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反思對於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問一下思考反思的過程在人腦子裡是個什麼過程?

因為每一個人的大腦智商都是不一樣的,思考方法和過程也五花八門,我想問一下我們應該怎樣像聰明人一樣思考?思考的過程是怎樣的?在腦海中應該形成一個什麼畫面?人們都說凡事都要多問幾個為什麼?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思考後的答案應該得出?怎麼知道自己思考的是對的?在問完自己為什麼的同時應該怎麼回答自己?這個過程是怎麼來的?
總結一下:1思考的過程和方法?
2思考過後答案的過程是怎麼來的?
3怎樣像聰明人一樣思考?
我的措辭可能不是那麼準確希望大家給予指正和最用心最認真思考的回答!謝謝!


題主的問題可以簡單歸納成:如何正確的思考?

但很遺憾,思考沒有絕對的正確與否,只有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是最優解。

思考的發生是事物感到困惑,有時候憑直覺得出人家的話不對,邏輯不自洽,當然也會疑惑,如果他不對,那麼正確的解法是什麼?

如果能走到這一步,那至少獨立思考的前提有了,而這種對事物的覺察反思能力90%的人是沒有的。

我把我的思考分享一下,不一定對,僅僅給各位做一個參考。

1,思考是在一定的前提條件進行的,首先一定要明確思考那個問題的名詞定義,以及確定好期待得到什麼答案,或答案的邊界在哪裡。

比如說你的這個問題,如何正確的思考?

那放到上面來說,思考就是用腦子想東西,正確是因為我想要利用好腦子的資源(定義清楚問題),不讓腦子這個東西任人擺布,隨風搖擺(期待得到的結果)。

2,確定好認知前提以及想要得到的結果後,尋找能得到答案的路徑。

去google,去wiki,去翻書,看公認的有思想有影響力的前人是如何思考的,看各個觀點是持以怎樣的看法。

3,對不同渠道搜集得來的信息進行推敲和判斷。

這個難度係數比較大,因為取決你的知識儲備和邏輯直覺。很多人搜集了一大堆信息來證實自己的觀點,但殊不知他所有信息都是以他想要的結果得來的,缺少對自身觀點的反覆證偽(也就是你說的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而有這個反思過程的思考才稱得上是經得起推敲的思考。


謝邀!

最簡單的描述:

發表觀點或者實施行為——&>接受反饋——&>將反饋與預期設定目標對比——&>對差距進行分析——&>根據驗證結果進行調整——&>回到「發表觀點或者實施行為」......

如果這麼簡單的過程你都想不明白,你該去看看醫生了

--看到上面這句話以後你肯定要走一遍前面說的這個流程...所以趕緊趁這個機會自己觀察一下吧。


謝邀!

人之所以成為高級動物,因為擁有兩種能力,第一種思考能力,第二種控制能力。

大腦思考的過程讓其保持清醒,使其保持活躍,時刻維持不太緊張的大腦激活狀態。

一個簡單的建議:工作期間需要有間隔時間,比如是用電腦,可以設置保護眼睛模式,每隔一小時就休息三分鐘;每天選擇10分鐘放空大腦,睡覺前或者女生習慣做面膜的時間,完完全全的放鬆。

放鬆的目的指的是心理和身體兩方面的放鬆。


提升大腦思考的方法

無論你是工人或者高級管理,思考的過程都會源於你的解釋風格,也就是說對於本身會持有一貫風格的解釋方式,相對穩定或者持續不斷,這種方式有三個特點:持續、普適和個人。


聰明人的思考建議培養正面的習慣和激活高效大腦

軟焦點模式

給大腦充足的思考時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當你集中的時候,大腦處理相關事務會變得更加活躍,可以參考以下鏈接:

Teri:如何長時間高效學習?

