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知乎大部分人選擇替別人打工?

身在廣州,幾乎已經是全民創業的地方,遍布製鞋服裝廠、化妝品公司、互聯網公司等等。因為我本身也是市場部的為了了解廣東這一帶的所有市場情況,跟形形色色的老闆打交道過。從他們話語中可以看出有的人做生意覺得很輕鬆簡單。老闆都自己說了一年不慌不忙就能凈利潤賺四五百萬而且天天只打高爾夫打麻將。手底下的員工業務跑的不錯的,那老闆幾乎是躺著年入千萬。沒創業的總覺得一個普通小公司不可能年入千萬。創業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在知乎所有人只關心進哪個大學學哪個專業,畢業之後進哪個公司做什麼工作(最多的就是想進高盛這樣的做投行)其實那壓力更大,只願意一輩子替別人打工?


題主的問題 「為什麼在知乎大部分人選擇替別人打工一輩子?」 不是一個表述良好的問題。

「知乎」、「大部分人」、「一輩子」 的結論從何而來?

「從他們話語中可以看出有的人做生意覺得很輕鬆簡單。」 但這真的是事實嗎?

聽題主提問的口氣,打工似乎已被判定不如創業了。為了避免這種先入為主的暗示,我把原問題替換成 「為什麼有些人選擇求職,有些人選擇創業」 來回答一發。(我把 「打工」 也替換成 「求職」,希望在語氣上做到更客觀一些。)

創業還是求職,有很多因素需要考慮。從外部看,一個人接受的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和政府的政策都會影響;從內部考慮,個人的偏好和能力很關鍵;此外,還取決於能否遇到合適的機會。

題主身在廣州,所以看到的是遍地的創業熱潮。可是你想過沒有,對於一個生長在行政配置資源色彩濃厚的城市(特別是一些北方城市)的人來說,體會更多的可能是權力的重要性,而不是市場的魔力。在此背景下,考公務員的想法會不會更強烈些呢?(連我們的國家領導人都自稱 「公僕」,所謂 「公僕」,不就是為全民打工的人嗎?)

其次,求職也有不同的級別和類型。在一家大公司擔任高管,出差標配商務艙五星酒店,年假公費旅遊,福利覆蓋配偶父母,有什麼不好呢?如果題主有機會了解他們的生活,說不定又是另一番感受了。

也不是所有人才都適合創業的。一份安穩的工作使得很多人可以在業餘時間從事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享受天倫之樂。而對那些技術過硬卻不善交際、能力突出卻厭惡風險的人才來說,加入一個高平台恐怕也比單幹強很多。聰明又想靈活支配自己時間的人也不會選擇創業的,學術界才是他們理想的選擇呢。

而且,如果所有的人都去創業,這些創業的人又僱傭誰呢?也許有人會說,可以讓那些能力最強的人去創業呀。Garicano 等勞動經濟學學者 2004年在 AER 發過一篇文章,恰好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們認為,如果單純從優化全社會能力配置的角度來考慮職業,能力低的人應該選擇的工作是普通職員,能力高的適合公司管理崗位,而處於中間的才應該去創業。

最後,機遇也很重要。創業的機遇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比如融資難的問題就打敗了很多人;即便遇到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駕馭的了;還有一部分人在等待機會。

創業蘊含著巨大的風險,只有少數非常成功的人能走上人生巔峰,一些小有收穫的人可以過上小康日子,更多的人則空有一番熱情,血本無歸。創業需要持續的資本投入,這也對一個人的稟賦條件有著較高的要求。

三國時期,為什麼那麼多優秀的人才不自己單幹,而是擇明主而仕?大概也是這些道理吧。

所以,在一個成熟的社會裡,它的中產階級是由龐大的中層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員這些 「打工者」 組成的,而非創業者。這就是為什麼你看到那麼多人關心學歷和求職的原因啦。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 。
做生意又不會做,就是上知乎吹牛逼這種東西,才能維持的了生活這樣子。
上了知乎感覺像回家一樣,在知乎里的感覺比家裡感覺好多了! 裡面個個都是人才,年薪百萬,說話又有逼格,我超喜歡裡面的!

