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者如何看待持「世界公民」觀點者?

原文:

(現在的青年,一部分被打了雞血似的鼓吹「中華民族」(作為漢族的我沒有一點此民族認同感)崛起,一部分認同西方的普世價值觀,嚮往成為世界公民,鄙視民族主義者, 大家對這種現象怎麼看?)


要想回答什麼是世界公民,首先要回答,什麼是公民。「民」的說法古已有之,「公民」是近代的說法,可見側重不在「民」上在「公」上。為了公眾的政治權利、共同利益乃至於家國榮譽戰鬥的,就是公民。

「有一個斯巴達婦女的五個兒子都在軍隊里,她等待著戰事的消息。一個奴隸來了,她戰慄地問他。『你的五個兒子都戰死了。』『賤奴,誰問你這個?』『我們已經勝利了!』於是,這位母親便跑到廟裡去感謝神靈。這樣的人就是公民。」——盧梭《愛彌兒》

公民citizen帶著city的詞綴,顯示了它的古希臘城邦來源:誰像古希臘城邦的市民一樣戰鬥,誰就是公民。

拉法耶特侯爵在美國是大陸軍的領袖,在法國是大革命的領導人。加里波第在烏拉圭的時候幫助當地僑民在戰爭中自衛,在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發動了傳奇的千人遠征,1870年又幫助法國抵抗了普魯士的侵略。南京的辛亥革命紀念館裡的合影上有宮崎滔天(日)與荷馬李(美)兩位外國人,他們都對革命起過很大的正面作用。國民革命時有蘇聯的勃柳赫爾,抗日戰爭時有白求恩、柯棣華。這些人既為他們自己祖國的自由和權利戰鬥,又為別國人民的自由和權利戰鬥。如今,也有許多國家,包括我國的國民在中東戰場為中東戰場上為抗擊原教旨主義流血。他們在別的國家盡了公民的戰鬥義務,稱他們是「世界公民」,是恰如其分的。

你問我如何看待,我當然是支持並且敬佩的,對在自己祖國戰鬥的那些「世界公民」還要加上一份感激。但是對於有些自稱是「世界公民」的人,他們連「公民」的要求都未必符合。這時就要引出盧梭的另一段話了,這段話就在上面那段話的下面,儘管我以前就引過一次:

「這樣的哲學家之所以愛韃靼人,為的是免得去愛他們的鄰居。」


漢民族也好、國民也好、世界公民也好,都是人造的虛擬的概念,這些概念的作用,是讓一部分人擁有共同的認同感,從而遵守同一個行為體系。這些概念本來就不是自然界的客觀存在,你信就有,不信就沒有。

從早期的「部落」到後來的「民族」,到後來的「國家」,這些概念其實一直在升級換代,以便將更多的人納入同一個認同圈,遵守同一個行為體系。從這個趨勢上講,所謂「世界公民」比「民族主義」更先進,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以後實現「世界大同」的前提。

民族主義目前發展得較為成熟,有著雄厚的理論基礎,但是已經開始顯得不合時宜,因為現在幾個大國內部就都有不同民族之分,用單一的民族主義已經不足以讓絕大多數國民認同。

現在主流的觀念是「國民主義」,以國家為認同圈,美國也好英國也好中國也好,都以自家國旗為榮,以各自國家利益為重。

相比之下「世界公民」這個概念卻還非常稚嫩,沒有任何保障。雖然一個中國製造業從業人員可以自稱「世界公民」,以所謂普世價值當行為準則,但目前人家美國依然在說「take China down」,並在付諸行動,屆時這個「世界公民」毫無疑問會被歸為「China」行列一併受打擊,而最終會挺身保護他的,卻是他所不屑的中國。

——————名為「以下純屬主觀感受而非邏輯推理」的分界線——————

另外我個人的感觀是,當一個發達國家的公民說自己是「世界公民」時,他是在放棄「高人一等」的姿態,願意與落後國家的人同甘共苦。而當一個落後國家的公民說自己是「世界公民」時,他只是不認同自己的國家政府,嚮往並且幻想自己可以成為主(fa)流(da)世(guo)界(jia)的一員。