維持大腦的理性

1.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涵養和文化品位。學習理論文化知識,學習法律法規,學習總行制度,學習人際關係,提升自己的品味、內涵,奠定自己保持理性的基礎。

2.加強修練,時刻保持一顆寧靜、平和的心。這就要求我們始終做到心無雜念、心無旁鶩。平心靜氣地把自己的事做好,把自己的工作干好,把自己的任務完成得比領導所期待的、所要求的還好。

3.努力養成冷靜、審慎的行為習慣和決策風格。要克服憤怒、暴躁、狂熱、偏執、痴迷等精神狀態,冷靜思考、審慎決策。

4.善於以身邊的案例警示自己。經常反省自己,審視自己身上是否有他人的毛病、缺點和不足。


善於抓住關鍵點

了解事情本質,討論真正的問題。如果有什麼東西讓你心煩意亂,並主宰了你在談話中的舉止——你得暫停一下,並找出自己的顧慮所在。你可以問自己,「我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接著,如果有需要,將它放到檯面上。

思路清晰靈活

冷靜沉著認真審題尋找始端,因緣,根果,一點一點地理清,切忌慌張和急迫.

實在不行讓大腦靜靜地休息兩分鐘,在這段時間一定什麼都不要去刻意的追究,讓自己的心放平靜,慢慢理清頭緒.這樣,就可以達到思路清晰。要有清晰的思路,首先要在自己所有的專業領域有很好的專業基礎知識

第二,清晰的思路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才能形成的

第三,要盡能多參考有價值的案例

第四,要善於與人溝通交流,尋找智慧啟發。

其實心理方面的事情是沒個定論的,對於這個情況我只有個建議:煩惱時自然思緒煩亂,一味強迫自己冷靜或許適得其反,不妨拿出一張紙,列出來讓你煩惱的事情到底包括哪些,按輕重緩急之分列完之後你會很自然的放鬆些,這時再逐一考慮這些事情該怎樣解決或者解決不了的該如何對待,然後立即去做所有你能做到的,這時你又會很自然的形成一套思路,最後再反思一下這些煩惱是如何造成的或許會對自己有幫助。


-END-


謝邀。

題主的這些個問題,我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思考過了。不是因為我特別早熟或者聰明,而是因為家長總是要求我動腦思考。

以我當時的閱歷和智商,肯定沒辦法找到答案。可惡的他們只要求我動腦卻不告訴我應該怎樣思考。

讀書以後,慢慢地就學會了思考的方法。

明確問題,收集條件,學習解法,合理運用,驗證結果,最後解決問題。

這種應試教育的解題套路,用到生活上也是遊刃有餘的。

比如你和同事吃飯,飯飽酒足後,同事並沒有擦嘴,反而眼睛滿桌子瞄還開始翻口袋。那麼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善解人意地遞上一片紙巾。

明確問題:他想幹嘛?

收集條件:場景是飯後,一般吃完飯都應該先擦嘴,而他沒有擦嘴反而在找東西。

學習解法:推理法——不擦嘴都要找的東西,要麼就是擦嘴的紙,要麼就是更加緊要的東西。先試一下看看是不是找紙。

合理運用:遞紙巾。

驗證結果:同事鬆一口氣接過紙巾擦嘴說謝謝。

問題解決。

對於習慣這種套路的人,這樣的思考基本就是幾秒鐘的事情。

所以刷題的各類題神題霸,瞄一眼題目就能知道解法答案。

所以出社會以後,總發現有「會來事的」下級對領導的想法一秒心領神會。

------------------------------------------------------分割線-------------------------------------------------------

套路是不難,但是難在各個步驟的實現上。

明確問題算是最基本的步驟,但是很多人問著問著就忘記了自己原本想知道的是什麼了。

這一點都不奇怪。

考試測驗的時候,算壓軸題算了一頁草稿紙得出結果後,不知道自己求了個什麼出來的大有人在。

這還是有紙筆寫下的情況。在沒有紙筆輔助的情況下,忘記原問題的情況更常見了。還有想知道的太多,腦子一團亂的情況。

收集條件、學習解法和驗證結果,都需要專門的學習。

是的。不管你是想解決數學難題還是解決人際問題,這都需要專、門、的學習。

你不學習,你怎麼知道哪些是有用的條件?

你不讀書,怎麼知道哪些問題有現成的解法哪些需要自己去創造?

你不學習,怎麼知道怎樣的驗證才是有效的?

case1:比如上面那個遞紙巾的,你二了吧唧地來一句:沒紙擦嘴是吧?

