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美劇《毒梟》(Narcos)?
豆瓣:毒梟 第一季 (豆瓣)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2707408/
預告片:【CrusherTV】2015秋季檔毒梟藍光雙語預告
在知網上找到了《中國公安報》對巴勃羅個人傳記式的報道,很長~~~
~~~~~~~~~~~~~~~~~~~~~~~~~~分割線~~~~~~~~~~~~~~~~~~~~~~~~~~~~~~~~
在毒品帝國——哥倫比亞,有世界上最大的販毒集團,它的魁首巴勃羅·埃斯科瓦爾·戈維利亞控制著全世界的可卡因貿易,被列為世界首富的第14位。他所策劃的武裝恐怖活動,使總統、政府困擾多年而難以自拔,屬世界警方通緝的首犯。他以「綁架機器」。「殺人魔王」而著稱於世,但同樣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大善人巴勃羅太爺」。他的入獄和越獄,不但使他的國人為之震動,而且美國及其他一些國家也為之坐卧不安。埃斯科瓦爾創造了新的傳奇越獄神話。
1、最大的毒品王國
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西北部,東面與委內瑞拉、巴西為界,西北角與巴拿馬接壤,南部與厄瓜多、秘魯相鄰。長達6300多公里的邊境線多為人煙稀少地帶。這裡氣候溫暖潮濕。冬為旱季,陽光明媚,其餘為雨季,雨水充沛。連綿高峻的山巒上遍布茂盛的熱帶雨林,條條河流在崇山中沖積形成的谷地,散發著幽幽的泥香。哥倫比亞北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海岸線長達2900公里。適宜的氣候條件,特殊的地理位置。漫長的海岸線和悠久的歷史傳統,使這個國家與毒品結下了不解之緣,素有「毒品帝國」之稱。
哥倫比亞的國旗為黃、藍、紅三色,這正好表明了該國的一個特徵:出產古柯、綠寶石、咖啡。
古柯葉經烘乾進行化學反應便生產出一種粉狀物品。這就是可卡因。過去,這種植物一一直被居住在高原地區的印第安人當作藥品使用,而現在卻成為危害民眾的毒品而暢銷世界各地。
哥倫比亞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可卡因加工國和販運國。這片蘊藏著珍禽異獸,奇花異草的土地,卻是毒品的淵藪。毒梟的樂園,成為製造「白色死亡」的魔鬼之城。從70年代起,哥倫比亞的毒品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到80年代後期,古柯的種植面積為5000公頃,罌粟的種植面積為3000多公頃。據估計,哥倫比亞年產古柯葉近3萬噸,僅次於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古柯葉的年產量分別為7萬多噸和3萬多噸),居世界第3位。
在毒品「銀三角」中,哥倫比亞的販毒集團主要是對來自南美各國的毒品進行進一步的加工提純,該地區毒品總量的70%是在哥倫比亞加工的。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有各類毒品加工點近500多處,因而被視為「毒品廚房」。此外,南美大部分毒品都是經過哥倫比亞的邊境線從水陸分別偷運到美國和歐洲各地的。在美國毒品市場上,有70%的可卡因是由哥倫比亞販毒集團供應的,總金額約為50多億美元。
哥倫比亞不僅是美國可卡因的最大輸出國,而且還是美國大麻最大的供貨基地之一。幾年前僅在哥倫比亞北海岸聖馬爾塔的內瓦達山脈就種了約2萬公頃大麻,每年為該地區的大麻出口商凈賺近10億美元。1989年大麻產量減少達2700噸,仍居世界第二位,大多銷往美國。
1920年11月,哥倫比亞政府首次頒布法令,宣布對非法買賣和擁有毒品者給予嚴厲制裁。這一法令經以後多年的補充修改,已被列入國家憲法。從1971年起,哥倫比亞多次開展了全國性的緝毒運動,每年至少焚燒兩次毒品,每次被燒的毒品約為5000公斤以上。
此外,政府還專門組織了緝毒部隊,對機場港口和各通往邊境的口岸進行嚴格檢查。1978年初,哥倫比亞報刊報道:毒品犯罪已使全國感到恐怖。當局已不能保證公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當局手中僅有同犯罪行為作鬥爭的6000名警察,20輛巡邏車和一支武器陳舊的機動分隊。而犯罪分子卻擁有美式機槍、最現代化的通訊設備,帶有紅外線瞄準器的步槍。犯罪分子的武器先進,主要是因為他們有的是錢,在軍火商面前比政府更能出得起價。例如在瓜希臘省有些販毒家族有自己私設的軍隊。當時這個省的警方居然接到這樣的命令:為了不致遭受不必要的損失,需要盡量避免與販毒分子發生武裝衝突。
在馬格達雷納省,警察鼓足勇氣逮捕了幾個販毒要犯,但8小時以後,他們便遭到了手持衝鋒槍的販毒武裝的報復。被捕者被這夥人劫走了。
70年代後期,在北方港市巴蘭基利亞的碼頭上,每天裝船的走私貨多得驚人,其中包括毒品。
1978年初,在波哥大以南350公里處,警察發現一個非法機場,在機場附近找到了一個可卡因實驗室,在倉庫里查出價值20億比索的毒品。鑒於毒品形勢的日益嚴重,1979年哥倫比亞政府與美國政府簽署了相互引渡條約,哥倫比亞毒品鉅賈第一次有可能被送往美國受審。但是,這個引渡條約在哥倫比亞國內招致了極大的非議,此後4年中,儘管美國外交照會積了一大堆,當時的貝但庫爾總統從未簽過一份引渡命令。
80年代前,哥倫比亞主要以出口咖啡賺取外匯。1982年12月,咖啡出口價格大跌,哥倫比亞陷入經濟危機之中。當時的貝坦庫爾總統不知出於何種考慮,竟準備允許公開進行可卡因交易,國家從中收取稅金。
雖然這一不合情理的建議未被通過。不過,得知國家有此考慮的可卡因生產卡特爾,馬上趁機向國家的權力機關伸出了賄賂之手,用走私毒品獲取的巨大利潤收買國會議員、官僚和一些民間人士,在政界和官界建立起了自己的有利地盤。待可卡因卡特爾的存在危及國家安全時,政府才開始著慌,但為時已晚。可卡因卡特爾已深深打入國家經濟的基礎,可卡因的出口已佔國民總產值的一半以上,哥倫比亞國民的1/9都在從事可卡因生產。全國從事販毒活動的竟達約20萬人。1990年哥倫比亞毒販僅向美國和歐洲就提供了大約800噸可卡因。據聯合國有關部門估計,從哥倫比亞運抵西歐的阿姆斯特丹港的可卡因每公斤的價格可高達12萬美元;運到美國這個對毒品檢查極嚴的國家,每公斤的價格漲到22萬美元,這僅僅是批發價;如果毒品最終零售到吸毒者手中,由於毒販們會隨著毒品的每一次到手而向純度高達90%以上的可卡因中逐次加以砂糖、奎寧等添加劑,以取更多的利潤,最終的銷售價竟高達每公斤200萬美元以上。
這樣驚人的暴利就是販毒者們為什麼會不惜拚死一搏也希求得到並推銷毒品這種「安魂劑」的根本原因。也正是這種一般高出黃金價格20餘倍的「白色黃金」的巨大誘惑,促使著哥倫比亞的販毒集團一而再再而三地鋌而走險。
哥倫比亞販毒集團的頭號首領埃斯科瓦爾就曾直言不諱地說:「在所有行業中,來錢最容易、最多、最快的只有販毒這一『行業』。」
至於這樣做會帶來多少吸毒者的墮落和毀滅,他們是不屑一顧的;甚至,面對緝毒者嚴陣以待的槍彈,對冷酷無情的斷頭台和絞架,他們也不會讓步。
2、最大販毒集團
埃斯科瓦爾經營的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是哥倫比亞最大的販毒集團。麥德林地處哥倫比亞北部,位於科迪勒拉山脈西麓,是1616年由西班牙人創建的。它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21—22度。近年來人口不斷增加,現為擁有200萬人口的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麥德林氣候宜人,盛產蘭花,紡織業發達,暢銷世界各地。而最負盛名的還是這裡盤踞著一個龐大的毒品犯罪集團,近些年來成為可卡因的一大集散地,而猖獗的恐怖活動把這個「春城」又變成了一個戰場從貝但庫爾總統執政期間(1982—1986年)到巴爾科總統執政期間(1986—1990年),哥倫比亞的暴力事件層出不窮,愈演愈烈,毫不誇張他說,鮮血灑滿了麥德林的大街小巷。
1988年在哥倫比亞出現了82起暗殺事件,造成4mo多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農民,而98%的兇手仍逍遙法外。從1989年8月到1990年6月,販毒集團共進行了2595起恐怖襲擊活動,造成1500多人死亡。巴爾科總統執政期間,共有25名記者和1050多名左派愛國聯盟成員被害,約3萬人死於暴力事件,使麥德林街頭暴力活動的受害人數達到歷史上最高水平。1990年被害者近4000人。僅1990年上半年,哥倫比亞發生暗殺事件即達11887起。
前美國毒品管制局局長威廉·尤特對麥德林販毒集團作了如下評論:「他們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兇惡、最危險、最殘暴、最大膽,但也是最有錢的犯罪組織。與這個集團相比,美國的黑手黨就像小學裡的學生,日本的山口組就像教堂里的唱詩班。他們的所作所為正危害著全世界人民的健康與幸福。」
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組織嚴密,精通黑道,曾一度擁有大小頭目250人,殺手3500餘人,毒販25000餘人。
該集團的核心成員是被稱為「五虎將」的5名大毒梟:頭號毒王巴勃羅·埃斯科瓦爾·戈維利亞;第二號毒梟豪爾赫·奧喬亞;奧喬亞家族的元老法維奧·奧喬亞;毒品大王列德;有「哥倫比亞黑手黨教父」之稱的卡洛斯·萊德爾,里瓦斯。
麥德林市之所以成為可卡因之都,是有其理由的。第一,麥德林位於哥倫比亞西北,航空交通非常便利;第二,這個城市四周被連綿的山脈包圍,為地下可卡因工廠提供了極好的掩護;第三,麥德林傳統上是個工業城市,因此很容易取得提煉可卡因所需的化學藥品;第四,70年代維繫麥德林經濟命脈的紡織工業不景氣,使數以千計年輕人流落街頭,其中許多人被販毒集團吸收,成為販運毒品的人或打手。
以麥德林市為中心的卡特爾販毒集團是在70年代逐步形成的。最初,這個集團主要從事走私綠寶石的活動,以後又開始走私大麻等毒品。70年代以來,隨著美國毒品市場的拓展,對毒品的需求量大增,這個集團進一步發展到走私可卡因。他們先是從南美洲其他毒品生產國如玻利維亞、秘魯等收購古柯葉進行加工和銷售。到80年代初,卡特爾販毒集團乾脆赤膊上陣,就在哥倫比亞種植古柯和大麻,並逐漸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的壟斷性生產體系和自成一體的販毒路線與網路。
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控制的中心地區是與巴西接壤的萊蒂西亞地區。這裡方園幾百公里渺無人煙,僅可種植古柯葉的面積就達10萬公頃,僅可卡因加工廠就有300多個。這是麥德林販毒集團的主要毒品生產基地。這個基地與外界的通道全部被販毒分子斷絕,關鍵部位和道路旁設置了無數的障礙,架設了多管大炮和高射機槍,再配之以坦克防守。基地內有四個大型機場,機場上停靠著各種類型的飛機,販毒分子平時也只有乘飛機才能進出基地。守衛基地的販毒軍隊的裝備遠比政府軍先進,全部是清一色的從西方國家進口的最先進武器。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控制了國內毒品生產的大部。目前,西方國家毒品市場上有15—20%的可卡因和大麻是來自哥倫比亞。麥德林卡特爾加工出來的可卡因主要銷往美國的舊金山、洛杉磯、邁阿密、波士頓、紐約。生活在美國的100萬哥倫比亞人大部分是毒品走私的參與者。他們每年走私到美國的可卡因達到100萬噸左右,價值超過100億美元。為了安全,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購置了先進的摩托艇和輕型飛機,從美國的佛羅里達附近海面把毒品運進美國,使美國海岸警衛隊防不勝防。
此外,麥德林毒品組織還開闢了陸路走私途徑,從漫長的美墨邊界把毒品運進美國。後來由於美國對其邊界和海岸線控制加緊,毒品組織還開闢了亞洲途徑。他們把毒品裝在開往日本的貨船或航班上,先運到日本,再從日本通過海運或空運送進美國。
麥德林販毒集團將他們銷售毒品所得的巨額款項,部分地投資於合法事業,企圖通過這種方式使其非法的利潤合法化。根據哥倫比亞警方調查,麥德林販毒集團的合法資產共有數百億美元,有幾百家合法公司,其中包括銀行、建設公司、房地產公司、廣播電台、汽車公司及大型商場等,嚴然是一個獨立的王國。隨著販毒集團勢力的增強,販毒集團在社會生活中的不法活動,更加明目張胆、肆無忌憚。
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到底賺了多少財富,誰也無法說清楚。1984年,該集團曾向哥倫比亞政府提出,只要政府承認其財產合法,釋放幾名著名的犯罪分子,他們願意替政府償還上百億美元的外債,由此可見其財富之多。在此之前,毒王巴勃羅·埃斯科瓦爾因政府追捕而逃往巴拿馬,他也曾向當時的哥倫比亞總統阿方索·洛佩斯·米切爾森提出:「考慮准許我們在不久的將來重新回到哥倫比亞社會中去。」其交換條件是:販毒集團停止毒品生意;不參與政界活動和從國外抽回資金「幫助政府」度過難關。
麥德林卡特爾集團的大小毒梟們牟取暴利,每年的現金流量即達數十億美元之多。為了藏匿這些錢財,他們用假名字把巨額現金存放在巴拿馬、巴哈馬等國的一些銀行里。1987年6月,哥倫比亞司法部門停止執行同美國簽署的關於引渡販毒分子到美國的協定,這使得販毒者們更加無所顧忌。他們開始把現金從國外轉移到國內,到同年底,估計已有20億美元流回哥倫比亞。
