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香港人在港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請有經驗的大神分享一下吧
在香港碩士畢業後留港,現就職於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從事電子貨幣交易平台開發,工作時間還不算長。簡單分享一下自己從求職到錄取再到工作這段時間的經歷和感想,希望能幫助到正在求職或者正在思考是否留港的朋友們
今天在香港的奮鬥是為了十年後能被自己的當初所感動。
答主本科經歷並不耀眼,大二的時候有機緣去到台灣學習,也正是台灣的經歷讓我重新定位了未來的目標。因為喜歡編程,並且看好互聯網在未來十年的發展,所以在大二的時候就決定,申請境外學校的cs碩士,並爭取留下工作,來一個華麗的轉身。因為本科學校不好,所以那個時候就知道申請之路一定不簡單,自己也倍加努力,中途經歷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但好在最終的結果是好的,順利跨專業,拿到香港理工大學的計算機碩士offer, 至今仍然非常感恩理工不嫌棄我本科學校的排名,給了這個機會,試想,如果當初沒能來到香港念書,今天的我又會在哪裡。
於是,在大二定下目標後的第四年,我實現了這個不算是夢想的夢想。
先說說求職。
香港求職和內地大不相同,內地的校園招聘一般都會分春秋季,並且不鼓勵學生在本科期間,全職實習,香港畢業生求職是不分時間的,很多的大公司全年都能接受申請,除非是一些特別的項目。比如說,太古集團的MT計劃,又或者是花旗,高盛的association計劃,這些計劃定位的目標都是頂尖的畢業生,除去這些特別計劃,大部分的公司都會提供全年開放申請的項目。
另外,香港的學生普遍重視實習經歷,所以很多的香港本科生,都會直接休學一年去參與全職的實習。這一年的實習會成為畢業後找第一份全職工作的重要籌碼。另外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語言能力,在香港的job description上最常見到的一句話就是,三語流利。三語指的是英文,國語和廣東話。首要的是英文,可以說,英文不合格,在香港找到跨國公司職位的可能性為零,要知道的是,香港百分之八十的企業都是跨國企業或者自稱跨國企業,但無論是哪一種,首要的語言都是英文。甚至大部分香港本地全資企業,例如pccw,長江集團,clp中電,由於競爭激烈,也會把英文作為首要考察的語言。除去英文,另外就是廣東話,這個不用多說。至於面試筆試的流程和內地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就不做詳細的介紹,畢竟這個回答的重點是在港工作的體驗。所以背景只是大概的內容即可。
如果要我總結求職的經歷,我會說,艱辛。
先上一張圖片。
Google Map有個功能可以save你曾經到過的地點,每保存一個到過的地點,就會有一個黃色的星星,這張圖上面百分之九十標記過的地點都是我曾經到過參加面試的地點。毫不誇張的說,因為面試,我走遍了全香港,從2015年11月到2016年6月我總共投出215封職位申請郵件,進入第一輪面試的有43家,其中太古城中心,我去過五次,分別是五家不同的公司,進入最後panel面試的有15家公司,最終拿到4個offer。
一路走過來,經歷了太多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中途曾經一度想要放棄。每一次,當我過關斬將進入最後一輪的面試,我都充滿希望,我都會調整自己狀態去參加最後這一輪,我也都以為自己會勝利,但一個又一個禮拜的等待,直到最後連拒信可能都收不到,我才知道自己又敗了。
這樣從希望的頂點到無助的低點,我總共經歷11次。我想,支撐自己走過來的可能也就只是一顆不甘平庸的心。
求職的這段時間,還要兼顧學校里的課程,有大量的project要做,還要寫自己的碩士論文,最重要的是,每天回家還要上網課,寫代碼,看文檔,以確保自己能通過大部分公司的技術筆試。因為自己的技術底子不牢固,畢竟是轉專業過來,但是始終都相信,勤能補拙。以後有機會,會詳細分享在香港求職期間經歷的種種事情。
在經歷了長達半年的艱苦求職之後,在拿到的四個offer之中,選擇了自己最看好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現在從事電子貨幣交易平台的開發。
先上幾張圖片。
工作台
公司位於香港島灣仔的主幹道軒尼詩道上
周五是海尼根之日,公司提供啤酒和紅酒香檳
香港互聯網公司一直都不被看好,認為市場前景小,但個人認為是需要看情況的。如果說想在香港開發一個app或者網站讓全香港人用,那確實是沒有什麼市場的,畢竟應用開發是需要市場基數來做支撐的,現階段的香港市場並沒有很大的需求,稍有空間的互聯網市場也已經早有攔路虎。但是,香港有優勢的是經濟。雖然近五年,香港經濟增速放緩,更加上政治不穩定,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仍然是存在的,並且仍然是全球經濟最自由的幾大城市之一。因此,香港絕對是一個不缺少機會的地方。互聯網想要在香港生存就一定要有香港特色,這也是為什麼在四個offer中我選擇了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原因,更何況,在世界金融中心做金融科技開發,想想還是挺cool的呢。
關於香港互聯網市場,在我收集夠足夠的資料之後再來分享。
接下來香港工作的特別之處
個人認為,香港工作是能有一個比較好的生活工作平衡點,但也有很多在香港工作的朋友OT是常態,具體還是要看行業和職業性質。我們公司相對比較好,每天上午九點打指紋,但九點到十點這段時間,大家基本都是在喝咖啡吃早茶,之後十點開始進入正式的工作狀態,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兩點都是午餐時間,可以外出吃,也可以在公司自己做,我們有一個很大的公用廚房。下午四點之後,會有很多同事叫下午茶,吃完下午茶,接著工作到六點半,就可以打指紋下班,一周工作五天,周六日雙休,春節,重陽和中秋前天下午三點下班。光從上班的作息上來看,我相信比起內地很多互聯公司我們輕鬆很多,更好的一點是,如果員工當日加班超過晚上八點,可以補餐費100港幣,並且第二天上午可以不來上班,補休。這是真實的,據說香港很多公司都有,我們公司也不例外。至於薪水,香港的平均薪資在15000hkd左右 Hong Kong Average Monthly Salaries,互聯網或者金融相關會高很多,具體的就不透露了,畢竟是機密,當然這都是針對畢業生,如果是有十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在香港可以過到非常非常非常好的生活(神秘的微笑)
除了這些,再說說香港的稅收,香港個人稅非常低,並且每個人一年有一萬的免稅額度,房租也可以抵稅,香港繳稅是年底一次性繳出,各項優惠折下來,非常的低,相信這是和內地最大的不同,另外就是醫療保險,由於香港居民看公立醫院本身就是免費的,所以排隊時間長眾所周知,但公司會為你提供集體醫療保險卡,有了這個卡,可以看私人醫院,包括定期的牙科檢查。年終獎,各有不同,一般公司十三薪,好的十五薪,這個也會根據工作年限有所調整。最後就是香港特色,MPF,俗稱強積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香港的強積金體制
上面說的其實都不是體會,只是在香港工作的一些體驗
下面來正式的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想
很多在香港工作的朋友都喜歡說自己生活在一個鋼鐵之城,冰冰冷冷感覺不到自己留下來的意義所在。我有幾個朋友都因為在香港工作不順利選擇回內地或者去美國念書。香港人情淡,這點我是承認的,尤其是和台灣相比起來,答主曾經在台灣呆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再說幾個生活中的例子,早間的公車。我每天早上都要在樓下搭乘過海巴士到港島上班,內地早間的公車多會讓人有市井的感覺,很多人都在聊天說話,還挺熱鬧,同比之下,香港的早間巴士,如死一般沉寂,唯一能聽到的就是巴士發動機的轟鳴聲,和到站時的三語報站語音。巴士雖然很擁擠,但大家都非常的安靜,大部分的人低頭玩手機或者靠在邊上打盹,我想這是香港人最有默契的一刻。早間電梯間常常會遇到同事,但大家並不談及昨夜發生的事情,不多不少一句morning就算完成客套的一系列對話。甚至,非常熟悉的同事之間,都並不知道對方家裡的情況,不知道對方是否已婚,不知道對方住在哪裡,更不知道對方有什麼興趣愛好。
