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深刻的個人思想」這一問題是如何造成的?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如何克服這樣的問題?是否應該轉變思維方式?
——感謝各位的回答,因為本人就是青少年一員,不可否認在這一人群中不乏有個人思想的人。此處指的深刻思想範圍較大、起點較低,因為近來發現自己包括身邊的同學朋友同事對於書本上的知識以及身邊新鮮事的思考都停留於表面,無法展開進一步的思考。我清楚體制、環境與家庭教育對這一形勢存在一定影響,但更好奇各位是否對改善這一現象有個人的見解或是建議?
題主的生活環境固然對思維有一定限制,但既然有這一人群存在,問題就仍舊亟待解決。一個國家必然有出類拔萃的人存在,但平庸的人也值得被尊重,謝謝
自古精英就是少數
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原因
只是一個人想要遠超同齡
培養他所消耗的資源和時間
太大了而已
中國最厲害的就是頂級人才混官場
才保證了中國始終向前的動力和支撐的體系
不像外國永遠是三流人才混政治
孰強孰弱一目了然
人學會認清自己
別網文看多YY自己是龍傲天
世界圍著你轉
就連所謂的狗屁抑鬱症
不就是一個人極端心理自傲與現實自卑導致的反差
不願意麵對現實么
與其想著怎麼提高教育
不如想著怎麼提高思想
馬克思做不到這一點
還是學學當今
馬克思是皮
儒釋道是骨一樣
內核還是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的青少年沒有——中年和老年就有嗎??
是因為中國自有一套政治正確和標準答案貫穿到了從始至終的教育和生活中!
還因為長期的應試教育對青少年擁有深刻個人思想毫不做要求!直到有點素質教育才好了一些(不過這也是那些教育先進地區孩子的專利)
當然另有一些對應試教育叛逆、逆反的青少年,有比較深刻的個人思想,他們有混的好的,有混的差的。
因為你和你身邊的人太弱。
講真,我覺得題主這樣的人就屬於他所論述的「缺乏個人思考的人」之一。
你問題的前提就是「中國青少年缺乏個人思考」;然而你不僅沒有定義什麼叫「個人思考」(並且這很明顯是一個難以量化的定義),還在沒有經過任何調查的情況下就直接認定這是「中國」青少年的普遍狀況了。
這個詞是「中國」啊同學!
你的樣本量是得有多大、調查範圍是得有多廣才能得出這個結論?我國目前青少年的地區及階級差異可比你想像的嚴重多了…思維方式由生活環境影響,而生活環境更是非常受經濟因素影響的啊…
如果你只是身處一個三線小城市看了看身邊同學就得出了這個結論,那你可能需要多補補邏輯學,順便不要再自命清高地想這種不著調的問題。「你以後就知道了」
鞠躬,謝邀。
我不知道青少年是不是缺乏思考能力。如果有我覺得可能是大環境對優秀的評價標準太單一。
成績好,懂事就是優秀。
再簡單粗暴一點成績好就是優秀。
好學生幹什麼都能被理解。
差生幹什麼都能被誤解。
孩子們忙著達到父母的期待,符合社會認可的價值而設定的目標等,根本沒有注意力,時間和餘力去思考,這些東西對不對?是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這兩個問題有時會一直跟著我們到長大,到博士,最可怕的是到死去。所以我有點反感優秀懂事聽話這種評價。
但也不絕對。
我們小鎮里也流傳著誰考上清華後瘋了,和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的事情。有的地方還有上學無用論。
無論哪種主張你都要思考是不是你想要的?
但如果你知道一些事情的本質,去反問,去質疑,去思考就發現想洗我的腦子不那麼簡單。
具體的做法,真的弄懂你看的東西,概念或者思想。能聯想和融會貫通的程度。自己提問自己尋找答案。
首先,看了你的問題描述我控制不住的想給你點個贊!
其實,並不是當代中國青少年存在這樣的問題。
第一,當代。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朝代更迭,時代進步,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幾個獨秀與林的青年才俊(也不乏才女)。可見這個問題不是當代的問題,應該是自古就有的。
第二,中國。這種問題不僅存在於中國,還有亞洲,推而廣之,南、北半球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沒有地域性。
第三,青少年。我現在應該已經脫離了青少年的年齡段,屬於青壯年吧,在我的年齡階層或者比我更大的年齡段的人群中,這種問題也普遍存在,所以,這也不是青少年專屬問題。
我明白你內心的疑惑。
為什麼人們看問題總是消極悲觀的?
為什麼人們對於所有事物都是淺嘗輒止,不與深究?
為什麼明明是錯誤的,荒謬的理論可以大行其道?
為什麼我們連一個簡單的錯誤都沒人去糾正?
