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玻璃瓶裝的汽水或者啤酒的口感感覺比鋁或者塑料包裝的喝起來爽呢?同樣是冰鎮的,是心理作用嗎?


明確回答你:不是心理作用!!

事實上就是玻璃瓶、易拉罐的口感優於塑料瓶。——來自可口可樂生產商的明確答覆!

我老婆從我在大學和她交往開始,她就一直抵觸我買3塊錢600ml塑料裝的可樂,堅持說2.5元330ml的可樂喝起來更新鮮。我的嘴很鈍……一直對此不認可,覺得是她心理作用,買600ml裝的划算多了。一直到她讀研究生期間,去可口可樂公司參觀實習時候,她忍不住問了工作人員這個問題。得到的答覆是,事實上就是如此,因為瓶子材質問題,塑料瓶沒法充入保存更多二氧化碳。所以口感較差。工作人員排序為塑料瓶的不如易拉罐的二氧化碳多,易拉罐不如玻璃瓶的多。

摘選百科解釋:

塑料瓶和金屬罐的不同之處在於,塑料屬於高分子材料,分子之間的排列一定是沒有金屬原子之間緊密,由此導致二氧化碳更容易泄漏,相同的玻璃瓶的碳酸飲料中的氣體也不容易泄漏了。所以就導致了玻璃瓶、易拉罐裝的可樂口感好於塑料瓶了。

在運輸儲存過程中,塑料瓶和易拉罐裝這兩種方式,會因為包裝形變導致壓力下降,玻璃瓶不存在這個問題。另外,玻璃、易拉罐鋁殼和塑料殼滲透性可能還是有差異的。玻璃性質穩定,內壁只需要清洗乾淨就可以使用;但是鋁合金製作的易拉罐內壁實際是有的塗層的,塑料瓶內壁也是類似的。塑料或者塑料塗層可能會在儲存過程中與可樂液體發生反應,從而影響口感。

拓展閱讀:

為什麼啤酒多用玻璃瓶,可樂多用塑料瓶?牛奶多用紙盒?

1、裝啤酒要考慮遮光性,不用深色玻璃瓶而用半透明的塑料瓶的話,受光照容易導致瓶內二氧化碳分解壓強過高。相對於可樂而言,啤酒所含的二氧化碳要高得多。所以裝啤酒的瓶子中,壓強也要比其他飲料大得多,至少在一倍以上。如果用塑料瓶,很可能還沒等到拿上餐桌,瓶子就變形了。其次,塑料瓶中的塑料屬於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對人體是有害的。這些有機物會溶於啤酒中,當人飲用這樣的啤酒時會將這些有毒的有機物質攝入體內,從而對人體造成危害,所以啤酒不用塑料瓶來裝。普遍的規定是,酒精含量大於0.5%的飲料就得用玻璃瓶了。

2、可樂塑料瓶是產量大、經濟便宜,PET塑料也穩定,耐酸鹼,抗衝擊性好,用玻璃瓶裝在物流上破損率比塑料瓶高,從產品生命周期上考慮也比較環保。玻璃瓶也不是不行,以前就有過,但現在做過生命周期評估一系列調查以後,讓塑料給取代了。紙盒裝可樂,可視性不好,有點大材小用。

3、牛奶要求抗菌保鮮,複合包裝外面看著是紙,內部其實有鋁有塑多層,綜合了各種性能。紙在最外層則方便印刷、包住了內部顯得美觀。而需要冷藏的鮮牛奶,就要做成方形,因為冷藏費貴,方形能充分利用空間。而用塑料做方的、玻璃做方的,工藝要求過高、且都會因為力過於集中而造成額外的破損,所以牛奶多數用紙盒裝。

(此處修改,感謝評論指出紫外線不能穿透玻璃。)

為什麼有些易拉罐會比較硬?

  一些功能飲料、涼茶、果汁等飲料的易拉罐,會使用比裝汽水的鋁罐要硬的鋼罐。碳酸飲料用的是薄的鋁罐,罐子本身是很軟的,但是充氣進去以後就夠硬了,運輸起來安全。沒有碳酸的飲料不能用這個方法,所以只能靠罐子自己的強度來支撐,否則運輸的時候罐子會把自己壓壞。不同的材質在制罐方面有不同的優點,其選擇取決於罐裝商對於產品的要求。鋁製罐有著相對更優良的表面質量、更大的材料使用率、更短的處理流程以及單罐質量更輕薄(罐重11克/鋼罐22克),而鋼罐則不會出現針孔罐、罐子力學性能更優良、更低的原料造價。

最後,推一下公眾號:「神奇的動物在哪裡」。跪求關注。(??ω??)?


