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親密關係的恐懼怎麼克服?
需要先理解為什麼會對親密關係有恐懼,只有了解之後,才有可能找到改善的途徑。分享一篇舊文,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最近一段時間在電台做節目,常常接到一些充滿期待的電話:老師,我喜歡一個女孩兒,我該怎樣向她表白?老師,當我的男朋友不接我的電話的時候,我就會非常恐慌;老師,我為什麼總是向我的老公發脾氣,其實我期待跟他保持溫暖的關係。
我們每天生活在這麼多的為什麼里,這麼多的為什麼背後,其實只是一個問題:親密對於我,為什麼總是這麼難?
當我們試圖與另一個人建立親密關係的時候,在我們內心,的確是會有一些恐懼的,因為,那也意味著,我們要與之建立關係的那個人,對我們是重要的。當我們感覺另一個人對我們很重要時,我們就會感覺自己在關係中處於了被動的位置:當我需要他的時候,他不一定在我身邊;當我期待他與我的距離更近的時候,他可能卻在另一端無暇顧及我;當他對我重要的時候,如果他離開我,我就會感覺痛苦。同時,當我們感覺我們需要另一個人時,我們會體驗到自己的弱小,而這種弱小感,是會挑戰我們的安全體驗的,所以,對於內心的安全感建立不足的人來說,他很難承受自己弱小的,無力的部分,所以也就很難在建立親密關係時,去體驗自己對他人的需要,從而無法讓自己真正進入一段親密關係里去。
在我的工作里,親密關係的困難常常是個主旋律,有時,看到我的來談者在與我的關係中呈現的那些對親密的恐懼,常常是會讓我感覺傷痛和感動的。在那個過程中,讓我深刻的體驗到,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曾經歷過怎樣的期待與失望,以至既便是他們已經成年,他們在與我的關係中,還是會呈現出當他們想親近我時的種種恐懼與擔憂。
曾有一次,我的一個來談者期待送我一點禮物,在她的感受中,我是不會收的,因為她知道我所從事的這個職業是不會收來談者的禮物的。可是,她不知該怎樣表達她想親近我的慾望,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她感受到來自母親的大量拒絕,所以,當她想親近我的時候,她內心也害怕,害怕我像她的母親那樣拒絕她的期待。她不知該如何讓我知道我對她是重要的,她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所以她期望用送我一點禮物的方式試探我,我會不會也像她的母親那樣,當她向我示好時,我也拒絕她。當我評估了她的狀態之後,我決定收下她的禮物,讓我沒有預料到的是,當我收下她的禮物時,她哭得泣不成聲,因為對於她而言,我收下的,不僅是她的禮物,而是她這個人。在她的心中,她一直無法確定我是不是接受她,雖然我們一起工作了好幾年,她的內心一直不敢肯定的是,我是因為職業關係而與她在一起,還是因為她這個人而與她在一起,她內心中那些曾經被拒絕的經驗成為她內心的主旋律,她一直不敢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可以違背一些規則來滿足她的期望。所以,當她看到我違背了我這個行業的一些設置,接收了她的禮物時,她第一次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可以為了她,只是為了愛她而做一些事情。這件事情之後,我看到她發生了許多變化,當我們去討論這些時,她告訴我,她現在不那麼怕我拒絕她了,因為她相信,就算是我拒絕她時,她在我的心裡也是有一些位置的。
另一個來談者是讓我感動與心痛的。那也是一個跟我一起工作了好幾年的女孩子,她來這裡時,是因為她對親密關係充滿了強烈的期待,強烈到她需要用與另一個人完全粘滯在一起的方式才能感受到那關係的存在,她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因為沒有哪個男孩子可以承受她如此強烈的期待,而一個個離開了她。所以,當她來到我這裡的時候,她與我的關係中呈現出了非常矛盾的狀態:她對我有強烈的需要,她恨不得天天與我粘在一起,可是她也害怕因此而失去我,所以,她就讓自己發展出了一種保護自己的能力,她把對我的親密需要壓抑下去,讓自己不感受對我的需要。這樣,在她的感受中,似乎我對她來說是無足輕重的,這樣的話,如果我離開她,她就不會那麼痛苦了。可是,即便她用這樣的方式讓自己感覺容易一些,可是她對我的強烈的渴望就實實在在的存在她的心底。所以,每當去外地時,我就要提前很長時間告訴她我要離開的消息,好讓她提前做一些心理上的準備,也給我們留出充分的時間來討論關於我要離開的事。每每當她知道我要離開一些時間的消息時,她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狀況出來:遲到、取消訪談、訪談進程停滯等等,她在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她無法承受我要離開她,因為無法承受我拋棄她的痛苦,所以她就先用各種形式來拋棄我,這樣,在她的感受里,她是主動放棄我的,這會讓她感受容易承受些。可是,當離別真正到來的時候,她又會變得非常有吸引力,她的領悟力,她的感受力都會一下子提升很多,她會一下子變成一個非常配合的來談者,她的這些表現往往是會讓我感覺非常心痛的,那就像是一個無助的孩子,當她知道媽媽要離開時,就開始哭鬧,可是,當她明白,無論怎麼樣都無法阻擋媽媽的離開時,她又變成非常乖巧,以此吸引媽媽早點回到她的身邊來。
