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上討論中醫的人總是喜歡提到扁鵲和華佗?

依據@圖理深提供的方法,我得到了如下結果:

上面的截圖是在2014-4-18,約15:00截取的。應該指出的是,張仲景作為業內人士眼中的醫聖,被有些業內人士用作知乎上的網名,因此所得搜尋結果中有效討論的內容是少於顯示出來的六千多項的。因此用張仲景的學術成果傷寒論、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可能比較有參考意義:

歡迎各位繼續討論。

再補充一張google和百度的搜索結果排序對照圖:


因為中學課文里最著名的的就是《扁鵲見蔡桓公》,業餘時間接觸較多就是《三國演義》里的華佗刮骨療毒和被殺。考試題里常出現的是「華佗的同病異治」、閑聊時會講到扁鵲的上中下工治療疾病的軼事,遊戲三國殺里的角色華佗「早睡早起,方能養生」。
這兩位人物是覆蓋面最廣,傳播形式最多,接觸最頻繁的,流傳最久的。也是旁觀者最容易知道的。


當然還有張仲景,是因為臨床最常用的方子作者。其他人恐怕了解的就少了,只會知道藥王、杏林、懸壺、丹藥、如法炮製之類的常用辭彙,但很少記得背後的典故及主人翁是誰。

至於醫學裡金元四大家、溫病四大家、中醫各門的奠基者發展者、國外著名中醫大家、新安學派、清代中西醫匯通學派、串雅派等等,更是聞所未聞。對於中醫著作也就聽過《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這幾本,誰管那些卷帙浩繁?若不是研讀經典,深入業內,誰肯討這些麻煩?

雖然在史記裡面醫只能算末流,甚至不配立傳,但大眾又是如此需要,越是有傳奇色彩,大家越喜歡口耳相傳,因為從古到今人類的愛好之一就是講故事聽故事,而事關生死的故事常常是那麼動魄驚心。但這也是危險的地方,中醫學裡一大批埋頭研究發展的真實醫者形象被忽視被添油加醋,取而代之的是帶有玄幻色彩的文學形象和影視形象。


普通人對中醫的了解不多。
再舉幾位有名醫家:
王叔和——第一部脈診專著《脈經》作者。
皇甫謐——第一部針灸著作《針灸甲乙經》作者。
王惟一——著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並鑄針灸教學學銅人兩座。
楊繼洲——明代針灸名家,著有《針灸大成》。
金元四大家——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和朱丹溪。
溫病四大家——葉天士、薛生白、吳鞠通、王孟英。


張仲景才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1. 張仲景的著作廣泛流傳至今
2. 張仲景的著作首次提出了辨證施治的概念
3. 張仲景的著作是非常典型的對證開方, 後世人稱經方。
4. 張仲景的著作對於常見病都有非常有效的處理,且至今具有實際價值。
5. 張仲景的生平歷史資料較為清晰可查。


因為他們就知 扁鵲和華佗,別的人不知道。


基本上是一幫搞IT、金融、理工的人在討論中醫,能知道扁鵲華佗已經不錯了。


那是因為當別人提起別的醫家時,你會選擇性忽略或者選擇性遺忘。

知乎的搜索比較爛,但你可以用google。
張仲景 site:http://www.zhihu.com/ : 38,500 項結果

孫思邈 site:http://www.zhihu.com/ 11,300 項結果

李時珍 site:http://www.zhihu.com/ 4,550 項結果

葉天士 site:http://www.zhihu.com/ 1,220 項結果

即使是近代的 張錫純 site:http://www.zhihu.com/ 也有1,230 項結果

不過這成千上萬的結果都比不過你心中的定見。


說明這兩個人最有名氣,也說明對中醫未做太多的研究。

要知道,不論是清代的傅青主,還是明代的李時珍,知名度上都不如扁鵲和華佗。所以大家都喜歡說扁鵲和華佗。

從品牌的角度來說,扁鵲和華佗佔據了用戶大腦的第一品牌。所以第二名的較為吃虧了。


補充: @王至 提到了李時針的《瀕湖脈學》是最有價值的醫學著作,這點要特彆強調。似乎《瀕湖脈學》比本草綱目在中醫的診斷上貢獻更大一些,雖然《本草綱目》更有名氣(當然了,因更利於普通人來識別中草藥而馳名)


因為就知道這兩個,本來什麼都不懂,卻來裝逼的他們


因為這兩人在民間名聲最大,神醫啊。


推薦閱讀:

因為近視導致眼睛看起來失神,怎樣才能找回神采?
火棉胎嬰兒有多大成活率?
因疲勞引起的眼睛有血絲如何緩解?
尿毒症可用中醫延長透析時間嗎?
反覆發作的扁桃體炎症到底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必須是切除么?

TAG:知乎 | 中醫 | 醫學 | 華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