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解 「封真500年、封法300年」 相關情況的么?真實性以及 1984 解封的情況(如果有的話)?
首先感謝 @梁興揚 和 @三符 二位道長及各位的回復與討論。同時,抱歉題目寫得不嚴謹,剛做了修改。
補充說一下,類似三符所說,我是在李兆生的另一本書上看到的相關說法,一番搜索後發現相關信息非常有限,於是才想到我大知乎的……
PS. 搜索中還有看到以下這個貼子,也有提及李兆生先生和 「封真500年、封法300年」 相關的信息,而且也是對於李先生頗為微辭:
無極生化修真元 形神歸一煉神劍!
[ 轉註:武當紫霄派玄真神劍門十二世執符真人李慎強曾發表於1997年第四期的武當雜誌 ]本著越辯越明的出發點,期待了解相關信息的朋友多聊一聊~
謝邀,騙子們最喜歡的就是把修真玄奇小說當真的人!
這個說法應是某小說的設定,後被網路上的大師發現了,極力宣傳信者眾多。
大體是:
1484年,即明朝憲宗(朱見深)成化19年,農曆甲辰年,玄門開始了「封真五百年」。200年以後,玄門為了更好地保存延傳和完善修真文化,在1684年,清朝聖祖(玄燁)康熙39年,農曆甲子年,玄門九真在封真五百年的基礎上,又「封法三百年」,從此道林玄門修真文化就出現了「斷代」的現象,玄門九真歷代傳人,利用封真封法,告戒門人珍惜機緣,精誠修行,以成正果,位列仙班。
封山,乃不再廣佈道法。這使得廣布佛法的佛教佔盡上風。
封法,則不再收徒弟。道教傳承因此斷代。
於是我今天帶著真道法來了,我來廣收門徒。別的道士都是只是道士,他們只是拿道士當職業,毫無道法,毫無修真之術。你們有機緣找我是你們的大福分!好了我先給你們入門功法只要九九八!築基功法拿回家!!!
可惡的不是這些小說,是那些拿小說設定騙人的人。如台灣的一貫道,就拿洪荒流小說做神話設定。奇文共賞:
2011年,台灣一貫道刊印的降鸞書籍,假託太上、元始、釋迦牟尼、阿彌陀佛、關帝、觀音、八仙等發表邪教宣傳,宣稱三界六道將消滅,紫薇聖人掌中華,唯有回歸皇媽無生老母,才是皇胎兒女的歸宿。
然而比起之前的宣傳,此次宣傳多了一個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在攻擊道教與佛教正傳的同時,該邪教推出的神聖訓話里,有了幾位在夢入神機寫作《佛本是道》前本不存在的神明和術語
先看一貫道宣傳的燃燈道人訓話:
吾本 燃燈道人,出自元始天尊門下,【早已證金仙后後期准聖初地】,為元始門下眾弟子大師兄。因商朝時期闡截相爭,爭奪氣運,吾才打死趙公明師兄,造下千年因果,實乃吾之大罪過啊。而今懺悔不已,當初修為不夠,意氣用事,釀成大禍。爾後深受教訓,入到佛家,成為燃燈古佛,希望能多做彌補。而今末法時期,也該結束,吾等兩門合為一家,回歸無極。同心同德一家親,共心獻力拔生靈。忘卻仇恨諸苦惱,樂享龍華聖瑤期。
因今末法時期,吾於此澄清當年世尊夜睹明星悟道之迷。當初世尊(【靈寶天尊門下 多寶道人】)在世時期,坐於菩提樹下夜睹明星之時,已是世尊成道之時,宇宙真主宰無極瑤池金母降下懿旨,派吾燃燈子化為流星,隔空點開世尊玄關之竅,於天授記。
當然,比起燃燈這套,還是紅雲老祖更雷一些:
【吾乃 韓非子,紅雲道長,法家創始人。乃是 鴻鈞老祖 處一紅雲,受鴻鈞老祖點化,而今已經證得金仙佛果後後期之聖。於宇宙司法上神,統管宇宙司法部】。於戰國末期下世人間,而成法家創始人,亦是上天委任下界治理地球人族,所以人間諸多歷史人物皆有來歷也,切不可小瞧之。
【吾乃 莊周,實為 鎮元子,居南瞻部洲五庄觀,所以稱 南華真人。早以得證金仙佛果後後期之聖五地。同三清為兄弟道友,輩分為祖師一級】。當初百家爭鳴,吾等奉旨下界為道家創始人,傳承無極宇宙正道之門,同三清三境太上道德天尊一同創立,亦是更好管治地球。吾本人好喜清靜,瀟洒自由。所選地界為居,而成地仙之祖。只是當初道教興盛一時而後隨之衰落,再到如今已是頹廢不堪。可見末世之亂,已是何等嚴重,而致真道失傳人間,後期修道修行者再難回天,有負宇宙皇母之恩啊……
(引用)無極生化修真元 形神歸一煉神劍
----武當紫霄派玄真神劍門十二世執符真人 李慎強
(說明:這是筆者曾發表於1997年第四期的武當雜誌,現對文中的個別詞句進行了修訂,同時增補了原先經武當編輯刪除的部分內容,由於這部分內容,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爭論和麻煩,筆者當時也就同意刪除了,筆者在武林絕技之家論壇,見有「證真草堂」,而這部分內容主要就是針對武當太乙鐵松派的當代宗師,第十三代傳人李兆生先生的,也就是劉鐵成的師父。實際上我們都是神劍門的支派,還有太乙神劍門,九真泛波是不能代表九真大統的,現全文發表,一是對海風先生網站的支持,二是就武林舊事向未得法乳沐浴的求真者還其原本面目,不使流言蔽真。特此說明)
自筆者在《武當》雜誌九五年第六期上發表《武當玄真神劍門濟世藥方選》以來,每日收到大量的來信,詢問最多的就是本門的源流和功法體系以及葯丹的炮製和使用等問題,後一個問題將由本門師叔李進運先生在《玄門葯功闡微》一文中給予具體解答。現根據筆者所知,整理此文,以饗廣大讀者和熱愛玄門丹功的道友。
玄門九真的傳說
吾之所習內外丹法、太乙圭符、青龍劍訣,為武當紫霄玄真神劍門真宗脈傳之濟世絕學,系「道門五秘」,「玄門九真」之支派,傳衍至今已歷十二世,有五百五十餘年歷史,所謂「道門五秘」,就是指教外別傳的五派守洞塵技,歷代被列為非上根上德大器不授的秘傳奇術,俗稱「五門」,它們是「無極門、丹鼎門、玄真門、劍仙門和符篆門」。無極門以清靜無為、抱元守真、神遊無極為修真圭旨,後分衍為無極、太極、靈極、先天、自然、逍遙、混元等流派;丹鼎門以鉛汞和合、坎離交媾、了命盡性為煉丹要務,後又分衍為金丹、全真、太乙、東華、純陽、靈寶、三豐等流派;劍仙門以齋心守候、鍊鋼神鑄劍、凌空運使、出入無形為超脫至境,後分衍為神劍、慧劍、玄劍、青霞、華山、中條、九華等流派;符篆門以印訣移魂、咒符拘魄、掌握天地為濟世法術,後又分衍為正一、上清、神霄、清微、凈明、天心、華陽等流派;玄真門則以內視存想、盜化奪機、聚火開關、形神歸一為成仙秘訣,後又衍為玄真、玄天、玄武、真武、紫霄、太玄、太和等流派。這些流派又相互融合,到了明代永樂年間,就形成了「五門九派八十一脈」。這就是圈內人傳說的「玄門九真」。「九」者,陽數之極也,言其多也。「玄門九真」是對「道門五秘」所衍生的各流派的統稱。它與武俠小說中所杜撰的所謂的「九大江湖門派」沒有任何瓜葛(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什麼九大江湖門派),(更不是象武當太乙鐵松派十三代傳人李兆生先生 所說的什麼「武林九大門派」,玄門與達摩老祖有什麼相干呢?)