看到有同學想要視頻,給個B站鏈接吧。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_搞笑_生活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我老家在江浙,家裡幾乎所有家人,親戚,朋友,以及絕大部分本地同學家都是自己開工廠或公司,再不濟也是開家庭作坊,家庭旅館,讓外來人員打工。本地子女,除非進國家企業或體制,否則基本都是繼承家業或創業。
我們那個地方的觀念,基本不可能給人打工的,就算打工,那也是去摸透行業以後要為自己去做老闆而作鋪墊的。
這種觀念強得以至於,在我沒有出去讀大學之前,我覺得自己開公司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從沒想過會找工作或給人打工。


但這些我認識的人,所有自己做老闆的人,基本不可能上知乎,有人說天涯,我覺得那也算是少數了。大部分人小學畢業或初中畢業的學歷,字也寫不全,上網幾乎是看騰訊新聞推送,新浪新聞推送,他們更願意看有現成定論的網頁而非具有爭議的論壇,嗯,那個時代的人,屬於接收信息群體,沒有適應參與信息互動的模式。

至於年輕一輩的人,如果在小地方承了家業,基本工作-喝酒-KTV,沒空來回答這種問題;如果出去了,去北上廣深,去國外,那一般也是找工作的比較多了,畢竟現在的環境,創業門檻比80,90年代要高了,而且說實話,能出來的都是有高學歷的人,不知道這種感覺對不對,高學歷的人反而不會創業。大部分創業需要一種狠勁,一種圓滑,一種敢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冒險精神,能調適自如的道德底線,並且不能有太強的自尊,通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這些點都不符合。


因為有的人想的是改變世界,而不是多賺幾個錢。

我認得一個做VR的學長,現在某大公司VR團隊供職。有一次我問他,現在VR創業這麼火,以你的技術和影響力,出來單幹做到行業翹楚不好說,活下來大賺一筆肯定是沒問題的,為什麼不呢?

他哈哈一下,說,你覺得我現在缺錢嗎?(他現在一年package各種加起來近250萬,三套房三輛車)如果我自己出來創業,各種勞累操心事不說,做出來的東西就算再好,也就和現在世面上流行的坑錢VR產品高不太多。而在現在大公司裡面,各種舒適悠閑,只要專心把技術往極致了做,就有可能做出來劃時代的東西來。

我說,創業做的東西再差也是自己的啊,大公司裡面的東西再劃時代,你也只是個螺絲釘,你看現在iphone團隊除了喬布斯和強那腎,大家還知道誰?他呵呵一笑,我就是想看看集中了很多聰明人的智慧和強大的資源,人類能達到什麼程度,至於出來造輪子圈錢,沒什麼興趣啊。而且現在我錢雖不多但也夠用(-_-),work life balance舒服的很不想動啊。

——看到沒,不是所有人都想當老闆頤指氣使的,有些人就是喜歡參與創造歷史。現在創業公司都做的什麼解決痛點,什麼商業模式,什麼用戶體驗,什麼big bang——基本沒有硬嗑技術的——而有些硬科技,還真不是小打小鬧的創業公司搞的出來的。


萬萬沒想到因為怕被老哥看到而匿名的回答最後竟然成為了我最高贊的回答……嗯我是 @喬尼 ,如果有什麼問題想要私信探討或者關注的話歡迎戳,就不在系統上取匿了。
—————————————————————————————————————————————————————————————————————————————————
記得三年前,大學生創業剛興起的那一會兒,電視上各種宣傳,當時我爹給我說過一段話。
「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就是在壓榨他們的父母。一群屁都不懂、不諳世事的年輕人白手起家,真當所有人都是干企業的料?好點的能熬出頭,不好的呢欠一屁股債讓他們爹媽來還,他們倒是青春說不準能熬出頭,他們父母呢?」
我當時正值叛逆期,意氣風發地頂了一句嘴。
「有些人想要往高處爬,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卻沒有能力,既然給了他們這個機會,那就去爬。至少爬了之後才知道會不會掉下去,至少他們嘗試了。」
老爹當時並沒有說什麼,一直盯著電視看,沒有理我。

