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做些什麼,才不會在父母離世時感到後悔?

經常關心他們健康?經常和他們溝通聊天?我是和父母住一起的,所以常回家看看的問題倒不存在,當然大家藉機抒發自己感情也很歡迎。

我問這個問題的初衷,是這樣設想的,我以為自己現在各方面都做的還行,但怕萬一哪天父母離世後,突然想起,啊呀,某個事情上我沒做好,但 現在沒機會補救了。所以集思廣益問問大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沒想到那麼多朋友回答這個問題,那麼多人關注,挺不安的。


真正想對父母好,不想親不在了後悔,我就四個字:別怕麻煩。

1,

教他們用電腦,用微信,手把手的教,你覺著很簡單的操作,在他們看來,和操作飛機沒什麼區別。

幾年前我自己用著兩百塊的黑莓手機,給媽媽買了IPAD,騙她說公司發的,沒花錢。然後給家裡上了網,叫她拿來著新聞,結果她看了幾百集婆媳劇,天天催著我是時候了……

我一直要教她微信,她不學,說肯定學不會,結果前段日子,看著老姐妹們都會了,也忍不住了,我就給她換了個新的智能機,一步一步的教。

我知道在網上能下載教學視頻,但那和兒子親手教是不一樣的,我是頂沒耐心的人,但一想起小時候,媽媽教我走路,教我用筷子,教我背唐詩,花了多少功夫,也就欣然了。

我知道教他們這些很費時間,那些時間用來學習,能長很多知識,用來賺錢,能賺很多錢,用來吹牛,能把牛逼吹爆,但那又怎樣呢?

總有學不完的知識,賺不完的錢,可老爸老媽就一個,孰輕孰重,很容易判斷。

而且,我真正能從中獲得樂趣。

看著爸爸學會收藏三俗表情,學會在朋友圈分享謠言,學會語音說話捧著手機正式的像演講,開心的像個小孩子的時候,沒什麼比這更享受。

現在媽媽已是名震小區的表情達人,在老姐妹微信群里巨牛逼,沒人敢跟她斗圖,誰斗誰死,全靠兒子在背後給她撐腰……為了給她收集表情圖,我還潛伏過廣場舞大媽群,這事我能說?

2,

條件允許的,多帶他們四處走走,這個不必強求,如果不方便,就多散散步也行。

如果外出旅遊的,別怕麻煩,多給他們拍些看起來好沒勁的到此一游照,要知道那是他們在街坊鄰居里,能炫耀好久的東西。

我外出旅遊從來不拍任何照片,不愛麻煩人,自拍也不會有,不過帶家人出去時,就開啟自拍模式了,也常常麻煩旁人給幫助。

下面是上個月帶家人去應縣木塔和雲崗石窟玩時拍的,重要的不是去哪兒,而是誰和誰。

(原照片已刪)

時間不等人,別老說什麼,等過兩年帶你們出國,等工作穩定了帶你們去哪哪的,除了成功的騙到自己,還能騙到誰?

沒錢旅遊,多拉著散兩圈步總行吧,隔幾個月回家一趟總行吧,實在不行的,隔三差五打個電話總行吧,有時間刷微博發朋友圈,有時間陪鳥都不鳥你的姑娘扯淡聊天,有時間一氣看十集美劇,就是沒時間為父母花點心思?

母親節父親節,我特討厭身邊一些啃老啃到骨頭,甚至埋怨父母沒本事,幾個月不打個電話問候,卻在朋友圈發些什麼「樹欲靜子欲養」的傻逼玩意兒,見一個拉黑一個,滾!

然後就是多關注下父母的健康,這個我曾寫過,如下:

首先,當我們真的想為父母的健康做點什麼的時候,其實應該分為兩部分: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大部分人關注的,其實往往是身體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很多人關心父母,其實和男生關心女孩的萬能金句——多喝點熱水一樣,不能說不好,但不到位。

先說身體健康。

1,

大多數人的父親都愛抽煙,而大多數人的作法往往是勸誡,其中女孩頻率會多一些,可是,說句糙的……這並沒有什麼卵用。

你說句「老爸,少抽點煙啦」,他就真的會少抽么?

你上某寶買個戒煙神器,他就真的會戒么?

能做到這些,當然是好的,但如果是真心想為父母做點什麼,而不是安慰自己:瞧,雖然我不在父母身邊,但我畢竟也是個孝順孩子呢……那麼,其實我們可以做的更好。

抽煙有害健康,這印在煙盒上的,但還有句話叫兩害相權取其輕。

如果老爸是麻將愛好者,你能想像他的幾位牌友都吞雲吐霧,快活似神仙,而他憋著不抽煙的那種難受么?就好像高中住校時周末通宵,一排兄弟挑完CS,都準備好衛生紙開始看片子了,你的電腦卻卡得網頁都開不了,又尷尬又焦急,這時候,旁邊一哥們說,來,咱們一塊看,幾人能抵擋這種誘惑和邀請?

當牌友遞來煙時,哪個老爸能有魄力拒絕?

所以,有關父親抽煙一事,我認為無論勸戒還是勸少吸,都應該認真考慮一下老爸所處的環境,然後再制訂相關策略。

比如我父親,一天兩包。

我找了吸煙危害的文章,我知道他不愛看,所以自己看後,挑重點在和他喝酒的時候說,還找了很噁心的肺圖給他看,還玩笑說你再這麼吸可能就抱不上孫子了啊……

但這些都沒起到效果,他天天打牌,又是好面子的人,大家都吸,他沒法不吸,然後,我便由他去了,因為這是他的選擇,我覺得即使身為兒子,即使是為他好,也應該尊重他的選擇。

但我會每隔一年,就麻煩他去做一次身體檢查,你知道的,小地方,會做身體檢查的,除了有錢人就是當官的,老百姓沒這個概念,也沒那閑錢。

說到這兒,忽然想起李尋歡對阿飛說的話,他為什麼喜歡阿飛,就因為阿飛是第一個看見他喝酒咳嗽還吐血,卻沒有勸他別喝了的人。

有時候,你真的懂他,比你對他好要更暖人心。


2,

為父母上好醫療保險,有能力的買一些商業醫療保險,這樣當他們患病時,彼此負擔都少一些。

很多父母是寧願捱到死,也不願意看著兒女花大錢給他們治病的,當有保險時,他們會比較捨得一些,某些時候,甚至可以利用他們見識少,進行一定哄騙,比如明明保險只報銷60%,有些項目還是不報的,你可以說保險會報銷到85%,你最近又幹嘛幹嘛賺了蠻可觀的錢。

當然,定期的高規格體檢是必不可少的,高規格視當地情況而定,總之就是,至少要比那種入職糊弄人的體檢要好,一些針對中老年人的功能性體檢,最好做一下。


3,

盡量灌輸給他們一些簡單易行的健康常識,糾正他們的誤區。

比如我們家鄉,大部分中老年人喜歡吃腌的菜(就是致癌榜上的那種),有些甚至圖便宜,用那種便宜的工業鹽腌制……這就是不能妥協的東西了,必須讓父母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實在想腌一些,也應該買好鹽。

還有吃接近變質的剩飯,去菜市上淘質差便宜蔬菜,買品質不好的水果這種,有些時候,並不是物質條件不夠,而是老一輩過來的人習慣了,這些應該多次反覆的強調,讓他們改掉壞習慣。

比如我近兩年,每隔兩三個月,都會回家住一個月。

我在家時,會大量買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量大到我們根本吃不完,以至於總是得拿一部分去送給鄰居或親戚,我這麼做,只是想向父母傳遞一個概念,雖然兒子沒有賺大錢,但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的錢是足夠的,我們不必像過去那樣了,我們應該保持健康,因為我們能擁有更漂亮的未來。

另外,我在北京時,也常常會直接網購一些新鮮質優的,當地不常見的水果,優質黑木耳,海帶之類的東西回去。

這比直接給他們寄錢好,寄錢給他們,他們還是捨不得花,攢在銀行里,直接寄東西,他們不吃就要壞掉,也就從權了。

最後強調一點:通過對保健品認真周密的了解後,我從好多年前就開始,一件保健品也沒給爸媽買過,尤其是那些膠囊,深海魚油,螺旋藻之類!