大小毒梟們大肆揮霍,過著極其奢侈的生活。他們在轎車、飛機、駿馬以及莊園、房舍方面展示自己的財富,其真正夢想是買得個人體面,以期在傳統的社交活動中獲得一席之地。
可卡因工業的發展給麥德林帶來了巨額利潤。這裡的飯店堪稱一流,有室內游泳池、網球場,還有一座小鬥牛場,飯店四周儘是高級住宅區,有些建築上還豎有巨大的圓形天線,用以收看衛星電視節目。新近拔地而起的一座豪華大廈中,建有造價高達上百萬美元一套的公寓。在公寓的每一個高懸的陽台上都有游泳池。
3、頭號毒王
巴勃羅·埃斯科瓦爾·戈維利亞(Pablo Escobar
Gaviria)是麥德林集團的首領。在哥倫比亞的毒品商販中,埃斯科瓦爾是影響最大。作惡最多的巨孽。他控制著全世界的可卡因貿易。他的財富超過30億美元,《幸福》雜誌將他列為世界首富的第14位。埃斯科瓦爾成為頭號毒販後,被稱為「殺人魔王」。「綁架機器」,居於世界被警方通緝的名單之首。在美國,他同時遭到邁阿密、洛杉磯、亞特蘭大等幾個法庭的指控。
巴勃羅·埃斯科瓦爾·戈維利亞1949年12月1日出生於麥德林西南約20公里的小鎮思維加多(Envigado)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個普通農民,母親當過小學教員,埃斯科瓦爾是三兄弟中的老二。由於家中僅有一處小農場被人收買,家境十分貧寒。
埃斯科瓦爾的劣跡是從偷竊墓碑開始的,他把人家的墓碑偷來將碑文刮掉,然後以低價賣出。見這一「生意」賺不了幾個錢,他便從巴拿馬走私消費品到哥倫比亞倒賣。後來,埃斯科瓦爾找了個汽車推銷員的差事。每月20美元的工資根本不夠揮霍,他靈機一動,利用職業之便,既銷售汽車,又盜竊汽車。1974年,他因三次偷車而受到法庭指控。之後,又作倒賣房地產生意。70年代中期,哥倫比亞的販毒活動已經迅速蔓延開來。埃斯科瓦爾經歷了一個時期的槍手訓練後,不失時機地參預了毒品走私活動。1976年,埃斯科瓦爾因藏有20公斤可卡因在麥德林被捕,但他不僅沒有受到應有的審判,而且連逮捕他的警察和審理他的案子的法官都被他的人刺殺了。之後沒過多長時間,哥倫比亞法院存放的有關埃斯科瓦爾販毒的罪證和案卷的密室突然發生了火災,所有材料均被焚燒殆荊鑒於證據不復存在,法庭自然無法審理,埃斯科瓦爾便大搖大擺地走出了那拘留所。其實,這是埃斯科瓦爾的「可卡因美元」創造的「奇蹟」。
但無論如何,埃斯科瓦爾在70年代的聲望還不能與今天同日而語。進入80年代以後,埃斯科瓦爾的機會來了。
一直作為麥德林市的主要工業支柱的紡織工業急速衰落,失業者猛增,失業率高達80%左右,創造了歷史上最高紀錄。同時,安第斯山區大量農田荒蕪,許多農民湧入麥德林,使這座本來就蕭條的城市陷入了癱瘓狀態。
埃斯科瓦爾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深入到麥德林周圍的各個農場,教當地農民種植古柯,使可卡因種植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經過埃斯科瓦爾的精心組織,原來每年最多只能收穫兩次的古柯,如今可以收穫四次。埃斯科瓦爾把城裡的失業者和農村的盲流都吸收為古柯農場和可卡因加工廠的工人和職員。據最保守的估計,他至少僱傭了5萬人。埃斯科瓦爾利用他的「可卡因美元」一個接一個地購買了麥德林的旅店、餐館、超級市場、遊樂設施、豪華公寓等。
1981年12月2日,年僅31歲的巴勃羅·埃斯科瓦爾·戈維利亞被推舉為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的魁首。此後,他進一步健全麥德林集團的販毒組織和機構,壯大它的力量。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大量的毒品加工廠都具有了現代化大企業的規模和經營手段,網羅了一批具有高度專業知識和魔術師般頭腦的走私專家。他採用高新技術改造了販毒工具,改造了不少新的販毒手法。埃斯科瓦爾還專門建立了一支裝備精良的武裝販毒軍隊。而他本人則長期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無人能夠了解他的行蹤。他通過使用非常特殊的通訊器械指揮著他那支龐大兇惡的販毒大軍。
作為世界上最大販毒集團的第一號頭目,巴勃羅·埃斯科瓦爾是其富無比的。在距麥德林174公里處,有他的一處公園,佔地600公頃,擁有中型飛機1架,小型客機5架,直升飛機1架,防彈車1輛。類似的莊園、別墅,他註冊的就有96處之多,他手下的親信、僕從、保鏢、槍手共有2000人之多。在特里翁福港,埃斯科瓦爾建了1處私人動物園,其動物之多,超過哥倫比亞全國所有動物園動物的總數之和。其中,僅大象就有4頭。
為了飼養鸚鵡,每月買葵花籽當飼料的費用相當於哥倫比亞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收入。巴勃羅·埃斯科瓦爾很注重興辦福利事業。麥德林1/3的產業工人都直接或間接地從「毒品資金」中得到好處。埃斯科瓦爾制訂過一項不使麥德林市存在貧民窟的計劃。在麥德林西面的丘陵地上,有一個叫做「羅列特」的貧民住宅處,如今這裡已經改建成了「埃斯科瓦爾地區」。
這是在1985年前後,埃斯科瓦爾收買了這片土地,在一個天主教神父的經營下,建成了600棟設施齊備的單元住房。埃斯科瓦爾把這些住房無償贈給了他家鄉的父老鄉親。所以,他被當地居民尊為神明,許多人都習慣叫他「大善人巴布洛大爺」。
埃斯科瓦爾的慈善舉動確實取得了一定的功效。麥德林大學法學系的一位學生這樣談道:「其實我的父母也是流入麥德林市的農民。販毒集團雖然是一種罪惡的存在,但他們給失業者以救濟,給貧民以住房,這些都是政府所難以做到的。我有時認為這是一場旨在摧毀政府特權的革命,我也許有一天也要參加他們的行列。」而埃斯科瓦爾自己呢,不愧為頭號毒梟,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以更加富有雄辯力的言詞答道:「我們的行動是替國家分憂解難,是彌補政府的無能。我們的存在,正是給廣大的工人和農民提供機會、帶來實質利益,反而有人要消滅我們!我們對國家、對民族,到底是有罪、還是有功?」而埃斯科瓦爾為他的家鄉——恩維加多市(這裡的人們稱埃斯科瓦爾為「卡波」)帶來的好處則更使他贏了許多人的好評。這裡在幾十年前還曾是雜草叢生、滿目瘡痍的一個小鎮,而經過埃斯科瓦爾的「照顧」,這裡現在卻變成了擁有10萬人口的城市,建立了32所幼兒園,23所小學,11所私立中學,7所公立中學,4所夜大學,2所大學。在目前的哥倫比亞,平均有13%的人是文盲,而在恩維加多,目不識了的現象已經成為歷史。
思維加多市有18個網球、足球和旱冰俱樂部。全國唯一的擁有甲級職業足球隊不是地區首府的城市是思維加多市。埃斯科瓦爾是個足球迷。這是眾所周知的,他甚至讓人在關押他的監獄裡修建了一個足球常恩維加多市還有一支非正規武裝力量。這支力量由從麥德林市招募來的年輕人組成。僱傭兵的總數約為3oo0人,是販毒集團同政府軍作戰的生力軍。巴勃羅·埃斯科瓦爾的武裝大多是由12—30歲的青年組成的,這些人的唯一信仰就是金錢。這些都是埃斯科瓦爾的「傑作」。
有關埃斯科瓦爾的傳說更是神乎其神。恩維加多市的一位鞋匠盧漢講道,有一次,在乘坐了一段路途並不太長的出租汽車後,埃斯科瓦爾扔給了司機500萬比索(約合7500美元)。而他本人有一次為埃斯科瓦爾擦鞋,這位富翁順手給了他20萬比索。埃斯科瓦爾的恩惠並非神話。在被經濟學家們稱為「拉美失去的十年」中,恩維加多市確實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恩維加多是哥倫比亞唯一實行失業和老齡補貼的地方,其公共服務除得到補貼外還澤及99%的居民,這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
當然,埃斯科瓦爾的「投資」沒有白費。他贏得了「大好人巴勃羅先生」的稱號,正如埃斯科瓦爾的園丁安東尼奧·希爾所說的:「感謝親愛的巴勃羅先生,這裡(指恩維加多)變成了天堂的一部分。」這位第一號毒梟居然得到了各階層的尊重和好評。人們說他的產業「為人民做了許多國家辦不到的事情」。以此為形象,1982年,巴勃羅·埃斯科瓦爾居然以自由黨候選人的身份,當選為安蒂奧基亞省的候補國會議員,直到1983年年中,新任司法部長羅德里戈·拉臘·博尼利亞才揭露出這位候補議員就是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的第一號頭目。劣跡敗露,埃斯科瓦爾這才逃之夭夭。但此後不久一天晚上,拉臘即被暴徒打死。
4、賄賂與暗殺
對於政府的緝查和打擊,埃斯科瓦爾為首的麥德林卡特爾是以賄賂和暗殺兩手來對付的。為此,他在集團內專門設有負責賄賂、警衛和暗殺的部門及培訓殺手的學校。為了更加順利地進行販毒活動和有效逃避法律的制裁,埃斯科瓦爾不惜重金賄賂政府官員、法官和軍隊高級官員,以求他們網開一面,並成為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的保護傘和支持者。
1983年秋,司法部長拉臘下令逮捕「可被引渡者」,埃斯科瓦爾和喬治·露易斯逃往巴拿馬避難。他們在那裡會見了代表政府前來秘密會晤的哥倫比亞前總統阿方索·洛佩斯,米切爾。
阿方索一行不僅沒有把這些逃亡國外的罪犯的藏身之所通知美國當局,而且他們協商達成了某種交易。受埃斯科瓦爾賄賂的高級官員涉及各個行業、部門,也涉及參議員、法官、律師以及軍警情報人員等。例如,警察從麥德林卡特爾集團「五虎將」之一的豪爾赫·奧喬亞的表兄家搜出了一份賄賂清單,受賄的有政府官員、律師、警察和大學校長,僅1985年和1986年的賄賂金額竟達150萬美元,付款地點在卡塔赫納和麥德林兩地。其條件是:降低對販毒者的罰款、阻止向美國引渡、免罪釋放販毒者。
「可卡因美元」產生了巨大效力。哥倫比亞唯一和毒品集團鬥爭的武器——警察和軍隊,由於得到賄賂,實際上已形同虛設,他們誰也不願干涉毒品鉅賈的活動。
「議會充斥著由毒品贓款資助而當選的政客,他們對毒品問題都保持緘默。傳統的自由黨和保守黨這兩大政黨中的顯要人物,據悉也都牽涉進了毒品壟斷集團。就連羅馬天主教會直到三年前還在接受這些毒品大亨為求得社會地位而做的慈善捐贈,在毒品問題上他們自然也就沒有發言權了。」甚至連哥倫比亞的「左」派游擊隊也在為是否應接受毒品巨頭的「接濟」而進行辯論。最後,看來是贊同接受的一派佔了上風。
1985年11月,左派的「4.19運動」(簡稱M—19)的一支突擊隊佔領了哥倫比亞首都彼哥大市中心的司法部,突擊隊迅速毀掉了有關引渡毒品商們的全部文件。當政府的反擊部隊到達時,他們已經殺死了哥倫比亞最高法院24名法官中的11人。由於行使賄賂,麥德林卡特爾已經滲透到哥倫比亞社會的各個階層,埃斯科瓦爾也到處都能得到庇護。一位名叫維克多·費雷拉的中校曾被調到警方的一個反毒品檢查機構工作。在工作中,他發現在卡利市警察局工作的一名中校和兩個警衛員都在秘密地為巴勃羅·埃斯科瓦爾效勞,便向檢察院提議進行調查。不料,他被突然調離工作崗位。事後,他打算把上述情況向國家警察總署負責人報告,但被拒絕。最後,維克多·費雷拉中校決定把情況向更上一級負責人串訴,也遭到斷然拒絕。不料,他就被解僱了,理由是他患有精神玻埃斯科瓦爾的麥德林卡特爾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腐蝕了哥倫比亞的國家機器,而他的集團所製造的恐怖活動則又使政府方面窮於應付。
哥倫比亞是南美暴力恐怖活動最猖獗的國家。首都波哥大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首都之一。而其第二大城市——「販毒之都」——毒梟們的老巢麥德林,則有「殺人城」。「謀殺之都」和「美洲最危險的城市」之稱。麥德林市所在的安蒂奧基亞省則是「真正的射擊地帶」,每天都有幾個人死在那裡。人們對暴力流血事件早已習以為常。相反,如果某天未發生謀殺事件,則將被視為重大新聞,出現在各家報紙的頭版頭條上。
在埃斯科瓦爾的家鄉——有「樂園」之稱的恩維加多市,1992年平均每個月有用起兇殺案發生。1990年共發生167起兇殺案,平均每月14起。毒品集團的影響已衝擊到所有的道德領域。一個18歲的普通年輕人,只要從事一種「工作」——殺人,就可得到汽車、女人和住宅等一切。埃斯科瓦爾販毒集團的各種恐怖活動始於70年代中期。1976牛,巴勃羅·埃斯科瓦爾因毒品案被捕不久,就有兩名當時親手捉拿他的警官被殺害。在審理埃斯科瓦爾的毒品案過程中,一位女法官收到一封恐嚇信,聲稱,如果她堅持審理此案,就將被殺死。法院因此被迫休庭。而參加審理此案的另一位法官的妻子在一次驅車外出時,被幾名歹徒攔劫,她的汽車被推到陡峭的公路坡下面,歹徒威脅說,如果她的丈夫再繼續參加此案的審理,下次她就將連同汽車一起被推下峭壁。但這位法官並未怯陣,反而以更高的熱情工作,決心對以埃斯科瓦爾為首的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然而,不久以後,這位堅強的法官就被歹徒殺害了。
從1984年起,埃斯科瓦爾販毒集團的暗殺行動進一步「升級」。他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新任司法部長羅德戈·拉臘·博尼利亞。他在1983年年中,揭露出,身為哥倫比亞議會候補眾議員的巴勃羅·埃斯科瓦爾是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的第一號頭目。
1983年秋,拉臘·博尼利亞擔任司法部長後,力主肅毒,並下令逮捕那些「應引渡到美國」的毒品鉅賈,這使販毒頭目們有所恐慌。特別是1984年4月,哥倫比亞和美國的肅毒軍警襲擊了麥德林卡特爾設在一處森林中的毒品提煉廠,繳獲一批數量空前的純海洛因—重達30噸,市面零售價可達12億美元。這使巴勃羅·埃斯科瓦爾進一步仇恨起拉臘·博尼利亞。他決心除掉這位對販毒集團威脅極大的司法部長。果然,就在同月30日晚,當拉臘·博尼利亞驅車回家時,被一名騎摩托的持槍暴徒打死了。
