都比較靠譜。相比於完全陌生的一般本地醫生,大V醫生難道不是給就醫資源匱乏群體提供了性價比最高的諮詢嗎?
但是當你把大V醫生的建議說給他們聽時,他們又固執地認為你從網路得來的信息都是不靠譜的,不屑一顧並三言兩語給你反駁回去,不懂專業知識的我們當然無力爭辯,但是從態度和表達上又對眼前這個醫生的能力有著深深的疑問。當然某種程度上我也理解這種現象,一對一醫患關係下一定是醫生掌握權威,並且醫生們一天看那麼多病人時間耐心也確實有限,但一旦我懷疑醫生有疏漏和不才,我也得做點什麼對吧。
我不是一棒子打死所有醫生,只是就我自己的就醫經歷來說這種醫生還真不少,被夾在兩種意見之間的心情是非常鬱悶的。所以問題就是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
有答主指出「對峙」這個詞態度不妥,確實是我措辭不當,已修改。
有知友的回答提到其實我是想讓本地醫生和大V醫生對我進行會診,一下子道出了我這個問題的真正用意。
我知道網路諮詢不能代替面診,我也不認為大V醫生一定比本地醫生厲害,我其實是希望大V醫生和本地醫生能不通過我的轉達而直接對話,從而給出一個讓我有安全感的一致建議。
事實上,很多久病不愈的病人就算從不上網諮詢也往往跑遍多家醫院看遍無數醫生,他們和我一樣都希望這些醫生之間都能夠直接進行溝通討論,而不是每到一家醫院都是一種買彩票的心情。
所以換一個角度來問這個問題的話:感覺現在互聯網技術也很發達了,這種基於面診的互聯網會診模式是否有必然價值呢,如果有,離我們還有多遠?如果沒有,那我所提出的這個問題的最終出路在哪兒呢?
解釋一下這個基於面診的互聯網會診模式:對於患者來說一切照常,該去醫院去醫院,覺得這家不好換一家。但是對於醫院來說,這個患者的病情和治療數據都是互聯共享的,新的醫院或醫生可以清楚的看到前任醫生給這個患者下的診斷和意見,並且可以在線視頻溝通討論。
我不是大V,不過我回答過很多醫學類問題。
當然,偶爾也會遇到自己科里的病人家屬跑來知乎提問被我看見的……這個略有點尷尬……
知乎上我看到的大多數醫生回答問題的時候,一定會強調「答案僅供參考」或者「請去醫院就診」。
我很少回答個人諮詢類問題,雖然我有執業證,但是非專業人員總結病史的能力實在是太差!太差!很多望文生義,很多邏輯混亂,很多描述不清,很多遺漏病史,很多帶著情緒不客觀的描述,並且往往很少有客觀證據。
要麼就是沒有任何基本資料,單拿一張片子讓人幫忙診斷疾病的。
這樣的病史質量,如果是我大四的時候寫出來的,妥妥會被帶教扔到窗外去的。因為基本上很難根據這樣的病史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即使是知乎上水平不錯的醫生,隔著網路也很可能不如當地醫院見過病人的醫生來得正確。
不僅僅如此,即使知乎大V給出了同行都認可的「正確答案」,但病人和家屬有時候會誤解其中的內容,轉述給面前的醫生的時候,可能已經是一個「不怎麼正確的答案」了。
其次,如果你在醫院被誤診了,醫院和醫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如果你聽信網上的信息而加重了病情,網上的大V是不需要負責的。那麼想想,如果是在你的專業領域,你需要做一個負法律責任的決定,而對方拿著「知乎大V」的言論影響甚至質疑你的決定,你會輕易改變你的決定嗎?
另外,我目前為止沒見過我們醫院任何副高及以上的醫生上知乎,高年資的主治上知乎的也很少。雖然知名大醫院存在一定的優勢,但是我並不認為知名大醫院的住院醫生比不那麼知名醫院的高年資醫生高明。
當然了,我的病人如果心平氣和地問問題,即使是拿網上的「醫學知識」來問我,我也會耐心地好好解答。如果病人是質疑的態度,那我很容易變得脾氣暴躁的。知乎平台的過濾機制並不靠譜,我是超市臨時工收銀員,因為賣得一手好萌有人氣,在醫學相關話題下抖機靈的贊數經常比正規的醫生高。至於你信不信,反正知道我底細的 @li deng 老師經常說「信D總,得永生」呢,你們體會一下。還有一些讓我很捉急的知友硬點我是醫生,平常邀請我答題不說,還發私信問來問去。你們看看我的個人介紹啊!臨時工超市收銀員啊!