——————————

2015.9.5更新:評論區有網友不贊同我最後一段「個人感觀」,對此我表示歡迎。我特意點出這是「個人感觀」,就是因為自知這是個比較主觀的看法,不代表事實就這樣。然而,由於本人圈子比較low,能接觸到的幾個「世界公民」從來不談世界性氣候、環境危機,也不關注非洲中東或南亞等地飢餓人民,反而言必稱英美北歐,三句不離「選票」「民主」,因此,我的個人感觀,就是那最後一段話。

另感謝並採納@人玉的意見,在最後一段前特別用分界線做了標註。


世界公民

公民這個詞大概沒有異議
至於世界,有兩種。
1、歐美的普世價值是世界真理,所以我是世界公民。
2、我關注全世界的福祉,所以我是世界公民。
結果:
1、去了發達國家享受他們夢想的普世價值。
2、去了貧困國家為全世界的福祉奮鬥。

所以此世界公民非彼世界公民,只不過是普世價值的信奉者拉皮條強X世界罷了。
這事挺多的,上一個被強X的名詞叫「公知」。

民族主義者怎麼看待持「世界公民」觀點的人?答:我算不上民族主義者。
我認為民族主義者必然反感世界公民觀點的人。
我認為世界公民必然反感「世界公民」。


世界公民成本極高,是極少數人才有資本消費的奢侈品。民族主義是大眾化需求,門檻低且親民實用,所以哪一個能成為主流,哪一個能做大做強,有點頭腦的人不難判斷。


唯白求恩式共產主義者將全世界人民的痛苦當作自己的痛苦,唯全世界人民的幸福當成自己的幸福,並以此為指南,支持全世界的正義和進步事業,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公民


如果你身家億萬,擁有多國護照,能在地球上隨意選擇地方定居,那你確實是世界公民。任何國家的利益對你來說意義都不大。大不了拔腳就走,轉移資產。

如果你只是個上班階級,那你就沒資格做一個世界公民。 你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對你來說息息相關。國家經濟凋敝,你會失業。嚴重通貨膨脹,你的錢會變廢紙。戰爭爆發,你可能死掉。

世界公民不是有一顆聖母心就能做的,當然,也不是中二病就能做的。那樣的頂多叫「精公」,精神世界公民。


某些人在談到世界公民的時候,其實是要我們放棄自己的民族立場,放棄團結其他海內外的中國人維護中國人共同利益的努力。

打開一個獎學金網站,裡面赫然寫著「Only US citizens and Permanent Residents are eligible」。這個時候,你怎麼不談世界公民?

我們的中國同學,僅僅因為學的是工程專業和中國人身份,就被check上幾個月,繳納昂貴的簽證費,甚至有的還不能按時入學,這個時候你怎麼不談世界公民?

還有的同學,僅僅因為是中國人,就不能去參加某些和國防無關的項目,就不能去參加一個天文學會議,這個時候,怎麼不談世界公民?

一旦我們中國人想要聯合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某些人就指責我們把個人和民族盲目地捆綁起來,就指責我們是民族主義。

世界公民是個很美好的理想。但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內,我們仍然生活在主權國家的時代。美國要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沒人說什麼;中國人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就是「民族主義」。這個套路,跟舊時代世界各地的貴族拿傳統道德和宗教愚昧勞動人民的本質是一樣的。

我不知道民族主義者什麼意思。但我認為,中國人聯合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和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時代再正常不過的都行為;每個國家,包括西方國家,也有權並且正在這麼做。為什麼中國人做了,就是「民族主義」?

---------------------------------

一個典型的問題和我的回應:

為什麼不和全世界認同世界公民身份的人聯合起來呢?美國也有很多人認同世界公民啊?