至於玄門流傳的「九脈合真」的故事,更具神秘色彩。幾百年來,流傳甚廣,添油加醋,以訛傳訛,以至變成了所謂的江湖門派「合體為一」的奇談,象李兆生先生,也大談什麼「神兵武庫」,什麼「統元樓」,什麼天下武林合成一個門派了,只有他得到了統元樓功法的真傳。不一而足。可笑之極,也滑天下之大稽。玄門「九真合脈」的歷史真相是什麼呢?這要從玄門中的一個傳說講起。
相傳在大唐開元年間,太上老君於三十三天兜率宮中,忽見人世間眾道徒戀迷於物,著執於象,天性晦暗,先天大道冥滅殆盡,心生大悲心、大憐心、大道心。於是化名李弘,到人間宣普道法,廣渡賢士,指迷眾生,並將「太上玄天無極高真丹法三元九品」分別秘授於九位隱真高士,並囑他們每位各修一品,成就真人,然後「九品合修,共證真元」。則可白日飛升,齊登無量壽域,位列仙班。「三元」即「天地人」,三元中又分上中下三品,故又稱「三元九品修真丹法」。但他們功成之後,即為名利之心所蒙蔽,各恃其術,或求功名於廟堂,或惑眾興風於民間,或尋利覓財於世道,凡千餘年。雖派衍九九八十一脈,卻無法九品合修,也無一人出世成真,壽齊日月。各派傳人幡然悔悟,於大明永樂已亥年老君聖誕,共聚太上聖祖靈宮,獻出各派秘傳口授靈文、紫書、玉簡、法訣、秘符,共同參研,融匯貫通,共創《太上三清玉虛九九歸真秘譜》八十一句,並依每句秘文的奧義,刻鐫成八十一隻靈符和九隻青龍劍,分別由當時到場的各派首座傳人執掌,同時立下重誓,封真五百載,並規定今後各派傳人弟子可憑「九九歸真」符,修習各派丹法、神功、絕技。《九真秘譜》代代口傳,不立文字,各派首座也要堅持「不遇九九符,勿傳傳上上訣」。以期通過這種方式,使傳人中有上根的聰靈慧悟之人,能夠修成八十一門神功,證悟先天大道三元丹法之真諦,承繼玄門九真法統,成仙得道,以完成太上重囑。然而從此以後,無緣得到九九靈符的世人就無法受到「玄門九真」宗風法乳的沐浴。真傳道法從此隱匿。所以就出現了所謂的「封真五百載」、「封法三百年」的傳言故事,凡是玄門丹法的傳人大都知道這個故事。這是傳授玄門正脈丹法的第一課內容。「玄門九真」和各代傳人就利用這個「封真」和「封法」的傳說,來告誡弟子要珍惜機緣,勉力修行,減少旁門侵擾,勇猛精進。以保持「玄門九品修真大法」的諦脈宗傳。各派得到的靈符越多,說明該派的三元九品丹法越完整。也就是說玄門正脈九真丹法共有八十一個詳細的修習步驟,每一步功法與每一隻靈符相對應。每隻青龍劍與九隻靈符等同,本門歷代傳人功成之後總要到各地雲遊訪道,累十世傳人才集到八隻青龍劍,共計七十二個詳細的丹法修習步驟。筆者在封真誓盟誡釋之日(下元甲子冬至日)誠啟封真靈符並九真秘譜,才了解到來本門訪道的諸派的情況。便依此記載尋認同門同宗道友,於終南、九華、華山、太乙、神劍、紫霄、玄武等諸派中,均能找到同宗道友,深知「玄門九真」宗風未絕,而「封真」之傳說確有其事,但絕對沒有什麼「統元樓」和「神兵武庫」之類的東西。到目前筆者還未遇到修全第八層(玄門術語叫洞天)功法的同宗道友,實際上第八層的功效是轉世修行,第九層是肉體成真,白日飛升。由於本人只練到第六層(出陽神),對這種不可思議之現象,是不敢枉下論斷的,因為有九九符的傳人目前並不多,大多沒有承繼玄門法乳。(太乙神劍門功法傳人關亨九先生是一位修真高士,但只承繼了三支青龍的功法,還很不完備。李兆生先生的鐵松派竟然沒有靈符的傳承,只是太乙派的支脈,李兆生先生自言與關先生交好,但卻沒有從關先生哪裡得玄門的功法,原因就是他沒有九九符,關先生是不會傳給他九真功法的。本人曾在武當雜誌上刊登過本門的靈符信物前後面的靈文。收到許多同宗道友寄來的所屬門派的靈符,認了同宗同門,但李先生至今也沒有聯繫,卻在哪裡杜撰了一個統元樓,把玄門的東西與少林的東西都統了進去。)
玄劍法脈宗風源流述
吾門稱之為「武當紫霄派玄真無極神劍門」,是由武當山紫霄宮玄真門九代弟子元貞真人所創,元貞祖師俗名韓文翰,生於明永樂三年,宣德二年因會試不第,受仙人點化,入武當山紫霄宮修真悟道,拜玄真門八代掌門人(執符真人)清風真人為師,修習悟元功、日月神功、七星功、陰陽功、陰陽掌、纏龍手、追魂手、天罡掌等玄真秘術。正統五年,奉師命執「九真靈符」雲遊訪道,至九華山遇太乙真人至虛子道長,學得太乙混元功、太乙九宮八卦迷魂掌、太乙五行掌、太乙神劍掌等絕技。五年藝成,游訪華山,感悟無極圖之玄妙,隨壺天隱叟修習陳摶派演之華山無極門之先天無極修真術、無極拳等神功。景泰元年游終南山。得遇三豐自然派傳人、三元觀太玄真人,交為至友,以其玄真功交換其自然太極功,各益其技。元順五年方回紫霄宮交符復命。成化四年,清風真人羽化仙逝前,將玄真門所執「九真信物」青龍劍、先天靈符,以及「九九歸真秘譜」秘授於元貞祖師,立為玄真門支派首座執符法師,並賜名「武當玄真門無極神劍派」。成化七年,元貞祖師留道靈真人傳續玄真門宗風,率道玄、道永等十一名玄真弟子,到終南山太乙峰上結茅修真,後建玄真觀。明弘治已酉冬至,坐化羽仙,享年八十有三。玄真神劍門絕學由道玄真人郭永興祖師盡承,玄劍道脈從此綿衍至今,現已有十三代傳人了。
方今盛世,國泰民安,政通人和,萬業興旺,玄門之先天大道,必將耀化金玄,入世以造福萬民。秉承玄門九品真元大法之隱真大德,當以真法真訣、真功真術貢獻國人,以不使小術暢行而惑眾,邪術泛濫而欺民,此為無上大功德,可證玄妙至真之功果。幸有《武當》高士慧眼識珠,鼎力不從心相邀,實為吾玄劍門之大幸也!當不負眾望,竭玄劍門子弟之簿力,全面系統整理玄劍絕技秘術,一則可規矩後學之修習,二則可弘五百年封真之絕學、揚千年玄門修真之宗風,促進世人身心之健康。
玄劍門功法之特點
武當紫霄玄真神劍門歷代秘傳修真、武技之絕學,融文、武、醫、丹、道於一爐,集丹道修真、武技搏殺、醫藥濟世、食膳養生諸術於一體,平中藏奇,小中寓大,以無為清靜、玄妙通靈為功德,以煉神鑄劍、御運真氣為功夫,以形神歸真、內外混圓、神遊無極這妙用,經奇功、異術、絕手、神仙、仙丹五大絕技稱著武林,內修真元,外煉神劍,采無極至精,合先天元氣,假乾坤之爐鼎,動元始之橐龠,文火溫養,武火烹煉,顛倒陰陽,七返九還,龍虎交媾,填離抽坎,結聖胎於黃庭,養嬰兒於中宮。以真心煉真意,以真神調真氣,以真法修真功,養育玄門真種子。如此心存玄真,自能體察內外相應、形神歸一之玄機,陰變陽合、二五凝真、後天返先天之妙用。
玄劍門之修真悟 元大法,是以陳摶(字圖南)先生之「先天生化」理論為根基的。在《希夷先生真傳無極拳譜/先天無極混元修真圖說》中,對「無極生化」理論有完整的表述:
先天大道,無極混元,太極動靜,陽合陰變,五氣順布,萬物生焉。二氣交感,坤女乾男。順則成人,逆則成仙。玄牝之門,天地根元。煉精化氣,河車運轉,丹田沐浴,金光玄玄。鍊氣化神,五氣朝元。龍虎交媾,填離抽坎。歸根復命,形立神全。參玄悟真,入聖超凡。華山道宗,希夷真傳,陰顛陽倒,位列仙班。
由於秘傳靈文劍譜涉及道門丹家易學,文詞晦澀幽奧,若無師授真傳和一定的悟性,其中隱語密義是很難為世人洞曉的。因此遵現代科學之思維,窮吾畢生所習之「文、武、醫、丹」等玄門諸學,剔抉虛無不實之詞,刪棄離世枉偽之術,捃摭往古聖真之精旨奧義,詮釋、譯註為意淺易懂之文,編著成冊,總括為《玄門修真秘典》。下分四部六卷經冊,以傳以世。一曰《丹道述真》,二曰《武技秘傳》,三曰《絕手闡真》,四曰《道法詮真》。囑玄劍門子弟依綱循目,口述筆錄,經年累月,殫思竭力,陸續成編。雖不能讓世人一睹玄門修真道法之全貌,亦可表太和宗風脈搏傳之真諦。
有緣之士,若能以恆久之心,深悟道門玄機,詳參九真奧義,靜心修持,身體力行,一意凝神入氣穴,百日築基,三年練已,一陽初動,玄關竅開。便調合陰陽,運用
水火,採藥歸爐,烹煉真元。運轉河車,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化虛。待五氣朝元。三華聚頂,一點真陽落黃庭。經十月溫養,三年哺乳,養就仙胎聖嬰,直至九載功成,三千行滿,煉虛合道,形神歸真。方能跳出五行之外,返於無極之先,登紫府,朝玉京,成就萬劫不壞金剛法體,空空無礙大覺金仙。
至於玄門武技,乃道門殺奸除惡、修真悟玄之神器也。內斂精神,外示安逸,剛柔互濟,動靜相因,拳未到而意先到,於動靜剛柔之中尋太極之趣,於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至剛至柔,出入無形,變化莫測。內執丹道,外顯金鋒。要訣曰:無為內養,煉神還虛,形神歸真,劍氣合一。純陽祖師劍詩曰:背上匣中三尺劍,為天且示不平人。三豐祖師《煉神鑄劍詩》云:師傳鑄作青蛇法,坤鼎乾爐鍛煉成,非鐵非金生殺氣,無形無影自通靈。無貞祖師《慧劍詩》曰:三清劍術妙通靈,斬妖誅魔無形影。手操神技碧空飛,敢削浮世不平事。故道門武技又被稱為「神劍術」、「慧劍法」、「動煉金丹法」。其宗旨是:以武演道、以武弘道、以武衛道、以武合道。玄真神劍門之秘傳神劍術,是正陽祖師「青龍劍法」、純陽祖師之「天遁劍法」的嫡脈宗傳,內可斬絕貪愛誅盡情慾,外可除邪祛惡扶弱助寡。雖為不急之末學,亦可做弘道護法之神器,故不可去離也。
