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頻繁使用紅樓夢(或類似紅樓夢)的辭彙,會不會對她作品的文學性造成影響?

作為紅樓夢讀的爛熟的讀者,在讀張愛玲的時候很容易齣戲。
問題的前半部分也是問題。張愛玲似乎曾說過一生創作不出紅樓,但是最終選擇這麼做也是需要分析的。
問題的後半部分非常成問題。張愛玲的文學地位當然是沒什麼好質疑的。但是總覺得真正的大家,一般都是自鑄偉詞,很忌諱用別人的東西,即使只是短短三四個字。


且不說明清章回體白話小說的文風跟紅樓都極像。你再多讀一些張愛玲同時代作者的作品,這種「紅樓體」的感覺會如影隨形,如石評梅,凌叔華,張恨水……等等等等。這其實是一種時代烙印,不是刻意模仿紅樓導致的,而是因為那時候的白話文就是這麼寫,那時候的白話就那麼說。語言的錘鍊和進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一些生僻辭彙、方言土語、今人看起來很「獨特」的句式,當時就是日常用語,要知道清朝結束和張愛玲出生之間相差還不到10年呢。柏楊跟瓊瑤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作者,只因為是差不多同時代的台灣人,看他倆的小說我就深深覺得他倆的文風非常像。
我們所使用的語言,所有的辭彙都是前人所造,我們說的每一句話,追根溯源都是在拾人牙慧,「自鑄偉詞」「別人的東西」各自的定義是什麼呢?紅樓這種白話小說,又有哪「三四個字」能算是紅樓獨有的呢?黛玉說寶玉「放屁!」,今人也說「放屁!」,若非這樣,今人豈不是已經看不懂紅樓夢了嗎。

文學性是報告文學的一種特性,這跟小說散文並沒有關係。


她借鑒紅樓夢比較多的是些早期作品,第一爐香,金鎖記。但這兩部作品氣質已經非常獨特,能看出有些人物對話化用紅樓夢,但非常生動貼切,絲毫沒有拾人牙慧之感。在這兩部作品中,都是用紅樓夢式的對話表現一種伶牙俐齒鬥嘴的場景。在《第一爐香》中只有開頭的一小段,男女主角談戀愛的對話風格完全不一樣。《金鎖記》主要是前半段,因為故事發生在來自北京的大家族,和紅樓夢的氛圍很接近。
我感覺張愛玲選擇語言風格,也是和作品搭配的。比如連環套就是金瓶梅風格。諷刺意味更強。
比較後期的作品就很少再有這種很明顯化用紅樓夢的做法了。像色戒,小團圓之類的。


文學本身就是一種借鑒,我們的知識都是在學習中獲得的。


影響是肯定有的 不止她的作品 她人也像紅樓里的人物一樣至情至性


文學本身屬於一種再加工,我們借用,化用前人的詩句難道影響了自身詩句的美妙嗎?我認為從一定程度上張愛玲借用紅樓夢反而有助於作品的文學性。


我覺得、京華煙雲也挺紅樓的啊。。。還有文學性是啥子、聽起來很中國特色閱讀理解


愛玲先生也是很喜歡紅樓夢的呀,從小熟讀。深受影響也不奇怪,寫作也是從模仿著來的,借用一些意象也很正常。
建議可以看一看她的紅樓夢魘。


紅樓夢還用了很多金瓶梅的辭彙呢


推薦閱讀:

西遊記里人物戰力排行怎樣的?
有哪些關於離別的現代詩歌,讓人很有感覺?
紅樓夢裡眾多的人物形象你最喜歡誰?最討厭誰?最同情誰?
如何評價張愛玲《傾城之戀》范柳原與白流蘇的結局?
為什麼武俠寫得好的大都是香港台灣的作家?

TAG:文學 | 紅樓夢小說 | 張愛玲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