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專家均聲稱「嬰兒輔食不能加鹽」,這樣正確嗎?

女兒1周歲3個月,老婆一人帶女兒,女兒一直母乳至今, 輔食均不加鹽。
因為她一直在看各種微信公眾號 以及 專家的文章, 育兒專家均聲稱「嬰兒輔食不能加鹽」。 專家說的,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這樣真的正確嗎?
但是女兒從小體檢,醫生就說肌張力弱,爬的就比其他小孩晚,去早教,運動能力也普遍比一般小孩遲緩。於是,想到了鹽的問題。於是來知乎搜索,就發現了一些問題:
人不吃鹽會怎麼樣? - 健康 - 知乎
裡面提到: 「首先,吃鹽主要是為了獲取鈉,而鹽只是人類獲取鈉的手段之一,當然是最重要的手段,但實際上鈉是存在於很多食物中,所以說單純不吃鹽並不代表一定會造成低鈉,不過這個概率是非常大的。至於低鈉會怎麼樣,有種病叫做低鹽綜合症,可以自己了解下,大致上根據鈉的缺乏程度就是這麼個順序,低血壓-水腫-肌張力降低,神經興奮性降低」
細胞產生動作電位需要將細胞外的鈉離子泵入細胞內產生內正外負的電位,從而形成電流,完全不攝入鹽,腎臟排泄出的鈉鉀氯離子得不到補充,導致細胞不能完成一系列正常電生理活動,導致全身乏力


一邊是」一歲前不能吃鹽「的科普理論,一邊是老人的一片好心,這樣的無奈境地,在娃的輔食階段很多媽媽都碰到過,以至於爭論多了,我們自己都開始產生懷疑了,為什麼一歲前的寶寶不能加鹽啊?吃一些就有那麼要命嗎?

一歲以內的寶寶根本不需要鹽!

對於一個在六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裡只吃母乳或是配方奶,而且從來沒有嘗過鹽的味道的孩子,你為什麼會認為他們需要鹽呢?

你可能會說,你看啊,寶寶不願意吃輔食,因為太淡了,根本就沒有味道啊。這其實是我們一個很大的認知誤區。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感覺加諸於孩子的身上。實際上,寶寶之所以對於食物不感興趣,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於、甚至是太喜歡母乳或是配方奶了。有些母乳餵養的寶寶甚至會在10-12個月的時候才真正開始對除母乳以外的食物感興趣。

還有一種聲音說,寶寶的味蕾也很發達的好嗎?自打上次嘗過一次我們吃的菜以後,他就知道大人的東西好吃、有鮮味了,當然自己的東西味道寡淡就不愛吃了。

沒錯,寶寶味蕾的敏感程度是大人的十倍之多,但正因為此,那些水煮煮不加調味品的原味食物,在我們吃著沒味道的東西,其實他們是可以吃得津津有味的。而不斷地用調味品去刺激寶寶的味蕾,反而會造成寶寶味蕾的敏感度下降。過早地開始依賴調味品的刺激去領略食物的味道,反而讓寶寶失去了更多品味到食物本身鮮味的能力。

所以,要想讓寶寶嘗到食物的鮮味,正確的做法是少加調味品,保護好寶寶天生的味蕾。長遠來說,多給他們一些天然的食材經過簡單的加工出來的味道,少給他們一些調味品、添加劑的味道,是孩子養成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的重要基礎,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往輔食里加鹽,手抖一抖,寶寶的鈉攝入量就超標了

雖然鹽、調味品會過早敗壞寶寶品嘗食物原味的能力,但光憑這一點,也許我並不一定非要攔著婆婆不給OK吃沾過醬油的魚肉。真正讓我抗拒的原因是,給一歲以內的寶寶吃鹽、或攝入過量的鹽,會有直接的負面影響。

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鈉(sodium)的最主要來源,當然這是針對於成人來說的。對於一歲以下的小寶寶來說,他們每天只需要不到1克的鹽(相當於0.4毫克的鈉)。

看到這裡,可不要開噓:嗨,那不就是可以吃鹽嗎,少吃點好啦~

不,其實你沒在輔食里添加鹽,寶寶就已經攝入鹽了。

首先,寶寶完全可以從母乳或者配方奶粉當中獲得鈉。如果你讀一下奶粉或者配方奶的營養標籤,就可以看到配方奶中是含有一定量的鈉的。其次,很多食物中也已經含有了鈉,例如一些手指餅、小泡芙等。再者,所有的天然水果中也基本都含有鈉,每天給寶寶吃水果就足夠保證寶寶的鈉攝入量了。

所以額外再給孩子添加鹽這種高濃度含鈉的食物,別說直接一勺鹽下去調味了,手那麼一抖就可能就會造成寶寶的鈉攝入量超標。

鈉超標最大的危害是,會給寶寶小小的腎臟造成很大的負擔,嚴重的情況下,寶寶的腎臟甚至會因為高度的負荷而不能健康運轉。這也就會導致一些腎臟方面的疾病。研究證明童年時期鹽(鈉)的過度攝入至會增加成年以後患高血壓、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幾率。

寶寶的合理鹽攝入量是多少?