附武當太乙鐵松派十三代掌門李兆生之「九脈合真」
九脈合真是中國丹道修真武術發展的重要的史事之一。系武學修真統為一脈者,顯於明時。因是武林舊事,並非時人所知曉。國術之學術統一,由漢唐之圓融三教始萌芽。宋元而後,修真與武學合一,即道與術合一。至明代,也是封建帝制最完整的一個朝代,文化昌盛,吸收了以往千百年的精華。在這一背景下,國術修真與武學也達到一個新的高峰,走向了「圓融三教、九脈合真、萬法歸宗」的臻於完善時期。當時九大派系,武當、少林、崑崙、華山、天山、雪山、千山、峨嵋、崆峒,以龍虎堂為主持,舉行了武林中一次規模盛大的秘密集會。九派之外,還有不少技藝高超的小派流,如海上七星、塞外十三絕……也參加了這一盛會。會上進行了修真武學學術上一次最偉大的交流和融合,解決了數百年來武學與修真上的分岐,總結了可以經捷途直入巔頂的修真系統。其中,「九華同真」,九脈之中共同真示之理法。最後,九宗合為一脈,留下《武庫遺真》和《九宗匯元》兩部驚天動地的著作,完臻了唐以來的圓融之勢,使大道一統,真如一尊,構成了「一脈真諭」,從而使萬法歸宗,萬乘如一。這在武林史上是劃時代的創舉,給後世留下深刻的影響。這段史實稱之為「九脈合真」。九脈合真就是九宗合為一脈。留下的一脈稱之為「一脈真諭」,亦名「三界修真法,萬乘統元功」。當時有《武魂賦》傳世。「神武精英聚山川」之勢,可見九脈合真之氣氛,以及「中華真術動海岳」的局面。曾見前輩收藏有《桑海詞話》手本。也有關於「九脈合真」的掌故。
在九脈合真後,武林學術達到了歷史上的空前繁榮的時期,學術的完善,使內外統真,合為一體。「萬法歸宗」這一脈真諭,開始慎重傳世。此刻也是「封真五百年」的作為開始。其開始的時間是明永樂年間,即公元一四八四年。二百年後,由於反清復明的失敗,使得脈傳武學由顯而隱,在武林中又「封法三百年」。直至公元一九八四年甲子年正月初一丙寅日之寅時而終止。前者是指「等閑深藏石室內,有緣得悟舊華顛」,「統元並傳修真本」之道法。概指修真丹道的精傳。後者是指「由武入道」的內功,通向修真、氣化內操的修為。概而言之,九脈合真而後,「封真」隨之響徹武林,武林中的宗風脈傳多做隱真,潛形江湖,遁跡山野,匿人事,盡天年,一時宗風暗淡。真元法脈,由明而後封真石壁,已成舊跡。若從先祖當年「石壁封真」、封法五百年不傳的遺訓時起,古傳的這些「真宗法律」、古鑒養真之學,雖有蓋世之楷范,亦只可嫡延其宗,不能使世人泛知其博大,概聞其深邃,致使失傳斷代至今時。世上一切事物若按其規律以證人天同軌而言,「易演天下」、「月有陰晴圓缺」,當年的石壁封真使古傳之精良金編封法五百年之久,這如環無端的循環,直至1984年,萬輪甲子啟超元之際,方著作刊本,將其脈傳弘倡天下而泛波,使天下有緣一睹當年真顏容。
李真陽/文
國術史實 九脈合真(上)
國術內涵淺釋
國術是中華土地上一種特殊文化現象和文化行為,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華。共核心內容為修真與武學,包括丹道、修真、顯密武學、器儀、數術、易、醫、藝、軍事等學術領域,與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幾乎都有緊密的聯繫。貫穿傳統文化各領域的主導當為易、老與三教哲理及修真文化,這些當為民族之魂。
國術的的修真與武學,實為一體之兩用。武學源於遠古的角鬥爭殺,是為戮殺而習修,表現為技藝,後演化為外功的擊技。而修真則為內功的修持。「修持真元以養太和」,是以精氣神而全形體。二者收放開合,只是事物表現的尺度不同。古人曾將修真與武學內外參融,統為一體,體現出內外兼修、擊舞雙並,內以養生,外以卻惡,內外同證,體用如一。默默之中,道與術合,「道可演武」,「武可入道」,漸而圓融為一脈之體。其後,在長期的歷史沿革中,又有分合聚散,一如太極之陰陽,互為生化,相感而執,各成體系,各居次第,只是其表現層次和表現之階段不同而已。
國術中武學二字,世人較為易懂,而對修真一詞,尚需一番思索。國術修真的概念是唐代以來隨著歷史條件而形成的。修真的本意出於道家,即修鍊成真的引伸(見《莊子》)。修真也可說是維修真正的自我,形成完整的人,也是凈化人身,統一自我的實踐。具體而言,「修」指修持、維修,「真」即真我,古人又喻為真元之氣。修真是修持自身形神,以生髮周身之真氣。古人曾以陽氣升騰化喻自我身中的氣化狀態,指出「修真乃登頂行聖步霄之舉」。真元之氣實乃人體生命推動力,真氣的充振是人體生命的活躍現象,真元之氣充壯,則三華飽滿,外邪不侵。修真就是通過各種辦法調解自身,使之達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最佳狀態。
修真與修持的含意略有不同。傳統的修持原有是泛指鍛煉身體的活動,包括社會上的武術以及醫學中某些益壽延年的方法。其後,修持一詞的含意逐漸明確,到唐代以後形成了確定的概念。修持的本身在於修持的恭行,以及修鍊的內容具體化、系統化。具體的修持,在傳統觀念中是指「修真」而言的。修真是指出修持的方向和內容。而只有在修真過程中的力居恭行,方可喻為修持,以至後來修持一詞在宗教界里廣為應用。
修真之法,古來又喻為內功。其修持乃是運化自身中氣血,以使真氣養育身心,以證修真之用。在修真過程中,丹源充而元氣固,精氣日積,使身心受益,使臟腑皮肉肢骸毛髮皆受真氣溫養,先賢喻之為「元氣潤大千,周野全四極」。修真者,善行氣血運化於自身,即以內功之法,開通氣脈往來之內景隧道,以達祛病延年,開先天真慧。
先賢在國術上的學識成就
國術之學起於遠古。它是一門關於人自然的學問,是華夏先人觀察自身征服自然的一種學術。自從人類產生,人類就一直以探索為歲月,千百年來,從不曾停止過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和對人類自身的認識。人類認識自己的過程同人類歷史一樣久遠。先賢遺留的豐富文化,其最主要最寶貴者,就是幾千年來古人對自然和自身的認識,它是來源於實踐的知識。
人類最先認識的學問是捍衛生命的自然科學。
古人從簡單的活動肢體開始,抻筋拔骨,開通穴道,疏通經絡,宣和氣血,都是以動入手,屬於初始的運動。之後在動態中發現氣脈可以隨之調節,於是開啟並導致了後來導引功夫的形成。這些就是今日動功的起始。而後,古人在動的同時又以靜態審之,於是又轉入並發展為靜化的次第,以存神、養元、調真節流為內容,也就是今日靜功之起源。動靜之中,內外攸分,其中有心智與臟源的運用,有宇宙與人之間的關係。人類在靜極中的體態產生冥想與觀照,從中發現人類體格內在的進化與成長,認識到人體內在的隱奧境地,因而得知神秘學只是自然進化論中階段性的概念。
先賢對天人合一、人天感應法則不斷地進行印證。由於對天體的觀察和自我感知,進行了人身自我之質與天體的對應。從天體的循環之跡,發現了日月經天與人身自我的本體變化,發現了人體內精氣神的運化規律與天體運行的軌跡相同,從而得知人天的關係。
古人遂以宇宙比擬自我,通過對天體流動的觀察,引發出了修真中的大小周天等各類周天之說。繼之的探索,又發現了人身中有先天真脈,沿著通天徹地的軌跡在體內循行。古人又以自然天體的運動,公轉與自轉的現象來喻化人身真元氣化的生態,如元氣沿循著經絡潛行內轉,以及修真中的「太乙循經」。
古人在冥想觀照中發現體內氣血如江湖澤流,潮湧泛波,循環不已,從而發現子午流注的十二經絡與時間的關係。又從太陽經過頭頂的時刻,發現「宇宙真太陽時」,並在修真中加以運用。其後對干支的使用等等,均屬古人得出的人我時空概念的範疇。古人又從修真的內觀原則出發,曾一度拓創了吞氣之說與罡斗之法,這些內容均是內在精神和外形文化兩者統一的整體。於是,古人曾經在修持中體現出「內外兼修,擊舞雙並,道與術合」的特點。如此,人則與自然步入天真的狀態,「神仙以元神為主,游八極任逍遙」。誠然,這也是生命的靈性為之振動,是靈性反應在生命的天然表現過程。
由於人類使用火,而使人類生存演衍繁延,人類有了進化。從人類使用火開始,到今天社會文明的發展,都是人類使用火的延續,是屬人類體外的發展,也是古代、近代、現代的生活。這或是古人所說的「順則生人」物象演化吧!
人類在探索中發現人類生態本來的結構,有其統一性。在成長過程中,或可自然地轉入還原狀態。國術修真中也記敘了古人在人類生態方面的諸種變化,包括人身在動態中演化,在靜穆中變態等諸般情況。但是由於人類環境的不斷改良,使人類離開了可轉入還原狀態的歷史條件與自然條件。人類的靈性也就此淹沒沉浸。意識狀態的體現和與自然界相應相感的全息律也產生變化。
古人又以大道論證,以「易」學概念來認識人身內在的天性,發現人本體具有惰性的惡習,也有修真的良知,人在生活中若啟發出先天良知的天性,亦即「真如智慧」,再以修持為手段,就可使後天智能開啟。
然而,人類生命中的活躍生態,也有似火一樣的潛力能量,人類在對自身的觀察中發現其中也存在著蛻變改體的現象,這或是古人所說的「逆則升仙」的境地吧!
