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余華的《古典愛情》?


余華這篇小說的靈感是來自《本事詩》(唐·孟棨)里的一個故事:

博陵人崔護,資質甚美,性情孤潔寡合,應舉進士及第。清明節這天,他一個人去都城南門外郊遊,遇到一戶莊園,房舍佔地一畝左右,園內花木叢生,靜若無人。崔護走上前去扣門,過了一會兒,有位女子從門縫裡瞧了瞧他,問道:「誰呀?」崔護告訴了自己的姓名,說:「我一人出城春遊,酒後乾渴,特來求點水喝。」女兒進去端了一杯水來,打開門,讓他進去坐下。她一個人靠著小桃樹靜靜地立在那裡,對客人有著極為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艷麗,神態嫵媚,極有風韻。崔護用話引逗她,只是默默不語。兩人相互注視了許久,崔護起身告辭。送到門口後,她似有不勝之情地默默回到屋裡,崔護也不往地顧盼,然後悵然而歸。此後,崔護決心不再去見她。到了第二年清明節,忽然思念起她來,思念之情無法控制,於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裡一看,門庭莊園一如既往,但是大門已上了鎖。崔護便在左邊一扇門上題詩道: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過了幾天,他突然來到城南,又去尋找那位女子。聽到門內有哭的聲音,扣門詢問時,有位老父走出來說:「你不是崔護嗎?」答道:「正是。」老父又哭著說:「是您殺了我的女兒。」崔護又驚又怕,不知該怎樣回答。
老父說:「我女兒已經成年,能知書達理,尚未嫁人。自從去年以來,經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時,見在左邊門扇上有題字,讀完之後,進門她便病了,於是絕食數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這麼個女兒,遲遲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個可靠的君子,藉以寄託我的終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這不是您害死她的嗎?」
說完又扶著崔護大哭。崔護也十分悲痛,請求進去一哭亡靈。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護抬起她的頭讓其枕著自己的腿,哭著禱告道:「我在這裡,我在這裡……」不一會兒,女兒睜開了眼睛。過了半天,便復活了。老父大為驚喜,便將兒女許給了崔護。

余華在他的隨筆集里這樣描述這個故事:

這簡短的故事說出了時間的意味深長。崔護和少女之間除了四目相對,沒有任何其他的交往,只是夜以繼日的思念之情,在時間的節奏里各自流淌。在這裡,時間隱藏了它的身份,可是又掌握著兩個人的命運們。

我們的閱讀無法撫摸它,也無法注視它,可是我們又時刻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就像寒冷的來到一樣,我們不能注視也不能撫摸,我們只能渾身發抖地去感受。就這樣,什麼話都不用說,什麼行為都不用寫,只要有一年的時間,也可以更短暫或者更漫長,崔護和少女玉潔冰清的戀情便會隨風消散,便會「人面不知何處去」。類似的敘述在我們的文學裡隨處可見,讓時間中斷流動的敘述,然後再從多年以後開始,這時候絕然不同的情景不需要鋪墊,也不需要解釋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余華寫下了一個才子佳人的故事,但並沒有傳統的美滿結局。這是先鋒作家對傳統的叛逆。

在小說里可以看到余華是如何銜接他的故事,比如:

1.數月後,柳生落榜歸來

2.三年後,柳生再度赴京趕考

3.數年後,柳生三次踏上黃色大道

————余華不告訴你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只是一而再地用」一段時間「後,接著著重描述人物環境隨時間流淌後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使人觸目驚心。這是橫截面寫法。當然,這裡的變化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余華最喜歡的「暴力與死亡」。

時間,這是該小說最重要的主題;人在它的面前,毫無抵抗力。

在文學的敘述里,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須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古典愛情》應當算在余華前期的作品裡,(《活著》可以看作是他寫作生涯的大轉折)之所以放在前期里的一個重要標準是死人,不是在搞笑,不過余華作品一個很大或者說最大的標籤是關於暴力和死亡,那時候的余華還有許多「先鋒」的思路和出發點,而「先鋒」文學的一大標籤在於解構,個人認為《古典愛情》最大的文學意義在於它解構了傳統古典小說中「才子佳人」之套路,並糅合了許多隱秘的對於文-革和饑荒的責備含義。


推薦閱讀:

怎樣評價王小波的《紅拂夜奔》?
如何解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真正的內涵?
怎樣讀懂川端康城的《雪國》?
有哪些細節豐富伏筆巧妙,甚至需要記筆記的小說?
白先勇先生的短篇《永遠的尹雪艷》,結局是什麼意思?

TAG:余華作家 | 文學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