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蘋果在 iOS 5 里大量「山寨」成功的第三方應用軟體和界面設計的做法?

希望聽聽大家對於 iOS 5 里許多新特性「借鑒」自當下熱門應用這件事的評價。如 iMessage 與 Kik 類應用的衝突,Safari Reader 與 Instapaper、Read it later 類應用的衝突,Photo edit 與 Camera+ 類應用的衝突等等。


1. iAd沒有打敗Admob,GameCenter也沒擠垮Openfeint,甚至Ping連MySpace都遠遠不如。打死我也不信Dropbox, Whatsapp, Instapaper這些跨平台的成熟應用會被蘋果擊潰。蘋果再強,也不會把自己的服務一攬子放到 PC 上。

2. 蘋果不會以開發者為目標,它的對手無疑是Android。這次官方全面增加功能提升服務,目標再明顯不過了:如果以前Android相對於iPhone只是有點難用(大眾汽車對賓士),未來它們之間的差別要變成大眾對法拉利。蘋果會追求令其系統內多設備間的使用體驗平滑暢快到如同用一台機器。

3. 跨設備同步是這次蘋果的核心,除了iCloud,還有Airplay mirroring,及類似instapaper的閱讀同步服務。這些都很好,但感覺蘋果仍只是家軟體公司,仍然不夠互聯網,頂多區域網:)

4. 不知今天過去,所有半推半就開放的大佬們會不會理直氣壯於自己與開發者奪食。如果今年業界都以「喬布斯也抄」掩耳盜鈴,就太可笑了。喬布斯又不是第一天抄了,30年前他抄滑鼠和GUI時大伙兒還沒摸過電腦呢。喬布斯抄不妨礙他之後創造了巨大價值,其他人呢?

5. 創業者既然已經看到了蘋果可能會做類似自己的產品——特別是如果這些功能和操作系統有重疊時——及早把自己變成互聯網應用吧。

6. 瞎想,蘋果這次只是走到了小系統區域網,但未來一定會靠雲端跨平台服務衝擊 PC 的,比如 iWorks 系列大戰 Office,說不定是壓倒微軟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這裡所說的「騰訊化」,是指一些過去由獨立應用提供的功能,被系統功能替代,我覺得對用戶是好事,比如iMessage、iCloud等,原本就應該是一個互聯網手持終端天生該有的功能。任何獨立應用,不應該抱有幻想,以為自己應受保護和關照。惟一該做的,是做得更好。

iOS 5值得期待。


畢加索名言: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偉大的藝術家從來不會被抓住說是剽竊,因為他們能精心的轉化設計。
沒有人會注意它實際上是偷來的,他們不只是創建一個副本,而是將設計從完全不同的作品中轉化為自己的原作,這也就是他們被稱之為偉大的藝術家的緣故。
個人覺得老喬一直是個great artist,很善於steal。
雖然現在蘋果的很多做法造詬病,但我覺得蘋果還有機會再次變身成偉大的藝術家。


未來應用最重要的是跨平台,這也是第三方相對蘋果而言最大的優勢。這方面 iOS 5 並沒有摧毀什麼。

iOS 5 短期內對這些第三方有不小的傷害,中長期來看其實為這些細分市場培養了大批用戶。這對第三方是很有益的。


1. 蘋果首先是一家設備製造商,然後是基於硬體的軟體服務平台,未來的iCloud還是基於硬體的軟體服務平台。

2. 蘋果永遠不會去趟互聯網這灘渾水,而是直接跨越互聯網這種類型服務,直奔雲端。所以不會有區域網或互聯網之說。並且未來的互聯網必將在雲端,蘋果沒有必要繞路行走。

3. 提供手機基本功能應用的開發者一定會和蘋果自己的競爭類產品產生衝突。應對措施:

  • 跨平台,比如Kik messager。
  • 做的比蘋果自己提供的服務還要好。例如,Tango遠勝Facetime。

4. 蘋果在PC端和移動端同時同步推出iCloud,乃天時地利人和之作,這得益於蘋果長期堅持的「統一性」。Google在冰淇淋三明治統一薑餅和蜂巢之後,才會有機會做到蘋果這樣的水平,而且也只是有機會,能不能實現還是兩說。Google的雲服務更多是基於PC設備,除非Google 自己製造移動設備,否則移動雲計算很難做開。所以Google的雲服務只會在PC上與蘋果的iCloud產生競爭關係。在移動終端做雲服務,蘋果必勝,Google 必敗。由設備製造商提供的雲服務一定會優於由互聯網服務商提供的雲服務。這也是Google推出Chromebook的原因。