至少就我而言,所有醫學相關回答都是僅供參考,以給你面診的醫生的意見為準。因為面診能獲得的信息量最大,比我們在知乎上看單方面的文字敘述有效多了。
那種看到其他醫生的意見先用鼻子冷哼一聲、開口就是「你怎麼不早到我這裡來」的做派我是不贊成的。「對峙」的態度不好,應該「對話」。
其實,我帶開的外地好基友都清楚我的立場:跟自己的主診醫生要友善溝通,爭取合作。
要做到這一點,我除了分析清楚病情,講明白前因後果之外,還會告訴ta為什麼你的主診醫生「往往止於隻言片語」:
1.醫學是一門複雜學問,醫患關係越惡劣,主診醫生越傾向於少說,以免留下被曲解的空間。
2.分析清楚病情,講明白前因後果,這項工作很費時。公立醫院目前的模式不可能給醫生足夠的時間與患者溝通。
這不是醫醫相護,而是希望解決深層次問題,讓中國的醫患關係向良性發展,這才能讓所有患者都能得到更好的醫療。
當然,我相信你可能還有疑問——
既然醫患關係惡劣,為什麼「大V」們又有膽呢?
在知乎上詳細回答醫學問題,大家傾向於把它當作一般信息,因為知乎的定位只是一個問答平台(即使這樣,知乎自己也很注意及時關閉這類針對個案的尋醫問葯)。
在私下裡詳細解釋醫學問題,那也只有好基友才能享受這個待遇。能成為好基友正說明彼此有基本的信任。
詳細解釋很費時,「大V」們為什麼願意做?
在知乎上公開發高質量的文字可以帶來關注,有精神激勵(你要說虛榮,我也承認)。
在私下裡,我願意給好基友這個待遇,因為我可以能得到人際關係方面的提升。
難道就沒有性價比最高的諮詢了嗎?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自己成為善於與醫生對話、合作的人,因為優秀的病人同樣稀缺。當然,這項技能需要學習和鍛煉,如果你有興趣學習,可以來報名。
這一天終於來了……
相關專業點的回答包括專欄臨床類的問題我都會加一句
「本文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學習,不可作為臨床診斷、治療依據,具體以主治醫生意見為準」
畢竟不怕懂的不怕不懂的就怕懵懵懂懂的,像我這種學渣把資深主治坑了就尷尬了
每個醫生診療思路不同,治病有時候並非唯一解。
不管大v水平有多高,都不能取代面對面的去了解病情。
不負法律責任的建議聽聽就行。
咦,現在可以回答這類問題啦?我記得很久之前連一本正經回答腦積液循環的問題,就因為描述涉及了具體病情,知乎發了封臭不要臉的告知,直接給刪了的呀…(我至少上萬字中立內容被幹掉了)
私信詢問,反正我是會回復可以/能夠回復的,用標準臨床路徑,結合具體問題,告知諮詢者如何理解,無非是想幫助他更好地和醫生溝通,並不是抱著讓他去挑戰醫生的心態去回復的。不同行相輕是基本準則(故意騙人的不論)。像問主這種的,明擺著就是諮詢為挑事兒的,一來兩去摸明白了,絕不再理,直至拉黑。
BTW,我是相當不理解某些小朋友,簽名寫著知乎不看病,背地裡卻讓人家去」某醫生」找他付費諮詢的,隔壁呢?諮詢本來就是知識付費,大方就行,我不收費,為實踐醫學傳播和建立口碑,幫人一把。我爸去我醫院看感冒,讓個老大夫開了三百多塊錢的中成藥。我都沒敢去懟,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
一言難盡。目前國內很多時候都不具備不同醫生交流給出最後一致意見的條件。有時候連面診會診都達不成共識,醫生們又怎麼可能和患者詳細交流網上的醫學信息呢?不過也有些醫生因為忙不過來,對一些無關宏旨的問題,也可能直接建議讓患者自己去查資料。
按我的直覺,醫生要是不但能給出當面諮詢的意見,還能對網上的意見給出恰當的評價,最後給患者拿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答,把問題都解釋清楚,是最好的。但是,現實中由於種種原因,這個很難做到。原因很多:
- 醫生的職業規範要求在工作中不能隨便評價同行的工作水平,不能直接對他人的診療行為作出評判。