同事之間公事公辦差不多佔據了所有公共和非公共的往來
另外,中午同事往往都會一起午餐,結賬時大家aa把自己要付的錢放在餐桌中間,多一塊少一塊都會算的很清楚,有一次我沒有零錢就差了一個同事兩元,結果回到辦公室,他馬上就過來和我要,當時我還真是有點尷尬,不過後來也就習慣。香港人的價值觀常常都是被唾棄的對象,什麼事情唯利益當先,只要涉及利益,大家神經都非常的敏感。有時,非常要好的香港同事和你聊著聊著就突然變了臉色,你真的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一不小心就越了界,這種強烈的不安感讓我每次和香港同事說話都要斟酌很久,思考哪些能說能問,哪些不能哪些不合適。
很多人,把上述的總總都歸結為香港特色,但我不這麼認為,試想經濟發達地區的職場何嘗不都是如此?我們以為我們離開了香港就會有新的開始,就會有更多的人情,但其實我們只是敗給了自己的軟弱。我相信每一個在香港成功留下來,直到最終獲得永居身份的人都是有自己一段心路歷程的,生活永遠都是不容易的,關鍵是我們如何把容易的部分把握好。
作為非香港人在香港工作,我們在香港會面臨很多的問題,很多不了解香港的人說,我們會受到歧視,會被欺負,我們語言不通,我們沒辦法適應香港的冰冷社會,但不要忘記,每一個在香港合法工作的內地人,都是香港人才引進計劃的受益人,個人認為,人才的基本定義不是在某個行業有特殊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地位,而是能站在高於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以及自己所處的環境,把不利變為有利,把不適應變為適應。
我相信每一個選擇在香港工作的內地人,都有一顆不甘平庸的心,在十年後回首總結今天的奮鬥,都不會後悔自己選擇留下的這個決定。
最後,祝願所有港漂青年們都能在香港開啟自己的新世紀!誤打誤撞在這座concrete jungle待了幾年,一直在猶豫是走還是留。此地的衣食住行有的答主都說的很詳細,我簡單說。
最近一衝動買了套房子,因為下了班才能去看樓,所以拍板簽約已經十一點了,懷著四個月身孕的中介小姐又打車去很遠的業主家簽合約,兩點才收工回家。寫完支票我就後悔了,那意味著接下來我有幾十年的貸款要還。第三天劇情神展開,中介說突然收到消息我隔壁那戶疑似凶宅,我要退的話可以全款退給我。
緩口氣我坐定思考人生。香港人有的確實很努力很拼,比如這位中介小姐。我有次搭飛機不小心把手機卡弄丟,晚上十點差五分才去到運營商店鋪,三分鐘新卡就幫我裝上了,免費。老大海外度假的時候會在清早和深夜狂發郵件,同事走路說話做事都氣勢如虹。
我在工作後半年內學會了流利廣東話,有口音,常被誤認為新加坡人或者ABC。同事都很友善,有幾個還常請我去他們家吃飯,會和我討論政治或者內地問題。每天都加班,沒完沒了,沒完沒了。如果整個組一起加到11點或者更晚,老大會開車順路送我們回家。那時的維港略安靜,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遠處的燈火在車窗玻璃上一划而過拋在腦後,轉彎時我幻想周身的疲憊也能被離心力甩出去。而所有的辛苦,我都說不出來,和爸媽聊天只是很好很好。
工作之餘有幸在這裡結交了很多優秀的朋友,一起爬山出海,看畫展聽講座,時不時考個試充下電。年假很多,工資也足夠負擔我說走就走的旅行。香港同事下班後極少應酬,我和外國同事玩的多一些。某個午夜在半山英國mm家的燒烤派對剛剛結束,我踩著高跟鞋身著小禮裙,微醺著走去中環。路邊有個衣衫襤褸的老婆婆在俯首乞討,緊鄰著車水馬龍,霓虹燈塗抹著來來往往眾生的臉。All around me are worn out places, worn out faces; going nowhere, going nowhere.
你於我是瑰麗風景,我於你是匆匆過客。補充那天看到的一句話,
如果你只在這個城市花錢,而不在這個城市掙錢,那它當然很美好。
每次走在中環、廣東道、深水埗,都有不同的說不出的感觸。
這是個以貧富論英雄的城市,這又是個無論貧富都在努力工作生活的城市。
生活上面的體驗請參照香港是個什麼樣的社會?和大陸有哪些區別?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這裡就說一下跟工作相關的吧
簽證
非本地人在港全職工作須持有有效工作簽證,而這工作簽證大致分為有本地院校的學位和沒有本地院校的學位兩種。前者即為簡稱為IANG的「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入境安排」簽證,畢業只要申請就可以拿到,非常容易,之後續簽亦只需僱主擔保即可。後者一般通過「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似乎還分為內地人才和海外人才,但要求很高,一般需要有工作經驗,並且香港入境處會要求僱主很認真解釋「為什麼要請一個外地人而非本地人」,據說工資低於三四萬的話拒簽率很高。
找工作
初次找工作,大公司一般是校招的時候去聽一下recruitment talk,對公司或者行業有個初步的了解,其他小公司可以去本地的招聘網站比如jobsDB去搜,然後投簡歷。整個申請過程一般會有人事部面試、筆試或者網試、小組協作或者討論、部門經理面試這幾個過程。最後簽下合約之後,如若又找到更好的工作,也可隨時提出終止之前的合約(會不會上該公司的黑名單我就不知道了)。
找工作的難易度主要看幾個方面:學歷(本地學校本科&>本地學校研究式研究生&>本地學校授課式研究生&>非本地院校,當然如果是非本地的頂尖大學的話,說不定會比本地學校畢業的更有優勢)、粵語能力(會&>不會)、個人能力。
工作氛圍
工作氛圍跟內地應該差不多吧,只不過日常交流語言是粵語,書面的都是英語,要慢慢培養自己看著英語說粵語以及聽著粵語用英語記筆記的能力。
同事之間無論職位高低基本都是直呼其名(英文名),最多再加一個中文字頭或者字尾,對於新人來說,跟著別人的叫法叫就行了。比如:Joe,,Joe Chan,Joe哥,陳生(粵語「X生」=「X先生」),陳太,阿Joe,Joe仔(以上除了最後一個,其他的都可以用來稱呼上司)。(-----機智的網友指出「陳太」不可能擁有其他稱呼。)
工作時間
僱傭合約上會寫每週工作時間,一般在40小時左右。大部分人需要加班,加到晚上十點的都不算很晚,甚至有人需要連續幾個星期加到凌晨三四點的。當然也有人不需要加班(比如我~),每天六點準時下班,六點半到家裡開始看六點半新聞。一般來說,低級的員工加班是可以算加班費的(和正常工作時間的時薪相同),中高層就沒有了。任何情況下,月薪除以實際工作時間不能低於香港當時的最低工資(現在是每小時港幣30元)。
居住環境
如果家中不是土豪的話,正常人是不可能在開始工作的前幾年就存到首期款去買樓的(當然也見過畢業之後第一年工資就接近百萬的大神),非本地人也不能申請政府的公屋(廉租房),所以租樓成為了必須。
以人均7000以下來說:
有人喜歡住在港島,大體是因為在港島上班,離公司近,但港島的樓(租得起的)比較舊,也比較小,同時去其他地方不方便。
有人喜歡住在九龍市區(比如旺角、太子、深水埗),有點是交通發達,去香港任何一個地方都很方便,但同樣,房子比較舊也很小。有很多人其實在這裡租的是「劏房」(類似於國內群租的概念,業主把一整個單位劃分成幾個很小的小單位分租出去,每個小單位可能會有獨立衛生間,總面積低於10平方米)。
也有人喜歡住在離市區稍微有點距離但其實交通還算方便而且租金便宜居住舒暢的地方如將軍澳、青衣、荃灣、大圍等。
大家可以參照一桌一床 大陸青年蝸居在香港來大致了解一下收入不高的港漂們的居住狀況。
身份認同
待滿七年(學生時代也算)就可以申請永居,從法律身份上來說就和其他香港人沒區別了,可以申請香港護照,可以享受社會福利,之後就不需要申請香港簽證了,但一般情況下需要註銷內地戶口而且這個過程目前來說不可逆。
有知友提出「拿永居很難嗎?」這樣的問題。我認為,這個問題實在是沒有意義。如果你喜歡香港,在這裡工作是為了在這裡生活,那自然就不會考慮拿永居是否很難的問題,而是要考慮自己能不能不被解僱而後找不到工作。如果你不喜歡香港,那為什麼要糾結拿永居難不難呢?