相熟的,人隨和些的還沒什麼,不相熟自尊嚴重的就會梗著脖子回一句:不是。沒事了。

然後匆匆結賬跑洗手間清理乾淨嘴巴。

然後再也不和你一起吃飯了。

case2:比如你要檢驗氫氣是否純,直接拿火去點集氣瓶。運氣不好就直接上天了。

這些都是不正確的驗證方法。

可惜現在case2的書本有教,case1的只能靠家長教育、自己觀察和自己碰壁去習得了。

這就是不合適的驗證方法。

至於反思,就是自己總結各種問題解決方案。好用的留下,出岔子的引以為戒。

人說應試教育培養出高分低能。

我說應試教育只是把思考的方法全程貫穿地教育給學生。

可惜有些人只是看紙面的知識,把自己學成了獃子。

有些人看到了字裡行間的思考智慧,把自己變成了學神學霸。

這麼說吧,如果你讀書時期不是靠死記硬背拿高分的話,這個關於思考的問題,其實是無需多問的。

觸類旁通。

一通百通。


1,你在考慮某件事做或不做,怎麼做的時候應該就是思考
反思應該就是你在想你這件事做得有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有沒有做得好的地方bulabula
2,這問題我無法回答
3,聰明人都思考,不少人每天都不思考的


直覺?


謝邀。
不過,這麼高深的問題。我可答不出。
如果非要把刀子架在我脖子上,那我就胡謅八扯:
①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

②自己思考的是對的?

③思考的方法有哪些?

④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

是的。這就是題主的問題?( ̄_ ̄)?

問題的本身就是答案。

還有,有時候不用那麼糾結我們的思考是否正確。

老祖宗不是說了嘛: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智障千慮,必有一得。

與此同時,還要,借用一句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嘗嘗。

閱歷、見識增長了,能進行分析的資源就更多了。


不知道怎麼思考的,但是很多時候開始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走向都很任性


第一次被邀請這麼高深的問題。
講一個經歷,科研導論這門課不知道有沒有人接觸過,當時我們的老師算是大牛,首節課就提出兩個很簡單的問題,你如何判斷一個東西好不好?
你的思維過程就是這樣的,這個東西是什麼,有什麼表面特點內在本質,事物本身來說怎麼樣算是好,對我本身來說怎麼算是好,標準是什麼最有利於我,我最在意的方面是什麼,有無同類或者替代,?
而我們通常就會下意識直接跳過步驟

如何給實驗進行分類?
首先,你得有一個分類標準。
我們通常會跳過這個,直接說出我們所知道的分類結果。

再者,信息分析有關的書籍我覺得會對你有幫助,邏輯思維需要相應的鍛煉以及正確的方法的。
還有就像思維導圖嗯作用一樣。
很多東西在人的腦子裡都是有的,只是串不起來,造成你覺得可能並沒有的假象。


謝邀,這應該是屬於一個心理學問題吧,我也不是太清楚就來說一說我自己的看法吧,首先對於思考,我會先確定一個我需要思考的對象,如果是一件事,我會盡量按照時間順序來理清事情的前後發展,然後對於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一般來說我會針對問題的某一個點提出看法再繼續引申出來解決方法,當然我屬於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所以我會嘗試我所想到的每一個辦法,但是聰明人的做法可能是先採取發散性的四位想出多個辦法進行比較然後按照優先順序進行嘗試,也許這樣的思考方式能夠節約時間從而更加快的找到答案,當然其實人腦思考這一行為本質上是極其複雜的,有時候我也會直接從第一步跳到最後一步得出答案,這也是偶然會發生的,也許靠的是運氣,但我想更多的可能還是潛意識裡的熟練度吧。回答並不專業,很抱歉。


題主,說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粗淺看法……一般情況下,人們去思考或反思自身以及某件事情,通常是這件事情進行的並不順利,或遇到問題,或遭受挫折。 既然是出現問題,那就要解決問題,而如何的思考和反思就是如何科學思考,什麼又是正確的處理和找到問題的辦法和路徑,而最實用最有效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是,5WHY分析法。。。。。。。。以下是乾貨!。。。。。。。。。。。。。。。。。。。