- 一些醫生觀念陳舊,但是非常自信,網上乃至其他更專業的醫生的建議真比他水平高他也不當回事。
- 醫生沒時間逐條鑒定患者找到的網上資料的可靠性,只能自說自話,給自己的建議這也是常見的。
毫無疑問,患者發現一個醫生一個說法,對醫生的意見心裡沒底,這是常見的。只要不講清楚不同意見的前因後果,患者可能仍然是糊塗的。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在線諮詢很多時候都搞不清患者的病史,也沒法查體,檢查結果也不全,這種情況下確實沒法保證回答的質量。非要在這種情況下給建議,言多必失。因此網上諮詢不能代替現實中的面診。
至於怎麼辦,確實沒什麼好辦法。有些醫生確實是水平不高還拒絕交流,那就完全沒辦法了,實在不行就換一個醫生吧。。。但是如果換了幾個醫生都不滿意,這種情況可能患者確實明顯問題。
題主,對於知乎上面的問答來說,至少有兩個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1、患者描述清楚自己的病情。
2、患者清楚的理解醫生的回答。
相對於面診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詢問,可以觀察和測量相應體征,以及可以更好的分辨謊話的優勢而言,知乎上的醫生只能從患者描述的、極其主觀的、不知真假的隻言片語大體猜測病情。
而針對患者做出的猜測進行建議之後,很難確定患者是否能正確理解自己的話,至於轉述給接診醫生的話就更是不知道什麼樣子。
所以經過這一番折騰之後,患者在面對接診醫生時轉述的「大V醫生」意見不可避免的跟他實際的情況有著巨大的出入。對於接診醫生而言,這種東西除了干擾診治之外,實在作用有限。
另一方面,患者在知乎上面諮詢的時候,並沒有支付挂號費,換句話說,雙方並沒有建立醫患關係,知乎上的醫生實際上是不需要對患者負有責任的,相對於醫院,知乎根本沒有懲處機制,這就造成了在知乎上面可以隨意胡說。對於沒什麼醫學知識的諮詢者來說,恐怕沒有什麼能力分辨哪些是胡說。這又使信息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總而言之,知乎上面的言論,頂多只能起到「建議患者去哪個科室繼續診斷」的作用,想要得到具體的診療,必須去醫院進行。至於如何跟醫生對話,麻煩你把這裡得到的意見爛到肚子里,如果對於診斷不放心或者治療有異議,可以考慮去上級醫院進行診療,放心,除了莆田系醫院,最希望對你進行精準診斷並治好你的人就是你的接診醫生。「醫生,我的情況已經諮詢知乎大V,他們說是XX病,需要使用XX療法,用XX葯…」
「謝邀,已舉報。該問題因涉及到具體病情、威脅人身安全而關閉。請下一個病人進來。」
「唉??醫生,這是現實生活,不是知乎!」
「你也知道?」
我必須說個事。前幾天氣的我肺都炸了,差點大小便失禁。
有個大叔,50歲左右吧,那天來找我看牙,牙上有個洞,然後他說在老家醫生給看的,說是補補就好了。
。我問拍片了嗎?
他說,沒拍。
我說拍個片看看。
牙片出來一看,齲壞露髓,就說不能補,得做根管。
大叔就開始了,說那個醫生說補補就行,不用那麼麻煩,一百多塊就好了。
我說不行。
他說他一個老百姓,夜沒多少錢,來一次不方便。能補補行不行,那個醫生問診問一下午,說是補補就行,說人那個大夫問的比我細心多了,什麼冷熱疼不疼,晚上疼不疼,平時疼不疼。說是讓我拍片,但是我沒拍,沒來的及拍。
我說,片子露髓了,多說無益。
他就開始撒潑了………什麼難聽說什麼
我說,你拿這個片子去找他,他這次要是再說補補就行,我這醫生就不當了。
第二天,打聽了打聽,那個病人回去找原來那個醫生,那個醫生看了看說不能補,得做根管,那個病號就不願意了,大罵那個醫生說話不負責任,前幾天剛說補補就好,才鍋兩天就變了。
我聽了,內心深處說,真特么傻逼,我說那個醫生,不拍片就敢瞎逼逼。把話說那麼死。
我們就在知乎吹吹牛裝裝逼,你還真信了?