人類又從對萬物靈性的觀察中發現蠶的生態。蠶成長後,吐絲作繭,而後多數歸於死亡,然而也有的在作繭之後,卻能破繭而出,化作蛾子,羽化飛升。死去的蠶永遠不能知道蠶還能化蛾飛升。古代認為蠶的羽化是其自身天性努力、統一凈化過程的一種生態屬性,也是對人類追求長生,探索修真的一種啟迪。中國古老的修真就是在寂靜的境界里來體現感知飛躍的生態,是古人對於古老的生態靈性的初探。古人在有關精氣神的運化問題上,也曾一度指出凡火化食、神火化精、元神之火化形。這些內容是古人提出修真而至羽化的課題。
古人在探索中不斷地研究人類本體中的自然生態、人之先天結構、人類身心能自觀的結構、人體內的內景隧道、氣機循徹的跡象、人身結構之變化、人類能否從後天返先天,進入還原狀態,達到靈態的完整性,乃至於人類理想的高超世界,超離生死的境地。前人是從哲學角度來認識自然界與人類本體,從中總結出規律、方法、道理,並構想出通過修真之途達到人類理想中的人生。
由於人類不停地探索宇宙人生的真諦,追求自身素質的完善,身心狀態的升華,生命層次的飛躍,進而懷著回歸自然的追求,探索通向宇宙深處的神奇力量,遂在長期實踐中久經醞釀,形成了層次、規模、格局,產生了成熟完整的學術體系,古人把不斷取得的所有成就,進行總結升華,從而創造出人類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方法,這就是古遠而來的修真大道。它有著完整的理論和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內景內求法),也有自己的研究範疇和明確的目的。它是一門探討人體結構和飛躍生命之奧秘的科學。
修真的理論和實踐,在文字成熟以後就有極其成熟深邃的表達,在而後的歲月中發展演化成了不同的風格。從草昧時代的圖騰概念、漢唐三教學說的共演以及脫胎於三教的賢俠劍道之風的形成,到宋元時代以武林風姿展現的修真局面,其中最有成就的「武當、峨嵋、少林、崑崙、崆峒、天山、雪山、千山、華山」九大派系,在明代進行了修真武學學術上一次最偉大的交流與融合,史稱之為「九脈合真」。九脈合真而後的國術修真的理論和實踐,更加完善成熟。至此,我們無法計算國術修真思想從其產生萌芽到明末九脈合真時的圓融成熟,其間經歷了多少歲月,也無法計算在國術修真的實踐中,融入了我們祖輩的多少智慧辛勞乃至生命。國術是人類在順應自然狀態中伴隨文化則而形成的獨特面貌。國術是我神州文明的有生命脈系。它起源於人類生命之本體,也是人類文明的標誌。
國術修真,幾經歲月,歷盡滄桑千百年,為人體科學的研究作出了光輝的業績。留下多少古今概說,供現代體科學去論證,又留下多少新課題,待今人去繼續探索。
國術修真在演進的過程中,曾幾度往返江湖,流落江湖,隱跡於江湖,在江湖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足跡。有無數風雲人物來茲間造化,或詩人、詞客,或仙道、隱真,或將軍、帝王,或兵馬、山人,或乞丐,或賢俠劍道。諸種風姿、諸種人生、諸種神態,或者流落風塵,或者隱跡藏真。江湖上曾隱藏或淹沒了多少絕技。這些絕學是國術中的流光,從傳統的宗風來說,則具有驚天之勢。其中除去修真的內隱而外,則要推崇武學中的諸種風格了。花耍、技藝、服飾、器械、藥餌、訣譜、佩物、內外功夫,真是應有盡有,傳統風貌的隱真無不盡數。在無邊的歲月中,多少人物浪跡天涯,流下千載雲煙。正是一瀉千里成絕唱,盡都是神州風采。國術江天里陶冶了不盡的年華,構成了光耀古今的絕世不朽。國術也是來源於整個社會的各個階層,包羅了精湛的文化。國術歷盡千百個春秋,在風雲變幻的時代中,展轉相襲,形成了諸種風姿。因此國術應做為一項偉大的事業去努力,國術中包涵了中華魂。
但在漫長的歲月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變遷,王朝之興衷,滄桑之變幻,以及明清以來出現的國術史上的斷代現象,使得許多歷史的真實面目為塵沙所掩蓋,以致國術修真這顆中華魂寶久隱山野,遁跡江湖,難為世人所辨識。雖然歷史上曾經留下很多寶貴文獻,其中也記載了有關國術修真的史理與其延革的淵源,但由於正宗沉跡不現,支脈旁系又所持不全,故使後人難知國術修真之精華與真貌。為了繼承先人寶貴的文化遺產,為使人體科學之探索,能健康地走上繼往開來的坦途,故需先追溯國術修真的歷史,以正本清源,使國術修真這棵寶樹重現異彩,造福人民。
追溯歷史,正本清源
賢俠劍道的生成。國術之學,延綿即久,遠溯黃湯。在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時期,就有不少俠風劍士、神仙志怪以神話面目流傳下來。遠古一些得道有術之士,也曾給後世流下不少長壽、神變、化形、飛身等等可屬賢俠劍道而頗具神仙韻味的掌故和傳說。如傳說神農時的赤松子「服冰玉散,以教神農,能入火不燒。至昆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又如黃帝於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等等,均給後世留下無限遐想。
中華民族古人類文化遺址中,「最主要的是距今一百八十萬年以前的西侯度文化遺址」。「在西候度出土文物中,有數十件人工打制的刮削器、砍斫器、三棱大尖狀器等粗石器工具。更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些燒骨和帶有切割痕迹的鹿角化石,……而西候度遺址的燒骨,則把人類的用火史,向前追溯了一百二十萬年。截至目前,在全世界還沒有發現比這更早的例證。再從帶有切割和刮削痕迹的鹿角來看,用角和骨製造工具在這時已經開始。因而這一發現,使我們對遠古人類的生活內容有了新的認識」(《河東史話》)。史學的發現,證實古人在悠久的歲月里即為生活而創造,或可以說,這些刮削器則是後來「賢俠劍道」的啟示吧。
三皇時代,部落戰爭已具大的規模。而遠古戰爭描述的武學,多是各種術數與武法並用,如傳說的黃帝戰蚩尤。當時「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黃帝)慣用於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為暴,莫能伐」。「傳說蚩尤姜姓,牛首人身,銅頭鐵額,四目六手,不食五穀,以鐵石充饑。他好兵喜亂,制兵杖刀戟,能飛空走險,噴雲吐霧」。「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河東史話》),遂殺蚩尤。事情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黃帝戰蚩尤的豐功偉績,則是最為古老而原始的「賢俠劍道」之風了。
追蹤史跡,渾渾噩噩之草昧時代最為悠久遙遠。氏族的圖騰時代則是史前牧獵時代。「孔子論史,斷自堯舜,今人考證甲骨,繼自商殷。而史學之研究示堯舜商殷以前為史前史……今人多主神農上溯為牧獵時代,神農以降,始進入農業時代,而自周初上溯則全為氏族部落林立的社會」(《中國人名的研究》)。
前人曾經認為有文字的時候才有了歷史,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字統一,是從秦始。公元前三世紀,橫徵暴斂的秦始皇,以破竹之勢侵吞六國而統一天下。當時的文字是由商殷甲骨銘文古籀出現的,書法上稱之為大篆金文。秦臣李斯統一文字而創秦篆,書家稱之為小篆。同時又統一了度量衡。秦是史初空前的統一者。秦代曾經留下「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當屬史學上較為共知的劍俠之風
。
明代許仲琳著《封神演義》,以小說筆法勾劃商湯紂王滅亡的故事。在描述武王伐紂的過程中,小說以神奇的志怪演示武學。小說雖不能引以為證,但卻能反映出明代人的武學泛波,也可能是許氏對商周時代情景的追敘。
戰國時《莊子》和《列子》等均記敘了飛行、幻術、神通等現象,還有諸如劍術(如「含光」、「承影」、「宵練」)射術等涉及武法的內容。《戰國策》中記敘:「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蒼鷹擊於殿上」。此三士為秦前之劍士俠風。當時俠風劍客流行上下,以一種特殊面目出現於社會。他們或為隱者,如越女猿公精於擊劍,但多為門客。如《漢書·張良傳》記述:張良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唐代大詩人李白遂有「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之詩句。
兵器的冶制日增,應用日益廣泛。考古學家對商周以來的兵器(斧鉞、戈矛、劍戟、甲胄、戰車等)佐證良多。有文字記載的如《河圖》云:「流州多積石,名琨(王吾)石。煉之成鐵,以作劍,光明如水精。」又如《山海經》云:「昆吾之山,多赤銅」,「此山出名銅,色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