……
為什麼有很多,十萬個遠遠不夠。
你提到教育,我感覺教育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教育的目的在於學習文化知識——請注意,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知識。文化是具有導向意義的,就好像你大腦的方向盤,決定了你的行進方向。很多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看錶情都能知道他有沒有在聽課,心裡滿滿的都是課外的一些玩耍事物,他心裡滿滿的,你能給他灌輸進去什麼呢?他們的學習太被動了,好像學習是別人安排給的任務,只要乖乖坐在教en室里就應該得到表揚。
他們沒有理想。
甚至不明白,什麼是理想。
我們高中的校訓——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和「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有異曲同工之妙。高中的時候大冬天的早起跑操,哈氣連天的喊的就是這八個字,那時候喊的那麼大聲都沒明白,如今輕輕一念都能為之一振。
我們的青少年還缺少歷練,在一個人不明白為什麼讀書的時候,他無論如何也讀不好書。
補充一點:我們的教育體制也存在很多問題。這已經是個公開的敏感問題了,每次提到這個問題都會引起激烈的爭論。讀書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學校要做的應該是啟蒙和輔導,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現在完全是本末倒置,本來應該是學生的事,強加在老師身上。學生學習不好,怪老師;品行不好,怪老師;連生病也要怪老師……我們如此詆毀老師,就是在給自己的下一代挖坑!子子孫孫無窮盡都填不滿的坑!
我不想批判誰,也沒資格批判任何人。我犯過一樣的錯,走過一樣的彎路,從彎路繞回來才發現,我已經被別人甩開太遠。
其實,我倒是建議你看一些魯迅先生的文章,針針見血的批判,苦口婆心的勸導。雖然不能解決你內心的疑惑,大概也能讓你知道有些事情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戰爭的猛犬都叫不醒的麻木,也只好聽之任之。只是有一點,盡量保持自己頭腦的清醒。多看些書,多了解一些思想哲學。有時候問題不會被解決,但卻可以忽略——雖然有些消極,但,這也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說的太多了,反而有些雜亂無章的感覺,不像一個嚴謹的回答了。
這麼龐大的統計任務交給你了
個人的觀點是:
國內大多數人的成長環境是無法讓他擁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國外也是如此,只是比例比我們低)。讓一個人獲得足夠多的經驗,他才有可能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而這需要的,有太多了,首先就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其次是足夠大的閱讀量和見識足夠大的世界,再然後就是能夠主動或被動的有一定幾率碰到對他有幫助的老師或朋友。
而在其中可以普及化的也只有較大閱讀量這一條。其他的成本仍然太高,或不具備普遍性。比如,父母的家庭教育和見識足夠大的世界對於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家庭經濟實力都有很大的要求。
而遇到恩師或者良友的概率不比買彩票中500萬的概率高高。
不過如今的條件好很多,工具也豐富了太多,網路是可以滿足足夠大的閱讀量和見識世界的要求的。但是對於網路這個工具,能應用多少,其實是絕大部分人的問題。
當代中國青少年缺乏深刻的個人思想,是由於小時候沒有給他們自由思考的機會;
中國式教育現在最缺的就是讓孩子:自己拿注意 - 自己去執行 - 自己負責任,家長和社會給了年青人一個又一個的框子和規則,孩子只要順從地走下去,就不會有什麼大的風浪,所以孩子們沒有必要有個人思想,社會也不容忍孩子有個人思想,把個人思想稱為「不聽話」;
我認為應該轉變的思維方式是這麼一個預覽:
- 大學生自己掙錢交學費,養活自己(打雜工,清潔工...)
- 大學畢業自己找工作,沒本事養活自己的話,國家也沒有義務供養一個廢人
- 自己掙錢結婚,買房,養孩子...沒有能力?那你就是不行狡辯也沒用,老吃爹媽的不行!
我並不覺得。中國青少年缺乏深刻的個人思想。想反,中國青少年由於個人思想過於深刻,被父母或者現實打壓而不得不屈服。
從最熱門的電子競技來講。多少打到職業冠軍的選手,早期那個過得日子很滋潤?即使餓著肚子,也要圓電競夢,個人思想不夠深刻!