5. Google的產品一切都是圍繞搜索這個互聯網應用展開的,Android Market這樣的軟體平台和蘋果的App Store軟體平台之間進行對比,其實沒有特別大的意義,因為Google對設備沒有控制權。

6. 很多媒體都曾報道過蘋果不做針對企業的商業服務,只針對消費者提供服務。但隨著蘋果在移動終端的布局,以及在雲端的布局逐漸完善,未來的發力點就是對企業提供商業服務。iPad已在教育、企業商用上嶄露頭角。相信iCloud也同樣不會遜色,一定會搶佔微軟、亞馬遜、Google針對企業級應用的市場。

7. 我認為蘋果將會首先實現Kevin Kelly在TED大會上的演講http://www.ted.com/talks/lang/eng/kevin_kelly_on_the_next_5_000_days_of_the_web.html中提出的the ONE理論,未來將會只有一個終端。我對the ONE的理解就是蘋果的「統一」,無論你用iPod Touch, iPhone, iPad, Mac, 還是未來蘋果製作的何種設備,你都能獲得你所需要的信息,而且是統一的,同步在iCloud雲端的。


1
蘋果的做法就是「 360 的微創新思想」和「對用戶有利拿來沒關係」的「百度文庫精神」。
但是,喬布斯從來不背負「抄襲」的道德枷鎖。他說過:「能做海盜何必做海軍」。

2
「微創新」第三方,是 iOS 作為一個閉源系統,持續保持活力,向正確方向進化的手段。
(比如 Dropbox 和 Notified pro 遠比蘋果自己搞的 Mobileme 或者 Popup 通知靠譜)

3
蘋果也比以往的任何開源和閉源模式,分配出了更多利潤給第三方。
同時,「微創新」傷害第三方之後,蘋果也不忘通過開放更多 APIs ,為第三方創造新的利潤空間。
( Instapaper 的開發者擦乾眼淚,看到 iOS5 和 iCloud 的 APIs ,會發現又有事情幹了。)

4
但是,蘋果需要把握好度,抄的太多,會損害開發圈生態。
( Admob ,Openfeint , Tapjoy , Camera+ ,Instapaper , Dropbox ?? 都是一流的團隊,遠遠強過蘋果自己的微創新隊伍。如果他們陸續投身 Android ,對蘋果不會是好事情。)

總結下就是:
「閉源 + 分享利益給第三方 + 微創新第三方」是非常「蘋果式」的,獨特的進化模式。

比以往的閉源方式更能利用眾包智慧。又比開源模式分配更多利潤給第三方開發者。同時蘋果可以保持對代碼的控制,迴避各種風險。

我把他叫做:「蘋果式閉源」
http://www.ifanr.com/42519


我覺得iOS 5的整合不是簡單的抄襲,整合的目標也不在於搶佔部分優秀應用的市場。總體來說這次新加入的功能都是明確針對競爭對手的,尤其是Google Android。

首先,Safari Reader這個功能在桌面平台上已經有了,個人認為主要矛頭就是指向了網頁廣告。蘋果本來不吃這碗飯,應該沒有什麼厲害關係,但是這是某人的主營業務。尤其是在某人推出某手機操作系統大舉進犯蘋果領土的時候,老喬毫不猶豫的決定對對方要害給予打擊。Safari Reader也好iAD也好都是為這這個目標來的。

第二、諸如Wi-Fi Sync、PC Free、Notification Center此類系統功能的升級本身就是前代系統不足的補充,市面上此類軟體也是相當於通過Cydia這個地下途徑給系統打補丁。這些功能有的其實已經在競爭對手的系統上表現的非常出色了,iOS必須跟上腳步。

第三、Photo Edit這類原生應用上的加強功能其實很有限,並不足以對市場上的同類軟體構成威脅。從另一個方面講,iOS隨機軟體的提升有助於App Store應用質量的整體提升。因為官方的應用就在那裡就是個基準線一個標杆,第三方開發者要想賣的更好,還得加把勁才是。

第四、iCloud同步。這招是最狠的。對抗Android目前的一個主要優勢——雲同步。除了傳統的郵件、日曆、文檔、照片、備份設置又加入了Google目前比較無力的雲音樂、電子書。再加上後台wifi靜默式的服務。一切做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關於iOS 5與第三方開發者,不能否認的是項iMessage這樣的功能確實很傷Kik的感情。但不是每個新加入的功能都這樣。Reminders只是為了配合iCloud而出現的。第三方開發者在這方面還有近一步提升的空間。新的iCloud API將方便第三方開發者加入雲分享服務。還有新的OTA更新、雲同步對加強正版消費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總體來說不必過於擔心針對第三方開發者的趕殺。