naive。
1、衛計委新規,禁止互聯網診療
2、本地醫生不講,一是因為普通門診沒時間,幾塊錢的診療費也不可能跟你講一個小時。二是因為你沒有直接問。掛個特診或者住院時提出問題
3、很多病的病程就是長,不配合治癒反而在同水平的多家醫院的多個醫生看了許多次,這樣的患者是潛在醫鬧。可能到最後沒有醫院敢收你
我的話題僅僅止步於口腔方面。不要牽扯其他醫療科室。
混跡知乎兩年多,也沒算得上V。就是瞎答一些題,生活越來越水深火熱,回答越來越簡短。
今天酒喝多了,再來說兩句真話。我從實習開始,搜了百度知道,自己的相關專業話題,發現大家胡扯,充斥大量的「久病成醫」的言論。或者同行一些不合格言論。我不用說大家也知道害人深淺。百度知道回答了五六百道題,那時候有點菜,一邊想一邊打字。每個答案差不多十分鐘以上。在回答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我。常常半夜醒來都痴迷在微博答題。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你確實幫到人家。百度知道》搜搜問問》微博》百度貼吧牙醫吧》知乎。從我這些年的經驗來看,互聯網對於口腔疾病的諮詢幫助是有可為的地方的。大家不要一味的反對。把口腔問題高深化,說一些政治正確的話。我只是希望能為大家解決更多的問題。
從反感患者說出百度搜來的答案,到心平氣和跟患者分析百度這些答案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讓他複述那個百度答案的內容,甚至有幾個還是看過我當年的答案來就診的。我很欣慰。公立醫院久了,那麼多病號想想就煩。大家都想不起來醫者仁心四個字。你的耐心宣教是這個患者未來的口腔衛生意識、即使他再無理,你也應該努力一次。你做這個職業就該付出這份責任。我希望你能記得起剛投入這份職業時候的耐心。
只有你表達能力好,能配合,實在猜不到不行的讓你去面診回來給我病歷和影像資料,我儘可能的給你幫助。我不是一個人。網路牙醫我們是一個集體。
網路上口腔醫學話題有識之士不少,也剛剛好,至少能把住網路風氣。在莆田系美容冠鋪天蓋地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用自己有限的影響力號召整個群體發言。無數公立私立大牛加入我們。如果玩微博的都知道當年的美容冠之爭。葉子口腔科普創始人被懟,很多同仁退出她的科普團隊。甚至有的人歪心思攻擊北大口腔美學修復的劉峰博士。我們都幫了這位葉子小姐,她最後獲得資源,通策醫療投資開了三葉兒童口院。我很佩服她。據我所知她不算我們中的一員,其他就不說了。畢竟人家有資本了。
你說相信本地醫生,我開始是抱著相信同仁的態度告訴大家,你的初診醫生比我靠譜太多了。但是遇到的諮詢越多越可怕。當我發現不管公立私立大家都開始向錢看的時候。我偶爾會接受知乎er的就診。我的醫療質量看過的病號都有了解。儘可能做的更好。通常情況下我接受的都是學生來省錢的;或者當地醫生強烈建議拔牙的,通過詳細的病歷影像資料確定我可以幫你試一試。簡單的根管治療大部分都是很低的收費。4百多。有的因為很遠都不收了。回本地做修復。我的設備和消毒程序省會三甲專科醫院沒有任何差距。我只想告訴大家,我們有很多正在努力的醫生。
我的日常就是反對各種以經濟利益考慮為先的設計方案。有些情況有挽救餘地卻動不動拔牙做種植的,有些簡單斷針沒經過分析或者自己沒能力處理就讓患者直接拔牙的。有些直接告訴經濟能力有限的患者你做這個修復就是五千塊的。
我今天接收的諮詢,我貼個圖,大家評價。
你就告訴我為什麼纖維狀不能勝任,就算齦高度略高於齲壞面真的二氧化鋯樁就比纖維樁優秀嗎?