美國食品營養顧問委員會(SACN)對兒童每天最大鹽(鈉)攝入量的建議如下:

0-1歲 , &<1g (0.4g 鈉)

1-3歲, 2g (0.8g 鈉)

4-6歲, 3g(1.2g 鈉)

7-10歲, 5g (2g 鈉)

11歲以上, 6g (2.4g 鈉)


每天吃的食物,怎麼管好鹽分控制?

既然我們要控制寶寶每天攝入的鹽分,可那麼多食物中含鈉,我咋知道哪些東西裡面含了多少鈉呢?【鈉(g)*2.54=含鹽量】

其實基本上天然果蔬中鈉的含量是非常低的,再怎麼吃也不會導致鈉過量。即使含量最高的如木瓜,每100g木瓜中含鈉也不過28mg,而普通的如香蕉0.8mg,梨2.1mg,蘋果1.6mg,這些的鈉含量都不會造成過量!

而容易鹽分高的食物主要是加工食品,這部分食品最簡便的識別方式就是看營養標籤。鈉國家要求強制標示的成分。一般情況下,每100g食物中含有鈉超過0.6g的食品,就是高鈉食品了,我們應該盡量避免。

我在家裡找到一袋山楂片,這是我媽最喜歡給OK吃的零食了,她說這東西開胃,多吃吃無害。果真?來看看成分表就知道,鈉的含量不是一般高哇!

所以,食品安不安全,適合不適合給娃兒吃,一定得看好食品包裝上營養成分表,這可是新時代的爸媽育兒基本功啊。

哪些食物鈉的含量最高?

一般而言,蛋白質食物中的鈉含量比蔬菜和穀物中多。

水果中很少或不含鈉。

而在成品食物的製作中加進食用鹽可能比天然食品中的含鹽量高許多倍。

鈉含量最高的食物主要有:熏腌豬肉,大紅腸,谷糠,玉米片,泡黃瓜,火腿,青橄欖,午餐肉,燕麥,馬鈴薯片,香腸,海藻,蝦,醬油,番茄醬等。

不加鹽,我這樣讓食物更有味兒

如果寶寶已經見識過一些美味,單一食物的天然味道已經完全不能滿足他們時,咱們也得動動腦子變出點美味的食物來。

實際上,最近幾年來,西方的營養學家和名廚們開始建議媽媽們嘗試著給孩子做食物時添加一些天然的調味品(比如大蒜)和天然的香草作為調味品。一方面,這些調味品會豐富食物的味道,讓孩子更愛吃。另一方面,這些調味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就很高,像鐵這個孩子十分需要的物質,有些香草中的含量甚至高過那些含鐵很高的蔬菜。

不過中國家庭用香草這一類的調料比較少,日常中我最喜歡給OK用來調味的兩個蔬菜是番茄和胡蘿蔔。

番茄帶些酸甜味,煮蔬菜肉湯時調味一級棒,有可能小娃兒一開始會不適應番茄的酸味,便很快就會習慣的;胡蘿蔔是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熱愛的食物,因為有天然的甜味,我用它來和牛肉粒、甜蝦,再丟些西芹之類的蔬菜一起煮,那味道絕對叫一個天然香。

另外,很多媽媽覺得寶寶吃的肉沫里不加鹽,肉會沒有鮮味,其實只要肉好,鮮味當然是有的。我在給OK做肉丸肉泥一類時,雖然不放鹽,但會加磨碎的蝦皮,蝦皮是淡蝦皮,不是很咸,但畢竟是海產品,多少有點海鹹味,這樣的味道對寶寶來說足夠了。

OK媽說:

其實,在不給OK吃鹽這件事情上我之所以這麼堅持,更多的也是因為我確實嘗到了甜頭。因為我的堅持,OK在一歲前基本沒怎麼吃過加味的食物,以至於後來OK的進食習慣一直很不錯,不太挑食,我認為這樣的飲食基礎給OK帶來的是對食物更大的熱愛。