為了掌握情報,有預謀地進行暗殺,埃斯科瓦爾集團大肆進行竊聽活動。1984年,哥倫比亞緝毒警察局局長——海梅·戈麥斯在進行一系列調查後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司法部長拉臘·博尼利亞在家中和辦公室的電話都被人竊聽;兩年後,海梅·戈麥斯又寫了一條備忘錄,揭露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瓦爾派了一名代號為「維他命一o」的人打進了代號為「F—2」的國家負責緝毒的秘密警察組織內部。但是,海梅·戈麥斯對麥德林卡特爾的販毒活動的調查和跟蹤很快被埃斯科瓦爾發現。時隔僅僅幾周,這位已經辭去職務的反毒品專家便於1986年11月被殺害了。
埃斯科瓦爾販毒集團十分關注新聞界對毒品走私和暗殺案件的揭露。埃斯科瓦爾派人經常到街頭的報攤頭買來各種報刊,收集有關毒品集團活動的資料和報道,然後制定對策,進行恫嚇或下毒手。他還派人扛進一些大報社內部,竊取記者發回的有關稿件,以避免他們集團的活動「曝光」。而一些記者。編輯也就成為埃斯科瓦爾等人意欲拔掉的眼中釘了。哥倫比亞第二大報紙——(旁觀者報)在社長吉列爾莫·卡諾的主持下,多次發表社論,尖銳抨擊販毒活動。特別是1986年12月,哥倫比亞最高法院根據所謂的「嚴格的法律意義」為由,裁決哥——美引渡協定不符合憲法。哥倫比亞總統比爾希略·巴爾科駁回了這項裁決,使之無法生效。吉列爾莫·卡諾主持的《旁觀者報》對最高法院進行了批評。然後,僅僅在總統駁回最高法院裁決之後3天,即12月17日晚7時15分,卡諾下班回家,他的汽車剛開出報社門口20米遠,兩名刺客坐在一輛摩托車裡,舉槍向他猛烈掃射,卡諾身中5彈,一個小時後,他就死在醫院裡。另一家站在反毒品鬥爭前列,就在販毒集團老巢麥德林出版的報紙——麥德林市《哥倫比亞人》報社的社長鬍安·莫爾蒂內斯也曾遭到過埃斯科瓦爾集團的襲擊。1987年秋天的一天,「胡安·莫爾蒂內斯忽聞有人叩擊他家前門。他讓23歲的兒子何塞前去開門。何塞掛上門後的保險鏈條,將門開了一條小縫。還沒等他探頭去看外面是誰,一支手槍從門縫中伸了進來。
『快來,爸爸!』何塞尖叫道。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帶上槍!』
莫爾蒂內斯社長急忙端起一支勃朗寧自動步槍,疾步上前,連連扣動扳機。砰、砰、砰,一梭子彈向門口飛去。
暴徒們發現從正門無法突破,轉而跳上汽車,繞到旁邊的汽車間門前,開足馬力,企圖用車子把汽車間的門撞開,然後通過裡面的旁門闖入室內。還算幸運,莫爾蒂內斯家的汽車正頂在門口。暴徒們撞了好久,才撞開一條勉強伸進腦袋的縫。他們見無法闖入,又跳下汽車,試圖從那條縫裡擠進去。這時候,早已等候在裡面的何塞朝縫隙處連連開火,又一次打退了暴徒們的進攻。暴徒們見此行動的目的難以達到,便朝汽車間的大門胡亂掃射了一陣,然後大夫所望地溜走了」。
新聞界面臨的暴力威脅與日俱增。哥倫比亞第一大報——《時代報》的社長埃爾南多·桑托斯哀嘆道:「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不得不乘坐防彈汽車,但我知道這可能無濟於事。」
為了保證組織的安全,埃斯科瓦爾集團從國外購進了大批先進的武器裝備,從事毒品走私押運工作。為了同圍剿的政府軍作戰,埃斯科瓦爾集團還以高薪從以色列、南非、法國、英國以及美國招聘了大批僱傭軍,組成強有力的武裝集團。面對這一武裝集團,連政府軍也要畏懼三分。
埃斯科瓦爾集團僱傭來的職業殺手,都接受過嚴格、系統的訓練,具有偵察、爆破、應急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並絕對忠誠販毒集團。幫規是極其嚴格的。如果背叛了組織,那只有死路一條。他們在殺死「變節者」以前,要先割掉其耳、鼻或者舌頭和生殖器,讓你飽嘗痛苦以後再給致命的一刀,殺死以後,甚至還把屍體綁在鐵棚上示眾。幫規中還有一條,就是對「變節者」的全家要斬盡殺絕:先殺親屬,再殺本人。在麥德林,常常會發現一些無名屍體,口中含著性器官,這一定是背叛組織或泄露秘密而被處死的毒品集團分子。
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的暴力行徑在哥倫比亞造成了巨大的恐怖氣氛。經過嚴格訓練的職業殺手,專門綁架、槍殺那些敢於伸張正義,揭露、審判他們罪行的人——從法官、記者、官員、警察、編輯,到該集團內部的「叛變者」。結果使哥倫比亞這個資源豐富、有著29萬人口的南美洲國家每年總要發生上萬起謀殺案件,鬧得社會動蕩,人人自危。那些國家法官們整日生活在恐懼之中。本來,在哥倫比亞,人們一直認為,能被選進最高法院是一種很崇高的榮譽。但是仍有一些法官寧願辭掉他們的職務。1987年1月,最高法院院長費爾南多·烏里韋·雷斯特雷波就辭職去了厄瓜多。他的臨時繼任人內梅西奧·卡馬喬·羅德里格就職時還聲稱:「我們都處於威脅之下,但是我並不感到畏懼。」但是,僅僅過了5天,他也突然辭職不幹了。
美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建成了一座地堡式的建築,許多外交官員還須待械巡邏,以防不測。1983年,哥倫比亞總統貝爾薩里奧·貝但庫爾曾發動過一場反毒品運動,招致了毒梟的忌恨,以致政府為他配備的保衛人員竟達40人之多。其他政府要人也費盡心機地尋找「安全住所」。以至有的溜到國外。前司法部長恩里克·帕雷霍(他曾於1985年同前總統貝但庫爾批准引渡12名哥倫比亞籍的和1名西德籍的販毒者到美國,同時將3名美國籍的和1名哥倫比亞籍的毒販引渡到哥倫比亞審判)為躲避販毒集團的黑槍,經多方努力,終於弄到一個駐匈牙利大使的職務。但在1987年1月13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他的住宅附近,還是遭到暗殺。幸虧伏擊未成,這位前司法部長才奇蹟般地活了下來。當然,也有不畏販毒集團暗殺的政府官員。哥倫比亞前總檢察長卡羅斯·毛羅·奧約斯就是其中一位。1986年9月,當時47歲的卡羅斯·毛羅·奧約斯擔任了總檢察長,他堅持與販毒集團作鬥爭,積極主張將毒梟們引渡美國。
因為美國法院往往對這些大毒商科以重刑。而且一旦入獄,很難逃出。販毒分子們最害怕的就是這一點。而總檢察長自然被恨之入骨,他的名字被列入黑名單。1987年11月21日,二號毒梟豪傑赫·奧喬亞落入法網之後,奧約斯堅決主張將其引渡到美國去受審。可是,奧喬亞以「可卡因美元」暗中疏通關節,竟於12月30日獲釋。
奧喬亞逃跑後,舉國震動,輿論嘩然。一些政府官員也力主打擊罪犯,其中態度最鮮明的就是奧約斯。在「皮科塔」監獄的典獄長和波哥大71號法官穆尼奧斯於1983年1月2日被政府撤職後,他領導的總檢查署下令追究其刑事責任。他還宣布要調查司法部長恩里克·穆爾特拉的在此案的責任。這位部長原來曾下令逮捕奧喬亞,可是又在12月30日取消逮捕令,致使奧喬亞逃出大獄。奧約斯還組織力量,繼續打擊販毒分子。總檢查長對販毒分子要殺死他早有預料,但他並未退卻。1987年年底,他在哥倫比亞議會發表演講時就宣布:哥倫比亞被販毒集團嚇倒了,只有一位部長或檢察長以身殉職,才能使它驚醒。僅過了一個月,總檢查長的預言就不幸而言中了。
那是1988年1月24日,在首都波哥大忙碌了一周的奧約斯來到麥德林郊區的他自己的別墅度假。這裡風景秀麗。空氣清新,是度假的好去處。總檢察長雖然公務纏身,卻也常常忙裡偷閒,到此地去過一個輕鬆愉快的周末,並順便看望住在該地的母親。
翌日清晨,奧約斯告別了母親,匆匆忙忙驅車趕往麥德林市裡奧內格羅機場,準備乘當天頭班飛機趕回波哥大。坐在總檢察長身邊的保鏢們一路上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因這一帶是毒品集團殺手出沒、暴力活動猖獗的地方。不知不覺中,飛機起落的轟嗚聲陣陣灌耳,機場建築物已經清晰可見。再有兩分鐘,總檢察長的汽車就可以平安地馳抵飛機場了。
突然,3輛汽車攔住了他們的去路。奧約斯的司機措手不及,車子滑到公路邊上去了。襲擊者是一批年輕的亡命之徒,他們一起朝總檢察長的座車猛烈掃射,奧約斯的一名保鏢當即飲彈斃命;另一名冒著彈雨衝下汽車,舉槍反擊,但離開汽車不久就倒在血泊中。車內的奧約斯身中3槍,一槍穿透胸部,第二槍擊中腿部,第三槍打壞了脊椎骨,他的座位靠背上有兩處彈孔和一灘鮮血。此時,持槍暴徒象惡狼撲食一樣沖向汽車,把身負重傷,氣息奄奄的總檢察長架上歹徒的汽車,呼嘯而去。據一位目擊者說,當綁架者把奧約斯從汽車裡拖出來的時候,痛苦萬分的總檢察長苦苦哀求把他打死算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最低限度的要求,也被毫無人性的暴徒們拒絕了。
當警察聞訊趕往出事地點時,襲擊者早已無影無蹤。總統巴爾科立即召開緊急內閣會議,並派出5000名軍警前往麥德林市附近的交通要道追捕搜查。就在當天傍晚,在離綁架地點22公里處,人們發現一具血肉模糊的屍體:纏著繃帶,帶著手銬,彈痕累累,慘不忍睹。
這就是總檢察長——奧約斯。
原來,垂死的總檢察長被綁走以後,受盡折磨,苦不堪言,但是綁架者們直到7個小時以後,即下午2點多鐘才用衝鋒槍和步槍在他頭上連擊8槍,然後從行駛中的汽車上扔出來。警察看到的奧約斯的屍體已是面目模糊,難以辨認。
奧約斯總檢察長被歹徒殺害之後,哥倫比亞舉國悲憤。巴爾科總統打算前往參加在麥德林公墓為奧約斯舉行的葬禮並致悼詞。但總統衛隊極力勸阻,他們告訴總統,如果他堅持去參加葬禮,則總統安全無法保證。巴爾科總統只好派人代表他去墓地致悼詞。
總檢察長被殺事件發生後,一批自稱「可引渡者」打電話給報界,聲稱此事是他們乾的。他們早已將奧約斯每周到麥德林度周末的時間、地點、路線和保嫖人數都了如指掌,然後在一名前警官的指揮下殘酷地殺害了他。這批歹徒還揚言,這僅僅是開始,黑名單上還有一長串名字。果然,2天後,即1月29日,另一名反毒品人士,庫庫塔市長候選人拉蒙·迪亞斯及其夫人又慘遭殺害。1989年8月,上院議員、總統候選人格蘭先生遭到毒販暗殺。9月,積極禁毒的麥德林市長被暗殺,剛剛就任的司法部長被逼辭職。11月,毒品集團又在波哥大近郊爆破了國內航班,造成106人死亡。這是埃斯科瓦爾直接策劃的。12月,又在彼哥大特別警察本部前製造流血事件,造成63人死亡。據哥倫比亞官方統計,從1981年到1991年的十年間,哥倫比亞已有2萬多人死於毒販之手,有157名法官和3500名禁毒官被殺害。僅1991年頭5個月,就有4000餘人慘遭殺害。
1989年至1990年的兩年間,埃斯科瓦爾直接策劃的爆炸事件達300起。1988年至1991年,埃斯科瓦爾指使亡命徒殺害了50多名法官、2名部長級官員、25名記者以及數以百名警察和司法人員。埃斯科瓦爾集團的暴力恐怖活動已經成為南美之最。
5、激戰入獄
1984年以來,哥倫比亞政府一直在伺機捉拿埃斯科瓦爾歸案。為此還許下了40萬美元的賞錢,但每每「吃到嘴的肉」又掉了。好幾次,他在警察抵達前幾分鐘平安逃脫。有人把他大難不死、九死一生歸因於他的保鏢作戰勇猛,或者他的「內線」信息靈通。
座落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中心的博利瓦爾廣場是該國的聖地之一,遊人絡繹不絕。廣場中央聳立著拉丁美洲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的雕像。雕像後面就是雄偉的波哥大市政大廈。廣場左側是一個展覽館,右側是一座現代化的五層建築,這裡是哥倫比亞政府的辦公地和最高法院。距北3m米便是哥倫比亞總統府。這裡得天獨厚,四季如春。1985年11月6日,廣場像往常一樣,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熙熙攘攘,成群的鴿子也自由自在地啄食著散落在地上的食物。廣場上洋溢著一片和平的氣氛。此時的司法大廈正在舉行國家高級會議。突然,一陣激烈的槍聲從大廳門外傳來,隨即一群手持機槍的武裝分子衝進了大廳。大廳里頓時亂成一團。武裝分子很快控制了這座大廈,包括最高法院主席在內的300多人在武裝分子的槍口下淪為人質。這伙武裝分子就是受埃斯科瓦爾指使的、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的一支反政府武裝的成員。
1983年3月2日清晨,埃斯科瓦爾與他的三名保鏢一起,化裝成哥倫比亞官方軍人,溜進了彼哥大的卡但空軍基地,他們迅速竊取了一架飛機。政府方面立即派出3架F—16型戰鬥機升空攔截,開火將被竊飛機擊中。埃斯科瓦爾等人居然在飛機爆炸起火前跳傘逃跑了。如此快速行動使警方也不得不佩服。難怪埃斯科瓦爾年輕時是偷車好手,如今竊機也如此駕輕就熟,手段高強。最惹人注目的秘聞是巴爾科政府也曾採取宣戰和對話的雙重手段來與埃斯科瓦爾周旋。埃斯科瓦爾和巴爾科之間通過中間人曾進行過兩次對話。第一次是1988年9月至1989年8月;第二次是1990年1月17日至1990年3月28日。儘管哥倫比亞政府一直否認舉行過這種對話。據悉,對話的中心人物一位是赫爾曼·蒙托亞,他是總統府秘書長、巴爾科總統的私人朋友,顯然他代表巴爾科政府一方;另一位是華金·巴列霍,他是前政府部長、自由黨政治家、埃斯科瓦爾的教父,顯然他代表埃斯科瓦爾一方。巴列霍提出的建議是:「販毒集團願意停止可卡因生意,將資金投向利於國計民生的項民以此來換取不被引渡到美國去(在哥倫比亞本國受審),同時,政府保證為他們提供方便,使其法律和經濟處境正常化。」但對話還是遇到了困難,「可被引渡者」認為他們的建議遲遲沒有得到政府的響應,而在雙方休戰期間,政府軍卻一直在襲擊他們。這一次會談維持了將近一年。到「血腥三日」加蘭被殺而告破裂。