所以,一個孩子,當他努力學習建立親密關係的時候,他的經歷往往是充滿艱辛的。對於有機會在原生家庭中學習親密關係的人來說,他們是幸運的,因為當他們有了這樣的能力,在他今後的成人生活中,他會輕鬆很多。如果在他的成長中,沒有學會有效的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在他將來的人生中,他可能就會用一些具有破壞性方式來與別人建立關係。
我的另一個來談者,從他一開始跟我進入工作,就對我充滿了抱怨,在他的感受里,我對他是冷淡的,也是無力的,他常常對我充滿了失望,因為他覺得我沒有伸出一隻熱情有力的手,將他帶到他所期待的關係中去。在我們的工作中,有時他會很生氣的抱怨我不是一個好的諮詢師,因為我不能做到他所期待的,完全為了滿足他的願望而放棄我自己的一些需要。比如當我因為工作的安排而調整他的諮詢時間時,他會強烈的感受到我對他的不重視,就好象我根本不把他當人看一樣。當我們深入討論他的這些失望的時候,我們發現,在生活中,他的這些期待常常給他帶來困擾,每當他與感覺重要的人在一起時,他的這些抱怨也就會浮上來,他期待的是對他重要的人可以與他完全融合,可以與他就像一個人一樣,可以當他還只是有一個想法的時候,他所期待的那個滿足就會自動來到他的面前,他所期待的是別人主動知道他的需要,主動滿足他,不然的話,他就會感覺很受傷。他也很期待來自外界的強烈的主動的親近,因為對他而言,他不敢向別人表達他想親近對方的願望。他的這些期待,就象一個很小的嬰兒,他需要在與人共處的過程中,感受自己像上帝一般的全能,感受自己所有的期望都能神奇的實現。而他之所以已經進入成年,還保持著這樣的期待,恰是因為在他成長過程中,這些嬰兒期的願望未曾得到很好的發展與實現,於是他自己的發展就被限制在了那個模式里。另一方面,當我真的試著去接近他時,他卻是非常恐懼的,每當我試著走近他一些,他都會馬上逃跑一樣離我遠一點,當我把這個現象反饋給他的時候,他告訴我,他很害怕我走近他,因為他無法確定我會不會在走近他之後,在他感受到來自我的愛與接納之後,我又會離開他,他害怕,得到我,然後又失去我,如果是那樣,在他的感受里,不如從來未曾得到,雖然那個得不到讓他感覺很委屈和憤怒。
所有這些,都是人性之中真實的脆弱,每當我與我的來談者一同去體驗這些的時候,心中常常被觸動,當我看到他們對親密的強烈渴望與懼怕時,就像看到了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那些苦痛與艱難。
在我們的文化中,含蓄是美德,所以,我們往往很難對我們所愛的人直接表達出愛的情感,相反,我們可能更習慣於用傷害的方式來表達對對方的期待落空後的不滿,比如指責對方對自己不夠好。當我們指責對方時,實際上潛在的是在表達我們期待對方更在意我們,我們期待與對方有更親密的關係,但是,「我愛你」三個字,卻非常難講出口。因為,當我們講這三個字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他,當我們內心對自己的信任沒有那麼充分時,這個需要也就變得有危險了,我們可能擔心自己沒有那麼出色,所以得不到他;也可能擔心自己因為不能滿足他而失去他;或者是愛他的時候,看到他身上那麼多讓自己仰慕的地方,於是越發感受到自己的渺小,這個渺小的感覺讓我們不舒服,於是就要做出些什麼行動來證明自己也是強大的,於是,就開始了與對方的競爭,而這個競爭往往又是具有破壞性的,這個破壞性的感覺同樣會讓我們感覺害怕。所以,我沒有辦法講出我愛你,因為我太害怕失去你,為了不會失去你,我寧願未曾走近你。這樣的循環,實在是讓人心痛。
好在,當我們了解我們內心的這些之後,我們還是有機會做出一些改變的。如果我們足夠幸運,在生活中遇上了一個人格足夠穩定和完整的人,不管那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我們的戀人,或者是我們的治療師,只要在我們與他的關係中,他可以為我們提供一段安全穩定包容的關係,不管我們出現什麼樣的狀況,他都很穩定的在那裡,容納我們的憤怒恐懼哀傷等等,幫我們代謝掉我們的傷痛,也與我們一起享受在一起的幸福快樂。當他離開的時候,我們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回來;當他不開心的時候,他可以讓我們知道那並不是在責怪我們自己;當我們出現狀況的時候,他並不責備我們而是與我們一起面對;當我們無法容納內心那些折磨人的情緒時,他可以很平靜的陪伴我們而並不亂了陣腳;當我們需要他的時候,我們知道可以在哪裡找到他,而當我們需要距離的時候,他也可以給我一些空間,等等等等。如果我們找到了這樣的一段關係,那除了珍惜,再沒有什麼可做的了,因為他是我們的幸運之星,他是可以幫我們慢慢容納我們自己的人,當我們有能力容納自己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就會變成自由明朗起來。
我們身邊有很多類似的人,不喜歡肢體接觸、不能和朋友交心,渴望談戀愛卻一直把喜歡自己的人推開、或者宣稱自己只約會上床,但絕不談戀愛。他們立了一面心牆,把所有想和他們親近的人,都擋在外面。
他們其實是有親密關係恐懼。
親密恐懼是指,恐懼與他人產生身體或情感上的親近。親密恐懼者並非不能進行人際交往,相反有些人甚至還很受人歡迎,朋友很多,也接受感情上的曖昧,但他們不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痛苦,會體驗到一種雖然有很多普通朋友,但仍然覺得很孤獨的感覺。而且只要別人有想要更深一步接觸的意願,親密恐懼者就會立刻產生抗拒,並開始和對方分離。
所以他們最常反應的兩個問題是「我很害怕和人確立戀愛關係」和「我朋友很多,難過時卻沒人可以傾訴。」
大約有17%的成年人存在親密恐懼問題,為什麼看起來很平常的親近和戀愛,對於親密恐懼者而言,就變成了彷彿無法跨越的事情呢?