後來有段時間,我哥在大學裡開銷特別大,一個月差不多一萬RMB吧,或許在有些人眼裡不算什麼,但我當時真的覺得他挺敗家的,吃的、用的、穿的都是名牌,兩台筆記本電腦,一台專門打遊戲,一台看視頻和學慣用,球鞋幾乎每個月都要買雙新的。三天兩頭京東淘寶地快遞簽收,到了晚上一餓就點必勝客麥當勞外賣。
有一次他給我聊天,慢悠悠的說:「弟啊,你說我以後當個工程師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花錢的時候覺得老享受了,可一看工程師的平均工資,就立馬不享受了。我都不想當工程師了,掙錢太少。」
「那你不當工程師當什麼?拯救銀河系的救世主么?還是牛郎?」
我哥白了我一眼。
「經商唄。」他慢悠悠的說,「你可以大學學管理,到時候咱倆一起創業。」
我爹知道了這件事,二話不說把他拉到公司里跟著他當了一段時間的秘書。
之後他再也沒提創業的事。
而且花錢也特別節儉,基本上是能省則省,反而不喜歡在大學裡社交,學習也比以往刻苦許多,之後的那個學期期末考了專業第二拿了獎學金。
他告訴我說他覺得老爹太辛苦了,出差辦公也完全不是他想像中的樣子,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進山裡的時候生活條件也差勁的不行。什麼資本家壓榨勞苦民眾都是騙人的,小城市也招不到什麼高學歷高文化的工作人員,都得一個個培養之後才能帶出去,技術啊市場營銷啊管理啊都得學,而且必須要比自己手下人要鑽研的更透,不然也不放心。

「替別人打工」這句話已經能看出題主心態不是特別平衡了。
本身打工是為了養活自己和家庭,你嫌自己掙的錢少,可以自己創業試試看嘛。
有的人,市場搞得好,有的人,技術鑽的通,有的人,識人看的准。
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它們就適合創業,就適合當老闆。
有個在我爹手下干過高管的伯伯,在我爹手下幹得風生水起,一筆又一筆的單子往裡進,客戶資源也很豐富,決定單飛之後沒一年窮困潦倒,把家本都賠進去了。現在想要重新回來。
他是個很有才氣的人,我從小就這麼覺得。
只可惜至少在中國,能力並不是決定創業成功與否的標準。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讓我一直堅信人品才是關鍵因素。
因為你人品正直誠實,才能讓你的屬下認可你、你的客戶信賴你、你的敵人尊重你。
雖然最後一點我從來都沒有遇到過(相反我耳濡目染太多我們當地企業對我們家下黑手的案例,在此不贅述),但我父親卻一直認為如果敵我雙方都是正派人,就會互相尊重,用正面的手段來競爭、也互相進步,邪不壓正,如若對方用的不是光明磊落的手段,那麼也會敗於此。
當然,也不是說那位創業失敗的伯伯人品不好,他其實是敗在心態上,心態也是重要的事。
一味的認準創業就是為了掙大錢的人,往往都會因為算計利潤而失敗。
經不起風浪吹打的人,失敗一次往往會一蹶不振。
即使成功,成功過後的喜悅會沖昏頭腦,會失去理性的判斷和做決定。
就此看來,創業並不易。

總結正題,我覺得知乎大部分人選擇給人打工這件事原因有四:
1)他們不想當老闆,因為他們知道當老闆太累,自己掙的錢夠花,如若不是真愛花天酒地的公子哥,一個大城市的高級技術人員或者高級管理人員,收入夠小康的了,還費這麼大的勁兒折騰幹嘛?
2)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並不適合創業。如果說一個嘴皮子利索的市場營銷專家可能不適合創業會讓你覺得莫名其妙的話,我覺得「一個編程序編得很溜的碼農可能不適合創業」或許會更好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
3)風險太大,有的人不敢去承擔這個風險。經濟學中,Labour,land, entrepreneurship,capital是四大生產要素,而其中,Entrepreneurship所提供的是承擔風險的義務。你說如果賠錢了,員工的收入一分錢不差,掏腰包的還是老闆,萬一搞不好不僅沒掙錢,把家本賠進去了,收也不一定能收回來。
4)你還真以為知乎上那些回答都是真的了……要有對真假的判斷能力。


