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規模種樹可行嗎?意義何在?
見此新聞,想到區域地貌是長期演化形成的,如此大規模人為改造,不會對當地獨特的自然生態產生影響嗎?如果有影響,是利還是弊呢?且在此大規模種樹時應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現在的齊主席,以前的齊書記,發動了整個拉薩的公務員在南山種樹。。。。。。用管道引拉薩河水上山灌溉。
種了幾年,種滿了一個山坳和半個山坡。
有沒有沒種活的?肯定有!但是種樹過程已經盡量按指導科學進行了,拉薩就這個環境,貧瘠乾旱夏天經常十度以下,真的難活。但是活的總比死的多得多。
為啥種了幾年才種了這麼一點兒?因為只有靠河的南山能種,北邊的山除了哲蚌寺色拉寺那一點點,其他的山不僅沒水脈,還全是大石頭,種地衣嗎?拉薩種一棵樹,所花費的成本是難以想像的,樹苗的選育,運輸,水管的鋪設,甚至人工,都比內地高的多得多。挖點土喘半天,讓公務員們周末來義務勞動,一是搞點精神文明建設,二也確實省了不少錢。
你說都是做樣子?請你來拉薩爬山上挖兩回坑做做?而且,現場有戴手套的,沒有戴鞋套的。
說拉薩都是人為破壞了植被現在是補救?扯你的蛋。拉薩以前少量的樹也都是和尚們種的。布達拉宮用的木料都是林芝運過來的,因為拉薩根本沒有!拉薩的一些老人說,拉薩的樹比以前多了很多。
今天是6月20日,上午10點,拉薩溫度7度。也許拉薩十年樹也長不大,但是,種總比不種好得多。
本太師醉答!
很早就已經在大規模種樹了。
西藏大部分地區氣候惡劣,樹木不容易成活,但是一直在努力。海拔高於大約3500米的地區,除了江中沙洲和人們院落周圍,其實樹木就已經很難存活。灌木叢更容易生長,在藏南河谷,貧瘠、光禿禿的大山上,石頭縫裡冒出的灌木叢讓人感慨生命的頑強。在海拔高於大約4500米的地方,灌木叢也很難生長了,只有草地。海拔5000以上,看似柔弱實則堅強無比的小草也很難生長了。
種樹的意義主要在於減輕泥石流和飛石,還有風沙。318國道兩邊,到處是泥石流、飛石高發區的警示牌。
本太師親自拍的~
在拉薩到山南的公路兩側,在雅魯藏布江中的沙洲上,其實到處都是新種下的人工林!
在松贊干布的故鄉,墨竹工卡,已經一片鬱鬱蔥蔥了!
在吐蕃故都,山南的瓊結。
雍布拉康山腳下的小樹苗,幾年沒去了,不知道現在長大了多少。
欽瓦達則山腳下
在納木錯邊上,扎西半島,海拔4700米的試驗林!前面是剛剛下過雪的念青唐古拉山脈!
從拉薩出發,一路向東,過了米拉山口,藍色的尼洋河兩岸如詩如畫,到處鬱鬱蔥蔥~
白沙藍水,青山綠樹,人間天堂!
扎西德勒!!!
建國以來我黨在西藏阿里地區的獅泉河下了很大的功夫植樹造林,效果很一般啊。
也還是有效果的!
環境的改變也比較明顯,只是用的時間長,付出的成本大。
我對這個事兒和你一樣,持一定的懷疑態度,
但
請著重看:「西藏宜造林地區」這個宜字。
西藏不僅有高海拔的阿里,還有數量不少的海拔低於3000米,且有種植樹木條件的地區。
就說說海拔3658的拉薩,以前拉薩周圍的山是看不到綠色的。
最近這些年採用直升飛機撒種,各種方法輸送水上去。拉薩周邊的山綠了!