- 通過不靠近的方式避免失去
兩個人親密意味著是你真的了解一個人,也允許Ta深入的了解你,但我們從小習得的觀念是,我們越了解一個人,也就知道Ta越多的缺點,對Ta更可能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所以我們避免親密,不是不喜歡對方,相反的,可能是我們越喜歡對方,就越不敢靠近。「我不曾走近你,就不會失去你。」
- 靠的越近,受到的傷害越大
在童年時期依戀關係形成的過程中,孩子會嘗試與父母親近,有些父母常常會拒絕或忽視兒童的需要,甚至會用羞恥感來責罵孩子,「這麼大了還哭?不害臊嗎?」 這些被責罵、忽視甚至虐待的兒童認識到嘗試親密通常會受到懲罰和傷害,「靠的越近會受的傷害越大」,因此保護自己不受傷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與他人靠的太近。
但親密恐懼者通常無法將自己當今面臨的親密恐懼問題和自己早期的童年創傷聯繫起來,因為創傷總是被我們潛意識的否認和迴避,他們只是很難過的得出他們與人的交往總是「失敗的」(Never work out),甚至有些人後來就根本不嘗試和人接觸了,認為自己還是一個人最好。
就算進入了親密關係,而且對方也對自己很好,但是親密關係恐懼者依然很懷疑,不確定他是否真的愛自己,所以他們不斷的挑釁,驗證。焦慮、懷疑,恐懼失去。不斷做出破壞兩個人關係的事情,直到對方離開自己。
如何跨越親密恐懼?
- 首先應該對早期童年創傷進行探索和認知
看到並體驗到早年的自己,識別早年被壓抑的情緒情感,做命名並表達。這和我們後來的親密恐懼有密切的關係。可以幫助個體認識到他們恐懼的根源,減少親密恐懼者常有的羞恥感。
需要注意的是:深入探索自己舊體驗和創傷的行為,必須是在「安全的環境或關係」中來進行。否則是有潛在危險的,如果處理不當,則容易變成一遍一遍的撕開自己的傷疤,但又無法將它癒合。
- 解決想要逃離親密關係和與他人聯結的想法,重獲安全感。
親密恐懼者非常缺乏安全感,他們認為親密的關係通常會帶來痛苦的體驗,或是導致親密對象的喪失。所以克服恐懼的關鍵是讓他們重獲安全感。
諮詢師可以提供矯正性情感體驗,讓來訪者熟悉,學習信任和接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消除親密關係與負性結果之間的聯結,發展出「獲得性安全感」(earned security),這對他們克服童年創傷和學習如何發展出安全、持久的親密關係很重要。
親密恐懼看上去不像其他心理問題那樣有很嚴重的癥狀,但卻會對人造成很大的困擾,可能沒有比不能與任何人親近,還更讓人孤獨的事情了。
抱抱你~
我們也有公眾號喔~
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 在線心理諮詢_心理測試_心理學知識 - 簡單心理
作者:簡單心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題主你好 ,不知道我的情況和你是否一樣, 我今年22歲 ,沒有談過一場戀愛 ,喜歡過別人 ,也被人喜歡過 ,但是每當臨近要談戀愛的節點或者我感覺到了他喜歡我的時候, 我就會感覺到特別特別噁心, 即便是我先主動追求的我也會覺得特別討厭 ,原來的好感蕩然無存 心裡全是:別讓我在看見你行嗎 ?求求你離我遠一點好嗎 ?我真的很噁心你! 噁心你到想死!
卻又對不喜歡我的人死心塌地 :求求你愛我好嗎 !
這22年來感情生活總是曖昧的渣男和pass掉的表白者 簡單明了
我知道狀態不對 ,也曾很努力的想去適應 ,曾經想要和一個當時對我很好並且我也很有好感的男生談戀愛 ,在一起的第一天我就感覺到很有壓力 ,特別想逃離 ,尤其是他牽我手的時候 ,我根本不敢動 ,不是害羞, 而是害怕 ,我擔心我會抽出手拔腿就跑 ,我強忍到背上都出了一層汗 .