創業做一個項目,如果行業對了,團隊也靠譜,確實在利潤上可能比打工可觀。

利潤並不是人追求的唯一目標

好的平台是一個放大器,可以延展拓寬一個人的技能、知識、人脈、資源。

雖然「成功」和「創業」都屬於眾口難調的概念,但對比總是需要橫向的:拿40歲左右創業成功的人,和40歲左右職場上升成功的人對比,各自的能力視野、身體狀態、財富積累、可自由支配時間、社會地位、人脈資源、未來發展潛力等。

人才方面:

創業做自己的項目,周圍聚攏的員工,能力和眼界通常小於或約等於老闆自己。

好的平台可以聚合大量優秀的人才,總有大量比自己站得高看得遠的人。在你和他們合作的過程中,會在對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在交談中意外得到靈感,找到新的機遇和發展方向,並且,隨著自身能力提升,你可以積累越來越優質的人脈。

能力方面:

絕大部分人的創業,更多是「做生意」。涉及到的業務和技能,細碎繁雜,且範圍有限,建立起基礎架構之後,局限於重複或者小幅優化。這樣的情況會導致項目盈利能力單薄,抵禦未來風險的能力較弱。

好的平台會給人足夠的提升空間,幫助你承擔試錯風險,讓你能夠大膽嘗試行業內的領先策略;同時為你分擔細碎繁雜的運營事務,讓你專註於更感興趣的精專領域。

自身資質與機緣:

如果最開始就有超強能力,或無需在成功公司中學習經營方法和商業策略;擁有大資金支持,或無需平台承擔試錯成本;擁有領路人及強大資源,或無需在職場中積累人脈;

那進入平台算是浪費時間精力,直接創業,開創自己的風格即可。

大部分人沒有這樣的機緣,都需要積累學習、探索發現的過程。

未來選擇也是考慮點:

很多時候,很年輕開始創業做一個項目,考慮問題的方式、適應的辦事風格...都會發生變化。幾年之後想去大公司,可能難融入,技能難以對接,公司也不見得樂於接收。

一開始在好平台學習積累,有了全球通用的交流方式、積累了優質的人脈資源、了解了商業體成功運行的模式...之後想繼續留在職場,或者想出來組團創業,創業之後再回職場,選擇相對自由。

最後。

算是親身經歷之後,得到的對比結論。

創業做項目是一個自己負責、技能支出較大的過程;在平台工作是一個有人撐腰、知識吸納較大的過程。

市場好、行業對的時候,做一個盈利的小商業項目不太難。如果滿意自給自足的狀態,也習慣用自己的風格帶領團隊、做決定,同時能承擔風險和責任,那創業挺適合。

如果你發現自己滯留於瓶頸,不滿技能和圈子原地打轉,也更追求生活品質、時間精力心力的ROI,那去優秀平台是更好的選擇。

況且,一輩子很長。走到高處再創業,不失為一種方法,同時也會擁有更多選擇權。


因為在知乎大部分人不想選擇替別的豬或者別的狗打工


因為知乎也只不過是一個平台,你不會想到。

很多年入百萬千萬的老闆 最喜歡的 還是老牌論壇天涯。

知乎面向的群體 決定了 知乎論壇的方向,

知乎的大多數群體其實是大學生 以及很多初入職場的人。

包括一些玩互聯網的大中小V。技術人員(具體了解知乎用戶群體可百度一下,知乎群體分布。)

總體來說都是年輕人。而且大部分還是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年輕人。

所以.....

年輕人 不世故,但年輕人 較浮躁。年輕人有活力,但年輕人最迷茫

(所以知乎很多問題都是,關於職業規劃方向選擇自我認知。)

上班 恰恰是解決迷茫給定安穩的一條大路。因為知識水平較高還有班可上,其他沒這麼高知識的只能去漂泊闖蕩了。例如「快手」

那麼,就業是年輕人的重中之重。而解決就業也是國家維穩的重中之重。

題主不能去鄙視。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他的責任和義務,儘力而為之。

賺了錢 ,做了老闆是時代的饋贈。

打了工, 做了高管 也是時代的選擇。

本就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

社會也不再是激蕩的那三十年,下海就有大魚捉。

規則,法治相對來說越來越透明,草莽時期已經過去。

年輕群體似乎也只有兩個選擇「上班or創業」

所以也很正常, 上班才是80%人的選擇,很符合二八定律而已。

突然想起一位老闆跟我聊的時候說過的一句話,「是我想做這麼大嗎?不...不是的...因為那個時代。不這麼做 我還能幹什麼……」

所以。題主。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微笑)

