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學會爬的孩子,是該偏向鼓勵其探索事物,還是該偏向做好其預防措施避免受傷?


@碳頭 在他的答案里說:

我是覺得不受大傷為好,但是這度不好把握。

說得真心到了點上。
父母怎樣在培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維持一個準確的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但是如果這個問題精細化到父母怎樣在一個剛會爬的孩子探索外界事物的時候維持一個準確的「保護」的度,相對而言會簡單很多。
父母無需太過操心,這些看似較弱的小朋友有非常強的自保能力。
私以為,對剛會爬的孩子而言,探索外界環境的慾望極強,但是自己身體機能尤其是肌肉的精細化控制能力不強,身為家長最擔心的一般都是孩子摔到或者碰到。
雖然嬰兒在初嘗「摸爬滾打」的那段時間裡仍然難有磕碰。可是在與新事物互動的過程中,有多少案例是孩子自己「摔」到受傷非常嚴重的?大多數受傷嚴重情況的原因是嬰兒們的認知經驗缺乏,比如誤食異物,比如被開水燙傷,比如接觸銳物。
這裡我們就僅僅圍繞著因為「高處墜落」導致的「摔傷」來探討一下孩子們探索外界的能力。
你們知道這些孩子們的心理發展有多神奇嗎?為了防止自己在探索外界的過程中摔傷,他們在在發展自己的探索能力之前優先發展了自己依靠視覺覺察危險的能力。
在嬰兒什麼時候開始區別爸爸媽媽與陌生人的?他(她)們是怎樣做到的?這個問題里有人提到兒童的視覺發展的問題。新生嬰兒的視力範圍是一般成人的十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事實上這個程度對哺乳動物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此外,新生兒的視力已經和許多視力不太好的成人不戴眼鏡時有著同樣的視敏度。嬰兒視力在出生後飛速發展,什麼時候幾乎達到了成人水平呢?
答案是六個月(Aslin,1987; Cavallini et al.,2002)。為什麼這些小盆友們選擇六個月的時候發展出完善的視力水平呢,是因為他們從六個月開始就準備開始翻身、爬行,用不了幾天還可以坐起、站立、走路,初步具備大鬧地球的能力了。這些人小鬼大的傢伙,其實從沒傻到要做「摸著石頭過河」這種事情的地步。他們的邏輯是:要是看不清,寧願不會動!
除了用六個月時間發展視力,他們還在短短十四周內掌握了「雙眼視覺」這種堪比血輪眼的特殊忍法,據此可以把兩隻眼睛的成像結合起來得到有關深度和物體運動方面信息的能力。
為了研究這些擁有血繼限界的低齡下忍的特殊視知覺能力,心理學家Eleansor Gibson和Richard Walk專門開始了針對於嬰兒深度知覺的研究。深度知覺是直接幫助人們獲得高度信息和高度差異信息的能力,對避免摔倒和跌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於是這倆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器材,他們稱之為「視崖」(visual cliff)。嬰兒始終在一大塊玻璃上(他始終是安全的),玻璃下方一半緊緊鋪著方格圖案,嬰兒會以為自己在穩當的地板上;另一半玻璃的下方,鋪著的方格圖案與玻璃有幾十厘米的落差,就像你在上面的那副圖裡看到的一樣。這種視覺上的深度落差就構成了一個簡單的「視崖」。
問題是?如果母親親切的召喚自己的孩子,他們是否會願意爬過這個足以亂真的懸崖。
結果很明顯,絕大多數6~14個月的孩子對懸崖另一端張開懷抱的親媽完全棄之不理,絕不跨出自己眼中安全區域一步。很顯然,在這個階段,他們的深度知覺能力已經先於運動能力發展成熟。
人們試圖研究到底多小的孩子才能二到為了一個女人的呼喚就「跳進深淵」,但是實驗對象的極限基本就在六個月左右了,因為低於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還不會爬。
但是有做的更絕的,Campos, Langer和Krowitz在1970年,直接把2-3個月大的嬰兒俯卧在地板和「視崖」邊緣,結果發現身處兩種位置的嬰兒平均心率有差異。(嬰兒:研究發展心理學的你坑爹呢?!)
視覺只是嬰兒們探索外界的一個信息來源,但是剛才我這些拋磚引玉的話已經足夠說明這些來世間沒幾天的孩子其實也是做足了功課才邁開步子的。
所以,少年,你的目標是星辰大海!邁開步子奔跑吧!