你也許會說,那麼少點鹽也沒事吧,沒那麼嚴重吧?就算多吃一點兒又能怎麼樣。可是今天多一點兒,明天多一點兒,一年會多多少呢? 十年下來又會多多少呢?養孩子也是不斷地給自己提出要求的過程,如果我們經常隨意一下,那麼孩子未來的健康和幸福是不是也要時不時隨意一下了呢。


謝邀~

中國營養學會出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的這兩頁解釋了這個問題: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


一歲以前不加鹽,一歲以後可以少量的加。


你家孩子的問題可以從維生素d3缺乏,奶量輔食配比不合理和沒有機會運動鍛煉大運動等方向考慮。
我在歐洲,這邊也是一歲之前不加鹽,並沒有出現寶寶普遍肌張力低的情況。


母乳里有鈉,基本孩子都不加鹽,你家孩子的問題,鹽表示不背鍋。


額…………反正我在孩子九個月之後就加鹽了,先聲明,我不建議你給孩子加鹽,我只是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給孩子加鹽並不是因為我看的育兒書少,相反是看太多了,越看越困惑,不同專家的觀點不同,有些專家的觀點和權威醫學理論又不同,看完了更不知道怎麼育兒了,索性,我就不管這些理論了,盡信書不如無書,再說,育兒書也並不權威,曾經有人理直氣壯地跟我說,崔玉濤還不夠權威嗎?我只想說,他只是一名醫生,每個醫生有權利有自己的觀點,但寫進教科書的才是權威
我的觀點就是,凡事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加鹽不加鹽這件事,去找醫院的醫生諮詢一下,看看為什麼寶寶會肌張力低,找找原因,不一定和鹽有關
最後,btw,我對育兒書的態度經歷過三個階段,從趨之若鶩,到閑置雞肋,最後到避之不及,在我看來,育兒書最大的危害就是鼓勵家長自己在家裡給孩子看病,而且有些育兒書指導家長自己給孩子使用處方葯,我理解作者想要對家長們科普醫學知識的初衷,但是幾乎沒有育兒書上有關於這些藥物有哪些副作用的提示,幾乎沒有育兒書上有疾病的鑒別診斷,幾乎沒有育兒書上有誤診和用錯處方葯的後果提示,這樣直接導致兩個後果,一是讀者看完了書自己在家治病可能延誤病情,二是讀者對醫生的信任感會降低,患者會覺得書上寫的很簡單,醫生讓我做檢查就是為了掙錢,這種患者我在門診見多了,就拿發燒這個最常見的癥狀來說,小兒第一次發熱就是幼兒急疹嗎"?幼兒急疹和扁桃體炎,皰疹性咽頰炎,乙腦,流腦,肺感染,都會引起發燒,不做體檢,不化驗,怎麼鑒別?孩子病情被耽誤了誰負責?在不懂醫學的情況下,在現在的現實中,醫生仍然是最值得患者依靠的人,而不是育兒專家,如果是大人生病,抵抗力強可能挺挺就好了,孩子病情發展十分迅速,耽誤不得,還是比如發燒這件事,如果不是高熱,如果孩子精神狀態不錯,其他癥狀也不嚴重,可以在家裡觀察一下,物理降溫也可以,如果不能完全滿足以上條件,去醫院掛個號,做個體檢,驗個血常規,就可以了,花不了多少錢,如果醫生給你開過度的檢查,你可以問他有什麼癥狀或者體征支持他開這些檢查,如果真的有一些特殊陽性體征,做檢查是必要的,那就一定要做,如果他沒有理由地讓你做其他檢查,你完全可以拒絕,當你拒絕的時候你可以觀察醫生的態度,如果他是無所謂的態度,那說明他讓你做的檢查確實沒什麼必要,如果他比較緊張,如臨大敵,讓你簽字,證明是你自己拒絕檢查,這個時候你就要考慮一下了,因為如果因為沒做檢查給患者誤診,他是有很大責任的
就說這麼多吧,跑題了,還有,不用懷疑我的立場,我只是一個已經轉行的醫生,我現在跟醫院沒半毛錢關係╮(﹀_﹀)╭


我們為什麼不給孩子吃鹽?我們應該如何給孩子吃鹽?

再過幾日便是椒寶的一歲生日了,因為時間關係提前約了親戚朋友一聚。這種場合免不了被詢問「會走了沒?」「會說話了嗎?」然後再與自己小孩同齡時比一比,以「過來人」的姿態告訴你應該如何如何……我也是習慣了,保持面部「您說的都對」,內心「堅持自我」的態度就過了。但席間,就「椒寶還不會走路,而親戚家的孩子10個月就能走了」這一對比展開了討論,最終問題的癥結被歸為「沒有吃鹽,所以沒有力氣」。

一、為什麼不給寶寶吃鹽?

