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遍紅塵,方能洗盡鉛華。對么?

無根樹,花正清,花酒神仙古到今。煙花寨,酒肉林,不斷腥葷不犯淫。犯淫喪失長生寶,酒肉穿腸道在心。打開門,說與君,無花無酒道不成。

金丹之道,以至清毫無滓質為歸著,然欲其至清,須要在至濁中度出,能於至濁中絕無點染,方是真清,故曰"無根樹,花正清,花酒神仙古到今"也。何以見其花酒能成神仙哉?煙花寨、酒肉林,皆易足迷人之處,能於煙花寨中見色不色,不為煙花所惑,於酒肉林中隨緣度日,不為酒肉所累,則是不犯淫慾、不斷腥葷,而食色之性俱化,道心常存,人心永滅,真靈無傷無損,大道可冀。其曰不斷腥葷者,非貪腥葷,乃酒肉穿腸而心不計較也。不犯淫而心無煙花矣,酒肉穿腸而心無酒肉矣,心無煙花,自有長生仙花,心無酒肉,自有延命仙酒。有仙花,有仙酒,即到清真之仙鄉,彼世之避煙花而忌酒肉者,豈知凡花凡酒中,能出神仙!亦豈知無花無酒,道不能成乎!《敲爻歌》云:"酒是良朋花是伴,花街柳巷覓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可知花清之妙用矣。

以上出自《無根樹》作者:張三丰

請問是否只有這一條路?如果不是,何以自證自己是「真清凈」?
————————————————————————
ps:這題是給修行到一定境界的人看的,初學者萬萬不可照本宣科(多謝樂寂靜的提醒)


謝邀。

其實道家修行就是四個字,清心寡欲。

飲食男女名利都能夠理智對待,那是大智慧。自命不凡的人常常錯誤的估計了自己的能力,看別人出淤泥而不染,以為自己也可以,實際上柳下惠之所以出名,就是千百年難出一個這樣的人。另一個切題的例子是「鳩摩羅什吞針」。

那麼對於普通的芸芸眾生來說,最好的做法是「「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而不是什麼紅塵練心,酒池肉林。

要知道不怕死的共產黨員都怕糖衣炮彈,奉勸題主,就不要嘗試去考驗自己的人性了。浪子回頭金不換,是因為物以稀為貴,如果容易回頭就沒有什麼金不換的說法了。後悔葯是沒有的。

幼兒園老師的教導,我始終記憶猶新:
人生就像打滑梯,向上走不容易,向下滑可快著呢!

分享與題主共勉。

————評論問答增補————
難道非要通過戒煙來體現自己能剋制吸煙的慾望?從來就不吸煙不是很好嗎?難道非要吸毒之後再戒毒才說明自制力超群嗎?不吸毒不是更好?

可以一輩子不破戒,已經是蓋棺定論了。這還不靠譜?難道破戒懺悔一生才叫靠譜?又或者自身沉迷於慾望,嘴上說著仁義道德才叫靠譜?

你能看到酒肉穿腸過,你看得見佛主心中留嗎?你怎麼知道他不過是貪口腹之慾,逞口舌之能?所以,要觀其言,察其行,行勝於言。


年輕人可能被許多問題困擾-------假如此時您對他說:人生本來就是無窮無盡的煩惱的事情組成的,所以不要煩惱,不要讓一件事情影響生活,一直走下去就行。
但是,年輕人依然煩惱-------不是他聽不懂您的話,他非常懂,但是做不到!
人過中年,歷遍紅塵,已經把煩惱視為常態而在這常態中追求其樂趣,洗盡鉛華了。
年輕人與中年人的區別在哪裡?就是歷遍紅塵。


大家好我是題主,經過幾天的研究把找到的答案發出來以供參考。

戒禁取見:對於修言人而言,凡執著信持不正確的戒律,不能正確地看待戒律等都稱為戒禁取見。現在尤其在家居士戒禁取見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五戒中有一戒為「不飲酒」,此戒律設立的初衷,是預防過量飲酒後亂性造諸惡業,而且經常飲酒會導致身心不清明妨礙我們開智慧。釋迦牟尼時代設立此戒的本意是遠離一切讓我們迷失本性的麻醉品,反過來說,適量飲了酒不亂性,內心如如不動,並不妨礙身心的清明,這個戒也就失去了意義。正因為我們往往定慧力不夠,所以才需要持戒。