所以問題的核心不在於一張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而在於身份或者是文化上的認同,覺得自己和香港這個城市是否合拍。見過從大一來香港幾個月對這裡新鮮感消褪之後開始就一直看不慣香港的,也見過來了香港之後就愛上這裡願意和這座城市同進退共盛衰的。關鍵看自己的性格和三觀吧。
東北人在香港,從事建築工程類工作。
感覺很奇怪,在這兒沒有卷音兒化音的南國待久了,我說普通話時候東北味反而越來越重,也許是因為工作時候說的粵語在我大腦里被歸類為小語種吧,所以並沒有影響我的母語。 還也許是離開家鄉時間太久了,潛意識裡有點返祖。
剛回答就要跑題,趕緊兜住。 看了這個問題這麼多回答,感慨也良多,簡單從工作生活還有中港矛盾幾個方面回答一下:
工作方面
碩士畢業以後一直從事建築地產方面的工作,感覺工程方面的工作不像有些從事銀行金融業的朋友一加班能到2,3點那麼誇張,但是加班看圖也是常態,之前有一段時間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八點到晚上10點以後,連續2個月,感覺也是蠻累的。 而且遇到問題多,電話多,會議多的時候,有時候覺得to do list 都來不及drop,一直連軸轉直到晚上下班,回家洗個澡然後就睡了。經常睡覺的時候突然想到白天漏掉了什麼重要事情,有種垂死夢中驚坐起的感覺,呵呵。
經常被上司奪命連環call,跟分包商每天也很多電話溝通,所以我的廣東話在工作的第一年就突飛猛進,不過可能是因為溝通的多是貼地氣的地盤佬,所以那個時候我的廣東話被他們帶的夾雜了各種髒字髒話和各種福建潮州鄉音。 後來換了公司,跟的項目多需要跟政府和設計公司溝通,自己才學會用粵語也可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因為所在的公司有大陸項目,所以之前在北京也工作過一段時間,所以對於我的行業,比較幸運大陸香港的工作模式都體會過。感覺香港的規範更加成熟一些,政府把控方面也更嚴格一些。不過工程離不開扯皮和拍桌子,在哪都一樣。 管理人員方面香港普遍學歷高一些,整體素質也高一些,但是梳著油頭穿著緊身襯衫滿嘴的唔該冇意思可唔可以禮貌性用語,實際做事情一樣撲街不講究的人也大有人在。對這種人該屌就得屌。 說廣東話略有口音這件事情之前自己還比較在乎,時間久了臉皮也厚了,混的就是這口飯,連說話打嘴架都不能自如的話,就沒法混了。
感覺這邊升職遠沒有大陸那麼快,就跟大陸這幾年房地產井噴發展一樣,我大陸的同學4年做到經理職位,這在香港是沒法想像的。工程行業是比較傳統保守的行業,香港這的工程經理級別的,40歲以下的都算年輕。我個人倒是沒有覺得這個是多麼消極,做到自己力所能及,在還算年輕的年紀里,所在的行業風氣能讓自己保持一點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年輕心態是挺好的。
生活方面
之前和同事OT以後在樓下7仔買酒聊天,覺得香港人現在,除了沒有時間和空間,其他都挺好。 呵呵,短短一句話聽起來多麼心酸卻又充滿寫實,映照著每一個港漂的生活狀態。 相對緊張的節奏回到家裡仍然是局促的空間,這個城市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挑戰著每一個年輕人的底線。我之前試過住深水埗,和室友住在3平米的卧室還是上下鋪,每個月房租低達1250港幣,但是陰暗潮濕,雨季的時候潮到只能側身躺著,床單恨不得擰出水來。別說抽濕機,屋子裡局促到抽濕機都沒有地方擺,地上和床下擺滿了我們的箱子,盆,包,其他物品。買東西之前首要考慮的不是錢而是有沒有地方塞的下。 後來境遇好一些我搬到了觀塘的13平米的趟房裡,雖然大了很多而且一個人住,但是每天要上下爬九樓的樓梯,有一次自己買了一個小冰箱,搬到樓上差點沒累死。出的汗水粘到冰箱上,滑的都抱不住。 總之住方面回想起來都是淚,不但小而且租金比較貴。現在和我老婆租了一個環境稍微好一些的房子,考慮到可能會要孩子,不過租金算算,一年大概19萬港幣,我們的工資都幫別人還貸了。
回顧了消極的方面,好的方面也是很多的,概括起來就是非常便利。 香港每個政府機構部門的分工都很明確,而且辦事高效認真,每一個政府部門的電話都是有用的,不像大陸很多辦事機構的電話要麼打不通,要麼沒人接,要麼接了也沒法幫你還得跑一趟。就比如我之前做項目有事情求叫渠務處DSD, 渠務處管轄那個區的工程師剛好在開會,我留了電話果然在2個小時後收到了工程師打來的電話,並且很耐心的給我解答了問題。 我出糧銀行選擇的是Citi, 他們的人工服務在電話里也幫我解決了很多問題,在國內非得拿著身份證去開戶銀行排隊解決的。 在這生活買東西也方便的,生活區域範圍內就能買到來自各國水果,蔬菜和肉。
中港矛盾
這個話題這兩年一直都在知乎上很火,其實生活在水深火熱的香港人最關心的是自己的貸款,孩子學費,孩子輔導班,水電費,少些OT,多些人工,根本沒有太多時間關注自身生活家庭以外的事情。 至於佔中,反大陸,在facebook上胡言亂語的,大多數還是業餘時間比較多而且對大陸確實了解有偏差的學生和無業人士。 由於我的工作內容和性質,身邊的同事一直全都是港人,在工作上也得到了很多熱心的同事的幫助,一直以來我都心懷感激。我沒有覺得只和你談工作的同事就是冷漠的,可以下班一起喝啤酒兩個LowB惺惺相惜非得把互相的情況弄個門清最後發現工資一樣低生活一樣苦逼然後就是熱情的就是哥們。大家在這個鋼鐵森林裡都是快速運轉的齒輪,別人肯花一點時間在工作上幫你一點點,這比下班請你吃飯更難能可貴。 我也結實了很多關係不錯的local朋友,雖然現在不在一個公司了,但是大家偶爾聚聚,聊聊互相的近況,還是挺歡樂的。
其實香港這一代年輕人是很可憐的,他們大多不是獨生,成長的年代是人口爆發的一代,競爭激烈,地產商霸權,到了他們該成家立業的時候,房子買不起,工資漲的慢,每個人都有說不出的壓力。但是我看到的他們,大多數的他們,都還是積極,向上,熱情,這是我從他們身上吸取到的正能量。 很多朋友年過了三十,依然背著書包,返工,健身,下班後的課堂CPD,心態和身體都保持的和20歲出頭的學生時代一樣,雖然他們不得不面臨的是這個充滿壓力和銅臭的社會,但是他們並沒有倒下。這比一過而立就挺著啤酒肚,觥籌交錯間已經看破紅塵,能幹杯的都是哥們的文化,我覺得要健康太多了。
這些也是我一直留在香港的原因。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有我愛的人,希望一直能和她在這狹小的空間里,過平淡而歡樂的家庭生活。內地人,用 IANG 簽在觀塘區一家小公司(創業型)做 Web Developer,大家年紀相仿,公司文化也比較自由
- 乍看收入還不錯,但比起有錢人,自己什麼都不算
- 香港個人所得稅(薪俸稅)很低,而且政府有補貼,一百個贊
- 期待暴雨或颶風,可以光明正大地,少上一天或半天班
- 花錢真的很快,如果回內地會覺得物價低,租房好便宜,但高端消費反而貴過香港
- 買房遙遙無期
- 擔心失業,擔心繼而影響之後的 IANG 續簽,擔心繼而失去香港逗留權,擔心最終影響永久居民申請(如果在大陸工作就不存在這種擔心)
- 女生基本上都會化妝,非常注重自己的儀表
- 競爭激烈,本地以及國外名校出身的,一大把!