先來說說我為什麼不給椒椒吃鹽吧。《中國居民膳食膳食指南(2016)》對嬰幼兒期所需要的鈉元素含量建議如上圖所示,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我把鈉含量換算成了相應的食鹽量。可見,寶寶對鈉的需求量很低,天然的食物就足夠滿足寶寶日常所需了。正如中國營養學會在嬰兒餵養指南中所說的,0-6個月內的寶寶純母乳或配方奶就能滿足其所需要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鈉作為營養素之一自然是足夠的。7-12個月的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作為輔食原材的各種蔬果、生鮮都是鈉的來源。以椒椒(現11月齡)一日食譜為例,從食物中可以攝取的鈉含量如下圖所示,如果再額外添加鹽,即使是0.5g(鈉含量約197mg),總量就肯定超過350mg/d的標準了。

二、不吃鹽等於沒力氣?

文章開頭那句「沒有吃鹽,所以沒有力氣」估計寶爸寶媽們決不陌生,但這句話真的對嗎?

我一直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其中有一個情節,是寫一些革命群眾,冒著死亡的危險,千方百計地給被封鎖在山上的紅軍戰士去送鹽。當時不明白,鹽既不抵飽又不能取暖,更不能當彈藥,為什麼要費那麼大勁送這些鹽。後來,我才知道,在那樣的環境下鹽有多重要,因為沒有鹽,吃得再飽、彈藥再充足也沒有力氣上陣殺敵。

所以不吃鹽=沒力氣,是成立的?

只能說,在過往那些困難的歲月里,這個等式可以成立。可能,有的寶爸寶媽們又有疑問了,這還分年代?我們先來看看等式成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是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能夠維持人體內水平衡和肌肉的興奮性。而我們吃鹽主要獲取的是其中的鈉,老人們口中鹽能補足力氣的根源也是鈉。可以說鹽是獲取鈉的一種途徑,但並不是唯一途徑,我們日常飲食中的各種食物本身就含有或多或少的鈉。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裡,日常飲食品種單一;加上日常工作以重體力勞動為主,出汗也帶走了一定量的鈉。所以,鹽就成了獲取鈉最為簡單和快捷的途徑,也給那一代人留下了「吃鹽=有力氣」的思維定式。而反觀現在,日常鈉消耗量相對較小,加之可獲取鈉的途徑多源,鹽就不是必需品了,不吃鹽也一樣可以有力氣。

去年年末,一篇題為《女子誤信「吃鹽長力氣」,8個月嬰兒吃鹽過量身亡》的報道曾在網路中引發熱議。雖然,如此極端的案例屬於個案,但過多鹽的攝入對孩子的傷害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視。

2012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公布193個成員國的最新健康統計數字,顯示在全球死亡人數中,13%的死因是由於高血壓所致。中風和冠心病的死者中,估計高血壓的患者分別佔51%和45%。近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專家報告指出,鹽和鹽腌的食物除了引致高血壓外,還可能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

據研究顯示,90%的6-18歲的美國兒童每天攝入鈉含量超標,其中大多數鈉是以鹽的形式獲取,高鈉飲食可導致高血壓,大約1/6的8-17歲兒童有血壓升高的現象。研究者還表示,血壓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而兒童時期有高血壓,這種效應可能持續終身。

看完以上數據,是不是已經對過量鹽的危害有了一定的認識呢?正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一樣,高鈉飲食也不是一日就會形成的。但現有的研究已經確認,早期的飲食習慣對塑造嬰幼兒的鹹味反應有影響作用。過早的添加鹽會使得孩子味覺的敏感度退化,同時對味覺刺激的強度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也是為什麼一旦給孩子吃過重口味的食物後,孩子就會拒絕清淡食物的原因;也是為什麼老年人越吃越鹹的原因所在。

不僅如此,寶寶尚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其腎臟發育還不完善,過多的鹽也會加重寶寶腎臟代謝的負擔,讓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

四、給寶寶添加鹽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4.1過了一歲就必須加鹽了嗎?

最近,和椒椒同月齡的孩子都陸續度過了周歲生日,於是也有不少媽媽在交流中表示是不是就要開始給孩子加鹽了。我的態度一直是,如果寶寶接受、家人無過度干預地情況下可以繼續無鹽飲食,儘可能晚的添加鹽,並終身保持少鹽的飲食習慣。除了看得見的飲食鹽以外,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品嘗到成人零食的概率也就越高,這些隱形鹽也需要引起寶爸寶媽們的重視。

4.2不吃鹽,兒童醬油可以吃嗎?