1989年8月18日晚。波哥大市在夜色中顯得格外美麗。晚8時許,1萬多群眾雲集在波哥大西郊的索阿查廣場集執政的自由黨總統候選人、年僅43歲的參議員路易斯·卡洛斯·加蘭在4名保鏢的陪同下,乘車前往出席這個集會,並準備發表首次競選演說。
8時55分,加蘭興緻勃勃地走上臨時搭起的講台,舉起雙手向他的支持者們問好致意。突然,槍聲四起,加蘭搖搖晃晃地倒在了血泊中。隨從的安全人員迅速把當時尚能言語的加蘭送到波哥大肯尼迪醫院進行急救。然而,加蘭終因傷勢過重,3小時後身亡。這位哥倫比亞反毒品的希望之星、強硬的反毒派代表,最終未能逃脫販毒分子的槍彈。據在現場採訪的電視攝像記者錄製的圖像表明,刺殺加蘭的兇手至少有5人,有的是從會場兩側的樹上向講台開槍的,有的是從講台後面射擊的。其中兩名刺客高舉著支持加蘭的巨大標語牌,不時晃動著,以擋住加蘭身邊保鏢的視線。其中有一名刺客在距加蘭僅兩米遠的地方,從低處向加蘭的胸部猛烈射擊,加蘭身中數十彈。就在兇手們向加蘭開槍的同時,混雜在人群中的其他刺客也一起向空中鳴槍,以驅散人群。
儘管兇手沒有被當場抓獲,但據哥倫比亞警方調查證明,這是販毒集團和國內的極右勢力勾結在一起乾的,他們共同謀害了加蘭。
販毒集團殘酷地暗殺執政黨總統候選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橫行肆虐,是向政府的公然宣戰。這極大地激怒了哥倫比亞政府,也激起了哥倫比亞全國人民的無比義憤。社會各界紛紛要求政府立即採取強硬措施打擊販毒集團的囂張氣焰。哥倫比亞政府終於下定決心向勢力強大的販毒集團全面開戰。
就在加蘭遇害的當天深夜,哥倫比亞總統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緊急召集全體內閣成員會議,商討在哥倫比亞掀起一場全面掃毒戰的具體問題。隨即巴爾科總統通過全國廣播電視系統發表演說,強調指出,販毒集團的罪惡活動是對整個國家的進攻,因此政府和軍隊決定給予堅決的回擊。巴爾科總統同時宣布:將從當天深夜開始實行全國戒嚴,關閉所有的機場和港口;出動軍隊和警察進行全國性圍殲,嚴厲緝浦販毒分子;查抄販毒集團的產業,恢復實施與美國1979年簽署後,因迫於販毒集團壓力而於1987年中斷實施的引渡毒販條約。
一場持續兩年多的圍殲販毒集團分子的掃毒戰從此在哥倫比亞拉開了帷幕。1989年10月17日下午3時,哥倫比亞國家安全局局長米蓋爾·馬薩向總統報告,據來自販毒集團內部的可靠消息:11月22日,在距波哥大東北部200多公里的熱帶森林裡,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的三大毒梟準備聚集在頭號毒王巴勃羅·埃斯科瓦爾的「黃金莊園」中舉行所謂的「最高級會議」,這是力爭一網打盡毒梟們的最佳時機。
巴爾科總統立即用電話召集國民軍司令、警察部隊司令、特種兵司令迅速趕到總統府開會。
經過2個多小時的周密商討,總統最後決定,由特種部隊司令巴爾加斯率領200名經嚴格挑選的士兵,用C—130運輸機送往「黃金莊園」,通過空降直插敵人心臟;另配數架全副武裝的直升飛機和精銳的第14旅上千名官兵一起埋伏在貝爾澳港,切斷販毒集團陸地和海上通道,形成對「黃金莊園」的從空中到陸地的大包圍圈,爭取把三個大毒梟一網打盡。總統風趣地說,既然他們在「黃金莊園」里開會,那麼我們就針鋒相對,把這次軍事行動定名為黃金掃毒行動。
「黃金莊園」地處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中的一處山峰絕壁上。僅有一條通道與腳下的一條小河相連,小河兩岸由販毒集團武裝人員嚴密封鎖;通往山峰的通道兩旁布滿了各種殺人機關,令人防不勝防。莊園內還有幾條只有少數頭目知道的偽裝得極為巧妙的秘密通道,直接通往山下的密林之中,以便販毒頭目在情況緊急逃跑時使用。山下僅有的一塊空地上,密布著鐵絲網。廢鐵塊和高木樁等障礙物,以防政府軍的直升機在此著陸。
11月21日深夜,烏雲遮住月亮,秋風夾著細雨。伸手不見五指。特種部隊在接到「黃金行動」的指令後,迅速由帕蘭格羅軍事基地登上武裝運輸機和直升機出發,兵分三路,向「黃金莊園」秘密撲來,同時,精銳的國民軍14旅也從陸路向莊園包抄過來。…凌晨3時50分,陸路部隊在「黃金莊園」附近地區與販毒集團的武裝守衛交火,激烈的槍戰聲驚醒了毒裊們。與此同時,武裝運輸機和直升飛機飛臨「黃金莊園」上空,特種兵從天而降,武裝直升飛機從高空向莊園射出了憤怒的子彈,巴勃羅·埃斯科瓦爾左臂受傷。驚慌之餘,毒梟們命令隨從人員拚死抵抗,而他們卻急速輕快地鑽入了地下暗道。數分鐘後,從山下而來的部隊在消滅了小河兩岸的武裝販毒分子之後趕到,他們帶來了大批的德國軍犬,在莊園內外展開了大規模的搜尋。照明彈在空中一次又一次地燃起,把整個山峰照得如同白晝;直升飛機以50米為一個方塊,用機槍逐個進行地毯式掃射。
黎明時分,大雨傾盆而下,搜索戰不得不被迫中止。埃斯科瓦爾等販毒頭目得以逃出「黃金莊園」。這次圍剿戰共打死打傷販毒分子100餘人。
11月22日凌晨6時,巴爾科總統在得知戰況後下令:哥倫比亞軍隊和警察密切配合,封鎖所有可能外逃的路線;同巴西、秘魯、委內瑞拉等鄰國採取聯合行動,加強對邊界地區,特別是邊界人煙稀少地區的監視,形成關門打狗之勢;繼續在國內大規模搜索販毒分子。哥倫比亞主要城市的街頭時常傳出零星交火的槍戰聲。僅3天之內,國民軍部隊和警察部隊共搜查包括在逃的埃斯科瓦爾、羅德里格斯、加查等毒果的別墅和住宅共350餘處,逮捕毒品分子或嫌疑犯11540人,共查獲價值約3000萬美元的可卡因、黃金、珠寶或武器。
12月15日中午,警察在離卡塔赫納不遠的圖爾沃發現了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的第三號人物加查的蹤跡。接到消息後,特種兵部隊立即全副武裝,乘坐3架直升飛機迅速追擊這個亡命之徒。加查及其同夥乘坐一輛賓士牌敞蓬車拚命地逃跑。小車高速賓士,加查及保鏢們在座位上端著自動火器向直升飛機猛烈開火。一架直升飛機加速從空中超過小車,猛調轉機頭對著飛馳而來的轎車,直徑為50毫米的槍筒內射出了排排子彈,小轎車被打翻進路旁的農田裡,起火爆炸,加查及同夥當場斃命。
針對政府的嚴厲措施和對販毒集團的沉重打擊,販毒集團進行了瘋狂的報復。11月22日,就在巴爾科總統下令在全國繼續大規模搜索販毒分子的同一天,剛剛從「黃金莊園」逃出的毒梟們利用他們所控制的廣播電視媒介向社會散發他們所謂的,『麥德林公報」。公報中一方面聲稱要與政府談判;另一方面,又緊急動員所有販毒分子向政府作出堅決、全面的應戰。他們在公報中威脅說,政府每抓住一名販毒頭目或向美國引渡一名販毒分子,他們就要殺死10名法官作為報復,報復對象包括支持掃毒戰爭的人士及其家屬。「麥德林公報」發表的頭一天夜裡,販毒集團又用炸彈襲擊了自由黨和保守黨總部,炸毀了幾座哥倫比亞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別墅。
11月27日凌晨,一架從波哥大國際機場起飛的727—100型客機在起飛不到5分鐘就發生了爆炸,機上100名乘客和6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宣稱,這架飛機是由他們的特別行動隊放置的定時炸彈炸毀的,目的是為了處死乘坐在這架飛機上的5名告密者。
面對販毒集團的狂烈反攻,哥倫比亞政府沒有膽怯、退縮。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鬥爭,掃毒戰捷報頻傳,成果輝煌。據哥倫比亞政府12月26日公布戰報統計,此次「黃金行動」攻勢一個多月以來,掃毒部隊共出擊約2100次,清剿或佔領了近1200座販毒分子的莊園、房屋、別墅和其他同販毒分子財產有關的不動產。查封走私販毒飛機約400架,船隻75艘,各類汽車530餘輛,繳獲了3套通訊器材和1322件武器。彈藥,沒收可卡因9噸。
為了防止販毒集團的瘋狂報復,哥倫比亞政府又相繼宣布:由陸軍接管全國46座國家機場的安全保衛,由空軍全面控制國家領空,對飛越禁區。不聽指揮和調度的任何飛機,都可將其擊落;對販毒分子相對集中的波哥大和麥德林等大城市實行宵禁和交通管制;對國家要害機關採取重點保護的防暴安全措施;為了完成掃毒防暴任務,政府決定對1990年服役期滿的軍人推遲退役。
哥倫比亞的黃金掃毒行動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和支持。鄰國政府紛紛發表公開聲明,支持哥倫比亞政府開展的掃毒攻堅戰,並加強邊境地區的控制和檢查,防止哥倫比亞販毒集團頭目從邊境逃脫。美國等西方國家決定向哥倫比亞提供6500萬美元,用於購買掃毒所需的器材和武器。
形勢對毒販越來越嚴峻。巴爾科政府的強硬態度和全面宣戰,使埃斯科瓦爾受到慘重打擊,並預感前途不妙。尤其是麥德林集團的財務主管、32歲的羅邁羅(Eduardo
Martinez Romero)被捕,加之其軍事首領「墨西哥人」加查陣亡,使埃斯科瓦爾失去了左膀右臂,元氣大損。
12月19日,埃斯科瓦爾等綁架了蒙托亞的兒子阿爾瓦羅·迪戈,以迫使政府恢復對話。三周後,總統府秘書長的兒子獲釋。1990年1月27日會談重新開始,巴列霍再次提出原來的建議。
休戰持續了70天,到3月22日愛國聯盟總統候選人哈拉米略被暗殺那天休戰結束,第二次談判陷入僵局。雖然巴爾科政府在1989年9月6日到1990年1月初向美國總共引渡了13名販毒分子,但巴爾科還是準備適可而止。
政府在加緊圍剿、嚴厲打擊的同時,及時改變措施,將圍剿和對自首投降的販毒分子予以寬大處理結合起來。1990年4月5日,巴爾科總統訪問了法國,在向歐洲議會代表的講話中,他宣布,哥倫比亞不會把埃斯科瓦爾引渡給美國。
此時埃斯科瓦爾對這位即將卸職的總統還是將信將疑。1990年9月5日,哥倫比亞新總統加維里亞針對販毒分子懼怕被引渡的心理,繼承了前任「一手硬,一手軟」的策略,在對販毒集團加緊圍剿的同時,宣布在此法令頒布之日前犯有罪行的販毒分子只要自首投降,司法當局將對他們從輕判處,並保證不把他們引渡到美國或其他國家。這一寬大政策對販毒分子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對那些在美國毒品管理局通緝令上有名的「可被引渡者」來講,這正是幾年前他們在與政府的秘密談判中希望得到滿足的主要條件。
在販毒分子中有「寧要哥倫比亞墳墓,不要美國監獄」的說法。因為只要留在哥倫比亞,他們還可能利用金錢,達到減刑、赦免的目的。如果說巴爾科和加維里亞的宣布還只是一種口頭承諾的話,那麼,奧喬亞三兄弟在1990年底到1991年年初分別向政府投降、在國內受審的事實,就從行動上表明了哥倫比亞政府說話算數,不會把販毒首犯引渡給美國。因為奧喬亞家族販毒集團的知名度也是相當高的,美國數家法院指控他們兄弟3人向美國偷運了幾十億美元的毒品。鑒於哥倫比亞政府對毒果的優待政策,埃斯科瓦爾動心了。
但是,與政府兵戎相見、血火廝殺近20年的「巴布洛大爺」要投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還需要觀察氣候,還需要物色中人,還需要投石問路。84歲高齡的天主教牧師赫瑞羅斯(Garcia
Herreros)就充當了埃斯科瓦爾投誠的斡旋人和顧問。他勸說埃斯科瓦爾釋放在押的兩名著名記者,以爭取社會輿論的同情,給自己「下台」留個階梯。
赫瑞羅斯在當地的一家電台上說:「經過我們私下裡溝通,在促成埃斯科瓦爾投降方面已經前進了一大步。埃斯科瓦爾相信哥倫比亞,相信總統,相信正義的審判。」1991年5月19日,麥德林販毒集團通知新聞機構,說他們將釋放新聞記者桑特斯(Francisco
Santos)和帕柯昂(Maruja
Pa-chon)。輿論界馬上意識到,兩名記者的獲釋,可能預示著埃斯科瓦爾準備投降。桑特斯,28歲,是一家報社的新聞編輯;帕柯昂,55歲,是一家電影研究機構的負責人。兩人都是於1990年在波哥大遭綁架的。自從他們被毒品販於扣作人質以來,全世界(包括羅馬教皇)一直在呼籲釋放他們。他們的被囚禁在哥倫比亞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教會舉行儀式祈禱他們的平安。電視不定期提醒人們他們被捕的時間。在哥倫比亞,他倆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
5月20日晚上,被釋放回家的桑特斯告訴記者:逃亡中的埃斯科瓦爾馬上可能會投降,持續多年的毒品戰爭可能走向和平。對此他深信不疑。桑特斯釋放後幾小時,帕柯昂也獲得了自由。5月22日,波哥大報紙發表消息:赫瑞羅斯牧師於21日在麥德林附近的一個秘密地點會見了埃斯科瓦爾。經過磋商,埃斯科瓦爾同意在15天內向政府投降,因為他還需要一些時間來處理「私人事情」。
這期間,埃斯科瓦爾提出了三項條件:政府要保障他的個人財產合法化;懲辦侵犯過毒犯及其家屬人權的警察;建造一座由正規部隊看守的專門監獄以確保他的生命安全。政府接受了後兩個條件,但拒絕使埃斯科瓦爾販毒所得的億萬家產合法化。
5月30日,埃斯科瓦爾寫信給麥德林市的新聞機構,表示他願意向政府自首,他沒要求政府對他實行大赦,也沒有要求政府停止正在進行的掃毒行動,更沒有要求把他販毒得來的錢財合法化。
雙方繼續進行著交涉和談判。
6月17日,15天過去了,埃斯科瓦爾還不見動靜。1991年6月19日凌晨,大地依然處在一片暮色之中。雙方協商的中間人赫瑞羅斯牧師乘坐政府提供的直升飛機從麥德林城出發,進入埃斯科瓦爾指定的地點。在那裡等候的嚮導在確認飛機上除駕駛員和赫瑞羅斯牧師外別無他人之後,登機引路同往埃斯科瓦爾藏身秘地。這天下午,在哥倫比亞修憲委員會通過禁止引渡哥倫比亞人議案之後,埃斯科瓦爾終於下定決心,走出了他的地下魔窟,在麥德林市郊外,向警方交出了他的手槍。下午5時,埃斯科瓦爾被帶到麥德林市府大樓,鎖上了手銬。在國家檢察總監阿里埃塔、刑事審理局長梅希亞和赫瑞羅斯牧師的陪同下,登上停在市府大樓頂層平台上的直升飛機,被直接送往安第斯山腳下的一所特殊監獄中,即早已給他準備好了的距離麥德林南部60公里處的恩維加多監獄。從這裡正好望見童年長大的家鄉。