答:因為現在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內,這些自稱『世界公民』的人沒有能力/意願給我世界公民該有的待遇。

比如,自稱世界公民的人用自己的錢設立獎學金的時候,卻特別註明只接受美國公民,並且要求獎學金接受者服務於美國,在美國危難的時候奉獻自己。

再比如,美國的『世界公民』沒有意願/能力改變美國的簽證政策,讓世界其他地區的公民也能享受美國發展的好處;

如是等等。

所以,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內,就算我認同自己是『世界公民』,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公民,我也享受不到世界公民的好處,相反,卻要在許多時候站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立場上,承擔本來不需要承擔的義務。

我不接受這種空頭支票。

什麼時候美國的『世界公民』先把獎學金和工作簽證政策改了再說。算是你們的誠意。


題主和某些答主能分清楚世界主義者和逆向民族主義者這兩個差了十萬八千里的概念嗎?


你們說的「世界公民」除了這四個字寫法一樣之外,和世界公民並沒有什麼卵關係。


世界公民是作為一種「價值體系」存在,而並非政治哲學體系,民族主義論調從民族國家誕生,到民族自決意識衝垮了大部分老封建帝國以及宗主--殖民體系,再由馬克思韋伯,施密特等人的論述進入到學界加持為一種權責關係,而在二戰中和戰後獨立潮被廣泛實踐,形成了一套綿長的發展譜系,當然它在現在與其他政治哲學的交鋒會比較激烈。而世界主義並沒有,早期它是作為一個批判話語存在的,而在80年代後,就成了包涵後工業時代主要思潮的價值觀體系。

其本身在於「社群」作為一類意識形態約束開始變得有些薄弱。。

從外部來說,冷戰時期的東西方分野,在主權政治上貌似引起了一道鐵幕,但是在地區政治上卻存在不少變數,包括美蘇雙方在傳統勢力區範圍外的博弈。而最重要的是,在這兩道主流政治外,出現了一個新的公共場域隨著媒體業的發展而展開,最著名的例子是美蘇雙方互相政治庇護雙方的叛逃者和批判文人。而這個第三政治渠道,就是後來卡贊斯坦等人所定義的「多孔化」政治,也就是在作為實體基礎的主權政治和地區政治聯合之上,我們建構了一套新的想像性的國際秩序,這個秩序中弘揚某些普遍的價值,並且這個場域雖然建立在主權爭執的基礎上,但是它卻是反主權秩序,甚至於讓主權概念強行退場的一個場域。
而這個場域依賴的經濟秩序是:
1,後工業時代無論先發國家還是後發國家對於勞動力和移民有普遍的需求,使得國際間流動性增強並且門檻在變低。
2,全球化導致的經濟間相互依賴的加強,使得資本流動的容易性和流通性開始極具加大,而且政治結構會順應這種趨勢,即使在民族敘事較為強烈的東亞地區,這種趨勢依然是的地區內和地區間主導的國際組織通常以經濟合作組織的形式展開。而資本所展開的渠道雖然逃不開政治影響,但是在主觀上是趨利避害而政治冷感的。
3,信息技術發展導致的文化場域的整合,反向影響到了我們的公共生活,使得我們的公共政治甚至於價值認同體系產生了聯動性。

以上均導致了我們在國際秩序中想像了一個作為價值觀烏托邦存在的想像世界,而這個想像世界是排斥主權政治的。

而從內部來說,也是類似的,後工業社會的發展使得社會產生多維化的傾向,以往單向度的人情社會和過密化的結構開始不再束縛我們的生活方式,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的組織方式開始從人情共同體的束縛「貌似」解脫出來,我們可以通過扁平化的文化圈子來組成我們新的共同體,甚至於一類文化消費品的圈子都可以組織一波人。這種狀況導致我們關注個體主義的價值體系,以及這種價值觀之間的情感共鳴。而作為真實性關係的主權政治和我們所在的社群秩序反而被我們強行扔退場了,在這種想像性關係中,我們貌似脫離了真實的關係來俯視社群秩序,除非我們從邏輯上去追溯社群秩序那不容易的建成歷史,但即使去追溯,也是通過這種想像性關係來傳播和擴大的。

於是乎,這種內外部關係使得我們貌似越來越摸不到社群的邊界,相反我們想像的公共場域主導性缺越來越強,這種組織變遷加上80年代後開始,取得廣泛聯動和共鳴的價值觀體系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我們想像的「世界」。然後,這種觀念影響著我們的行動,而我們的行動也彷彿在強化這種「價值世界」。。