其實普通人在酒桌上都懂得適可而止,並非別人讓我們飲多少我們就飲多少,都會擔心飲多了會醉,會失態,會幹傻事兒,這種能自我約束的行力,遵紀守法等等就是一種持戒的表現。因此學佛不能太刻板和迂腐,並非是我們滴酒不沾但可以吸食毒品就正確。我們要以智慧心明白戒律產生的初衷和目的是什麼,戒律絕不是修行的目的,只是一種防患的手段。戒律就象「補丁」,是有了漏洞才會有「補丁」,我相信釋迦牟尼佛若是現在駐世的話,訂製的戒律肯定會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有所調整。
還有,有人放生,放雞時說以後不能再吃雞;放烏龜就說以後不能再吃烏龜等,不能明白這其中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所以這也是戒禁取見。甚至有人認為吃素就一定能開慧證果,所以他吃素,這也是戒禁取見。行菩薩道者,是為了避免因他吃肉而要殺害眾生,因為這不僅會使眾生痛苦,自己造殺業,促成輪迴受報的動因,同時還會增加自己在修持上的障礙。所以戒殺、放生和吃素等,都是一種慈智雙運的表現。因此放生、戒殺和素食都是有功德的,因此放生、戒殺和素食都是有功德的,因此放生、戒殺和素食都是有功德的,但並非是吃素本身就等於解脫證果。如果單純吃素就能解脫的話,所有的草食性動物早都解脫了。
——————————————————————
真善美我們中國人更傾向於取善,我們說放生、戒殺和素食都是有功德的,其實是以慈悲心行方便事,也就是俗稱的手段。
所以法華經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佛之教法,唯有法華經所說之一佛乘為真實之教法,而二乘(小乘、大乘)或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之說,則僅為誘引眾生之方便說。
所以根據受眾不同佛會給出不同的方法或手段,但是所有的方法都是二和三,最後我們依然要回到一。手段永遠不能大於目的。 所以根據受眾不同佛會給出不同的方法或手段,但是所有的方法都是二和三,最後我們依然要回到一。手段永遠不能大於目的。 所以根據受眾不同佛會給出不同的方法或手段,但是所有的方法都是二和三,最後我們依然要回到一。手段永遠不能大於目的。
—————————————————————
【孟子說:「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如何理解?】易洪濤:孔子也說過類似的話: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手段永遠不能大於目的,與仁、義相比… 孟子說:「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如何理解?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另外這個答案也相當明了,說明了儒家的態度
——————————————————————
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認為社會上出現的仁義、大偽、孝慈、忠臣等,都是由於君上失德所致。至德之世,大道興隆,仁義行於其中,人皆有仁義,所以仁義看不出來;及至大道廢棄,人們開始崇尚仁義,試圖以仁義挽頹風,此時,社會已經是不純厚了。在這裡,老子把辯證法運用於社會治理,他指出:仁義與大道廢、大偽與智慧出、孝慈與六親不和、忠臣與國家昏亂,形似相反,實則相成,老子揭示了它們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

然後對比這篇無根樹,是否我們可以理解為:仙花廢,有煙花。仙酒出,酒肉林。仙花與煙花、仙酒與酒肉形似相反,實則相成,也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正是有了六根不凈,所以我們才有了六根清凈。

關於我提出的歷遍紅塵,方能洗盡鉛華。對么?:對也不對。
人話:根據受眾不同,來決定對還是不對。
關於我提出的是否只有一條路:是也不是。
人話:根據受眾不同,來決定是還是不是。
關於我提出的如何自證真清凈: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若是無一物,此偈從何來?
人話:在一定前提下,不執著真清凈這個問題,並且不執著不執著真清凈這個問題。