雖然現在沒做啤酒了,但是我德國釀酒師的證還是長期有效的,專業程度回答你吧,玻璃瓶裝在裝瓶的時候會進行兩次抽真空真空度都是95%注入CO2,最後只是殘留小於千分之二的空氣,而鋁罐裝的達不到,生物穩定性會好點,,而塑料瓶就更加達不到,國外還有厚鋁瓶做的啤酒瓶,提高二氧化碳的殺口力還可以選著在喝以前用CO2氣彈,在美國部分移動餐點,提供可樂會使用CO2氣彈。

避光性綠瓶和棕瓶都可以達到,透明玻璃瓶用的4氫酒花抗陽光酒花。

喝啤酒最佳溫度在8度左右,這樣香味和苦味會均衡點。

酵母賦予啤酒的香味會有各種水果味,某花是喝不出來這種味道的,但是超市可以買到價格高點的啤酒可能會有。

評論區好多問喜力的,確實喜力在中國超市可以買到的啤酒算不錯了,而且加的酒花也多,(苦味值高,大概是某花的4倍,很適合品嘗,但不適合吃油燜大蝦)純麥芽釀造(好多加大米如某威,或者更低級的澱粉糖漿如某花),還有很少見的卧式發酵罐(一般常見發酵罐有長筒的立式罐這種發酵罐和好處是控制溫區就可以使酒液在罐體類自循環,也有利於降溫後酵母沉降,排出酵母,不過太高的罐體會壓死酵母,或讓酵母不舒服,影響口感)

普通喝到的啤酒算是工業啤酒,特性是產量大,所以發酵時間會短,7天發酵,5塊錢以下的大概都是用的7天短時發酵,5塊錢以上的20天以上的發酵時間,口感會更加的好。

關於精釀啤酒,就是小產量做的和別人不同,有自己特有的配方,北京有一家精釀,酒液在屋頂循環,采山中的空氣中的酵母,不過這樣會讓酒液氧化或讓乳酸菌更多,酵母菌是地球上最多的菌,到處都是酵母菌,一般都是果園採集,還有的精釀是鬍子中的酵母菌,還有更加奇葩的,採集到菌種後就進行擴培,培養皿-試管-漢生罐。

啤酒花叫做蛇麻花,胡布等,用作酒裡面的是花腺蛇麻腺,好酒花的生長一般在和青島同緯度的地方如新疆,捷克,比利時(中國的青島大花是日本人在中國種植的,青島啤酒朝日集團股份佔用很多,中國青島的高檔點的啤酒是深圳青島朝日生產的)一般工業用的酒花是顆粒的,或者酒花浸膏(用co2萃取的)透明瓶裝的酒花是4氫酒花,是普通2氫酒花異構得來的,同一品牌透明和不透明瓶裝酒,就是酒花不同抗陽光性的不同。

啤酒原料大麥是使用的二棱大麥,主要是因為二棱大麥大麥皮薄,蛋白質含量少,小麥不能做啤酒的主要原料是因為小麥沒有麥皮,麥芽的主要糖化沒產生於麥皮中,在糖化過濾的時候麥皮是過濾介質(過濾槽過濾),一般麥芽粉碎做到皮破肉碎就很好了,粉碎的滾間距控制很重要,不然麥皮破碎太多,麥皮多酚分解太多,會造成啤酒粗糙的口感和較深的顏色,深色啤酒是控制裡面黑麥芽的添加量,不會很多,麥芽的顏色取決於麥芽乾燥時的溫度和時間。

有時候啤酒好不好,在倒出啤酒是看泡持性就可以看出來了,泡持性和原料的蛋白質有關,如果非大麥,而是加的什麼糖漿澱粉類的泡持性會差。

外面吃飯用的三號碗紙碗容量是500ml,以前和別人拼酒就是用3號紙碗裝的,為什麼拿著瓶子喝,因為老師講啤酒瓶標籤用的酪素膠裡面有種物質在存放過程中特別吸引老鼠,所以用瓶子直接喝啤酒可能感染老鼠的病菌,不過這個也和存儲地點有很大的關係,不過不論喝什麼飲品,如果是易拉罐,最好洗一下,你看看瓶口是不是有灰,還有不論是啤酒的壓蓋還是飲料的螺紋蓋,在不可避免在在緊固處的密封,就是螺紋部分,只是起壓住蓋子裡面膠體的部分,而不可能是螺紋處密封,這是世界性難題。雖然現在很多倉庫不論是廠家還是賣家的ssop做的很好,但是凡事還是講衛生點好。