晚上回去我就做噩夢了, 我夢到自己在一座大房子 ,房子著火了 ,我拚命想往外跑, 但是被一根鐵鏈栓在房子正中央, 我絕望 、恐懼、 無助 ,直到被驚醒那種無力感還是深深的伴隨著我 ,於是第二天我就提出分手了 ,那個男生當時很憤怒 ,他覺得這事一個借口, 不過是玩弄他的感情罷了,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同樣也覺得我這件事情做的很不地道 ,覺得我矯情的過頭.
從這件事情之後我不再輕易的對別人做過的事情下結論 ,因為每個人都是由很多很多的必然和巧合構成的不同個體, 用自己的評判標準去評價他人只能稱之為自以為是.
每個人都有心理疾病 ,就像每棵樹的皮都有疤道理一樣 ,看它是否影響到你的生活.
每當翔叔用略帶低沉的性感嗓音緩緩的說:春天來了 ,又到了交配的季節 ,我的熱淚不禁緩緩流下 ,我這不是畜生不如的生活嗎 ?
咳咳…打個岔 我不太喜歡很嚴肅
我才22歲 ,我還年輕 ,我的人生不應該缺少愛情, 我有及腰的烏黑長發, 每天運動鍛鍊出來的誘人曲線 ,我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 我希望這個世界上能夠有人和我分享 而不是將愛我的人拒之門外.
所以我想知道為什麼
我諮詢了很多人 ,也分析了自己的過往經歷 ,我發現我並不是噁心, 確切的說應該是恐懼, 內心深處的恐懼迫使身體做出噁心的反應藉此逃離這段關係 ,而我的恐懼是由於兩方面:
1、我的父親
從小到大父親極少和我交流 ,更不要說精神上的撫育 ,並且我是獨生子女 ,由於家庭成員分散也很少能和男孩子在一起玩, 所以我並不懂得如何與男性交流溝通 ,也不知道該如何與他們相處
2、被男生欺負的經歷。
高中的時候因為自身性格問題和宿舍女生發生爭執 ,宿舍女生是一個號召力很強又很漂亮的的女生 ,我不僅性格差而且又胖又丑 漸漸的我就被大家孤立了(肯定有我自身的原因 一個巴掌拍不響 但是我並沒有招惹那些男生 我不認為我得到的待遇應該是這樣的!!)逐漸變成了誰都可以欺負的對象 ,每天交上去的學案發下來時都會找不到我的那份, 找了很久很久都快發瘋的的時候被別人團成一團扔在我身上 ,在教室里走著的時候會被突然罵一句「 傻逼 」卷子找不到在教室後面罰站的時候被很大聲的嘲笑, 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這麼厲害, 能夠找到所有摧毀人格和自尊的方法 ,有一段時間我每天晚上都哭著入睡 ,我開始懷疑我是不是就是一個錯誤的存在 ,為什麼大家都討厭我 ,我開始否定我自己 ,所有的一切 .我變的很自卑,非常看重別人對我的看法 .我覺得最可怕是如果說信念作為骨架支撐起你的靈魂 ,那麼我所經歷的事情就像一把鑿子把骨頭全都敲的粉碎 ,靈魂就變成可以隨意拿捏的東西 ,意志上的摧毀真的很可怕, 即便是後來我遇到了很好的人, 經歷了很多事情 ,讓自己一點一點重塑也沒有辦法完全走出來 ,有時候會夢見又回到那個時候 ,還是會哭醒.
扯遠了
同樣, 原本在和男生相處方面的空缺, 因為這件事情被塗上陰鬱、 恐懼、 心裡不自知的生出抵觸的屏障, 當我要和一個男生進入一段親密關係的時候 ,自己的意識還沒有察覺到, 身體就已經做出反應了 .還有 ,自卑. 即便是我努力減肥 ,提升品味, 脫胎換骨也只是換了張皮 ,我的內心始終自卑 ,我抵觸男生太過接近我 我擔心他們會像我高中同學一樣棄我而去 .
我這麼苦苦追尋原因 ,然並卵 ,還是找不到男朋友.
我並不能把這些原因都寫出來弄成小廣告站在學校里分發「同學 我有心理疾病 這上面是我生病的原因 你看完再決定要不要和我牽手一生好嗎」
what the fuck?
重點還是在於解決之道
起因在於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堂姐給我推薦了一篇關於巴夏的文章
我豁然明朗 ,所有所有的原因都造成了一件事 :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我抵觸 、我自卑 、我恐懼 .主語都是我 ,是我內心的一種看法和觀念, 我所做的就是在不斷的在循環自己的思維模式 ,於是我不斷吸引「我內心真實感受」的反射 .所以我才會拒絕愛我的人 ,因為他們不能印證我的想法; 我只能迷戀不愛我的人證明「我沒有能力愛我自己」
內心認定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舉個栗子, 很多人認為自己配不上長的帥的人 ,所以當有和帥哥接近的機會時, 往往就會採取逃避消極的態度 ,明明有機會 ,自己選擇了放棄.
看到帥哥身邊的女生長的不如自己又會捶頭頓足 、仰天長嘯帥哥是否瞎了眼 ?可能問題並不在於帥哥是否瞎了眼 ,而是在於帥哥身邊的姑娘內心認為自己是配的上帥哥的 ,她抓住了機會而已 愛情想來 卻被你擋在門外.