因此告訴某些初學者「對立統一,對也不對」他也搞不懂,搞懂了也做不到,不如直接告訴他「持戒」。(這裡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另外成佛之後也是有因果的(只是不昧因果),所以不要盲目抄近路
要知道可以用語言表達的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可以給某個事物下的定義非真正該事物意義上的名字。天地在開始的時候是沒有名字的,名字只是給萬物的一個歸屬。或表或里執著一端才是真的錯了(斷常二見)。

世間萬物以收發自如為不執,被迫收發,或忍收忍發皆為我執。 然後收發也要收發自如( 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一言以蔽之:若吃素時,本心都是貪嗔痴三毒,那麼吃素也是犯戒。

若吃肉時本心如如不動,吃肉又何礙成佛,只不過因果肯定還是存在的,肯定不能不落因果,就算成佛也只能不昧因果。

最後,根器不同會有不同的到達目的的方法,不要盲目學習,刻舟求劍。

—————————————————————
一點點微末之見,權作拋磚引玉之用。
—————————————————————
關於「一」:
諸家又以此真靈謂先天真一之氣,其名多端,總形容此一物也。此物生於先天,藏於後天,位天地,統陰陽,運五行,育萬物,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以體而論,在儒則謂太極,在道則謂金丹,在釋則謂圓覺;以用而論,在儒則謂明德、謂天地之心,在道則謂靈寶、謂黍米玄珠,在釋則謂正法眼藏、涅盤妙心。人之真靈,本來圓陀陀,光灼灼,凈倮倮,赤洒洒,不生不滅,不色不空,處聖不增,處凡不減,因交後天,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便有聖凡之分。庶民去之者,去此真靈而逐於假靈也,君子存之者,存此真靈而不逐於假靈也。
—————————————————————

我的其他回答:為什麼孔子懂那麼多道理還是逃脫不了被驅逐的命運? - 古琴封魄的回答 - 知乎


這段無根樹講修行的,不是初學者,而是修行到一定地步的,以此磨練身心,絕不適用初學者,迷花戀酒送英雄,煙花巷中難修行,初學者萬萬不可以此為準。


世尊成佛前是王子,擁有無上的地位,美麗的妻子,無盡的榮華富貴。然後他放下了,把這一切放了。但是他放下的前提是擁有過。如果讓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乞丐去看破放下,也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人會有避免不了的執著,在這一方面可能不能那麼輕易的捨去。也就只能去圓滿它,再把它放下。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有人天生有慧根,自得清凈,有人需歷經紅塵洗凈鉛華才能得到清凈,這也不是什麼矛盾吧。

另外,我想,對於有一定修道經驗的人來說,不在乎甚至沒想過要"自證自己是真清凈的人"才是真清靜吧。


個人觀點,沒修過道。


年老者眾,覺悟者廖


歷遍紅塵,也可能變成老油子。這種事情,其實沒那麼簡單。我雖然是道門弟子,但是其實知道的太少,就不說道門的話,只說大家都能聽懂的:比如一個成年人,三觀穩固,性格溫和,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打擊,很可能就成為向上的動力。但是一個小孩子如果受到打擊,往往會造成陰影,長期無法走出來,甚至造成性格的變化。很多罪犯都是在幼小時代受到了生活的打擊,最後造成了心理問題。無根樹這種說法,是說給煉己有一定根基的人聽的,就算不是修士也有相當的閱歷,才能進去又出來。要不然,很可能就掉坑爬不出來,所以不要隨便試驗。


樓主啊,你以為那些真正的出家人,都是天生慈悲嗎?那都是前世,多生多世經歷過大苦難,不退道心,才能在今生皈依我佛,成為合格的僧人的呀。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覺得別人活著都有意義,唯獨我沒有?
你覺得人生最諷刺和可笑的事情是什麼?
為什麼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總是覺得活著很累?
青少年患上抑鬱症對人格會產生什麼影響嗎?
你把死亡當作一個問題來思考過嗎?有什麼心得?

TAG:道家 | 人生意義 | 儒家 | 張三丰 | 佛家 |