有人評論說我通篇在黑某花,不過如果要是我推薦吃油燜大蝦,吃夜市喝什麼啤酒的話,首選某花。

國內的酒,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酒,酒味濃烈新疆烏蘇,最美雲南風花雪月。

不定期更新啤酒問題的回答。第一次回答知乎問題贊過十次的。

關於啤酒有想問的可以在評論區提出。不好意思剛才誤操作關閉了評論區,


這個我還真盲測過,個人更喜歡罐裝的……

大學那會兒乾的無聊事兒了,同樣的四個杯子,杯底貼標籤,兩杯瓶裝兩杯罐裝,倒好後讓室友幫忙打亂順序,然後感覺罐裝的更爽口一些。

當時條件有限沒冰箱,冰好的拿回寢室溫度肯定有差異,所以都是常溫的。

據個人瞎猜,大概鋁罐的氣密性和隔光性都好一些。


不同的包裝材料,飲料中的CO2會有不同程度的質量擴散(mass diffusion)。因為不同材料的氣體滲透率(gas permeability)不同,所以不同的包裝都會有二氧化碳的溢出。玻璃的氣體滲透率相對很低,所以玻璃瓶的喝起來味道最好。塑料的氣體滲透率最高,所以雖然生產時的二氧化碳是一樣的含量,但是塑料瓶的在常溫下放置久了會丟失很多二氧化碳,並且塑料會少量的轉移到飲料中去,尤其是在溫度高的時候,所以為什麼有時候塑料瓶裝的喝完會有塑料味兒。


本人父親在啤酒廠已經幹了快20個年頭,他本人愛在家說一些我和母親不知道的事情。所以略知一點。

說專業名詞並不能讓你們很明確的明白為什麼?簡而言之吧,玻璃瓶裝和罐裝的啤酒殺菌和保存處理的方式是不同的。

當年本人所在的城市的啤酒廠推出「純鮮」系列的啤酒——在本城市和周邊城市喝到的都是自生產當天起15天的啤酒。當時只知道那個夏天的飯店,沒有雪花,沒有青島,沒有哈啤,到處都是這個酒。可想而知,如果口感不好,也不會這麼火。因為啤酒也是糧食,新鮮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口感。只可惜後來廠子自身的問題,酒廠被一家大企業收購,也就沒了這個系列。

還有一點吧,我不知道大廠是如何,當時這個酒廠還是私企的時候,父親告訴我的是:罐裝最好不要喝,裝酒時都是先裝玻璃瓶再裝罐裝,而且有些罐裝是賣的不好的瓶裝退回來後再進行處理後裝的罐裝。而且瓶裝比易拉罐衛生多了。


我覺得可能是玻璃瓶裝的二氧化碳平衡壓強更大吧。

畢竟溶解進去的二氧化碳越多喝起來越爽。


其實是玻璃瓶手感和嘴唇觸感的區別吧


在服役期間2000年左右(你沒看錯是當兵)曾在北方某省百事可樂公司站過崗半年,因為喝的多了,期間曾經打聽過這事。第一瓶裝比易拉罐氣體要足,第二糖漿濃度比易拉罐要足所以口感要好很多(主要是糖)。另外說一下易拉罐的灌裝合格率在那個年代是最低的,因為沒辦法看到液面高度只能稱重。


對於同種可樂(比如都是600毫升的瓶裝可口可樂),在同樣溫度下飲用,大家能喝出剛出廠的可樂和快過期的可樂的口感或者口味差異嗎?


也許是保留了更多氣吧。

話說,你們真的喝不出來嗎?我覺得PET塑料瓶子裝的和易拉罐裝的口感差別真的很大啊。


純粹個人感覺 因為咬玻璃瓶口的感覺比用鋁罐要好

我自己做過一個類似的測試 把一瓶玻璃瓶的可樂和一瓶罐裝的可樂和一個塑料瓶的可樂分成6組 事實告訴我們味道沒有明顯差異


沒有人群盲測,都是理論。
儘管二氧化碳有差異,可也不能說明就是口感差異的原因。


可樂量子力學,當一杯不知道是從玻璃瓶還是塑料瓶倒出來的可樂放在你眼前時,你並不會知道它是不是比塑料瓶里的可樂好喝,此時它處於玻璃瓶可樂和塑料瓶可樂的疊加態,當告知它是來自於玻璃瓶時,它的量子態塌縮為確定的來源,這時你可以「確定」的說:「我確 實感覺它比塑料瓶里的可樂好喝。」 我把可樂這種這種具備玄妙口感的飲料,稱之為薛定諤的糖水。