小插曲:昨晚看快手,一對90後村演夫妻開直播,被問到:「會不會讓你家小孩繼續你的道路?」 女回答道:「不會的,我要讓我孩子考一個好大學,好好讀書,到大公司上班!!!」

公眾號 北魏東晉 這裡有你想要的。


我2015年本科畢業,想以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以我同學為例子,將身邊的同學分成四種:有錢有野心,有錢沒野心,沒錢有野心,沒錢沒野心(有錢是指家庭環境優越,野心可以理解為能力)

一.有錢有野心
身邊不少這種同學,他們畢業後的路無非有兩種,子承父業或者創業。一般家境優越的同學家裡都是做生意的,身邊很多朋友一畢業就回家幫忙了,有著父輩的幫助,很快就能成長起來。另外,我有個同學,家境優越,畢業後跟人合夥開了間定製攝影店,折騰了半年後,因為與合伙人發生矛盾,憤而離開。然後因為父親不再支持他創業,他沒有辦法,只好按照父母的意願去一家不愛的公司工作,並將生活重心放在了健身身上,一年來參加各種健身課程,旅遊,遛狗。意志有沒被磨滅不清楚,至少沒有再創業了。

結論:這應該是畢業生創業人數最多的人群了,畢竟家裡有錢,有資金有時間沒壓力。但是因為涉世未深,能承受創業失敗的挫折並再接再厲的人實在少數

二.有錢沒野心
這種人統稱為富二代,身邊不少這樣的人。有個朋友,愛玩,囂張,錢包裡面從來沒有少過5000現金,一畢業父母就買了部賓士給他。當然,他在我們面前表現的很有野心,經常說以後他會發大財啊,發財了會怎樣怎樣。他投了100多萬開了一間餐廳,自己三天都沒去一次,也不懂財務會計,結果,現在還未盈利。這種是否屬於創業?我不知道。也有朋友是貪圖創業者這個「名片」,當別人問起做什麼工作時,可以自豪仰起頭顱,說自己是創業者,有沒用心有沒盈利誰知道呢?

結論:或許很多有錢沒野心的人都會「創業」,但事實上,的確很多人只是貪圖創業者的這個身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得過且過

三.沒錢有野心
這種人內心可能有創業的衝動,但是基本上都只是想想罷了。原因有二,1.不敢,因為沒後路,而且有家庭上的負擔。2.沒錢。我們需要承認,這個社會現在更加看中能力,這種類型的人一般畢業後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大企業/穩定/國企/事業單位等等,並且能靠自己的能力發展的還不錯。工作多年後,存到錢了也基本不會考慮創業,因為要買房買車啊,要養家養小孩啊,很少有這個動力了吧

結論:沒錢如何創業?隨著時間的推移,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激情也已消退。創業?算了吧,太累。

四:沒錢沒野心
說實話,我覺得這個社會大多數人是這樣,沒啟動資金,沒野心,沒動力,沒能力,可以創業,那是找不到工作的前提下。


總結論:
1.沒錢沒野心沒能力別談創業
2.等你有啟動資金的時候,又會面臨著供車供房的問題,每個月幾千的固定支出,你敢辭職?
3.現社會對能力還是比較重視的,有能力的人平均工資水平還是可以得,何必冒這個險
4.現社會的引誘太大,太多事情會讓我們分心,很難集中精力創業
5.騙子太多,玻璃心男孩太多,一旦遭遇挫折,很難重頭開始

祝點贊的人創業都成功,早日成為創一代!

對職場兼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畢業不等於失業」,裡面有兼職哦!!