主權政治,地區政治,社群本身構成的真實秩序被強行甩掉了。。不再出現在觀念世界中,甚至取代了現實秩序的地位。

社群的約束減弱,使得世界主義的想像世界開始佔據主流。那麼在與文化場域接近,處在離社群邊界最遠的中間階級,收入和積蓄能夠支持個體主義的選擇和流動,就更為認同這類價值觀體系,大多是從個體主義的倫理觀開始發展和接受這種價值體系,於是這種世界觀顯得如此理所應當,並且參與到這種價值體系的聯動實踐中去。這就是所謂的玫瑰世界觀

所以,經濟學帝國主義一點,」世界公民「概念的廣泛性,是一個經濟關係變遷中一個龐大的扁平階級出現的價值觀適配,社會發展到後工業的晚期現代性社會出現的正常狀況,我們給他冠以了一個定義,包括」世界主義「或者說」自由主義倫理公民「,但它本質上並非一套政治哲學。而是一種吉登斯的結構認同。

要說什麼問題呢?這個公共場域並沒有實質性依託一個可以被叫做「人類共同體」的政治實體,而依託於各個主權爭執實體之間的「多孔化」秩序而已,人類共同體並不存在,而是地區共同體的制衡唄我們想像成了人類共同體。(卡贊斯坦又立功了)


我同時是民族主義者和國際主義者。
矛盾嗎?完全不矛盾!
我贊成全世界民眾同時放棄族群觀念而成為屬性相同榮辱相依的世界人,我反對為了維護自己族群的超額利益而損害其他族群的基本利益甚至殘害其他族群。——所以我是國際主義者。
同時我贊成在兩個族群互相敵對時,我族群的成員應當維護本族群的利益,以本族群利益為優先。——所以我也是民族主義者。
以上二者的關鍵區別就在於前提條件,簡化模型就是:如果族群可以同步消融,我支持各族群同步消融,但在族群消融之前,我維護本族群。


全世界都一樣,屁股決定腦袋。
那些喊世界公民的,都是有錢的資產階級,至少中產階級以上,對他們來說移民雖然不容易,但也不是難如登天,之所以留在國內只不過是因為國內賺錢的機會更好,在國內再干幾年,可以去美加退休養老了。這些人心裡早就已經把自己跟中國劃清界限了,中國是好是壞跟他們的關係已經不大了,或者換一種說法,他們到了西方也一樣可以保持自己的地位和體面的生活,這船沉了換一艘就是了,何必要把自己跟船綁在一起呢?三國時期赤壁之戰前期,孫權把屬下召集起來開會研究對策,下屬大多要求投降,只有魯肅悄悄把孫權叫出來說了一句話,我們都可以投降,唯獨您不能投降,我們投降了只不過換個門庭,謀個一官半職不成問題,但是您投降了之後的下場就不好說了。孫權聽後立馬明白過來了,下令抗曹。這跟今天的世界大同普世主義如出一轍。
反過來,那些民族主義者相對都是社會底層,對於他們來說,移民出去非常難,而且移民過去之後,很可能還是要從事底層工作,反而在中國奮鬥更有可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過上更好的生活,而一旦中國陷入動亂,首當其衝受衝擊的就是他們,當兵打仗的是他們,生活受影響的是他們,比如前一段時間的豬肉漲價,對於底層人民來說,家庭支出中的食品支出比例就要上升,其他支出減少,生活其他方面就要受到影響,情況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出現「吉芬商品」。所以,中國的未來好壞跟他們的前途息息相關,他們需要把國家的命運和自己聯繫在一起,需要跟國家跟民族抱團取暖,需要民族自豪感來提升自己的認知。
這種現象放眼全世界也是一樣的,美國人裡面,最愛國的最熱愛美國的也是那些處於社會底層的紅脖子,都是在普通生活中苦苦掙扎的人民,而那些白左小清新們往往都是城市中產家庭出身。所以無所謂誰對誰錯,只是自身的階級利益決定了自己的觀點,所謂屁股決定腦袋罷了。


你在瑞士讀小學,伊頓讀中學,牛津讀歷史本科,然後退學去非洲當志願者,在紐約街頭賣唱一年,終於厭倦了之後回到哈佛讀個商學院,回來繼承家族事業,時不時開個慈善晚宴給非洲患艾滋病的小孩籌集善款,到這會你才有資格說自己是世界公民了。

如果你沒這個經歷資本還想當世界公民,你也配姓趙?