二三線城市纖維樁200-500一根收費。二氧化鋯樁800-2000的價格區間收費。收費多少你們明白了吧。
嚴格來說這種應該是牙冠延長術,降低部分牙齦高度再做修復,你不做這個也不存在二氧化鋯樁更有優勢的道理。據我所知,市場上的二氧化鋯樁大部分都是愛爾創的鋯塊,這個品牌的鋯塊我已經早都棄用了。數年前一直找不到全鋯冠被咬裂的原因。如今總算弄清楚了。一年後強度指數級下降。當年就是個不合格產品,如今就算跟我說你改良了我也不敢再用。患者是經不起一兩次折騰的。這個愛爾創產品就是傳說中的國產全瓷冠。其他的全瓷冠即使國產的也是有自己命名的。
更多的案例我也就不找了,絕大多數都是患者自己多餘的疑慮,這樣的情況還是很少的。
我們如今的主要矛盾就是醫患信息不對等產生的醫生主導經濟利益為先的方案。原先最早是在莆田系發現的,後來蔓延到二三線公立醫院的個別醫生。
上次被人懟的活髓牙不做冠的問題。修復書上並沒禁止此類修復。你要考慮日後沒有牙髓疾病,前提是備牙要求極高,甚至也不能避免。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如今一二三線城市能設計活髓牙橋的沒有幾個有能力備這個牙。有能力備這個牙的多數都放棄這個方案了。不屑再賺這個錢。三個全瓷冠多少錢,比一個普通國產一流或者韓國進口種植牙都貴了,並且三個全瓷冠橋是我們圈內津津樂道的事。收費高,收費快,比種植牙賺錢。我自己開門診以後當然有全部自己定方案的權力。我的處理措施就是,經濟能力實在勉強,那就小活動牙戴戴,兩三年後再考慮種植牙。這是受益終身的事。年輕患者強烈要求活髓牙橋冠,直接拒診。我寧願不做不賺這份錢。我最近一年只做過一例活髓牙橋,是個肺癌老頭。經濟條件可想而知。BEGO鈷鉻合金烤瓷橋。收了1200。牙體沒有任何敏感癥狀。我也跟他說了,以後這個牙出任何問題我都給你免費做好,你放心用,注意衛生。我把這個看做職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不是清高,和我一樣的同仁很多都在默默無聞。在這裡我為他們點贊。
最後重點,我希望各位不要拿著我給你的建議去懟你的醫生,這是很不明智的。我給你建議的初衷是給你參考。一切還是以你的醫生診斷建議為準的。一些我能確定的問題我都會告訴你。實在不行我會給你換醫生的建議。千萬別拿著我的建議去問醫生。你即使可以裝作一個久病成醫的人,謙虛的問你的醫生,他沒有理由不跟你解釋。這個問題需要我們醫患共同努力,既不要把問題複雜化,也不要把問題簡單化。給他一個合適的去處。
同仁共勉。
酒後吐幾句。
作為三甲醫院風濕科專科醫生,「風濕小醫生」專欄博主,我想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想說,提問者把醫療想像的太過於簡單了。
人並非機器,個體存在巨大的差異:飲食習慣有別,體重不盡相同,還存在經濟情況、合併疾病、身體素質、年齡、診療需求等等等等的不同,差異可謂數不勝數。雖然指南,用藥原則可以很方便的在網上找到,但具體到每個人,卻需要在這些指南上做很多的調整,方能適應個體,使治療更加安全,有效——方寸之間,自有天地;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診療行為的本質,實際就是利用醫患知識絕對不對等,提供個體化服務。醫生利用知識的絕對不對等來獲取勞動報酬——這註定不應廉價,也不可能完全被患者理解。而患者的「自我診療」,則往往存在顧東不顧西,盲目關注效果/副作用等弊端,更不要說信息的及時性,藥物聯合的安全性,不良反應/有效性監測等等問題了……
以我個人為例,開闢知乎賬號,運營「風濕小醫生」專欄,是為了提高老百姓對風濕病的認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了解日常注意事項,提高自我依從性,避免因忽略疾病的危害造成悲劇。但即便看完我寫的15篇痛風文章,恐怕您也依然不能決定自己是否可以使用秋水仙鹼或是非布司他——知識的巨大差距,是不可能通過幾篇文章改變的。
網路科普,是我一直致力在做的事情,因為沒有患者自己的配合,醫生擬定再優秀的診療方案效果也將是零。但我們不應把網路科普的作用誇大,甚至把他作為與醫生「討價還價」的依據。