其實無所謂什麼原因造成了你今天的局面, 歸根結底是它們導致了你認為自己不完美、 不值得被愛 ,當你評價自己自卑 、懦弱的時候, 你並沒有愛自己 .
只有當自己首先珍視自己 、愛自己 ,才會認為自己是美好的 ,是值得被愛的 ,才能夠真正將愛我們的人帶入我們的生活 .
我現在會跟從自己的內心, 和自己的內心對話 ,從新審視自己 、愛上自己 ,我漸漸變得自信 開朗 ,思維更活躍 .並且我驚訝的發現 :當我選擇愛自己的時候 ,我召喚到了他 .
雖然還在彼此了解的階段 ,我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給予的應答 ,但至少我還沒有之前排斥和恐懼的心理 .
當然我也只是剛剛起步 ,但他的出現讓我感覺 ,我這次可能會走出去 ,希望能給題主也帶來一些希望吧~
對親密關係的恐懼可以用「迴避型依附理論」來解釋,具體而言就是想要有親密的關係,但是又怕被拒絕,被拋棄,於是就選擇規避。從來沒有得到,自然也不會受傷害。
這一行為模式一般來源於和父母或其他主要照顧者的關係。作為嬰兒、孩子,如果隨時隨地能從父母獲得照顧、安全感,就比較容易行程安全型關係,不會患得患失、焦慮,成年後也相對對感情有安全感。如果嬰兒、孩子時,父母給與的愛時冷時熱,讓孩子無法預估到底怎麼做才有愛,怎麼做就沒了,這就讓孩子對親密關係很困惑,既愛又怕!逐漸形成這種行為模式之後,成年後對待親密朋友、愛人也是這種思維模式。因為從心底覺得不知道對方什麼時候就會突然冷淡,離開自己。於是,為了保護自己,就會選擇迴避感情。或者不斷的索取感情,以求肯定。
要改善這種模式,題主需要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周圍的人際環境也已經變化,而自己深層次的應對感情的方式還沒有改變。要將過去和現在分開,不要將對父母或其他主要照顧者的印象投射到目前的感情中。@王雪岩 老師的文章分析透徹,但前面的解釋過於冗長,除了評論中的「依靠自己」還可以直接從中提煉出一個答案:
1.找一個無條件愛你的人,逐漸學會如何被愛。2.找一個與你相似的人,互相依偎。
看到這個題目以及各位答主的回答以後,我在公交車上喉頭一緊,哽咽。我就是這樣的人,不會跟父母表達愛他們,不敢跟男生有很親密的關係,好吧我承認我已經24歲,除了跟某男生有一段半年多的感情,貌似沒有長久的男朋友。後來有追的,但是很害怕跟他在一起,雖然也喜歡他。所有的男生都會被我發展成哥們兒,基友,營造一個表面大大咧咧的形象,其實軟妹宅女一枚,哭 。一直在改變自己,從外表到內心思想,或許會有一天我能把自己治好,或者我會遇到一個足夠強大到可以把我治好的人。
再看一遍王老師答得,淚如雨下。那就是我全部的人生啊。
最近收到一些回復,今年答這題當時還是24歲,現在馬上快27歲了,真真切切經過了三年,也算各種經歷,箇中滋味,開始學著慢慢跟自己和解。一切都好。
http://yiapi.xinli001.com/v2/yi/share-article-page/100305930我們是如何變的越來越親密的
http://yiapi.xinli001.com/v2/yi/share-article-page/100305750男人都會迷上什麼樣的女人
裡面都有講到解決這方面問題的回答,特別是第二個,希望能幫到你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談心信箱8:禮貌是親密的天敵
我覺得你問題的根源應該是在於,沒能在童年建立起良好的依戀關係,而早期的依戀關係是成年期人際關係的雛形。
依戀最早由英國的心理學家鮑爾比(John Bowlby, 1969)提出,指嬰兒與其照料者(一般是母親)之間所形成的由愛建立起來的持久的情感聯繫。
就像列夫·托爾斯泰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開頭中所形容的那樣: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良好的依戀關係都是相似的,是一種安全型依戀,而不安全型依戀則複雜得多,有很多亞型。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小時候受到很多的關愛,他們的需求和情緒往往都能得到即時的回應,所以他們知道自己是被關心和愛護著的。
他們和照料者很親密,很信任,會把照料者作為自己的安全基地和避風港灣。照料者的陪伴讓他們感到很安全,能夠安心地去探索周圍的環境。
照料者的離開不會讓他們太過焦慮,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會被拋棄,當照料者再次出現時,他們也會主動尋求接觸。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他們往往是積極樂觀陽光的,在和別人的交往中也更容易建立起親密的關係,他們願意去相信別人,與人分享自己的內心。
不安全型依戀可以分為迴避型依戀、反抗/矛盾型依戀和混亂型依戀。
經常被照料者忽視容易使孩子產生迴避型依戀,他們和照料者在一起的時候,似乎沒有什麼反應,和跟陌生人在一起差不多,對於照料者的離開也不會感到難過。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比較獨立、對人很冷淡。
反抗/矛盾型依戀一般是由於照料者忽冷忽熱造成的。孩子想要和照料者親近,但是照料者有時可能會表現得很冷漠,這讓他們很難過。當照料者再次對他們表現出熱情時,他們會生氣,會反抗,覺得自己剛剛被拋棄了。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依然會比較缺乏安全感,他們渴望建立親密關係,但同時又害怕會在親密關係中受傷。他們可能會更多地索取,希望別人向他們證明對自己的愛,一旦感受不到,他們就很容易憤怒。