首先來看看「蘋果的騰訊范兒」

  • Instapaper:Safari新的閱讀列表功能,幾乎就和Instapaper功能一樣。
  • Readability:Safari的閱讀模式,格式化網頁內容,去廣告,與Readability功能一樣。
  • Boxcar:將所有推送通知整合到一處,iOS5新的通知功能和它一樣。
  • To-Do類Remember the Milk:蘋果的Reminders功能基於時間或位置提醒你該做某事了。
  • Camera+:人們對iPhone相機的抱怨就包括如果你很急著想拍一張照片,卻非要通過幾個步驟才能打開相機,一些應用像Camera+就提供在鎖屏界面一鍵打開相機功能,快速拍照,現在蘋果的iOS5自帶這功能,並且可以通過增加音量鍵來拍照。
  • 照片編輯工具:現在iOS系統拍完照後可以裁剪、旋轉等各種編輯操作。
  • Dropbox和其他雲存儲服務:iCloud
  • GroupMe和其他信息應用:iMessage讓蘋果用戶可以發送文字、圖片、視頻,可以群組聊天。

基本上都是獲得了一定成功的創業公司產品。

傳統上「蘋果的優勢並非創新,而是對當前趨勢進行把握,找出滿足人們需求的科技,然後令其步入主流」。

參考資料:蘋果此次升級,哪些應用將受到威脅?http://www.36kr.com/which-apps-are-threatened/


為什麼,沒有人覺得,imessage是facetime的延伸。說實話,我沒有注意kik和facetime的發布時間,如果是facetime是先出的話,imessage就不算是抄襲。imessage跟facetime本質是一樣的,只不過是設備之間傳傳輸視頻還是文字圖片的問題。


騰訊也在Apple化,那就交叉換位好了。

附帶說一句:

當蘋果推出手機,掌握了用戶的海量通訊錄之後,不做SNS,不做雲儲存,那就真是傻了。


一個蘋果這樣規模的企業,如果做出超越原有軌道的新戰略,一般只有兩個原因:一是【貪婪】,二是【恐懼】。

這兩個聽起來是貶義,但其實在商業領域是「中性詞」,因為所有大企業就是在這兩個詞下生存、發展,或者衰敗與死亡的。業績的壓力,競爭的殘酷,創新者的威脅……這些是大企業逃不開的夢魘和其領先的代價,蘋果自然也不會例外。而這一次,蘋果不是因為貪婪,而是因為恐懼。

蘋果本次的意圖其實很明顯:

1,目前移動設備在硬體上的創新和發展正在進入平台期(電池與顯示技術缺乏關鍵突破,阻礙了設備的快速發展),而三星等在後對蘋果追趕的非常緊,在硬體和設計上留給蘋果的空間越來越小。蘋果要想不跟著被拖入進入平台期,要想不丟掉「改變世界」的變革者形象和品牌牽引力,就必須換個角度在軟體系統上發力,甚至在直接在雲端發力,這是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的最現實方式。5月5日的《商業價值》雜誌曾有文章《蘋果進入平台期?》對此做過預言。

2,未來移動終端正在不可避免的成為個人計算能力的主要載體。但現在看來,實現這一點並不意味著移動終端性能的摩爾定律性提升,而通過雲端服務完成跨桌面和移動設備的個人計算和相互補充,這才王道。蘋果要趕在Chrome長大和WP7成熟之前完成這個卡位,畢竟android的量和windows的量擺在那裡,人家的戰略也已經非常明晰了,蘋果必須利用自己今天的優勢快跑快圈地。

在此兩個思維的前提下,你會發現蘋果現在「山寨」一些應用其實不是進攻性的,而是防禦性的。這些應用都是跨平台的產品,也是有普遍需求的大應用,蘋果插一手的本質是在一些有可能成為「普遍服務」的產品上,平台必須要制衡和博弈,也不能完全交給第三方做。這顯然不是貪圖那些應用的「錢景」,也不是為了「微創新」,而是在保護自己的絕對地位。

商業世界沒有理想國,再好的平台也不是烏托邦,計算和算計是永遠的主旋律。再說喬布斯從來也不是個謙謙君子而是個不折不扣的「世之奸雄」,他的價值體系都在如何把握人性,而不在「構建和諧社會」上。所以咱也沒啥可失望的。