4,

儘可能讓他們能有比較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吃喝睡坐,最好有一些運動,散步晨練,跑跑步什麼的,除非他們生活在北京。

這個就不展開細說了,網上一搜都有。

像我的話,老媽心寬體胖,電話里叫他吃過飯去散個步,她指定應一聲,然後繼續懶在躺椅上打瞌睡,小時候我蒙她,現在她蒙我,天道輪迴啊。

不過我一回家,她就要慘了,晚飯後我會拖著她溜彎,同時拖上二姨,慢慢的,隊伍壯大,小區里好多人形成了習慣,晚飯後會在大門口集結溜彎……就沒我什麼事兒了。


再說說心理健康。

1,

說實話,我不太能理解那些上了大學,除了打電話要錢,三五個月才給家裡打個電話的人。

也不太能理解有了老婆孩子就把爹媽放在第二等級的人。

先貼一首歌詞吧,大家都會唱的。

《常回家看看》

找點空閑 找點時間領著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帶上笑容 帶上祝願 陪同愛人 常回家看看

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 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

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總操心就問個平平安安

每月給爸媽打幾個電話,打點生活費,我覺得這是身為兒女的基本義務,能做到這點,已是蠻好,但還不夠好。

我是每天給家裡打一個電話,好多年都這樣,而且一點都不困難,一點毅力也不需要,真的。電話有長有短,多的十來分鐘,少的一兩分鐘,有可能就是等上菜的幾分鐘,就可以扯幾句了。

重要的不是聊什麼,也不是有沒有得聊,而是你拔出一個電話,那邊鈴聲響了。

在過去困難的日子裡,爸媽常常吵架,我打電話很好的緩和了家庭矛盾,一般情形是這樣的:

我給老媽打電話,她就抱怨老爸,說到半路,老爸發現不對啊,老媽一點都不客觀啊,不就是忘了買蔥嘛,你就整個大新聞,向兒子告狀,把我批判一番。

於是搶過來發出嚴正聲明,說你不講理也要按照基本法嘛,你這麼說是要負責任滴。

老媽自然狡辯,老爸堂堂男子漢,怎能揉這沙子,於是兩人開始擺事實,講道理……老夫老妻了,講著講著,氣就順過來了,哈哈一笑,這事兒就過去了。

現在生活好許多,吵架很少見了,不過例行的鬥嘴,還是天天上演的,吵吵鬧鬧,恩恩愛愛,有時候還真是叫人傻傻分不清楚。


2,

讓父母對你的生活和計劃有參與感。

為什麼父母總是抱怨,孩子大了,翅膀硬了,脾氣橫了。

因為啊,原來那個吃老娘奶,還咬得老娘乳頭痛的小不點,竟然不聽老娘的話了,這還不可恨,可恨的是,吃了別人的奶後,竟然去聽別人的話!

有時候,並不需要聽從父母給你建議,也不是事事都要跟他們彙報,但有些事情,你完全可以說給他們聽,讓他們參與進來,哪怕是個旁觀者也好。

比如,你是校籃球隊成員,明天要進行一場重要的比賽,打個電話讓爸媽知道下,他們會牽掛你,會鼓勵你,也會為你驕傲,心裡舒坦了,毛病自然少。

再比如,你將要在兩個工作間做出選擇,你心裡已經有了決定,但仍然可以和父母商量下,聊啊聊,聊啊聊,最後,爺仨一塊拍板定了,還是你心裡的那個決定,但卻可以讓爸媽開心許多,瞧,咱倆個老傢伙沒有不中用啊,女兒工作的事兒,還是能提點建議嘛。

對於年邁的父母,有時候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是難以改善的,但你仍然有好多法子,可以讓他們開懷一笑,欣慰驕傲,忽略了疼痛,感覺到支持,心中更有力量。

祝好。

時光時光慢些吧 不要再讓你變老了

我願用我一切 換你歲月長留

一生要強的爸爸 我能為你做些什麼

微不足道的關心 收下吧

謝謝你做的一切 雙手撐起我們的家

總是竭盡所有 把最好的給我

我是你的驕傲嗎 還在為我而擔心嗎

你牽掛的孩子啊 長大啦

——筷子兄弟《父親》

我是你的驕傲嗎——這是整首歌我唯一不能聽的歌詞,每次放到這,就手忙腳亂的換下一首。

古老的東方,保守的家庭,兒子從來不會問父親這樣的問題。

我也不會問的,因為我已經有答案了。

什麼是「有效的關心」? - 張兆傑的回答


講一段非常普通,但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私事。

經常加班熬夜,過年回家我整個人瘦了一圈,眼神獃滯,提不起精神。
有次老爸在飯桌上說了我幾句,大致意思是,熬夜會得很多病。我心裡有壓力,吃了幾口,又不好頂嘴。
但他仍一直嘮叨,我終於受不住,說,不是我想熬夜的。你這麼說,我也不吃了。翻身回房間關門。
中途外面一直很安靜。過了十分鐘,老爸過來敲門,輕聲說,你出來吃罷。
但我沒答應。老爸等了一會,嘆了口氣。

過了十分鐘,老爸又過來敲門。他說了一段我這輩子都無法忘卻的話:
出來吃吧。你現在這麼做,倒沒什麼感覺。
但你將來會後悔的。我像你這麼大時,不敢這麼和父親對著。因為我那時候,父親已經很老了。

半響,他才擠出一句話——你老爸,也老了。

我現在剛好隻身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裡飄。但終於也懂事了一點。怕父母擔心,總打電話。
早上起來,打一通。爸,我起床了,準備去上班。
媽,我中午下班了,吃飯去了。
爸,我今晚得加班,估計很晚回宿舍。
媽,我準備睡覺了。晚安。
堅持三天,以後不打,他們也會很窩心。

但偏偏過去的我,就是做不到。我很自私地擁有我的生活,卻不曾與他們分享。從來不知道,父母希望感覺到,你在他們「身邊」。可以不持續很久,但每次第一份欣喜、第一份感動、第一份驕傲,都要和父母分享,那是一種把他們置於第一位的責任感。

而孩子在身邊的父母,不會不幸福到哪裡去。

可以過得捉襟見肘,但能不能把第一份工資交給父母?
可以濫交,但能不能上床前把女孩介紹給父母?
可以拍許多照片往微博、朋友圈傳,但能不能洗幾張寄回家?
過年放假7天,可以參加各種聚會和唱K,但能不能和父母簡單唱首老掉牙的歌?

請告訴父母你的生活。和他們一起分享。
不要,一個人自私地擁有它。


爸還在的時候,經常和我聊天,沒譜地瞎扯。
他經常和我說到各種話題,從他瞭解的知識,再到對社會、時代的看法,再到如何看待生命。
現在回想一下,真的很有趣,我竟然和他能有這麽多東西好聊。
記得是某一天,我和他在電話裏聊天,當時我在上海,他在廣州,我們說到了一個社會話題。
「你怎麽看?」他本想說出自己的觀點的,但是頓了一下,先問我。
我大概也沒加思索就說出了我的想法。
他在電話那頭大笑:「哈哈哈!英雄所見略同!!」
我瞬間感覺,那不是我爸,那是我今生最好的朋友。

之後又有一次,他突然看著我說:「咱爺倆是好朋友吧?」
我說:「你是我爸啊!」
他說:「你就說是不是好朋友!」
我想了想,說是。
他又大笑。
我也跟著笑了起來。
緊接著我問道:「如果你現在和我一樣大,我們會是好朋友嗎?」
他想了很久,搖頭說:「不會,我們倆性格不同,做事方式不同,除了思維方式都很接近以外沒啥一致的,估計我們會成死對頭吧?」