環境變好,人人受益。
只要不是亂花錢,我支持。
~~~~~~~~~~~~~~~~~~~~~~~~~~~~~~~~~~~~~~~~~~~~~~
@土豆燒牛肉貼木兒
這是我2015年在雍布拉康拍的一個大範圍接片,對比你拍的那一張來看,原來植樹的很大一部分面積都變成了房屋建築了。
大量入藏攻略文章請看:萬重帶你去西藏
跟多西藏旅遊回答:萬重
本來想噴的,但是看到裡面寫的「宜造林地區」,還是頗感欣慰。
今天工作在西藏呆了三年,每年都會呆上兩個月,當然主要是在阿里地區。與當地政府的人接觸過,他們也說過海拔4000米以上沒有樹,4000米以下可以有。比如我長期駐紮的神山腳下塔爾欽,那個地方海拔4700,不要說樹木,連小灌木都極少見,都是貼地生長的草和地衣。但是150公里外的普蘭縣城,海拔降到了3000多,就有縣政府種的樹,也活得很好。海拔4200阿里首府獅泉河能看到一些樹,都是政府花大錢中下來的,生長存活都非常艱難。
回到題目,種樹毫無疑問是有利無弊的,在西藏這個大風肆虐的地方,樹或者說植物存在的意義大家都知道,只不過由於生物特性,海拔4000米以上種樹實在是難上加難。
但是最需要種樹的不就是這些地方嗎?阿里地區唯一出產水果的底雅鄉海拔才兩千多,那你不需要發動政府,滿山都是樹。其實我最怕的是你們政績的需要要種樹,多花一點錢,在風沙肆虐的地方,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做一些造福百姓的事情,我支持,而且很有意義。
我在阿里獅泉河出差,我們負責這個熱源廠的一部分工程。這個是今天下午拍的,能見度也就一百米左右,能見度如果低於500就算是強沙塵暴天氣了。廠區外面就是戈壁灘,地不長草,鳥不拉屎。如果這邊戈壁灘有植被的話,不可能有這麼大的沙塵。
為什麼這邊植被這麼差呢,好說還有一條河就在附近流過。我總結了下,就是氣溫低。這都五月了,時不時還要飄幾片雪花。
氣溫低,植被生長很難,破壞後恢復慢;植被每年生長期很短,還要熬過漫長的冬天,每年只能長一點點,但是牧民家裡的牛羊每天都得吃東西啊。
氣溫低,取暖期長,當地居民取暖需要大量的燃料,獅泉河鎮上,很多當地居民的圍牆上碼得整整齊齊的木樁,樹不夠燒連樹根都挖了(有空我補幾張照片);這基本是對植被毀滅性的破壞。
這樣低氣溫的環境本來能承載的人口是很少的,但是實際人口,包括駐軍,遠遠超出了。所以糧食蔬菜什麼都靠外界運輸過來。現在我們參與的熱電聯產的火電廠,從新疆運煤過來,給鎮上集中供暖,減少居民自己燒木材,幫助恢復生態,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看到這裡你就明白了,這不是人為改造,不過是補償一下人類破壞的環境而已。
我們先是說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但是現在已經破壞了,總不能光破壞不恢復吧。
總得說點什麼作為結尾吧,那就抄一句:願栽楊柳三千里,春風從此上天山。
答一番。
昨天剛走完318,回到成都,準確得說,是從阿里地區 出發回來的。實話實說,在高海拔的地區確實沒辦法種樹,基本很難活下來,因為缺水,還冷。
下圖是阿里地區。
下圖為日喀則地區
下圖為山南地區
但是接近拉薩的時候,樹很多了,因為海拔低下來了,水源也豐富了,雪山融水是足以提供樹木生長的。
當然,林芝地區不用說,西藏的江南
下圖為林芝地區
下圖為波密
說實話,西藏種樹要看種哪裡,山南地區昌都地區林芝地區是沒什麼問題的,阿里地區日喀則地區真的就難了,溫度海拔水源的原因吧。