1. 每個人有自己的能力特點和局限,創業維艱
要做到題主說的凈利潤四五百萬的程度,且是現在這個時間點切入,可以說是非常難。廣州傳統行業那些年紀大的人,現在有這個凈利潤的人也不會太多了,都是在吃老本而已。題主必須知道,企業家氣質是非常稀缺的,企業家的能力要求是非常綜合的,一千個人裡面也很難選出一個。當成功的老闆,非常非常不容易,不要被各類錯誤信息誤導。要認識到自己的局限,大部分人,都不適合做老闆,都只能打工

2. 每個人都有權力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當老闆,賺錢,並不是所有人統一的理想。老闆的壓力是很大的,背負了所有員工的期待,要為員工負責,要為客戶負責,要為公司所有的問題和風險負責。沒有辦法去平衡生活和家庭,沒有辦法去真正發展自己的愛好。而得到了什麼呢?除了創業的滿足感,就是錢。但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在乎錢。選擇一個平衡的工作,有不錯的收入,有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也不用承擔太多風險和壓力,不好嗎?就想做一個專業人士,醫生、律師,工程師之類的,不好嗎?做一個藝術家、音樂家,不好嗎?為什麼要逼自己去經營一個企業呢?

3. 事實上打工的性價比並不一定比做老闆低
題主說的一年凈利潤四五百萬的老闆,那是鳳毛麟角,我見過太多的傳統製造業小老闆,每年賺的凈利潤其實也就30-100萬,利潤非常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供應商欠款n個月,債主天天逼債。這日子不是一般人願意過的。而作為對比,他們的同齡人,在北京上海打工的,無論是互聯網公司,還是金融企業,20多歲30萬薪水,30多歲拿到進100萬薪水的也不少,還有期權可以套現,因為不是老闆,風險低多了,也不用頂著公司壓力,只要管自己的小團隊就行了。所以有時候,北京互聯網公司一個程序員的成本,就可以抵過廣東東莞一整個小廠的凈利潤了,這是真的。


如果你還不明白全民創業就是你國全民倒閉的根本原因,我只能說你根本不是個合格的中國人。


昨天看了篇介紹娃哈哈的文章,這個中國最大的飲料公司的創始人,是做了八年業務員後開始創業的。


我們身邊大多數成功的創業者,都有過類似經歷:並不顯赫地在一個行業的泥潭裡摸爬滾打過。經驗讓他們知道,泥潭哪裡踩下去是實的,哪裡踩下去會陷入,朝哪個方向走,繞著繞著可以找到寶藏。

作為外行人看,只能看到他們輕而易舉找到寶藏的結果,中間繞過多少個被泥潭掩蓋的深淵,是不得知的。

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低,其本質也是大學生創業前摸爬滾打的積累的程度低。如果把時間推遲到畢業三年後再做一個統計數據對比,你會發現畢業三年後創業的成功率就高了非常多。在知乎上認識一個做留學的姐姐,畢業進了留學中介機構,工作三年後開始獨立做自己的工作室。一切都彷彿水到渠成,經常看她曬留學的成交案例。按一單1-2萬利潤算,嘖嘖,羨煞旁人。可是要是沒有前三年呢?

知乎的總體素質很是挺高的,大部分受過良好教育的知友都不會貿然選擇甩開膀子上的。

樓上也有朋友指出,知乎上的很多大神大多在本職工作外有額外的兼職。這算是改良版的創業吧。風險小,滿腔熱情又有用武之地。做得不好損失不大,做得好隨時有機會擴大。

信息不透明的時代,滿地黃金的時代已經過去。哪裡有熱點,資本就會迅速湧入炒作。比如這兩年的跨境電商。反之,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很難靠個人的力量將某個潛力股炒作成熱點,可能還沒炒到三分熟,就已經燒乾凈所有的家當。所以,未來的創業還是適合細分市場,在細分的,大資本看不上的小眾人群里尋找機會。而這樣的機會,也最適合一邊穩定地工作,一邊慢慢切入。


最後,說說我姐姐的故事。我二姨的女兒,大學時候就開始兼職在服裝店做導購。之後去福州台江服裝批發市場批衣服,在師大學生街擺地攤賣。後來和家庭條件不錯的男朋友一起在師大後門開了店,當時師大後門路沒通,客流有限,做了兩年後兩人盤掉了小店回老家結婚。生完孩子後的姐姐在龍岩底下一個縣城繼續開始她的服裝店事業。在小縣城養店幾年,如今大大不同。說去年純收入賺了30多萬。真心覺得這個收入在很多行業算是不錯的薪水了!這是姐姐熱愛的服裝事業,是她堅持多年努力的結果。


