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人口紅利?怎麼理解人口紅利跟經濟的關係?


人口紅利,換言之就是廉價勞動力過剩。尤其像中國這樣前幾十年人口爆到12億,龐大的過剩廉價勞動力放到面前,本來就不是一個正常現象。這批人會老去,除非你讓他們計劃死亡,否則當初廉價勞動力用的有多爽,未來相應的養老壓力就有多大。也許你再迅速生幾億人出來,繼續維持過剩即人口紅利,來替代老去的廉價勞動力,但是未來就會有更多的人老去,問題更加嚴重。這是用人口夯出來的代價,是正常的。
從個人來說,每個人都希望別人是廉價勞動力,自己可以享用他們這些人口紅利的勞動成果。但同時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一直是人口紅利的一員,那意味著勞動力不值錢,更不希望後代也成為廉價勞動力。每個個體的意願最終彙集成社會的趨勢,那就是生育率下降,人口慢慢減少。


一段時間以來,提及宏觀經濟的新聞,都會提到「用工荒」,而且愈演愈烈,傳統的勞務輸出大省如四川、河南都出現了工人緊缺的現象。後來騰訊提供了一個服務,能從登錄IP看到QQ用戶的地理流向。春運期間,幾千萬人從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離開,分散在了全國各地。他們從Jack、Tony變成了狗蛋兒和石頭,從曾經打工的大城市回到家鄉。可是過完年之後,無論是名字還是所在地,他們再也沒有再變回去。


如果留心,身邊也能一葉知秋。剛過完年那幾天在家,騎著車在大街小巷邊轉邊看,發現好多小飯店、小作坊都貼出了招工啟事,顯然是缺人手招不到人了。年前網購的東西,也比往年慢了好久才送到家裡。快遞師傅跟我抱怨說人手不夠了,一個人要送幾個小區的東西,自然忙不過來。「用工荒」這事兒,的的確確體現在身邊。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毫無疑問受到了影響。


原先要說國內哪裡比美國好,那一定是快遞了。美國的快遞,慢悠悠從幾百公里外的地方運過來,,運送周期都是按周算的。想要快一點,甚至要加上快跟東西等值的錢了。快遞員開車到家門口,把快遞盒往門口地上一放就不管了,丟了壞了也說不準。國內就截然不同,絕大部分時候,快遞師傅都安安穩穩把東西送到門口。敲門聲音雖然大了一點,東西還是面對面交到你手裡。要是不在家,還火急火燎打你電話告訴你。之所以有這樣的差別,是跟國內曾經相對過剩的勞動力有關的。去當個快遞員,你不好好乾,大把的人等著替換你,自然盡心儘力。美國佬不怕這個,勞動力價格又高,自然怠慢著,跟個大爺一樣。

當切身生活都悄然發生著改變的時候,本不敏感的人們也覺著「人口紅利」真的消退了,「劉易斯拐點」真的到來了。


有的經濟學的詞兒,聽著很高端大氣,其實單純為了聊天,就特別好懂。比如「人口紅利」,說的就是一個國家裡,能幹活的勞動力佔總人口的比重大,撫養孩子和贍養老人的負擔就比較輕。我國的人口紅利,就來源於我父輩這一代。他們兄弟姐妹都比較多,可以共同贍養父母,同時也只需要各自撫養自己的獨生子女。幹活的人多了,經濟發展自然有了好的條件,整個國家就呈現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而「劉易斯拐點」,就是這一代人開始老去,整體的勞動力從過剩轉向短缺的轉折點。


專家們的意見紛紛,學者的研究也各有不同。有人認為拐點早已到來,也有人覺得還能再拖個幾年,甚至有郎咸平這樣的,說「人口紅利」這就是一個偽命題。國家的宏觀經濟不是一人一嘴能夠說清的,經濟發展的勢頭也不是僅僅靠勞動力數量決定的。通過教育提高勞動力素質,通過社會保障提高勞動參與率,都能對沖和彌補劉易斯拐點後的衰退。


我覺得有些專家是不是美國派來的啊。他們覺得經濟要衰退了社會要動蕩了,巴不得再賴在人口紅利里多過些好日子,這就是在把水攪渾。黨和政府一直說著要從「勞動密集」轉向「技術密集」,要改變資源配置和經濟增長的方式,不就是給拐點來到的這一天做準備嗎。宏觀的經濟不是個人的憂慮能夠改變的,而是亞當斯密說的那樣,替自己多考慮點、為自己多賺點錢、多探點謀生的出路,才能夠解決問題。預設立場,逢黨必噴,這真是別有用心,百害無益。