- 兩文三語(普通話書面語、英語 / 廣東話、普通話、英語)是大部分工作的標配
- 常遇到三語都近乎達到母語水平的人,一打聽,原來很多人早就拿了外國護照,同時也保留香港永久居留權(我希望自己早日拿到香港護照就好)
- 我們公司只有我一個大陸的,其他都是 local,日常說話廣東話夾英語
- 如果願意投入精力去學(從粵語拼音學起),並且敢多去講,其實廣東話進步會很快
- 同事都很有禮貌,只要願意融入(講!廣!東!話!),大家互相尊重,沒人歧視你
- 也有一個同事會經常和我講普通話,因為他說想提高自己普通話
- 多看新聞,會了解許多內地絕對不會報導的各種時事
- 公司常年放一件外套,因為香港室內的冷氣,大家都懂的
- 原來自己住一室一廳是一件極度奢侈的事情
- 大部分人都是住各種大廈,即使是香港人,很多也會找到工作後,搬出來住
- 早晚高峰時期,港鐵(MTR)雖然多人,但遠沒有上海地鐵擁擠
- 午餐時間到處都是人、人、人,去茶餐廳吃飯都要排隊以及搭檯(拼桌)
- 如果公司沒有午餐時間規定,會更傾向於去吃下午茶(很多餐廳 2:30 - 6:00 之間供應,沒那麽多人,而且會便宜一點)
- 快餐普遍在 40 - 60 HKD 之間,會送飲品(凍飲加 2 - 4 HKD),而且間間茶餐廳都差不多
- 訂外賣還是要靠打電話為主
- 快餐店很多隻收現金
- 除非有活動,同事之間吃飯一定是 AA 制,差一塊錢都會算得很清楚,香港沒有支付寶微信轉賬,極其不方便
- 街邊飲料店(比如 Happy Lemon、貢茶)比內地、台灣少很多,難得有一間也是經常排隊,反而咖啡店無處不在
- 加班是常態,不過我們公司來講,加班並不多
- IE 使用率比內地低太多,大多人最愛的 browser 都是 Chrome
- 大家習慣於各種 international app:Facebook、Youtube、WhatsApp、Gmail、Google Drive、Dropbox(除了 WhatsApp,真的又快又好用)
- 週末外加請一兩天假,來一個短旅行,非常常見,主要目的地:台灣 / 東南亞 &> 日韓 &> 大陸
- 週末真的不想去香港幾個市區逛(銅鑼灣、中環、尖沙咀、旺角),本地人、遊客、外傭,分分鐘擠爆
- 週末可以去海灘曬太陽、爬山、野外燒烤(要有朋友才行啊)
- ……
所有關於香港的人和事,只有那些不是香港的香港才格外的美麗動人。
先來點負能量,每天打開fb,就看到這樣的帖子鋪天蓋地。香港同事當著你的面不說,但你卻看到他每天分享,支持這些觀點。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實的主流觀點,至少我接觸的香港,這樣的觀點是主流的。
再來點正能量
還是那句話,所有關於香港的人和事,只有那些不是香港的香港才格外的美麗動人。
這個城市是分離的,無論人,生活,工作,都是平行空間大家不相往來。所以你看到每個人的說辭都那麼真實強烈但又互相矛盾。最近很多自我感覺非常好的投行男女寫了一堆為什麼我離開香港,為什麼留下香港的文章,我持觀望態度,畢竟生活是自己的,選擇也是自己的,和你做什麼行業和你自己覺得自己的高度美太大關係。
如果你是一個寬容度很高的人,或者說是會從利於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行動的人,那麼你的生活也應該是快樂的,你所結交的朋友也是快樂的。
剛來的時候我花了很多精力去理解香港為什麼那麼抗拒大陸,去過政改諮詢會,去過社區活動,真正叫下基層理解香港,更別說自己也娶了個香港老婆。其中的感想是很複雜的:一方面你要擯棄一些你自己以前固有的思維方式,學會站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思考問題,另一方面,需要克服語言文化上的隔閡,還要閱讀大量「客觀」的書籍和評論(非常難)。經過大概3年的時間,我深刻意識到:任何從國內/香港的角度去思考香港為什麼是現在的模樣都是片面和帶有強烈主觀臆想的,無論分析多麼有邏輯和有數據,最多都只能說是「個人意見」。
香港的問題,暫時沒有辦法去避免,也沒辦法加速解決。只能靠時間去慢慢淡化很多東西,才能「好好說話」。
所以,除了這些不開心且你又不能改變的事情,你還有很多各位答主提到的事情可以去做。我現在和室友住在島上,有沙灘,有夕陽,有好的啤酒,還可以燒烤打籃球,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我只是想說,怎麼感受,完全取決你怎麼去看,怎麼去選擇。
enjoy HK體驗啊,大概就是你馬不停蹄地努力工作,瀟洒獨立地生活,心中想像著一個美好並且似乎就在不遠處的未來。
但你心中非常明白,也時常告訴自己,我的未來絕不會在這座城市裡。
拚命努力,華麗離開,大抵如此吧。
這個問題要答一下~
在香港生活五年,工作四年。
學的是新聞傳播方面,香港中文大學碩士。之前無工作經驗。
第一份工作在中環一家PR公司(蘭桂坊附近),負責幫一些電影、化妝品、豪宅進行公關活動。說實話工作內容挺開眼界的,接觸的人也高大上。不過當時太年輕,初出茅廬只知道乖乖等別人吩咐任務,不會機靈地主動幫忙。而且畢竟是小地方出來的姑娘,不會穿衣打扮不懂化妝,曾試過被上司拎進小黑屋,讓我沒事站在中環多觀察別人的穿著,還應該學會化妝,因為這不僅讓自己變得漂亮精神,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而當時所有同事都是香港人,可能覺得我像個小妹妹一樣只知道服從,畏畏縮縮的,會當著我的面說大陸壞話,甚至會阻止我接聽公司的電話,說我粵語不標準會影響公司形象。。。公關公司全都是女人,難免各種嘴碎,而且這個行業加班嚴重,沒事時7點下班,有事時11、12點也常見,有event的時候,飯都沒時間吃一直捱到深夜。
當時剛從學生轉化為社會人,各種不習慣,可能上司也覺得我不適合這樣雷厲風行的角色,找我隱晦地談過一次話,所以不到一個月,我主動辭職了。失去第一份工作讓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大半夜哭著在中環街頭遊盪,還在維多利亞港看著繁華的對岸發獃,思考自己該何去何從。
第二份吸取教訓,找了一個in-house marketing的工作,在一家心理機構。到底是研究心理學的,比較注重健康吧,這家公司一到6點大家都匆匆下班了,很少加班。而除我之外還有一個內地女生,同事們相處很愉快,周末還會約出來唱K,我也在這家公司認識了至今要好的朋友。然而(轉折點出現了),到底是家私人公司,一切以老闆的意志為主導,她莫名奇妙把我從市場部調到了行政部,從此開始了訂車訂餐訂房之旅,有時甚至要陪同小朋友們在外住宿,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這樣與我想做的大相徑庭,瑣碎的工作內容讓我疲累,24小時開機隨時候命讓我煩擾。於是半年後,我選擇了辭職。
之後去了一家貿易公司,老闆在東北有酒店業務,因此需要一個處理內地事務的秘書兼communication officer(原諒我忘了中文職位叫啥),我還是比較適合的。這份工作也很清閑,要知道在香港找到一份五點半下班的工作多難,下班時還能見到陽光呀。我入職時老闆恰好在國外,因此需要做的事情不多,無非是整理一下名片、做做文書一類的工作。後來老闆回來了,我就像電視劇里的秘書一樣,需要在老闆來之前幫他倒水拉窗帘,他走的時候幫他收拾公文袋送他上車。
這份工作說起來沒啥不好,唯一令我比較擔心的是面試時老闆問過我酒量如何,並且暗示到內地出差時需要喝酒。工作了一個月的時候,我接到了之前面試的一家大公司的offer。思量再三,我覺得大集團怎麼都好過私人小公司,不能錯過。可這家公司的同事都對我挺好,辭職的話說出不口,於是我謊稱自己考上了內地的公務員需要離開香港,提出辭呈。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敢出現在這家公司附近,生怕被同事碰見。。(這裡請大家輕拍,我也是糾結了很久,甚至去拜了黃大仙算了塔羅牌~囧,大公司當時給的工資其實比我現有的還少,但是為了前程我還是做了這個決定)。
之後一直到現在,三年多的時間我都在這家大公司幹活。我是以管理培訓生的身份進公司的,因此接受到比較系統的培訓,包括各個部門的輪崗工作,公司管理層對我們也比較重視,因此一直還算順利。當然個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曾經半年時間在旗下的門店工作,每個禮拜上6天班每天10小時,全天都是站著工作腿都要廢了,那時感覺累到沒朋友,每周唯一的休息日只想在床上躺著(而我那時居然還花半天時間去做家教,想想也是really拼)。
當時我24歲,是一個女孩子最燦爛的年華,卻在超市便利店做著收銀、理貨、拖地甚至揀爛蘋果體力活。在家爸媽都捨不得讓我干粗活,而現在碩士畢業了卻每天和大叔大媽一起,每天戴著手套做著又臟又累的活,好幾次崩潰大哭覺得很不平衡。
當然,一年的輪崗結束後,我終於熬過來了,可以在寫字樓坐著工作。工作的內容不算忙,同事們亦都很友善,慢慢升職加薪過著比以前滋潤的生活。不過兩個月前我換了一個新上司,是一個以公司為家的事業型女性,試過下班前半小時還喊大家開會,然後一開開到晚上9點。希望接下來的日子能早點下班吧~
PS:其實在香港工作,語言還是會有限制。雖然我現在的粵語已經很流利,但畢竟不是母語,很多時候表達還是會受到限制。在內地說普通話時大家都說我口齒伶俐,而現在,我給人的印象應該是木訥話少吧。