姐姐在十年前,2006年的夏天無意間說起一件事。她在服裝店做導購時被中學同學看見了。同學問她:你怎麼做這種工作!姐姐當時說:同學的語氣和表情,就好像她做這種工作很丟人似的。


以上,創業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


說一下打工的優點:

1. 你最多賠時間,但不會賠錢。

2. 最多身體累,心沒那麼累。

3. 對將來的人生有多一點確定性。

4. 也許更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華。你可以做一個專才。當老闆往往需要是全才。有些人適合當專才。

【PS】有些人把創業變成道德制高點,在地溝油燒烤攤上大談天使輪,PE,新三板,動輒說別人自甘平庸,其實自己未必有真才實學,而且99%擬上市公司是忽悠人的。而打工的,也未必就不優秀,也未必就不成功。每個人需要做適合自己的事。


因為自己當老闆的人,一般都忙著賺錢,應酬,包小三。沒空上知乎。


「從他們話語中可以看出有的人做生意覺得很輕鬆簡單。」

我只要看到這句話,我就能知道你完全沒做過生意和接觸過做生意。你是個門外漢。
不是我吹,你這種人創業百分九十九九得失敗。做生意得虧錢。

外人看別人做生意賺到錢就覺得特別輕鬆,好像每天坐著收錢就行了。收多少賺多少。

我已經不止第一次聽到類似言論了。
我連反駁都懶得反駁。你自己創業試試看?


其實如今的知乎,是個造網紅的時代。


而所謂大V,最後90%都有副業。比如,依靠流量和人氣,寫書賣書。比如,依靠流量,開個淘寶店賣東西。比如,有自己的公眾號,寫文賺讚賞的。


以前注意到一個大V,粉絲兩三萬,但是公眾號的讚賞,很多都是10K+。


以及很多七八萬粉絲的大V,都出了書,賣賣書也起碼十幾萬了。

這些呢,也都算是微創業了,不過是做的媒體這塊的。

至於題主說的那些,開鞋廠的,開服裝廠,開化妝品公司的。

知乎其實並不少,我也接觸過。


只是,他們受自己時間限制,刷知乎的時間少。

更重要的是,知乎上能混到臉熟的人,基本都是有一定文字基礎的,而開廠的同志,都是干實事的人,沒那麼多情感碼字。

他們也刷知乎,也羨慕大V有千贊答案,但是自己沒時間,也找不到寫文的思路。

說到底,你並不真正了解知乎用戶群體罷了。


這是知乎,不是長江商學院


「業務做的好的年入千萬」
嗯,說得對。
我突然想起來…那啥,你不是去聽完傳銷吹牛逼回來問的吧?


其實還是看行業,一個小公司一年賺個五十萬左右其實問題不大的,而北上廣深除了金融互聯網,要賺50萬,起碼得到總監級別,標準一點都不比開個小公司低。
創業也需要很好的運氣、眼光。有些行業如重工,成本高昂,利潤極低,一般人干一輩子都未必可以創業。但是另一些行業則未必,需要自己去選擇與沉澱。


創業不是獲取幸福的唯一途徑。
換言之有錢不是獲取幸福的唯一途徑。
相反創業很辛苦。
而且很多人是沒錢,沒思維,沒資源,沒野心,也確實因為過得安逸。
你要的幸福,生活,成就感
或許別人已經有了,在其他的地方或者愛好上獲取了。
而且總得有人上班吧。
這麼苦,這麼費頭腦。
誰tm閑的沒事創業啊。


推薦閱讀:

19:00 - 24:00 睡覺,然後起床學習一天是否有效率?
如何寫好論文?
看書看到大腦疲勞以後,應如何快速恢復大腦狀態?
北京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學習, 你知道的好地方有哪裡?
你對編程的喜愛是天生的還是在學習中逐漸形成的?

TAG:學習 | 商業 | 大學 | 大學專業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