在埃斯科瓦爾投降之前數小時,麥德林集團的重要頭目羅德里格斯先行投降。恩維加多監獄位於海拔2600米的埃爾瓦列山莊上。這所監獄被4.6米高的帶電帶刺的鐵絲網包圍著,四周還有4座9米高的瞭望哨。屋頂焊鑄了厚鋼板,牆壁是花崗石和足有半米厚的鋼筋水泥砌成的,門窗上釘著粗重的鋼條。四周圍的電網高壓達1萬伏,大小監視崗樓69座。獄內40餘名獄警日夜看守,獄外有160餘名正規部隊的士兵輪流巡邏值勤,附近還有數十輛隨時備用的坦克。
這一切與其說是為防止埃斯科瓦爾逃跑的,倒不如說是為避免有人溜進監獄刺殺埃斯科瓦爾的。這裡既沒有暖氣又沒有空調,四個大房間放著鋼製的高低床,娛樂室除了一台電視機外什麼也沒有。有人說埃斯科瓦爾也許要在監獄製造一種思鄉懷舊的氣氛,而不會仿效「墨西哥的監獄皇帝」,將這裡建成豪華的「五星級監獄」。
美國方面認為,雖然麥德林集團遭到了致命的一擊,但還不能排除埃斯科瓦爾三五年內獲釋的可能性,也不能保證他不在獄中仍然指揮遙控著麥德林集團的毒品貿易。這個監獄大得足以容納40個人,也許正是為埃斯科瓦爾手下人準備的。因為他的部屬有許多人都追隨其主子投降政府,19日以來,已有包括大小頭目在內的9名毒品販子向當局舉起了雙手,其中包括埃斯科瓦爾的哥哥羅伯特·埃斯科瓦爾和麥德林集團的重要人物約翰·海羅·貝拉斯克斯。
哥倫比亞總統府高級官員透露,司法部門將對埃斯科瓦爾進行電話審訊。採取這種方式是為了向全世界和全國人民表明,當局有能力保護法官和證人,使法庭能對被告作出公正的判決。
哥倫比亞的「不引渡」政策激怒了美國,一些美國官員對哥倫比亞這一政策提出批評,認為哥倫比亞司法機構還不能做到不受販毒恐怖活動的恐嚇而對毒販作出應有的裁決。1991年5月30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謙·韋伯斯特對哥倫比平的寬大政策感到失望。他說,美國曾強有力地支持過他們的掃毒戰爭,但他們自己卻打退堂鼓,不履行引渡條約。
加維里亞總統則呼籲國際社會承擔起掃毒鬥爭中應盡的責任,「而不要對開始和平進程的哥倫比亞評頭品足」。毒王人獄後,在哥倫比亞五大城市進行的一項民意測驗顯示,75%的人認為哥倫比亞的法官完全有能力對埃斯科瓦爾作出公正的裁決,84%的人認為美國對哥倫比亞政府的政策的批評是沒有道理的。
1991年7月2日,哥倫比亞政府宣布,以新憲法的生效(7月4日)為標誌,結束為期7年之久的「圍攻狀態」(這一緊急狀態是從1984年4月貝坦庫爾總統執政時開始的,法律規定限制公民的某些自由,賦予總統以重建社會秩序的特殊權力)。第二天(7月3日)麥德林集團的武裝組織宣布解散。如果以1981年11月「M·A·S」的出現算作這個組織的誕生,那麼它經歷了近十年的暴行終於壽終正寢了。
6、越獄衍動
國人希望政府與毒王之間的和平延續下去。然而這僅僅是哥倫比亞人所希望的一種「和平狀態」。
1992年7月22日夜,開始收看晚間新聞的哥倫比亞人驚奇地發現,此刻本應越洋飛赴馬德里的加維里亞總統,卻在神情嚴肅地發表廣播電視講話。這位決定暫不去參加第2屆伊比利亞美洲首腦盛會的國家元首向全國宣布,囚禁達1年的哥倫比亞最大販毒集團麥德林卡特爾的頭號首領巴勃羅·埃斯科瓦爾於21日夜間越獄,至今下落不明。哥倫比亞政府將繼續追查,並重申必須依法嚴懲罪犯。與此同時,哥倫比亞總統表示,政府的和平政策依然不變,只要毒王埃斯科瓦爾自首,政府將保證其生命安全,並進行公正審判。總統話音甫落,全國一片嘩然。總統講話道出鐵的事實:的確發生了一件不該發生的事情。
哥倫比亞政府發現,在事情發生前,毒王埃斯科瓦爾雖然身陷囹圄,但依然神通廣大,繼續遙控獄外的犯罪活動。而7月中旬以來,一些麥德林集團的成員在看守配合下,多次出入恩雛加多監獄,麥德林市也不斷發生暴力事件,被綁架和謀殺者多達22人。21日,哥倫比亞總統決定當日下午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特別會議。軍警首腦、內政部長、國防部長、司法部長、總檢察長等要人參加的這次會議足足開了4個小時。
當地時間22時15分,哥倫比亞總統府發表公報,宣布因撥款400萬美元加強思維加多監獄的警衛設施,安全委員會決定把巴勃羅·埃斯科瓦爾與其14名同夥由即將施工的該監獄移往軍營。決定「轉移」於當晚執行。
這一夜,被許多哥倫比亞人視為驚心動魄的一夜。哥倫比亞司法部副部長、加維里亞總統的前衛隊長愛德華多·門多薩和國家監獄局局長納瓦斯·魯維奧上校奉命當晚22時50分來到思維加多監獄,通知毒王埃斯科瓦爾及其同夥,準備將他們轉移到軍營中去。埃斯科瓦爾認為政府違背了當初不更換監獄的承諾,他們已不再享受特殊待遇,也不會得到生命保障。
毒王立即下令同夥行動,利索地奪過在場警衛人員的槍支。逼迫司法副部長門多薩和國家監獄局局長魯維奧上校進入埃斯科瓦爾的牢房。隨即將他們扣為人質。
在埃斯科瓦爾等人行動的同時,恩維加多監獄仍被數百名軍警嚴密看守著。據愛德華多·門多薩說,在被扣期間,一位劫持者曾用對講機要麥德林市的同夥在學校附近安置汽車炸彈。另一些人則不停地威脅,並揚言必要時會殺死他們。兩位人質則企圖要扣押者相信,改建監獄的工程和轉移監獄,均是出於對犯人的安全考慮。一切都是同時發生的!這時,在監獄外面值勤的一些士兵見到裝扮古怪的一伙人走出監獄來了。前面是幾位衣著不整的獄警,一些農民裝束的人緊隨其後,被圍在中間的,則是一位身穿運動服的高高胖胖的婦人。對此,有的士兵像是視而未見,有的乾脆背過臉去。這是雙方約定的做法。交換條件是一筆足以致富的豐厚收入。這伙打扮奇特的人在夜幕掩護下迅速隱入附近的叢林。兩天後人們才弄清,那位身材魁梧的夫人正是化了裝的巴勃羅·埃斯科瓦爾,而農民和獄警則是伴他坐牢的屬下。世界頭號毒梟越獄成功!
22日凌晨3時,哥倫比亞陸軍特種部隊已作好拯救人質的各項準備。上午8時,戰鬥打響。數百名士兵向監獄發動進攻,槍聲和爆炸聲連成一片。經過一場導致2人死亡、2人受傷的激戰,突擊隊員沖入埃斯科瓦爾的牢房,捉住在場的5名毒販,救出兩名人質。特種部隊同時拘押了25名有嫌疑的監獄看守。然而,他們發現,毒王埃斯科瓦爾與其9名同夥卻「不翼而飛」。數百名士兵在獄內「犁庭掃院」反覆搜索,卻始終未找到任何蹤跡。兩名人質回憶說,在聽到槍聲之前,曾看到埃斯科瓦爾等人戴上防毒面具,所以他們有可能是從獄中的某個地道逃走的。10時30分,麥德林市一家電台說,他們收到了毒王的一盤錄音帶。埃斯科瓦爾在錄音談話中表示,他不會投降,也不打算離開監獄,將誓死戰鬥下去。直至23日,埃斯科瓦爾才在寄給新聞界的另一盤錄音帶中承認,他目前呆在哥倫比亞西北部某處叢林中;並且提出,只有讓他重返恩維加多監獄,並由聯合國部隊看守,他才會自首。毒王說,在扣押政府官員之後,他曾多方努力與總統府通電話,但未得到對方的迴音。他還指出,特種部隊在進攻時向犯人和看守亂射擊。新聞報道與事實不符。直到此時,外界人們才弄清:毒王確已越獄成功。
一個被嚴密看管的販毒集團頭目居然輕而易舉地越獄成功,這使國內外輿論大為震驚。哥倫比亞的近鄰委內瑞拉下令國民警衛隊處於戒備狀態,以防毒王埃斯科瓦爾及其部下竄入境內。
巴拿馬總檢察長克魯斯表示,越獄事件是對哥倫比亞法律的公開挑戰,也使整個世界擔憂。
美國一方面表示繼續支持哥倫比亞政府的掃毒立場,一方面要求哥倫比亞軍警全力捉拿毒王。
在國內,哥倫比亞處長表示,毒王越獄說明國家面臨困難,但並非面臨失敗。1991年為埃斯科瓦爾自首做中間人的八旬老人加西亞·赫瑞羅斯神父再次出面呼籲毒
王放下武器。埃斯科瓦爾的夫人和女兒在得知他越獄後,緊急呼籲政府履行毒王去年自首時所作的承諾。毒王的夫人說:「做為妻子、母親和哥倫比亞人,我以整個心靈呼喚我的國家,請求總統讓和平永存。」
毒王的妹妹則揭露,最近一架美國緝毒局的飛機不時在麥德林上空盤旋,政府對毒王採取行動的背後可能有美國人。
麥德林集團的武裝組織「可引渡者」也在寄給美國大使館的錄音帶中揚言,如果巴勃羅·埃斯科瓦爾有什麼意外,將炸毀美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各方人士紛紛表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哥倫比亞政府的「寬容」政策產生疑慮。埃斯科瓦爾此次越獄,對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毒品問題的人們不啻當頭一棒,不少人感到失望和憤懣。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世界頭號毒王何以能逃出戒備森嚴的恩維加多監獄?
越獄事件剛剛發生後,人們對埃斯科瓦爾的去向,有不同的說法。官方說,他們可能帶了防毒面具,從一處秘密地道跑掉了。埃斯科瓦爾的一個侄子則說,毒王正躲在一個有自衛能力的地道中,那裡備有大量食品和武器。然而,嚴密搜索的特種部隊始終未找到這處地道。另一種說法來自一位名叫達科塔的監獄看守。他給監獄長打電話透露,埃斯科瓦爾在突擊隊進攻之前便已離開監獄,而且是在向看守們付了100萬美元後,從大門出去的,一支70人的販毒組織武裝在獄外接應。這位看守說,埃斯科瓦爾事先從總統府內線人物處得知要把他們移往軍營,於是精心策划了越獄行動。他留下5人在屋內與人質周旋,並有意戴上防毒面具離開,給人造成鑽入地道的錯覺。
毒王到底為何能在號稱南美最嚴密的恩維加多監獄中想逃就逃?經過各方面很長時間的調查,人們得到的是一個簡單而又令人深思的答案——金錢開道。
21日晚,當接到總統和軍方關於轉送犯人去另一個監獄的命令通報以後,毒王對他的14名獄中同夥吼道:「要我們從這兒出去,出去就是意味著死亡!」
他隨即下令動手,兩位官員頓時被扣為人質。政府擬定的將犯人轉送監獄的計劃轉眼間改為營救人質的行動。當時由於局勢嚴重,決定出動特種部隊。但運送士兵的兩架飛機中只有一架做好準備,從而大大延誤了部隊抵達恩維加多監獄的時間。
22日零時30分,監獄門衛值班軍士長菲利韋托·霍亞與毒王一夥密談了15分鐘。埃斯科瓦爾作出保證,放走他們的人將會成為百萬富翁。據一位看守說,稍後,犯人們開始了撤離行動,略加裝扮的一行人,毫無阻攔地走出監獄大門。霍亞軍士長警告他的部下:「即使被挖去雙眼,廢掉男人的傢伙,也不能說出去!」
凌晨2時,到了換崗時間,霍亞對接班者例行公事他說了一聲。「平安無事。」
凌晨3時,政府的特種部隊做好突擊準備,但他們面對的監獄已經人去室空。恩維加多監獄的獄長因對看守受賄漠然視之而遭解職。空軍司令菲格羅亞將軍因直升機
柵柵來遲影響了攻擊監獄而提交了辭呈。
狡詐、運氣和金錢幫助毒王埃斯科瓦爾創造了新的傳奇越獄神話,而留給人們的則是對職業準則、金錢魅力乃至社會倫理的更加深入的思索。
真實人物改編,敘事方式和節奏很帶感,不時穿插當年的真實錄像,強烈的歷史感撲面而來,以宏觀的視角看到貧窮、暴亂、風雲動蕩的近代哥倫比亞,毒販、黑幫、游擊隊禍亂叢生,正直的人從來籠罩在恐怖的陰影下。
演員的表演肥腸好,在精英部隊里演Bope的熱血隊長,在毒梟裡面演日入數千萬刀,比通用公司還富有的傳奇大毒販Pablo Escobar,狡黠、凶頑、暴戾、癲狂,完全入木三分。而多恩親王和另一個帥哥的雙雄設定也很好,但囿於史實,這兩個人物更多地只是作為線索人物,代表緝毒一方的視角去深入故事,整個過程都有點兒鬱郁不得志。
劇里第一集開頭就說,哥倫比亞作為魔幻現實文學的發源地,是有原因的。看完後覺得確實是很魔幻,為什麼一個罪惡滔天、殺人如草芥的毒販,可以在整個國家上上下下橫行無忌?除開時代、國情、政治還有金錢這些因素,個人覺得還因為,人們作為群體的時候本就這樣,趨向於愚鈍、短視、聖母、優柔寡斷。
而像Pablo這樣的大毒梟,除了他本來的勢力因素,還因為他本身的身份屬性,給群眾帶來一種期望值上的優勢,所謂貞女失節不如老妓從良,就像平時影視劇里的壞人突然做了點好事,觀眾就會無盡驚喜,瞬間對這個角色好感大增,而好人主角做再多善事,觀眾也不過會覺得他本該這樣。這就是為什麼沒有人會因為你不販毒、不殺人而讚美你,然而要是你販毒了,繼而再給自己找點兒避重就輕的說辭,做點好事,人們就會無視掉你本來的罪惡,甚至對你感激涕零。要是你殺人了,只要稍稍把輿論引導一下,很容易就能讓人相信你是迫不得已的,有苦衷的。媽的,要是你殺了一萬個人,他們甚至會把你的頭像印在衣服上面。而Pablo,就是那種殺一萬個人的人(事實上他也確實有被印上T恤衫,像切格瓦拉一樣)。
面對一個這樣無底線無原則的作惡成本極低的人,兩個緝毒的主角還有正義凜然的上校,從頭到尾都一直有深深的無力感。他們一直被各種規章束手縛腳,舉步維艱。
這種故事本就帶有天然的戲劇張力和衝突,並且Pablo是真實人物,只要節奏和敘事的著力點安排得合理,有條不紊的推進,就能拍得很精彩,扣人心弦,我很久沒有試過在屏幕上看到一個角色被槍指的時候會那麼緊張了。
期待下一季。說一個劇中我最喜歡的細節
pablo自大的到進了議會門口,在門口處被一個人攔住說,先生,你必須戴領結或者領帶進去,pablo瞅了瞅他,拿了他的領結戴在了自己身上說給你多少多少錢。
這個隱喻堪稱全劇的分水嶺,以前的pablo還可以稱得上劫富濟貧胸懷樸素願望的草莽英雄的話,從他進了議會被司法部長揭穿他的老底,隨後就變成一個徹頭徹尾泯滅良知的混球了。戴領結的意思很明顯,你pablo是個黑幫人物,玩不轉我們政治這一套,不懂我們的規矩,而pablo的想法更簡單,我給你錢我就能搞定這一切,政治?和我販毒一樣,我花錢什麼都能擺平。
劇中那個給pablo做代理人的律師有句台詞,別人指責他說pablo讓你看到了他的錢,你就看不到他的靈魂了,律師說,那個混蛋壓根沒有靈魂。
劇中各種金句實在太多,人物刻畫的也立體全面,節奏飛快,沒有絕對的好人,卻有絕對的惡棍,在最高潮處結束了第一季,讓人太期待下一季的到來了。pablo十有八九得掛了,新的對手將是cali。
2015最不可錯過劇集!