中國的現實,天下大同,和諧有序。這種同化思維。就起為了排除個人獨立思考在族群中的作用,誰都不會也不願意當那個出頭鳥。除非你的意識領先時代,比如聖賢。孔子。王陽明一類人,從少年期就有青雲志。
是的,老生常談,但我還是要把責任歸咎於中國的教育體系。
前兩年我從北京一個重點高中跳槽去了一所同在北京也還算很不錯的國際高中,教英國語言文學(本科研究生都在劍橋讀的中世紀英國語言文學)。怎麼說呢,這次工作上的變動對於我而言還是衝擊蠻大的。
中國的傳統教育偏理科,偏應試。我國對於數學學科的基礎教育是做的非常好的,從小我也給我孩子報奧數班,學數學,因為這真的能鍛煉邏輯思維能力,而邏輯思維能力又是題主所說的進行深刻思想的必要技能。但是,不是有了邏輯思維能力,就能夠促使人自發地進行有深度的思考的。如何促使人進行有深度的思考呢?答案就在於我所熟悉的文科教育。
中國的文科教育,於我而言,值得進步的地方還是有很多的。史地政課堂上最強調的大部分還都是背書,我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是blablabla,學這些其實並不有助於思考事情。但是在AP課程體系里就不同了。我教的學生主要還是打算高二去考AP Literature的,相對國內的選拔性考試來講,這個考試就更加綜合地衡量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identify the bias以及思考文章所對應的大的社會背景。
來了這所國際高中以後經常跟以前的同事開玩笑,說在我這,歷史課第一堂課教學生怎麼analyze primary source,在你們那第一堂課教學生周口店在什麼地方。其實這大概也能反應國內外文科教育的不同吧,並且我也是更認可國外的教育方式的。
大概就是這樣,想到再補充吧。
不想有太多人來問我私人問題,所以匿了。造成題主的這個問題有多種原因,簡單說幾個方面:
教育體制
我們的教育體系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的核心都是灌輸,本質上不想讓你思考,上學老師讓你問的問題主要是圍著教科書的範圍的,對學生最重要的考試也是如此,都是有標準答案的,你要有自己的答案那就是零分,長年在這個教育體制下你怎麼學會思考?
文化傳統
儒家文化的傳統在我國根深蒂固,核心是向後看,孔子覺得周朝的人好、有禮貌,後世的人覺得老莊孫子好,都覺得一代不如一代,尊老不愛幼,過去的都是好的。到現代也是如此,幼兒園辦的不如桑拿、KTV、飯店...醫院的老幹部病房比兒科的豪華不說大10倍不止,這樣的向後看思維下,你不聽長輩、老師、領導的話,自己標新立異很難生存下去,不突破文化的束縛,怎麼獨立思考?
社會氛圍
實用享樂主義是現代社會主流價值觀,赫胥黎在《美麗的新世界》所擔心的情況正在進行時,人們沉迷於各種物質享受不能自拔,各種碎片化的信息填充著我們大腦和時間,人們已經不再自發的閱讀書籍(經典書籍才是人類幾千年來知識的結晶,電影歷史才百年,電視劇大都是粗製濫造的垃圾),真相被無關的海洋淹沒,各種新聞、微博、微信、淘寶、京東、谷歌、臉書、百度...你每天這些都刷一遍需要多久,其中有多少是真的呢?真假難辨你又怎麼思考呢?
所以,孩子你暫時不能深度的思考是環境決定的是常態,不要自責,因為我們大家都不能!
貼上個《1984》和《美麗新世界》的比較圖
生逢娛樂時代!
評價標準太單一,生活節奏太快。
一言以蔽之,在各種追求上精緻利己,於是喪失了深度思索的能力。
「我一直以為這個宇宙中有一桌還沒有人動過的菜,但是真相是所有我奉若真理的規則都是被別人玩剩下的。」中國人太多了,同樣一個問題,誰敢說你的答案能和其它13億人的答案不一樣?所以大家寧願變得一樣,這樣比大家變得都不一樣簡單多了。
第一,從古至今一來,精英都是少數人,而普通人才是佔大頭的我。
春秋戰國士也不是遍地爬啊。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人們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了,因為原來,有錢人才能讀書,大部分人在種地,他們根本不去想這些問題。
而現在人們生活好了,有餘力去思考這些事情了,自然發現欠缺的不足。
第二,教育的問題,素質教育,他的目的在於消滅文盲,是大部分人有知識,你看現在很少有不識字的,而原來識字的就是有文化了。
剛剛解決吃得飽的問題,你就問為什麼我們都吃不上肉啊?
現在想這個問題有點操之過急。
我認為是當代中國部分青少年缺乏深刻的個人思想。而導致此結果的原因各種各樣。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難道自己沒有就能夠推己及人地認為別人沒有嗎?
中國青年裡有深刻思想的人非常多,並且他們已經在為這個社會和國家做貢獻了。
瀉藥,這個問題槽點太多,提現了題主對個人思想,深刻等定義上的混亂和粗糙。
倒是想認真回答,只是你所謂的個人見解或建議到底是想讓我回答什麼呢?
孩子,你忽略了一個很大的事兒—思想深刻不深刻和體制有一定關係但無必然關係。但和個人是否善於思考或者說有沒有思考能力有肯定關係。
推薦閱讀:
※有什麼東西是物理可能但是邏輯不可能的嗎?
※怎樣理解「難得糊塗」的處世哲學?
※孔子學說裡面有什麼謬誤?
※如何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評價莎樂美?
※歌德的崇高地位是如何樹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