沒有問題,只需添加一些條件:
奧巴馬是第一世界的公民
小李是第三世界的公民
他倆都有光明的前途
——————————————————————————
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和世界主義是兩個概念,麻煩tg黑們分清楚


根據我的人生經驗,不同主義的人一般都是這樣互相看待對方的。

人道主義者:啊,我們要善待一切人啊,我們會踐行……神馬?你不同意?老子奸你老母殺你全家!

素食主義者:啊,我們不吃肉,吃肉是殘酷的,人不吃肉也可以活的好好的,我們不殺生……神馬?你不同意?老子奸你老母殺你全家!

共產主義者:啊,我們要打爛資本家,打倒剝削……神馬?你不同意?老子奸你老母殺你全家!

無政府主義者:老子奸你老母殺你全家!

民族主義者: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55個兄弟姐妹全趴下……神馬?你不同意?老子奸你老母殺你全家!

資本主義者:啊,資本萬歲,大家好好乾啊,不要談什麼加工資啊!神馬?你不同意?老子奸你老母殺你全家!


so,其實大家都是又殺又操而已……


總之還是誰的自我奮鬥強,符合歷史規律,又恰好站在歷史進程的好點兒上。

位置剛好的時候,有逼有錢有炸彈,自然這個觀點就強大了,然後就可以奸你老母殺你全家了……


愛因斯坦就是世界公民,任何強行把他歸屬於德國人,猶太人,美國人的說法都是對他的侮辱。
老愛的做法也確實對得起世界公民的稱號,在德國簽反戰宣言,為了抵抗納粹建議美國總統研製原子彈,廣島被原子彈轟炸後又呼籲禁止核武器,真正做到了心懷對全人類的憐憫。


「世界公民」這個術語太模糊了,建議拆分為「趨利避害、政治冷感的人」和「國際主義者」兩個群體。
當然我感覺題主針對的是前者。不過,只要有能力的話,還是有不少人願意主動成為「趨利避害、政治冷感的人」的。能在有能力的前提下拒絕誘惑,堅持自己價值觀,那麼不管他是民族主義者、共產主義者還是無政府主義者,我覺得都挺值得普通人尊敬一下的。


無產者沒有祖國!!!


世界公民是虛構的群體,我們都是宇宙人!

你們這些蟲子不要浪費地球的資源了!要刀耕火種,等著高級宇宙人來教你們最高效率的用資源好嗎!

我不交稅,我只效忠於養育我的宇宙!


很明顯,資本主義價值觀中的民族主義絕對不是熱愛本民族的意思,而是熱愛整個剝削體系,熱愛在這種剝削體系下本民族的話語權,但本民族中無產階級的利益絕對不是這些人所考慮的。而資本主義價值觀中的世界公民,也無非就是熱愛這種剝削體系下自我階層在全球化中取得的利益。

也就是說,民族主義是帶著民族主義遮羞布的資本主義,世界主義是帶著世界主體遮羞布的資本主義,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只不過是左手和右手打架,頂多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互毆,自以為是的區分罷了。

共產主義者的國際主義同時超越了這兩種庸俗的觀念,共產主義者的民族主義反倒是真正的民族主義而和資本主義下虛偽的民族主義情緒完全斷絕了關係。


我個人認為題主原文中所描述的所謂世界公民觀點除了「世界公民」這四個字之外和世界公民並沒有多少關係。


推薦閱讀:

當我們談論政治問題時,是出於一種怎樣的態度?
魯迅和當今的公知有什麼區別?
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怎麼樣?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研究者巧妙地運用過哪些「自然實驗」?

TAG:民族主義 | 民族 | 公民 | 政治學 | 民族社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