其實我心裡是有隱憂的。工作四年了,感覺自己還不能獨當一面,每天都想著早點下班。悠閑的背後是能力的卻步,看著有些本科同學已經風風火火當上部門領導,而我在香港還是每天過著上班下班回家煲劇的日子,有時會覺得這樣的生活沒意義。最近有衝動想回內地工作生活,或者換一個不那麼安穩的工作,給自己多一點磨練。
之所以發這個帖子,是想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港工作的心路歷程,也藉此多認識一些朋友吧。希望能對提問的朋友有點幫助~謝邀。
本科在一所二流大學讀了四年,major accounting minor finance,最終也沒拿到first honor。畢業後就直接留在了這邊,本意是想去會計所,後來收到了某家發鈔行的trainee項目offer,收入高出一大截,於是還是沒忍住,跑去做了公司口中的所謂「優才大學生」。現在上班差不多有三個月了,在某個沒錢鬧市區的分行做rotation,時刻盼望著什麼時候才能回總行去(笑)。
我是個沒什麼夢想的人,最大的願望不過是守著一個家過好自己的小日子,現在留下來也不過就是為了工作幾年後回大陸能高一點收入,這幾年多賺點錢,看看四年下來能不能攢出個小首付,至少回去以後也不用妹子陪我租小房子住。
住在深水埗(不在香港的朋友理解成貧民窟就好)的唐樓里,每天要爬六樓回家,沒保安沒電梯。不過想到自己一個人住十幾平的房子,房間朝陽,冰箱和嶄新的洗衣機一應俱全,最重要的是房租低到基本上任何一個在香港工作的人都不會覺得是很大負擔,心裡就覺得還是挺開心的。
要說在這邊有什麼特別的,我覺得沒什麼。雖然算是做banking,但其實和個農民工的狀態差不多。有口飯吃,有個地方住,攢點錢,長一長見識,拿一點經驗,過幾年回大陸買房子娶老婆。
雖然下班不算早,下班後依舊沒什麼事情做,四個星期考了四個沒什麼用的證。深水埗街邊吃東西的小鋪子又多又便宜。八點半下班,下了地鐵,吃一碗紅薯粉,穿過聚在一起抽煙喝酒的東南亞人,穿過吵吵鬧鬧的街市,穿過滿眼的一樓一鳳的粉燈,買上五個白梨兩瓶豆漿,回家去。一邊想著,這周末又該發工資了,真好。
希望幾個月後能有更好的答案吧。
懷念香港騰飛的日子,對回來後的日子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懷念八九十年代的港產片時代,對現在的片子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懷念以前還一輩子錢就能買得起樓的日子,對現在要孩子接著還貸的樓價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懷念拿英國護照的日子,對新的中國護照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懷念有人情味的時候,對現在見面如不識的鄰居生活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同事回大陸叫回鄉下
在半夜,甚至是凌晨發郵件,得到秒回很正常
看到偷渡來的黑市勞工可能會去舉報但是常常同情心泛濫,去餵養流浪的貓狗
香港中文大學的學歷真的比北京大學好用
總是認為英國女王的生日,應該放假
放假的時候喜歡去海港城購物
工作的人都比較懷念九八,金融風暴之前的生活
對渡輪有獨特的感情
常常說我們香港人我們香港
喜歡放家裡人的照片到工作桌上
硬碟叫磁碟軟體叫,軟體
對於政治,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了,但不會放在工作裡面說
因為地方小,經常能看到明星,所以一點也不吃驚
很多人努力了一輩子,只為了不住香港提供的公屋而去買房,一輩子賺的錢也只夠首期
無論你是上班還是下班,到處都可能會遇到遊行的人
程序員在公司裡面也基本沒有封閉網路不接受外網
最好的放鬆,是去外國度假
一眼就能分辨的出大陸人和香港人
對生兒子比較看重
90年代說要去九龍塘跟我們去東莞的意思差不多
同事們說的,去過大海,就是去澳門賭錢的意思
喜歡說-咩啊
你身邊的人可能因為買樓而導致負資產,但是他從來都不說
香港的網速真的是很快很快很快
長城是什麼?
喜歡將報紙和宣傳單上的優惠卷剪下來使用
八達通比信用卡還好用
沒有投票權,卻經常鬧著要投票
為了參加佔領中環運動,特意請假
有很多社區義工的工作,沒有錢,但是做的很開心,已經生成比較完善的制度
認識張學友,可以不認識韓紅
就算到公司樓下便利店買煙,都可能會讓你出示身份證
一般的工作有三四萬塊錢多一點的五六萬
新移民工作生活都非常辛苦,但是都不願意領低保
會很禮貌的幫你拉住門
公司一般都沒有飯堂和餐廳
不願意讓同事看見吃盒飯的樣子
餐桌上,經常使用公筷,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對,玻璃瓶裝的可樂有異乎尋常的執著
很多人讀書只讀到中五
讀書的時候沒有讀過補習班的幾乎沒有
有比較好的讀書氛圍,很多人白天去工作,晚上去讀夜校
很多人為了錢,白天去工作,晚上可能會去便利店兼職?
如果你敲上司的門就證明這件事你辦不好
死要面子,窮死也不會管同事借錢
非常的客氣,人家幫了小忙,一定會奉上一份小禮物,多小也好
上班帶上口罩,不是因為它怕冷,要是他感冒了,在香港感冒能不帶上口罩,是很沒有公德的事情
喜歡在身上噴香水,無論男女
他們的共同的偶像是李嘉誠
有住在深圳那邊過來香港上班的,每天起來都五六點鐘
有不少鄙視內地的人但是又不好意思表現出來
當一個女人結婚之後,要用老公的姓,我們稱為陳太黃太,李太
香港人只會說前後左右不會說東南西北
使有信用卡的地方非常多,基本上不用現金
注重規矩,在等電梯的時候絕對不插隊
延續粵語的習慣叫哥叫姐的比較多
人人平等的觀念滲透到每一個人得生活裡面,就算對環衛工人洗碗工都不會有任何的不尊重
香港的同事對於中午吃什麼比較西化,有可能會吃三文治,一杯咖啡就了事
當你犯錯的時候,多多少少表現出一種香港人的優越感,即便他住的地方不足十平米,即便他兜里比臉上乾淨。
視白水煮雞胸肉為正常的食譜
愛娶說粵語的女孩子
喝咖啡的習慣比較多,但是沒有要去喝咖啡就要去星巴克這樣的裝逼習慣,一般為了圖省事,就喝公司的速溶咖啡。
非常注重自己的隱私,可能跟你共事一輩子的同事都不知道你住在哪裡,有幾個孩子,有沒有老婆
香港地少人多,那要住的好,非常不容易,一般年輕人跟同事或者朋友合租一間房子,其實也就比一張床,大不了多少。有的人乾脆就睡沙發
住的地方一般沒有陽台晾衣服,只能在室內
香港人對金錢的慾望毫不掩飾,頗有些笑貧不笑娼的感覺,只要你能成功賺到錢,不管從哪裡來的人家都會尊重你。
鄰里之間的關係非常淡漠,每個人都只管自己的事,香港出過很多事就是因為發現屍體才報案的事情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發財的夢,但事實上,他們只能夠在下班之後去喝一杯清水,然後睡覺
正常的員工晚上一般不會加班,除非有緊急的事情,或者重要的事情,有加班費,而且比較規範。
經常說內地的話題,說大陸的不好地方,尤其是關於食品衛生空氣這些話題,但是會比較避諱在大陸人面前說這種話。
一般人為了方便都會住在港島區會離工作的地方比較近
同事,上下級的關係沒有那麼嚴格,但是每個人都要取一個英文名字
辦公室戀情比較禁忌,在香港是不太喜歡這個的
同事們對於時尚潮流都比較注重,不會像內地上班的樣子時穿個T恤就上班
對於女同事的尊重,會比較強一點,比如幫忙還凳子啊,吃飯的時候讓他們先拿之類的,可能會受英國影響比較大,女士優先
有不少人信教的,要隨時注意尊重他們的宗教。
粵語是個障礙,陸人口音永遠能被聽出
內地很多技能要屏蔽,如吐痰,公共場合抽煙,插隊擠地鐵
對中文裡插入大量英文的做法無可奈何。
繁體字會看,不會寫
飲食清淡,所有的菜都沒有辣椒
要重新適應這裡的社會規則,每個區的議員都能隨便見得到
女孩子都很矮但是會化妝
在某些區域見到外國人的比例比見到中國的比例更高
從小就全英文的教育他們的口語都不錯
中午飯沒有補貼吃得很貴,尤其是在中環的地區
每一部轎車都開很快,但是他們會讓你先走
香港人其實也喜歡在紅燈的時候過馬路
水果比較貴,一個一個買的
酒樓的洗碗工工資都在5000塊以上
報紙非常大膽而且有成人的雜誌可以看
不太擔心會買到假貨不太擔心會收到假錢
不太擔心在路上會遇到搶劫的,但是小偷是有的。
香港的巴士運營比較嚴格。小巴士座位上坐滿了人就不在上客了。大的巴士還是擠滿了人。
香港的行車習慣是左側行車
能買到許多國家,你之前從來沒有見過的手機和品牌不只是iphone
上網速度比較快,而且有多家運營商在爭奪客源,你會得到比較便宜的價錢,沒有長城
香港人也上淘寶,但是郵費比較貴
他們成長好論內地網民的素質,但其實他們自己的素質也不怎麼樣,只是沒有出來噴而已。
如果長期定居你生的孩子以後可能會上一個全女生的學校,也有教會的學校。
上班的時候經常穿西裝,同樣也要打卡和帶吊牌,辦公室比較小。
同事們都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尤其是有人請客的時候。
同事很多都是外國人說的各種各樣的語言,但是英文是通行的。
工作的夥伴,人與人之間比較冷漠,但是熟了之後就也會亂開玩笑
無論住的多遠,都覺得在中環上班比較光榮
有部分同事的情緒比較反大陸,但是他們不會太公開說出來,但有的會很公開撐黃雨傘
喜歡在酒吧看球,不喜歡一堆人在家裡面看球,怕會影響到家裡人?