當年看「明星夥伴」時,戲中男主砸鍋賣鐵拍了一部關於medellin毒梟的電影,卻因此遭遇職業生涯低谷。當時HBO做了假網頁,劇照,還用紀錄片的方式拍了一集拍攝花絮,但是畢竟medellin只是一部虛構的電影。
感謝Netflix,將虛構的電影變成了真實的劇集。沒想到啊,沒想到啊,隊長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叛變革命了!
美劇《毒梟》告訴我們,一個孱弱的中央政府,沒有能力阻攔國家滑向深淵。
讓美帝人民體驗到天朝子民看劇離不開字幕的感受╮(╯▽╰)╭
narcos是一本拉伸成十集的長卷電影史詩,魔幻的哥倫比亞,傳奇的毒梟,還有遠赴重洋幫助他國人民的美利堅戰士,以及哥倫比亞大地上各種錯綜複雜的勢力。如果看成一部哥倫比亞的十年史,很貼切。
當下的品質美劇,可以看成是一本厚重的文學作品,narcos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從第一集的回顧,伴隨始終的旁白,流暢地推動劇情發展,刻畫了毒梟巴勃羅神奇的一生。從原本的走私客,發展到了富可敵國的毒品集團首腦,他打著的是貧民的羅賓漢旗號,貌似仁慈的外表下,是嗜血和為達目的的不擇手段。
劇中有三點很值得看。號稱解放人類的m19武裝,打著革命的旗號,為了自身的利益,干著各式各樣的不亞於匪徒的行徑,在那個時代,拉丁美洲紛紛點燃的革命火焰,大概都崇拜東方的太陽和酷帥的格瓦拉,游擊隊,穿梭叢林,最後為了幾百萬美元被巴勃羅欺騙並屠殺,留下的領袖的女人,拯救她的竟然是資本帝國美利堅的救世者。
第二是巴勃羅的競選,他用直接派錢的手法,讓人們支持選區候選人,而自己作為選區候選人的候補,在勝選後讓當選者自動退出來贏得選舉,成為國會議員,這難道不是充滿魔幻的政治嗎。
跨越加勒比海而來的美國緝毒局探員,一直在與販毒集團作鬥爭,在第八集,追捕巴勃羅的手下時,在關鍵時刻,竟然被一個不知何處冒出的兒童指著槍,要他放走巴勃羅手下,失利的探員倚牆而嘆,難道真的陷入人民戰爭的海
洋嗎。
除了馬爾克斯和格瓦拉,能讓我真切感受到南美文化的一部劇。
劇情中有很大的一個看點是一些官員的死亡。
誠然在這個荒誕的國度中,不少人已經腐化,為巴勃羅賣命,助紂為虐,在警察快要抓捕到他時透風報信。但也許不少為正義伸張的法官,警官,檢察官,甚至某些議員。還記得那個跟巴勃羅對著乾的總統侯選人嗎?明知道上台演講容易被暗殺,但他還是上去了。尤其閃過一個鏡頭,是真實的紀錄片鏡頭。
所以這不禁引起我的深思:在一個混亂的國度里,究竟是幫助邪惡一方能活的更好,還是堅持正義才能取得正義。我相信很多人選擇了中間道路,明哲保身見風倒。然而在一個極端危險的境況下,沒有人是安全的,包括那個蒙著頭套去審判的法官,和兩邊都聽使喚的雙面警察。
很喜歡裡面的一個手法是將真實錄像穿插進去,不僅讓人記住這段歷史是真實發生過的,也給這部劇增添幾分魔幻色彩。畢竟真真切切存在過。有很多歷史影像資料,很紀實,但也有很多虛構的地方。他的兒子和女兒現已改名居住國外,兒子寫了幾本關於父親的自傳,也親口在一篇網路文章裡面指出了二十幾處電視劇中的不符合現實之處。之後我會將這些地方翻譯出來。(感興趣的先點贊么么噠!)
1.我父親喜歡的足球隊並不是Atlético Nacional而是Deportivo Independiente Medellín,編劇們連我父親喜歡的球隊也沒有搞清楚。
2.La Quicas是在1991年9月24日在紐約被逮捕的,在Pablo逃離大教堂監獄之後就偽造了證件潛逃美國。
3.關於pablo從教堂監獄逃走事件,沒有劇中那樣的大張旗鼓血流成河,只是死了一個監獄的守衛而已,起因是因為政府違了不能將其轉移到其他監獄的約。
4.現實中並不像劇中那樣麥德林和卡利集團協商各自在邁阿密和紐約進行毒品交易而是遠比這個更複雜。
5.CIA並沒有誰促進了Casta?o兄弟組織了Los Pepes組織,而是他們自行與卡利集團協商的。
6.劇中有一集是pablo的妻子tata試圖學會怎麼用槍以防危險時刻可以保護自己和家人,而Pablo兒子坦言現實中其實她從來沒有用過任何武器。
7.我的爸爸沒有專門針對Carrillo上校對其設計陷害將其殺死。在80年代末的一個月內,我的爸爸與他的團伙專門針對警察,以至於一個月內死了500多個。我對我爸爸的暴力行徑從未感到過驕傲和自豪,我知道他讓警察們造成了很多損傷,也給了他們很多的錢。
8. (Gerardo) Moncada 和 (Fernando) Galeano並不是在大教堂監獄門口被我父親殺死的,他們被卡利集團綁架並被威脅如果想活命就要減少對Pablo和他的手下在監獄裡的經濟援助。其實在最後一刻,我的爸爸甚至在最後決定給 Moncada一條生路,但下令的時候他已經被殺手殺死了,這成了我父親最後時期一個決定性的罪行。
9.我的爸爸在他的最後幾天其實都是獨自一人,沒有電視劇裡面那樣仍舊殺手環繞,僅僅只有幾個最得力的助手。
10.大教堂監獄沒有劇裡面那樣豪華舒適,我們不是住在一個豪宅里,只是一個簡陋的房子。
11.關於住在邁阿密的「獅子Leon」的故事都是假的,他沒有生活在美國。他是一個對我父親絕對忠誠和勇敢的人。最後死於麥德林Casta?o 兄弟的手上。
12.Ricardo Prisco有一個當醫生的弟弟,是一個好人但是迫於哥哥的威脅而為他做事,Ricardo在現實生活中很早就死了。
13.我的爸爸從來沒有在Gilberto Rodríguez女兒的婚禮上襲擊過他們,也沒有襲擊過他們家的任何人。這是他們之間的一個協定,不要動他的家人。我的爸爸也遵守了。我認為他們不是在1988年1月13日這一天,在我和媽媽以及妹妹居住的Mónaco大樓投放過炸彈。
14.我的爸爸從來強迫我們跟他一起那樣秘密地生活著,總是和媽媽一樣想著最好的是我們能受到教育然後擁有跟他們不一樣的人生機會。
15.我們和父親在一起的時候只受到過一次襲擊,不是像劇中展現的那樣。在我的書里我敘述了現實中的真實情況。
16.劇中我爸爸襲擊過的La Rebaja藥店發生在1993年,而實際上卻是在1988到1989之間,在我看來時間出入有點大。
17.我的外婆Hermilda背叛了我的爸爸而跟她的大兒子Roberto聯合與Los Pepes協商能夠讓他們繼續在哥倫比亞平靜地生活。而同時我和媽媽還有姐姐卻是真心愛著我們的爸爸跟他一起過著逃亡的生活。我會很喜歡像劇中描繪的,我的外婆非常「溫柔」。
18.我們去德國的那一次不是劇中那樣的,我的外婆從來沒有跟我們去過任何地方。
19.哥倫比亞檢察官 De Greiff並沒有像劇中演的那樣心好,他也並不想幫助我們。他的部門完全被卡利集團勢力所滲透。我們就像人質一樣因為父親的罪行而被控訴,把未成年的我和妹妹還有媽媽軟禁在賓館的一個小房間。
20.Virginia Vallejo(劇中是跟Pablo私通的漂亮女記者)在劇中如此深愛我的父親以至於拒絕了他的錢?這是個天大的謊言!我媽媽在我們從大教堂監獄逃出來之後再也沒有跟她說過話。我的父親也很長時間都沒有跟她聯繫,她同時也是卡利集團老闆的情人
21.我的父親從來沒有讓人給我們送過電話到Tequendama賓館,我們用的是賓館裡的電話。每次都是我給他打過去然後掛掉讓他打過來為了保護他的行蹤,但是我們的聯繫變化無常,因為他知道他如果說太久就會被竊聽和追蹤。他一生總是對我說,「電話就是死亡」。因為這個不太想跟我講電話,因為我也常常掛掉電話。後來他要求跟妹妹和媽媽說話,這是一通在他最後一戰前的離別電話,他儘可能地說了很多,也特意企圖讓別人知道他所在的麥德林Los Olivos街區。但是他最後親手用槍結束了他自己的生命,在他經常藏身之地兩千米外的地方,而不是被警方射死的。這是Carlos Casta?o親口在我媽媽面前說的。
22.沒有一個記者在Tequendama賓館面前被刺殺。
23.我的爸爸從來對他的父母不好過,特別是他的爸爸,所以不會像在劇中那樣跟他爸爸那樣說話。
24.我爸爸死後,我的媽媽去見了卡利集團,那個時候有40多個哥倫比亞的秘密成員。救了我媽媽的命並答應雙方協議的不是Gilberto而是Miguel Rodríguez (Orejuela)。我們也因此被奪去了我們所有的遺產,他們留下了並瓜分了。
25.我的外婆在電視劇裡面說我的媽媽背叛了我的爸爸?現實生活中卻是她和她的兒子們與卡利集團秘密聯繫的!