當然,我暫時衣食無憂,在電腦前敲打這些,有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受。這也讓我心中惴惴。我無法親身體會打工者和用工者的窘境和艱辛,但我希望他們,以及我們所有人的日子都能過的更好。


所謂人口紅利根本就是個騙局,是發達國家編造出來欺騙發展中國家的。

人口多了,工人競爭激烈,血汗工廠低成本開工,會帶來一定的GDP增長,但是這種增長是不可持續的,是飲鴆止渴的破壞性增長。

所以說世界上雖然有很多人口大國,但是沒有一個國家是真正依靠所謂的人口紅利變成發達國家的。資本家們最大限度的壓榨工人,等一個國家被壓榨得情況惡化了(貧窮、動亂),資本家換個國家繼續壓榨就行了,至於這個國家的人民怎麼活,關我鳥事。

@李明明 說得對,誰都希望自己享受廉價勞動力,誰都不願意自己成為廉價勞動力,所以說要好好培養孩子,讓他以後可以去剝削別人而不被人剝削,同樣的,我們也希望國家好好發展,以後去向別國兜售「人口紅利」而不是自己玩這個紅利


人口紅利是資本的紅利,不是人民的紅利!
正是中國處於所謂的人口紅利高峰時,工資連年不漲,工資佔GDP總額連年下降。
因為那時候,就是在工地搬磚的苦活累活都無數人搶著干。流血流汗的掙那點工資,還常常被包工頭拖欠。
現在,我們這裡力工都是一天兩三百,還得日結!
人口紅利是資本家的紅利,他們吸著工人的血汗吃得滿臉紅光。現在,人口一下來,發現人肉筵席上菜變慢了,廉價勞動力居然減少,開始講價了。頓時,大發雷霆,沒有廉價勞動力,怎麼吸廉價老公的血當紅利?
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也受了蠱惑,認為人口少,養老困難,困難個毛啊!
我一個人養老爹老娘兩個人,毫無困難啊!誰說困難,站出來讓我看看!連兩個老人都養不起,白生你了!
人口紅利消失了,年輕人的工資會更高。以後的條件會更好,人民會更幸福。
我小時候很少吃肉,吃個冰激凌就覺得奢侈,身上的衣服都是媽媽親手做的,再看看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社會是向前發展的,不要總是杞人憂天。要相信明天會更好!


人口紅利,即做餅的人(勞動年齡人口)比坐等吃餅(非勞動人口,主要指老年人)的人多。

處於人口紅利期的地區,勞動力豐富,創造財富多,餅可以做大一些;人口紅利期過後,創造財富的少,分享財富的多,撫養率大幅上升,繼續把餅做大就比較困難了。

所謂中國奇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人口紅利在市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歷史書上講,工業大革命時期,發生過工人洩恨,怒砸機器的事情。


原因是工業化進程,解放了人類的雙手,機器代替人力運作,因此不需要那麼多工人,致使勞工紛紛失業。


因此,有人想,這些被淘汰的工人,如果沒有被生出來就好了。


在中國大陸,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依賴人口紅利,在1980、90年代伴隨改革開放的腳步發展得如火如荼。那時這些企業擁有中國人口生育的尖峰時期——1960、70年代出生的工人,多如牛毛的人口導致人力資源成本低之又低。

轉眼之間,步入21世紀,技術革命在中國工業界的影響日漸顯現,十幾年來人工智慧化日益普及,傳統的人力勞動漸漸被機器取代。工廠可以不需要那麼多工人了。


剛好在這個時期(2001年至今),於中國國策「計劃生育」執行最嚴厲之時期(1980、90年代)出生的人開始紛紛踏入職場,成為主力軍。


嚴苛的「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了人口規模,同時削弱了人口紅利。


因此,勞動密集型企業何去何從,成為國家、社會所關注的問題。部分企業在技術上有所投入,藉助技術的力量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擺脫傳統人工,成為不完全依賴人口紅利而獲得發展的企業。

而其他勞動密集型企業,如果依然依靠傳統的生產力,則陷入人力資源成本日益升高的困境。現實中,不少企業因為資金、技術等問題,無法完成轉型升級。


在珠三角,這樣的企業,或許遷至人工更便宜的國家或地區,繼續依靠相對廉價的人工降低生產成本,或許關掉工廠,停做實業,投資其他領域。


在深圳,這座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城市,過去也曾遍地工廠,機器轟隆。如今,深圳關內的工廠基本撤離,關外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年檢無法通過等風險。