工作上的夥伴幾乎都沒有什麼酒量,他們有一種喝酒就會掛的感覺,比較少去喝酒,淺嘗即止。
辦公室的空調比較浪費,經常開的非常冷,要穿大衣
女士們一般都化妝,但是畫的好不好,就見仁見智了
辦公室和家裡幾乎都是抽水馬桶,不習慣的人可能會覺得很不舒服
比較好面子會死撐著
他們做錯地方,最好婉轉的說出來,不要輕易傷害他人,因為他們都比較脆弱
大陸的學歷很多都不會承認但是一些高等學府的學歷還是可以的,他們會比較承認外國跟香港的學歷。
下班後屬於員工個人的時間你再打電話去跟他們談工作的事情,一般不太好,除非很緊急
老闆會要求你24小時開機,不管事情緊不緊急
對於敬語和稱呼比較看重
幾乎沒有很大型的,超級市場,要買什麼東西,可能要花好幾個地方
由於盜版比較少,他們比較注重知識產權,還有電腦上軟體,幾乎都是正版
他們也搜迅雷下載盜版
很多年紀輕輕就頭髮花白的員工,都在香港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一點也不奇怪
有很多老員工也在繼續服役,但是承擔的也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工作了,除非是高管
的士司機有很多都是年紀比較大的
即使是同鄉,也比較避諱在香港的辦公室,說大陸的方言,這在別人看來是比較不禮貌的
同事之間一般比較少自己打聽你的學歷年齡你的嗜好。
工作的節奏很快,但是力求盡善盡美,這也是我比較佩服!
廣東以北都是北方
總之。。香港人活得都非常累,想想來自大陸的朋友,在香港混不下去最多就是回大陸北上廣深試試,再不成,回自己鄉下二三線城市工作,再不成,還可以挑選十八線縣城,好好奮發幾年有車有樓有妻有子的生活,外部環境雖然不能等同大城市但生活質量還是不錯的,起碼舒心。
香港人就只能回香港,這裡就是他們的鄉下,沒有退路,讓他們倍感鬱悶。在港工作近半年,試著回答一下
行業:某德資電梯公司
職位:IT相關
地點:港島
————————————————————分割線————————————————————
工作時間:
和國內大多數外資企業一樣,辦公室職員的工作時間大多是比較彈性的,早上一般9點左右到辦公室,工作滿8小時即可,根據不同的工作內容會有不同的調整。考慮到許多公司會在香港設立亞太區總部,所以也會有因為時差原因而延長工作時間的情況。
午休一般是1-1.5小時,開始時間從12點-13點不等,據我觀察,12:30前後會比較多。這個和國內公司類似。
在香港,加班文化是比較盛行的,大家對加班都比較習以為常。但是和大部分日資企業不同,沒有類似不能比老闆先走的隱形規定。在我所在的公司,部門總監會最早離開,其次是和我一個level的職員,最後是部門經理。(當然也有VP以上的老大是工作狂╮(╯▽╰)╭)
在來香港之前聽說的周五晚上不OT(加班),來了之後發現童話里都是騙人的TAT。不過周末加班的現象比較少見(只聽說過財務周末加過班),下班之後也基本不會接到工作相關的電話。在這一點上,香港人還是非常尊重彼此的私人時間的。
工作氛圍:
工作節奏和北上廣的外企類似,節奏快,強度大。
工作語言基本以粵語和英語為主,多數香港人都會說普通話,和我的對話基本也以普通話為主。(如果是多個港人加我一個大陸人,他們會自動切換成粵語模式)。港人的平均英語水平普遍高於國人,不過會有濃重的港味。(港式英語速成 觀察者網小編包你分分鐘學會!)
辦公室的辦公環境是比較輕鬆的。在茶水間,不管認不認識都會閑扯幾句,相互問好;如果在工作上幫到別人,都會非常熱情得表達感謝,大老闆沒事也會出來和大家開開玩笑,沒有任何的等級差別。
工作其他:有一些零零碎碎的關於工作的事分不出類就都寫在這裡了:
- 每天早上開電腦,會收到各種10點過後發來的郵件
- 大家工作涇渭分明,很少出現相互推託的現象
- 港人很怕被人投訴,但是一般大家都不會走到這一步
- 非常按照規章辦事 有時候看起來有一些刻板
生活水平:
鑒於在港工作住所由公司提供,所以這裡不提。但是不得不感慨一句,香港的房租真是太XX貴了。
在港工作,日常的開銷包括三餐,玩樂和交通。
三餐:
一般工作日午餐會和同事在餐廳吃或者自己煮,午餐的價格從30-100,較大的餐廳會加收10%的服務費,換算成人民幣基本上和在上海市中心的午餐價格相仿,內容上茶餐廳和茶點較多,口味比較清淡,很少見到辣椒。
如果自己煮,選擇會比較多。關於食材的價格,蔬菜,肉類較貴;魚類海鮮比較便宜。香港的街市是很有趣很原生態的地方,保留了很多招牌式的香港特色,例如白色紅字的巨大廣告牌寫著X記海鮮,粵語的叫賣聲,乾貨店裡大大小小的瓷罐頭。有一些東西是在街市很難找到的,比如八角茴香泡椒云云,但是你又能輕而易舉得找到香茅,羅勒之類的食材。
玩樂:
行山是香港人很樂衷的休閑活動,西貢,南丫島,龍脊都是些環山傍水,風景怡人的山路。對於多數遊客來說,會自動忽略這些景點,但是對於在港工作的童鞋們,這都是些不錯的去處。
香港有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展覽也是很值得去看看的。咳咳,當然咳咳,還有一些你在大陸咳咳看不到的展!@#¥%……*(此處省去一百字)
其他的娛樂項目,例如看電影,唱K,夜店,酒吧什麼的大家玩得都差不多,但是價格會比國內貴一些。
交通:香港的交通是比較貴的,尤其是跨海的交通,地鐵,巴士單程花掉你10+港幣是分分鐘的事情。相較之下,天星小輪就是省錢利器了。
香港讀書之後留港工作,即愛又恨,離不開也逃不走相信是很多「港漂」的感想。想法不一定客觀,畢竟在這裡生活,很難不帶感情啊。
工作:
基本上都是金融,我很羨慕高中同學們的diversity。在香港除了做金融,能遇見一個開畫廊/搞音樂為生的真的不容易,這麼多年也就10隻手指數的完吧(也因為我很宅)。
工作時間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恐怖,40-80hr/wk都有吧,而且經歷過中國內地教育熏陶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的內地人大多數都能handle得很好,只是我們天生爆表責任感就能支持我們的超長待機。
錢賺得再多也是不夠用的,從剛畢業1w出頭的小妹妹到倫敦relo過來的VP(早年package超級好),面對的問題都是存不來錢。花花世界真的沒有說錯,各有各的花法。
人:
可以因為一直在外資,我身邊的人大多數很open minded,並沒有見過什麼歧視,敵意的事情。大多數人都很private,keep to themselves,給予你合理的尊重,但是需要時間和合拍才會發展成朋友。跟國內見面能稱兄道弟有點點不一樣吧。久了不但習慣了還很喜歡這樣的距離感,沒有壓力也沒有舒服,如果不是想翻雲弄雨,花在人際關係的精力不需要特別多,比較對事不對人,畢竟大多數事情都是靠rules和錢解決的。
房子:
只是一部分人的痛。我的sampling肯定不準確,但是真的很多香港人對於房價就是嘴上罵罵,心裡牽掛。跟老上海老北京一樣,真的很多香港人早年入手祖上流傳,最終手持10+套房產,每個月收租就能有50w,放假出國旅遊的項目之一就是考察海外房產。 平心而論我覺得這就是每個發達城市的現狀,每個「漂」為了看得見看不見的未來必須承受的代價。
區別可能就是香港的房子質量真的好一點,而且大概10年業主委員會就會收錢進行翻新修葺,所以40+年樓齡的房子不單不會塌仍然二手市場暢旺。既能保值又作投資。
剛畢業的孩子大多數跟朋友合租,每人平攤下來有10-20平方米的空間,3000-8000/月。工作幾年之後區別就大起來了,搬去東涌,調景嶺享受比較開闊更具人性的生活的有之,留在灣仔cwb餐廳酒吧林立的光怪陸離的有之,在旺角深水埔荃灣屯門繼續戰鬥的有之,西營盤Ktown享受老香港半西式生活的有之。在香港真的見識了怎麼樣的樓都能住人,人再擠也能活下來,同樣,只要給錢,這個城市無比開闊舒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左手陽光右手high tea的生活也是比比皆是。還是那句,各有各的活法。