不好意思這個問題沒有特別看明白,因為沒看出「鼓勵探索」和「做好預防措施」兩者的對立點。僅對可能涉及問題補充。
首先,從小朋友成長的角度來看,在一個「積極肯定」的環境里,身心各方面的發展,都要相對更完善一些。
對外部事物的好奇心是正常人類與生俱來的品質之一。一般來說,即使是成年人「好奇心不強」「懦弱」多是成長過程中一次次的消極打擊慢慢磨掉的。
其次,要理解小朋友爬行的主要目的,即讓它掌握更好的平衡感,鍛煉到更多的肌肉,四肢的配合,用爬行擴大自己的行動範圍等。
作為「監護人」應該儘可能為小朋友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體操墊太貴我們可以買EVA的地墊,有味道可以風吹日晒沖洗久一點再用。淘寶有各種防撞膠條,可以把低處的邊邊角角包起來。衣服不要穿的太多,包裹太緊。地上尖銳物品,長度超過20厘米的線繩類物品,體積小的方便小朋友抓起塞到嘴裡的物品,全部收拾起來。處理好低處電源插口。剛開始練習爬行的時候就在地上練,軟硬度適中,危險性小。
有意識的爬行訓練,可以利用小朋友喜歡的發聲玩具,球類等,分左右手交替吸引。斜坡爬行向上坡度由低到高,家長雙手托腳起支撐作用,不要幫助用力。
「轉身下床」這種「高難度」動作,普通小朋友9-10月開始練習即可。
「避免其吃苦頭」是個大話題,終其一生很難做到,心理學方面也有非常多各種各樣的討論,不贅述。


做好預防措施後,鼓勵其勇敢探索。


女兒剛會爬的時候,把沙發茶几小床全用上,圍了個圈,圈要儘可能大,至少大於四平方寶寶才能活動開,可能會磕碰到的地方全包上被子,地上鋪上兩厘米厚的爬行墊,玩具全丟進去,白天就在裡面玩。
女兒活動多,不到一歲自己就會走了,再往後就不想在裡面呆了,快一歲半時把沙發啥的都搬開,活動範圍擴大到整個客廳和卧室,花草雜物全清走,墊子鋪在沙發茶几周圍,摔下來會疼,但不會太疼也不會起包。然後女兒爬沙發背什麼的我都不太管,由著她高高興興的玩,覺得危險了會站在一邊擋擋。好處是女兒現在不到兩歲,做事自己懂得小心,慢慢的穩穩的。壞處是被家裡老人說了無數次。
唯有電器是不許她碰的,拔插頭抓電線這種行為見一次打一次,打手背,哭著再抓再打,絕不敢心軟。唉,說起來都怪不是滋味。


兒子一歲了當時看到這個話題時,很感興趣,特別是那個實驗,我還是覺得「視崖」的實驗比較玄乎,但是,我對這個結論很感興趣,當他是科學

但是,我比較懷疑實驗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是個例或者是否因此可以認為所有寶寶都如此,萬一自己寶寶例外呢?

所以 ,我帶寶寶的時候,選擇的還是不受傷的前提下,讓他自己摸索,不過有些情況還是比較有意思的。

1、寶寶在滑梯上

恩,沒找到一張滑梯完整的圖片,記得有的~算了

讓小傢伙自己再滑梯上爬,爬到邊上時候我站在外邊,防止他摔下。滑梯兩側,一側是爬上,一側是下滑梯子。
爬上部分是直上直下的,兒子在上面玩,一會兒這邊,到頭了,就去那邊。在爬上一側,由於是直上直下,顯然陡峭,他都會遠遠停止,手距離邊緣有一段距離,保證不會摔下。

但是到另一側,由於是滑梯,邊緣時緩的。他就無法判斷邊緣位置,我看到他嘗試時候,我當時是想到這篇文章,我認為合適的處理方法是,讓他自己走。如果出現危險,也是在滑下以後接著,讓他知道後果,而不是簡單地看到要到邊了,就把他抱回去。

我站在前面,接著,第一次,小傢伙往前比較多,滑下來。我接著,放回去。

後來,又在這邊玩,他又試探,雖然比上次要靠裡面,結果還是往下滑,我又在下面接著、

然後,把他放在上面玩的時候,從來沒再出現過到他可能滑落下去的區域。

——————————
我的結論是:寶寶對危險是有一定認知的,不容易辨識的,需要讓他自己學會認知。 判斷力畢竟成人也是逐漸由體驗感知的,讓他自己體驗比較好。

哦,對了,那時候寶寶應該在 九個多月或者剛十個月

2、在床上

家裡的床上也是寶寶常玩的地方,床四周自然也是有邊界可能摔下去。讓他在上面爬時候,我基本採取同樣的情況,讓他怕,快到床沿時候,我手拉著腳,不用力,如果太邊,讓他滑下去再握住,這樣他知道一部分後果。