再之後。
我在南京,接到了我媽的電話,說你快回來吧,你爸身體不大對。
我急匆匆趕上高鐵,又急匆匆衝到了醫院。
我看到興奮得向我招手的爸。
「我回來了!」我抱著他的頭笑道。
「我沒事!」他口齒不清地對我說。
我笑道:「爸你看你!不注意保護身子吧!」
他笑著說:「是啊,這腦出血讓我嘴歪眼斜,你看成何體統!」
我突然想到了我們小時候常玩的數學遊戲,問他道:「15的平方是多少?」
「225!」
「那25的平方呢?」
「625!別問啦腦子沒事!」
爸……這是咱倆的最後一次遊戲了……

後悔嗎?
沒什麽後悔的。
因為我也會死。
遊戲還會繼續,只是你要再等我幾十年罷了。


一、今兒媽咪很開心的微信我說和爸爸一人買了個華為,很好用,又不貴。
想起來一年多之前,媽咪抱怨手機不好用,照相的畫質也不好。她那套安卓系統我也是搞不明白,想著IOS熟悉,就在jd上買了個iphone 5S給她,雲淡風輕的說:媽咪,我給你寄了個手機,快遞你簽收之後打開用吧。
想想給你自己買iphone時還是肉痛的,給媽咪花錢卻只覺得幸福。媽咪有一段對5S愛不釋手的,說特別好用,也不出毛病,還會給我秀她照的花花草草。我工作忙,總是表現的挺不耐煩的,但其實心裡很暖。
這些日子爸媽的身體大不如前,我就一直慫恿他們出去玩,國內國外,想去哪兒就快點去,反覆洗腦般告訴他們:錢該花就花,完完全全不用為我攢錢,你們還不相信女兒能養活自己嗎?不用就想著省錢,吃好喝好玩好最重要!趁著身體還不錯快點出去玩!
這兩年的洗腦也算是有了些收穫,爸媽其實都是愛旅行的性子,這幾個月我又在慫恿老爸快退休,沒必要為了那些虛頭巴腦的職級,耗著自己的精力和身體。

二、其實比起爸爸媽媽,我做的太少了。爺爺肺一直不好,身體其他地方都硬朗,就是走路就喘得厲害。醫生說老爺子肺功能基本全都不工作了,能活得這麼好就是奇蹟。爺爺心態特好,每天開開心心的,從來不給子女添麻煩。
爸爸給爺爺買了個電動小車,爺爺就能騎著到處遛彎到處玩,我們全家都是愛玩的性子,每個周末回爺爺奶奶家,爺爺會特開心的告訴我們今天騎著小車去了哪兒哪兒哪兒,這車的續航里程又打破極限啦。爺爺還自己做了個小車庫,自己畫圖紙,標準的老工程師,做個小烏龜的窩都能列方程式算水泥比例,動手能力超強。

爺爺的小車,這些照片都來自媽媽的朋友圈,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到最後都沒給爺爺好好照一套寫真,每每想起都後悔的掉眼淚,這種事,真的沒後悔葯的,唉。
爸爸買了這個小車,爺爺基本的日常出行就沒問題了,但是我說了我們全家都是閑不住的性子,爸爸開車帶爺爺奶奶去郊區玩,只能後備箱帶著輪椅,下車推輪椅。倒也跑了不少地方。

但前年他們自駕去山西玩,去看壺口瀑布的時候一路上行,爸爸又正好吃壞肚子,推到的時候臉都綠了,整個人都是虛的。我當時上班沒跟著,很後悔不能分擔爸爸媽媽的辛苦。
老爸說這輪椅推著也不是事,不如弄輛房車靠譜。所謂的房車,也不是二三十萬的傢伙。老爸就興緻勃勃地買了個老依維柯,三五萬拿下,自己一遍一遍畫圖紙,把座位都拆了,找了個木工一個機修工,自己每天就往汽配城一呆,自己改,然後每天和我和媽咪暢想房車環中國的美好未來,換來我和我媽的不屑,嘿嘿。

就這老傢伙,柴油手擋,學汽車的我壓根不信任義大利品質啊嘿嘿,不過這打擊不了老爸的熱情。

基本上改成這樣了,能躺能靠有水池有電視有柜子,雖然看著糙點,但還真挺實用的。

後來我才知道為什麼老爸這麼上心,因為這樣就能把爺爺的電瓶車推上來了!

這樣就能走的更遠,玩的更high了。在爺爺奶奶的小區里推電瓶車的時候,老街坊都來看熱鬧,那時候我能看到爺爺奶奶眼中的驕傲:我的兒子啊,什麼都為我想好了,我兒子兒媳又帶我們出去玩去啦。

在車上也不累了,能躺能靠,還有安全帶,還能有吃有喝的,還帶著制氧機,每次出遊都吃著水果唱著歌。

腿長了,玩的更開心了。他們一到周末就出門,現在想想還覺得遺憾為什麼我一直出差加班,沒參加幾次全家的出遊。
為了爺爺的肺,爸爸開始籌劃一路開著車去廣西北海,那邊氧氣足氣候好,比北京陰霾的空氣更適合肺不好的爺爺。爺爺也想去,爺爺明白的說就是死在那邊也沒事,想去走這一路玩這一路。爸爸的行程都籌划了好幾版,奶奶擔心爺爺身體,一直沒鬆口要去。

我一直以為爺爺奶奶都身體硬朗著呢,爺爺雖然肺不好,雖然醫生總是悲觀,但不怕,留給我的時間多著呢,沒事的,爺爺奶奶會一直這麼好好的玩下去樂下去。

我一有時間就帶他們出去吃,爺爺奶奶省了一輩子,這兩年也終於不心疼錢,喜歡出來吃飯了。一切都好好的,一切都不會變。
後來,我在巴丹吉林沙漠里露營豁沙子high得不行的時候,一個電話我直接傻掉了。你猜到了對不對,爺爺突然就沒了……
我都不知道當時是什麼感覺,傻傻的,都不知道哭,放了電話過了一陣子才忽然眼淚斷了線一樣掉,媽媽在電話那頭說:沒事,明天開車回來的時候別急,路上一定平安。
嗯,一定平安。
我沒事啊,還能和隊友說說笑笑,只是忽然看著前路就開始掉眼淚,止不住。

這是我過年時隨手照的一張,沒想到在我儲存卡里也就是最後一張了。
後來送爺爺的時候,爸爸一直說:上周還去了十里畫廊,上個月還去了野生動物園,本來說好一路開到廣西北海去,也沒機會了。但想想,也沒什麼遺憾了。

後來,過了小半年,十一假期我們全家終於帶著這個遺憾一起啟程開往北海。爸爸、媽媽、奶奶,帶著我家13歲的小狗,我推了所有事情和他們一起去,穿越大半個中國,一路走。
我給奶奶拍了很多照片,我不能再留下遺憾了。

奶奶現在每天運動,身體硬朗,我一定用更多的時間來陪她,陪著玩、陪著聊,陪著一起去看世界。
對親人的好,不要藏在心裡。為親人做得事,不要推到明天~
【也不知道怎麼就忽然想寫這麼一篇,寫的又開始笑著流淚……


首先我不太喜歡題目的措辭,因為我覺得,我們的目標不應是搞懂「做什麼才能在父母往生時不後悔」,而是如何確保「父母在世時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我的答案將圍繞第二個目標展開。

1. 給父母的朋友圈內容點贊

我爸媽特「老小孩」,他們會因為親戚1號不給他倆的朋友圈點贊,卻給親戚2號的朋友圈點贊而生悶氣。記得今年夏天某一天,我媽給我阿姨打電話抱怨有個親戚從來不給她(我媽)點贊。我阿姨聽完也開始吐槽另外一個從不給她(我阿姨)點贊的親戚。我聽她們聊了一會就下樓去超市裡買水果。結果過了半小時我買完水果回家,發現她們還在聊這件事。並且,我媽在結束通話後還意猶未盡地和我爸繼續聊同一件事。

所以,記得給你爸媽的朋友圈點贊。爸媽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2. 正確對待「父母已經不如我們」這件事