政府對高、精、尖型技術產業的支持,淘汰了跟不上步伐的企業。當年的工廠員工離開了深圳這座為之奉獻過青春的城市。


三年前在市民中心的深圳市博物館參觀,於三樓改革開放史展廳的一堵墻上,有一幅拍攝女工下班場景的照片。當時有位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駐足凝望,滿眼淚水,她從這幅大尺寸的照片上,赫然認出二十多年前的自己,出現在擁擠的下班人潮中。

當年,她們被叫做「打工妹」,為深圳的經濟成長貢獻力量。如今,深圳並不需要這麼多工人,成千上萬人同時下班湧出廠門的情境在關內不復存在。


這些曾青春逼人的工人,現今陸續步入中年,距離老齡也不遙遠。


而在不遠的將來,或許不僅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養老問題也日漸浮出水面。「計劃生育」政策下成長起來中國的80、90後,將要扛起上一輩沈重的人口負擔。


政府或許早已意識到這樣的困境:在地區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人均分配差距大的國情下,人口紅利削減,束縛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整體性技術生產力不足,導致經濟發展仍依賴人口紅利;勞動力不足,又面臨即將到來的養老問題。


由此想來,中國政府「開放二胎」的政策或許頗有這方面的考量。


繼續大膽揣測,小心求證,中國政府莫非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笑):中國人口數量巨大,人均佔有資源量小,國民為溫飽而掙扎,怎會考慮民主之類事物?


或許這就是政府在政治上的考量吧(笑),另作他話。


樓上各位可能都理解錯了,


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不在老人變多了,而是年輕人變少了。
這才是人口老齡化的死結,老人變多了可以用辛苦勞動耗光其壽命,年輕人變少了就沒人幹活,在中國得到大量移民之前此題無解,唯一的結果就是經濟衰退與社會動蕩。
創建於 10:02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紅利就是剩餘價值,人越多剩餘價值就越多


機械會大面積的代替人工 代替人口紅利
國家搞人口紅利真不如加大教育投入研究人工智慧 給機械學院投錢來的實際
等無人駕駛一出來 再等個20年技術成熟 司機這個職業就逐漸消失了
以小見大 各行各業在未來30年都會有類似衝擊
人口紅利不是偽命題 但是確有生孩子以外的答案


人口紅利是個人口轉型的一個階段。就是計劃生育的情況下出現低出生率,又是低老齡化,所以社會勞動人口佔比比較多。勞動力多並不意味著經濟的增長,但經濟增長了勞動人口多肯定會助推經濟,由於有這樣的好處,所以稱之為人口紅利。我覺得關鍵是如何利用這些勞動力,利用的好就是人口紅利,否則就是人口負債


2.6億移民勞動力:讓不讓他們的孩子在城裡上學?

Xin Meng: Why China"s urban labor shortage is a myth

中國在2000年~2009年之間,勞動力工資上漲很快,讓人感覺中國可能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所謂的「劉易斯拐點」)。但根據孟昕教授(Golly and Meng, 2011)的研究,表面上的勞動力短缺,其實反映的是中國戶籍制度帶來的結構性矛盾。如上文所說,這些沒有戶口的勞動力,在40歲上下就不得不離開自己工作和居住的城市,回到老家去。

從經濟角度來講,有凈勞動力流入的地方政府沒有動力進行戶籍改革。對於那些一線和二線城市來說,他們可以源源不斷的收到青壯年勞動力供給。而這些勞動力,在年紀大了以後,都會離開這些城市回老家。因此從這些城市的角度來看,他們享受到了年輕勞動力帶來的好處,卻不用為此付出像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成本,實屬一筆不吃虧的買賣。沒有政府官員會想要主動殺死這樣一隻下金蛋的天鵝。


人口結構紅利可以理解為 交通要道城市吸收年輕移民(工作能力強(交稅多), 無養老支出, 醫保支出少, 平抑通脹), 趕走老年移民(根本上杜絕(移民的)老寶支出)


推薦閱讀:

二孩政策開放了,從經濟學角度,有沒有可能像碳排放交易那樣,建立一個生孩子名額交易市場?
中國境內的黑人到底有多少?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現行的計生政策真的是「騰籠換鳥」之計么?
為什麼人類現在還沒有達成控制人口的共識?
相比於美法英,為什麼日本的生育率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掉到 1.5 之後一直沒有回升?
開放二孩對工科院校屌絲男有多大影響?

TAG:人口 | 人口紅利 | 財政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