人們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真的喜歡什麼。我想起可樂史上經典事件。美國的大多數人自稱可口可樂比百事好,1972年,百事特意做了大規模的盲測實驗,發現在不知道是什麼牌子的情況下,人們更喜歡百事那杯,但只要一貼上牌子,大家立刻就選可口可樂了,可見這種糖水,廣告宣傳對消費者的影響更大,甚至消費者普遍會因為宣傳的潛移默化而自我催眠,以至於推翻了自己之前的感覺而不自知。
有意思的是,可口可樂自己隨後自己做的實驗也驗證了「口感好不如宣傳好」的道理,1972年的實驗後,可口可樂為了應對百事的緊逼研製了新配方,然後找來批人測試口感,結果顯示,在不知道哪一個是新配方哪一個是舊配方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更中意新配方的口味,然後可口可樂以此作為依據開始推廣新配方了,但當消費者知道自己喝的是新配方時,又紛紛宣稱新配方難喝,舊配方好喝。
為什麼貼不貼牌子就會影響消費者的口徑?因為多年來對舊式可樂的宣傳,讓消費者看到這個熟悉的包裝就被喚起舊可樂宣傳引發的感覺,認為沒什麼比這個口味更好了,無論是別家的可樂,還是自家的新配方。
可能從那時起,這兩家公司就放棄做什麼「配方上」的改進了,到頭來,可樂好喝不好喝,全靠廣告怎麼引導。


玻璃杯易拉罐的區別也在於此,雖然據說罐裝時的二氧化碳濃度不同,但連口味差別較大的百事和可口兩者哪個好喝、新舊配方哪個好喝,都會隨著有無包裝的暗示、觀眾的自我催眠而出現口碑反轉,同一品牌同一配方下玻璃瓶塑料瓶這點濃度差距(據說只差百分之零點幾)大部分消費者能不能嘗出來、其真正喜歡的是高濃度還是低濃度,就更是很迷的一件事了,反正只要玻璃瓶包裝在消費者眼裡顯得比塑料瓶易拉罐要高檔些,想必多數人就要宣稱玻璃瓶好喝了吧。


以某飲料為例,玻璃瓶灌裝的時候要抽真空然後加二氧化碳再抽真空再灌裝,還有高壓擊泡,但是聽裝因為材料和密封原因無法達到這個真空要求,因此灌裝的時候氧氣含量更高

也就是說,在灌裝的時候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就已經有差別了

同時聽裝和瓶裝在進行巴氏殺菌時的溫度、時間要求有所不同,導致其口感會有略微差異,不過這個差異沒有訓練過的人很難喝出來。


與其中二氧化碳氣體有關
碳酸飲料和啤酒中,讓人喝起來「爽」的氣泡就是溶解在液體里的二氧化碳氣體。在玻璃瓶中,瓶子更不容易形變,體積相對穩定,二氧化碳更不容易被排出。
還有一個關於飲料喝起來好喝程度的順序
玻璃瓶&>易拉罐&>小瓶塑料瓶&>大瓶塑料


我店500塑瓶和335的易拉罐都賣5元,很多顧客仍執意買罐裝。

可見不是玄學,卻有區別。塑瓶不光氣不足的問題,還有怪味,我們把它稱為塑料味,因為熱水燙瓶子然後放涼後,比原水多的,就是這個怪味!

不過我認為最難喝的是本地華萊士的可樂,氣不給足,糖不給足,水是自來水,還有紙杯子的味!

半瓶可樂晃一晃、敞一天、然後兌滿自來水、再倒劣質紙杯里,你也體驗下試試?能體驗我的絕望嗎?所以從來不要他們可樂。漢堡也不好吃,哈喇味的。


有次去賽百味,喝了7塊錢一罐的玻璃瓶可樂,我發誓這輩子沒喝過這麼好喝的可樂。。和麥當勞的或者塑料瓶的味道真的不一樣

鋁罐有金屬的味道,塑料瓶有塑料的味道,麥當勞紙杯有一股蠟的味道,就玻璃瓶味道比較純


以羅斯福10為例

倒在杯子里喝更容易醉

因為一瓶倒不滿一杯

輕鬆喝一打

在瓶子里你試試~

喝個兩瓶就 我喝多了喝多了喝多了~~~

其實都是純心理作用而已


講個案例。

我經常口腔潰瘍,每次發病的時候喝兩罐罐裝橙味美年達,第二天基本就好了,喝瓶裝美年達或者罐裝的其他飲料都不行,我已經測試好幾年了。


我一直也這麼覺得,最喜歡玻璃瓶的,塑料其次,鋁最次。沒有忙測過,關鍵是玻璃和鋁本身是有味道的。


推薦閱讀:

往啤酒里沖入氧氣,會帶來什麼風味上的改變?
電視電影里開啤酒的時候簡單的擰一下,或者用指甲撬下瓶蓋就能輕鬆打開,是因為啤酒瓶蓋的製作或力氣大,還是僅僅為了效果?
銷量最好的啤酒品牌有哪些?
為什麼百威啤酒喝起來比較好喝,沒有苦澀感?
這樣的燒烤你會來吃嗎?

TAG:飲料 | 物理學 | 啤酒 | 化學 | 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