還有一種是混亂型依戀,是最不安全的一種依戀關係,可能是由於小時候受到過虐待。這樣的孩子缺乏信任感,情緒很容易波動。
這四種依戀類型用圖示的方式來表示,可能會更清楚一些。簡單地說就是從兩個維度來區分,第一個維度是親密-疏離,表示是否希望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另一個維度是情緒的穩定性。
你覺得你自己屬於哪種?我覺得可能是反抗/矛盾型或混亂型吧。
雖然童年的依戀關係會對後來的人際交往產生很大的影響,但好在,這種影響並不是完全不可逆的,依戀類型也並非無法改變。早期依戀的缺失可以在日後的親密關係中得到補償,不安全的依戀類型也可以發生轉變。
就像小時候,在一個足夠好的照料者那裡,孩子可以建立起安全型依戀那樣,長大後,在一個足夠好的伴侶那裡,也可以改變不安全的依戀類型,發展出安全型依戀。
所以我覺得,一段好的戀愛或許會成為你的一劑良藥。
而且我覺得,相比去追求一個你喜歡的人,接受一個喜歡你的人可能會給你更好的幫助。因為假如你喜歡的人沒有那麼喜歡你,即使你追到了,他的若即若離還是會帶給你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因此,我的建議是,找一個非常愛你的、願意陪伴你成長、能夠縱容你暴露出所有的任性、讓你不用整天保持友好和距離的人。
但同時我也知道,改變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曾經不安全的依戀類型會成為你和別人交往的阻礙。
比如迴避型依戀的人,就算嘗試開始一段感情,但可能還是無法和另一半太親密,好像在他們中間永遠都隔著一道無法跨越的溝渠。
反抗/矛盾型依戀的人,會很害怕受傷,所以他們可能會在感情進一步深入前就主動選擇放棄,因為這樣,可以避免被拋棄。
另外,在吵架的時候,反抗/矛盾型依戀的人常常會說一些過分的氣話,趕另一半走,但如果另一半真的走了,他們又會一個人獨自難過,可假如另一半又回來了,他們還是會表現出憤怒的反抗。
混亂型依戀的人,則容易猜疑和不信任。
所以,除了你自己要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問題,你的那個他也要懂得,並且願意陪伴你、幫助你,不會輕易被你的冷淡或是歇斯底里嚇跑,願意給予你無條件的愛(參考談心信箱5:該如何治癒她成長中的傷?)。
希望你能夠遇到那個懂得的人。
@王雪岩 老師的這篇回答看過好多次了,每次看都有不同的體會。我最大的問題就是處理不好人際關係,以前為了自我保護,總是把原因歸結到對方身上或者找些客觀原因。導致自己變得很自閉,不敢和別人交流,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大約一年前,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性格是不是有問題,慢慢的,這才承認自己確實有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對親密關係的恐懼。我爸不懂得親密關係是個冷漠的人,父母也常常吵架冷戰,我在原生家庭沒有學會任何健康的人際交往,有很多思維都很扭曲。承認問題的存在後,我開始觀察別人的交往方式,自己也去嘗試。雖然有些進步,可往往都是進三步退兩步,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進步。
無意中看到這個問題。我發現原來我就是這樣。
第一,我沒有閨蜜。也有要好的朋友,但我不會向其他人吐露自己的心事。
第二,我沒辦法和除了我媽以外的人逛街。讓別人陪我逛街買衣服我覺得很難受,包括戀人。我會忽略自己需求陪別人買東西,自己過後再去,這個一直是我困擾的地方。
第三,我在戀愛中很被動且沒安全感。喜歡別人,對方如果不是明確表達愛,我就隱藏起來,對方先做什麼我才會回應,因為我害怕被拒絕,表現的比較冷淡。可是我的目光又總在對方身上,關注他,時刻想知道他在幹嘛,害怕他不喜歡我離開我。然後會通過一些事不停去驗證,有時候會莫名任性發脾氣,但是又不說發脾氣的原因。因為不善表達情感需求,我很難開始一段感情,長久單身。
我回想了我的童年時期,我的家庭挺幸福的。不過我父親在我小時候經常出差,而我母親脾氣有點大,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事是她不喜歡我靠近她,有時候我趴在她身上,或者倚著她,她會說走開,別靠著我,所以我有記憶開始和母親間沒有什麼親密動作,而我小時侯很調皮,母親經常朝我發火。 我不知道這些事對我後來的性格、親密關係造成多大影響,但我很困惑,我希望在這個問題里尋找到答案。
每次和別人關係好到一定程度,就開始拒絕別人,推開別人,因為害怕,還是家庭的原因,曾經被傷害的太深,以深入骨髓。
這樣的自己真的很無奈,我又是個男生,各方面的壓力挺大。
謝謝王老師的回答,我會向一個要好的朋友坦白這一點,希望像我一樣的孩子都能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天使,陪伴我們一同長大。
我也很困惑,從懼怕親密關係,將自己嚴實地包裹起來到非常渴望一段親密關係。我也知道過程一定會非常艱難,但是遇到那個人後覺得我們是如此相似,可以相互相依偎取暖,可是那個人還處在懼怕親密關係的狀態中,怎麼辦???