對許多人而言,父母都是他們兒時的榜樣甚至偶像。不過,青出於藍,許多人最終會得益於父母創造的良好條件,在人生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而父母由於年老後基本停止了學習,和兒女的差距也越變越大。

我家的情況就基本如上所述。之前有兩三年,我還比較不成熟,我特別煩我爸媽給我提一些學習上,工作上,或生活上的建議。我總覺得他們沒我懂,所以他們的建議肯定沒有什麼價值。記得有一次,我媽在電話里和我聊如何跟公司里的同事相處。她提了幾條建議,我心不在焉地聽著。聽了大概1分鐘後,我就有點煩了。我說:「媽,你別說啦,你說的這些經驗早都過時了。你又不怎麼懂,你就別教我這些了。」

這些話說完後,我就知道錯了,因為我媽肯定聽了覺得很受傷。但當時的我總忍不住會用諷刺的口吻在言語上傷害我的父母。現在想想,我真的非常後悔。不過,我現在大多數時候都會認真聽父母給的各種建議,即便我覺得和我的想法差別較大,我也會耐心聽完。我覺得這種耐心是對父母最起碼的尊重,也是正確對待「父母已經不如我們」這件事的方法。並且,傾聽另外一種聲音也是學習的機會。畢竟,一個人的觀點,在大多數情況下,最多也只是部分正確,而和自己觀點相左的想法,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也不會完全錯誤,所以傾聽不同的聲音是有必要的。

3. 教父母使用新科技產品

去年,我媽媽迷上一款能製作視頻相冊的App。但是這款軟體的UX設計做得並不好,沒有針對許多老年人的使用習慣進行優化,所以我媽在使用這款軟體時總搞不懂如何實現某些功能,比如,給視頻相冊加入一首歌。

我媽於是就來向我求助。我花了半個小時徹底弄懂這款App後,帶著我媽製作了一個圖文聲像並茂的視頻相冊,還教會了她如何將製作完的視頻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及轉發給微信好友。幾天內,我媽就成了她朋友圈的紅人,因為她幫很多同齡的親戚朋友都製作了視頻相冊,而她那個年紀的人大多都不會使用稍微複雜一點的App。

更讓她驕傲的是,教會她使用這款軟體的,是她兒子,而她許多親戚朋友的兒女都懶得教他們的父母使用這些軟體。的確,許多父母都沒有跟上移動時代的腳步,但千萬不要因此看不起他們,而應該耐心地帶他們跟上時代的進步,教他們使用一些新的電子設備和新的軟體,因為我們小時候他們也是這麼不厭其煩地教我們的。

人成熟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開始懂得換位思考,有個高票答主如是說。

4. 尊重父母聊瑣事的權利

我媽特別愛和我聊些瑣事。比如,在吃飯時,她會告訴我,今天為了給我做了這頓飯,她分別去幾個菜市場的攤位買了蔬菜,買了肉,買了魚,價格分別是多少,有時她甚至會和我分享她和小販們討價還價的細節。前幾年,我一直覺得聊瑣事很浪費時間,所以只要我媽一和我聊這些事,我就邊看手機邊敷衍地回答她幾句,然後我媽就開始抱怨我不理她。後來有次我問我媽,為什麼這麼喜歡和我聊這些柴米油鹽,家長里短的瑣事呢?我媽說,和家人聚在一起時,不就該聊些輕鬆的瑣事嗎?和外人才整天聊些大事,正事。這時,我才明白,聊這些事情就是我媽的一大愛好。

要孝敬父母,就應該尊重他們的喜好,只要這些喜好對父母的安全無害。

5. 協助父母完成一些未了的心愿

在電影《幸福終點站》中,為了實現父親集齊爵士樂隊全體成員簽名的遺願,湯姆?漢克斯扮演的維克多遠赴美國,尋找當年造訪自己祖國的那個美國爵士樂團。這部電影我一共看過三次,情節的確很感人,但每次看完後我都在想,要是維克多的父親能親眼看到這些簽名,那該有多好。在義大利電影《天堂電影院》中也存在相似的遺憾,小山村里長大的多多最終在羅馬成了大導演,可惜他的啟蒙老師,也算是他半個父親的阿爾弗雷多卻早已離開人世,無緣和功成名就後的多多暢談電影。

父母的遺願,即使我們若干年後幫助他們實現了,也是遺憾。所以,我們應該儘早和父母好好聊聊他們年輕時未能實現的心愿,然後儘力幫助他們實現這些願望。別讓自己的孝心遲到。

最後,祝天下的爸爸媽媽們每一天都開心


轉載規則:本答案中我創作的部分歡迎轉載,但請註明來自知乎,來自米洛。自媒體及其他盈利性媒體在轉載前私信我以獲知轉載方式(免費)。十分感謝。但如果只是轉載到自己的朋友圈或非盈利的個人微博,則無需告知。再次感謝所有支持此答案的知友。

圖片版權:harvard.edu 的頁面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每個人的童年記憶里,兒時的你,渴望和父母保持什麼樣的聯繫。
在我小的時候,爸爸經常不在家,我不知道對他而言,我是什麼,我渴望他關心我,照顧我,和我交流,給我講有趣的事情,我想確認,我是他的兒子,他在乎我。
媽媽非常嚴厲,在她的眼裡永遠是指責,還特別小氣,我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她的兒子,為何沒有一點溫情。
我渴望被認可,我渴望有自己的價值,我不希望自己是負擔,是可有可無,是漠視,是不尊重。
當父母老了,會變得和孩子一樣,感情變得脆弱,需要被照顧。
以前我和父母打電話,會非常的尷尬,不知道說什麼,我機械性的問答,父親再最後都會問一句,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我說,沒有。
這樣說讓我非常愧疚,但我真的不知道說些什麼。
每次掛電話,父親都會嘆息,我似乎能懂他,那種與自己的孩子漸行漸遠的感覺,那種疏離,就像冬日夜晚昏暗的燈,只有我一個人,我體驗過。
一切記憶,似乎都是當下的記憶,現在過得好,就和父母關係好,現在過得不好,就會厭惡父母。
我現在過得很幸福,所以我有能量改變點什麼。
以前朋友到我家,都會很不開心,我都要解釋一下,不是我的父母不喜歡你,而是我們家一直都如此冷漠,家裡沒有任何零食水果,無法待客,吃飯的時候都是大段大段的沉默。
當我意識到父母老了,我已經是一家之主的時候,我明白必須做點什麼了,改變現狀。

媽媽比較好對付,錢和我愛你,這些都能讓她感受到被愛,當她感受到被愛了,她就不會再控制我們全家,她能夠解脫,我們也能。
起初,我和姐姐都是給錢她,但是效果不好,因為她存著,還是一樣小氣,我把她帶入自己,才明白,存款不能帶來安全感,自己能穩定的賺錢才有安全感。(這就是現在自由工作者明明收入高,但是壓力依然巨大的原因)
最後我和姐姐合計,幫她開一個店。似乎她一下子找到了自己,每天過得很充實,朋友圈開始全部雞湯,工作到很晚還出去打麻將。

爸爸比較難對付,老年危機,開始在家上演強迫症,每天打掃幾遍。
我很感激爸爸,因為他一直教我怎麼做一個男人,但是當我成年之後,他不再能教育我,他似乎很失落,母親有了自己的事業,兒女不在身邊。
我沒有辦法幫他處理男人的老年危機,但我能做到給他設置一條路,讓他能從我這裡獲得價值感。