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如果選擇讓我來為您解除病痛,就請執行我的醫囑。
不可否認面對信息的巨大不對稱,患者面對醫生多是以忐忑不安的心情。
面對惡劣的醫患環境和巨大的工作量,醫學知識的複雜性,很多醫生對一些"多事"且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病人也十分不耐煩。
這歸根結底是我國畸形的醫療環境決定的,個人改變這種情況的唯一途徑就是多花錢,比如我們學校有門診,規定一個人至少看半個小時,平均下來每個病人時間甚至有一個小時左右,但是挂號費卻是一般醫生的十倍,還不算葯價的差異,而放到住院部,要想得到區別對待,要付出的成本同樣是幾倍甚至數十倍的上漲,這就是"對話"的價格。
知乎這種免費平台,副高職稱的醫生都見不到幾個,大多數醫學領域"大v"之所以是"大v",靠的不是臨床水平,而絕大部分是寫作能力和投入時間而已。他們筆下的知識,也更多的是"科普"而非"臨床",你要真拿著這些二手知識去"對峙",是很可笑的。而如果是去"交流"和"對話",請記住你要麼是佔用了其他患者看病的時間,要麼是佔用了醫生的個人時間,在沒有多花錢的情況下,對醫生花費過多時間對病情的耐心講解,心裡是該有感激的。
因為在知識的巨大鴻溝下,很多時候,不是對話交流,而是解釋,科普,和講解。而挂號費,很多時候,其實並不包括這個價錢。你說的會診一直就有,但是這個東西其實並不能讓你更有安全感啊。
首先,醫生們討論的時候你是看不到的,他們也只會最後給你一個結論,如果你再找第三個醫生還是有可能出現另外一個看上去不同於前面結論的答案,於是你的疑惑和不安全感又出現了。
退一步說,就算你可以旁聽醫生的討論,但醫生之間交流一般用的是專業語言,沒有經過專門訓練你也很難搞清楚他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醫生之間的分歧其實往往比你感覺的要小,很多只是不同的處理思路,我們就算給出一個和對方不同的處理方案,但也不可能說對方完全是錯的,有時只是各有利弊,取捨不同而已。但是從我的經驗來看,這一點對患者來說確實不好理解,所以經常是問的醫生越多越沒底。
所以,講了那麼多,我到底什麼意思?我是想說,安全感其實是取決於你自己的,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給你真正帶來安全感。我在專業上如果不能肯定,不用你說,我也會去找會診;但如果我沒有,說明我比較肯定,只是你自己不放心。就像家庭,如何能找到一個有安全感的老公?無數反轉故事告訴我們,靠別人找安全感都是不安全的。
回到具體操作層面,你面對醫生感到心焦,我也很遺憾,但你這種處理方式確實犯了忌諱,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你更加沒底。我的建議是,當你感到疑惑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是面對醫生直接說出來,完全站在你患者的角度,這樣反而更好。我們知道你是不懂的,所以會直接告訴你我們的看法。
但是,當你拿著別的醫生建議,特別是和我的看法不同的建議,你希望我回答什麼呢?那個醫生說的對,於是你去找他吧,別找我了。那個醫生說的不對,但你又覺得知乎醫生更靠譜,試問我要花多少力氣來說服你?還很有可能無法說服。你這樣子就是給我們出難題啊。
誰診療誰負責,拿其他人的說法來我診室考我,一律不予正面解答
你可以問清楚知乎醫生所在的醫院,去找他看病。現在交通便捷,為了治病跑去國外的都有,何況國內飛。
相信我,這是最好的辦法。
推薦閱讀:
※急性咽炎,嗓子疼,突發性失聲,不想去醫院,怎麼辦?
※如何到美國休斯頓的安德森癌症中心就醫?
※說一件醫生讓你噁心的事情,同時說一件醫生讓你溫暖的事情,能做到嗎?
※有沒有人患過顳頜關節紊亂這個毛病?就是張口困難,咀嚼關節疼。最後怎麼痊癒的?
TAG: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