器械的演練,豐富了武學的內容。在此以劍為例,劍為時事之器械兵刃。劍客,舊指精於劍術的人。按劍習之演真概括而言,劍法分為上中下三乘。上乘乃偃月神術;中乘乃匕首飛術;下乘乃長劍舞術。三乘總括為神飛舞三字。如《戰國策》中之專諸刺王僚、聶政刺韓傀、要離刺慶忌,可以中乘之劍論之。篇中三士之怒,刺擊以應自然之兆,亦體現當時古人天人感應之觀念:「懷怒未發,休降於天。」而上乘「偃月神術」,能「以丹力入劍」,「吞而吐之」,高超絕倫,然則絕少見於世上。當今社會上司空見慣之劍術,乃屬下乘,即下乘「長舞」之法。由此觀之,可知劍學非常。
先秦時期,劍士俠風漸盛,神仙學說日盛,遂有秦始皇派數千人去海外仙山尋求長生不死葯之舉。而百年之後,漢武帝又步後塵,登泰山封禪,祈福於神仙,均為神仙學說影響之結果。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當時曾以養生、神仙學說為基礎,具有道家學識思想之人,為了與佛教分庭抗禮而創立道教,以道教為國教,推老子李耳為祖。其後,老子啟玄風,午尼暢釋教,夫子宣儒教。從那時起,中華國土上就形成了儒釋道三教並舉,三教共演的局面。而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中形成思想體系的就屬儒釋道這三大流宗,三教思想學術交匯共冶,宗承各異,枝脈紛呈。也可以說,三教思想渲染了文化的潮水,五千年來留有深刻的影響,也波及國術的思想。
漢唐之際,隨著社會文化與思想的並興,當時,有學識有品德之賢者,隨著正義感的浸染熏陶,以劍求道,劍道合一,從而發展塑造了具有俠肝義膽,同時伴有修真行持的人物。他們漸與道合一,從方法、觀點、理想、思想、學識等方面,形成體系。也就是說社會上的三教思潮、神仙學說,在武學的影響下逐漸形成專一的獨立體系,發展為脫胎於三教,以修真武學為生涯的學術之風――「賢俠劍道」之宗風。他們專門從事國術的研究,包括益壽、養生、治病、服食、煉丹、武功、數術等等,孕育了國術的基礎力量。
反而觀之,賢俠劍道雖然超越脫胎於三教,發展成自己獨立的體系。但在成長過程中,依然受訓於三教的思想,是建立在三教思想基礎上的同一體。賢俠劍道後來以武林風姿的面貌出現,才形成超離三教、教外別傳的體系。
賢俠劍道的生成,實質是國術潮水之巔峰,也可說是在漢唐時期,隨時代而興者。回顧歷史,由最初的三教思想,發展到漢唐之賢俠劍道之風,無疑是國術發展史上一重大發展。但這個時期、這個階段的國術,仍屬嬰幼時期,賢俠劍道則可比作他的性格和面貌。或可認為,真正的國術研究,是從這裡誕生的。
九派的形成。數千年來的帝制,唐代與明代均呈昌盛之勢。唐之昌盛,由貞觀到開元,文化與經濟都為國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賢俠劍道的風格開始分化。當時推佛道兩家之九大名山為宗,逐漸形成武當、少林、峨嵋、崆峒、天山、雪山、千山、華山、崑崙九大派系。九派的出現,是長期以來儒釋道三家以及武學等在修真學術上的融匯、分化,各成體系,各居次第而呈現的局面,反映了國術發展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這個階段是修真隱於武途的真實寫照。九派的形成是我國傳統修持史上的高峰,是脫胎於三教而以賢俠劍道之風範展現的嶄新風格,是以武林風姿出現的修真次第。這個時期的九派已形成自身的獨特風格。它們各具特點,各有所長,是千百年來馳騁我神州大地的幾大宗流,也是上溯成湯玄帝,開往並馳,總結實踐所孕育出的精華,是國術史上的「內承修真,外習金鋒」的鼎盛時期。其風格、內容、特點,盡天下之奇絕。好多在修真、武學方面達到登峰造極的人物,都是武林中的隱士。這些修真之士以賢俠劍道面目聚於武林、隱於武林。從事於修真。或許這就是各類神仙諸真出現於武林的因由吧。唐宋以後的一些傳記文學、演義故事,曾勾劃和記載了不少武林行藏人物後期歸山修隱成真的故事。唐代崇尚習武任俠,修真風習甚熾。丹道禪機,在唐詩中亦屢見不鮮。
九脈燕陣。唐代文化的繁榮,促成了宋元時期的九脈燕陣,那也是國術的賢俠劍道以武林風姿出現的成熟時期。宋元之際,在修真方面最有成就的九大派系,開始從事對國術精益求精的共同探討。九派之中都立有盟主,他們相互之間也需有一個研究學術的組織和場所,於是又共同推舉出「龍虎堂」為九派的盟主,主持研討國術的發展方向,研究國術能否有完整的思想內容,高超的技藝,能否達到頂峰。在那時,曾經指出了「正宗演大道,傍門重小術」的學術發展方向,辨證地指出「道可演武」,「武可入道」的規範,從而使學術能健康地發展。在這個時期,國術已經臻於完美,為後來的成熟完整、國術史上的極峰「九脈合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後,龍虎堂一直以「九派至尊」的身份(相當於武林盟主)從事這項研究工作,並掌握和記錄歷代江湖流派的增減變化。由於武當派向以內功特色享譽武林,故歷代龍虎堂中約近半數是由武當派擔任主持。雖有一些九派之外,遠超群學、鮮為人知的高層次派別也曾入主龍虎堂,但從未公開其隱秘身份。
國術史實 九脈合真(下)
李真陽
明代是封建帝制最完整的一個朝代,文化昌盛,吸收了以往千百年的精華。道家的《道藏》和佛家的《大藏經》、《明·永樂大典》、李時珍·《本草綱目》均完成於明代。在這一背景下,國術修真與武學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走向了「圓融三教、九脈合真、萬法歸宗」臻於完善的時期。當時九大派系以龍虎堂為主持,舉行了武林中一次規模盛大的秘密集會。九派之外還有不少技藝高超的小流派,如海上七星、寒外十三絕……也參加了這一盛會。會上進行了修真武學學術上一次大的變流和融合,解決了數百年來武學與修真上的分歧,總結了可以經捷途直入巔頂的修真系統。古人並不保守,當時各派盟主把本派的精華全部拿出來進行研討。交流既往,削繁取真,最後,九宗合為一脈,留下「武庫遺真」和「九宗匯元」兩部驚天動地的著作,完成了唐以來的圓融之勢,使大道一統,真如一尊,構成了「一脈真諭」,從而使萬法歸宗,萬乘如一。這在武林史上是劃時代的創舉,給後世留下深刻的影響。這段史實稱之為「九脈合真」。九脈合真就是九宗合為一脈,留下的一脈稱之為「一脈真諭」,亦名「三界修真法,萬乘統元功」。九脈合真後,留下了牙牌三千六百面,記錄了許多修真中的內容。「武庫遺真」等書用譜文等形式記載了當時九脈合真的盛舉。《神兵武庫》錄記出歷代傳統兵器圖譜,系分36科,總匯三千餘種,勾描出武姿神韻。丹道的飾物中又以環佩彈印劍壺……寓藏其隱。國術修真歷經數百年而達致九脈一統,由此可看出其源流深廣,內容豐富,系統完整,自具一代宗風之神韻。也是文化、美學、藝術、哲識、社會、生活、道德、人生、靈態聚集交融孕育而出的明珠,是中華民族之魂的隱真舉態。
一脈真諭 一代正宗,多少年為何隱於山野鮮為人知?這是歷史上出現的斷代現象所造成的。當時歷史背景下,明朝急轉直下,被清朝所取代,時局急劇更迭,武林的正宗來不及把九脈合真的科研成果公諸於天下,只好把「一脈真諭」手本刊刻封藏石壁。明末清初,武林中不知有多少愛國志士捲入反清復明的運動。武林爭殺,遺於碧野,多少豪傑盡染紅塵。特別是雍正年間「刺王殺駕」後發生了血洗武林的浩劫,不少武林門派隱於江湖。而當時,「一脈真諭」之宗風早已轉入地下,跡隱山野,遁跡流沙,在清代的武學中,一直沉跡而不現,只在宗脈嫡系中口口相傳,密授承襲,延傳於今世。
星野時期 由於正宗不現,正宗之風難承,致使分枝並起,野脈並發,九脈之散流遂興於世上。於是,太極拳、八卦掌、形意、心意、鷹爪、黑虎……猶如繁星野草般出現,這就是清代武學上的「星野時期」。今天世人所熟悉的傳統功法,均為當年「星野時期」遺留下來的產物。
正宗與散流 國術修真的學識,按傳統劃分有六或七個層次,即正宗、大家、名家、正源、旁流、散流、未入流。這種對比是出於學術上的嚴謹態度,避免了魚目混珠,即學術上的混淆,形成了衡量的尺度。太古時期,人類的自然生活驅使秦漢神仙學說的發展,東漢時期「大道一脈,分演三教」而演示出三教並舉。漢唐時代又有脫胎於三教隱於武林修真,以武林風姿出現的九派之形成。它們各有自身獨具之風格,是神州大地的幾大宗流。
在傳統的修真領域,任何時期都有正宗與散流,象亂石鋪街一樣盤踞其上。正宗的流傳,有其承習之脈絡,有一定的規程。散流則分布在正宗脈系而外的學識。正宗的流傳,是各有師承,自成體系。散流則是沒有得到正宗的嫡傳,是在學術上尚未達到正宗的完整的階段,與正宗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可以肯定地說,宗傳在師承的譜繫上有嚴格的血緣關係(當然是建立在堅定求實的學識基礎上的),宗傳保持了一定規律的風格,而散流雖然沒有繼承宗傳的完整性,而在某種學識上也同正宗一樣,曾經達到了一定的層次。由此看來,正宗與散流,交織成了經絡縱橫的羅帶。這就是當時的傳統修持隱於武林的風姿。