這個方法有點偶然,有一天我爸爸照常給我發微信公眾號雞湯,教育我,之前我都是很反感的,不做任何回復,但這一次,他發給我的是我的文章,某個公眾號盜了我的文章,雖然署名了,但是我爸不知道我是極樂。
我很有興趣的和爸爸討論這個文章,和他一起(很不要臉的)誇這篇文章真有道理,這是我離家開始工作之後,第一次正面回應父親的教育。
爸爸看到我這麼有興趣,發了很多自己的見解,似乎打字不過癮,他第一次給我發了語音,他的聲音很興奮,不斷用自己的經歷證明這篇文章很正確。
聽著聽著我就哭了,我叛逆了很多年,我不想回家子承父業,一直都是和父親的心結,我已經不信任他很久了,很久沒看到他這樣教育我了,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帶家長,爸爸從來不罵我,都是帶我出去吃頓好的,然後給我講道理。
我很快樂,即使他說的道理我都明白,但這種聽父親講道理的感覺真的很好。
所以,我設置了一條和父親的交流方式:每隔幾天聆聽父親的教育。

我會遇到事情問他,沒遇到事情也問他,我大致了解他擅長什麼,所以出的題目基本上他都能回答,他似乎很喜歡「極樂」這個人,經常引用極樂的話教育我,這得益於某個公眾號被我爸關注了,似乎這公眾號還覺得吃定我了,時常不規範轉載,後來我還專門聯繫了他們,無償授權。
父親是一個男人,我也是,所以我們之間永遠無法說出愛你,只能用這種方式互相傳遞善意。
為什麼是互相傳遞善意?
因為老爸在我粉絲還沒有100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我是極樂了,姜還是老得辣啊,我們都沒有揭穿這件事,只要這條小小的通道,我們都能滿足。


從二十歲開始來說吧,之前的就不說了,都不懂事,要求不來。

二十歲的時候,你正在一個在大學,還有幾年就要走向社會的年代,你很迷茫,人生觀也還沒有成熟,看似已經有了自己完整的觀念,但其實很幼稚。這時候的人,固執得很,心比天高,認為父母都不理解自己,經常和父母發生比較嚴重的口角,這個年齡段的口角,是最傷人的,因為父母已經感覺到管不住你了。

那麼在二十歲的時候,一定要和父母保持溝通交流,要知道,畢業之後,走向社會的話,被人欺負,是不可能叫父母來學校跟老師跟輔導員說一聲照顧的了。不管你選擇做什麼,都要和父母溝通,盡量從著他們,因為這可能是你第一次離他們這麼遠,而距離是會放大很多事情的。(比如異地戀的男女朋友會因為對方出去玩沒來得及回簡訊而惱火很久)所以你不要嫌他們啰嗦嘮叨,因為那全是對你的愛,那是他們越來越無力的表達愛的方式。

三十歲的時候:你的事業走上正規,孩子剛出世,這是你最忙的時候,也是最忽略你父母的時候,不是你不想,而是你沒有精力。但是這時候,是你父母最脆弱孤單的時候,剛剛退休,年紀開始變老,身體越來越弱,而自己培養出來的孩子,已經到了最好的年齡了。他們不知道有多想看看你陪陪你。這時候,如果有能力,最好能把父母接過來住一段時間,不要嫌他們麻煩,他們其實已經很怕打擾你的生活了。

四十歲的時候:你的人生已經到了最黃金的時候,孩子上了初中,而父母已經步入老年了,身體機能下降的特別快。如果不能和他們住在一起或者附近,那麼每年來一次長一點的家庭旅行吧,美國人很喜歡搞family reunion,挺不錯的。

百善孝為先,這是我的原則。
我很後悔經常控制不住對他們的脾氣,好在我還算是個很孝順的人,脾氣雖不好,但是原則上的事情是不會弄錯的,也經常陪伴他們。很多同齡的朋友,都會抱怨他們的父母,真的是,不明白事理。


我成年當日,給我媽寫信一封,
題為《當十八歲的你遇見四十五歲的我》

到今天,回頭看,都覺得,是我人生中做過的少有的幾件聰明事之一。
我媽和我的生日只差兩天。以後我再也回不到十八歲,她也回不到這個年紀。
日後再看,只有莞爾。

共勉哦。
---------全信如下----------

一次無謂的邂逅

媽媽,

今天,十八歲的你穿著校服走在街上,遇到了四十五歲的我。

終於熬到了四月底,日子愈發亮堂,陽光愈發明烈,春日已舒展開來。

上周末回家,終於把棉質的長袖單衣都放到柜子里去,統統以短袖衫代替。

現在,你罩著一件校服外套,袖口空蕩蕩。焐了一冬,清涼的風灌進來,一時間有點不習慣。

於是你微微縮著脖子,邁著急急的小碎步,凈揀著陽光照得到的地方走。

你在繞遠路,為的是經過一條新開的時裝街。

你緩下步伐,眼神在櫥窗跳來跳去:一條胸前有褶皺的碎花裙子,一件荷葉領的黑線衫,一條薑黃色的微喇九分褲……

每逢心儀的款式,你皺起眉頭,細細打量,入神地記錄每一個細節、布料和做工,估摸著交給裁縫店製作的價格。

看著看著,你想到上個月你外婆帶回家的一塊白棉布,底邊有蕾絲,一直在猶豫要將它做成什麼好。

做一條白裙子吧,你突然想。兩天後就要十八歲了,就當送給自己的成年禮物。

要做成弔帶,微微收腰,及膝,最簡單的款式,一整個夏天都可以穿。正好,那時候爸爸就要從重慶調回來,眨眼分別快一年了。

他還答應過,回來時路過上海,會給你帶一雙新鞋子。

想著新裙子、新鞋子和即將到來的夏天,你心情愉悅起來,嘴角不自覺地上揚,不知不覺忘了打量商店櫥窗里的衣服,一扭頭,你看到了車水馬龍的街那頭的我。

你第一眼就看到了我。

我一臉漠然、面無表情地穿插在人群里向前行進,全身穿得不帶一絲色彩:一條煙灰色的工裝褲,一件薄卡司米的黑上衣,披著細針織的黑白間隔的外套——這些衣服在我身上如魚得水,你大概怎麼也不會想到全都是我溜到你二十年後的衣櫥里竊取的。

我帶著淡妝,眉毛畫得很乾凈,略帶有攻擊性,細細的金耳環上吊著小珍珠,食指和無名指上戴了一枚具有裝飾性的金戒指。不是婚戒。

年紀這麼大竟還未婚。你暗暗吐舌。

我穿著平底的樂福鞋,個子並不是很高,卻抬著下巴,以俯瞰的視角看著前方,給人一種傲慢的、難以接近的印象。

你一點都不喜歡我。你不願與自大者交往。

你想到外公書架上的外國小說,《傲慢與偏見》。前幾天,囫圇吞棗地讀完後,你感到十分失望,甚至有些委屈。

達西先生這樣粗魯自大的男士,竟然可以因為無恥和堅持不懈地不要臉,得到讀者和女主角的青睞。世道何在。

你跟著外公耳濡目染地讀了各式詩書,每次城裡有新流進來的外國電影,外公都會帶著你去看首映。

你在日記里寫到,有些人像一面鏡子,忠實地反射著他們過去的所見所聞。

對這些人來說,他們曾經的閱歷都化為了耀眼的星光,像鎧甲一樣穿在身上,無時無刻地告知著每一個人:我是一個有趣的人。

而你呢?你感到自己像一片沙灘,無聲無息地吸收了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走過的路途。萬事如同流水,一去了無痕迹。

你是一個有趣的人嗎?