小時候聽評書三國演義,每次一方巧取豪奪了別人的地盤,都會說這句話:「天下疆土,唯有德者居之」,現在想想,移動應用領域恐怕也是如此。沒有什麼東西是別人不可以做的,但是誰能最終勝出,靠的不是兵馬、地盤和名望,而是對用戶的價值。


iOS5的這種做法,有可能傷害了開發者,但也有可能會幫助開發者成長。

如@keso 所言,「一些過去由獨立應用提供的功能,被系統功能替代,我覺得對用戶是好事」。但這次蘋果如此大規模地以系統功能替代獨立應用,傳遞出的信號不太好。

以蘋果的實力,我更希望這是在iPad推出的iPhone OS 3.2版本中有如此強大的功能,但當時3.2是多麼簡陋。即便到了4.0的大版本升級,提升仍然有限。

面對爆炸式成長的移動平台,蘋果當初在很多技術和功能上,對未來的發展也沒有清晰的判斷。在沒有過多可以借鑒的情況下,很多開發者開始為蘋果試錯,他們或成或敗,卻清理出一份清晰的用戶需求清單來。

這種模式本來可以挺和諧社會的,如果蘋果用更加柔性的手法來處理,譬如收購或者合作。

現在的做法,難免會阻礙開發者今後搞一些靠近系統功能的應用開發。

當然,有了前車之鑒,開發者也會學乖,「不應該抱有幻想」。但這對平台的創新和完善肯定是不利的。


只要蘋果不為安卓、塞班、微軟開發應用,第三方應用就不用過於擔心,畢竟很多服務很依賴於跨平台,譬如IM、雲存儲等。


蘋果現在已經發展到了頂峰,在這個階段的公司,總有一種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試圖贏者通吃的傾向。這點早有先例,微軟在上世紀未達到巔峰時,也曾經看好哪個業務就直接投資10個億,然後免費捆綁,先搞死對手再說。蘋果目前也將走上這條道路。
蘋果目前是科技界市值第一的公司,但是目前蘋果的iPhone、iPad等已經進入發展的平台期,這些業務的高速發展已經不太可能出現了。為了支持蘋果的高市值,蘋果需要新的業務增長點,抄襲這些互聯網成功方案,利用自身的壟斷地位,是一條捷徑。
但是正像一場反壟斷官司讓微軟停下了前進的步伐,蘋果這樣做之後,是否也會有類似的情況出現呢?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優秀的藝術家抄襲 偉大的藝術家剽竊」 這是多年以前看戲說性質的一部電影《矽谷海盜》裡面喬幫主說過的一句話 那時候 他從施樂那裡搞來了圖形界面系統 這樣的故事太多了 當蓋伊川崎在《welcome to macintosh》裡細數教主多少次改變世界的時候 我想大家都知道 這種改變和創新幾乎都是站在某某的肩膀上吧 套用《食神》裡面王晶投訴周星星同學抄襲時裁判的台詞就是 「比賽就是這樣的!好像跑步游泳一樣,還不是你做什麼他就做什麼!有什麼好抗議的?抗議無效!」轉回到這一次的WWDC來 水果做為一家「現在大賣的產品都是幾年前還沒有」的企業 這樣做或許讓大家有點失望 但這就是商業 順便八卦一下 大概幫主最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怎樣建造一個宇宙飛船般的新總部上去了吧 所以草草交卷 讓人產生了小馬哥興許可以入主水果接過幫主衣缽的期待~~ 再八卦一下 如果照第一句的標准 現在國內豈不是偉大的藝術家遍地 四姐姐 不要再踮起腳尖向我揮手啦 你知道的我說的是誰~~


蘋果這麼做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大量優秀app都出現了多個平台的版本,讓他們和其他終端的差距日益縮短,讓一些殺手級應用只掌握在自己手中,算是一種防禦手段,就好象黑莓裡面的bb messager,不過這樣做最終沒什麼好結果,從kik把bbm山寨了就可以看出。
另外一個原因也許是蘋果在下一盤更大的棋,通過自有應用,逐漸帶出自己的sns平台,至於通行證么,那就是Apple ID。
對於開發者而言,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所以盡量選擇創意的方向,或者更加細分的專業領域,如果是大眾化的產品,很可能被各平台的自由應用給擠死。


很快的掃了大家的言論,挺好的。作為蘋果我個人認為,他整合了很少的一部分,都是圍繞蘋果自身核心這塊來做的,從能力上講,蘋果有機會吃點幾乎所有的開發者的成果。但是沒有。所以蘋果是有尺度的,這也給第三方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整合是肯定的,但是合作我是非常的贊成。平台上的平台,這才是方向。


推薦閱讀:

喬布斯會畫畫嗎?
如何理解喬布斯說的「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那些原本今天要做的事我還想去做嗎?」這句話?
喬布斯是獨裁者嗎?
喬布斯要是死了,你會做點兒什麼嗎?

TAG: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 | iOS5 | 蘋果產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