生活:
我覺得大多數人沒有辦法忍受的,就是生活的壓力和空虛。這裡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便捷,30mins里上班吃飯見朋友去銀行什麼都能找得到,1hr里爬山游水去機場落深圳也沒問題。就是這麼多的選擇,這麼多的可能性,更讓人覺得孤獨。活得精彩的人在哪裡都很自在,比較Introvert的人則容易感到不安。整個世界都太available but comes with a price tag了,小城小鎮的平淡生活是不可能的。你要麼投入到喝酒boat trip購物下午茶裡面,要麼就感覺成為遊離在這個繁華世界之外的一個人。這裡有很多很多小資的cafe,卻沒有什麼像樣的書吧;下班最常聽到的就是grab a drink,但討論的都是美食女人和gossip;這裡彷彿每個人都在賺大錢,但是對於自己時間彷彿比錢更不值錢。
差不多一半的收入得拿去交房租(按1w+一點的起薪計算)
圍城
樓上有個網友的回答深得我心。如果你只在這個城市花錢,而不在這裡掙錢,那當然很美好。
由於工作地點的原因,每天都會經過時代廣場,崇光和希慎。一直覺得銅鑼灣是個「浮躁」的地方,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著裝時尚的年輕男女,拖著行李箱來買買買的人們,又亦或是蘋果店點排排坐賣iPhone 7的黃牛們。於你來說,剛畢業的這第一份工作並不足以支撐你在這個購物天堂肆意消費。每月工資的一半都要貢獻給那個還沒有你家廁所大的房間,及水電費強基金。
工作OT是常態,常常在凌晨3.4點收到sponsor 發來的郵件。也沒有真正的local 朋友。常常覺得自己從來沒有真正融入過這裡,一口不熟練的廣東話往往不經意間劃開一道無形界線。
儘管如此卻還是賴著不走,心裡常常在想姐姐還沒去到中環工作呢怎麼甘心離開。賭氣一般的。有千萬個別人看來可以離開的理由就有千萬個說服自己留下的理由。
他人經受,我必經受。選擇在該努力的年紀馬不停蹄的努力,是你對自己的承諾,也是支撐你留下來的動力,在這個題目下沒有看到攻佔了知乎保險話題的香港保險代理人的回答,深表遺憾,果然我們還是只會回答有可能帶來生意的問題。
背景:
香港某保險公司前職員
工作時間:一年
工作地點:港島
工作崗位:銷售
重要提示:保險屬於很特殊的行業,一線團隊高度自由,與其它常見行業、同行業其它公司或團隊,區別很大。
從來不用擔心找工作,隨便向保險公司發出一份簡歷分分鐘就有回復,最擔心的不是沒有保險公司錄用而是怎麼拒絕每天都打電話催你考試入職的團隊主管。
上班從來不用打卡,除了規定的會議外,其他時間基本上一半的同事都看不到。請假的借口極其低劣,一周至少有三四個人因為拉肚子不能來上班的,而老闆還要象徵性地問候一下。時刻感覺自己到智商被拉低到小學水平。
經常聽到香港同事講一些大陸人覺得很無聊的冷笑話比如「xxx(香港同事)你的普通話真的好普通哦!」此時大陸同事通常配合地「呵呵」附和一下就愉快地過去了。
大陸人也經常講一些香港人覺得很無聊的笑話,然後香港同事就用迷之疑惑的目光注視著你等待著你的講解,真的是蛋疼菊緊。
香港同事經常努力地用普通話跟你交流,但其實並不是體諒你,而只是想單純地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但有時候真的聽不懂還要拜託他用廣東話翻譯一遍。
看香港同事寫漢字總覺得好著急,恨不得幫他寫結果發現自己不會寫繁體字。而且香港同事經常有漢字不會寫,但從來不用手機查一下(不用拼音),而是直接換成了英語然後留下一臉懵逼的我。
每一個人都有英文名字,一個樓層可能有三個Tony兩個Tomy,但從來沒見過Jack 和 Jerry,除了大陸的同事。。。
相互稱呼都是用英文名,工作一年一個香港同事的中文名都不知道。當然除了HR也沒人知道我的中文名。不過,當我去找HR辦簽證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他也不知道我的中文名。
中午吃飯極少會有四個人以上一起去,因為通常情況桌子位置不夠。每天從高級寫字樓里西裝筆挺地出來然後跟幾個不認識的人拼桌在一個茶餐廳的桌子上,看久了也絲毫不覺得有任何違和感。
偶爾也會打包回辦公室吃,但從來不會在座位上吃味道太大的食物。在茶水間解決完之後不僅扔垃圾還會順便把桌子擦一下。
中午的時候也經常會大家一起去酒樓,結賬時都是AA。如果大老闆在,通常會主動刷卡,然後底下同事給一個差不多的整數。但如果是平級同事的話就會計算到個位數。我每次都對123這類的數額表示高度不滿以及疑惑為什麼每個人都能拿出正好的零錢,除了我。
作為一名優秀的黨員偶爾會給同事們普及支付寶的各類功能,宣傳一下我朝盛世。通常香港同事會感慨一下然後就接著找零錢,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便利,這總是讓我覺得蛋蛋的憂傷。
香港同事對所有服務行業人員都十分尊敬,有的時候還會和服務員阿姨(其實香港並不會叫服務員)聊天。但中午的時候如果看菜單超過30秒還沒有決定吃什麼就有可能遭到阿姨的小臉色了。
總會有香港同事來分發零食,關係好的再順便聊會天。我兩個月的時間自己累積了一抽屜的零食,扔掉也不好吃掉也不想,最愁的是還要找機會給別人發回去。
香港同事技術型能力普遍偏差,有的時候看他們真的是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但語言和交際能力通常可以甩國內同事兩條街。對工作要求的內容通常高度專業,但超出規章要求外的內容基本上一臉懵逼。
香港同事的業餘愛好極其豐富,詠春、壁球、潛水、跳傘什麼都有,但從來沒人說自己喜歡讀書。而且很多是上班就帶著服裝下班就直接去了。當然,更多時候是還沒下班就去了。
中性的同事很多而且從來感覺不到任何歧視。一個團隊里有三個女同事頭髮比我還短,其中一個還邀請我們去參觀她打拳擊的比賽。那一刻感覺生活本該如此。
同事間的集體活動很多,經常一起包船出海或者是集體聚餐。每次集體出去吃飯都要在飯店包間里打兩圈麻將再開始吃。
香港同事酒量普遍比較差,但是喜歡喝酒。一吃飯就要酒,相互說半天然後一桌人點兩支啤酒。我每次都只能安慰自己說香港酒貴。
同事間通常不會玩命敬酒,也從來沒有必須把人喝倒這種風俗,所有的乾杯都是抿一口,自己為這個事情苦惱了很久,覺得感情都被欺騙了。
雖然沒人灌酒,但尷尬的是總會有自己跟自己死磕的選手。尤其是大型活動的時候會有各種你見都沒見過的人過來跟你打招呼然後喝一口酒,喝著喝著就多了。感覺與北方喝—說—吐—倒的流程不太一樣的是,香港同事醉酒的形態比較多樣,可能與平時的愛好種類豐富有關,比如,空手碎馬桶。看得我真是薛定諤的懵逼。
同事間工作上有什麼不順暢的通常會直接說,有時一言不合就可以對著發飆,不過發飆完還是該幹嘛幹嘛。反而是頂頭上司總是要哄著員工工作,善用表揚激勵法。效果通常不錯,除了讓我覺得有點像給幼兒園大班上課一樣。
相比於國內同事,香港同事更會拒絕別人的請求。這個會不是善於,而是不幫就是不幫很正常啊。所以有時候看到不明事理的國內同事一個勁地請求香港同事幫忙會覺得有些尷尬。但好處是沒什麼特別的事情不用給其他同事掃尾。如果是幫助到香港同事,也會得到誠摯的感謝,通常是我不喜歡的零食。
香港同事間總會有比較親密的接觸,這總讓我懷疑他們的動機是否純良,光天化日下就在辦公室勾勾搭搭實在是體現了資本主義的腐朽。當然,只有長得好看的同事會這樣。