你從不覺得。比起坐在高桌前侃侃而談人生之宏大之有趣,你更喜歡耗費腦力地琢磨生活瑣事。

你喜歡看外婆用滷水腌雞胗,在太陽下縫肚兜,用蠅頭小楷給外公訂閱的雜誌報刊分門歸類。

你由衷地覺得外公只是書生,外婆才是智者。

你感到自己並未生得很有靈性,只熱衷於學習、料理邊邊角角的一些小事,你用了一整個青春懵懂地相信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不甚耀眼的人,每時每刻被簡單的快樂充斥著,不多想無謂的問題。

所以對你而言,在街上,偶遇四十五歲的我,並不是一件值得稱道的大事。

你相信逝者如斯夫,相信因果,也相信機緣巧合,你只輕輕巧巧地多瞥了我一眼,便讓人流把我從你的記憶里一筆帶過了。

所以對你而言,大概也不會想到,街那頭的我也碰巧瞥了你一眼。

像看著一位久違的故人,不知為什麼,我輕輕嘆了一口氣,想,願十八歲的我,能有你你這樣的平和,從容,和腳踏實地。


這個帖子下面大部分心靈雞湯式的回答,充分說明了政治正確在中國是存在的,也是危害很大的:親子關係就是中國的政治正確。父母愛子女,子女愛父母,那都是必須的,決不允許有違反這個規則的事情存在。每次提到「父母老了」「父母很愛你」「多跟父母交流吧」,就像玩遊戲放了必殺技,你只有低頭接受,絕不能頂嘴。

看看這個問題下的高票答案都是些什麼貨色吧:貼年邁的父母或祖父母照片,喚起大家同情心的;講各種家庭飯桌心靈雞湯段子的;哭訴什麼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最希望子女在身邊的……我看了真心覺得,中國還沒有現代化,什麼工業化、信息化那都是鬼扯蛋,人心還停留在農業社會呢。一涉及到親子關係,大家就沒了邏輯,只會煽情,好像抱頭痛哭一場就能解決問題。真幼稚。

我一貫以發表政治不正確的言論著稱,在男女關係方面政治不正確很多次了,今天就在親子關係上政治不正確一次。

首先,明確一點:父母跟子女是完全平等的。這裡不僅指法律上的平等,也指感情關係上的平等。父母養育了你、比你年紀大,這並不天然地賦予他們不理解你、不與你建立有效溝通、以煽情替代邏輯的權利。我當然理解每個父親或母親都很偉大、有自己的苦衷,然而溝通永遠是雙向的,無論你的父親是三十歲還是八十歲,他一樣是跟你平等的人,溝通失敗一定有他的責任,你說一萬遍「我要孝順父母,父母老了不容易」也於事無補。

其次,我來說句大實話:在現代家庭的溝通障礙中,父母要負非常重要的責任。你是什麼時候開始不主動給父母打電話的?為什麼要對父母屏蔽朋友圈?為什麼不樂意在父母建的親戚群里說話?責任是你一個人的嗎?我們都希望和諧的家庭生活、順暢的親子溝通,不可能所有的問題都出在子女身上。父母是不是把你看成了永遠長不大的小孩?有沒有尊重你的隱私權和尊嚴?說話是不是不知輕重?是不是喜歡對自己不了解的話題發表不負責任的意見?你我都懂的。

第三,如果父母犯了錯誤,及時指出、坦誠溝通、互相幫助,是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法。最不可取的就是訴諸煽情,喝下「父母也不容易啊」「他們老了,不講理是正常的」這種毒雞湯。指出問題的時候可以彬彬有禮、溫情脈脈,但是不能不指出。沒有任何親密關係是依靠謊言和隱瞞維持的,開誠布公是家庭關係中很重要的一環,遇到矛盾和誤會不要怕,遮遮掩掩才會讓問題惡化。

最後,要明確一點:父母對子女不存在什麼居高臨下的「恩情」,所謂「養育之恩」是比喻的說法,不代表他們就與你不平等。父母撫養了你,當然值得感謝,但是你已經以承載他們的基因、繼承他們的部分志向、接受他們的部分價值觀來回報了。你成年之後如果能做到經濟獨立,父母退休之後如果能盡到贍養的義務,那也是很好的回報。應該把父母視為你最好的忘年交,有句話叫「多年父子成兄弟」,這種建立在平等基礎上、尊重而不盲從的態度才是合適的。

在人際關係中,要以實際解決問題為第一要務,千萬不要搞那些沒有價值的毒雞湯。父母老了,身體不好了,希望子女在身邊了,你就要拋下事業去陪伴他們嗎?父母因為溝通失敗,誤解了你,你就不應該辯駁嗎?父母對你的希望不符合你的個人志向,你就應該廢掉個人志向嗎?動不動就拿什麼父母的皺紋白髮做催淚彈,假裝親情能解決一切問題,這是迷幻藥。 你好好經營自己,經濟上獨立、事業上有成、能夠順暢地與父母溝通、幫助父母養成良好的生活情趣、彼此有很多共同語言,這就是最大的孝順,這樣在你父母離去的時候你才不會後悔。


題主其實挺幸福的,相較於大部分異地工作的人,你至少可以天天看到父母。

對於在外地工作的朋友,我想跟你們說兩點:

  1. 教會你的父母使用數碼產品,特別是觸屏手機和平板電腦。
  2. 不要在社交網路上徹底屏蔽他們,跟父母分享你的生活。

  • 教會父母用電腦很難,但教會他們用觸屏手機和Pad不難。

很久之前,97年吧,我家剛買第一台電腦,我媽看著這台鐵皮機器,無從下手,除了看著像電視的顯示器,其他部位都不知道是幹啥的,感嘆自己老了,說:媽媽老了,不懂英語和電腦,已經是21世紀的文盲。其實我媽那時候還沒白頭髮,所以我一直嘗試著教她使用電腦…but,事倍功半,最後不得已放棄。

上大學時,在外地,回家不易,經常和我媽視頻聊天,每次都是我哥把一切設置好後給她用。手機也類似,我哥給她買過,從諾記到三星,各種忘記帶,不小心按到按鈕,總而言之,她自己用起來各種不自在,後來也放棄了。

前陣子賦閑在家,國產智能機開始各種價格跳水,我和我哥於是又合計著給她買了一個Android手機,反正便宜,當玩具也行,還是老樣子,手機一到手,我先下載一大堆軟體,然後一個個歸類到文件夾,文件夾命名基本都是「看電視劇的」「聽音樂聽書的」諸如此類,然後就教她最下方三個按鈕有啥用輸入法設置成手寫(不論是拼音還是五筆,對他們來說都學習成本很高),當然,年過半百的她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所以,我說了一句話——隨便折騰,壞了換新的。

這是我從小孩子學慣用數碼產品時得出的結論,小孩子,就是敢嘗試,敢折騰,不怕弄壞。小孩學語言學得快,因為敢模仿,敢開口,不怕被人笑,而大人的學習能力雖然更強,但是經常瞻前顧後,說多錯多,不說不錯。

果不其然,我媽知道那是千元機後,用起來一點都不心疼,各種戳,每個軟體都試試,很快…開始聽書、聽音樂、煲劇,然後…開始聊微信了。沒過幾天開始給我朋友圈各種點贊了!!!

現在,我離家來到深圳,周末的時候我媽基本都會跟我來一發微信視頻聊天。
說來失敗,至今跟我視頻聊天時長最長的女性是我媽…

最後說一句,觸屏手機和手勢操作真是偉大的發明,感謝觸摸屏發明者Sam Hurst,也感謝喬幫主將之用於iPhone並推向全世界,還有各位做出簡單易用的app的產品經理們,吃我一記感謝!

  • 你為什麼在社交媒體上屏蔽家人?