首先說結論,可以。再具體分析,醬油在加工的過程中水解了大量氨基酸,所以除了鹹味以外還很鮮,是一個比較合適的調味料。但是在選購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兒童標識並不是選購的標準,而應該注意醬油的配料和鈉含量。篇幅有限,醬油的選購以後再另寫文章詳述,這裡只說鈉含量,建議控制在500-600mg/100ml範圍,這樣以寶寶一日5ml的攝入量計算是比較恰當,不會超標的。

4.3如果吃鹽,應該吃什麼樣的鹽?

近年來,總有言論建議家庭,特別是沿海城市的家庭選購無碘鹽。且不論這樣的言論是否正確,至少針對幼兒來說,這樣的建議是一定要不得的。碘對於兒童智力的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是碘攝入量不足的,加碘鹽是日常補充碘的最好途徑。所以孕媽媽、哺乳期媽媽以及幼兒必須食用的是加碘鹽!最後,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為了補碘而過量吃鹽,在我國建議的日常鹽用量範圍內吃鹽就足以滿足碘的需求了。

4.4不加鹽的輔食會好吃嗎?

作為成年人,我們多年的飲食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重口味」,因為味覺敏感度的下降導致無鹽少鹽的食物吃到嘴裡顯得無味。但孩子不同,幼兒的味覺敏感度很高,對成人來說寡淡的食物對他們來說也能吃出其中的本味,真是再合適不過了。過早的添加鹽會讓孩子對味覺刺激的強度需求越來越高,所以容易讓人誤以為孩子吃了鹹的食物就不再吃淡的是因為喜歡。讓孩子多享受一些食物本身的鮮美味道吧!

總結:

1.一歲以下的寶寶不需要額外添加鹽,1-3歲的寶寶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繼續無鹽,如果要加也只能少量添加含碘鹽,同時注意隱形鹽的攝入。

2.不過早給孩子添加鹽的目的是為了給孩子養成一個終身少鹽的健康飲食習慣。

3.醬油是可以使用的調味料,但應選擇鈉含量合適的,並適量使用。

4.寶爸寶媽們應該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明白了緣由才能更好的與長輩溝通,因為大家愛孩子的心是一樣的。

奶爸浩哥:微信公眾號:naibahg


我姐姐家的寶寶是我看著長大的,現在才八個月,從未給吃過鹽,但是三個月之前很注重對肢體協調性的鍛煉(就是寶寶操),五個月會坐,六個多月會怕,現在都快能走了。嬰兒的奶粉里本身就含有鈉元素,而這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小孩對鈉的需求了。


最好在1歲之前都不要給寶寶添加鹽,一歲以後可以適量的給寶寶加點鹽,這樣有利於寶寶的胃口,不會讓寶寶以後偏食。還有冬天到了寶寶一般吃飯的時間比較長,可以到網上給寶寶買個保溫防摔的那種碗迪士尼兒童餐具嬰兒不鏽鋼防摔碗吸盤碗輔食注水保溫碗寶寶餐具-淘寶網我買了這個給我家小孩來吃飯,注水的那種。


一歲之前不加鹽,一歲之後可適當加點,寶寶過早過多地攝入鹽,會加重腎的負擔,口味變重,也會造成挑食、厭食,對寶寶身高、智力發展都有不利影響


孩子需要的鈉根本不在鹽里,越晚接觸糖、鹽等重口味調味料對孩子的味蕾保護的更好,不容易挑食,且成年後患三高的幾率更低,你老婆做的沒什麼錯,作為父親也應該多自主學習科學育兒


你這個問題和鹽有關係嘛?


不是說嬰兒的腎功能發育不完全,吃了加鹽的東西有可能斗致腎衰竭嗎?


正確


許多嬰兒輔食雖然沒有鹽但是有寶寶所需的微量元素,確實不應加鹽,所有調味品都應少吃。
有時候白紙黑字很多資料,我們只是不能輕易被說服,如果說服不了你自己,可以搜一些嬰兒吃鹽的嚴重後果看看。


推薦閱讀:

購買的國外嬰兒輔食,比如果泥,肉泥等,在生產時是怎麼進行保鮮處理的?我看保質期都比較久,有防腐劑嗎?
嬰兒第一口輔食可以不食用任何米粉產品嗎?
如何說服岳母不要給剛滿月的兒子喝米水?
八個月寶寶吃什麼輔食好?

TAG:育兒 | 嬰兒 | 嬰兒餵養 | 營養 | 嬰兒輔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