大人的床上孩子比較熟,房間也不是開闊,周圍許多他感興趣的,怕的時候也會比較舒適。孩子在上面玩的會比較high,基本上到床邊時候,還是會小心。

但是,在床沿一側,柜子上有寫東西小傢伙比較感興趣,比如上面有時候會放著手機,有時候會某個彩色的書皮等等。他看到就會儘力去撈,想拿到,由於床、柜子之間有一點兒距離,身子到什麼情況能夠保持平衡他沒感覺,但是東西的吸引力更大,雖然一點點兒的前移,還是會出現失去平衡的一刻。

恩,讓他放回去,在測試,還是不行,也就說,當有讓他更感興趣的東西時,摔落得危險如果沒有摔到,可能他真不那麼在心上,可咱誰忍心讓他跌一下呢:)


3、還是摔倒了

大概在前天,寶寶在床上,還是有1m高的床圍一側,摔下去,額頭有湯圓大小的包。
兒子如果晚上睡得好,睡醒以後會自己玩,也不哭鬧。
頭天兒子半夜睡醒,一般比較難哄睡,就不放回小床,趟媽媽身邊,早上媽媽上班就讓他自己睡。 前天也是,小傢伙睡醒就自己玩。
今天陰曆滿一歲,現在比較喜歡站。可能扶著窗圍就在哪裡玩,估計外邊有他喜歡的東西,就用力去撈,結果翻下去。

其他,我兒子不管站立、還是玩時候讓他自己扶著,又或扶著東西挪步,其實都很小心,覺得安全意識很強烈。但是當安全區域外有強烈吸引他東西的時候,還是會忘記危險。

恩,大人何嘗不是?誘惑的程度到了,什麼危險都沒了~~


讓孩子大膽探索新事物又保護好孩子不受傷害,所有父母所欲也。

其實,孩子天生就有探索新事物和自我保護這兩種意識。

對於孩子的探索學習意識,只要不限制他/她,有必要的時候引導一下就夠了。
而他/她的自我保護意識在高度發展的社會裡(有電,有洗衣機,有狹小空間,有地板磚,有樓房陽台,只有水塘特殊,很早以前應已存在)確實難以100%的保護他/她自己不受傷害。怎麼辦?監護好,要麼父母怎麼叫孩子的監護人呢:)

對於電這種高度危險的東西,可以告訴他/她一些現象,對於與電有關的插排插座,最好不要出現的孩子的視線中,不激發他/她對這些危險事物的興趣,如果孩子地插排插座感興趣,須立即轉移他/她的注意力,轉移不了就只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抱開。

對於其他一些不是那麼危險的東西,如狹小空間等,可以大膽讓他/她去摸索學習,但一定要有成年人在一旁。孩子摔倒堅硬的地板磚上(頭部)可能會有危險,這隻能在一旁看著,而不能剝奪他/她對床/桌/椅的探索。

人類社會在原始時期,整個世界都是「平緩」的,鬆弛的,自然的,經歷過幾萬年的人類發展,各種槓桿現象(最廣泛意義上的)被發現、利用,這些槓桿現象在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嬰兒的大腦在發育的開始不可能預知到這類風險(只能靠後天的學習輸入),這也就可以理解了。

一句話,讓孩子探索新事物和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不是魚和熊掌,在成人的監護下,可以兼得。


不要用學步車,如果有趕緊扔掉,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脊柱。過早的直立對孩子今後身體形態有很大影響


鼓勵有效,然後自己在孩子後面做好一切安全工作。有了孩子,必須多幾個心了。父母是孩子身後的保護傘嘛!


做好防範措施的同時鼓勵大膽探索。


我是覺得不受大傷為好,但是這度不好把握。


鼓勵!

第一,寶寶需要練習「爬」技能!

第二,只要不是從高處墜落,平時磕磕碰碰不會造成傷害!

第三,爬累了好睡覺!

孩子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不過事後要好好洗手洗腳,因為會吃。

「轉身下床」我家寶寶是8個半月左右學會的,原因是他全力以赴的,衝下床,被他爸爸接到了,其實爸爸是故意的,然後他自己也嚇了一跳,那以後的幾天,他爬到床邊,就不前進了,趴在那裡看,然後就回頭看我們,示意我們抱他下去,又過幾天,我就發現他自己會慢慢退下床了,現在9個半月,此技能已經練得爐火純青,已經可以下沙發之類的。

小寶貝遠比我們想像得聰明!放手讓他們玩吧!


推薦閱讀:

4歲小孩玩 iPad 玩到不想上學,不讓玩就生氣哭鬧,怎樣引導比較好?
為什麼要穿紙尿褲不用尿布?
一歲半孩子似懂非懂,怎麼斷奶能夠使得大人和孩子都儘可能不那麼痛苦?
4個多月的男寶寶,晚上醒四次,請問需要睡眠糾正嗎?
從出生到20個月大,撫育一個寶寶到底要花多少?

TAG:育兒 | 嬰兒 | 發展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