知乎上有好多這方面的提問,我身邊不少朋友也是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之類的社交網路上屏蔽了家人,估計你也有類似這樣的經歷:

  • 和一個妹子吃飯合照,剛發完父母就打電話問你是不是拍拖了?
  • 在公司加班,怒曬一波給老闆看,結果爸媽致電問候工作是不是很忙?
  • 得了點小感冒,發個微博矯情一下求妹子(基友)關懷一下,結果媽媽立刻電話來。
  • 看到爸媽轉發各種無聊段子,雞湯,甚至各種傻逼公眾號上反科學的東西。

諸如此類原因,我承認,我也在朋友圈屏蔽過我媽,因為上述種種原因。

但是,後來有一天,我哥在QQ上問我。
你微信是不是把老媽屏蔽了,她說你朋友圈一片空白,怎麼刷都刷不到東西看。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自己還是很自私。我以為我將自己不健康的生活隱藏起來就是對她好的,卻忘了這也將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藏起來了,讓她徒增擔心。

幸好,微信終於推出了標籤(實際上就是分組,我等你等了一萬年了)功能,我給我媽獨立放了個「家人」標籤,身體不舒服啊,失眠熬夜這些信息,都在發布的時候選擇屏蔽她,但是又能把日常生活展示給她,讓她知道我的生活動態。

感謝 @allenzhang@OurDearAmy@鄒劍波Kant@John等諸位微信的朋友們。

然後推薦她關注了一些傳播科學知識的公眾號,比如果殼,丁香醫生之類。

最後,放假出去玩,多考慮計劃帶上父母,不要總是想著帶女朋友或者艷遇約炮。
世界這麼大,爸媽辛苦了一輩子,帶他們去看看吧。


我來分享一下我的個人所見吧。不是我本人,是我老公。我和老公認識十年了,從我認識他的那天起,直到現在,他每天傍晚都堅持給爸媽打一個電話,報個平安,問問爸媽身體好不好,今天吃了些什麼,穿得暖不暖,諸如此類的對話,重複了十年,我一開始覺得他很肉麻,有必要每天都打嗎?後來才慢慢認識到,不是他做得太多,而是我做得太少。
除了打電話,他還定期組織家庭旅行,帶父母到江浙自駕游,看看風景,吃吃好吃的,一年一次到遠一點的地方。每年父母過生日,他也會定個蛋糕,做一桌好吃的。平時也會給父母買買衣服,鞋子,補品。他自己的生日,從來不過,倒是每次要給媽媽洗個頭,意思是媽媽生養他辛苦。平時他和媽媽說話總是非常溫柔,噓寒問暖,看得我這個老婆都要吃醋了。到了冬天,每天晚上他會燒好水給媽媽泡腳。我們家裡的電器老人不會用,他就想了最簡單的方法,在電器的按鈕上按操作流程貼上1234,這樣只要認識數字就能使用。平時生活中有些什麼會讓父母擔心的事,他也會盡量瞞著,自己解決不讓父母擔心。很多細節,不勝枚舉。
現在有了孩子,公婆和我們住在一起,幫忙在我們上班的時候照顧寶寶。我們幾乎沒有矛盾,挺和諧的,我覺得這是因為他們一家平時的感情積累很深厚,幾乎可以消化一切家庭矛盾,也有良好的溝通方法。在現在的大家庭里,我們四個大人的相處模式基本就是:我老公聽我婆婆的(千年大孝子),我站在公公這邊(因為兒子永遠幫著媽所以我要調劑一下以示公平),我公公聽我的(因為我幫他所以他也會幫我),我老公偶爾聽我的(不得已懾於我的壓力),我們一家都聽我老公的(我們都是假裝的)。然後所有人圍著一個小寶寶轉。
從我老公身上,我看到了一個真正孝順的人是怎麼樣的,簡單的說,就是設身處地,無微不至。這也許是性格使然,也許也是互相積極影響的結果。
我常常想,我也要把兒子培養成像他爸爸這樣的人,那我這個媽媽就太享福了,不需要他養我,就做個暖暖的兒子就好。哈哈。


去年給父母買了iPad,然後弄了無線。沒事的時候可以視頻聊天。甚至有時候也不說話,她洗衣服,我上網,就這麼聽著對方的動靜,很幸福。現在大概一個月回一次家,一周打三到四次電話或者視頻。另外,家裡缺點什麼就淘寶買了寄過去。也不用非過年過節的。就是荔枝上市了,給你們買點,這款剃鬚刀不錯,給爸買的。花不了大錢,就讓他們覺得你在乎著他們。奶奶自己種很多東西,爸媽老是會說家裡有,不要。但是我會很高興地誇她,土豆好大,真厲害。我要帶到上海去。她會非常高興,覺得自己被肯定了,被需要著。

另外,對我來說,父母家人永遠比朋友重要。所以假期都更多的會陪父母。朋友們,見諒啊~


每個人對孝順的定義不同,做法也不一樣。

有多花時間陪父母的、有在同一個小區買兩套房子的、有給父母提供最奢華的消費品的、有給父母提供遠離塵囂的安逸住所的、有滿足父母的各種愛好的、有經常幫父母把老友聚集在一起的、有教父母上網和用智能手機的、有按父母所願去相親結婚生子的、有親自下廚的、有天天洗碗的。

題主問如何確保在父母百年之後自己不會懊悔孝道未盡夠?我分享一個父母在世時就可以用得上的檢驗方法:

每年母親節和父親節,當你看到朋友圈裡矯揉造作的發老照片行為和不符合中國人表達習慣的矯情示愛時,如果沒有由衷的瞧不起他們並打心眼裡可憐他們的父母,那說明你做的還不夠,還沒有到讓自己心安理得的程度,得繼續加把勁兒了。

對心裡真有父母的人而言,經濟獨立後的每一天,都是雙親節。


母親因突發心臟病去世3年多了,至今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和傷痛。當發現沒法和媽媽說話的時候,是多麼無依無靠,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多麼孤單。所以很多事都需要早做。
和父母多溝通,如果身在外地,或者已經成家,常回家看看,多和他們聊聊天,聊聊以前的故事,現在的新事物。如果不方便,一定要多打電話。
物質上給予父母幫助,上一代通常很節省,一輩子捨不得吃穿,給他們買衣服,帶他們吃飯館。很多父母沒做過飛機,出過國。如果可以帶他們出去吧。因為如果年齡再大點可能永遠不會出去了。
關心父母健康,定期體檢,如果生病也能早發現。給他們灌輸有病早看,別扛著的觀念。
還有就是自己要爭氣,好好工作,學習,讓父母少操心,少擔心。早結婚,生子。父母退休之後唯一的牽掛就是這些。
自己一定要用心,因為父母是唯一的。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去年結束了將近11年的北漂生活回到老家,大約有大半年都在不適應中度過,彷彿歸巢的鳥兒卻怎麼都難以安定下來。
以前在北京,由於工作忙,朋友多,我又不愛打電話,幾乎每次爸媽打過來,我不是在玩就是在聚餐,只能簡單跟爸媽聊幾句,搞的我爸媽後來很少很少跟我打電話了,也基本不了解我的生活狀況。
等我回到老家的時候,找了份工作,變得很忙,每天早出晚歸,工作地離家很遠,怕爸媽等我到很晚,連晚飯都碰不上一起吃,周末還時常要很早起來值班。但是爸媽還像我高中那會一樣,叫我起床,吃飯,時不時跟我說話,但是我總是有一搭沒一理的,呆在自己的房裡玩電腦,也很少跟他們說話,但是跟我媽還好點,我基本是啥都說的。

我媽自我回家之後一直不太讓我在外吃飯,說不幹凈,於是每天早上5點多起來炒菜讓我帶公司中午吃(前一天晚上的不新鮮,我也不愛吃),那種帶飯的生活和我之前十幾年的北漂生活比,才感覺有家真的很好。周末早上就給我打好豆漿,買好早點,然後再出門買菜什麼的。

後來老爸病了住院,家裡的親戚輪流從外地跑過來照顧,我本想辭職照顧卻被老爸拒絕了,堅決不讓我影響工作和結婚的事,我當時很不舒服,很後悔要是早點回老家,早知道爸媽的身體狀況,絕不會一直拖到後來到住院的。

後來去年下半年辦婚禮的時候,突然又意識到了很多事:
當時邀過很多朋友和同學,大多不來或來不了,但是爸媽的同事和朋友,一個個說來就來,而且已經關注我很久了,都說盼著我喜酒好多年了,雖然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是父母圈子裡的一種社交,但是也說明,父母的生活其實一直以我們為核心轉著。
當時爸媽老家的親戚全都來了,有些好多年不打交道的也來了,我們忙得團團轉,十幾年不見,哥哥姐姐們都很多孩子了,從我爸媽那裡知道了我很多事,而我完全不知道他們任何事。
當時我心裡很不舒服,這麼多年,只顧著自己北漂多辛苦,完全沒想過父母在家的感受,每次過年回去就呆幾天還跟不安分的跳蚤一樣到處約朋友玩。