意義是什麼呢?抓住泥土防止山體垮塌吧,綠化環境吧。我看山上種的松樹柏樹都成活了的,長得肯定慢。
波密以後往成都方向,自然綠化是很少的,但是凡是村莊鄉鎮,綠化都很好,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樹,看起來真像世外桃源一樣(我沒拍照,因為即使我一直覺得奇特,但路上實在不適合停車拍照,路窄危險)。
要說除了種樹的功用外,還可以是人類情操的陶冶吧,也只有人聚集的地方,才會有荒涼里一抹綠這樣的美景。
純手機碼字,最後,附然烏湖和阿里的日落。
西藏大規模植樹既是可行的,又是不可行的。可行的是實踐證明象楊樹類,柳樹類,松柏類,雲杉類等等樹種對高原有一定適應能力,楊樹類和柳樹類還大規模應用過。不可行的是植物生長條件往往是既不可缺亦不可多,而高原上偏偏是走極端,多的(光照)太多了,少的(水,溫)太少了,就要靠地形人工等因素來平衡生長條件。然而以前我們以為對植物生長條件是了解的,事實證明用低海拔的植物知識來套高山高原植物是行不通的。既不明白植物需要啥,也無大規模改造自然環境的手段,西藏大規模植樹也就是不可行的。
為了在高原植個樹,不僅象植物學,土壤學,氣象學等學科知識需要重構,就是水這樣基礎的東西其相關的知識也需重新認識,難度不可謂不大。
這得看地區吧,前藏很多地方有大規模的樹林、後藏也能看得到一些
阿里則基本上很少,獅泉河鎮有少量綠化,過去有很多原生紅柳樹林,被砍了,現在好像在補種,出獅泉河往東就有大片紅柳樹林,似乎是個公園。
像這樣,阿里大部分地區,草都長不密、長不高,現在再加上車輛越來越多,很多高原凍土被壓實之後,草都很難長出來了。
(有很多樹是自己長的。)
小區里自己長的。
前面周圍有大片的核桃樹,上千年的也很多。
街上的和花園裡的都是移植的。
周圍山上的灌木也是自己長的。
這就是千年以上的之一。
村裡的樹。
山南市某地冬季。
曲水四月左右。
拉薩宗角祿康公園五月份左右。
曲松。
街上。
縣城附近村子的核桃樹
注意周圍山上的顏色。
應該是瓊結。借用朋友一張圖。
就這張圖,找到啦。一個小院子里種滿了樹。
冬季俯拍縣城。冬天上午晚上真的好冷。
先這麼多,……還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海拔4000左右的地方。
要看在哪個地區,海拔高度,土質等等問題,還要看政府肯不肯砸錢。
林芝完全不用發愁,拉薩這邊樹還是不少,這兩天還在柳梧鄉那邊搞桃花節,主要是拉薩這邊的山基本上是石頭山,比較陡峭,海拔可以到4000甚至更高,整體氣候很乾燥,有些時節風也不小,總體來說植樹很困難。去年的時候,拉薩市和我們學校北林簽了協議,要搞樹上山,估計要經過長期的考察實驗才能找到一個較為經濟有效的方法。
阿里那曲就不用說了,4500米以上就很難了,5000米以上……基本上在高寒地區植樹一直是世界性難題,經濟方便快捷有效的方法現階段科技水平很難達到,很多學者研究多少年也沒有辦法,即使砸錢也難。
這投入和回報肯定成不了正比,環境的問題就是這樣,大投資小回報
請自行百度『』樹線『』
能不能活是問題
07年西藏旅遊,導遊說:西藏政府鼓勵種樹,種活一棵獎10w。
推薦閱讀:
※卡瓦格博峰和喜馬拉雅都是藏族的神山,為什麼前者不讓攀登?
※去西藏自助游有哪些注意事項?
※如何看待騎行去西藏?
※雞血藤手鐲究竟是否有舒經活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