問題太寬泛了 需要更詳細
其實這個問題很早以前就寫了一半,但是一直放在草稿箱里。
一直反覆地寫著
原來真的有人和我一樣的心理,恐懼親密關係。
——————————————
凌晨三點醒來,周圍可以聽到舍友緩慢的呼吸聲、磨牙和囈語,以及偶爾翻動的聲音。
夜很靜。
很討厭這樣如此清醒的夜晚。
頭疼欲裂,想入睡,卻睡不著。
夜這樣安靜。
一直以來不是一個喜歡對別人傾訴的人。
即便最親近的朋友,也不曾真正告訴他們,我自己心裡最真實的想法。
不知道為什麼,我將知乎當成一個樹洞
(好吧好吧大概我腦子有病)
心裡在拉扯掙扎,內心很努力地想做出改變。
這個過程很痛苦,真的很痛苦。
這樣深的夜。
幾近想哭。
朋友曾說,我這個人真的從小家庭對我的影響太深。
可是我無能為力,我一直在改變。
從小的家庭矛盾。
那些不斷的打架、吵架、搬家、打官司。
不知道進了多少次法院、公安局、警察局、派出所。
以前,最討厭那些親戚說什麼,你看你小時候多幸福,你爺爺多有錢,對你多好,你爸爸多愛你,家裡的大孫女,想要什麼都給你買。
臉上笑嘻嘻,心裡mmp。他媽的幸福你媽逼,你死個爸爸試試,讓你活在這種成長環境里試試。
現在釋懷了,你愛說說吧。關我屁事。
對於家人,我從來都不願去主動聯繫。
有時候,感覺其實在外上學,對於我自己而言是一種解脫。
不用再去面對自己的家庭。
對於家人,我的熱情更多來源於,因為他們是我的什麼,所以我應該這樣做,我應該對他們孝順。
可是,我沒有那些心底里的真切情感。
每次看到朋友和爸爸媽媽開開心心地打電話,撒著嬌。
我心裡的反應是,居然他們和爸爸媽媽關係這麼好。我的第一反應是驚愕,以及不解。
可是事實原本就應該這麼好啊,家人當然是自己最親密的人。
是我自己心裡有疾。
罷了。
就像我之前說的。
「一方面極度渴望和依賴,一方面條件反射般的抗拒和逃離。」
我的心裡有座高牆。
一座很高很高很高很高的
牆。
抗拒親密關係。
現在五點半。真的頭疼欲裂。
愛無能,性疏離。
抗拒親密關係。
我真的想改變。
2017.11.23
————————————————————————————
印象里,前前後後告白也大概有十多個。
可是都無疾而終。
有我喜歡的也喜歡我的,有喜歡我的但是我沒感覺的或者僅僅只當做朋友的。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不
應該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渴望安全感,可是他人當走近那個安全距離,卻恐懼,害怕,抗拒。
不由自主
從小家裡的那些傷害那些爭吵那些謾罵那些糾葛那些冷漠那些輕蔑那些無視那些……
真的不敢再去想
不想讓人看到我哭的一面。
不想讓人看到我脆弱的一面。
我要永遠開開心心,永遠沒心沒肺的
這樣,別人傷害你是因為他們覺得他們的做法可以傷害到你
我一直這樣認為
只要你保持微笑,只要你保持著看起來沒有被傷害的模樣,別人就不會得逞。
「可是,沒有人會永遠微笑,除了石像和傻子,你知道嗎?」
這樣傷害的還是自己,把自己放進一個看似安全的範圍里,
修築一座高高的圍牆
人不犯我,
我亦不犯人。
保持距離,保持淡漠。
心如止水
便
以為
無恙。
「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個懶惰蟲。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認為我在無病呻吟。」
我裝作沒心沒肺的樣子,人人就以為我沒心沒肺,可以隨意傷害。
我裝作開開心心的樣子,人人就以為我沒有煩惱,是個「大傻子」。
我裝作什麼都沒聽到什麼都沒有看到,人人就以為我六根不慧,感受遲鈍。
我不想去爭那些事情,更不願去爭那些東西
你愛說便說罷,愛怎樣便怎樣罷。
後來
不
我不要
我的退居避讓,得到的只是得寸進尺
所謂的「退一步海闊有空」
於我
到底是澹泊不爭,
還是懦弱?
2017.12.2
————————————————————————————
也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大概早就跑了題。
還是說回來吧。
明明心中是愛,但卻狠心將他推開 | 你的愛情依戀模式是什麼?