結婚那天,迎親後出門前給父母敬茶,心裡特別酸,人多又不敢哭,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想著剛回來不久又要離開父母了,心裡覺得很對不起他們。

好在,我們還在同一個城市裡。

現在回來後,因為結婚了,也不能常常回家,但是有時間會跟父母多聊聊,不管是陪他們看無聊的國產神劇,還是在外面吃飯逛街曬太陽,或者陪媽媽去寺廟裡,哪怕是很多年沒見過的親戚也要陪著,讓父母感到寬心。

回來這一年讓我明白了家的意義,遠不是網上說的那些煽情文章所表現的,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才會有深刻感受,家的溫暖是點滴在心頭。

記住,朋友也好,同學也好,永遠不可能成為你生活的主旋律,這一生最不離不棄隨叫隨到的永遠是父母和可以執手的另一半。

尤其父母年紀大了,是要多賺錢,還是捨棄一些利益早點歸巢陪父母,自己權衡一下吧。


作為一個遠近聞名的不孝兒女,我對這個提問有不一樣的看法。

「現在做些什麼,才不會在父母離世後後悔」的這個問題可以放入「我要怎樣度過一生才不會後悔」、「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這一類大問題當中去思考、去行動。每一個父母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每段親子關係都會不一樣。不會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供你去照單執行。而且,你也必然會犯錯。必然有些事情過後想起你會覺得當初應該、也可以做得更好。但此時此刻,面對父母,就像面對其他人一樣,關鍵在於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依照自己的價值觀、信念、準則,做出自己最可能、最願意去做的行動。不為任何信條所綁架。人活一世,只有這樣,在我看來才有可能最後「不後悔」,不管是在哪個層面上。

因此,如果你認為成為一個大孝子是你此生最重要的命題,那就努力去實現吧!任何你父母不喜歡的事情你都不要去做。他們喜歡什麼你做什麼。反之,如果你內心有其他的聲音,那就跟它走吧!把父母用你自己的方式保存在心裡。做力所能及的回應。總之,只要不故意傷害他人,盡量與人為善,我認為做什麼都是可以的。

哎呀好像寫成了雞湯。


最重要的一點是:別粗暴去干涉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想當然地去改變他們的觀點 。父母有權利按照自己適應了一輩子的生活軌跡繼續下去。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享受生活。


看見這個問題就想起我爺爺了。
我從小跟我爺爺親,他身體也一直算硬朗,每天傍晚都要散步走一大圈,鄉鄰送了一個外號——壓路機。我以前經常想著以後一定要好好孝順我爺爺,可我高中的一天,他突然走了,毫無徵兆,無病無災的,大家都很意外,我很震驚。這個答案並不是分享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給大家補充一點建議,希望大家注意,免得以後後悔。

爺爺過世後,我經常想他,但時間長了,想的次數就少了。
有一次坐地鐵,碰見一個年輕人帶著他爺爺一起搭地鐵,他教他爺爺玩PSP。特別溫暖的一幅畫面,看著心裡酸,想哭,特別想我爺爺。我一直很遺憾,我居然沒有一張跟我爺爺的合影。我爺爺離開後,手機才鋪天開地的流行起來,以前我媽倒是經常帶我去影樓拍照留念,可幾乎沒想過帶著我爺爺一起。年輕的父親是個混蛋,所以又沒機會拍全家福。

這個遺憾,讓我難受。
所以我現在每次回家,都幫我奶奶、我媽拍很多照片,偶爾還錄一些我媽唱歌的視頻。就坐著乘涼,我就讓我媽唱方言民歌,然後拿手機錄下來。電腦里有幾個專門的文件夾,我覺得總有一天她們會離開的,那時我起碼可以看看留下的視頻、照片,而不是像我爺爺一樣,時間久了慢慢越來越模糊了。

我奶奶在我的培養之下,已經有模特的氣質了。80歲的她,依舊頑皮。

她要我把這個墨鏡送給她,她上街戴。
當然,她只是逗我玩兒的。

大家一定要趁著爸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在的時候,多留一些照片、視頻,不然以後回想起來,真的會後悔。

我每次要給我奶奶拍照,我奶奶都非常配合我擺姿勢。我媽笑我們,我奶奶就說她知道,是我想多留點照片以後好看哈。我從來沒告訴過她,可她體會得到。我奶奶八十歲,不識一字,卻每天晚上都看《海峽兩岸》,對台灣政局比我都清楚。以前她屬於看《還珠格格》十遍,再看見《情深深雨蒙蒙》她依然要批評小燕子瞎弄,對不起五阿哥。每一期海峽兩岸,只是因為我爺爺在世的時候最愛的節目就是《海峽兩岸》,奶奶從來不提,可我知道她好想念我爺爺的。她看這個節目的時候,只是單純想念爺爺曾經,我猜。

每個人都有極為細膩的情感,只是每一個人的表達方式都不一樣。對於逝者,我們常常後悔,盡量趁著機會還在,多做一些目前能做的吧。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爸爸已經將微信名改為:下一站會在哪裡

忘了上大幾時,一天,唐姐電話我:有一個不錯的養老保險,是不是要買,如果要買,就要連續二十多年。
我小思索了一下:你們兩個人都買吧!(開玩笑)如果以後我養不起自己時,你們還能自己養自己。這時的我,每天在大學生活得沒心沒肺,整天思索啥好玩,啥好吃的,突然意識到老朱和唐姐會變老,我需要做點什麼了。

1. 保持聯繫
18歲離開家時,唐姐給規定,每天要給家裡打個電話,或者簡訊。頭一年是天天堅持,第二天就頻率降低,第三年忘的次數漸多……後來,就讓他們直接看我們的「校內/微博/微信」了。其實,了解我的現狀,就是他們的最大的定心丸和最快樂的事情。

2. 幫老朱/唐姐實現見毛主席. 見大海的夢想
一次春節,大伯和老朱溝通了點事,離開後。唐姐突然眉飛色舞的說:大伯曾說,四弟真是好命啊。我這輩子錢上賺了不少,但是也就是忙著賺錢了,走之前,一定要見下 毛主席,見下大海。嗯嗯……

曾經和好朋友去當背包客,玩了近一個月,到了西部,才真正體驗到什麼叫做心靈的洗滌。從那以後,我出行的腳步就再也停不下來……同時,老朱和唐姐緊跟我的步伐,踏上了自助游的征途。原定一年兩口子至少出去玩一回,我掏錢 o(^▽^)o 不過,好像沒有我掏過錢,罪過,罪過,我佛慈悲

第一站,就是老朱和唐姐游北京。長城,鳥巢,故宮,毛主席紀念堂,頤和園……
第一次看毛主席時,排隊到他們前面還有15個人時,不讓參觀了,第二天早上兩口子5點就從南鑼鼓巷的賓館趕頭班地鐵出發了,再排隊,這激情……

現在,老朱將微信名稱都改為:下一站會在哪裡。
腳步已經完全 hold 不住啊。

3. 電子產品
唐姐,以前看《家庭》《知音》的,所以特八卦。我初中時,好像還看武俠。然後其其它的完全漠不關心。尤其電子產品,完全不碰,手機只要 Nokia 最經典款。
老朱,就是電子產品玩得特順。

自從有收入後,給老朱和唐姐買了不少電子產品!手機,電子相框,電紙書,ipad,樂視電視……
所有的,老朱都是3天上手,玩得比我還熟。勾引唐姐的辦法很簡單,在設備中導入靖靖和我的照片,唐姐就會指揮老朱給她播放,哈哈!然後,也就慢慢的學會了。現在,唐姐的新菜式,都是跟著微信公眾號學的,還有廣場舞

說不完了~


爸爸媽媽身體健康,開心快樂!


推薦閱讀:

你為什麼學文學?
假如你去問佛陀一道百思不解的高數題,佛祖會對你說些什麼?
整容真的改變命運嗎?
「且行且珍惜」究竟該如何理解?
女人具備哪些能力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TAG:生活 | 人生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