5why分析法
所謂5why分析法,又稱「5問法」,也就是對一個問題點連續以5個「為什麼」來自問,以追究其根本原因。雖為5個為什麼,但使用時不限定只做「5次為什麼的探討」,主要是必須找到根本原因為止,有時可能只要3次,有時也許要10次,如古話所言:打破砂鍋問到底。5why法的關鍵所在:鼓勵解決問題的人要努力避開主觀或自負的假設和邏輯陷阱,從結果著手,沿著因果關係鏈條,順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問題的根本原因。 經典案例
豐田汽車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曾舉了一個例子來找出停機的真正原因
問題一:為什麼機器停了?
答案一:因為機器超載,保險絲燒斷了。
問題二:為什麼機器會超載?
答案二:因為軸承的潤滑不足。
問題三:為什麼軸承會潤滑不足?
答案三:因為潤滑泵失靈了。
問題四:為什麼潤滑泵會失靈?
答案四:因為它的輪軸耗損了。
問題五:為什麼潤滑泵的輪軸會耗損?
答案五:因為雜質跑到裡面去了。
經過連續五次不停地問「為什麼」,才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和解決的方法,在潤滑泵上加裝濾網。
如果員工沒有以這種追根究底的精神來發掘問題,他們很可能只是換根保險絲草草了事,真正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謝邀,您這個問題給我的感覺就是再問,『如何更高效的成功?』您應該非常清楚人是如何反思的,並且大家都有這種反思的能力。對於反思這個事我有兩點不成熟的看法,一、別人反思的方法對您未必有效,您的反思方式是從你開始思考那那一刻一直到今天,長期形成的思維習慣,單憑簡單的幾句心靈雞湯就能改變你多年形成的思維習慣,是一個很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況且習慣的形成應該與自己的生理結構有關係,好比一句話『我天生就不是霍金。』這句話看似消極,但確有合理性。如果一味的效仿別人的方式,是不是有點東施效顰的意味。別人那些所謂的成功思維習慣也是在他們成功之後,或者就沒有成功之時。加以包裝,看著妙不可言,但他們到底說的什麼,只有他們心理清楚。二、我們時常把成功當做一種,只要調整方式方法就能達到的目的。然而卻沒有那麼簡單吧。在懸崖上一個雄鷹站在一千隻雞面前,驕傲的對雞說『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雄鷹,只有自己跳下懸崖,才能證明,』這一千隻小雞受到英雄那心靈雞湯的蠱惑,勇敢的跳了下去,全死了。那1000隻雞想對世人說『那哥們是騙子』但已經不可能了,因為死雞是沒有發言權的。主要的問題是那隻雄鷹到底是怎麼成功的只有鬼知道。說了這麼多,只想說,成功對於每個人都是有可能的,但但絕對不是得到武功秘籍就能學會『九陰真經』的。在成功面前只需要端正態度,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才好。反思方式不是一個方法問題,而是一個習慣問題。孔子說『一日三思』並非一點沒有道理。我們不能一日三思,一日一思還不行嗎。將反思當成一種習慣,因為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就是通過反思習慣打勝仗的。在反思面前不要尋找捷徑,有可能路就在你的腳下,但確實要一步一步走下去。直到有一天,你站在懸崖頂端開始對1000隻雞訓話。


聰明人如何思考,不知道。
普通人是這樣的:按套路思考。沒套路的問題用相似問題的套路。


謝邀。
很簡單
就坐那想
╮( ??ω?? )╭


? ???? 感覺思考每個人都不一樣 當然方式也都不一樣 基本都是對一件事物多重思考然後總結思考出來的各個方面 最後挑選一個自己認為最優的結果 而聰明的人思考大概就是比一般人想的方面更廣更遠 進而思考結果更優


謝邀 說一下我自己 晚上十一點之後如果不困的話 腦子裡想一些東西根本停不下來 天馬行空 我是無神論 但是超級害怕看恐怖片 因為看完之後腦子裡不自覺的去假設一些東西來使自己害怕 然後自己知道是假的卻偏偏要去印證 自己能把自己整崩潰掉
形容一下晚上的感覺 像是一個優盤 插上電腦後被瘋狂的輸入數據 修改 類似於這種吧!
對我來說 阻止這種情況的唯一辦法 擼一發。。。。。→_→


。。瀉藥
我思考的過程和方法也不知道是否「正確」
因為我偏向於喜歡反芻一樣的思考。
1、思考一件事,產生過程和結論。
2、有多少結論,每一種結論的利弊。
3、思考過程是否有問題需要更正。
4、自己主觀的想法與客觀事實的差距。

如果是在做一個決定,那麼還要加上:
1、每種決定的最好結果和最壞結果,權衡一下。
2、道德是否允許?事實是否允許?