看來源,大部分情況應該是後天的。
1,有可能來自家庭關係的不和諧,這個屬於常見的心理問題來源,應該有很多解決辦法了;
2,不一定是病態的親密關係恐懼,有可能真的喜歡自己一個人呆著,現在的社會更加包容,應該接受這樣的生活方式,就像同性戀一樣,跟大多數人不一樣的不一定是病;
3,自卑的完美主義,不能接受自己。
如果你在社交上並無絲毫恐懼,甚至對剛認識的人可以表現出很多熱情等你認為美好的品質,有可能是自卑的完美主義的鍋了。追求完美想刻意塑造一個完美的自己,但是只可能短暫的維持,深入了解之後肯定能發現本來的面目。可是自己又不能接受自己本來的「醜陋」面目暴露在別人面前,於是開始迴避親密的關係。
說原因容易,可是接受自己不喜歡的自己確實很難啊。雖然心裡明白人無完人,可是看到自己這麼多的缺點,還是很想全部改掉。
覺得自己從小沒有安全感,與母親的關係並不親近,她對我挺好的,可是她不能讓我撒嬌,也許是因為她再也不能撒嬌,父親在部隊,節假日才見一面,鄙人常常會質疑,每當被反鎖在家裡晚上只有一盞檯燈,我會在新華字典上寫下我的感受(也許矯情)但是我開始排斥和家人在一起,想出去,幸好去的是圖書館也算是一種自我治癒,家裡母親只負責飯,上小學之前月托是家常便飯,好不容易父親轉業回家,我才知道自己還有個二胎的弟弟,沒有驚喜,不想跟別人分享少的可憐的愛,又被不親的親人指責說不懂事,是,小學之前他是沒有父母的愛,可他有爺爺奶奶疼他還有門外的二狗子,孬蛋子,我因為跟著媽媽隨軍,幼兒園三年換了三個城市,沒有所謂發小,物質我享受了,可那不是我選擇的,我形成了一種錯誤的價值觀,虛榮心會使我極大地滿足,不明白為什麼大人覺得我才是佔便宜的一方,像某層說的,哭會被羞辱,所以練就了無聲的哭(獨門絕技)圖書館也不再去,上了高中被不算很好的朋友背叛 現在高三,沒有主見 我是不是不應該懷疑自己有病,可是
親密,也會患上恐懼的癥候。重慶寸草心理提醒當他的擁抱向你襲來,有多少女人的心正瑟瑟發抖?緣何?這叫做「親密恐懼症」。另外,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於「圈子」,而這種「圈子」概念的排他性非常強,對圈子外的事物注意保持距離,恐懼過度親密。
親密恐懼症
「所謂「親密關係」所指的並不單純是愛情或異性間的情感,而是泛指友情和各類社交關係。「親密關係恐懼症」的主要表現是注意保持距離,拒絕過度親密,很難融入某個圈子。
寸草心理專家認為產生親密恐懼症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時間造成的愛情冷感。當激情不再,那些為愛而性的男女,不再有敷衍的耐心。
時間令愛情過度成親情。一個男人女人,在長久的婚姻生活中,很容易對對方產生一種類似父母兄妹之愛的感情,一旦這種親情取代了愛情,再做「那種事」,會有負罪感,造成精神壓力。
童年的不安全感陰影。患有「親密恐懼症」的人,往往都會藉由著「出軌」這個渠道,去滿足自己對愛情的要求。如果再進一步細究,會發現,那些患有「親密恐懼症」的男女,其父母的婚姻往往也遭遇過同樣的不幸。換言之,他們對婚姻生活缺乏信心,對獲得未來伴侶長久不變的愛沒有必勝的把握。他們的這種親密恐懼,其實是害怕受到伴侶背叛的一種表現,他們害怕付出後得不到等值的回報,於是,就先行背叛,以達到心態上的平衡。
別陷入「自我意識」的圈套!
閱讀書籍《親密關係》,應該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回答。
這本書是我的暖心枕邊書(?&> &)
錯亂的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一方面,我們渴望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因為這是人心理力量的來源;但同時,很多人卻又害怕親密關係中的「親密」。
一個人對「親密關係」的期待和理解,主要來自於其父母的親密關係模式。父母的親密關係模式帶來至少兩方面的影響:對關係的態度和對自我的態度。
如果家庭的親密關係不和諧,孩子就會對製造不和諧的那個人產生諸如怨恨、恐懼、厭惡等等負面情緒,從而對「關係」產生懷疑和否定;同時,當孩子小的時候,這種不和諧會讓孩子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好,所以他們(父母)才會吵架,因此,對自我的態度也是懷疑和否定。
於是等孩子長大,在婚戀的問題上,就出現了糾結和錯亂。首先,在理性層面,這個人對童年那種不和諧的親密關係深惡痛絕;但他們對關係和自我的那種懷疑和否定的態度,在潛意識裡卻形成了一個聲音:我不夠好,我不值得擁有和諧的親密關係!
基於結果,千挑萬選的結婚對象,要麼像自己的爸爸(自己變成了自己的媽媽),要麼像媽媽(自己變成了爸爸)!又一次成功地複製了痛苦的輪迴!
錯亂的親密關係,卻是心的選擇!誰之過?推薦閱讀:
※為什麼卧室也要把電視掛在牆上,就不能掛在天花板上嗎?躺在床上看電視會不會很爽呢?
※心理諮詢師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你為什麼從事心理諮詢/心理醫學工作?
※心理諮詢師為另一位心理諮詢師做諮詢是怎麼一種感受?
※我是高二女生,被老師猥褻了,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