同事間討論人體構造的時候比較直白,聊大姨媽比聊親媽還頻繁。
感覺香港同事對新聞的辨別能力十分有限,每天對著報紙明顯不靠譜的事情討論來討論去,有的時候真的想讓他們去看看網易評論來提高一下自己的姿勢。
香港同事的辦公桌上什麼都有,相片、手辦、玩偶,甚至是小型籃筐(投紙團的)。每次路過他們的辦公桌都覺得自己的位置缺少了些生活氣息,想來想去最終給自己的位置上放了一盆仙人掌,據說可以防輻射。
現在,不知道我的仙人掌還活著沒。畢業之後朋友幾乎都回了內地,一個人莫名其妙的留了下來。剛剛入職某中資銀行,現在是午休時間,留個坑,以後有時間慢慢答。
到目前為止,最大的體驗就是孤單吧。中環約飯約逛街約爬山,此帖長期有效
---坑---
不知道是不是房間太小的原因,一回到家就懶得動彈,電腦都懶得開,以至於上個月的坑留到了這個月才開始挖。
說說在香港工作的感受吧。以下回答僅限於本人「假期充足不用OT有飯堂同事友善老闆親和」的工作經歷和總結,並不代表香港的「勞苦」大眾的經歷~
team里的人大部分都是說普通話的,雖然拿著各個國家/地區的永居,但是多數還是從大陸出去的,所以和同事交流(講段子)完全無障礙。team裡面也有香港的同事,中午吃飯會和他們天南地北的聊天,大家都對彼此生活過的世界非常感興趣,經常會問「你們真的像TVB裡面一樣沒事幹就飛去倫敦喝咖啡嗎?」或者被問「怎樣在淘寶上買東西不會買到假貨?」。最近立法會鬧得轟轟烈烈,於是飯桌上經常會展開關於建制派和非建制派的討論。P.S.香港年輕人真的很多對中國ZF非常排斥,但是絕對不排斥大陸人。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不去刺破彼此的立場,也不會評價各自的政治態度,總之非常和諧。
部門裡面除了我們team以外絕大多數還是香港人的,偶爾需要和他們交流他們都會遷就你盡量說普通話,雖然磕磕盼盼但是還是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熟了之後他們發現原來在香港工作的大陸人是聽得懂廣東話的,於是會議桌上常常會出現一種奇葩的場景:大家都說著各自的語言,交流完全無障礙,直到會議桌上出現了外國人,於是都會統一成用英語。
在中環工作,經常會遇到履歷高端豐富到讓你驚訝的人。在地鐵站里會聽到妹紙和旁邊的男生說自己剛剛畢業於哥大金融專業,在華爾街實習了幾個月拿到了某投行香港這邊的管陪於是就回來了;或者年輕的亞洲男子操著流利的英文和幾個老外談笑風生,偶爾冒出幾個hedge,quant,billion之類的詞,風輕雲淡。當然,更多的時候,大家都是頂著頭天加完班的黑眼圈,一臉懵逼的拿著咖啡和三文治快速的鑽進各個大樓,偶爾經過地鐵站口接過免費發放的報紙的時候才會放慢腳步。總之,在中環上班,永遠有人比你好看比你聰明比你勤奮比你幸運,每當你以為自己已經爬上一個新的台階的時候,都會有金光閃閃的人出現在你面前,態度友好笑容和善,頭上寫著五個大字:你,這,個,low,逼。
工作之餘,人們可以去的地方還是很多的,可以行山看演唱會參觀博物館,可以去海邊衝浪去澳門燒錢,可以去探訪文化古迹可以去拍攝造型獨特的建築。總之,即使你有一份不用OT的工作,你的周末也不必感到無聊~但是作為一個不願獨行的單身狗,感到無聊是在所難免的。所以,這個時候你可以考慮尋找另外一個或者一群單身狗同行,以增添旅途的樂趣,比如說,我。(o(╯□╰)o)
到現在為止工作的新鮮感還沒有退卻,所以體驗也都是正面的一面。但是,在香港遇到過許多港漂,還是有相當多一部分人對自己的生活是不太滿意的。
大陸人在香港工作和生活,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語言差異導致感覺自己無法融入香港社會。看過很多港漂會在踏進香港這片土地的第一天就開始努力學習粵語,但是口音問題常常會覺得自己受到異樣的對待。當然,像我這樣早已放棄廣東話,執著的和香港人說普通話的也是有的。有時候,看著他們艱難吐出每一句港普,一副吃翔的表情的時候感覺是非常爽的~。。。總之,每個人對於自己生活狀態的期待是不同的,所以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希望能夠完全融入周遭,遊刃有餘的生活,於是在抵達這樣生活的途中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艱辛;有的人甘願浮在一座城市的表面,懶得融入其中,所以反倒生活的更加順暢。最起碼,我是完全不介意崇光百貨里的某些店員對待說普通話顧客不一樣的眼神和不耐煩的態度的~但是大多數時候,遇到的香港人都是非常非常友善的,倒是來了這邊之後偶爾會遇到突然跑到微信裡面告訴我,他馬上要去深圳旅遊但是絕對不去香港因為看了新聞怕被香港人打之類的傻逼。(哎,無奈,真是港燦陸燦一家親,應該一起送去保衛朝鮮)。
扯歪了。在香港工作,要面對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空間小。香港地小導致我們居住的空間小工作的空間更小,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中環。聽某位室友說她們平均每個人只有一個放下台機大小的空間工作,並且沒有隔板,大家全都暴露在彼此的視線範圍內,因此上班時間開手機接收簡訊都會變得小心翼翼。居住空間就更不必說了,香港人最擅長將每一寸土地的利用價值發揮到極致。比如說明明只有嬰兒房大小的空間竟然是套間的主卧,比如本該留作廁所的空間竟然能塞下一個上下鋪供兩人居住,比如說明明只有衣櫃大小的地方打開門看到的不是衣服而是馬桶和淋浴噴頭。。。雖然描述有些誇張,但是大多數人真的生活在一個逼咎的環境中,抬頭看見的不是藍天白雲,而是密密麻麻的石屎森林,和望不見盡頭的沉悶人生。
更可怕的是,生活的擁擠並不能填補內心的空虛。
離家千里,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一切都要重頭打理。畢業幾個月,參加過一些港漂的活動,有高端的有大眾的,認識了一些人,言語三兩句,走嘴不走心。散場之後微信里會多出幾個陌生的號碼,約好之後可以出來聚聚但是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成為彼此手機里的一個殭屍號,再也不會聯繫。這就是為什麼參加聚會的永遠都是來港不久的人,因為來的更久的人,早已在數次的萍水相逢里厭倦了這種相遇的模式。
這座城市雖小,但是擁有強大的包容力。也正是因為小,便於管理,所以體制完善,能夠做到真正的「以人為本」。所以你不用擔心會買到假貨,會吃到地溝油,會被裙帶關係所拖累。在這個「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時代,只要肯努力,跨越父輩們的階層至上一個等級的機會還是存在的。
每天都有人帶著夢想來到這裡,每天都有人拖著行李箱離開這裡。一千個港漂就有一千種不同的體驗,你帶著怎樣的心境來到這裡,也必然收貨不同的體驗,但是各中滋味,看客們還是要親自嘗試的~
2016年11月 寫於凌晨
晚安 香港過年的時候會有人問「你返鄉下啊?」
沒什麼感覺,每天都在給房東打工而已。呵呵
推薦閱讀:
※怕狗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知乎做科普是種怎樣的體驗?
※住青年旅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國外認識香港人是怎樣的體驗?
※父母懷疑自己是同性戀是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