(以上為我自己的翻譯,可能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現在再看《毒梟》,裡面的街道、街區,體現的貧窮與階級分層,被炸過的藥店,avianca國家航空,Galan候選人被刺殺標誌「暴力時期」開端,這一切都還在這個城市和這個國家存活著。總之這個國家遭受了太多暴力,去年聖誕去了麥德林,帶我們徒步城區的導遊說這個城市並不是如大家所想是建立在毒梟的金錢至上。那裡曾經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城市卻在二十多年間轉變為最具活力的城市(2013年被評),那裡的當地人(被稱為paisa)非常熱情好客,我總是遇到幫助我的人都是麥德林人。而且那裡的人們早已不像電視劇中那樣愛戴他視為英雄,而是不願外國遊客津津樂道提起從而刺痛他們不願提起的歷史。
而且我也希望毒梟不再是世界人民對這個國家唯一的最深的印象,因為這是個很美好的國度。
這部劇第一次引發了我對正義的懷疑
本文由一萬幀電影公眾號(tens-frames)原創首發。
今天要介紹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美劇,2015年Netflix的原創劇集《毒梟》,該劇在IMDb上的評分是9.3,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2。該劇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哥倫比亞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巴的真實一生為依託,講述了這名傳奇毒梟制毒販毒稱霸一方,並與政府、警方和軍隊大膽周旋的傳奇一生。該劇把主角的善良寬厚和陰險毒辣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時間甚至不知道該對這位毒梟恨還是愛。
埋沒在點綴著鮮血的刀片的白粉中的南美洲大陸,是該劇的海報。海報頗有深意,似乎在說這片土地沾染著被毒品侵蝕的鮮血和暴力,不過觀望現實的確如此。有史以來,南美洲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制毒條件。
毒梟
Narcos
氣候條件適宜一種毒花的生長,罌粟。甚至在哥倫比亞這種花遍地盛開,等同於最不起眼的野花。其次,南美洲長期是西方國家殖民地,當資本主義國家都實現了物質和精神財富的高度富有時,南美洲的群眾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長期的貧窮痛苦折磨使人失去希望和相信美好的能力,一些聰明而絕望的人乾脆選擇了一條邪惡的發財路:販毒。原料成本低,利潤卻奇高無比,並且永遠供不應求,不愁貨品滯銷。上世紀北美自由貿易區開放後,南美洲的毒品更是源源不斷運往美國各地,這甚至扭轉了龐大的貿易逆差,一度成為哥倫比亞地區的經濟支柱。
《毒梟》的主人公原型巴勃羅正是利用這個好條件創造了自己的毒品王國,開展遍布全球的犯罪活動,拿他的話說就是「我們不過是滿足數千萬美國的癮君子而已」。每年他會走私數十億美元的可卡因到美國,身價不菲的他名下豪宅、飛機、私人動物園、私人軍隊應有盡有。
有了財富,想躋身政界的人比比皆是,巴勃羅也不例外,他打算完成小時候當總統的夢想。劇中是這樣具體呈現他競選的過程的:埃斯科瓦爾(即巴勃羅)高額買通自由黨的律師,替為他偽造了財富清白的證明,順利說服了司法部長,以候選人的身份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選舉競演。
他站在窮苦人們和弱者的一邊,承諾為他們爭取更多的權利,加之有大量的人手和金錢可以兌現他的諾言,一時之間埃斯科瓦爾名聲大振,在民眾中國呼聲極高。現實中的巴勃羅也是這樣做的,他深知自己若是能被家鄉的民眾喜愛,仕途會走得更順利,於是花費數百萬建學校、體育館、教堂,也為麥德林貧民建公寓,甚至買下一支足球俱樂部。
他的策略奏效了:巴勃羅逐漸為人民所愛戴,人們都把他看作是一個幹了大事之後回報社會的自己人,被稱為劫富濟貧的「羅賓漢」。
但他對付任何威脅勢力都是鐵腕無情的,對付政客、法官和警察與日俱增的反對聲,巴勃羅自有一套。通常情況下,如果有人阻撓,他會先出錢賄賂,如果送錢行不通的話,他就派出殺手。司法部長萊拉拿到了埃斯科瓦爾曾經入獄的照片,因此勒令他退出國會。埃斯科瓦爾的總統夢破滅了,但是他並沒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針對萊拉展開了報復和反擊,在萊拉赴任捷克大使的途中將其殺害,同時,他還召開記者招待會,宣稱自己是被污衊的,原因就是他為窮人和弱者發聲。
現實中的巴勃羅也的確殺死了這位司法部長,而後只要是干預他的政府官員都一一遭到惡報。逮捕他的警察,不出3天就被人射殺;審判他的法官,妻子被輪姦後,沾滿精液的乳罩和內褲被寄到法官辦公室;通緝他的哥倫比亞總檢察長,被他反過來懸賞1億美元捉拿,最後橫屍街頭。
直到後來,哥國總檢察長的位置甚至成為燙手山芋,無人人敢擔任。背叛和出賣埃斯科瓦爾的人也都死的很慘,比如墨菲在資料中發現了一名美國飛行員替埃斯科瓦爾運毒,被警方買通後飛行員巴里交出了埃斯科瓦爾在尼加拉瓜裝載毒品的照片,該飛行員便慘遭埃斯科瓦爾暗殺。
而此劇也成功塑造了幾位緝毒大使來完成和埃斯科瓦爾的較量:膽識過人穩准狠的卡里略上校、正直的探員墨菲、詼諧圓滑的緝毒警潘那,編劇把他們串在了每一個毒梟命運的重要節點,使得劇情的線索更完整。
比如編劇就把其中一位寫入了一場有關埃斯科瓦爾的最大案件,飛機爆炸謀殺案。埃斯科瓦爾為了要新上台的政客的命,殘忍地牽連了飛機上的110名乘客,而謀殺目標並沒有登上此列航班,識破這一陰謀解救目標的正是探員墨菲。
事實上在巴勃羅的鐵腕下,真的有成千上萬人死於非命。據哥倫比亞官方統計,從1981年到1991年的十年間,哥倫比亞已有2萬多人死於他集團之手,包括總統候選人、記者、法官、緝毒警察。 僅1989年至1990年的兩年間,巴勃羅直接策劃的爆炸事件就高達300起,巴勃羅集團的暴力恐怖活動已經成為南美之最。
哥倫比亞政府有心無力,根本抓不到富可敵國、狡兔三窟又受到窮人保護的巴勃羅。深受毒品貿易戕害的美國政府也想制裁巴勃羅,他們出錢出槍武裝哥倫比亞軍警,並多次成功突襲巴勃羅的老巢。兩國政府還達成了引渡條約,這個條約令毒販們後脊發涼,他們「寧願死在哥倫比亞,也不要去蹲美國監獄」,因此巴勃羅不得不動用一切權力和手段,防止被引渡。
劇中埃斯科瓦爾在南美建立了自己的「大教堂」監獄,秘密關押一些人質,包括重要政府官員的女兒,以威脅總統加維利亞撤回引渡協議,正義的加維利亞沒有同意,他便撕票人質,輿論的壓力迫使加維利亞再也不提引渡之事,且盡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最後埃斯科瓦爾的覆滅的主要原因是竟另一販毒集團卡利的出賣,他們派出間諜給緝毒小隊傳達埃斯科瓦爾的真實位置和各種情報,參與了剿滅行動,當然卡里集團之後又成了哥倫比亞政府的大麻煩,不過這是後話了......
現實中的巴勃羅去世後,當地人發出前洪水般的哀悼和追憶,很多人依然視他為救世主,他也被數不清的書籍、電影、網站引以為主題。時至今日,拉美大小毒販依舊層出不窮,但再也沒有人能夠複製出巴勃羅的龐大帝國。
通過這部劇,你會對南美洲的社會狀況有一些了解。紀錄片畫質的片頭以及黑白新聞專題片段的插入都會把人帶入真實的南美洲,演員精湛的演技對原型的還原度高達90%。這也是一部會讓你時時發出「什麼?居然還有這種操作」驚嘆聲以及爆發出為正義前所未有的擔憂的美劇,就彷彿讀《百年孤獨》時看到哥倫比亞幾十次內戰,數十萬人喪生悲慘史實時的哀嘆。
也許正是這樣暴動不安的土地屢屢引發人們對痛苦現實的深刻質疑和對不可達成的野心的瘋狂妄想,也正是這樣的時代和環境,造就了一批魔幻色彩的人物和魔幻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如何讓總是缺席的正義不遲到,永遠是這塊土地的人民迫於面對的問題。
多圖預警。
昨天剛把《Narcos》第一季看完,不得不說Netflix真是一個好公司,從《紙牌屋》到《毒梟》,總是一次性得把全劇出完,不拖泥帶水撓你痒痒。
第一集的Narcos,花了大量的篇幅在做背景介紹以及播錄像,讓人還以為是部紀錄片。本劇從始至終都貫穿著一個懸念:Pablo Escoba到底什麼時候被抓,什麼時候掛。政府、軍方、緝毒局、CIA多方力量,搞突襲、圍剿、離間,到最後竟然還沒有搞倒Escoba。最近距離大毒梟的一次還是他自首,然後住在自己建造自己管理的「監獄」里,南美洲真是馬爾克斯筆下的魔幻現實主義。不過哥倫比亞政府還真是個法制政府,否則在Escoba自首的時候就該把他突突突了。果然在民主國家才有黑社會,在獨裁國家分分鐘突突你,還扯什麼法律和承諾。按照真實時間,Escoba逃出監獄後還有14個月才掛,看來第二季要講他顛沛流離的生活,除非編輯想早點幹掉他轉到卡利集團的故事裡去。
再來說說演員。裡面我最熟悉的就是在《權力的遊戲》中飾演「紅毒蛇」奧柏倫馬泰爾的Pedro Pascal,他在《毒梟》裡面飾演Javier Pena,美國的緝毒探員。在《毒梟》裡面延續了GOT裡面風流倜儻的形象(是個用毒高手,看來他跟毒是離不開關係),可惜他在GOT裡面太大意了,應該對魔山補刀!不然就不會早早結束,還死得這麼慘。上一張《權力的遊戲》的劇照:
另外一個有名的就是瓦格納·馬拉,《精英部隊》里出演隊長,相信有不少粉絲是從《精英部隊》轉到看《毒梟》。不得不說他真是敬業,為了符合劇裡面主角的形象增肥不少:
從上圖的「小鮮肉」轉變為下圖的大叔。
再上一張Pablo Escoba本人的照片:
還真有點像,髮型和鬍子設計得一模一樣。
最後上一張我覺得劇中最靚的妹子,飾演游擊隊員的安娜·德拉·雷古拉:
上圖是劇照,下圖是現實生活裡面的照片,感覺比維萊莉亞好看多了。
如果說看完第一季有什麼感受的話,有兩點:
1、殺了人一定要補刀/補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參照《權力的遊戲》裡面的紅毒蛇以及《毒梟》裡面裝死逃過一死的制毒師);
2、不要睡合作夥伴的妹妹/老婆(看古斯塔沃是怎麼死的)。
昨天剛看完第二季的來答一篇。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當最後形單影隻的巴勃羅在麥德林的公園裡坐下時,他望著快樂的麥德林市民,彷彿自己也是他們的一員,彷彿一切都不曾發生過。
巴勃羅想過退隱,他詢問他的父親,自己能否帶著妻兒來農場生活時,得到的是一句:「我以你為恥」
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回頭。
在看第二季的過程中,我一直提醒自己,埃斯科瓦爾是個敗類,是個萬死不足贖其罪的人渣,但是當我看到最後這個世界第七富豪像個喪家犬一樣別人打死在樓頂上時,依然深深的為他感傷。
羅馬尼亞人倉促處決了齊奧塞斯庫以後,所有人都開始反思,齊奧塞斯庫也許該死,但不應該像一條狗一樣卑賤的死去。
巴勃羅埃斯科瓦爾同理。
在這個充滿著魔幻現實主義的哥倫比亞,一個28歲的年輕人可以日入8000萬美元,一群武裝的游擊隊可以攻打最高法院,法官審判犯人需要帶上面具,罪犯可以自己修建監獄,毒梟可以自己僱傭獄警,匪徒可以搶劫海軍的戰鬥機,街頭的百姓可以在槍聲中從容不迫的吃飯。一切不可思議的,難以理喻的,匪夷所思的事情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競相上演,讓全世界的人們在這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大戲中目不暇接。
魔幻現實主義,沒有比這更形象的形容詞了。
哥倫比亞人從不驚訝,或者說,沒有什麼事是可以讓哥倫比亞人驚訝的。巴勃羅的傳奇,是哥倫比亞的傳奇,是時代的傳奇。
在冷戰最緊張的時刻,世界上兩部最龐大的戰爭機器處於全速運轉的狀態,核武器,柏林牆,鋼鐵洪流,戰略核潛艇,地效飛行器,社會主義陣營,北大西洋聯合公約,阿富汗戰爭……世界屏氣凝神,兩大巨型國家針鋒相對,全球一片肅殺。
在這個最緊張的時刻,在一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一個年輕人發現了新時代的金礦——可卡因。他將這種白色黃金傾銷進世界的財富中心,換來的美元讓他為藏錢而頭疼。
彼時美國正拼盡全力在和蘇聯進行這場世界競賽,根本無暇顧及這個新興事物,雖然他捲走了大量美元,但這於世界局勢的影響實在微乎其微,所以美國僅僅派了幾個專員協助辦案,給了哥倫比亞政府一些壓力和相關政策,準備讓哥倫比亞人自己解決這個新麻煩。
可哥倫比亞偏偏是個魔幻的土地,這裡的人民全民武裝,這裡的匪徒可以帶著軍火招搖過市,這裡的法官不能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這裡的金錢可以收買一切。
社會主義好,這是句實在話。
九百多處莊園,四千名殺手,兩萬多毒販,三百億美元,這些都不是埃斯科瓦爾的實力,如果這些東西放在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可以讓他分分鐘化為灰燼。
埃斯科瓦爾的實力是人民。
在第二季的最後一集,埃斯科瓦爾面對著麥德林說:這是我的城市,這是我的子民。
他並沒有吹牛。
埃斯科瓦爾用他的美元給窮人修建免費的公寓樓,修建學校運動場,給幾萬十幾萬麥德林人提供各種各樣的工作崗位,讓附近一個破敗的小鎮成長為人口十萬的南美洲最幸福的城市。毒品是惡魔,毒梟是敗類,可是要如何教育,才能讓麥德林人民為了萬里之外邁阿密的癮君子的幸福放棄自己手中的利益?
大善人巴勃羅老爺,他造福家鄉,他是麥德林人的驕傲。
不管巴勃羅出於什麼樣的動機,他確實做到了哥倫比亞政府從不曾做到的事,在毒品戰爭爆發以前,麥德林因為他變得更好。
所以哥倫比亞政府當時的這場戰爭,是一場反人民的戰爭,是一場反動政府罔顧人民意志發動的邪惡戰爭。它必將失敗。
所以埃斯科瓦爾在這場戰爭中很是逍遙,如魚得水,他並不在乎美國的態度,因為強龍不壓地頭蛇。
歷史告訴我們,強龍不壓地頭蛇,是因為強龍並沒有用全力。
如果你問我,麥德林集團亡於哪一天,我會說,亡於1991年的聖誕節,因為那一天,萬里之外的莫斯科,紅旗墜地。
紅色巨熊倒下了,美利堅傲視全球,發現自己在世間已無對手,是剛剛開始經濟加速發展的中國?是被廣場條約閹割了的日本?是仰美國鼻息的歐洲?
都不是。
埃斯科瓦爾算不上美國的對手,但本拉登又何嘗算是美國的對手?他們都是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有重大威脅的人,從美國認定這個概念開始,埃斯科瓦爾的命運便已註定。
中情局一插手,哥倫比亞抖三抖。用來對付共產黨的軍隊轉過頭來打毒梟手下的烏合之眾,結局顯而易見。
從不曾被人如此打壓的巴勃羅瘋狂了,他開始製造恐怖,可他在製造恐怖的同時,他失去了他最大的優勢——民心。
全系列的最後,巴勃羅幻想著自己和表哥在長椅上聊天,他說:「自從你走後,一切都開始崩塌」。實際上崩塌的是巴勃羅的理智,他被長時間的勝利沖昏頭腦,無法鎮定的思考問題了。
所以巴勃羅滅亡了。
可是毒梟並沒有滅亡,有大批的人來替代巴勃羅,毒品更加泛濫,瘋狂的不是毒梟,瘋狂的是毒品背後巨大的利益,馬克思說當利潤達到百分之百時,資本可以踐踏人世間一切法則,毒梟是這句話最好的註腳。
所以毒梟永遠不可能滅絕,毒販越少,毒品越貴,毒品越貴,毒販越多,這是個打不破的死循環。巴勃羅只是這個循環的起始。
他破壞了無數的家庭,殺害了無數的無辜者,他死有餘辜。可是這個罪大惡極的敗類在死之前的最後時刻還在跟自己的妻兒通話,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最後卻蓬頭垢面的死在一堆瓦礫之中。
我同情他。
當我看到巴勃羅在公園裡看著遊玩的人們時,我想起了李斯的遺言:
「吾欲與汝復驅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瀉藥,前方全方位嚴重劇透,慎入!!!!!!!!!!!!
