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訣百韻歌》中 「圭心可是春(舂)」到底是哪個字?
如圖,《草訣百韻歌》中有一句,圭心可是春(舂),請問到底是哪個字呢?圖一傳是王羲之寫的,圖二是明代韓道亨寫的。
謝瑤
是舂字
如果是春,下部直接橫點
或者橫撇就好
如圖
因為下部是個日
做部件的時候,兩點就可以了
但舂字下面的臼要複雜的多,作部件的時候至少要寫三點
比如稻子的稻寫作
臼字寫作三點,就是心的草書
如果是香港的香就簡單寫作
日字寫作兩點,就可以了。
所以這個字是舂不是春。
為啥所謂王羲之版的草訣百韻歌有這個問題呢,因為那個是民間集字的嘛,而且是偽托之作,且又非原創,錯漏難免,水平低於韓版是一定的。
而韓道亨同學好歹是江南才子,這個草訣百韻歌恰是韓道亨同學的著作,所以,當然以相信韓作為宜。
從練習的角度說,我是非常推薦韓版而非所謂王羲之版的。
韓版可以揣摩筆法,可以學習精神,而且從整體看比所謂集字版的王羲之版活的多,而所謂王羲之版由於翻刻集字的原因總體是讓人覺得非常的刻板和彆扭的。
書史學家常常說唐人號稱學逸少,其實都是師法聖教序,可聖教序集逸少的字啊,其中的味道恰如韓版草訣和集字版草訣的差別。
正確的應該是舂字的, 讀作chōng,(音同「沖」),下面不是「日」,也不是「白」,而是「臼」(jiù)字!臼齒的那個臼。
這是一個象形字,是開口的,是低的,是凹陷下去的,草書中寫成像「心」一樣類似的字形,所以才有那句「圭心可是舂」。
1,岸外而臼中。(臼中,中間凹陷。)這句出自於《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2,臼部: 臼:舂也。古者掘地為臼,其後穿木石。象形。中,米也。這個出自《說文解字》
3,《易·繫辭》裡面也有介紹:斷木為杵,掘地為臼。
其實就是一個口訣,為了好記,一切都是出於草書中的書寫,「圭」和「心」其實都不是「舂」字的偏旁部首,而是在「舂」字草書的寫作里都寫成「圭」和「心」的字形的草書樣子。
至於為什麼這樣寫,因為草書是一種最自由的字體,筆畫極簡,書寫速度極快。
大概比喻就是:楷書如同人站立,行書如同人行走,草書如同人奔跑。
但是偉人毛澤東的草書「臼」字就一點也不草,規規矩矩,和行書中的「臼」幾乎一樣的寫法。
《草訣百韻歌》本來是人家韓道亨的作品,王羲之是東晉時期的書法家,而人家韓道亨是明代時期的人,還有人放著適合臨摹的墨跡本不練,去練拓本?反正我個人是推薦墨跡貼。
胡亂說說,望見諒,錯誤之處也希望大神指正。
推薦閱讀:
※一個十二歲孩子寫成這樣是個什麼水平?
※胡蘭成的書法是好的書法嗎?
※什麼是字的重心?如何確定字的重心?
※字畫一般是掛在客廳的哪個位置呢?
※如何評價王守仁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