正宗與散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本質的區別。正宗的啟始,是按武林的演化而來。歷代九大流派行蹤,則是後來的正宗脈系。此茫茫九派流宗,曾經在延革過程中幾度泛波沉沙,流有枝脈,化為散流雖有師承,但亦是各成面目。表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士有此五者,然後可以三托於世,而列於君子之林矣。」但按當時修持之風,無論正宗與散流,皆列君子之林。司馬遷《史記》曰:「仆聞之,修身者,智之符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與者,義之
宋元而明,歷經數百年,多少代師宗尊祖。以道言宗,以法盡道,終有九脈合真之盛舉,留下「一脈真諭」之宗風。當時之正宗,即「一脈真諭」之風,余者皆為散流。清代而後,正宗沉隱未興,分枝、散流競出,(即「星野時期」)。由於正宗真諭不現,時人難辯正宗與散流,久而久之,甚至將散流視為正宗之脈。概而言之,正宗與散流之分別,當以所居層次區別,以所涵學識而置。僅聞其梗概,不能宰之。《文心雕龍》有「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之言似可借喻。天下宗風久持,正宗風姿乃先輩千百年實踐之智慧結晶,更非時人以已之為,一意之思,未經時間考驗,即開宗列法,推之於世而交由世人驗證者。世人多是未聞宗風,不識真諦,宗風浩然,世人不覺,雖宗風染目,亦索小術而不圖宗流。或是身在散流之中,自持其身,以為自娛,而不識尚有精深,又怎能功入百尺,進為宗風。復有小人投機,使宗風靡然。更有以小術者誤已誤人,流有弊端。時人難辨真偽,常有認貓為虎之嫌,復使大道茫然。
自然之中任何事物盡尚如此,都有宗風散流之勢,猶以國術最真。然一代宗風乃千古所形成,與散流之間各生絕異,面貌不同。與時人應運而創之者,更相去千里。但未入其境之人,因未涉其境,對似是而非之事質,亦不易分辯。故欲承習宗風,尚需要一定的神思心力乃成。
今人恆精未致,治學荒蕪,宗風已難延續,致使宗系嫡脈縷跡如絲。倘能承宗風,行傳統之為,得一家之三昧,深執妙悟,已經很為不易。當今之務,世人應認真繼承前人在漫長歲月中實踐探索形成的「規矩、衡准、不易」之科學體系,重視傳統,學習真傳,弘揚學術,推崇正宗,以使中華千古文化之精華絕學不致湮滅。
搶救未立文字的國術遺真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非常豐富,無論在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方面均早於海外,高超于海外。從世界文化來看,有好多內容都源於神州古國。英國李約瑟博士在其著作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列舉了諸多史實,即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神州的古老文明,不僅孕育了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並且對全人類的進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國文化早已為世界人民所矚目,且被接受應用與發展,如曆法和針刺等。有的則是在近代或現代被重視和應用的。如萊不尼茲於康熙年間由「八卦圖」中發現了二進位,為今天的電子計算機奠定了基礎。國外目前接受並應用,或正在繼續研究的中國文化中,還有中醫學、武術、易經等。如英國的《泰晤士報》曾以「在醫術的尖端」為題,作為有關針灸療法在英國推行的報道。
文化的沿革與流傳,分為有文字記載和無文字記載兩種形式。人類的文化就是由這兩種形式組成的。
有文字的記載,是在書籍上的體現,它們容易被理解,便於流傳,利於普及和繼承。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文化在歷史的滄桑中雖多有遺失,但流傳至今的「經史子集」仍非常豐富而完整。秦始皇焚書是文化史上第一次浩劫,但所幸的是,後經漢劉歆等人的搜集整理,終使「十三經」及諸子百家的著作基本保存了下來。其後,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相繼出現了各種「類書」,以及眾多系統完整的「叢書」。其中,明《永樂大典》和清乾隆年間的《四庫全書》、《廿四史》,均完整地記載了中國文化與歷史。在中國文字記載的,當屬歷史與醫學較為完整。至於國術方面,道家有《道藏》、《道樞》,佛家有《大藏經》較為完整,但其內容混有宗教成分。有的記亦不詳,有的卻以隱語出之。在武術方面亦是如此。
但人類的文化中亦有相當多的內容是不立文字於經傳的。其中有的曾經有實物佐證,如秦始皇時代的兵馬俑出土,馬王堆的竹簡帛畫,都為後人揭示了當時的風采,是歷史文化的寶貴珍品。又如甲骨文的發現,標明了中國文字是由象形記事開始的。甲骨作為實物,則是證實文字發展的主要依據。相對地講,沒有這些實物作為科學依據。人們是無法想像當時的面貌和真實情景的。
除實物佐證外,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流傳,只是形成不同而已。如民間流傳的口頭說書,以及戲劇人物之塑造等等,在沒有今天的音像設備條件下,當是無法記錄現場精彩場面的。也都是難以文字說清楚的事情。
在沒有文字記載的範疇中,由於難以表達或限於當時歷史條件不能公開表達等各種原因,致使文化中相當層次的內容不能形成文字。這在國術修真與武學上更是如此。由唐宋開始,至明「九脈合真」後的各先賢們雖紛為立說,但多以傳法,而少傳火候。或傳功夫內密時多以「口傳」,而不立文字。如此,給後學者造成很多困難,或易被誤解,其宗脈承襲更難考證。武術亦然。
修真與武學中用文字難以表達之處是很多的。先舉個淺顯的一般的例子。比如人們在夏天挑選西瓜,能憑藉拍瓜時得到的聲響感覺斷定西瓜的生熟,但究竟如何在用手拍一拍的瞬間就能得到準確的判斷,這不僅是文字難以敘說,就是語言也難說明白的。由此可以說,人體的感覺也是文化次第中的某種體現。國術中的修真與武學,多是人們在感受和體會中進行的。因此,好多內容難以用文字形容,有的是思維和靈性的反應,有的是感受和神態上的變化,尤其是高層次的修持,更不是用文字能說清楚的。就武術而論,雖然有視敵之變,窺敵之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等諸種講法,但若細究其詳,則又很難施之於筆墨。至於武功中的「懂勁」,推手、散手、器械、心法之勁路神意方面的內涵,只能靠體會,而體會用語言文字是難以比擬的。至於修真者「雖幻變真」、「真反化幻」的轉換,「內景」與「幻景」的分別,「內景」與「火候」等等,則更是不能以文字交待的。這些內涵都是實踐中經師傳的一種切身實踐的體會。
這些內容若不經師傳,僅以文字來進行函授,極容易發生問題,因為書籍雖然是無私的老師,但它是片段的,帶有階段性的。書籍在某種層次上來說,是通過回味而有反思的過程。書籍又是備忘靈,是歷史的縮影與留真。書籍可以幫助人們學到超越實踐的內容,但它與感性是有區別的。
記得兒時父母尊長常告誡不要用手去撫摸燙手的水壺、煙頭、火炭等等。實際上只有被燙過之後才有體會。
因之,修真武學中的某些方面,在口傳身教的過程中所得到的啟迪,是難以立於文字的。不立文字的原因,除難以表達外,還有限於當時條件而不能公開表達者。有的是鑒於某些內容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不宜在社會上流傳。如道教曾受到歷代權貴的非難,更不能公開流傳。有的是因有些內容暫時不被人們接受,更不易廣傳。所以均不可能立於文字。
在國術修真武學中,著重的是宗傳,而不是讓一些學術、專業知識漫無邊際的濫傳。所以在選弟子時立有某些條件和原則上的要求。「十讀四拜朝太上,授者曰師受者盟」。武學宗系,其所習之技密,或在流傳過程中屬於技法密示的學識,多以口語隱真,絕少以文字出現。也有的以圖畫來喻會,「此中大有逍遙處,難說於君畫於君」。這就要靠智力的反應,條件的反射,都關係到意識和境界的聯想,靈性的啟迪。又武學宗系之排列,盡用宗名代真,經少以俗姓名列為承襲,給後來考證也留下很多不解的疑團。
宗傳主要是由師承心傳口授,其內容多以意境出現,留以形跡的是某些系列的傳統風格,難怪經典上有「饒君聰明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入門引路須口授」的「無師不成道」之格言了。可見師承之重要。如《抱朴子》云:「此法乃真人口口相傳,本不書也。雖然服名葯,而復不知此要,亦不得長生也」。又如宋薛道光《丹髓歌之三》云:「昔日遇師親口訣,只要凝神入氣穴,以精化氣氣養神,煉化黃芽與白雪」。所以在承傳中,凡是緻密事皆盡口傳為要。丹家以火候口訣為行持之要,武學以功中密譜而盡斯學之真。故明代九脈合真後的「九宗匯元」,明確指出「三傳之法」與「三密真參法」。