==================================================================
ヾ( ̄▽ ̄)先擺結論:這也許是我今年看過的最好的劇了,沒有之一。(作為冰火的忠粉,冰火這季實在差強人意。尤其哦湊尼瑪還被預測劇透到了我囧之死,跑偏跑偏。
先說劇情。有人會說,這尼瑪完全敵不過X劇天馬行空的劇情,X劇醉人方休的呆萌主角。(卷黑一枚,賣萌臉。有人更會說,我X,這簡直是荒唐的一比刁找!為什麼呢?
因為一個販毒的居然尼瑪競選總統?!
因為一個販毒的居然尼瑪聯合哥倫比亞G.C.D游擊隊佔領最高法院,最後軍隊派了坦克進來廣場轟了法院,死了半數國家級的大法官(哎?哪裡不對),才結束了這場跟鬧劇一樣毫無邏輯的劇情。
因為一個毒販居然最後和國家達成的協議居然是自己建造監獄,自己的人看守,才肯承認自己的販毒,伏法。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他媽是在逗我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傻X才會相信這是真的的吧。片頭的根據真實人物事件改編的,大概也就是一部分吧。 ̄O ̄)ノ
於是出於好奇心,我wiki了一下Pablo Escobar 這個名字。
Pablo Emilio Escobar Gaviria (December 1, 1949 – December 2, 1993) was a notorious Colombian drug lord. 恩,先確定了是同一個人。
In 1982, Escobar was elected as an alternate member of the Chamber of Representatives of Colombia as part of the Colombian Liberal Party.[12] He was the offici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lombian government in the swearing in of Felipe González in Spain.
在1982成功進入眾議院。
Roberto Escobar stated in his book, that indeed the M-19 were paid to break into the building of the supreme court, and burn all papers and files on Los Extraditables—the group of cocaine smugglers who were under threat of being extradited to the US by their Colombian government.
M-19就是一隻G.C.D游擊隊。被其指使攻佔了最高法院,殺了一半的大法官。坦馬賽克進城,才結果了他們。
Eventually, the government negotiated with Escobar, convincing him to surrender and cease all criminal activity in exchange for a reduced sentence and preferential treatment during his captivity.
After declaring an end to a series of previous violent acts meant to pressure authorities and public opinion, Escobar surrendered to Colombian authorities in 1991. He was confined in what became his own luxurious private prison, La Catedral.
高潮來了,注意用詞,政.府「negotiate」,尼瑪,Z.F跟殺了幾萬人的毒販談判。。。最後毒販同意進入自己的「luxurious private prison」。
更牛逼的是,那裡貧民窟的居民,Pablo奉之為神明,當代「Robin Hood」,劫富濟貧的典範。
鼎盛時期,社區里許多人家都掛著他的神明的頭像來,祈求多福。(又如此似曾相識。
The Robin Hood image that he had cultivated continued to have lasting influence in Medellín. Many there, especially many of the city"s poor that had been aided by him while he was alive, mourned his death. About 25,000 were present for his burial.
他的葬禮上,有25000人自發去紀念他,這個數字恰好等同於他主導的暴力事件2萬餘人的死亡數,採取獎勵形式殺死的直接的警察就有600多人。(又有哪裡似乎。
這個頂峰每天的收入就達到6000萬,八十年代末資產達到500億美金(中國1993年的外匯儲備是211億美金)的販毒帝國的締造者,真實的如此不真實的一生就這樣在一段段讀起來就像是情節漏洞百出的犯罪片展現在我眼前。一個荒誕黑暗,又時不時燃起點點希望的地球另一端的世界,被這部看起來是一部情節漏洞硬傷嚴重的片子砸在了我的眼前。
正如片中所說,如果要說哥倫比亞迷人又詭譎在哪,不得不說是這個國家締造的新的文學主義:Magic Realism.魔幻現實主義。
自私,無序,博弈,正義,迷失,貧窮,以及平凡人一如既往取得成績後的自我封神和專制。
看起來那麼不真實的真實,不真實如Pablo。
不真實也如這個國家人民政客在這樣環境中的種種愚行。
不真實也如在這個黑白毫無界限的國家,依然不斷有人勇敢站出來去對抗這滿散開來看不見未來的黑暗。也要我相信:有陰影,必有光。
如果說我給《Narcos》五顆星,四顆是給他客觀的要我們重新看到了人類社會裡那一段無法磨滅的歷史,並且給我們很多反思。
看完內心罵一句娘,這他媽居然都是真的。
人類的社會,轉念之間,確實一如既往的魔幻現實著。無非是放大了還是縮小了。
--------------------個人干(zhuang)貨(bi)撒完之後,再來那也是很有意思的一顆星----------------------------
此劇的導演和扮演Pablo男一,基情滿滿。可能稍微關注南美電影的人應該聽過《Elite Squad 2》,中文譯名精英部隊2,沒錯,巴西電影有史以來的最高票房,而且不留死角,總票房和觀影人次雙雙暴歷史記錄的神片。這兩部的導演都是巴西人José Padilha.
更高潮的來了,精英部隊里的那個神擋殺神,智勇雙全,正義化身打毒梟,斗腐敗的隊長。到了《narcos》里極限翻轉成了超級大反派Pablo!!要火
精英部隊里正義果斷的羅伯特·納西貝托中校(Wagner Moura 飾)
Pablo Escobar.
亦正亦邪,Wagner Moura演技爆表。如果要是還有加分項的話,那必須是給俏皮的紅毒蛇啦哈哈&<( ̄︶ ̄)&>
mid break馬上就要來啦,好呀好開心
2015年度最佳美劇。五星。牛逼!
《百年孤獨》問世後,文學研究者們不吝溢美之詞,誇讚著馬爾克斯充滿狂野想像力的頭腦里建構出來的荒誕拉美世界。然而馬爾克斯卻不無委屈地說,那就是拉美的現實,他只是如實描述出來而已。
現在,為馬爾克斯這個說法提供最佳證明的,無疑是Netflix新近出品的美劇《毒梟》,這部取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哥倫比亞大毒梟的真實故事,在開篇字幕中也提及「魔幻現實主義」這個風靡一時的文學概念,這似乎為也為全劇定下了一種基調,這基調同馬爾克斯、略薩等人在小說中所描述的混亂殘暴的世界,異想天開的情節是如此相稱。
在有關毒品題材的電視劇中,《毒梟》與《絕命毒師》都應該算是典範之作了,《絕命毒師》完全是一部編劇的虛構作品,老白從小作坊制毒、到最後成為大毒梟殞命制毒室,足足用了整整五季的時間。老白的每一次心理轉變,編劇都給了巨細靡遺的情節鋪墊,而每一次戲劇性的轉折,同樣也有精密的設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妙筆充斥著《絕》中的每一集,此外出場人物性格各個鮮明獨特,一些配角更是出彩——因此也就有了《風騷律師》。神劇當如是。
在《絕命毒師》面前,複製一部情節雷同的劇集顯然是無趣的,所以《毒梟》走起了虛構與紀錄片混合的形式,在這個基礎上,又以警官墨菲為敘事視角,加入他大量的旁白,為劇情進展做導引。
我看到有評論詬病這部劇集太多的旁白,其實我倒認為旁白非常適合這部劇集,因為畢竟許多觀眾並不怎麼了解80年代哥倫比亞的政治局勢,很多情節如果沒有旁白的註解,觀眾說不定就會看得一頭霧水;而少了墨菲警官的一些結論性總結,也會讓這部劇趣味大減,因為墨菲畢竟是以一個來自文明世界的視角來看待哥倫比亞發生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切,同時,他也是一個親歷者。劇中有個情節,埃斯科瓦爾為了銷毀犯罪證據,竟然花錢僱傭赤軍炸掉了整座法院,犯罪材料被悉數燒毀。墨菲說:在美國,義大利黑手黨為了阻止污點證人法庭作證,會幹掉他們,而在這裡,埃斯科瓦爾卻會炸掉法院。
當老白還在《絕命毒師》第一季中細細盤算,那屈指可數的小劑量毒品能為家庭積攢下多少錢時,埃斯科瓦爾在《毒梟》第一季中就已經用飛機將數千公斤的毒品銷往邁阿密。埃斯科瓦爾是一個膽識大於心智的角色,他是咄咄逼人與步步為營的奇異結合體,每一次迫使哥倫比亞政府的低頭,無不是以屠殺、恐嚇、威脅為基礎。在這樣充溢著血腥暴力的世界裡,正義的邊界變得極為模糊,光明手段在這裡不是達成正義之目的的通行證,也正因為此,墨菲在目睹了一樁又一樁慘無人道的屠戮事件後,收斂起文明世界裡的那一套做派,轉而採取「以暴制暴」的姿態快意復仇。
劇中墨菲與妻子在哥倫比亞的街道上開車不小心撞上了前面的司機,司機暴怒,對其罵罵咧咧,墨菲再也沒有講道理的耐心,轉而掏出手槍,指著司機的頭,司機便乖乖了事。當墨菲回到車內,鏡頭給了墨菲妻子一個驚愕的表情:在充滿暴力惡行的土地上,一個好人起先會想匡扶正義,然後會變得無奈,緊接著毫無耐心,最後被敵人所「同化」,以敵人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在這部劇中,殺人是一種常態,很多角色往往剛剛開始出現,不久便被殺人魔王埃斯科瓦爾幹掉,不管你是高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照殺不誤。所以在這部劇中,少有鋪陳殺人前的細節準備工作,往往是前面說到要幹掉某人,下一個鏡頭便是當事人的受死鏡頭。考慮到這是一部基於真實人物改編的劇集,你還會對此有什麼抱怨?難道知乎沒有記錄片愛好者,這部美劇就是我幾年前看的國家地理紀錄片《追捕埃斯科巴》改編的。甚至毒梟中DEA探員的名字也與現實中的一樣。
我是來看奧伯朗·馬泰爾親王的!!!
我就是喜歡你看我不爽又干不掉我的樣子!!!(*  ̄︿ ̄)
美國才不在乎毒品對民眾的精神肉體傷害,香噴噴的美刀白白流出才是要了老命了。(滑稽)
做人時刻留一線。
最後劇組對還原歷史可以說非常非常用心了。
1 魔幻現實主義起源於哥倫比亞是有原因的。
這部劇太扯了。
雖然這明明是一部十分還原歷史的劇,還原到真實紀錄片段和劇情交叉剪輯而不違和,但當觀眾每每看到那些不可思議的情節,還是禁不住感慨「這也可以!」
對於那時的哥倫比亞而言,現實主義就是魔幻主義。這個國家每天都在上演顛覆三觀的故事。毒販不再是傳統緝毒劇中東躲西藏的存在,而是軍警繞行的恐怖勢力。
巴勃羅一開始只是個走私犯,什麼利潤高走什麼,比如家電。當制毒者找到他幫忙運毒時,他只問了一句毒品在邁阿密的價格,就決定」走私」利潤秒殺一切的毒品。
他用走私得來的經驗,對軍警先收買,後威脅,都無效就殺雞儆猴。貧困至極而無力庇佑子民的哥倫比亞,理所應當成了罪案的溫床。而巴勃羅志氣不僅僅在於此,他要把世界變成另一個哥倫比亞。
2 擋我者死,滅我者亡
一個貧民窟小子,靠制毒販毒,在二十幾歲就當上了全球七大富豪,他的人生還有什麼新指望呢?你沒有猜錯,他下一步要競選總統了。
真。魔幻現實主義
人人都知道我是毒販,但我給你錢,你選不選我?我掙白佬的錢,為貧民興建住宅,我就是當代羅賓漢,民意就站在我這邊。
我們常常抨擊政治家的偽善,可是看完《毒梟》,你會發現,偽善總要好過真誠的惡,除非你願意生活在真實的魔鬼之國。
司法部長終於在議會揭穿這一切,公布他早年的入獄照(這個人盡皆知的事實居然還要那麼一點證據),請巴勃羅滾出議會。
然後司法部長死了,對抗的警察死了,甚至法官都因害怕報復而紛紛辭職,逃避對毒販的審判。
別忘了,這是在哥倫比亞,他們想了一個新主意,蒙面上庭,匿名審判。
這一切竟然不是段子。
3 正義的脆弱和邪惡的力量
別忘了這是部美劇,雖然通篇充斥著西語,是一部美國人民也要藉助字幕才可觀看的劇,它的精神內核依然是部標準美劇——那就是美國拯救世界。
從飛機降落哥倫比亞的那一刻,緝毒局的墨菲就感受到這個國家的與眾不同。一開始他身上充滿著白人世界遵從的政治正確,溫和守法,愛寵愛家,去外國緝毒也不忘帶上自家的小貓。他老老實實的給小貓辦了檢驗檢疫證,規規矩矩的按機場海關要求,給他們複印證件,檢查身份。殊不知他的所有資料,在入境的那一剎那,就被傳給了毒梟。在毒梟眼裡,哥倫比亞是個沒有秘密的國家。
你無從知道,當利潤率超過200%時,法律和道德基準還有多少空間。因為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公務人員,似乎都是毒梟的小弟。當全球其他地區的毒販們還在為躲避警察鬥智斗勇時,巴勃羅已經控制機場,通過民航飛行員、別國軍警甚至美國CIA探員將數千公斤的毒品銷往邁阿密。他可以隨意燒掉整間法院來銷毀證據,也可以指揮貧民窟的孩子去做人肉炸彈。
正義之所以脆弱,是因為正義戴著規則的鐐銬,一次次流血犧牲終於讓墨菲和他的同事學會了「不擇手段」。從嚴刑逼供到槍殺毒販,他們逐漸適應著這個國家的規則。最後也確實逼得巴勃羅入獄了。
不過,是一個政府妥協由他選址、建造的如豪華度假村般的監獄。
哥倫比亞的政治家們是兩難的,如由著毒梟控制一切則太「不正義」,如直接引渡毒梟去美國滿足美帝一切政治要求,又怕政權成為西方傀儡。所以他們遊離於強硬與妥協的兩端,可嘆的是這一切並不全是因為個人的利益,亂世中他們謹慎的做著每一步選擇,畢竟他們和同胞才是歸屬於這片土地的人。
當然,當折騰了數年數次談判後,最後他們會發現,還是直接一個槍子斃了他比較有用。
這個結局,你只能在9月播出的《毒梟》第二季中看到了。
推薦閱讀:
※中國的禁毒宣傳總是很可怕,都是骨瘦如柴離死不遠,包括很多電視節目都是如此。但國外很多人包括明星(列儂,約翰尼德普等)、學生都吸毒,但很多人現在都很正常的生活著。為何?
※「奶茶」是否算毒品?
※墨西哥毒販為什麼這麼囂張,可以和軍隊對抗?
※男朋友總是戒不掉k粉,被發現還不承認。今天被叫到派出所去了擦,他告訴我他沒有吸了,我該相信嗎?
※如何看待「政府不應禁毒,應叫停毒品管制,任其自由流通」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