如果是在判斷外來接受到的信息:
1、盡量拋開謬誤。
2、糾正感性因素的影響。
3、篩選關鍵因素做出是否接受的判斷。


。。大概就是這麼個過程,也不知道「正確」不。。


瀉藥,

知道結果後反覆想如何更好的達成結果or達成更好的結果。


哈哈,在看了眾多看似一本正經的答是所問的話,竊以為好笑,好像我問,如何知道黑色是一種怎麼樣的顏色一樣,諸位好心的告訴我黑色就是黑色,豈不荒誕?
很明顯,樓主要的不是「思考是一個怎麼樣的過程」的理論解釋,儘管字面上的確是這個意思,但其實樓主正是不理解這些概念的東西才來問的,因此是理解的問題,而非解釋不來的問題。
理解之法門唯有一條,即已知到未知的過渡理解。其語言表達的方式有兩種:比喻與舉例。
人們總是在理解一種新的概念時,習慣從過去已接觸或熟悉的概念尋找聯繫。【儘管有些東西是無須理解,而只能強行理解的】因此,樓主不應該問思考是怎麼一個過程?而應當問有哪些可以通往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本來就不是你所熟悉的,你需要從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展開,從而達到你所不理解的東西。
那麼,與思考最緊密相連的是什麼呢?自然是學習。聰明人又不是天生聰明,想跟聰明人一樣思考,怎麼不先做到跟他們一樣學習?學習與思考好比輸入與輸出的關係,沒有輸入怎麼會有輸出?
或許你會再次發問,那麼聰明人又是怎麼學習的呢?那麼抱歉,我承認自己不是聰明人,所以我只能告訴你愚笨的方法。如果你的動機,僅僅是在探問所謂思考的捷徑的話,我無可奉告。或許那些偉人的思考在你看起來很了不起,很聰明,但請你相信,他們在學習面前都是最愚笨的人。
但若你選擇做愚人的話,我可以大方的告訴你這個方法:從學科體系著手。記得那句,我只是站在偉人的肩膀上的話嗎?如今偉人自然都不在了,只留下思想的書籍勉勵後人。而這些思想後人整理為體系即學科。
現在你可以想像,一門學科便是人們認識這個世界的一角拼圖,如果你收集了許多關於世界的碎片,這個世界最起碼會豐富許多。so,你不妨先了解如今的學科體系是怎樣的?然後挑你感興趣的深入了解,什麼學科史,學科的基礎理論啊,最新的發展成果啊,多讀該學科奠基人的書籍,理解其中學科思想即可。每三年再換一個學科即可。自然,以如今人類文明的積澱,你窮極一生恐怕都很難學完。這需要極大的興趣與毅力。
哦,請別在問我具體怎麼找這些學科的資料啊,哪門學科推薦讀什麼書啊,我只能聳聳肩,現在是信息時代了,網路從來就不是用來玩遊戲的,看電影的,so,祝你好運。

補充( ????? ):學科的歷史最早追溯到亞里士多德,那是哲學大放異彩的時代,儘管隨著希臘文明後來衰敗了,但慶幸的是各門學科被後人傳承了下來,不過尚未脫離哲學。在後來哲學與宗教的爭辯中,隨著上世紀30年代實證主義的出現,科學才最終獨立發展,但各門學科都是分散發育的,到如今也有一個世紀了。發展是發展了,但卻沒人整理這些學科體系,從事這門學科的人卻不知道其他學科的發展狀況,像是各自為營。近來興起的學科交叉其實只是一種整理的開端。


謝邀!
我只單純說一下我自己對於思考的一些拙見。
首先,我覺得正真有意義的人生是要從學會思考開始的。
怎麼思考,怎樣算思考。其實我覺得當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已經是在ing了,體會一下思考的感覺吧。
再一個,不要把思考出結論這個所謂的最終結果當做結果,因為誰知道這到底是不是水底,說不定再挖一下又有水了呢。


推薦閱讀:

如何訓練思維的深度和縝密度?
在思考的時候有什麼音樂推薦?
死裡逃生是怎樣一種體驗?
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的思考方法是怎樣的?
理性是什麼?如何時刻保持理性?

TAG:學習 | 思考 | 思考方法 | 學習方法 | 獨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