「三傳」是練功的捷徑,是按形跡、心跡、境跡,分為初傳、宗傳、神傳三種法境。「初傳惟見形跡出,宗傳始悟心法傳,神授復如演道妙,會將神髓譜中觀」。形傳不立文字,即指傳統舊說之初傳,初傳多為入門之持,猶如大人教孩子,一招一勢就範,初傳最慢。宗傳亦即心傳,叫作口傳心授,也就是心領神會,是由師承親傳所授,言傳身教,隨師資造化,或以語言出之,或以文字出之,視承學者而有所不同。至於神傳之法,系指譜文中境界所期之處,以及文字之外信息相感之境,多以文辭而持境,藏有隱真,但沒有形傳、心傳之法作為基礎,意境則更難明悟。要得神傳,需背誦功譜,心領神會,通權達變,使靈性在聲韻、境寓中喚醒。
「三密真參法」為「以形鑒真」、「以音弘法」、「以文觀意」。其中惟「以文觀意」為立於文字者,其它二者皆屬師授的範圍。三密指身、口、意三密。修真或傳統功法必須有指印、口訣與功譜,三者缺一不可。「以形鑒真」,傳統的功夫必須有形體的造型,特別有手印(指印)。據《萬印衡真》記載,傳統指印有13056種。「以音弘法」是念動口訣、真言。「以文觀意」是指功譜或特殊觀想。
國術的流傳也分為文字記載和無文字記載兩種形式。國術見於文字者,是人所共知的內容,也是司空見慣的。而對於大量的不落於文字的內容,則頗費審思與心解,因不見於文字之處,是另有一番境地的。
對國術之繼承,應從有文字處和無文字處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研討,方可對國術作全面探索,觀察其完整性、系統性,復可管窺全貌。
當今的要務,更應著重於繼承不立文字方面的學識,追溯往來,審視是否在其他領域中有輻射之地域。而不立於文字的內容,的確是今天研究學習國術的一條不可忽視的要徑。在對不立文字的內容補充以文字時,最重要的工作是將有關宗傳口授的主要內容,形成文字,這也是國術修真中的精華所在,總而言之,能不以立於文字處而立於文字記載,留給後學參真之用,實乃有意義有價值之舉。
一脈真諭――真元修真法簡介
真元修真法即九脈合真後「一脈真諭」的宗系嫡傳,古傳全稱「三界修真法,萬乘統元功」。三界指天地人,亦指自然界中中高層次的、老百姓低層次的以及不上不下中間層次的,其修真之法均為修持自己體內之元氣。萬乘是指功夫當中有中乘、下乘、下下乘、上乘、上上乘等等不一而足,就以萬乘之計,也都離不開元氣。離開元氣的修持,就不是功夫,也不是武學,更談不上修真。真元修真法是數百年前我們先人歸納出的一條修真捷徑,是圓融三教的系列修持鍛煉方法。古人曾劈破旁門,隨而指出:
內景真途直揭修真之妙
華巔大道頓悟統元玄機
因該功法系儒釋道三家功法的綜合系列修持,內容豐富,各有階段,不能一言以蔽之,故取義而概括,遂用「真元修真法」為名,以窺其密,弘為廣傳。由於前述歷史斷代原因,真元修真法自清以來一直隱於江湖,歷代密傳,鮮為人知。
1984年,萬輪甲子,該法復出,方將此歷來不傳之秘,僅限代代口傳心授之功法,陸續公諸於世,以期將此「一脈真諭」之種子撒在我神州大地。
內功氣化之修持,於我神州大地歷盡滄桑數千年,經久不衰。因其年深日久,歲月蹉跎,盪散民間,隨著光陰的流逝,師承相襲,諸門支派,名目繁眾。剖其實質真髓,則又不出以修持為過程,以成就為目的。
「真元修真法」這個系列的修持練功方法,是以「培元築基」,「修真元以養太和」而達到修真目的。在修持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修持方法,得到不同的效益。經過上有師承,下有所授的實際體會,深知古人創此修持行功用心之良苦,深有內涵,可謂大哲先仰,以示天下。淵源推之即久,功法規模求全。動靜諸法,遠追秦漢,近襲明清,有成就者不乏其人。睹之近則師承,亦有證真,足以見其法衡准,規矩不易。
秦漢時期,除丹道之術而外(當時好道人多,得道人少,外丹興盛,內丹沒有廣傳),留存至今的修持樁功各有千秋,雖古樸無華,簡而易行,但其內涵深刻。流傳至今的武林內功「雲霧樁」「北齊佛子四勢」,團煉內氣,合於自身經脈之運化,行功於朝夕子午,「納四時之正氣」,「結聚天罡元氣」,外行金剛之力,堅如鐵石,內以氣機外注,行吞吐往來之法,開厥陰真竅,氣出勞宮,此功孕育出後來道家的「虛彌神掌」。
唐宋之際,行功修真風習日熾,故而成就者多,行功久注,流傳世上。「別婦留丹訣,驅雞入白雲」(王維《王右丞集五送張道士歸山詩》)。「圓洞開丹鼎,方壇聚絳雲」(盧照鄰《盧升之集二贈李榮道士詩》)。由此即可看出,丹道修持思想在唐代已有很深的影響。晚唐宋初,長睡之壽仙陳摶老祖泄出卧功隱秘,行功之中「長飲玉液,久藏金息,呼丁甲至,真吾出於金頂,神遊八極」,不計歲月流逝。雖為卧姿,卻行內功丹道。留存至今的睡功卧功,「羅天養真樁」,「碧落遊仙七姿」,皆是此密之流。此術蘊於武途,內密行針,說破元真出遊之秘,道出真元飛騰之舉。
三豐道人開後來內家玄奧,功法一統而下,合于丹道,化以修真,引出內家功法。宋元而後,三教歸一,行全真之法,以至近幾百年間動蕩紛紜,諸家興起,功法行持各異。真元修真法,其內容出於道家的採氣全形,煉丹化形之上乘功法,釋流入靜參禪開慧證真的弘深之術,儒教易注寰中的浩然之氣,「應將筆硯隨詩主,定有笙歌伴酒仙」(明·陳鴻綬,字章侯,弗遲,老蓮,雲門僧,九品蓮台主者,浙江諸暨縣人,明萬曆已亥生,清順治壬辰卒)。可謂集神州故國之養生丹道,國術內功及文化藝術共冶一爐,保存了傳統古氣功的風貌,理法精透,內涵隱密,便於系統的學習研究。
這些內容不僅在修身、武技、內功運化等方面有獨到之處,即便是醫治諸種疾患,開發真如智慧,亦獨具一格。有志於研習者可達理想境界。修真的功法就層次而言,分有階段,限期取證。以傳統的修持方法而立身,以修真氣化為本。其內容包括內功採氣鍊形、陰陽調合之法;修禪定、運法輪、金鋒日顯、律呂聲象等靜中自悟的開慧證真和內景內道學,以及武輪內功、奇兵器械、國術散手等內容。這些行功皆以自身元氣為基本因素,通過一定的修持方法和行功的手段,培育生華,積久呈真,是由淺入深,逐級深入的三教修真之術。
真元修真法中的初步行動,是由築基的修牆補屋入手,採氣充形,以全先後天之妙。在行功中真氣充盈、通於景道、太乙氣化、循於子午周天,通其中脈、倒運陰陽合於自身,繼而使元氣沖騰,開頂證法,使一氣升騰衝至巔,三花飛舉,或以法輪內景觀妙,無中生於有象。
長期行動,築基堅定方能轉入修真階段,這個階段在氣化狀態下可以出現功能,進而開發智慧,延年可期,享四時之快樂,化陰陽之玄奧。法境長顯,身心俱泰,正所謂古人「有酒學仙,無酒學佛」。「福慧雙修終需得,身名俱泰要留余」。人天同易,法境同緣,到了這個境地,功力堅實,已經證道而得修真之妙。
修真功法的特點是:內外雙修,性命同證,文武齊馳,理法精透,體用如一。動功的修持,可由簡單的鍊形術、導引術、納氣行真、以氣運身,達到修牆補屋,強健身心。繼而行持,可轉為氣力合一,演化出國術散手、器械、劍法、陣法等較高層次的武林內功。
樁功,從健身治病的基本功法開始,築基培元,循經走脈。內功中將此段行功稱為必修功。而修身煉性合於武技,有高深內功的修持則稱為專修階段。以行陰陽之術運遍周身,聚則呈形,散則成氣,調自身水火交宮,即進入修真的更深層次,精進歸一階段。
靜功的內容,從靜功入坐開始,入手於清靜歸一、河車搬運,後轉為圓通證法、丹砂合於顯密、火乘金相、口訣結合指印等有層次的修持過程。以至元真飛舉,人我同象,萬品同形的高級境地。
卧功的內容,由修牆補屋,育華養真的行功開始,使之轉化靜功的各種層次。用姿勢來調整氣脈,運化精氣神三品,以配合達到靜定飛真的溫養行功。一脈真諭――真元修真法簡介
真元修真法即九脈合真後「一脈真諭」的宗系嫡傳,古傳全稱「三界修真法,萬乘統元功」。三界指天地人,亦指自然界中中高層次的、老百姓低層次的以及不上不下中間層次的,其修真之法均為修持自己體內之元氣。萬乘是指功夫當中有中乘、下乘、下下乘、上乘、上上乘等等不一而足,就以萬乘之計,也都離不開元氣。離開元氣的修持,就不是功夫,也不是武學,更談不上修真。真元修真法是數百年前我們先人歸納出的一條修真捷徑,是圓融三教的系列修持鍛煉方法。古人曾劈破旁門,隨而指出:
內景真途直揭修真之妙
華巔大道頓悟統元玄機
因該功法系儒釋道三家功法的綜合系列修持,內容豐富,各有階段,不能一言以蔽之,故取義而概括,遂用「真元修真法」為名,以窺其密,弘為廣傳。由於前述歷史斷代原因,真元修真法自清以來一直隱於江湖,歷代密傳,鮮為人知。
1984年,萬輪甲子,該法復出,方將此歷來不傳之秘,僅限代代口傳心授之功法,陸續公諸於世,以期將此「一脈真諭」之種子撒在我神州大地。
內功氣化之修持,於我神州大地歷盡滄桑數千年,經久不衰。因其年深日久,歲月蹉跎,盪散民間,隨著光陰的流逝,師承相襲,諸門支派,名目繁眾。剖其實質真髓,則又不出以修持為過程,以成就為目的。
「真元修真法」這個系列的修持練功方法,是以「培元築基」,「修真元以養太和」而達到修真目的。在修持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修持方法,得到不同的效益。經過上有師承,下有所授的實際體會,深知古人創此修持行功用心之良苦,深有內涵,可謂大哲先仰,以示天下。淵源推之即久,功法規模求全。動靜諸法,遠追秦漢,近襲明清,有成就者不乏其人。睹之近則師承,亦有證真,足以見其法衡准,規矩不易。
秦漢時期,除丹道之術而外(當時好道人多,得道人少,外丹興盛,內丹沒有廣傳),留存至今的修持樁功各有千秋,雖古樸無華,簡而易行,但其內涵深刻。流傳至今的武林內功「雲霧樁」「北齊佛子四勢」,團煉內氣,合於自身經脈之運化,行功於朝夕子午,「納四時之正氣」,「結聚天罡元氣」,外行金剛之力,堅如鐵石,內以氣機外注,行吞吐往來之法,開厥陰真竅,氣出勞宮,此功孕育出後來道家的「虛彌神掌」。
唐宋之際,行功修真風習日熾,故而成就者多,行功久注,流傳世上。「別婦留丹訣,驅雞入白雲」(王維《王右丞集五送張道士歸山詩》)。「圓洞開丹鼎,方壇聚絳雲」(盧照鄰《盧升之集二贈李榮道士詩》)。由此即可看出,丹道修持思想在唐代已有很深的影響。晚唐宋初,長睡之壽仙陳摶老祖泄出卧功隱秘,行功之中「長飲玉液,久藏金息,呼丁甲至,真吾出於金頂,神遊八極」,不計歲月流逝。雖為卧姿,卻行內功丹道。留存至今的睡功卧功,「羅天養真樁」,「碧落遊仙七姿」,皆是此密之流。此術蘊於武途,內密行針,說破元真出遊之秘,道出真元飛騰之舉。
三豐道人開後來內家玄奧,功法一統而下,合于丹道,化以修真,引出內家功法。宋元而後,三教歸一,行全真之法,以至近幾百年間動蕩紛紜,諸家興起,功法行持各異。真元修真法,其內容出於道家的採氣全形,煉丹化形之上乘功法,釋流入靜參禪開慧證真的弘深之術,儒教易注寰中的浩然之氣,「應將筆硯隨詩主,定有笙歌伴酒仙」(明·陳鴻綬,字章侯,弗遲,老蓮,雲門僧,九品蓮台主者,浙江諸暨縣人,明萬曆已亥生,清順治壬辰卒)。可謂集神州故國之養生丹道,國術內功及文化藝術共冶一爐,保存了傳統古氣功的風貌,理法精透,內涵隱密,便於系統的學習研究。
這些內容不僅在修身、武技、內功運化等方面有獨到之處,即便是醫治諸種疾患,開發真如智慧,亦獨具一格。有志於研習者可達理想境界。修真的功法就層次而言,分有階段,限期取證。以傳統的修持方法而立身,以修真氣化為本。其內容包括內功採氣鍊形、陰陽調合之法;修禪定、運法輪、金鋒日顯、律呂聲象等靜中自悟的開慧證真和內景內道學,以及武輪內功、奇兵器械、國術散手等內容。這些行功皆以自身元氣為基本因素,通過一定的修持方法和行功的手段,培育生華,積久呈真,是由淺入深,逐級深入的三教修真之術。
真元修真法中的初步行動,是由築基的修牆補屋入手,採氣充形,以全先後天之妙。在行功中真氣充盈、通於景道、太乙氣化、循於子午周天,通其中脈、倒運陰陽合於自身,繼而使元氣沖騰,開頂證法,使一氣升騰衝至巔,三花飛舉,或以法輪內景觀妙,無中生於有象。
長期行動,築基堅定方能轉入修真階段,這個階段在氣化狀態下可以出現功能,進而開發智慧,延年可期,享四時之快樂,化陰陽之玄奧。法境長顯,身心俱泰,正所謂古人「有酒學仙,無酒學佛」。「福慧雙修終需得,身名俱泰要留余」。人天同易,法境同緣,到了這個境地,功力堅實,已經證道而得修真之妙。
修真功法的特點是:內外雙修,性命同證,文武齊馳,理法精透,體用如一。動功的修持,可由簡單的鍊形術、導引術、納氣行真、以氣運身,達到修牆補屋,強健身心。繼而行持,可轉為氣力合一,演化出國術散手、器械、劍法、陣法等較高層次的武林內功。
樁功,從健身治病的基本功法開始,築基培元,循經走脈。內功中將此段行功稱為必修功。而修身煉性合於武技,有高深內功的修持則稱為專修階段。以行陰陽之術運遍周身,聚則呈形,散則成氣,調自身水火交宮,即進入修真的更深層次,精進歸一階段。
靜功的內容,從靜功入坐開始,入手於清靜歸一、河車搬運,後轉為圓通證法、丹砂合於顯密、火乘金相、口訣結合指印等有層次的修持過程。以至元真飛舉,人我同象,萬品同形的高級境地。
卧功的內容,由修牆補屋,育華養真的行功開始,使之轉化靜功的各種層次。用姿勢來調整氣脈,運化精氣神三品,以配合達到靜定飛真的溫養行功。此說法出自《真元寶笈》,1995年1月由學苑出版社正式出版。 按稱其說記述了一脈真諭之小鍊形,玉環樁、太乙混元球、飛鳴圖等自古相傳傳統宗風丹家內脈的具體修持法門。
這書是李兆生先生所著,李兆生先生修持上頗多見識這個是值得肯定的,但偏頗之處也不少,當然這些不便多說。
只說談及所謂九脈合真,最後以武當太乙門為尊的故事,貧道未從其它其它老輩人物口中聽有相關的傳聞,鄙派是正一天師道流傳,故而歷代均會安排弟子前往天師府抄錄道法,積累有不少法本,既有文字資料為證,果有此事,鄙派則不會不知。
故此想必是子虛烏有之說。
不過,如果是另一面,不是從武術這種脈絡上,而是從道教自身傳聞來說,倒是有類似的傳說。
以閭山為例,其傳說倒是精彩,其說法:
一種版本是說閭山的山門是本來是有緣則開的,有緣者則可進入,然而後來降法旨的說固定三十年一開的時候,被長坑鬼(是夠坑的)給添了一筆變成三千年一開了,於是結果就開不了。
一種版本是說,當年許天師不小心把閭山山門砸壞了,結果就開不了,此說理由不太充分。
一種版本是說,按現今閭山的老輩人的說法,於上述又略有不同,然更有精彩之處,有一祖上去過閭山學法的現世傳承老道說,閭山每逢甲子便有一開,每次開都在五行之中,比如海中,比如森林中,比如灶中,比如石頭中,一旦遇到了就能進入到閭山,然後便可以學法了。
前面兩種說法最為流行,尤其第一種廣為流傳,第三種是一祖上去過閭山學法來的法師說法,不過說的過程是顛三倒四的,並不系統。
另外還有一種相關,說法是明朝時候流傳下來的傳說,說是要進入洞天才能夠得到真傳,而洞天的鑰匙是仙人掌管。
明朝的馬道人(史料及傳說較多)的傳說中便是天下洞天都關了,然後得到了洞天鑰匙,所以學得五雷法回來,這個傳說在華山一帶流傳。
閭山的資料比較好查收就不補充了,補充點馬道士的資料:
論文《明末道士馬真一生平行實考》載:《華山神話傳說》 中記載 了一則馬真一尋找洞天鑰匙的故事, 這個故事就是 1980 年代華山採風組根據 當地的民 間傳說整理而成。 在華山一帶,不僅有關於馬真一的傳說廣泛流傳 ,而且有供奉馬真一的廟宇香火不斷。據載 華 山周邊有三座紀念馬真一的馬仙廟 ,一在王刁嶺 ,一在今泉店村西 ,二者皆毀廢已久 。另一處 在觀北鄉小漲村西,至今保存完好,香火不絕。據民國三十四年 (1945) 立 《 小漲村改建馬仙 洞碑記》 載,馬真一曾對小漲村有過恩德,故村民感其遺澤,建廟祀之。後遭戰火毀壞。抗戰 勝利後的 1945 年 ,村民捐資重建廟宇,為圖堅固,完全改用石料。這塊碑記說明馬真一對當地 影響之深遠,以至在時隔三百多年後,小漲村村民仍然不忘馬真一,集資重建馬仙廟。
關於這個傳說百度搜索:「找鑰匙馬道士巧遇二仙」,華山官方網站也有。
PS: 有人問這是不是真的,這個真不好回答,所謂洞天福地關了這一說,個人理解是象徵意義上的,大抵上是指明清以來胡亂修改或編造修鍊功法,臆想以取寵大眾的心性之學來取代,漸失真道。三符道長的最後一個故事聽家裡老人人講過。天下的洞天元末眀初都關了,明末有人找到了鑰匙。那個人帶著鑰匙進了洞天,天下的洞天就再也不會開了。
對了,我小時候吧,只知道成仙要磕葯,然後進洞天的。直到網路小說後才知道成仙這麼難。
祝好
這個還真怪不到網路小說頭上,因為最早傳出這個說法的時候,網路還沒普及呢。這個說法就我所知道最早的出處是武當太乙門鐵松派十三代掌門人李兆生先生的書里,真假就另當別論了。
但凡什麼可以確定多少年,什麼時間的,不要去信,豪無意義。
沒有任何人可以那麼準確無誤的推算任何事情,主要還是大脈絡,大方向。
至於你說的這個問題,回答了也對誰沒多大意義,知道了又如何,好好學習,好好生活才是王道。
我是金正南,死的是我的替身,我有二十多億美元在山洞裡。鑰匙在我這裡,只要給我二千塊即可開封。
玩笑而已。洞天曆來是有洞天主者,傳法一般是仙官仙吏的地仙,凡人沒仙骨,難得一遇。但真有如此多秘法,早就成仙,遨遊十洲三島去了。何必苦戀塵世去賣書收徒弟。
完蛋了
84年出生的這一波人得有多少能出來當大師
一個年級好幾百人呢~想想就好激動並沒有封,洞天依舊在。
這問題真好玩。一個謊言只要你煞有其事,並且從大人物的口裡搬出點隻言片語的證據,那麼就有人信,還信的真真的。果然群眾只需要一些心理慰藉和點點的歡樂,宗教的任務就完成了。
梁道長這次回答的很靠譜。這次不黑梁道長了,要粉。
睡醒了嗎
待我渡劫後一一為你解答
可有渡劫的道友?
快醒醒!大清亡了!
預知一日,天下無敵。你丫預知500年?
桃生封真?CLAMP的x戰記看多了?
推薦閱讀:
※正史從沒有記載超能力,是否證明世上沒超能力?
※如果修仙真的存在,並且功法獲取比較容易,但功法有優劣之分。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將會成什麼樣子?
※修行修道的动力和乐趣来自哪里?
※修真武俠小說中門派幫派的組織結構應該是怎樣的?
※如果我們發展出了修真文明,而不是科技文明,那將會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